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哪怕老四已经当到了魏王,他也没敢休掉刘三娘。倒不是刘三娘有多猛,再猛的女人也只是个女人,关键还是刘三娘这人虽然也有点虎,但人心不坏,以前对待罗父罗母都很不错,又给老四生了三儿二女,再说她与皇后单彬彬关系极好,以前罗成兄弟在辽东打仗,她们几个罗家媳妇在章丘老家,带着乡团多少次并肩做战,关系是极好的。
  如今老四贵为魏王,单彬彬也经常劝说刘三娘,说男人有权势了喜欢纳妾爱美人都是正常的,这方面就不要太管束老四了,也让她宽容点,把老四以前在外面的外宅妇私生子都接回来,又让她亲自给老四选了些美人纳回来做妾,这才让夫妻俩的关系改进了许多。
  “陛下。”
  老四媳妇虽然现在是王妃了,身上锦衣丝绸珠光宝器的,但不得不说,刘三娘以前就是个屠夫女儿,在市场卖猪肉的女子,因此哪怕她现在为王妃了,可这些奢侈的东西穿在身上,并没有增添什么气质,反而有种很暴发户的感觉。
  “老四让我来见你,说王君廓是反贼。”
  罗成一听,倒是愣住了。
  “嫂子你先坐下,慢慢说。”
  “不用坐了,我今天是进来看皇后的,顺便过来给老四带个话,他现在呆在府里出不去,整天骂骂咧咧不痛快呢,我也不想跟他呆在府里,省的烦心。现在话我已经带到了,我就去见皇后去了。”
  刘三娘说完,转身就要走。
  罗成哭笑不得,“四哥总不可能就让你带这一句话吧?”
  “有好些,但我哪记的住,大概意思就是王君廓那孙子不是什么好鸟,想反呢,如今还想煽动我家老四一起反。不过老四这人也没那么浑蛋,他说不管怎么说,他跟陛下都是一母同胞亲兄弟,都是姓罗的,他虽好多地方不满陛下,但大事不含糊,所以他虽当面跟王君廓好像很谈的来,其实不过是想替陛下摸清他的底细而已。”
  “他听说刘武周反了,觉得这事跟王君廓一定有关系,所以让我来给陛下传话,好了,说完了,我走了。”
  “王内侍,送下魏王妃,另外把竟陵太守许绍进贡的蜀锦拿十匹送给魏王妃。”
  刘三娘一听,倒是笑的眼睛眯起来,“哎哟,陛下我就是顺便带个话而已,哪还需要赏赐啊。”
  “这也不是什么赏赐,咱们都是一家人,天子家人也是家人嘛,这蜀锦确实不错,嫂子拿回去可以做些好衣裳。”
  “那我就谢过陛下了。”刘三娘喜滋滋的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罗成倒是笑了笑。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三娘跟老四还真是性格相似。这样的人洒脱率真没啥坏心眼,其实挺好的。
  现在,倒是让他心里松了口气,不用担心兄弟出问题。
  “王君廓啊,真是让朕失望!”
  先有亲军都尉李君羡的举报,现在又有罗存孝的告发,可以说王君廓谋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王君廓虽还未谋反,但已经实锤,他和刘武周一样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曾任节度使,如今又是兵部侍郎这样的要职重臣,他的阴谋做乱,可以说是很惊人的。
  “传旨,马上去召诸位宰相,另外召御史大夫杜淹、枢密使张须陀来。”
  很快。
  尚书左仆射侯莫陈乂、右仆射杜如晦,中书侍郎房玄龄、萧瑀,门下侍郎魏征,以及御史大夫杜淹、枢密使张须陀都来了。
  此外还有中书舍人封德彝、给事郎中陈叔达以及李百药,翰林学士温大雅等也奉诏前来列席。
  “兵部侍郎王君廓密谋做乱。”
  皇帝直接向一众宰相重臣们直言道。
  这如一颗大石落入水中,惊起涟漪不断。
  “可有实证?”
  先开口的是张须陀,他经过这两年的养伤,身体现在也好了不少,枢密院设立后,皇帝特请出这位老师出来担任了首任枢密使之职。
  枢密院的设立算是首创,隋朝时无此职。
  枢密院主掌军令,兵部掌军政,十二卫掌军队。枢密院实际上就是把原本属于宰相手里的军令之权分到了手,使得宰相权力削减。
  兵部侍郎不是张须陀的属官,枢密院也不是兵部的上司部门,但毕竟都是军队体系的,张须陀资历也老,因身上加了皇帝所授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所以他现在也一样是宰相。
  罗成把具体情况说了一遍。
  “抓,对这等乱臣贼子必须抓,抓捕以后审讯清楚,然后明正典型!”张须陀直言道,这位老帅眼里容不得沙子。
  侯莫陈乂因是左仆射,所以宰相中排首位,虽然这个首位已经不如隋朝时的左仆射那么权重,但依然还是很有份量的。
  他则表示,王君廓不仅是兵部侍郎,他还是前范阳节度使,又曾任过亲军都尉府的都尉,此外他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国公,所以当慎重,否则容易引起不好的影响。
  “臣建议交给御史台弹劾,然后再以大理寺审问,刑部陪审。”
  隋朝时有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三台负责监督这块,但到了秦,全都归于御史台,因此御史大夫也被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也成为宰相之一。
  杜淹是首任御史大夫,同时他还是右仆射杜如晦的族叔,不过这对叔侄的关系并不好,甚至有些很复杂的家族内怨,好在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且对法律这块极擅长,因此罗成在用他为御史中丞一段时间后,便将他提升为御史大夫,还拜相。
  “御史台弹劾调查没问题,但对王君廓这样的重臣,须先控制起来,以防他逃脱投敌,同时还要把他的同党都先控制起来,到时一网打尽。”
  “可以,这事就交由御史大夫杜淹、大理寺卿郑善果、刑部尚书戴胄三人负责,三司会审,务必把这伙叛乱贼子全都揪出来。魏征,你作为门下侍郎,替朕监督此案,亲军都尉府以及应天府全力配合此案。”
  罗成也是动了真怒,他对王君廓那真是不薄,可想不到此人如此不满足,还要造他的反。


第855章 授实封许开国
  “王君廓一开始还嘴硬,拒不承认谋反。后来魏王亲自出来指证,并拿出了他写给魏王的一些密信后,他才终于承认了。”
  御书房。
  门下侍郎魏征向皇帝禀报王君廓案的最新进展,案件进行的很顺利。三司会审,又有应天府和亲军都督府的配合,加上禁军出力,王君廓也翻不起浪来。
  他被直接控制起来,押到大理寺秘密会审。
  各司通力协作,很快王君廓的党羽就被纷纷挖了出来,而每挖出一个,又能审出一串来。
  “如今卷入案子的有多少人?”
  “很多,我们审讯后,王君廓承认他早跟刘武周有暗中往来,他们相约谋反,还意图劝说魏王罗存孝和吴国公杜伏威等一起谋反。”
  谁料,魏王罗存孝虽然经常抨击皇帝的政策,可实际上对皇帝老弟却是很忠心的。他一直配合着王君廓演戏,就是钓他鱼,王君廓还真以为老四已经权力蒙了心,跟他一样对罗成万分不满,想要造反呢。
  “还牵连到杜伏威吗?”
  杜伏威也是罗成的老兄弟,虽不是亲兄弟,可他后来娶了罗成的五妹,因此也是一家人。眼下杜伏威在淮南任淮南左都督指挥使,之前是淮南节度使,他是罗成早年江南平乱后留在江南的一个伏棋,后来罗成跟朝廷闹翻,他在江南率先起事,可以说帮罗成分担了很大压力。
  他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节帅,独挡一面。
  “王君廓派人与杜伏威还有辅公祜都接触过,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那两位国公的问题。”
  “真以为所有人都是他王君廓和刘武周吗?”罗成冷笑。
  王君廓当初本只是负责情报工作的,后来因为策反郭绚后被罗成安插到范阳军中,而郭绚偏偏很快战死,所以罗成便以心腹的王君廓接下范阳节度使之职,以收编范阳北平兵马,谁能料到王君廓会膨胀的那么快呢。
  开国大封,王君廓以节度使之职,得以封国公,并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可以说他是占了很大便宜的,这不全是因为他功大,只是当时他正好是统领着一镇的兵马,为八大节度使之一。
  要不然,他根本不够资格的。
  可他却当这是自己的本事,诬告李靖被皇帝处置免去节度使后,不但不知警醒,反而开始暗中谋划着造反。
  罗存孝虽也对罗成称帝后的一行政策不满,但那仅仅只是发表下自己的意见想法,并没有说免了节度使职,王爵不能世袭罔替就要造反。
  “太膨胀了,就跟刘武周一样。”
  “陛下,此案已经越牵连越广了,如今已经牵连到了数百人,再查下去,估计还会牵连出更多的人。”
  罗成道,“可以继续查,但先不要公布,到时把所有的结果呈上来。”
  “然后呢?”
  “王君廓谋反,这本是死罪,还有他的那些同党,不管参与多深,都应当是罪在不赦的。但是如今毕竟是开国之初,天下还未统一,若是此时办出这样一个大案,那会有何影响?”
  罗成把当年曹操烧掉手下通敌官员的书信一样,罗成决定案子要查,但查完后就算了。
  “对于王君廓,削去他的爵位,将其贬到带方徐世绩那去吧,贬做七品校尉,留他一命。”
  “为何?”魏征问,“陛下是不想留杀功臣之名吗?”
  “也不全是,王君廓毕竟对本朝对朕立过大功,如今失足犯错,朕给他一次机会,就看他知不知悔改了,如果能悔改,虽说这辈子也不可能重返中枢,但起码不会祸及性命,不会祸及他家族眷属。”
  对其它人,罗成不想扩大化,也不想严厉处置,先调离重要岗位,给个观察留看的机会。
  当然,这也因为谋反未成,对刘武周他可没打算轻饶。
  魏征对皇帝的这个处置决定很佩服,有几个君王能对背叛谋反的功臣有此大度。
  “陛下,臣以为,其实刘武周和王君廓的谋反,根源还是在陛下。陛下虽宽仁待下,但有时候政策还是太急了。比如这罢撤节度使就有些急了点,再还有就是这封爵,比之前朝封爵大不如前,使得不少功臣不满。其实不满的不仅仅是王君廓和刘武周,连魏王也一样不满,只是更多的人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无妨,魏老道,你有话直说,不用跟朕客气,也不用藏着掖着,这也没别人,朕也不是那种听不得不同意见之人。”
  魏征笑着说这些我当然知道的,他说王君廓和刘武周这样的凌烟阁功臣都要反,说明他们确实代表了很多人的一种不满情绪。
  “可朕也绝不会再恢复节度使之职的,朕不可能给子孙后世留下大患,节度使必须废除。”
  “废除可以,节度使确实是权责太大,但本来可以分几步走,慢慢废除的,比如先削掉节度使的民政之权等,可陛下一步就到位废除节度使,这个转变就太快了。”
  “你说的有道理,朕确实是有些操之过急了,你说现在当怎么办?”
  魏征想了想,“王君廓反了,刘武周反了,再恢复节度使当然也不行,要是这一恢复,下次再撤,岂不朝三暮四?所以只能从其它方面弥补,臣以为,可以在封爵这块给予一些补偿,现在的爵制,就算是实封,可也太一般了点。一户真封,才折钱每月三十文而已,削的太多了。”
  皇帝于是踱着步思量。
  “你说,若是朕给实封如何,就是给封地?”
  魏征大惊。
  “陛下,你这转变也太大了点,魏晋之后就几乎没有实封了,给封户都已经不错了,给实封地就有些过了。”
  “不,朕考虑要么就不改,要改就干脆改大一点,给实封地,真封户,许开国。”
  “许开国?”
  “难道所有封爵都许开国?”
  “对,全都许开国,全都实封地,当然,得是实封开国爵位才许开国,才有实封地。不是开国爵的虚封爵,可以适当提高爵禄。”
  魏征有些看不明白皇帝,这又是要搞哪一出啊,怎么突然就要给实封地、真封户、许开国了呢?
  但看皇帝的样子,也不像是在开玩笑啊。


第856章 悔恨的泪
  洛阳。
  大理寺狱,俗称天牢。
  这里关押的都是中央朝廷诸司犯罪官吏和京师地区重要案犯的监狱。作为始建于北齐的大理寺,是朝廷中央最高司法机关,主掌审判。
  相当于今之最高法,掌刑狱案件审理,各地的刑狱重案,最后都要交到大理寺复审。
  大理寺审理断案,刑部审批复核,遇重大案件,则是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
  “王君廓,你后悔吗?”
  天牢之中,腰佩天子剑的皇帝望着面前那个蓬头垢面的王君廓。
  王君廓身上无伤,但是在天牢里关了多天,又是犯了谋反重罪的重犯,连家属看望都不允许,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王君廓的妻儿都还不知道他出了事,他是被失踪了。
  可呆在暗无天日的天牢之中,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他的精神状态极差,此时夏季,他好多天连个澡都没洗过,浑身酸臭。
  看到皇帝,只能苦笑。
  这些天呆在天牢里,其实王君廓已经不止一次的后悔了,他后悔的都把肠子悔青了。可有啥用,当时一心就记恨着皇帝夺他节帅之职,那团火无处可泄,越积越旺。
  却完全没想过,事败之后的下场。
  现在明白了,却晚了。
  “后悔,但也晚了不是吗,什么时候处决,我只想再见一眼我的家人妻儿们。”
  他很小时父母就死了,是叔父养大他的,后来去贩马,再后来投罗成军伍,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些天回忆这一路走来,突然觉得自己确实太膨胀了。
  一个穷苦孤儿,能够成为彭国公,成为凌烟阁功臣,又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偏偏一时鬼迷心窍了。
  “有酒吗?”王君廓问皇帝。
  “取酒来,拿最好的酒。”罗成招手,“再弄几个下酒菜。”
  酒菜送来。
  罗成亲自给王君廓倒了一杯,“朕陪你喝两杯吧。”
  “谢陛下。”王君廓苦涩的道。
  “你我君臣相识八年了吧?”
  “嗯。”
  王君廓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八年,仅仅跟随罗成八年,他最终就成了凌烟阁功臣,得封彭国公爵位。
  “八年,不过弹指一挥间的时间,但却也很漫长。这八年来,多少曾经跟随我的兄弟,都倒在了路上,没有能够看到我登基称帝,坐上皇帝宝座的这一刻,也没能享受成功开国功臣的欢愉。”
  “比起他们来,王君廓,你的运气算好的。真的,很好,当初你那一批上千人投入我麾下,但其中只有你和李君羡张亮郭孝恪四人最被我看重,这些年也发展的最好,而你又远比他们三人官爵最高。”
  “你应当满足的。”
  王君廓苦笑,一行眼泪忍不住滑落。
  “是啊,我本该满足的。”泪水顺着脸滑入嘴角,十分的苦涩。
  一壶酒喝完了,罗成又叫了一壶,君臣两人喝的都有些醉。
  王君廓最后跪倒在皇帝面前,他没有求皇帝宽恕,他说自己该死,他只是希望皇帝能够宽恕他最年幼的那个孩子。
  “请陛下给我王君廓留一个种,那孩子还未满一岁,求陛下饶过他。”
  “那你和其它的妻妾子女呢?”罗成红着眼睛问。
  “臣自知罪该万死,不敢多求。”
  罗成一脚踹过去,将他踢翻。
  “王八蛋,这个时候才想起这些话来?你跟随我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身上的疤痕也该有十几二十条吧?也曾不止一次差点战死吧,如今功成,换来这荣华富贵,却不知珍惜,你对的起谁?难的起自己的那些奋斗拼命吗?”
  王君廓一个大老爷们,此时哭的满脸鼻涕眼泪的。
  “臣万死!”
  “你若是战死了,你的儿子能袭封彭国公的爵位,你的妻妾和其它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朕不会忘记他们,大秦不会忘记他们,可如今你谋反而死,你对的起谁?”
  “陛下,不要再说了,请陛下再赐臣一杯毒酒,臣自栽谢罪。”
  “混账,一死了之吗?不可能!”
  皇帝红着眼睛,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这个兄弟,罗成不是那种坐享江山的人,这江山是他跟无数个王君廓这样的兄弟打下来的,大家一起并肩战斗,一起奋力拼博,多少次性命与共啊。
  人都是有感情的,哪怕是读书同宿舍个三两年,都能成为兄弟。更何况是一起并肩拼杀八年的战友呢。
  “王君廓,你造我的反,我听到后多心痛,我当时就想亲自提刀砍了你。可后来想想,算了,杀你不值得。”
  “陛下,求你杀了我。”
  这时罗成已经站起身来,“王君廓,朕告诉你,朕不会杀你,你的这次谋反案也不会公开,你和你的那些同党,朕都不会公开。朕决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将被削去彭国公爵位,等身画像也将从凌烟阁中移除,朕会将你贬为七品校尉,发落到安东道带方郡徐世绩麾下去戴罪立功。至于你的妻妾子女,朕也不会为难他们,让他们随你一起去带方,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吧,这是你为朕拼死八年换来的,但机会仅此一次了。若是你到了带方还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那再无机会了。”
  王君廓惊谔。
  “陛下?”
  “好自为之吧,此去带方五千里路,隔山跨海,或许此生你我君臣都不能再见了。”
  “陛下,臣万死……”王君廓已经声嘶力竭。
  “五千里外的带方郡,就当是重新开始吧,七品校尉起步,那里现在还没平定,以你的勇武和本事,一样有机会建功立业,或许十年二十年后,你能成为带方太守也说不定呢。”
  王君廓跪地,头一下又一下的磕在天牢地上,磕的满头是血。
  罗成不忍再看,扭头离去。
  人非草木,哪怕是自己养的一条狗,养八年都会有极深的感觉,更别说他们君臣是并肩战斗了八年的战友。
  王君廓谋反,好在还没有造成什么坏结果,皇帝便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不想让王君廓成为他大秦皇帝亲自杀死的第一个开国功臣。
  走出天牢。
  皇帝直接往枢密院而去,处理了王君廓,现在要处理另一个凌烟阁功臣刘武周了,但是对刘武周,罗成却不打算宽恕原谅他。
  “陛下不该如此宽恕他,王君廓谋反,律法当斩,陛下如此重,是干涉法制。”
  “草,这事就这样了结了,不要再提了。”罗成有些不耐烦的打断了魏征,闷头往前走,魏征也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罢了。
  君臣二人刚进入枢密院,就见枢密使张须陀神色严肃的告诉他一个坏消息。
  “涿郡怀戎县僧人高昙晟借弥勒教之名蛊惑百姓做乱,夺怀戎县城,建大乘佛国,自称大乘皇帝,立尼姑静宣为邪输皇后,在涿郡四处做乱。”
  “降将高开道在上谷郡作乱,自称燕王,年号始兴,如今许多上谷王须拔旧部马贼响应。”
  “还有北平原独孤篡旧部也乘机做乱。”
  ……
  北方已经彻底的乱了,从九原到北平,一千多里的北疆,烽火处处。九原郡云定兴降而复叛,梁师都部将郭子和复叛唐军,刘武周叛乱、窦建德投突厥,现在又来个高昙晟、高开道等人。
  “看来这天下真的难以太平啊。”
  “陛下,定襄危急,李渊派柴绍率十万唐军,已经抵达九原,而高开道和高昙晟叛乱后都向突厥称臣,这使得窦建德可以挥兵借道越过太行,往定襄合围嗣业将军。”
  “集结兵马,准备全力救援定襄!”罗成只说了一句话。


第857章 群起而攻
  大秦开元二年,五月十九。
  刘黑闼率河北夏军三万浩浩荡荡出河间入上谷,汇合燕王高开道的两万人马经易定进入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越过紫荆关,然后转入飞狐陉翻越过太行山,兵入河东雁门郡灵丘城。
  涿郡怀戎高昙晟率兵两万自北南下来汇合,而刘武周大将高满政也率兵三万余前来汇合。
  四家在灵丘会师,十万兵马浩浩荡荡,越过恒山往云中郡围攻定襄大将刘弘基。
  刘弘基和尉迟亮带着从马邑败逃出来的人马退驻云中郡云内城,兵马不满万。
  听着斥候轻骑不断带回来的情报,刘弘基头痛不已,这简直就是上次雁门之围后马邑之战的翻版啊。
  只是上次是突厥始毕可汗二十万大军从雁门撤下来,而他则在嗣业将军的率领下追击到此,最后驻军此处,与杀胡关的罗成合围突厥军。
  而现在,突厥颉利可汗率二十万军围定襄罗思摩,罗嗣业一军驻于紫河畔,但唐军柴绍却又率十万兵马杀来。
  现在他又被困十万联军围攻。
  以不满万的八千余人,要对抗四家十万人。
  这是一场典型的攻坚战与反攻坚战。
  刘弘基站在南门城墙上,登高远眺,看见一支支敌军轻骑前锋已经奔驰而来。秦军的斥候轻骑在城外与他们游斗,双方你驰我奔,弓箭往来,不时有人落马。
  很快,斥候轻骑全都驰到城下,依靠着城上弓弩的掩护得以退入城中。
  但半天后,更多的敌军部队赶来,他们四面扎营,把云内城围的水泄不通,因为敌军太过势大,刘弘基不敢分兵把守,只得主动撤回了城外墩堡驿站的兵力。
  只留下了恒安军镇驻兵两千,另派兵一千守住牛皮关这条通往长城北的通道。
  第二天清晨,敌军开始对恒安军镇和牛皮关城展开猛烈攻击,好在这两处关城都异常坚固,且关城不大,因此得以固守。敌军一时攻不下,倒是伤亡惨重。
  夜里,刘弘基再次亲拟书信,急告定襄罗嗣业和范阳的赵贵,向两处求援。
  “我军斗志依然坚强,迭挫凶锋,斩获甚众,然我部只八千余人,敌军十万之众,敌众我寡,速援!”
  乘着夜色,数十名轻骑各带着一封求援信乘夜出城。
  站在城头上,能听到敌军游骑的拦截,阵阵喊杀声中,肯定会有不少信使被拦下,但也肯定还会有能冲出去的。
  只是援兵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了。
  范阳。
  太子留守顺天府北京城,由赵贵率领一军禁卫一军藩兵守卫范阳。
  而冯孝慈则带着五万人马还在赵郡和襄国剿贼。
  此时沉寂许久的窦建德全面出击,一面派出大将刘黑闼借道上谷入河东雁门,一面又派出了大将王伏宝和曹宝二将入赵郡,增援曾经的敌人宋金刚和甄翟儿。
  二贼在冯孝慈的连番进剿之下,本来已经节节败退,难以立足,他们看到颉利南下,立即派人向颉利称臣,得封为设。于是摇身一边,倒成了同样称臣突厥的窦建德的盟友了。
  窦建德很快与二贼达成了联盟,三方不再交战。
  夏军还进入二郡一起反攻冯孝慈。
  得了夏军生力军和粮草器械支援的二贼,战力大增。
  冯孝慈大意之下,反倒吃了个大败仗,不得不撤退。夏军趁机杀出,冯孝慈接连兵败于王伏宝和曹宝手下,损兵折将数千,之前收复的二郡之地也尽皆丢失,无奈撤回了恒山郡真定固守。
  范阳的赵贵急切间亲自率兵救援,可因高开道率上谷降贼造反夺取了上谷郡,使得恒山、博陵二郡反被分割开来,一时间无法增援。
  可欲先平上谷高开道,但窦建德又亲自率兵增援上谷。
  一时间,冯孝慈也陷入重围之中,虽不至于暂时有失,可也无力去讨伐刘武周、高开道、宋金刚和甄翟儿等人。
  至于范阳的赵贵,手上虽有五万之兵。
  但出军都关后涿郡之地却被高昙晟夺占,若往南欲出蒲阴陉、飞狐陉入河东,可上谷郡又为高开道所占。
  往南从恒山出井陉入河东,但又被上谷隔断道路。
  赵贵坐在中军大帐里,微微闭上了眼睛。
  他在思考,面对如今这个局势,该如何破局。
  范阳的这五万兵马,是一支生力军,如何使用是个关键。
  现在他西面军都关外是自称大乘佛国皇帝的高昙晟和尚,此人以弥勒教暗中传教发展会众,且暗中接受突厥人的支持,得了许多马匹和武器装备会众。以做法会超度涿郡历年战死者亡灵为由,联合对朝廷不满的涿郡官府中的部份官吏,在城中聚集无数僧尼会众,还有百姓,然后趁机做乱,一举夺了怀戎,此后迅速夺占了整个涿郡,并引突厥兵前来。
  而他的正南,是窦建德的瀛、莫、沧三州,有瓦桥等三关,还有数百里水泊防线。
  西南,则是曾经归附朝廷的贼匪高开道,如今再次反叛,鼓动了许多曾经被招降的上谷贼以及不少原独孤篡的旧部。
  南面河间不可取,窦建德经营瓦桥三关数年,更别说为了防御秦军南下,还特意堵塞河道,把原本就众多水淀的这一带,更是弄成了一道长达三百余里的巨大湖泊区,成为一个天然的水上长城。
  如今又恰是夏季,正是那水淀水丰之时。
  军都关外的涿郡,还是上谷,二选其一?
  有将领劝说他先出军都关攻高昙晟,理由是他虽得突厥兵相助,但只有两千突厥轻骑,而高昙晟虽自称皇帝,可他以前不过是个和尚,手底下也没什么会打仗的人,几万人马,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被他利用弥勒教哄骗煽动起来的。
  先攻他,可以一战击败,进而去救援云内的刘弘基。
  但也有人说应当先攻上谷,毕竟上谷被占,使得博陵和恒山二镇现在也成被围困状态,虽还能联通太原,可太原现在重点还得防刘武周。
  良久。
  赵贵起身,他走进另一个大帐,那是参谋的军帐。
  “拟作战计划,先攻上谷。”


第858章 五百里魏王国
  洛阳,魏王府。
  皇帝一身赭黄袍,轻出简从御临王府。
  老四光着个膀子正在府中演武场上练挝,一杆长挝在他手中横扫竖砸左勾右刺,呼呼生风。
  “舞的不错,挝功又进步不少,还以为你如今久不冲锋陷阵,这功夫已经落下了呢。”
  罗成拍着巴掌出现。
  老四扭头一看是皇帝兄弟来了,便收挝走了过来。
  唐国公李玄霸上前拦下他,“放下兵器。”
  罗成笑笑,“无妨,老四不是别人。”
  存孝扭头看了眼自己手里的挝,嘿嘿一笑,“草,李老四你还以为我会对陛下行凶吗?要担心的人也应当是你才对,你父兄几个,可都是我大秦之劲敌呢。”
  这句话让李玄霸很不满,直接亮了锤子。
  “怎么的,还想跟我打?你我虽然都叫老四,但我上阵冲锋那会,你李老四还在撒尿和泥玩呢。”
  “请魏王赐教!”李玄霸也不多废话。
  存孝望向罗成,“皇上,怎么说?”
  罗成笑笑,“算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