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刘武周一干兄弟这几年,日子挺逍遥的,兵马越来越多,战力越来越强,可随着杨义臣一死,萧瑀献太原归附,河东一战而下。
他们这些兄弟的地位也就不免尴尬起来,他们比不起北边定襄道的罗嗣业,罗嗣业是皇帝兄长,他麾下的兵将虽也不是皇帝嫡系,可晋王却是皇帝亲兄弟,自然其麾下的刘弘基殷开山侯君集等一干大将,也都得授了侯爵,个个都得赐飞鱼袍服。
甚至在这次改道之后,定襄的两支兵马,也都很快被授与神捷左右军的军号,摇身一变变成了大秦的禁军,个个加官晋爵授勋不说,全军将士还都得了一笔不小的钱粮赏赐,分田分地的好不热闹。
而反观他们,刘武周被撤去节度使后,改授为定襄道的右都督指挥使兼马邑太守,而义武两军,军号没变,却要精简整编为一个军,苑君璋本来是左军使兼雁门太守,高满政是右军使兼楼烦太守。
这次苑君璋被授为涿郡太守,高满政则被授为上谷太守。
很明显,两人这是被调离代北,同时转为文职,被夺兵权了。
刘武周虽兼着马邑太守,可整编后的义武军,军使却是刘弘基,副军使从朝廷派来的,是尉迟亮,这位是皇帝的近卫将军出身,是皇帝心腹。
更别说,在上次的授爵中,刘武周虽封了个代国公爵位,但苑君璋和高满政这义武军两大军使,却各只封了个开国伯爵位,其下面的一干将校,却更只有几人得了子男爵。
这就更让他们不满了。
凭什么啊?
朝廷授爵,考虑各个方面,是综合考量。
比如说刘武周其实没什么功绩,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杀了王仁恭夺下了代北三郡,没给定襄的嗣业扯后腿,让其能安心稳固定襄,剩下的,也就是稍牵制了下太原的隋军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功绩呢。
他率领的三郡,人口不过几十万,之前还得靠嗣业救济粮草,其部扩充到两军五万人马,可一战像样的仗都没打过。
所以最后给刘武周封国公,那都是他占了个节度使的名头,至于他麾下的将校,没有功绩当然不可能封公封侯,给个伯爵都算是安抚了。
但刘武周等人却不这么想的。
他们只看到连后来归附的陈叔达等一干人都个个郡公县侯的,他们这些首义功臣却爵位官职不高,如今更是随着道郡调整,而降了官职。
苑君璋等越说越过份,可刘武周却只是端着酒杯不说话。
“大帅,要说咱们干脆也投突厥人算了。”苑君璋红着眼睛恶狠狠的道。
突厥人眼下正围攻定襄罗思摩,本来在攻九原的罗嗣业回军救援,皇帝下旨让刘武周率军北上解围。
“就是,趁着这整军还未完成,咱们带着兄弟伙北上捅罗嗣业一刀。”
颉利可汗已经派人暗中过来劝降过几次,为了能够拉拢刘武周归附,他甚至开出了只要刘武周肯归附,便赠他狼头大纛,封他为南面可汗的承诺。
甚至这次密使前来,都直接把一面银狼大纛带来了。
银狼大纛、南面可汗。
这可是在很有份量的封号了。
更何况颉利还答应他,等击败罗嗣业后,那么长城以内的马邑、涿郡、云中、楼烦、雁门这五郡都归他,甚至等将来打下太原、河东等地,也归他管辖。
曾经的刘武周也是个热血青年,祖籍河北,后家族迁入马邑。年轻时他豪侠热心,任侠好友,投身军伍,也曾满膛热血。
在辽西,他见不得宇文化及的阴谋诡计,愤而辞去官职归乡。
只是人都是会变的。
从曾经的一个府兵小校,到镇守一方的节度使,坐拥三郡之地,五万兵马,一言九鼎,在这里都是他的一言堂,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感觉。
如今突然一下子就权力尽失,这种失落感是极深的。
若是没有突厥南侵,或许这种感觉只会深埋心底。
可偏偏如今却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
颉利二十万大军南侵,围思摩,困嗣业。
李渊已经接受了定杨可汗的册封,发兵十万北上。河北的窦建德也接受了平杨可汗的册封,三家联盟,其势已成。
是当大秦没什么实权的定襄道右都督指挥使,还是当突厥的南面可汗?
刘武周动摇了。
只是他还有些犹豫,还未下定决心。
但今天的这个酒宴私聚,却让他看到了老兄弟们的真实想法,他们更不甘心。
心中一团火在燃烧。
干掉罗嗣业,称雄代北,不要再当什么无权的代国公了,要当就当晋王,当河东天子。
罗嗣业现在很危急,他和罗思摩虽有五万人马,可此前罗思摩已经大败一阵,折损了许多兵员,更何况漠南的许多突厥人都在颉利南下之后,公然又投奔他,这使得颉利在漠南声势大振。
罗嗣业从九原城下匆匆赶回,数月的辛苦化为东流,兵马疲惫,却也无法一战解围,只能驻军于定襄附近,相互呼应,坚守待援。
援军,正是他们代北这五万人马。
在皇帝计划中,刘武周的代北五万兵马是最近的,也是最完整的,休整良久,粮械充足,有他们出战足够解定襄之围,甚至能够击败颉利。
可现在颉利多了两个盟友,关中李渊、河北窦建德都向颉利称臣,各派重兵来援。
李渊的十万兵马已经向九原进军,而只要他答应颉利,接受南面可汗的册封,那么河北的窦建德也将向他靠拢,从他这里借道围歼罗嗣业。
将军们酒醉之后肆无忌惮的怨恨狂妄之语,却如同一把把干柴扔入他心中的烈火之上。
“莫要喝了点马尿,就胡言乱语,小心被朝廷派来的官员们听到了,到时治你们的罪。”刘武周笑着说道。
苑君璋红着眼睛道,“大帅,我们怕他们个鸟,这代北三郡是咱们打下来的,可皇帝说割走半个马邑另设云中郡就割走了,还划给了罗嗣业,咱们也不说啥了。可咱们这几年不说功劳,苦劳总有吧,凭什么如今过河拆桥,太原河东拿下了,咱们就没用处了是吧,就要裁撤咱们辛苦招募练起来的兵马,要把咱们兄弟伙都给拆分的七零八散,下一步又是什么?是不是要把咱们调去那什么岭南安南?”
“就是,凭什么?”
一众将领纷纷吼道。
“怕他们个鸟,咱们就反了,那些家伙想夺咱们的权,那咱们就先下手为强,趁现在这个难得的机会,咱们今晚就动手,杀了罗成派来夺权的官将,然后大帅你自立为天子,咱们不给他罗成卖命了!”
“反了!”
“反他娘的!”
一声声反了,让刘武周脸上的笑意渐渐洋溢起来。
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过大家,最后杯子往地上狠狠一摔,“既然兄弟们都想反,那我就带大家反了!”
“反了!”
第851章 开放式皇宫
洛阳。
紫微宫。
无数的百姓涌入参观皇宫大内,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皇帝下诏,开放洛阳紫微宫,允许百姓参观皇宫正殿乾元殿,允许百姓皇城。
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自古以来,都没有皇帝把皇宫开放给百姓参观的事儿。此诏一下,洛阳城无数百姓都半夜起来排队,都想进皇宫大内看一看皇帝的金銮殿是什么样的。
甚至一些洛阳周边的百姓,听闻之后,也是激动兴奋的赶来。
紫微宫与长安的太极宫不同。
长安城修建的十分对称,太极宫在长安城北的中心。但是洛阳紫微宫却并不对称,其皇城宫城选在了洛阳城的西北角上,这里是洛阳城最高处,皇宫建于此处,可居高临下俯视全城。
洛阳紫微宫占地约六千三百亩,正门为应天门,正殿为乾元殿,东西分别为文思殿和武成殿。
前朝三大殿,分别为乾元殿(隋称乾阳殿)、开元殿(隋称大业殿)、兴元殿(隋称徽猷殿)。
乾元殿是前朝三大殿之首,其体量和面积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宫殿,没有之一。乾元殿不仅为上朝之殿,也是秦帝国元旦大朝会和皇帝登基大典举行之殿。
金殿辉煌。
百姓们在宫门检验过身份后,排队进入,由礼部官吏带领他们参观,又有北衙禁军维持秩序。
开放的是前朝三大殿和皇城三省六部诸司衙门,不过些紫微宫很大,在真正的大内以外,还有数座宫城,大内以北是玄武城、曜仪城和圆壁城三城,此三城把守着皇宫大内北面,三重城关,屯有禁军。
而西面则是西隔城和右夹城,东面是东隔城和左夹城,最外面还有一座比大内面积还大的东城,东城之北则是含嘉仓城。
大内之南,则是皇城。
真正的大内,只占整座皇宫的五分之一不到。
而大内又分前朝和内廷。
前朝是皇帝办公理事之所,也是召见大臣、以及朝会的地方,内廷自然是皇帝的寝宫和后妃以及年幼的皇子们居住的地方,另外还有掖庭宫是宫人居住以及工作地方。
哪怕这次只是开放前朝,三大殿也只开放了乾元殿,但对百姓来说,这都是难得的机会,这辈子有几个人有机会进皇宫啊。
若是想观看乾元殿之外的其它外朝诸殿,当然也是可以的,甚至还可以在宫中吃顿饭,当然,那些就不是免费的了,得买票参观。
而那一顿午餐虽然挺简单,但却绝不便宜。
可就算如此,依然有无数有钱人争着买票。
而参观时,宫中还有些纪念品出售,也都是些小玩意,比如说打上了紫微宫印记的文房四宝啊,绣有宫廷标记的丝绸布匹啊。
甚至御马厩里还有御马可出售,御酒坊中还有御酒出售。
这些东西全都盖有宫廷御用的标记,如今作为纪念品向百姓出售,便不仅仅是一样商品,而是带有比较特殊的身份象征了。
买的人十分多。
负责收钱的内侍省的那些宦官们拿笔登记的手都酸了,那边数钱的宦官也数的手软。
而在另一边,宫中午餐之时,还有一场别分生面的相亲会。
皇帝把那些年过二十五岁的宫人,尤其是一些已经因战火联系不上家人的宫人们安排相亲,身家清白,品性良好的官宦子弟、豪强士族子弟,甚至是普通良家农夫自弟,都有机会在午餐时参加这场相亲会。
这个相亲会最特别之处,不是来吃午餐相亲的人挑选这些宫人,而是由这些宫人挑选这些年轻的子弟。
宫人若挑中谁,然后安排那男子过来相见,只要男子不拒绝肯同意,这事就算同意了,会由宫里到时作为她们的娘家人,把她们嫁出去。
男家准备娉礼过来,宫中为宫人们采办嫁妆,然后下嫁。
这是由嫔妃长孙氏提出,然后皇后单氏主持,四妃协助的一场后宫活动,得到了罗成的大力支持。
开放皇宫大内,甚至还搞相亲,买御物,这些事情在不少大臣眼里很出格,认为有失体统,让普通百姓也都进大内参观,这样便失了皇家威严。
可罗成说服宰相大臣们的理由很简单,他此举并不为敛财,只是想拉近下与百姓的距离,让大家对大秦朝,对大秦皇家与百官们,更亲近。
至于售卖御物和卖门票的钱,也不会用来修建宫殿,而是要在洛阳城设立一些救济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救助孤儿弃婴的抚幼院,建立收葬无后之人的公墓园等。
罗成甚至已经决定,这皇宫开放不仅是搞一次,以后每年都搞一两次这样的皇宫开放日,让百姓能够进入皇宫参观,而售卖御物、宫廷午餐也可以一直搞下去,所得收入皆用来救助孤寡弃婴,收葬无后的穷人或客居洛阳的商贩士子等等。
他还要求各地官府衙门,也应当每年都搞衙门开放日,让百姓得以参观神秘的衙门,甚至每年搞几次公开办公日,让百姓能够近距离的观看到衙门是如何运作,官员如何办公的。
“之前萧侍郎提出的洛阳紫微宫全面修葺计划,说预算要约一百万贯钱。”
洛阳之南,洛水河边。
皇宫大内开放给百姓参观,皇帝却来到了行宫显仁宫。
这是隋朝修建的行宫之一,行宫不大,却保存的很好。
“一百万贯多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去年光盐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贯,不多。但朕要说,一百万贯是一笔大数字,一个有百亩地的自耕农家,就算是丰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开销花费,都未必能积攒下十贯钱。”
“一百万贯啊,这得是多少小农一辈子积蓄?”
萧瑀道,“陛下,洛阳紫微宫是皇宫大内,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这钱不是这么花的。朕其实有一个办法,既能修葺皇宫,又能省去这一大笔钱。”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户大商劝捐?”陈叔达问。
遇大开支时,向那些大户富商劝捐,这是很常规的手段了,商人大户明知这很不公平,可也没办法。
只是这次,皇帝却是摇头,“不,劝捐其实就是敲诈,这很不好,我们不能开这样的头。”
“那如何解决这一百万贯?”陈叔达不解。
皇帝便道,其实一百万贯这个预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换个办法,能大大降低费用。当然,若是直接换个方式,便能一文钱不花。
罗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跟他卖御物一样,本来一匹上等的好马,在边市大约能值十多匹绢,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绢,但是皇宫御马厩里的马出售,便能卖到一百匹绢一匹马,还供不应求。
第852章 突厥四儿
为何?
品牌效应啊。
这马出自御马厩,就不再是普通的马了,他有品牌溢价。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难以接受这样的品牌溢价,可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他们缺那点钱吗?
不,不缺。
他们更看重的是御马的名头,所以同样一匹马,从商人手里买来可能只值四十贯,但从御马厩出来,再配上一份宫中出具的御马身份文书,再在马身上烙一个御马标志,便身价大涨。
同样道理,罗成打算把修皇宫这个事情用商业手段来操作。
不用宫廷官府来征召工匠民夫,采购材料,而是分成各个项目分包给商人们。
比如说,修葺宫廷所用的木料,可以公开招标,招木材供应商。朝廷需要的只是制订一个修葺的计划和要求,把材料需要标明品质等级,然后交给商人。
商人中标后自己再去招募工匠、劳力,自己采买材料,甚至是自己垫资。
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朝廷将颁给他们一块皇商御用木材商的牌子,甚至在他们提供的木材上,允许他们在上面铭刻自己商号的名字。
甚至如果不想负担太大,可心细分承包。
有的商人专门承包修建,有的商人专门负责担供材料。
朝廷可以细分下来,把整个紫微宫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比如一座殿就划成一个项目,再细分为承担修建、提供材料。提供材料的,又细分为提供某单样材料,修建的又可分为修屋顶的,修地面的,修屋内,修院子的等等。
“商人们自己招人,自己出钱,然后帮朝廷修皇宫,最后只得一个皇商牌子,他们会肯?”陈叔达觉得不太可能。
“有何不肯呢?能得到这块御赐牌子,他们就有了我大秦朝廷的信用担保,甚至以后他们经商时,官府也会给他们律法制度允许内的方便,朕还可以专门让少府寺负责管理这些皇商,若他们遇到不公,比如官员权贵敲诈勒索之内的事情,可以直接向少府寺上告,少府寺将专门派人调查负责,这样便可以避免商人被地方官员欺压而上告无门的情况。”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好处,而成为了皇商,对商人而言,也是一种品牌的提升,对他们的产品对他们的商号而言,能得到极大的品牌提升,这都不是一般的提升。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广告方式。
你可以登报纸打广告,也可以搞宣传促销,但这些都不如成为皇商,直接成为紫微宫修复合作商带来的效益高。
你能为皇帝修宫殿,那你的商品肯定是天下最好的啊,否则,怎么可能为皇帝修宫殿呢。
商人看似又出工又出力的为皇帝免费修宫殿,但皇家和朝廷的信用,却是价值巨大的。
这就好比央王的广告标王一样,几秒钟的广告,要几个亿甚至更多,可他们也愿意。或者说,如同那些大型赛事的赞助商一样,抢着掏钱送钱也要赞助,还不就是因为能带来更大的效应嘛。
宰相房玄龄一直没发言,只是很认真的听着。他与萧瑀和陈叔达他们不同,他跟罗成相处的时间更长,对皇帝了解更多。
知道皇帝不是那种胡言乱语的人,能在这场合说出这话,肯定有过细致的考量。
“陛下,臣以为,只要不是强迫商家,只要他们是自愿的,就行。”
“商家怎么可能自愿呢,就算紫微宫再细分,那也得要一百万贯的费用,哪怕招一百个商家,也得平均一万贯一家,这一万贯钱难道是小钱?谁舍得白扔出去?”萧瑀认为房玄龄这宰相有些太过于奉承皇帝,他脾气向来耿直,在杨广面前都敢直言,更别说如今罗成又是出名的纳谏。
罗成当下便笑道,“不如重修紫微宫一事,就交由房相国来执行,再交由萧相国来监督,如何?”
“可以。”
萧瑀马上接下旨意,“我会好好盯着的,若是出现强迫欺压的行为,定会向陛下如实进奏。”
房玄龄也接下旨意,“欢迎萧相监督。”
“臣萧瑀还有本启奏。”
“萧相,这又不是前朝大殿,有事直说。”
萧瑀说,我大秦立国不久,许多制度大体是沿用隋制,比如说这国库。隋时国库分三库为左藏右藏和黄藏,左纳右出,黄藏为宫廷内库。
但隋明帝继位后,其实朝廷国库和宫廷内库往往不分,现在我大秦立国,应当区分开来。
萧瑀的建议是,制度要完善,这样下面的官吏才有制可依好办事。
国库十分重要,毕竟掌握朝廷的财富。
民部司财务政令,太府寺则司钱帛金银仓储出纳,少府监则掌管手工制造,并负责铸钱。
原黄藏从太府寺中分离出来,归入内侍省内府局,负责掌中藏宝货。
实际上,萧瑀的意思就是朝廷的钱是朝廷的,皇帝的钱是皇帝的,朝廷的是公款,内库的是私钱,公私得分明。
民部成为国库的监管部门、太府寺则是国库的主管部门,而少府监为国库审计部门,黄藏内库从中分离出来归内侍省,此外再进一步把粮食从太府寺分离出来,这样一来,太府寺只管钱帛,粮食存储出纳归司农寺。
以后皇帝要私人赏赐百官、将士或者是贵族,这钱只能从皇帝自己的内库出。
国家的租赋归入司农寺,国家的工商税收归入太府寺。
这些钱只能流入国库,而不能进入皇帝的内库。
皇帝内库的钱从哪来?只能是皇家的田庄、宫市,地方进贡、外番朝贡的钱帛收入。
左纳右出,左藏存储税收钱帛,用以发放百官俸钱、军费开支等,而右藏负责发放。相当于一个是保管一个是会计。
司农寺也设两仓,一储粮,一放粮,粮食以发官禄和供军为主。
这样一来,以后皇帝就不能随便动用国库的钱,拿来修行宫啊、赏赐官员贵族等了。
罗成听完后,居然笑着道,“公私分明,很好,朕觉得这是一个良谏,纳之!”
“吾皇英明!”萧瑀有些意外,马上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哈!”
皇帝的笑声未停,结果一封急报奏上。
“马邑刘武周谋反叛乱,刘弘基被袭兵败逃往云中,雁门楼烦马邑三郡尽没。”
“唐将柴绍率十万兵马在灵州击败梁师都,北上围九原,云定兴降而复叛再归唐。榆林郭子和叛梁师都,率部归唐。”
“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颉利赐狼头纛,授平杨可汗。”
李渊向突厥称臣,得授定杨可汗,梁师都向突厥称臣,得授大度毗咖可汗,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授平杨可汗,刘武周向突厥称臣,得授南面可汗。
殿中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第853章 五娘子
显仁宫。
李君羡不安的低头站在殿中。
一身黑衣的皇帝今天显得很严肃,李君羡奉诏进来已经有半个时辰了,可这半个时辰皇帝却一句话也没让他说,也一句话没问他。
皇帝低着头在看着手里的折子。
良久。
皇帝终于放下了折子,将脑袋抬起来,目光望向他。
“朕记得你乳名五娘子?”
李君羡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说起此事,小心答道,“臣出生时,家中已有四个姐姐,因出生时接生婆眼花错认是女孩儿,因此向我父亲报说是个女孩,父亲便呼我五娘子,后来接生婆才发现我是男孩,但这乳名却一直叫着。”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皇帝点了点头,“朕当初还是章丘郡兵校尉之时,你来投军,当时你那一批有几人最为出色,你还有张亮、郭孝恪以及王君廓,后来你们四个都做了我的亲卫,这些年来,你们也是出生入死,忠心耿耿。”
李君羡便道,“臣永远记得初见陛下的时候,那时臣已经下定决心要一直追随陛下身边,如今陛下授臣武连县开国公、亲军都尉之职,臣感激不尽。”
“五娘子啊,这些都是你应得的,其实论武艺你不比王君廓差,论忠心更胜过他。只是他比你机遇好,当初策反了郭绚,拿下了范阳北平,因此朕委他以节度使之职,开国时授他为凌烟阁功臣,授封他为国公。”
“王侍郎功绩比我高,授封国公也是应当。”
罗成叹了声气。
“王君廓自转授节度使后,朕便把亲军都尉府交给了你管理,但现在却发生了刘武周叛投突厥之事,朕不得不说,这是亲军都尉府的失职,也是你李君羡的失职,重大失职。”
李君羡低头。
“臣自知失职,有罪,请陛下责罚。”
罗成从御案后走出,来到李君羡面前,手抚着他的背道,“刘武周这个人,早先还是不错的,当初辽西之时,他表现很好,朕一直记得,否则当初也不会选他来接管代北三郡。可不得不说,权力有时真是一种毒药,他会腐蚀一个人。”
“刘武周变了,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身为开国公,却仅因为朕罢除了天下节度使之职,他便要反叛。”
“陛下,刘武周早不是当初那个刘武周了,自他杀了王仁恭后就一直把代北三郡当成是自己的地盘,甚至是将之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了,这两年朝廷一直没有时间深入代北,便对他信任有加,可他却辜负陛下的信任,在代北搞一言堂,义武军的军官皆是他的心腹亲信,两位军使苑君璋和高满政也都娶了其妹妹。”
李君羡说其实亲军都尉府这边也发现了代北刘武周不好的苗头,也在作一些行动,可没料到刘武周如此胆大叛逆。
“不说这些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管不了的。朕找你来,也不是要来跟你追究责任的,出了事情,责任要追究,但得在把事情解决之后。现在朕希望你能够发挥出亲军都尉府的真正作用来。”
刘武周已经反了,而李渊和窦建德和刘武周一样都投了突厥,都想借突厥之力来跟他罗成争霸天下。
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刘武周背叛的事了,这是突厥与他们的联合反扑。
罗成原计划是以嗣业、刘武周两镇兵马去对付颉利的南下,可现在,局势已经恶化了。
“大战即将开始,这是我大秦立国之后第一场关键大战,朕希望你能马上赶往代北,朕要掌握漠南代北的情报,必要之时,你们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将刘武周、苑君璋等人刺杀斩首。”
颉利、李渊、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这一支支人马,使得大秦北疆烽烟四起,这将会是一场大战,罗成必须掌握充足的情报,才能打赢这一仗。
“兵部已经派出了职方司的得力人马往北方打探情报,卫尉寺也派出了他们的细作,就连枢密院也派出了特务司的特工人员。”
罗成提醒李君羡,“亲军都尉司的情报人员是最多的,实力也是最强的,朕不希望你们最后却连另三家的情报能力都比不上。”
李君羡咬了咬牙。
还是向皇帝禀报了一件事情。
也正是因为最近亲军都尉府在盯着这件事情,才让他们的精力有所耽误,使得没能第一时间掌握刘武周叛变之事。
“最近兵部王侍郎和魏王走的比较近,臣也听说魏王不止一次,在多个场合和部下抱怨陛下没能封他世袭罔替的权力,还说陛下的封爵搞的太不值钱,说罢节度使是过河拆桥。尤其是上次陛下收了魏王兵权,让他在府中反省后,听说魏王整日在王府抱怨,而王君廓不止一次前往拜会魏王。”
这样的话,出自亲军都尉之口,可就很严重了。
尤其是刚刚还有一个前节度使叛乱的情况下。
“你想说老四会背叛朕,跟王君廓在谋反?”
“陛下,臣知道魏王为大秦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可如今确实有许多不好的迹像,臣本想再掌握些确切的情况再奏报,可如今情况下,不敢再隐瞒了。”
罗成伸手在李君羡的背上又抚了抚。
“五娘子,你做的很对,不管他有没有在谋反,朕都有必要知道这些。”
“陛下,那现在怎么做?”
“先不要有什么动作,给朕继续盯着就好,尤其是王君廓盯紧一点,朕想知道他有没有跟刘武周也有什么来往。”
李君羡有些意外。
一般情况下,哪怕没有什么铁证,可这话出自他这个亲军都尉之口,皇帝都是极可能对王君廓先下手的。
毕竟,再仁慈的君王也绝不允许背叛。
李君羡退下。
年轻的皇帝皱眉沉思。
李君羡说老四可能要谋反,罗成不相信,老四那张嘴很臭喜欢胡言乱语,但他这人并不坏。至于王君廓,罗成就说不好了。之前撤他范阳节度使之职时,他知道王君廓是很不满有极大怨言的。
王君廓,朕的凌烟阁功臣,难道跟刘武周一样,都要背叛朕吗?
第854章 功臣谋反
“陛下,魏王妃求见。”
内侍禀报。
皇帝抬头,魏王妃求见?
魏王妃当然是老四的元配妻子刘三娘,那位彪悍至极的母老虎,能够手拎两把大屠刀身披铁甲追着贼军砍的狠娘们。
老四这人缺点很多,没发达之时看上刘三娘,娶过来后地位不断上升,便免不了想要拈花惹草,甚至干出金屋藏娇的事来。
但哪怕老四已经当到了魏王,他也没敢休掉刘三娘。倒不是刘三娘有多猛,再猛的女人也只是个女人,关键还是刘三娘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