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光北衙就有二十八万多人马,现在则是北衙和内衙合起来二十八万多,加上皇帝那支天子门生的羽林军,加起来总共也就保留三十万。
“陛下,天下未定,四边未靖,为何就急着裁军罢兵呢?”徐世绩惊讶。
“大秦不还有南衙十二卫的在编府兵嘛。”
府兵也是这次计划削减范围之内,原本大秦在各地设立军府,大府一千二,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原本府兵总数能达到八十余万。
但这次朝廷计划要削减部份军府,将军府数量削减到五十万左右,最基本的府,也将改成营。
五百人一营,全国编设一千个营,分辖于十二个卫。府改营,也是因为现在秦军军制本来就是以营团厢军的战斗编制为主,没有什么驻兵编制,故此,府兵基础单位为营,也利于打仗。
虽然营以上也还有团厢军的编制,但平时团厢军各单位只保留基本的一些军官,并不统辖下面的各营,只有到打仗的时候,按需求才充实起需要数量的团厢军,组编成军,出兵做战。
三衙,北衙近十五万,内衙近十五万,南衙五十万,加起来八十万军队,确实也不算少了。
不过如今大秦的边疆极广,且边疆并不稳定,作战需要大,如果仅有八十万军队,其中有大半要部署在边疆,另外大半还要部署于六京这样的重城,剩下的就没多少人了。
这不免就有点守外虚内。
“陛下,如果是军费原因,何不减少北衙和内衙之兵,多点府兵?”徐世绩道,府兵自备装备,不需粮饷,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军费开支确实少。
“府兵打仗虽是自备装备,但府兵打仗立功得授田,如果朝廷都是府兵,多打几场仗下来,就无地可授了,就算暂时还没问题,可几十年后,这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到时无田可授,无官可得的府兵,谁还愿意当呢?那时大秦又要如何维持?”
眼下朝廷的北衙和内衙以募兵为主,看似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军费,但募兵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钱,不需要赏田地。
而田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哪怕朝廷不断对外扩张,可扩张也是有限的,达到一定极限之后,想扩也难。
历史上唐朝的府兵为何崩溃,关键还是因为用兵频繁,战事不断,府兵得常年在外征战,耽误了家中生产,可打仗立的功,该授的田地、官职,朝廷却无法再兑现,于是府兵破产,再没有人愿意当府兵了。
“高句丽人已经再无一座城池,接下来安东道就要从战时状态转为正常状态,乐浪和带方的两军,要转为卫府驻军,兵部计划给你们二十四个营的编制。”
徐世绩不由苦笑,本来想请朝廷发兵十万,结果到最后安东道的两个军近五万人,朝廷只给留一万二。
“陛下,高句丽人虽无一座城池,可其藏于深山老林之中,又得百济、新罗暗中支持,依然时时威胁着安东道啊。”
“朕知道,但若是灭掉他们,那就必然牵涉到新罗和百济,而现在朝廷没有这个钱财,再在遥远的朝鲜半岛打一场大战,同时对百济和新罗用兵,可能还得面临着东瀛的插手。朝廷当然不惧三个海东小国,但是在朝鲜半岛这块地方,我大秦也不可能举国出兵去战,给你一万二府兵编制,择其精锐者,其余府兵撤回中原,或者直接解除府兵兵籍还为民户,你先忍一忍,等安东道户口再多些,产出的钱粮再多些,等朝廷的财政好转,等其它边地形势转好,朝廷到时再发兵往东,在那之前,你替朝廷守好安东。”
“宋帅老了,这次回京朝集后,朕就让他留在京城担任枢密副使,安东那边,就交由你来主持大局,你为左都督指挥使。”
徐世绩只能摇头苦笑。
“百济和新罗两国,朕会与他们的使臣好好敲打敲打的,你也莫再轻启边衅。”
第1065章 螳螂捕蝉雀在后
贾润蒲随内侍来到亿岁殿外时,正碰到从里面出来的徐世绩。
“瞧着脸色不太好,怎么着,被训了?”老贾呵呵笑道。徐世绩伸手在他胸上锤了一拳,“那倒没有,只是本想请求对百济用兵,结果没被批准,反而倒是削掉了安东三万多兵,一时有些郁闷了。”
“有啥可郁闷的,让你们安稳段日子不也挺好嘛。你就先等等,等这段时间过去了,朝廷早晚还是会调转目光到你安东的,到时要用兵,不还得由你挂帅嘛。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小动作不断,皇帝也早就不满了,不过暂时先让他们得瑟一时而已。”
“晚上要不一起喝两杯?”徐世绩问。
老贾呵呵笑了两声算是回答,徐世绩立时明白,如今的老贾是锦衣卫都督,而锦衣卫是做什么的?那是个很敏感的位置,他徐世绩也在老贾的锦衣卫监视之下呢,他们两个喝酒,确实不太方便。
本来想着这趟从安东回来,好多老朋友都没怎么聚过,现在看来,如今不比从前了,身份限制。
“茂公,我先进去了。”
“嗯,好的,你们锦衣卫以后可得多关照下我们安东,情报这块多倾斜点,如今我们可是只剩下一万二府兵了,得靠你们关照。”
“这个没问题,军事情报也是我们锦衣卫的职责之一嘛。”
两人笑着别过。
老贾进入亿岁殿,皇帝却已经在抽空看奏章。
“臣贾……”
“好了,不用来这一套,浪费时间。”罗成招手,老贾便上前。
“喝茶,这是刚让人泡的武夷山大红袍,据说这茶树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有数千年之久,武夷山中这样的茶树也没多少棵,这茶还是采自那茶树王的,一年没几斤,听说你现在不喝酒改茶喝了?养生?”
老贾笑着捧起茶,“好香,这味道一闻就不一样啊。”
“陛下,喝酒伤身嘛,还是喝茶养生的好,酒喝多了还容易糊涂,臣可不想如张亮一般。”
“这话说的好。”
“你先前上奏章说,象雄人要在洛阳搞事情?”
老贾于是立即把他们掌握到的情报告诉皇帝,“最近有许多象雄人混入洛阳城,不少象雄人都是借用其它身份混进来的,很明显是要搞事情,而且他们的人多方打听吐蕃使团临时下榻之处的情况,甚至多次悄悄靠近观察,臣估摸着他们要对吐蕃使团下手。”
“抢人还是杀人?”罗成直接问。
“时间短,掌握的情报还不多,但锦衣卫判断,他们杀人的可能性更高。我们的人已经查到,象雄人入城后,在四下秘密购进武器。”
朝廷对于武器的监管很严格,尤其是在洛阳这样的京城,虽说寻常百姓可以佩剑持刀,但也仅限于普通的刀剑,大刀大剑这样的战斗武器,还是不允许的,更别说强弩硬弓铠甲长矛这些。
可作为数十万人口的都城,依然是很复杂的。当然,锦衣卫盯上了,就没那么容易了。
象雄人秘密购买武器的动作,还是被发现。
“李迷夏倒是好大的胆子,那边向朕称臣进贡,这边却又派人来杀吐蕃公主,哼。”
罗成有些瞧不起李迷夏,既然不满吐蕃悔婚,那当初就应当直接找吐蕃人抗议,不让吐蕃把他未婚妻送到中原来。
或者干脆半路上,把吐蕃公主抢回去也就完了。
可这李迷夏行事,一边是不敢得罪大秦,一边又怕得罪吐蕃,可又心里不满未婚妻成为秦国天子的女人,于是悄悄派人来洛阳,要在吐蕃公主入宫前把她杀了。
“朕看,李迷夏不仅仅是为泄愤出气,还有可能是想嫁祸我大秦。”
吐蕃公主在洛阳城被杀,无论如何,大秦都脱不了干系。若是吐蕃就此和大秦决裂,李迷夏不仅能出口气,说不定还能得个盟友对抗秦国,防止秦人打到象雄去,或者干脆祸水东引。
“先不要打草惊蛇,你们只管盯着,等象雄人杀进吐蕃使馆的时候,你们再出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得出现的恰到好处,要人脏并获,让吐蕃人亲眼看到象雄人的诡计,朕倒想知道,囊日论赞若知道他最心爱的赛玛噶公主,被李迷夏派人刺杀后的反应。”
“陛下高明,如此一来,吐蕃和象雄两国,便将从过去的盟友决裂,甚至可能兵戎相见。”
“让吐蕃跟象雄打去,真要开打,我大秦可以坐山观虎斗,待到适当的时机再出面调停。象雄虽曾经强极一时,但如今绝不是吐蕃对手,等他抵抗不住吐蕃的时候,我大秦再出手,那时象雄就只得投向我大秦,我大秦正好借此派兵进入象雄,名为保护,实为进驻象雄,把象雄置于我大秦的保护之下,让其成为真正的藩属国。”
挑事的人是象雄,但象雄不顾自己的实力,这个时候还想搞这样的事情,那就真是不自量力,若是他聪明,那他就不能记恨吐蕃把他未婚妻嫁掉,他应当继续与吐蕃结盟,然后一起对抗深入到高原上来的大秦。
可现在象雄王却想搞事情,想挑起吐蕃和大秦的恶斗,只能说这位年轻的象雄王真是太年轻啊。
“老贾,锦衣卫那边理顺了没有,掌握了几分?”
老贾于是笑着道,“虽然我是个独臂,但当初也是跟着陛下一路东征西讨过来的,临时受命接掌锦衣卫,虽然仓促了些,但俺老贾办事,还是不含糊的,请陛下放心,锦衣卫上下,已经被理顺了,也没有人敢炸刺。”
“可别小瞧了锦衣卫,从当初的暗影再到后来的侍卫亲军府再到锦衣卫,张亮、王君廓、李君羡,三任首领,已经折了两任进去了,都是谋反,这说明锦衣卫这个差事不好当啊。过去他们只监视别人,而没人监视他们,这才连续出事,如今朕让皇城司盯着锦衣卫,那边还有一个御史台也帮忙盯着,希望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贾连忙道,“请陛下放心,俺老贾跟着陛下一路打过来的,不会犯这种错。”
“我自是相信你,这才调你到锦衣卫的,你替朕好好管带锦衣卫,这是把锋利的刀,但朕不想把自己的手也给割了。象雄这个事,我会让皇城司也一起盯着,你们互相通气,合力办案。”
老贾点头,不过他心里知道,锦衣卫跟皇城司的关系,绝不可能和气的合力办案的,不管怎么说,皇城司都是逼死了锦衣卫的都督,他这个新都督,不能向皇城司低头,落了锦衣卫的面子,否则,以后他在锦衣卫也不好做事了。
“办稳点,不要到时出了漏子,朕还等着上元节后迎赛玛噶公主入宫呢。”
“请陛下放心,一定不出疏漏。”
第1066章 五百童男又童女
洛阳。
城南,百济使馆。
“封主事驾临,有失远迎,恕罪。”
百济使团见大秦鸿胪寺官员突然到访,连忙上下一起出来迎接。
“不必如此客气,就是奉了上峰的命令,过来看看,顺便有几句话带到。”
身穿着青色官袍的八品封主事,拈着胡须呵呵笑道,百济大使扶余安连忙从袖里递过去一个银铤,起码五两重。
封主事不动声色的收下,鸿胪寺清水衙门,每年也就是指望这些蕃使能进贡一两个了,反正一点点小钱,也没什么厉害干系,收便收了。
“扶余大使啊,你们对这处宅院可还满意否?”
“挺不错的,地方大,也挺安静。”
“满意就好,当初为了给你们寻这处宅子,我也是费了不小的力气的,之前这里本是民居,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们迁走,也是花费不少,既然喜欢,你们不如就干脆花钱买下来,也算是你们的产业了,圣人先前也说了,要让诸藩皆在洛阳建立使馆,同时派人常驻洛阳,以方便联络宗藩关系。”
百济使者扶余安也算是王室子弟,就是关系稍远了些,但毕竟算是王族宗室,从小就跟着学习儒学,汉话虽带点口音,但其实还算不错的,他的衣着发式等等,乍一看还真看不出他是个外国人。
在这方面,百济是比较自豪的,百济学习汉文化和儒学,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朝廷上下都是以汉字书写,甚至贵族官员们都是用汉话汉字交流,这方面他们比新罗和高句丽都做的好。
早年也一直与中原王朝有来往,不过因为高句丽的灭亡,使的百姓现在对大秦的态度是既臣属进贡,又暗暗提防,总担心大秦下一个就要灭掉他们,因此不顾警告,暗里还是一直在支持着高句丽余孽。
对于上国的这点小小要求,扶余安自然是不敢拒绝,也不觉得有必要拒绝。一栋宅院也就千把贯钱,顶多不超过三千贯,这点钱他们还是有的。
这次来洛阳朝贡,其实他们带来了十几船的货物,既有进贡给秦天子的,也有许多贵族官员们夹带的,就算是进贡的,其实也是朝贡贸易,换得了许多大秦特产回赐,并不亏,运回去这些秦货还能马上赚一笔。
这样的朝贡贸易,比起秦国商人从海上运货到他们百济交易,可是划算的多,他们不用经过秦国商人,便少了一个中间商,更何况还能省去通关税,利润大大提高。
“扶余大使你们的东西都出手了吗?”封主事笑问。
“已经在西市都交易好了。”
“那就好,陛下还交待说,若是你们手里还有货物没出手的,可以由我朝廷都买下呢。下次来,可以多带点货来嘛。也不一定要到正旦时才来,比如圣人诞辰的万寿节,皇后生日千秋节啊,还有太上皇生日万圣节啊,皇太后生日圣母节啊,皇太子的生日啊,冬至节啊,都可以派人过来朝贺一下嘛,不也顺便可以带点土产来洛阳交易。”
正常商人前来中原,货物都是得通关纳税的,但是作为使团携带的贡品,或者是夹带的货物,就不需要通关纳税,这可以算是走私商品了,但也是朝廷对各藩国君臣的一点小特权。
毕竟这种交易体量还是较小的,但却能让藩国君臣偿到甜头,鼓励他们多来朝贺。
他们小赚,而朝廷却绝不会亏,损失的那点点小关税,朝廷从交易里能赚回更多。
扶余安一听,不由的面色有些激动。
这一趟他们夹带的货物不少,结果可是大赚了一笔,他们在西市交易到的各种大秦和其它各藩国胡商们带来的商货,只要一带回百济,必然能大赚一笔。而现在,秦国居然鼓励他们每年多来几趟,还是以朝贺的名义来,这就是给他们免去通关之税的好处啊。
“下次来时,带五百童男童女过来。”封主事笑着道。
所谓童男童女,童男其实是指受阉过后的孩童,半岛上人虽不多,可几个国家倒是统治时间很久,他们都学着中原宫里用阉人,且有专门机构,技术还很不错。
当然,中原的技术更好,但皇帝罗成舍不得阉割中原人,浪费人丁。于是就给各藩国派任务,这家三百,那家五百的,让他们进贡童男。
而童女,自然也是秀女,还得是出身好的贵族官员士族大户之女,不但得长的好看,还得年轻,谈吐不凡有气质。
封主事甚至提出,最好是十四到十六岁之间的女孩,选出来后,若是能在百济先统一培训一下礼仪,教导他们说汉话写汉字习汉礼是最好的。
“你们这次献上的漆、米、麻、纸还有貂皮等都不错,陛下说,以后海东青、猎犬等就不要进贡了,但是牛、马、人参等可以多进贡点,下次,你们进贡一万头耕牛,八千匹马吧。”封主事喝着茶道。
扶余安吓了一跳。
刚开口要五百童男童女,都让他觉得有些为难,毕竟百济国家就这么大,一次要把一千年年轻的男女送入大秦,这一送就不可能再回去,现在又开口要这么多牛马,人参、布匹、漆纸等。
“放心,我大秦上国,从来不会占你们藩属便宜,不管你朝贡多少,我们都只会添加回赐的,到时我大秦的瓷器、丝绸、美酒、香茶还有打造精美的刀剑铠甲等会回赐给你们,甚至还有波斯的地毯、拂林的金器等,天竺的香料等。”
扶余安听到这,才放下些心来,但还是道,“一万头耕牛和八千匹马,只怕一时不好筹集。”
“没事,你们以后可以常来,每次来时带个三两千头的就好。”
扶余安想想觉得这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了,当下点头应下,还郑重其事的拿笔把封主事说的这些都一字不差的记下来。
“会做饭的茶仆、学乐的妮子,可以不论出身,也送些来。”封主事又加了一句。
“当然,若是你们国内有那些违法犯罪的囚犯之类的,若是不好管教,也可以送到中原来。”
扶余安知道,这个送到中原来,意思是让百济朝廷把这些囚犯当成奴隶卖给秦国。
第1067章 皇家织造女工忙
封主事从百济使馆走出时,腰里又装入了几片金叶子,脸上的笑容更加洋溢了。
随行的几名鸿胪寺小吏,也个个面上红润,封主事收了金叶银铤,他们也各有些收获。
当然,除了每人装入口袋里的那份,百济人还是很会来事的,又给鸿胪寺备下了一份礼物,这下口袋里的钱装的更安心了。
“封主事,你说这些藩使,也挺滋润的啊,来一趟咱们大秦,夹带几百箱的土货,结果西市一转手,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好东西,拉回百济国内,出手就能赚上几倍之利啊,怪不得听说这些藩人都争着出使呢。”
又有一名小吏有些奇怪的道,“为何要百济国进贡这么多童男童女呢,这么多藩国,这家几百那家几十的,那以后岂不是咱们宫中尽是些胡夷内侍宫人?这不太好吧?”
封主事有些得意的拈着胡须,“你懂个啥,这是大国战略明白吗,我也是听上面的人说的,就好比要百济进献五百童男童女,再加上万头耕牛八千匹马,你以为咱们朝廷真的缺这点东西吗?不缺,但为何还要找他们要呢,还点明要这些,这是大有深意的。”
“怎么个说法?”几名小吏都凑过来,好奇的问。
“这么跟你们说吧,百济朝贡,还有他们那些使臣夹带来的货物,都是些什么?”
“貂皮、人参、鹿茸,还有漆、麻、纸,以及黄金、白银,还有就是大米等,都是百济国的土产。”
“没错,土产,但是我们大秦回赐的是什么?想想?”
“好像是金银器具、瓷器、丝绸、茶、酒、经书等物,哦,对了,还有两条船。”
“看出点什么了没?”
几个小吏细心一琢磨,还真琢磨出了点东西。
百济人进贡美人也好,进贡米也罢,还是貂皮人参这些种种,基本上都是自产的特产,而大秦呢,回赐的都是加工产物,或者进一步讲,都是些奢侈品为主的东西,不是民生物品。
金银器具,都是供贵族享用的,还有瓷器丝绸茶酒这些都不是普通百姓百姓能用到的东西,就算是那船,也是作价不菲的。
甚至可以换个角度考虑,百济人进贡给大秦金银,而大秦把这金银加工成金银首饰器具,然后又卖回给了百济人,中间还大赚一笔。
更别说,百济人进贡的米漆纸麻等都是民生用品,金银还能铸造货币,这对大秦来说,是很有用的东西。
看似百济人跟大秦的朝贡贸易,他们能赚不少钱,但问题关键是,他们赚钱的也就是百济国王和贵族们,百姓们丝毫得不到好处,赚了的钱,最后也只是买回一船船的大秦奢侈品回去。
这就好比历史上,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从新大陆挖了无数的金银运回国内,但西班牙实际上并没有因此更加强大,却只是越来越滑向没落,原因就在于他们得到的只是金银,然后这些金银到手后,又只属于贵族官员们,他们拿着这些钱,极尽享受,并不是发展本国的工商农业等,而只是一味的跑到欧洲去买买买,本国带回的却只是物价的不断高涨,百姓反而大受其苦。
最后结果就是英法等国埋头赚西班牙人的钱,然后自己的工业体系一点点的就培养出来了,有了成熟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产业工人,而西班牙呢,百姓却只能承担极高的物价,贵族和商人们醉生梦死,于是最后西班牙被英国人干趴下了。
赚钱是好事,但得看这钱最后流向了哪里。
罗成跟百济贸易,也不亏本,输出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商品,不论是船,还是金银器,又或者是瓷器、酒等,甚至故意卖给百济贵族们高档的刀剑铠甲等,这些都是收藏级的珍贵玩意,对于整个百济军队来说,又不会有什么改变,只是贵族们炫耀用的,但大秦从中赚到的钱可不是一点两点。
再者,罗成赚了钱,反过来又要百济进贡童男童女,要他们进贡耕牛马匹,还要进贡大米、麻、漆等物。
耕牛马匹向来是宝贵的生产物资,百济人拿到中原来跟秦人换金银器换丝绸换茶酒换铠甲等奢侈品,这里面深层次的目的,正是一点点的削弱百济的真正国力。
毕竟,国力可不是等值于钱的。
“好了,咱们去新罗使馆。”封主事呵呵笑道,洛阳城现在可是有一百多家藩国使馆呢,他好不容易才争到了几家使馆的机会,这可是能大进一笔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新罗人有没有百济人这么大方了。”几名小吏也跟着笑道。
内侍省。
皇家织造局,打着皇家的名头,自然是属于皇家私人的,确切点说这是属于皇帝私人的产业。
皇家织造局汇聚了一大批最优秀的丝织工人,他们产出的丝绸锦缎,堪称完美,这些工人,一半以上都是原本是各国来的奴隶,经过长时间培训之后,一个个都成为了优秀的专业工人。
还有一半的工人,则是雇佣工人,多是洛阳及周边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女工,以年轻的姑娘为主,她们家庭牵挂少些,被招募雇佣进来,每人都签了起码三年合同,吃住全都在织造局工坊里,每年只有过年时才放一次长假,平时一旬休息一天,工钱还不错。
因此虽然工作时间长,很辛苦,但工钱一月一发,每年回家时能带回不少钱回家,还是很让人满足的。
皇帝今天过来视察,一名负责管理的宦官向皇帝介绍着。
“这次万国来朝,我们皇家织造局的丝织品极受欢迎,许多胡人都下了订金预订,现货早就没有了,现在我们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年底了。奴婢觉得,应当扩大织造局规模,在其余五京也开设织造分局,招募更多的女工,这样才能保证产量。”
皇帝听的很满意,这就是规模化的优势,成本更低,同时技术方面也能更有优势,“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女工们按计价给薪,但工价也得合理,不能让女工们辛苦忙碌,最后却拿不到多少钱,付出多少劳动汗水,就得让她们拿到多少血汗钱,尤其是不能克扣,更不能找理由罚钱,当然,也得保证大家的休息。就算是女奴工,也得给予适当的激励,也一样要给她们计件工钱,虽然比雇佣女工工钱低,但也要给她们,同时可以告诉她们,这个钱她们拿到手后,可以攒起来,到时可以为自己赎身。”
“可是赎身后要走呢,这些可都是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熟练女工。”
“就算她们赎回了自由,朕相信也没多少人愿意离开,毕竟外面也并不会比这里有更好的机会的。当然,得到自由后,她们就可以与雇佣女工拿一样的工价了!”
第1068章 与民争利为哪般
“去皇家造纸厂瞧瞧。”
出了织机轰鸣的织造厂,皇帝又往造纸厂去,造纸厂也在城南,不过这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造纸厂。
按厂长的介绍,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包装场。
“现如今,我们皇家造纸厂,已经在全国二十余道二百多郡,拥有了一百多家造纸厂,黄麻纸、桑皮纸、滕纸、草纸,甚至还新研究出了竹纸等材料造纸,可以说是极为丰富。”
“陛下当初从内库拔给我们一百万贯用于开厂以及研制新造纸工艺,我们聘请了各地的优秀匠师,潜心钻研,如今很有成效。我们现在不仅仅使用破旧麻布造纸,而且还开始采用野生麻造纸,野生麻产地广而且来源足,成本还低,无需占用田地种植,不要人工关照。”
纸坊向百姓大量收购野生麻,百姓可以在田间地头收取各种野生麻,然后售给收购商人,还能赚一笔收入,而对于造纸厂来说,这种野生麻的成本无疑大大降低了。
“陛下,如今我们在蜀地形成了麻纸规模化生产,蜀地有我们大量的麻纸做坊,生产各类以麻为原料的麻纸,工艺不断提高,成本也不断降低,麻纸的质量也是突飞猛进。”
“而在关中地区,我们则是以滕皮和皮纸为主要原料,制造皮纸。”
“在江南之地,我们主要生产竹纸,经过我们的研究,现在竹纸工艺很成熟稳定,江南遍地是竹,采用嫩竹造纸,其纤维更强,纸韧性更好,而且竹纸的成本比麻、滕不便宜许多。”
那位场长很自豪的告诉皇帝。
他们造纸几年来,规模扩充迅速,如今造纸的产量也是相当惊人。
“在陛下的一再要求之下,这几年我们已经把纸的价格打下了十倍。”
这是相当惊人的,纸价降十倍,这意味着什么?
过去,书都是以卷轴或折页形式成册,书的价格也是极为昂贵的,随便一卷书,那都是价值几千钱,一般人根本买不起书,只能抄书。
但抄书纸和墨还有笔都很贵。
甚至就是朝廷公衙,其中纸墨的耗费,也成了一笔极大的开支。
皇帝先前拔出百万用以投入研发造纸,改进工艺,扩大产量,如今一些基础的纸品,已经比过去下降了十倍之多,虽然也有一些高品质的纸,价格依然很贵,甚至比过去还贵,但毕竟对于更多的读书人或公衙来说,并不需要用到这么好的纸。
“过去官府衙门都用滕纸,几个产滕纸的郡,滕都割尽了,导致滕价一涨再涨,官府的纸开支也是大增,甚至有的衙门小吏都无纸可用。自陛下令我们研究造纸之后,如今朝廷衙门皆改用麻纸办公,成本下降十倍。”
“而竹纸配合雕版印刷术印制书籍,更是让书籍价格下降了数十倍,过去一页书起码得几十文钱,而如今一页书只需数文钱也。”
以前一套诗经三百首,分四卷,全书不过三万多字,可却要卖到几十贯钱,差不多一字一钱。
而现在,皇家印刷局通过采用便宜的竹纸,加上雕版印刷术,一次印刷千本起,使的成本大大降低,甚至雕板还能反复利用。
现在一套诗经才两贯钱,等于是一卷才五百钱。
“这真是造福天下读书人啊。”
场主一提此,就难掩激动自豪。过去洛阳的抄书人,几乎都是一卷千钱的起始价,而一卷一本就是一万字。抄一万字就得一千钱,可知道其成本之高。
皇家织造局、皇家造纸局、皇家印刷局、皇家制药局……一家家打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