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技大唐-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地点吗?嗯!这个就有点尴尬了,因为中午长孙澹就在这里吃过了。

  面对盛情的各方官绅,长孙澹自然是喝大了。尽管这里没有几个熟人,就连这当初曾经为难过他的6县令也因为他的原因高升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醉醺醺的长孙澹当然不可能连夜赶路了,只好清晨时分偷偷的上了船溜走了……8



第四章

  

  第四章

  席间自然不是谈事情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内部的事情。

  所以尽管长孙澹被憋了一肚子的问题却也只能忍耐,虽然这几年长孙澹做自认为这耐心好了不少,但似乎这好奇心还是那个样子。

  不过这些也都无所谓了,因为三杯酒下去,长孙澹就已经倒了。

  这让一干士绅面面相觑,这高度酒不是你长孙澹发明的吗?怎么这点酒下去就倒了?

  武元庆将长孙澹送到了大门口,王梓欣看着竖着过去、平着回来的长孙澹,对着武元庆就是一通好骂。

  只不过这武元庆这两年来相貌变化有点大,王梓欣和武元庆基本上只有一面之缘,这次没有认出来。要是认出来的话,依着她的脾气,估计这武元庆就只剩下抱头鼠串的分了。

  不过好在这武元庆似乎知道长孙澹这身边人的毛病,倒也没有过于辩解,王梓欣说了几句觉得没什么劲也自然就罢休了。

  第二日一早,头痛欲裂的长孙澹醒来。正在和小米粥的时候,这武元庆就过来了。

  “武兄,来的正好,不知这早饭吃过了没?”长孙澹问到。

  这话算是问的恰到好处,武元庆立马回答到:“没呢,知道你这里的饭好,所以我就没吃,特意上你这儿来蹭饭了。”

  “梓欣,去给武兄弄碗小米粥过来。”结婚以后,三人一起吃饭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

  “不去,昨晚上的事情还没有找她算账了。”王梓欣嘟着嘴,对着长孙澹说到。

  “我去吧,我去吧。”刚刚生怕怠慢了客人的小翠也跟着进来了,这会立马替夫人解围了。

  长孙澹翻了翻白眼,一副有些无奈的表情。

  这个状况让武元庆有些傻眼,楞在那里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

  “武兄,怎么了?”长孙澹看着武元庆没有聚焦的眼睛,出声问道。

  “哦,没什么,没什么。原来我以为侯爷这家里的饭食做得好,现在看来这家风也不错啊,哈哈哈哈……”一阵笑声久久不能停息。

  不过武元庆终究没能笑多久,因为他的脚被人踩了一下。

  “现在明白了吗?”看着龇牙咧嘴、不再狂笑的武元庆,长孙澹颇有些幸灾乐祸。

  “少爷、公子,小米粥来了。还有红豆腐和凉拌猪耳。”恰在此时,小翠已经端着饭菜过来了。这红豆腐自然也是出自于长孙澹的手笔,不过他只是大致的说了一下,这随后的工作都是由别人完成的。

  “你早上就吃这个?”武元庆有些惊讶?

  “怎么,你一大早上就起来吃半只羊啊?”长孙澹反问道。

  就这样一顿早饭在互相拌嘴的过程中,终于吃完了。

  吃完了饭,就该聊到这些正事了。

  这里没有现成的书房,只是找了个清净一些的地方。不过二人之间的谈话倒也不涉及什么秘密,是以也不用怎么担心。

  “这段日子辛苦你了。”长孙澹正了正脸色,对着武元庆说到。

  “苦倒还可以,我就是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所以还要感谢你。”武元庆说到。

  这样一来,这长孙澹原本就准备好的台词愣是用不上了,在他的印象当中这话基本上是和武元庆不可能产生任何关联的。

  “看不出来,这几年不见,你的觉悟是见长啊。”长孙澹调笑到。

  武元庆很是郁闷,这原本准备好的一番感慨就这样生生的被长孙澹给打断了。本来武元庆还打算和长孙澹就这些关于人生的感悟多聊一些的,可是身边有个损友的话,你就只能接受这样的结局。

  武元庆怒目而视,说道:“你能不能好好说话,我这酝酿了好几年的话,全被你这么一下子就给破坏无疑了。”

  长孙澹却不以为意:“你这小破孩子,吃了颗人参叶子,就愣是说人参是怎么样的,你不嫌臊得慌啊,你不觉得丢人我还觉得丢人了。”

  这长孙澹损人的功夫当真是一流水准,只不过很多时候有人是自带克制光环的,所以能够让长孙澹这样说的人真多不多。

  “哦,倒也是啊,那就不说了,那就不说啊!”贱人果然就是矫情,被长孙澹这么一挤兑,这武元庆的话风就整个儿的变了,变得和某人一样无耻和脸厚了。

  看着眼前讪笑着的那张从白净到黝黑的脸,此时的长孙澹心绪也是起伏不定,未来到底会是怎样,谁能够说得清楚了。也许我们能够做的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却很少。

  “对了,我昨天来的时候已经看见了这巴陵城的造船区了,可是除了一些渔船和小帆船而外就没有见到大船了,这是怎么回事?”长孙澹转移了话题,问到。

  武元庆收起了刚刚的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任谁在面对自己兢兢业业的完成了几年的任务都不可能继续嬉皮笑脸。说道:“你说的就是这次准备下南洋的船队吧。”

  “嗯,我还以为一来就能看见的,谁知道扑了个空。”长孙澹说到。

  武元庆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没有啊,你不是看见了吗,这船厂才刚刚好啊,船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造好了。”

  对于武元庆的这句话,长孙澹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的,我又不是凯子,这么多的钱投出去就算是打水漂那也只能是我自己来打。于是说到:“说人话。”

  这三个字仿佛有魔力一般,武元庆说道:“船只去测试了,去年在就造好了,先是在八百里洞庭里测试了一个月,然后顺着长江出了海,前往泉州去了。”

  “这测试用了这么久?这都五月份了还没有从泉州赶回来?”水泥路到了荆州就没有了,朝廷看到这水泥路的优势,已经开始在北方修建几条重要的通道,这南方也就只能停了下来。长孙澹实在是不想自己的屁股受折磨。

  “三月份就回来了啊。”武元庆说道。

  长孙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用能杀人的目光看着武元庆。

第五章


  第五章

  武元庆倒也的确没有调戏长孙澹的意思,只是这话只说了半截而已。

  这造好的船却是于三月份就回来了,可是回来不久武元庆本着练兵的目的,由接了一笔运货到的生意,本想着这船队不管怎么到了长孙澹来的时候也该回来了,可是这船队始终是没有消息,直到前几天才有人快马回报说船队进了长江口。

  此时船队的航行速度和马匹的速度是必能比较的,特别是逆流而上的船队,好在此时盛行东南风,船队也勉强算得上是顺风。

  这几日有些无聊的长孙澹将这岳州附近逛了个遍,这名震天下的岳阳楼算是被长孙澹用钢筋和水泥给毁了,可是和岳阳楼遥遥相对的君山岛却还是不错的。

  今天这三人游览的自然就是君山岛了,武元庆在这岳州带了这么些日子了,对于“君山那个破岛”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这是武元庆的原话。

  君山岛位于八百里洞庭户中,此时距离湖岸尚远。这岛上据说有大大小小的七十二峰组成,而且这关于君山岛上的传说的确不少。

  “君山”这一名字的由来也颇有来源。相传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姐姐,你快看,这竹子是不是坏掉了,怎么上面有这么多的斑点?”王梓欣叽叽喳喳的说到。

  婚后的萧芷晴明显比以往成熟了很多,看着蹦蹦跳跳的王梓欣倒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的看着。王梓欣说竹子是因为萧芷晴最喜欢的就是竹子。

  王梓欣看着微笑不语的萧芷晴,又看看落下比较远的长孙澹,就大声对着长孙澹喊道:“长孙哥哥,长孙哥哥,这竹子是不是坏掉了,怎么张了这么多的斑?”

  长孙澹怏怏的走在后面,上前看了看,然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是竹子的泪水。”

  “竹子还有泪水?”这下连萧芷晴都有些看不过去了。

  王梓欣的态度是你要是不给我一个合理的理由,那你就死定了。

  长孙澹继续说到:“这君山岛的来历你们可知晓?”

  两女一起摇摇头,毕竟这种冷门而又偏僻的知识的的确确是没有几个人知道的,而且这君山出名缘于岳阳楼和君山碧螺春。此时这岳阳楼算是毁了。而这君山岛上大规模的种植茶叶却是这长孙澹经营的茶庄,而且也是从去年长孙澹记起了还有君山这么个地方才开始的。

  “相传这三皇五帝中舜有两位妃子,一位叫做娥皇,以为叫做女英。这舜帝南巡时身亡,二妃听到报告后,异常悲痛,双双抱着竹子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投水自尽。舜帝和二妃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就以这样的方式永别了,所以这就是他们的爱情悲剧。二妃的眼泪洒到竹子上就形成了这些斑斑点点,也就是有名的湘妃竹、斑竹。而且这个竹子的一个特点是把它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到一年就斑点就会消失,而再把它迁回来的话,斑点也会回来了。所以这种名叫斑竹的竹子都是泪水啊。”长孙澹继续忽悠。

  只是二女的眼睛却都红了,明显这是被感动了。

  王梓欣上前,抱着长孙澹的胳臂说到:“郎君,要是你那样了,我们也这样好不好啊,娥皇和女英的故事好感人哦。”

  “屁话,我那样的话估计还得个一百多年了,估计你们早死了。”所谓的煞风景不过就是这个样子了。

  看着二女那恶狠狠的目光,长孙澹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赶紧补救,说道:“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要是真活到一百二十岁,身边还没有你们在的话,这就真的成了老不死的了,所以为了不让咱们一百岁的儿子继续当儿子,我还是勉为其难的早一点死吧……”

  刚说到这里嘴就被堵上了,当然是王梓欣的手,你们以为了……

  经过了这么一个小插曲,三人之间的这种隔阂明显有少了一些,毕竟现在大家都还处在磨合期不是嘛。

  这君山的风景倒也却是不错,虽说一共有七十二峰,但到底有多少长孙澹是没有那个兴趣挨个走一遍的。

  不过这里却是道家的重要道场之一,岛上大大小小的道观倒也不少,但是规模较大的却是没有,想来也是,这里又不是道家什么重要的地方,也没有处于通都大邑的地方,香火是不可能有多么鼎盛的,道门能够维持住目前的局面就已经不错了。

  其实君山岛上最为著名的尽管莫过于登高远眺,这浩浩渺渺的洞庭湖碧波万顷,接天连地,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会觉得这里的景色很是壮观,这心绪自然也就跟着开阔起来。

  也许今天出来的正是时候,天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远处的洞庭湖立时云雾缭绕,一切都被披上了一层轻纱一般,不打算让任何看客能够看清楚。

  本来在北方下雨是一件让人很郁闷的事情,可是到了南方,这小雨配上水乡才是标准配置,没有在小雨中漫步于南方的小路,这就不算是到过南方。

  五六月的月已经不凉了,见着长孙澹不打伞走在朦朦胧胧的雨雾中,王梓欣觉得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于是也毅然的扔掉了伞,还打算拖萧芷晴下水,只不过萧芷晴摇摇头拒绝了。

  长孙澹看着斜撑着一把油纸伞的萧芷晴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一身鹅黄色的裙衫,还有那绝美的容颜,不禁有些痴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机明显不对,这身边毕竟还有一个大大的电灯泡在了,没看见这王梓欣小妹妹的眼睛里都燃气了熊熊的八卦之火了嘛。

  “长孙哥哥,萧姐姐好看吗?”

  “好看……”这话一出口就知道要遭了,虽然看着这小脸一红的萧女侠更美了,可是接下来这句话却直接将长孙澹带入了地狱。

  “那长孙哥哥,我和萧姐姐到底谁更好看啊?”

  “那个,你们先聊,我去上个厕所啊……”话没说完,长孙澹的身影就已经不见了。

  p



第六章 大船


  第六章大船

  这淅沥沥的小雨居然下个没完没了,几乎连续一周都是这样的天气。√

  这样的天气无疑影响到了长孙澹等人的心情。在这衣服都快要能拧出水的日子里,长孙澹觉得没有霉,头上没有冒出蘑菇来就已经不错了,尽管这个时节是不可能有蘑菇的。

  可是长孙澹在这样的日子里,依然雷打不动的天天去岳阳楼守着这可能出现的大船,原本这王梓欣和萧芷晴都还挺有兴致的,可是等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就和小兰、小翠二人打起了麻将。

  本来这葛凤是不想来的,可是在葛龙的注视下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过来了。

  这葛凤最终还是娶了庄子上那家的闺女,维持长孙澹特意让人在庄子附近的空地上起了好的一片的宅子,专门用于这种场合,凡是要结婚的一人一套。

  在葛龙的心目中,长孙澹是那种表面上很是和善的大人物,而且对待下人也很好,这样就足够了,人不能不惜福,所以结婚后等到确认媳妇有了身孕后就匆匆赶了过来,这让长孙澹有些无语。

  这种场合下王铁胆自然是在的,而且就在一边看着兄弟两斗嘴以及长孙澹和兄弟两斗嘴也算是一种消遣。

  五人坐在了一处临江的包厢里,这里风景自然是最好的,也方便观察这传说中的大船。

  “少爷,大船来了,大船来了。”坐不住的葛凤最先现了大船的踪迹,和旁边的小渔船比起来却是很大了。

  “哦,那你数数这船上有几张帆?”尽管长孙澹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长的时间,可是依然刻意的压制住心中的那份躁动,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在意。

  这些是自己从长安城出时,便宜老爹长孙无忌告诉自己的。

  葛龙又趴在了窗子上,一番努力过后,说道:“少爷,这距离有些远,而且帆是正对着我的,看不太清。”自从长孙澹结了婚,这葛氏二兄弟就改了称呼。

  “哦,是这样的啊。”长孙澹有些失望,继续问道:“那你看看有几根桅杆?”

  此时的海船都是以风为动力,这帆和桅杆的多少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一艘船的大,帆和桅杆越多,这船也就越大。

  “好的。”葛凤这次出奇的没有和长孙澹抬杠,应声而去。

  就在长孙澹有些不耐烦的时候,葛凤终于开口了:“少爷啊,这还是有些远,还是数不清啊。”

  “噗呲。”王铁胆再也憋不住了,刚刚喝进嘴里的茶水一口就喷了出来,这也很是奇怪,好像就但凡有什么好笑的事情,总会有人在恰当的时候喝水,然后恰当的喷出来。

  长孙澹这才意思到自己是真的心急了,有些习惯真的不是说该就能改过来的。于是起身朝着窗户望去。

  就在这隐隐约约的湖口不远处,这一艘巨大的船只几乎占据了长孙澹的所有视野。长孙澹再也顾不上矜持了,转身“蹬蹬蹬”的就下楼而去。这让其余四人目瞪口呆,但很快就跟了上去。

  长孙澹出了酒楼也顾不上坐马车,直接健步向着专门为大船而开辟的码头奔去。余下的四人也只好舍了马车快步跟上。

  等到了这码头,却现这里一圈早已经被此地的府兵团团围住,正准备进去的时候却被拦了下来。

  “这是我们侯爷,这艘穿就是他的,你得让我们进去。”能说出这句话的也就只有葛凤这个夯货了。

  “哦,没事那等陛下来了放你进去就可以了。”这领头的却是一名脸上有伤疤的底层军官,却是不管这一套。

  至于这身份牌等一应物事都被张忠放在马车上了,这会早就跑去取去了。

  正在僵持的时候,这武元庆却是来了,看着眼前的一幕也就明白了过来:“哎呦,这可是新鲜事啊,这侯爷居然被一个队长给拦下了。”这语气自然是恶劣之极。

  这队长一听这话,立时被吓了一跳:“小公爷,这位真的是长孙侯爷?”不过显然这位并没有被这一番话给吓住。

  “如假包换。我说这侯爷啊,你这心也太急了吧,我本来是打算派人去找你的,可是没想到你缺先来了一步。”武元庆还是那样可恶的嘴脸。

  “我是心急了,你这么着吧。”长孙澹耍起了无赖。

  “那我能怎么着啊,只是今天你这麻烦就大了啊,这个队长可是出了名的耿直啊,我看你今天怎么进去。”说完居然自顾自的就进去了,丝毫没有放长孙澹进去的打算。

  这队长见着这个情况也傻了眼,他实在是没能想到这是两人之间开到玩笑。

  不过好在这张忠来的还算是及时,队长查验过身份后立马放行了。

  等到长孙澹一行赶到码头的时候,这穿却是距离码头还有一段距离,这样的距离这船的样子清清楚楚的呈现在了眼前。

  这是一艘高大如楼的巨船,底尖上阔,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

  “少爷,少爷,我数清楚了,这艘船有九根桅杆,十二张帆。”就在长孙澹被这种全木结构的庞然大物所震惊的时候,葛凤突然喊了起来。

  这一嗓子让所有人侧目。

  长孙澹没有注意到这些,他只是痴痴的看着这巨大的船只。或许这些船连后世的一艘护卫舰都比不过,但这毕竟是此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了,这也是长孙澹根据郑和宝船的原型——盛行于明代的福船而制造的。

  他的出现,不仅意味着长孙澹可以去海上了,更为重要的是,长孙澹早已决定要将地理大现提前到唐代完成。

  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而且关系到后世子孙的万世基业。8



第七章 航海的意义


  第七章航海的意义

  此时,距离长孙澹第一次见到这艘巨船已经过了五天。

  在岳州休息了几天后,这艘船再次踏上了前往泉州的路途。

  长孙澹见到这艘船的时候,已经给这艘船想好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黄帝号。

  本来长孙澹是打算将这艘船起名为“大唐号”的。但是想想这“大唐”二字背后的深刻意义也就只能作罢。要是取名“大唐”的话,这艘船就满载了政治意义,这会让她未来的行程充满很多不可知的变数。

  取名为“黄帝”号就没有了这些顾虑。而且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就是在洪荒时代披荆斩棘的建立了很多的功绩才获得的,这和要准备地理大现的这艘船的一往无前的精神无疑是高度契合的。

  这次黄帝号的目的地是泉州,然后从泉州这个最重要的海港出去往其它更远的地方。

  此时的长孙澹正站在这黄帝号宽大的甲板上,看着这许许多多的武备,有一架投石机,十二架改进过然后又放大的矩形床弩,以及高大的拍杆。

  本来,在长孙澹的计划中,这艘船应该是要装备已经基本成熟的火炮的。可是在最近的一次火炮试验中,表现最好的一门火炮的使用寿命也仅仅不到五十,而且射程不过一千米。而改进后的床弩的射程已经过了一千五百米,投石机的射程更是高达三公里,当然了这样的路程基本是没有什么威力的。

  不过长孙澹却将火药武器弄上了船,不过是投石机也好,还是床弩也好,都可以射火药包,这威力的问题都也解决了。

  不知不觉间,黄帝号也越来越快。长孙澹却是现了岸边一处高耸的崖壁上刻着两个巨大的字,只是距离的原因却是没有辨认出来。

  于是就招来了躲在一旁喝酒的武元庆,问道:“那是什么?”

  武元庆打眼一瞅,就说:“你连‘赤壁’都不知道吗?”

  长孙澹有些哑然,不知不觉间居然就来到了这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赤壁

  东汉建安十三年,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生在这里。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亲率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面对强大的敌人,吴主孙权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当时,曹军驻扎在赤壁江北,孙刘联军驻扎在南岸。吴国孙权的都督周瑜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烧得曹军连环船溃不成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小的兵力大破的曹操,从此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长孙澹听到赤壁二字,毫无疑问就想起了苏轼那著名的词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本来还想占个便宜把苏轼的这据为己有,可是一想到后面的“早生华”,立时就焉吧了,还早生华了。

  不过见到这么有名的地方,不做诗的话有实在是对不起自己,可是看看这手边又没能够捞起来折断的战戟,这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也就没有了意境。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对不起自己了。

  武元庆一边喝着酒,一边看着这念念有词的长孙澹,觉得今天的一切似乎有些不正常。如果他听懂了长孙澹的话的话,那这个问题明显就会更加的严重。

  既然这当不了诗人,那就做一个熟人吧,想想这凡是著名的诗人好像没有几个好下场的,比如:李白杜甫;再比如海子。这长孙澹的心情立马也就平静了下来。

  上帝果然是公平的,以长孙澹的写诗水平,能够写出的诗句不外乎“大海啊,你都是水;骏马啊你都是腿”这种的无病乱叫型的后现代写实派作品了。

  收拾起这些乱七八糟的心情,长孙澹的心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两千里外的长江入海口了,对于两世都没有见到过大海的人,大海对于他的印象也就是一望无际的水,一望无际的蓝了。

  不过这却并不会妨碍长孙澹对于大海的理解。

  要理解大海,就必须要理解海洋型的邻国。

  对于大6型的邻国来说,由于在一定时期这国境线是固定的,因此你的还是我的就格外的清晰,一旦有人不太守规则,这就是强盗无疑了,而且这要是去往不直接相邻的第三国就一定会经过另外的国家。

  而海洋型的邻国就完全不是这样的。理论上只要你的国家拥有出海口,你就可以直接到达任意的一个也拥有出海口的国家而不用经过第三国。同时在茫茫大海上,你的身份也就不是那么的确定了,十六十七十八世纪泛滥的海盗多数都是由各列强的海军所组成的。一切都是凭实力说话。

  这就是大6型思维和海洋型思维的嘴明显的不同之处。

  所以,尽快的让中华民族的视线从西方和北方转移一部分到海洋上来,这也是长孙澹最急切需要做的事情。

  但是这展海洋事业远比想象中困难的多,先是这落后的航海技术,以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就是传统思潮的阻碍,这些无形的障碍远远大于有型的困难。

  但是在困难也要开始了,长孙澹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大船有了,水手有了,护卫有了,这基本上就已经够了,这和哥伦布、麦哲伦相比起来条件要好的多的多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利益。古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如果长孙澹不能够短时期通过航海找到一些迅致富的路子的话,那么这大航海要想展起来就会困难重重。任何事情,一旦诱之以利,而且有着足够的利益的话,什么都不会是困难了。

  而这条路长孙澹却是早已谋划了很多年,甚至在贞观四年,长孙澹用游学的名义过秦岭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8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第八章补给基地的问题

  离了赤壁,船只一路往东而去,到了长江入海口的时候,此时的崇明岛已经有些模样了,可是这却不在长孙澹的盘算当中,一个沙洲出了骗两个人而外实在是干不了什么。

  黄帝号没有停留就直接出了海。

  武元庆一早就在舟山建立了可供大型船队补给的后勤基地。此时远洋航行的后勤补给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需要考虑的就是水和食物而已。

  说起来简单,但作为这一切实际上的操作者,武元庆是深知里面的不易。

  “这就是你说的大型补给基地?”长孙澹皱着眉看着这不停上下船的教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武元庆。

  “对啊,你看这一切是这样的井井有条,布置的也是规规整整。”武元庆看着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库房,有些疑惑的说到。

  长孙澹有些无语,看着这所谓的大型基地有些哭笑不得,所谓的大型补给基地占地不过数亩外加一口不大的水塘,而且这房屋的布置虽然还算是规整,但是屋子与屋子之间的间距有些过小,一旦失火根本来不及施救,而且这屋顶居然是茅草。

  “就这个样子还好?”对于武元庆自己给自己打九十分,而实际得分只有五分的基地来说,长孙澹实在是没有力气吐槽了。

  “你看这规模能给补给多少?”长孙澹问到。

  “这我知道,这基地储藏了可供一千人食用一月的粮食。”这点武元庆还是清楚的。

  “好,那我问你,你这要把粮食运到船上需要多长时间?”长孙澹继续问到。

  “估计一个时辰就可以了吧。”武元庆有些不确定的说到。

  长孙澹有些气急而笑,说到:“就这?一个时辰?光是这只能供一条船补给的码头进出一条船的时间就差不多得半个时辰了吧。”

  武元庆这才有些意识到原来在长孙澹的心目中,这目前补给基地的规模还是过小了。于是试探着问道:“你是说这目前的规模有些小了?”

  “岂止是小,而是太小了。”其实就实际情况来说,这武元庆选择舟山作为补给基地是很理想的,就目前来说长江口附近的海岸还是会逐年的变化,而舟山的却不会变,这也就减少了淤泥的清楚工作,同时这舟山也是有着良好的港口基础。

  “那如果再大一些的话,意思这钱的问题,二来就是这样会不会有些浪费啊?”武元庆有些迟疑了,他倒不是不相信长孙澹的话,之前长孙澹对他说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