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芍榔涑杀局摺
皇家织造局、皇家造纸局、皇家印刷局、皇家制药局……一家家打着皇家名号的工坊,这几年是扩张迅速,突飞猛进。
皇帝最初投入虽不少,但如今的产出更是惊人。
而皇家造船局、皇家铸币局、皇家海上商贸局……也正为皇帝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
“造纸工艺还要继续投入时间精力本钱研究,要研制出更多的纸类,尽量降低纸张的成本,朝廷如今要大举科举,要广兴官府,如今正在全国收集各类书籍,悬赏让百姓献书,这些书收集起来后,朝廷将会派专人进行整理校对甚至是修复抢救,书籍是我们人类的瑰宝,不能让他们毁坏遗失。”
“这些书籍整理出来后,将会收藏于皇家图书馆,对于一些重要的书籍,将会雕版刻印,分藏于六京,以及分道郡学校,就算是一些普通的书籍,也会让人抄录数份,藏储于图书馆中,留给后人。”
不仅仅如此,皇帝甚至已经让秘书省开始负责把现存于世的所有书籍,将他们整理归类,按经史子集四大种类分类,然后编写目录,修订四库全书。
而对于这些书籍中一些儒家九经啊,各朝正史等的书,罗成还准备把他们另外刊印发行,不但成为所有官学生员、科举士子们的必读备考之书,也让有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够接触到了解到。
而要让这些书成为教科书,成为百姓的书,就得更便宜,走出象牙塔,走进俗世。
什么时候,一本书只要几百钱,甚至是几十钱的时候,那个时候才能说的上是真正的文教大兴,虽然这看起来不太现实,但罗成不是希望去推动他。
场主拿了一份帐本给罗成看,罗成发现,他当初投入了一百万贯进来,这几年过去,现在造纸局有了一百多家造纸厂,拥有了两万多的造纸工人,并每年还会临时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但是现在居然已经有赢余了。
那一百万贯的投入,现在已经出来了,还有了十几万贯的剩余。
这还是在皇帝一再要求把纸价打下来的结果,看到这,罗成不由的惊叹,难道过去造纸术在南北朝时迅猛发展,可纸张却依然那么贵,怪不得那些士族死死的握着造纸技术不肯推广,就是因为这生意太赚钱了。
一想起近年,时常有臣子上奏,称皇帝的内侍省诸局,与民争利等等的奏章,罗成不由的笑了。
看来,他这个皇帝动了这些人的奶酪,他们非常不高兴了啊。
估计他要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暴发户,这么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只怕早就被这些士族给围殴而死了吧?
与民争利?
屁话,他在朝廷制订的规则之内发展皇家诸局,既不偷税也不漏税,更没有搞过什么仗势欺人,甚至是大秦利税第一大户,带动了多少税收增长,多少百姓增收啊。
更别说大量的投入,带来的是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可这些人就是装做看不到,只是一味的说皇帝的皇家局与民争利。
这满朝大臣,又有哪个家里没点产业?谁家只靠俸禄和田地?基本上没有谁是如此,家家都或多或少有些其它产业,或搞搞放贷抵押,或搞搞贸易,或搞搞作坊生产,谁家舍的放弃这块?
罗成想,他是不是要出台一个律令,禁止官员和其家眷经商?
不是说与民争利吗,那他们是官,也不应当与民争利啊。
不过皇帝还是只摇了摇头,估计就算出台律令也是无效的,毕竟官员不得经商其实是早已有之的,但他们有的是办法绕过,比如让旁枝族人或是亲戚,甚至是只入干股,甚至干脆就是找个代理人,连个名都不留的。
与民争利。
叫的最响的就是那些士族文臣了,军功新贵们倒不会喊,因为大家都忙着赚钱发财呢。
或许,自己可以让御史台或是皇城司好好查一下那叫的最响的一伙的底细,看看他们又是否真的干净。
第1069章 妄议朝政惊纨绔
正月初八,上午巳时。
在大理寺当差的大理寺丞萧锐接到内侍急宣,传他入宫等候陛见。
接到这个急宣时,萧锐正在洛阳的家宅之中,这是一座很豪华的大宅,虽说他只是大理寺六丞之一,也仅是从六品上的绿袍小官。但他所居住的这所宅子,却在洛阳城中都算豪奢。
这倒不是因为他贪污而来,作为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的大理寺丞,他也没那么多机会能贪到太多钱财。按大秦制度,凡遇重大案件,要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大夫、中丞会审,称三司会审。
但决狱之权在刑部,大理寺就算不同意,也只能上奏圣裁。
大理寺内,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郡县的司法案件的复审,每位寺丞复审完毕的案件,都还得与其它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画押这才具有法律效力。
萧锐品级不高,职权确实也有,只是受到严格限制,不过他能住这座大宅,甚至门列双戟,那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萧瑀,那曾任过朝廷政事堂宰相,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已经罢相,但也是大秦第一位实封的异姓诸侯,爵封国公,在伊丽拥有百里封地。
再加上兰陵萧氏那也是出过两朝天子的江南士族,因此萧锐虽说年轻,品级也不高,但在洛阳城里,不知道多少新贵豪门想与之联姻结亲。
眼下正是年节,朝廷年前封衙放假,要放到初八才开衙上班,然后正月十五那三天又要散衙休假。
今天虽然已经开衙,但也就是过去点了下卯,然后就散衙归家了。
现在皇帝突然派人来宣,萧锐也一时有些搞不清楚。
看看时辰,现在不算太早,可也不能算很晚。
太阳都还没升到正中,既可以当做还是上午,但又可以当做是下午,毕竟洛阳城里许多贩夫走卒们来说,他们已经忙碌了半天,吃了一点东西填饱肚子,准备休息一下然后下午继续干活挣钱养家糊口了。
不过对于洛阳城那些贵族官员们来说,这个时辰还很早呢,有些人可能也还刚刚醒来没多久。
萧锐本来打算下午去打马球,已经与好几位诸侯子弟约好,他甚至早早让人把他的那几匹好马给洗涮好,剪马鬃束马尾,重新修过蹄子钉过了马掌,鞍也换好,甚至都让马奴去为他遛过了马。
萧锐对今天的马球比赛很有信心,虽然只是诸侯子弟的一场热身赛,但今天的比赛可是有不错的彩头的。
虽说萧锐的父亲去相了,但萧家在朝中的影响力还不错的,甚至这次他父亲从伊丽封地返回洛阳,皇帝在正旦大朝会上还特意对他父亲吁寒问暖,事后又赏赐了不少御用物品。
不过萧锐还是觉得皇帝召他有些意外,要召也应当召他父亲,他不过是个大理寺丞,还是六丞之一,年轻的勋贵子弟,低级的官员,怎么也轮不到召见他啊。
萧锐意外归意外,但也没敢耽误。
赶紧沐浴一番,然后前往皇宫。
皇帝在内廷召见他,内廷很安静,听不到什么杂乱的声音。
殿外。
值守的小宦官见到他被带进来,以极轻柔的动作,轻轻的推开殿门,让他进去。
一进殿中,感觉到极为温暖,里面还有淡淡的香味,从仙鹤的铜嘴中喷出,弥漫在整个殿中。
殿中,显得很空旷。
小宦官一直把他引到御前,低声唱道,“圣人,大理寺丞萧锐宣到。”
这时皇帝正在低头拔拉着一把算盘,亲自在计算着什么,听到禀报也没抬头,只是微微的点了下头,表示已经知道,接着便又继续拔拉着算盘了。
萧锐安静的站在那里,微躬着身子,头低垂。
但他也是用余光悄悄的打量着皇帝,萧锐不是常参官,但每月初一十五还是会参加朔望大朝的,只要皇帝会来,他就能远远的看到皇帝,不过隔的太远,看不太真切。
此时这距离,还真是平时没有的。
皇帝今天很随便的戴了一顶黑色的软脚幞头,这是十分寻常的冠帽,身上一件淡黄色的五爪龙袍。
萧锐很意外的发现,皇帝拔打算盘的速度很快,几乎没有停顿,有的时候,皇帝甚至会两只手在算盘左右同时拔打算珠。
这算盘的熟练度,甚至超过了他府中的那名账房。
皇帝很专注,足过了有约两刻钟,皇帝才算是停了下来,他拿起笔在面前的本子上写了几句话,然后将算盘推到了一边。
这时,皇帝才终于抬起了头。
“听说你最近新买了一匹大宛的宝马,取名叫绿眉,这有什么缘由吗?”
皇帝的口吻很亲切。
但萧锐却感觉后背有些发凉,那匹大宛马是他三天前刚买的,而他给这匹马取名绿眉,是他昨天晚上刚刚定的。
他甚至除了与府里的几个马仆说了一嘴,并未与其它人提过,可皇帝处于深宫之中,居然已经知道了所有。
“回陛下,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邻之女,有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之句。”
眉如翠羽,当然不是说眉毛绿油油的,而是说眉毛很黑。
因此萧锐那匹绿眉,其实意思很清楚,就是他那是一匹乌黑的马,因此他起名绿眉,意思是这马跟眉毛一样乌黑。
皇帝连萧锐晚上私下给新买之马取名绿眉都知道,岂又不知道他那是匹黑马。
皇帝只是微微一笑。
“这匹马应当花费不少吧?”
萧锐于是只好如实回应,“足花费八百贯钱,还不含给牙人的牙钱。”
罗成点点头,又问道,“八百贯一匹马,再加上牙钱,那就是九百贯估计都不止了,九十万钱买匹马,萧寺丞很潇洒啊。”
萧锐忙说不敢不敢。
“听说萧寺丞很爱好打马球,家里养的好马足有三十多匹,每匹都是价值数十万钱,而且还专门买了数十个马奴照顾你的爱好,还有一个专门的马球场训练,这些耗费,总得有几百万吧?靠你的这点俸禄肯定不够,就算你父亲有百里封地,也定是不够的,对吧?”
萧锐感觉额头上汗都下来了,“回陛下,臣家族还有点家传的营生,每年也还有些进项。”
“朕知道,你们兰陵萧氏的墨很有名,天下之墨你们兰陵家独占三分,过去太原王氏墨也占了两分,你们两家就占天下墨的一半了,这可不是一点进项,每年凭此收入千万不止啊。”
“一些小小家业,微不足道。”
罗成点了点头,“兰陵萧氏的墨很有名,除了墨,你们兰陵还有纸坊还有造笔的作坊,都还不错的,甚至还制砚,可以说笔墨纸砚你们家都有涉及,年年进项不少。”
萧锐头上冒汗,他觉得皇帝是盯上他们萧家的这些产业了,一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放心,虽然如今皇家也有造纸局印刷局等,但朕又不是那种喜欢恶性竞争之人,只要不违反大秦律法,不违反道德,不故意恶性竞争,朕都是鼓励的,当然,还得记得如实纳税,不能偷税漏税,只要是按规矩来,朕都支持。”
“但是!”
皇帝突然提高了好几个音调。
“你萧锐不能一边自己搞这些营生,一边却还要指使其它士子官吏在报上写什么皇家的作坊与民争利,真要说争利的,也是你们萧家,你们萧家的作坊可是有不少违法违规的操作,比如先前为收购一家纸坊,你们可是用了很不光彩的手段逼迫,还有,你们萧家的这些产业,这几年,实际纳税,还不到该纳之额的一半,通过假账等手段,偷税漏税了许多。”
萧锐腿一下子发软,就跪了下去。
“请陛下网开一面,萧家愿意补齐所有税款。”
罗成微微一笑。
“朕今天召你过来,而不是派人上门,就是给你一个机会了。回去之后,好好自查一下,朕也不追究是你们萧家的管事胡来,还是得了你们父子哪个的指使,总之,偷逃的税款全都补上,另外你们萧家自己再拿出偷税额相当的钱帛出来捐到养老总院和孤儿总院去,一分都不能少,否则,可就没有下次机会了。”
“臣一定一定。”萧锐不是他父亲萧瑀,被皇帝几句话,早吓的屁滚尿流了。
“这次呢,朕就给你一次机会,既不贬你的职,也不罚你的俸,甚至名也不点你的。但是以后,记得做人还是做事,都尽量稳定重一些。莫要动不动就妄议朝廷,非议国政。还有,与民争利这四个字,是不能乱说的。”
“臣谨记!”
萧锐的脑袋都已经贴到了地上,抬都不敢抬一下。
“以后有精力,就多花点心思在你的职事之上,不要老想着打马球,马球仅仅只是娱乐,不能本末倒置了。”
“臣再也不敢打马球了。”
“马球还是要打的,就是得自己掌握好个度,好了,退下吧。”
萧锐这才敢起身,“臣萧锐告退!”
退出亿岁殿,萧锐的冷汗已经打湿了衣衫。
第1070章 将门也有草鸡后
洛阳府司马李客师,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官员。
他是大将军李靖的弟弟,此前任过云中郡太守,不过虽然如今是洛阳府司马,可是此人却是一个老纨绔,最爱的就是架鹰牵狗。他好游猎,喜养鸟。
最为精通的就是鸟兽之语,每次出去都能轻松的模仿出鸟语,甚至能引来百鸟朝凤般的追逐,因此京城里他有个外号,名为鸟贼。
如同是一个长不大的纨绔公子一般,李客师好玩好吃好奢华。不过皇帝看中的却是他的一样专业技能,就是他养鸟驯鸟的本事,因此早在大秦还未建立之前,皇帝还刚在辽东一隅之时,便让他开始驯养飞鸽传信。
到如今,大秦的飞鸽系统十分了得,六京十余府这些大城要镇,都有鸽楼。
飞鸽有长途飞鸽,也有同城飞鸽,比如洛阳城中,就建有一百多座望楼,每座望楼上便也是一座鸽楼,那里的鸽笼里养着许许多多的鸽子,每个望楼可与附近十余座望楼相互飞鸽联系。
通过这样的一个飞鸽互联,一百多座望楼就兼俱了监视和通信的功能,比起快马和跑步传递消息,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且不限交通堵塞等。
朝廷甚至特意出台了一部关于信鸽的规定,比如禁止私人驯养这种信鸽,也禁止任何人捕猎射杀这种信鸽,否则严惩入罪。
作为把信鸽发扬光大,不断改良品种的李客师,仅凭着这一项,就在皇帝那里备了案,很得看重。
不过李客师这人就是好玩,虽说官任洛阳府司马,也是一个要员,可他平时却不太爱理公务。
李客师活的潇洒,过的自在。
不过今天皇帝特意召了来京朝集的李靖,却不是要谈岭南之事,也不是谈江南三藩,而是谈这位鸟贼。
“鸟贼潇洒自在,好不洒脱,只是对他那几个儿子有些过于疏管了。你可知道,你那几个侄子李大善李大惠李大志兄弟三,平时都干些什么?他们仗着有个大将军的伯父,有个洛阳司马的父亲,自己哥三本来蒙门荫入仕,在内衙亲军中担任侍卫,可却不用心当差,反而喜欢在市井厮混。”
“李大善三兄弟甚至还分别在西市、北市、南市各弄了一个会社,招揽市井无赖儿,甚至网罗一批贵族官员的纨绔子弟,他们欺行霸市,居然还向商家收起了例钱,还暗中搞走私,贩卖违禁物品。”
“前几天,李大善的积善堂为了让一个货栈交钱,居然绑架了货栈主的女儿,最后货栈主给了钱,可他们却还是把那姑娘卖到了荥阳的一个青楼去了。”
李靖不过五十多岁,可这几年也是东征西讨,自几年前率军南下岭南后,这几年就一直长镇岭南。
今天皇帝跟他说起这些,让他大吃一惊。
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这等将门之家,居然会出这等不肖子弟。
“也许李大善兄弟几个,还把大秦当成了隋朝,还想学习以前关陇贵族们在长安搞的那一套,暗中豢养帮派会社,尽做些为非做歹之事,无视国法律令。走私、绑架、勒索,甚至是卖良为娼,杀人,这些可都是死罪。”
李靖一言难发。
“药师啊,你是朕倚重的将帅,这几年有你在岭南,才让广东广西广南三道安稳,李客师早先来投朕,数年来也是为朕办了不少事情,尤其是这信鸽,帮了朝廷许多大忙。当初突厥人围云中,李客师也是表现极佳,坚守死战不曾退。可现在,朕很失望啊。”
“陛下,臣虽是他们的伯父,可管教不严,请辞去官职。”
“那李大善三人呢?”
李靖眼中闪过痛苦神色,这几个侄子太无法无天了,身为皇帝的侍卫,贵族将门子弟,结果却暗中豢养帮派,尽做这些为非做歹之事,这种事情皇帝要追究起来,那是能够牵连到整个李氏家族的。
“请陛下追究治罪。”
罗成摇了摇头。
“朕也细思过,这些人终究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若公开逮捕审讯,事情就闹大了。朕决定将他们三兄弟送到岭南去,交给你好好管教。不过你带走他们之前,朕会先让皇城司将他们三兄弟秘密抓捕,关进皇城司的牢里,先吃些苦头再说。等他们悔改知错了,朕到时再削夺他们的官职,除民为籍,再交给你带去岭南。到了岭南,他们就是长流配军,兄弟三个,一个流广东,一个流广西,一个流广南。”
“至于李客师,朕会把他添进这次授封名单之中,让他离开洛阳前往西山封地。”
“臣……”
“这事与你没多大关系,因此你年后还是回广南,朕知道岭南的形势有些复杂,当初为了让他们归附,所以也给了不少条件,现在这些人还手握着兵马,掌握着军政大权,宁氏陈氏等一些岭南豪帅,只想当土皇帝,这是不可能的。”
“你在岭南,多用点心,谁若是敢对抗朝廷,你替朕发兵征讨之,愿意交出兵权,接受朝廷调整的,朕可以给他们保留富贵,但对抗朝廷的,朕绝不姑息。”
事实上,现在随着朝廷对岭南诸郡的政策推行,那些土皇帝极为不满,他们拒不肯把手下的私兵交出来,更不肯交出实际大权。
朝廷当然不会允许,于是这些人便开始公然对抗朝廷,现在在宁氏等一些豪帅的顽抗下,朝廷在那边不但没法推行军改,也无法推行税改,税赋收不上来,军队不受控制,地方行政也全被这些人把持着。
除了表面上是已经归附了大秦,是朝廷治下,实际上就是想当土皇帝,搞国中之国。
这在他们看来是有历史传统的,过去魏晋时也好,到南朝时也罢,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名义上臣服中央,中央也把地方交给他们,大家都好。
现在大秦朝廷却非要打破这一传统,这就是触犯他们的禁脔了。
尤其是合浦的宁氏,叫嚣的最凶。
说皇帝若是一意孤行乱搞,他们连往年那点税赋不交了。
“岭南三道,朕都交付给你了,李袭志和冯盎则是你的副帅,你回去后就抓紧训练兵马,一旦准备妥当,先灭宁氏。”
朝廷对江南三藩的姑息,被岭南宁氏等以为朝廷软弱,又见朝廷去年与西突厥等大战后,与吐蕃休兵议和,于是更加认为朝廷元气大伤,现在要公然对抗朝廷对岭南的统治。
皇帝暂时还不想对江南三藩,是因为三藩控制的地盘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可岭南诸郡的这些太守等,本就是早已经归附朝廷的,现在却又想闹分裂,罗成绝不答应。
谁敢跳出来,罗成必然要立马让李靖打下去。
第1071章 五岭之南再兵乱
皇帝有意对岭南的土皇帝们动手,其实在年前就已经态度很明显了。年前,岭南宁越郡太守宁长真,献合浦大珠,永熙郡冯暄则进黎布。
但皇帝都没有接受。
皇帝不接受两郡进贡,态度很微妙。
本来地方给皇帝进贡方物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这次两郡进贡珍珠和黎布,却都不是以往的那种方式,他们用了多年前他们对中央王朝的那种朝贡方式来进贡。
这种朝贡方式,充分的表明了宁长真冯暄他们想要把岭南与朝廷的关系,回到隋以前。
而那个时候,中原朝廷对这些岭南地方豪帅们的政策是羁麼制度,就是只要他们臣服于中央朝廷,纳入这个体系版图之中,那么他们就完全享受对自己地盘的自治。
官吏由自己任命,军队由他们自己征召和掌握,税赋也由他们定他们收,他们甚至不给朝廷纳税,只是象征性的进贡。
这种,便是他们习惯和想要回到的朝廷和岭南的关系。
宁氏在岭南西道有数代之久,是世袭的地方首领,拥有数郡之地。而冯暄是冯盎的兄弟,也是宁长真儿媳妇的父亲,是儿女亲家。
冯暄早年还在隋朝时,就参与过叛乱,后来被他祖母冼夫人给解除兵权,隋末,冯暄又随冼宝彻割据叛乱,后来冼宝彻被击败,他才无奈听从兄弟冯盎的建议,归附秦朝。
可如今,却又跟宁长真打的火热,图谋要自治。
此时的岭南之地,其实很野蛮落后,正是所谓的五岭之南,人杂夷僚。除了南海郡(广州),桂林郡和交趾郡这三个沿海港口或入岭要地,在魏晋以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控制岭南的关键要害之地外,其它的郡县,尤其是山区几乎没有控制力,而在岭南西道之地,控制力更弱。
正因此,长期在此实行羁麼制,这就跟朝廷对于云贵地区一样,是没有什么实际掌握力的地方。
去年朝廷在西北大战之时,宁越郡太守宁长真、合浦郡太守宁道明、永平太守宁纯还有永熙太守冯暄,还有郁林郡太守谈殿等人就多次密议相商。
都是欲摆脱秦朝对岭南的进一步控制企图,想要回到各自为王的时代。
后来宁纯反对起兵叛乱,退出了这个联盟,而高凉郡的冯盎也根本不愿意与他们密谋。
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于是才有了年前这次的进贡改朝贡。
皇帝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朝贡,消息传回岭南,宁长真等便开始加紧密谋,情报传到洛阳这边,罗成也是在加紧部署。
不过还没有等李靖返回岭南,结果锦衣卫就急奏岭南反。
合浦郡太守宁道明率先在合浦起兵,紧接着永熙郡太守冯暄也起兵响应,然后在岭南与冯家齐名的俚僚酋帅谈殿也率诸溪峒蛮起兵。
短短时间,两广交界之处的宁越、合浦、永熙、永平还有郁林五郡,大部份城池就沦陷了,许多溪洞的俚人僚人被煽动起来。
皇帝接到急报,不得立即又召见李靖、李袭志和冯盎等人。
“诏授李靖为广东道左都督指挥使兼南海郡太守,诏授冯盎为广东道右都督指挥使兼高凉郡太守,诏授李袭志为广西道左都督指挥使兼桂林郡太守,诏授丘和为广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交趾郡太守。”
因为宁纯和陈龙树两个酋帅不肯同谋做乱,因此皇帝又下旨,授封宁纯为永平郡太守加广西道右都督指挥使,授封陈龙树为苍梧郡太守加三品大将军武阶。
“岭南的形势比较复杂,汉俚杂处,但不管什么情况,都坚决不能容忍这些人的叛乱。你们马上返回岭南,先率兵收复诸郡的城池,然后再进入云雾云开大山围剿谈殿等俚僚,这一次,要彻底的讨平这些叛贼。”
匆匆把李靖等人派回去平乱,罗成也不由的头痛不已。
想要休养生息,想要缓缓劲,可这些人就是不给机会啊。
都是盯着朝廷,一见朝廷元气大伤,都想趴上来吸几口血。
不过李靖等南下时,皇帝还是没有再调拔兵马给李靖。李靖也说凭岭南之兵,足以平乱。
而罗成也不想在江南三藩未平之前,千里迢迢的绕圈调兵过去,太麻烦了,耗费太大了。
李靖几年前猛龙过江,都能平定岭南,现在有了几年的经营,相信定能平定叛乱,也许会多花点时间,但罗成也管不了了。反正岭南那个地方,这几年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税赋收上来,靠的也就是南海港和交趾港还有桂林城,这三座控制在手的关港之城的税赋和海贸易市舶之利。
这次皇帝让李靖转任南海太守,亲自坐镇南海郡,也是要保证这座南海沿岸的第一大商港,这可是罗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刚有点模样,绝不能让叛军给毁了。
至于说信任宁纯、冯盎,那也是不得已的情况。
“真是多事之秋啊,就不能给朕三五载的时间吗?”
又是一夜过去,天刚亮。
“陛下,皇城司提督求见。”
“宣。”
李宪有些匆匆而来。
“陛下,熊出手了,象雄人对吐蕃使馆突袭,他们趁着这些天金吾不禁,城坊门夜间也不关闭,街上整夜的花灯和夜市的机会,于凌晨之时突然袭击使馆,幸好我们早有防备。”
“就说结果吧,抓了多少人?”
“总共有一百多个象雄人参与袭击,还有数十个胡人佣兵,另外事后我们还抓捕了几十个接应掩护的。”
“吐蕃使馆里,吐蕃武士死了三十余人,伤了二十多个,吐蕃使者噶尔东赞也受了点轻伤,赛玛噶公主只是受了一点惊吓,未被伤到。”
“能证明袭击者就是象雄人吗,可否能证明他们是李迷夏派来的?”
“陛下,吐蕃人能证明袭击者中有李迷夏的部下,被俘者中也有人招供是李迷夏派来的。”
罗成点头。
“很好,我们想要的都有了,现在把骞玛噶公主接入宫来吧,至于吐蕃和象雄,让他们狗咬狗撕咬去吧!”
这两条狗撕起来,也能省他点烦心事,罗成揉捏着太阳穴,最近烦心事太多了,能少一桩也是一桩。
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
“我姬姓宁氏根系中原,源于周族。远祖康叔,为周武王同母弟,先封于畿内康地。武王灭商建周,后封于殷墟,创立卫国,定都朝歌。传至十世卫武公,封其幼子季亹(wei)于甯邑,厥以后以邑为氏,此乃我宁姓起源也!”
郁江畔,永平郡城中,永平太守宁纯身穿绯色圆领官袍,头戴梁冠,慷慨激昂。
宁氏家族曾为中原大姓,后来在南梁武帝之时南下,被梁武帝安置到了当时还很落后蛮荒的宁越一带,当时为钦州。
最早带着宁氏族人南下的是宁逵,从他起,如今宁氏已经经过了三代。从最早宁逵下江南时只带着些族家丁奴仆来拓荒,到现在,宁氏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北部湾地区。
历经陈代梁、隋代陈,再到秦代隋。
宁氏都牢牢把握着北部湾一带的控制大权,关键就是他们在这里几代经营,不但有威望,而且还有私兵。
到隋朝时,宁逵去世后,宁猛力袭父职任安州刺史,他是个很有野心之人。继任安州刺史之后,他派自己的弟弟宁暄带兵进驻合浦大廉洞一带,开辟新县,扼住东南沿海。
在当时的北部湾,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