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魏王赐教!”李玄霸也不多废话。
  存孝望向罗成,“皇上,怎么说?”
  罗成笑笑,“算了吧,真在这里开打,存孝你未必是玄霸对手。”
  “嘿,我就不服了,我堂堂罗存孝打不过李老四?”
  “骑马冲锋陷阵,难说,但这步下嘛,你这长挝也没什么优势,算了,都收起家伙来吧。”
  老四瞪了玄霸一眼,“小子,今天算你走运,有皇上劝着,要不打的你喊娘。”
  罗成招手叫回很不服气的玄霸,“你先到那边坐会,我跟魏王单独谈谈。”
  兄弟两个在廊下对坐。
  “王君廓就这样处置完了?太便宜这家伙了。”
  “今天不提他,也不想再提他。”
  “那提什么,提刘武周还是老三?老三现在处境可是很不妙啊,让我挂帅出征吧,我保准把颉利和刘武周等人打的找不着北。”
  “今天也不提这个,我来呢,是想来述述兄弟之情的。”
  “草,这种时候了,你还有心思述什么兄弟之情?老三在定襄都让人包饺子了,再不去救,估计就凉了。”老四抱怨道。
  “存孝啊,你人挺好,可就是这嘴不行,什么叫凉了,朕怎么可能让嗣业凉。救援肯定是要的,而且枢密院已经在着手拟定计划,调遣兵马了,这方面你不用操心。”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既然不用我,那我继续在家蹲着就好了。以前打仗的时候一起上,如今你打仗也用不上我了,那我这个皇帝兄长还有啥用?”
  “还有怨气呢?”
  “我这不是怨气,是早憋心里要说的话。想当初,你罗小五也不过是个小捕快,是兄弟们帮衬着你,让你成了乡团校尉,又是兄弟们帮衬着你剿匪立功,再后来北上征辽,也是兄弟们出生入死为助你立下赫赫战功,你才能节节高升,最后到如今百战功成,一朝登基称帝。”
  老四这些话藏在心里很久了,此时没有其它人在场,于是合都倒了出来。
  “你当皇帝,兄弟们都没话说,因为你有本事,除了你,咱们其它人都没有这个能力这个威望可以统御众兄弟,说实在的,你确实厉害,不论是打仗还是笼络人心方面,让大家都服气。”
  “只是现在你有些变了,对那些外人,你大方的很,这个授国公那个拜宰相的,倒是自家老兄弟,你防的太过了,节度使罢了,安抚使罢了,连亲王国公这些爵位,也成了光头爵,你说兄弟们心底能好过吗?”
  “其它的什么限田啊,什么纳税田租之类的就不说了。”
  罗成笑呵呵的,“你倒是还一点没变,有什么说什么,这很好,有事就拿出来摆在台面上说,有商有量。你现在说的这些,我其实也一直在考虑,罢节度使安抚使改三司六使,这是为长久考虑,这是长治久安的国策,没法改。”
  “倒是你说的爵制之事,这些天我仔细又想了想,本来之前爵位如此安排,是考虑到朝廷要中央集权,要避免将来动乱。但是现在想想,这样的爵制,确实对功臣们有些不公。”
  罗成拍了拍老四肩膀。
  “我要感谢你提出这些啊,所以呢,现在我仔细思虑过后,决定修订我大秦的爵制,依然是九等爵位,也还有实封爵和虚封爵,但不论实封和虚封的权益要大大提升。”
  老四一听倒是来了精神,“怎么个提升法?”
  “四哥,你说如果我给你一块封地,许你在封地开国,如何?”
  “还有这等好事?给封地、许开国?”老四觉得很意外。
  “当然,不过这封地不可能封在中原,甚至连边地也不可能,得封到更远的边疆之外去,比如说你为魏王,朕给你在奚或契丹境内,甚至是在室韦或靺鞨的白山黑水之地划块封地给你,你愿意去吗?”
  老四摸着下巴想了想。
  “封到边疆之外的蛮荒去吗?这听起来好像有些类似于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啊?”
  “对,就是这个意思,你是魏王,我给你授封个五百里封地,让你开国。”
  老四有点兴奋起来,不过倒也没有一下子被糊弄了,他认真的问道,“五百里封国啊,倒是很大方,不过这边疆之外的蛮荒之地,除了蛮子就是野兽,地方再大又有何用,给我人口吗,得是汉地移民。”
  “朝廷可以先给你五千人口,以后就得自己想办法招募了,能招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本事。”
  “这样啊,五千,倒也不少。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蛮荒之地嘛,很不安全的,去那种地方开国,也算是为朝廷戍边开疆了,我倒是愿意的,只是,给军队吗?”
  罗成直接答道,“你身为亲王,封地开国的话,朝廷给你五百人的亲卫,另外在你的封地视情况设立一支府兵。”
  “这兵全听我的?”老四又问。
  “军队是国家利器,不可轻授私人。所以那五百人的卫队,虽为护卫封侯的,但由朝廷派驻军官统领指挥,他们要接受枢密院、兵部和十二卫的指挥,朝廷有征,得听从调遣参与征召。诸侯封地军队调遣权归皇帝,诸侯无虎符兵印无权调兵,否则视为谋叛。”


第859章 推恩令
  “这么说来,其实封地内的军队并不是诸侯所有了?”
  “当然,诸侯领地内的军队为朝廷所有,他们的使命是保卫封地和诸侯还有封地的百姓不受侵犯。”
  老四呵呵一笑,“还得加上一条,监视诸侯吧?”
  罗成不说话,当是默认了。
  肯给实封地就算不错了,哪能真再给他们军权军队。
  罗成接下来把诸侯开国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也大致跟老四说了一下,大秦修改爵制后的实封开国诸侯们,类似于西汉的分封诸侯,但没他们权力大。
  首先,他们不能直接统领封地军队。
  再其次,封地必须实行与朝廷一致的律法税赋,朝廷会派专门的官员去负责租赋税收,所得的租赋税收,三分之一上缴朝廷,三分之一留给诸侯,另三分之一留做封地内养军、供养官员等。
  在行政治民方面,朝廷会派出官员为诸侯的国官,担任尉、丞等职,诸侯名义上是他们的上司,但实际上他们要遵守中央朝廷的制度行事,且人事调动权都归朝廷。
  “听来听去,好像也没有什么意思啊?”
  “变化还是很大的。”罗成道,“实打实的封地总是给了的,再者,诸侯的爵位和封地都可世袭。”
  “代降还是世袭罔替?”
  “这么跟你说吧,你是魏王,朕给你在边疆之外划五百里地给你做封地,再给你五千人口,然后给你五百侍卫。你到了封地后,朝廷还会派出官员来担任你的国官,帮你治理封地,征收税赋,所得税赋三分之一直接给你,三分之一留给封地的官吏们和养军,剩下三分之一上缴朝廷。”
  “等你将来百年之后,你的嫡长子将继承魏王之位,而你其它的嫡子将推恩授爵,授封郡王,并从你的封地上划一块地给他建郡王国,你的庶子将授封国公爵,也一样在你封地上划地建公国。”
  老四开始听说儿子能世袭魏王,很高兴,听到其它嫡子也能封郡王,庶子能封国公非常高兴,可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劲了。
  怎么这郡王、国公,也要在他的魏王国上划地分封建国,那样一来,魏王国到他儿子继承时,他儿子虽然依然是魏王,可魏王国却已经小了许多,被兄弟分走很多了。
  “你的诸子分封建国,所立之国,皆效忠于朝廷。你嫡长子的魏王对他的兄弟封国,无统辖之权。”
  “而且,等你儿子百年之后传位给你嫡长孙时,你嫡长孙继承魏王之爵,但你的其它嫡孙只能分封为国公,其它庶孙只能分封为郡公。”
  每传一代,除了嫡长的能世袭魏王爵不变,其它的子孙都是要降等世袭的。
  一代一代的魏王不变,但推恩令之下,魏王国会越来越小,变成大大小小无数的封地。嫡子的魏王国变小,其它嫡子的郡王国也会这样代代推恩分封下去。
  这样做,目的为何?
  当然是为了避免几代之后,魏王的子孙跟皇帝的子孙关系不睦,甚至是这些诸侯王几代积累实力大增后反叛中央。
  所以推恩令下,诸侯王的封国会变的越来越小,本来是一个魏王国,几代之后,变成了一个魏王国加上数个郡王国以及一堆的公国、郡公国了,但封地还是那么大,所以诸王的实力就更小。
  哪怕都是同是魏王子孙,但魏王对那些兄弟子侄们也没有管辖权,都要听从效忠于朝廷,使得他们再无力对抗朝廷。
  另一方面,诸侯分封边疆之外,不会占中原之地,还能开拓疆土,镇守边关。
  “太复杂了。”老四感叹,他不得不承认,老五在这方面总有过人的天赋。
  “那你是愿意接受原来的爵制,还是愿意接受现在的爵制呢?”
  老四砸巴着嘴。
  想了许久。
  “虽然吧,觉得你搞这些还是太防着封侯了,但总的来说,比先前的这个爵制还是要好些的。”
  不管怎么说,皇帝总是拿出了真正的土地来分封,而且这爵位还是世袭的嘛,不但嫡长子能世袭罔替,其它嫡子庶子能降等分封。
  只要大秦朝一天不灭,那罗成的子孙代代传承当皇帝,他罗存孝的子孙就代代镇守边疆为诸侯,永为贵族。
  挺好的,甚至连封地的收入都增加了。
  三分取其一。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封地得在边疆之外的蛮荒之地,太偏远太荒凉了,说不定哪天就有可能被蛮夷们灭国的可能。
  但皇帝说了,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不都是分封到各地去开疆拓土,守不住国土,那是自己没本事,当然,朝廷也不会坐视诸侯被蛮夷灭国,会救援,甚至会帮他们复国。
  但诸侯守土有责,谁敢主动弃地逃跑,那就视为自动放弃封地了。
  “除了宗室,其它异姓功臣也这样分封?”老四问。
  “有大功于国者,便可授封为带开国的实封世袭爵位,带开国者皆授给实封封地并授给人口让其迁往封地开国建府。异姓诸侯嫡长子可世袭罔替爵位,但其它诸子,只有嫡子可以降二等袭爵推恩受封,而其它的庶子无权袭爵。”
  “而功绩不够者则授封为不带开国字样的虚封爵,这种爵没有实封地,但爵禄爵地提高,原来是每户真封每月给钱三十文,现在提高到一百文,并提升爵田数量。”
  “那这不开国的虚封爵能够世袭吗?”
  “皆由嫡长子降等袭爵,其余诸子不封。”
  老四听完,若有所思。
  最占便宜的当然还是罗家宗室,其次是实封功臣们,而虚封爵也变成降等世袭,还提升了爵禄和爵田。
  可以说,这样的改动,比之最初可是大大提升了封侯贵族们的利益的。
  现在罗老四最关心的就只剩下他的这五百里封地,到底能封在哪里了。
  “我觉得不错,咱们现在还是先来讨论一下如何救援嗣业吧,我也不要挂帅统兵了,你给我授个先锋之职,我先轻骑前往救援。”老四得了这么大一个承诺,现在很满足,于是斗志昂扬,准备好好尽一下封王之责!


第860章 大秦倾国而战
  “我打算让你复任中原行营都统,继续统领河南山东淮南三道兵马。”罗成却出人意外的道。
  “中原行营都统?我留在中原做什么?上阵亲兄弟,我要去救嗣业。”
  罗成摇头。
  “我将御驾亲征北方,所以会让太子来洛阳监国,让太上皇留在范阳坐镇,然后你坐镇兴龙府历城。”
  “啥意思?”
  “你不是说打虎亲兄弟嘛,朕把中原交给你,是信任你。我御驾亲征北上,去会会颉利等人,你呢,从山东出兵,给我进攻河北,牵制窦建德一些兵马。我会给升龙府辽东城的士信下诏,让他派兵过来与你夹击窦建德。”
  老四意外,“你要两线作战?为何不先北上,全力干趴下颉利再说。”
  “当然是全力北伐,朕将率主力与颉利决战,你这里只是偏师一支。”
  这一次,罗成准备大干一场,既然各方都想联合起来先干趴他,那他就把他们一锅端了。“我只给中原行营留下两军人马,其余的我将全都调集北上。你的任务也不轻,既要防关中李渊出潼关,也要防萧铣北上,还有防江南东西的沈法兴和林士弘,当然,重点要防河北窦建德。”
  “老四,五万人给你,你打算怎么安排?”皇帝过考量兄弟。
  罗存孝想了想,“武关驻一万二,陕县驻一万二,然后虎牢驻一万二、江都驻一万二,我再率两千精骑驻于兴龙府历城。”
  这个布置有些太过分散兵力了,但如果只是防御,倒四平八稳。
  “虎牢和历城总共一万四,以这点力量进攻河北,只怕有些薄弱吧?”
  老四呵呵一笑,“那就看怎么打了,我掌握进攻之主动,要的是机动灵活,所以兵不在多,以袭扰劫掠为主,就够窦建德喝一壶的,我不需要跟他硬拼。”
  罗成满意的点头,“你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虽然只给你五万人马,但是中原三道如今的乡团民兵发展的还不错,这是一支数量不少的预备力量,你若是能利用的好,可以有很大助力。”
  “我知道。”
  罗成拍了拍存孝的肩膀,“好了,那我就回宫了,好好表现,若是你在中原打的好,到时我给你授封地的时候,可以给你挑一块好的。”
  “那我可就记下了,到时说话算话。”老四哈哈笑道。
  罗成只给存孝留了两支兵马,其余的中原兵马包括河东的兵马都将随他北上,数量达到二十万之众,整整八个军之多。
  这是新整编的满编军。
  此外,河北冯孝慈、北京赵贵、辽东罗士信等几部也将奉命抽调重兵加入,因此,最终这场塞北决战。
  罗成将动员高达四十万的兵力,这是倾全力出战,除夷陵四郡的许绍、汉东四郡的杨士林以及汉中两郡的土蛮等新归附未整编的兵马,还有远在岭南之地的李靖、罗艺的兵马,还有远在朝鲜半岛汉城一带的徐世绩部。
  这已经是倾国出动。
  “陛下,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日费千金啊。”
  魏征劝谏道。
  对于皇帝这举国北伐的计划,他很担忧。
  一次出动四十万大军,哪怕是各路出兵汇合,也实在是太庞大了。
  在战国之时,八家为邻,一家出一人从军,需七家供奉,所以说举十万之师,而影响耽误耕稼者,七十万家也。
  春秋战国时生产效率低下,如今的生产水平有所提升,但人吃马嚼也不少变少,相反,秦军的军队机动性高,拥有大量的战马、驮马等,导致粮草消耗更高。
  如今大秦控制有辽宁、安东、河东、山东、河南、淮南六道全境,再加上半个河北,以及半个定襄,不算上半个山南以及半个岭南和安南,仅那六个半道,所拥人口也就是三百万户左右,总人口也才一千五百万人左右,出动四十万兵马,再加上徐世绩和罗存孝等几部偏师,等于出动五十万人,征兵率相当于百分之三。
  百分之三的征兵率听起来好像不高,实际上差不多达到极限水平了。
  这让魏征想起了杨广第一次东征,征发一百一十三万大军,结果此次兵败,而引发了隋末大崩溃。
  如今的大秦虽然在天下诸雄之中,实力最强劲,最有机会一统天下。可若是这一战没打好,那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老道你不用担心,朕又不是杨广,不会搞什么排场,这四十万兵马也不是全都从洛阳出发。有从淮南调来的,也有从河南山东调来的,还有从河东出发的,有从河北出发的,此外还有已经在战场中的嗣业、思摩、刘弘基等部的,再还有奚契等塞外藩军。”
  这四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赶往代北,甚至也不全都赶往同一个地点,而是将形成几个战场。
  “赵贵率军攻上谷,冯孝慈率军攻赵郡,士信率军攻河间,奚契军攻怀荒,存孝攻平原、汲郡。”
  “嗣业攻柴绍,朕亲率主力出太原攻雁门!”
  “刘弘基守云中,罗思摩守定襄!”
  这看起来会是一场大乱斗,但多个战场同时开打,这极考验指挥能力。
  “五户养一兵,如今我朝实际直接掌握到的地方就有户口三百余万户,总人口包括奴隶实际上达到两千余万,我大秦全部出兵潜力可达六十万。现在只以四十万北伐,勉强还行,但十分冒险,必须环环相扣,若是有一环失误,就可能全线崩坏,陛下可要想好了。”
  “而且现在是五月底,盛夏季节,天气炎热,这个时节出兵作战,非良时也。”
  罗成道,“朕岂不知现在天气酷热,可敌人先来攻我,我们只能应战。天气于我不利,于突厥人更不利,于远道而来的唐军夏军等同样不利。”
  “此战关系重大,陛下慎重啊。”
  “是啊,此战关系重大,赢了,天下就算基本大局已定。若是败,天下无宁日也。”罗成也感叹着道,别人已经发起了进攻,他罗成只得亮剑迎敌了。


第861章 两国交兵,先斩来使
  五月底。
  罗成御驾亲征北伐,以太子坐镇洛阳监国,并以魏王罗存孝为中原行营都统兼山东道左都督指挥使,统领中原三道兵马,坐镇兴龙府历城,以曹国公单雄信为行营行军长史兼河南道左都督指挥使,镇守武关。
  以吴国公杜伏威为行营行军司马兼淮南道左都督指挥使,镇守江都。
  皇帝率大军北上。
  六月初。
  罗成进至河东太原,入晋阳宫。
  “陛下,突厥颉利可汗使者求见。”侍卫禀报。
  罗成解下披风,拿起毛巾开始擦汗,炎炎夏日,一路北上,热的要命,路上好多士兵中暑,还有不少士兵上吐下泄,掉队了不少。
  “颉利小儿久攻不下定襄,这是来找朕求饶吗?”罗成笑着道。
  他这一路急急忙忙赶来,好在形势还不错。
  大将屈突通和秦琼、尉迟恭此前为前锋,先在太原集结了数万兵马,然后出楼烦,进攻雁门。
  迫使刘武周不得不全力防御,双方冒着酷热交战多日,各折损了不少人马,虽然屈突通没能收复三郡,但却迫使刘武周退入忻口以北,放弃了大半个楼烦郡,同时也拖住了他的主力。
  而赵贵进攻上谷高开道,捷报连连。
  高开道连连吃败仗,就算有窦建德亲自救援也顶不住,于是高开道率败兵翻过太行去投奔高昙晟了。高昙晟封高开道为他大乘佛国的齐王,并与之结为兄弟,授他为元帅。
  赵贵收复大半个上谷,窦建德乘机抢占了上谷几座城池,可还是没能阻拦赵贵打通与博陵和恒山两郡,以及河东太原一线的通道。
  之前在贼军手下吃了恶亏的冯孝慈,也终于得到赵贵派来的援军支持。
  冯孝慈咬牙切齿,率领兵马发起反击,打了宋金刚一个措手不及,终于一雪前耻,一举夺取赵郡数城,宋金刚抵挡不住,也只得抛弃赵郡,退往河东投奔刘武周去了。
  刘武周对来投的宋金刚很好,直接封他为宋王,并且把自己的一个妹妹嫁给他,同时还把自己一半的家财拿出来赏给他。
  据说冯孝慈听说宋金刚逃掉了,还成了刘武周的妹夫后,不禁对左右发问,“刘武周究竟有多少个妹妹?”
  苑君璋、高满政这两大将,都是他妹夫,如今宋金刚也成他妹夫了。
  “娘的,等攻入马邑后,到时全军一人发一个刘武周妹妹做侍妾!”
  既败宋金刚,冯孝慈趁胜进军襄国,甄翟儿也顶不住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冯孝慈复仇雪耻之战,而偏偏本来支援甄翟儿的夏军,却奉窦建德之命回防汲郡和平原郡,防御罗存孝去了。
  于是没有了靠山的甄翟儿屡战屡败,最后襄国彻底守不住,于是带着几千残军干脆退入窦建德的地盘,直接投奔窦建德去了。
  这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皇帝现在心情很不错,没有为这炎热的天气而烦躁。
  “突厥大可汗麾下将军执失思力拜见秦国皇帝!”
  进来的突厥使者长的高大而又魁梧,索头辨发,身披着丝绸衣,耳朵上还吊着一个大金环,甚至两只手臂上也还各有一个大金臂环。
  他站在皇帝面前,只是略弯了下腰,语气毫无恭敬。
  “咄必派人来,可是求降来的?”罗成直接问。
  执失思力是突厥执失部的首领,正是年轻力壮之时,同时他也是颉利可汗的嫡系心腹。他没想到皇帝居然这样说,愣了下道,“我可汗带铁骑数十万已将罗嗣业和思摩叛贼围死,灭亡只在朝夕之间。”
  “还有定杨可汗李渊派柴绍统兵十万,平扬天子窦建德派刘黑闼统兵十万,南面可汗刘武周统兵十万,都在代北恭侯我突厥大汗南下,只待一围歼罗嗣业和思摩,便将大军南下太原,到时,太原为之齑粉,秦国皇帝你也将成为我突厥阶下之囚。”
  “哈哈哈。”
  罗成哈哈大笑数声,他罗成经历过多少大场面,岂会让人吓倒。
  “执失思力啊,我看你也不傻,怎么却尽说一些傻话胡话呢?什么突厥铁骑数十万,来时才二十万,现在还有多少?阴山以南天气炎热,这季节可不好呆吧?你还能穿上丝绸纱衣凉爽,可你们那些突厥牧民,只怕大多还是穿着羊皮袍子来的吧,这个时候,晚上应当热的睡不着吧?”
  他大声责备执失思力。
  “你也别吹嘘什么定杨可汗平杨可汗南面可汗的,这些人不过是投奔突厥的可耻汉家之贼。也更别吹什么这个出兵十万,那个出兵十万的,他们现在自顾都不暇,高开道已经被我秦将赵贵击败,丢了上谷败逃北循。”
  “宋金刚和甄翟儿也都兵败,丢了赵郡和襄国。而河北的窦建德嘛,也没好哪去,现在河间、汲郡、平原、渤海诸郡皆燃起战火,我秦军正四处出击,他已经疲于应付了。”
  “执失思力,当年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南侵,结果呢,还不是被朕在马邑打的灰飞烟灭,你难道不知始毕可汗正是死在朕的马槊之下吗?”
  “还有颉利可汗咄必,更是我的手下败将,如今居然还敢再南来?既然敢来送人头,那朕就成全他,上次让他跑了,这次刚好把他一网打尽。”
  “来人,先把这个执失思力给朕关起来,待擒下颉利后,一起斩了告祭太庙!”
  执失思力没料到罗成居然要关他。
  “我是颉利可汗的使者,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你算屁的使者,绑起来,押下去。”
  “臣李君羡拜见陛下。”
  亲军都尉李君羡奉诏而来。
  “前线局势如何?”罗成询问。虽然李君羡在太原坐镇,每天都有情报源源不断的汇总分析之后发回后方,可有些情况还是不够详细。
  “陛下,天气炎热,突厥军不耐酷暑,因此围攻定襄之军无法攻城,只得驻于定襄城外河边谷地,定襄城虽被围着,但情况还好。”
  “嗣业那边呢?”
  “嗣业将军驻于突厥军之北,在白道扎下连营,扼守出塞的白道山口,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此前颉利派军攻了几次,皆无功而返,于是便干脆不再理会嗣业将军,只是派兵围攻定襄城,结果突厥兵不耐暑热无力攻夺。”
  罗成听了连连点头。
  北方游牧部落一般出兵南下,选的季节大多在秋季,那时秋高马肥,而中原又正好是收获的季节,正是抢劫的好时节。
  而春天马瘦,冬天北方寒冷,都不是出兵的好季节,至于夏天,就更不是出兵南下的季节了,因为天气热行军难,兼之夏季中原多雨,道路难行,河水暴涨,十分不利骑兵行军打仗。
  但这次颉利南下,也是看到罗成在中原节节胜利,眼看着就要席卷天下,一统中原,所以便按捺不住南下了,本以为有李渊窦建德刘武周等归降,南下会势如破竹,暑热的不利也不是问题。
  谁料到,罗嗣业和思摩居然如此顽强。
  现在颉利眼看着罗成御驾亲征北伐,河北秦军又反击犀利,于是也不由的担忧起来,便想派执失思力来吓一吓罗成,好逼迫罗成请和,谁料到,罗成既然来了,就没打算谈和。


第862章 死节
  “陛下,颉利可汗欲退兵北返,可又不甘心这样无功而返,因此他才派执失思力前来威吓,陛下切勿上当。”李君羡提醒皇帝,他掌握着第一手的最新情报,所以对突厥人现在的情况很清楚。
  颉利现在也是进退维谷。
  连小小定襄城也攻不下,更别说去包围歼灭罗嗣业了。
  他本来想大家恼恨这炎炎夏日不想攻城,那也罢了,先围着,待唐夏几军前来后,让他们来攻城,毕竟他们一来攻城更专业,二来他们的兵死了也不心疼。
  谁料,柴绍在九原城耽误了许多时间,好不容易迫降了云定兴,结果他兵马刚一离开,正往定襄这边过来,走到一半,遇河套山洪大水,阻了去路。柴绍绕路,结果这一绕就多绕了半个月。
  直到现在都还没到达汇合。
  至于窦建德、高开道、高昙晟、刘武周的十万联军,围攻个云内刘弘基,也一样迟迟攻不下。
  号称联军六十万。
  可直到现在,都是颉利的突厥兵在孤军作战。
  颉利感觉自己上当了,中原的局势一点也不像李渊他们说的什么有机可乘,什么挥兵南下,顺势可夺。
  阿思那思摩那个叛徒,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一个突厥特勤,降秦之后居然那么卖力,而且守城还守的有模有样的。
  “颉利想跟我玩诈术,还太嫩了点,想当年朕可是玩诈金花的高手。”
  “陛下,诈金花是什么?”李君羡不解问。
  “哦,没什么。”皇帝笑笑。
  六月初一。
  定襄城激烈攻城一整天,激战至夜。
  战至午夜,突厥人冒雨终于突入东门,占领瓮城。
  杀声震天,箭如飞蝗。
  颉利可汗亲自在定襄城下督战,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定襄城拿下。罗成已经到了太原,河北各部又接连失利,若是再不能拿下定襄,那他颉利可就麻烦了。
  城内的顺国公罗思摩指挥着部下突厥将士,让他们把突入的颉利部打出去,把突破口夺回来。
  过去这一个月时间,定襄守军已经数次把失守的城池缺口夺了回来,阻止了颉利军破城。
  但是今天,虽然守军反复冲击,可依然无法奏效。
  大雨磅礴。
  弓弦都已经失去性能。
  而漆黑的雨夜,又让守军视线遇阻。
  颉利的突厥军如浪潮一样四面涌来,守军没了弓弩的支持,顿时战力大减。
  东门突破。
  战斗进入了城中。
  思摩亲自到东门大街的钟鼓楼上观察战况,并组织守军朝廷巷战。
  败退的守军依托街道住宅,节节阻击颉利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