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技大唐-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如果再大一些的话,意思这钱的问题,二来就是这样会不会有些浪费啊?”武元庆有些迟疑了,他倒不是不相信长孙澹的话,之前长孙澹对他说过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句是存在大的问题的,就连他自己带着一票人上了这舟山岛,才知道这里却是是一处建立补给基地的好地方。

  “钱不是问题,这里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逐渐的成为一处重要的物质集散中心的。”等到这次出海,南洋的贵重物品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的时候,这里绝对会是一处重要的物质集散中心的,长孙澹有这个信心。

  “你说的是真的?”武元庆还是有些怀疑。

  “这个你就不管了,你这次就把上次负责这个港口的人弄过来,比照这岳州的港口规模在扩大一下,至少要有两条大型码头,能够同时为四艘黄帝号这样的海船补给。”长孙澹说到。

  听到长孙澹说的规模,武元庆又有些迟疑了,说道:“真的需要这么大吗?”

  “你这次听我的就是了。”长孙澹没有再说其它的。

  下了船,长孙澹和武元庆就上了岸,只是大略的转了一下,长孙澹就发现了不少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也许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但堆积起来却也是要命的。

  “这码头上的仓库也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你这库房是统一的,并没有归类,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其实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以补给为主要任务的港口来说,武元庆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长孙澹毕竟有着千余年的经验,有些事情大略一瞧就能看出很多的问题来。

  武元庆有些头大了,问到:“这库房还要分类吗?”

  长孙澹说道:“那你为什么你不把粮食和活鱼放在一个屋里?”

  这么一说武元庆也就明白了过来,这不同的物质,需要的贮存条件是不一样的,自然也就不能建立在一处了。

  “另外,这里也没有武器的储备和船只的基本维修及维护保养,这些都是一座补给基地所必须的。”长孙澹继续说到。

  在武元庆的意识里,这一座补给站真的是很简单的,一个码头让船靠上去,然后弄些物质就可以了,谁知道这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可是这还不算完事,指出了这么多不足之处的长孙澹居然还有继续的意思。

  武元庆这下立马就怂了,说道:“大哥,那我这补给基地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那倒也不是这样的。”长孙澹顿了一下,继续说到:“这补给站目前有这样的规模也还可以了,这我刚刚说的基本上都是后期的设想和计划,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对这个补给站做到这样子已经真的不错了。”

  看着武元庆有些欲哭无泪的样子,不太忍心的长孙澹又毫不犹豫的补上了一刀:“真的不错了,我是说真的。”

  “那你不早说。”武元庆已经快要哭了。

  “现在说也不晚嘛!关键是我要是说早了的话,我怕你会骄傲的。”长孙澹用天真的样子对着武元庆说到。

  其实,对于此时的远洋航行来说,固定的补给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物质输送和补给的问题,还涉及到对于周边地区的控制以及水手们的心理因素。所以一上来,长孙澹就对这座注定是样板的补给基地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在长孙澹的心目中,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将这样的基地遍布整个地球,再加上保留一支高效而又强大的舰队,那么这大唐就会将触手伸向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第九章 舰队的模样

  第九章舰队的模样

  长孙澹实在是没有想到,作为一个历史上恶名昭著的公子哥,武元庆能够做到这一步,也许武元庆缺乏的既不是聪明才智,也不是才能,而是一个合适的平台。

  长孙澹给了武元庆这样一个平台,武元庆做的也很是不错,而且基本上也不用靠着几位同父异母的妹妹去为了武家最后的荣光而豁出脸去了。

  也许这样武柔就始终是武柔,而不会是那个李二陛下赐名为媚娘、后来自己又改名为武曌的一代女皇了。或许历史就是这样仅仅靠着这莫名其妙的一扇翅膀,他就会面目全非,这谁能说的准了。

  在舟山短暂的停留了一段时间后,黄帝号继续孤零零的踏上了征程。尽管这一路上有着不小的风浪,即使再大的船只,以目前的技术都不能有多么的平坦,所以这一路还是较为颠簸的。

  不过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虽然还是有些不适应,但也仅仅只是难受而已,而不会像刚刚上船那会吐的昏天暗地的了。

  就这样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了几天,泉州已经遥遥在望了。

  虽然此时已经傍晚,这海上的风景以及晚霞让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可是每天都是这样的风景,是个人也会腻味了,所以两女刚刚看见这海天一色的美景的时候兴奋的不得了,可是现在已经是麻木了,一直躲在这舱房里打麻将来着。

  只是现在有些特殊,这萧芷晴这几天麻将打的算是腻味了,基本上不再参战了,现在正静静的躺在长孙澹的怀里欣赏这壮观的景色。

  蹬蹬蹬……

  很有节奏的声音,这是靴子甲板的声音。

  听见这个声音,现在还有些害羞的萧女侠自然是挣扎要起来,可是被长孙澹给摁住了,问题是萧女侠岂是长孙澹能摁住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武元庆到来的时候正好看见长孙澹躺在地上一直不停的叫唤着。

  萧女侠回头一望,看见长孙澹的样子本来打算回来的,可是这演技不够是硬伤啊,本来还有些担心的女侠这会彻底的放心了,红着脸一溜烟的就不见了踪影。

  “致远啊,没有看出来,你这还有这么一个爱好啊!”这看到对方出糗自己再不上去补上一脚,这实在不是合格损友的风格,更何况这武元庆是打算在奔往优秀的路上大踏步的前进着。

  “有话就说,没事就赶紧滚,没看我这正和自家媳妇忙着了嘛!”长孙澹这脸皮对付这种程度的嘲讽那实在是太简单了。

  要是按照以往的风格这武元庆肯定是要将这一事件广为传播的,可是这会过来明显是有着重要的事情的。

  “这泉州港快要到了,本来我欧式打算让这所有的船只都前来迎接的,顺便观察一下这船队的配合程度。”武元庆说到。

  长孙澹听到武元庆开始说正事了,也不在嬉皮笑脸了,说道:“这倒是没有必要了,趁着现在还在岸上,还是让他们多多的休息为好,而且现在操练也不是很合适。”

  武元庆有些诧异的问到:“这却是为什么?”

  长孙澹回答:“这每年的五月到十月都是台风的高发期,一般情况下不容易遇上,但是遇上了就是诗不存一的局面,远洋航行,是要靠看老天爷脸色过活的。”

  紧跟着的是一阵叹息。

  武元庆有些愕然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你什么事情都知道啊?”

  这些倒也不能怨武元庆,只是长孙澹给武元庆下达任务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不会解释的,而这武元庆也就经常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任务,比如找一种可以吸铁的石头,就这差不多就要了他的老命了,他实在是想不通这玩意有什么用处。

  可是当他无意中发现了这个东西,按照长孙澹的交待制作出了“指南针”后,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就更加的有信心了,安全也就有了更好的保证。

  但这同时也让武元庆对长孙澹更加的好奇了起来。

  不过这个好奇也就只是限于好奇了,每次武元庆要问的时候,长孙澹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理由和借口个岔过去。

  “所以,你要多读书嘛!你难道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吗?”长孙澹反问道。

  “什么好处?”上钩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长孙澹窃喜到,看来这武元庆智商却是还需要提高啊。

  “哦,少给我装什么书生,还做打油诗,你丢不丢人啊,给我说为什么这台风多发生于夏季?”长孙澹的笑容凝聚了,很明显,这傻子也有聪明的时候。

  哦,这算是难倒了长孙澹,长孙澹总不至于给武元庆说大气环流、经度纬度以及气压等等这些东西吧。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明显躲不过的长孙澹居然又躲过了一劫。一个清脆的声音大声叫到:“妹妹,妹妹快出来,这船好像要进港了,我看见了好多大船啊,密密麻麻的好大一片啊。”

  听到这个声音,长孙澹自然是撇下了武元庆就去了前甲板的船舷处。

  陆地渐渐的占据了眼中大多数的空白地带,连日来的蓝色终于被绿色打败了。

  港口出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桅杆像是要刺破天际一般,船帆都已经降落了下来,隐隐约约的还能看见甲板上有人影在晃动着,忙碌着什么。

  船并没有直接进入到港口,码头上已经满了,此时正有一艘船在装载货物。虽然长孙澹在这里的身份和地位很是超然,可是他并没有事先通知,这别人自然也不会知道他确切的达到日期,更何况这海上行船,只要能安全的抵达,至于时间也就不提了。

  大船进不了港,这港口自然有小船前来大船的锚泊处将部分重要人员运送上岸,至于普通的船员,自然是等码头腾空后进入了港口才能离开。

  就这样,这来接人的船员居然发现一位身份及其尊贵的客人想逃难一样的逃了过来,后面还有人大声喊着:“致远你别跑,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了……”

第十章 泉州港


  第十章泉州港

  等到上了码头,这时令天已经黑了下来。

  借着漫天的星光,看着这港口了影影绰绰的一片片桅杆,长孙澹就有一股从心底升起的自豪感,这一切虽然不能全部归功于他自己,可是对于这里的进步,长孙澹是有着自己的功绩的。

  天色已晚,长孙澹一行人也没有逗留,直接就到了武元庆在这里置办的一处宅子了。虽然不大,但布置到也算是别致,毕竟这武元庆怎么说也算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为一体的综合体,对于如何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些还是很有心得的。

  这泉州给长孙澹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波和灵动。

  由于没有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以及作为港口城市特有的开放和包容,泉州虽然比不上长安的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当也时时处处透露出一丝刻在骨子里的灵动。

  就好比这长安的坊市结构很是严整,宵禁制度也十分的严格。可是这泉州就完全没有了这个顾虑,一来是政治地位决定的,二来则是这里特殊的地形决定的。

  作为一个靠海的城市,泉州的规模不大,就这样还要被海港占据很大的一片地方,作为靠海吃海的典型,泉州人对于海洋和海港有着特殊的感情。

  武元庆的宅子不大,或许也是出于某种恶趣味,这武元庆居然只给长孙澹了一间客房,所以这一晚上长孙澹直到很晚才睡觉。

  一大早起来,黑着眼圈的长孙澹在葛凤的有些怪异的目光中开始了锻炼,只是这最近葛凤有些收敛了,不再怎么让长孙澹抓住小辫子了。

  一个人的嘴容易堵上,可是要堵住悠悠众口就有些困难了,这就有一位不惧长孙澹的目光的。

  “嘿嘿,你这今天还行吗?不行的话就不要硬撑了,这样对身体不好的,特别是腰哦,我这里有个方子,不知道你用不用得上啊?”说这话的人,满脸的猥琐,不过能在长孙澹杀人般的目光注视下说完这句话的,目前在场的也就只有武元庆了。

  “再不行也比你厉害,要不要试试?”长孙澹收回目光,冷冷的说到,那一张脸黑的都能看见眼睛里的星光了。

  “试试就试试,你以为我怕你这只纸老虎啊。”武元庆继续花样作死。

  长孙澹先是一个下腰,武元庆颤颤惊惊的勉强做到了,可是当长孙澹举起了两石的石锤的时候武元庆就不淡定了,挣扎了半天也只能含恨收场。

  看着武元庆一脸大写的懵逼,长孙澹笑了。

  至于这昨天晚上到底干了什么?当然是因为这一晚上都在谋划接下来该干什么了。你们以为了。

  打算调戏一把长孙澹的武元庆这次算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段插曲已过,太阳已经有些高度了,这个时候正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候。出了一身汗的几人说说笑笑的就去了餐厅。

  武元庆这里的餐厅自然是按照这望江楼和岳阳楼的那种大圆桌式的布置,就着吃早餐的功夫,几人聊起了正事。

  “这船队目前的状况还不错,去南洋探路的船也回来了,我们是不是尽快出发啊?”武元庆问到,虽然他是这船队几年来的实际缔造者,可是处于谨慎考虑,他的行踪一般是在岳州、泉州和南海之间往返。

  这南海也就是广州,不是那片每个国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心结的海洋。

  “这个不急,等等再说,还有些没有准备到位。”长孙澹说到。

  “还有什么?”武元庆现在发现这长孙澹最近似乎是越来越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这些安排居然连自己这个实际的执行者都不知道。

  “哦,这是和你没有多大的关系,是我去年才想起来的,所以就直接派人过去了,估计这些天也就要来了。”长孙澹一边说,一边将小米粥不断的往嘴里倒,这句话说完,这碗小米粥也就见了底。

  其实,出了物质的准备而外,长孙澹还有另一层考虑。这离开了海的鱼已经不是鱼了,那么这长期在海上航行水手们出了每日要应对打脸繁琐的舰船保养维护工作而外,这心里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所以武元庆提出立马出发的注意很快就被长孙澹所否决了,这第一次航行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的。尽管此时以黄帝号为首的船队的技术力量远远超过了麦哲伦时期以及郑和时期,这是因为长孙澹这个金手指在航海上开的实在是太大了,什么指南针、六分仪等等都由长孙澹委托李淳风一一的研制了出来。

  吃过了早餐,长孙澹就拽着死活不愿意在烈日下出门的武元庆去了泉州港,昨天晚上没有来得及将这座城市特别是港口瞧个清楚,等到天亮了这么久才将这件事情说出来,这已经说明长孙澹的耐心有了长足的进步了。

  说是泉州港,但却是一系列港口的统称,这里已经开发了大大小小的三个港口,其中一个主要是当地渔民所用的渔港,还有一个是以前的老港,而这新港口则是武元庆按照长孙澹的意思重新兴建而成。

  泉州港的地位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凸显了,还没有走到港口,这一路上居然碰上了好几拨不同肤色和毛发的番邦人士,让长孙澹惊奇的是这帮人居然全部操着一口标准的长安官话,标准的比长孙澹都标准。

  这些人混杂在大唐普通百姓中,没有人会特意的会上去多看他们一眼,这长孙澹一个劲的使劲盯着一个黄头发高鼻梁的不知道是阿拉伯还是欧洲人看了老半天才反应过来。

  其实长孙澹倒是也知道这大唐的开放程度的,在长安城也见过这些胡人,可是在泉州看见这些人到很是让长孙澹惊奇。这同时也说明了海上丝绸之路就一直没有断过,这些胡人也只能是通过海路来到了这里。

  大唐在这一刻,已经将他包容万象的雍容气度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展现了出来,一个煌煌天朝,一个让后世铭记的盛世终究是要来了……

  p



第十一章 出发


  第十一章出

  出的日子快要临近了,这距离长孙澹来到泉州已经过去了有接近半年的时光。★

  在长孙澹的印象中,出海是要敬龙王的,敬了龙王好像就可以了。事实上一切比长孙澹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只能说长孙澹来的实在是太不是时候了。

  作为常年在海上奔波的泉州人,这里对于大海的脾气已经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了。到南洋过南海是要看时节的,只能是冬天出,春天回来。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长孙澹在问了好几个老把式后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推说这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不按照这个做的话,回不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长孙澹思来想去的响了好几天,直到一场台风夹杂着暴雨将泉州的燥热全部带走的时候才明白了过来。

  这所谓的传统其实也是有着科学依据的,这时节和东南沿海地带的风向是一致的,每年十一月到次年的三月是东北风,而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风。作为风帆时代的舰船来说,风就是动力,没有了风,这再大的船也只是一堆木头而已,另外就是南海的洋流而已。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你弄不明白的时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神秘,一旦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其实也就没有了什么。

  处于这些考虑,长孙澹还是打算按照老把式说的做,只是有些牙疼。中国古代的技术很是高,可是科技水平却是不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处于敝帚自珍的心理将这些东西的真相隐藏了起来,而后世也就只能在不断的揣摩和反复的重复上浪费了大量的时光。

  等到西方将这一切积累起来后,中国也就只能在别人的炮口下瑟瑟抖了。

  出了这些事情而外,长孙澹还另外准备了很多,一是干柠檬,二就是用酒精浸取的青蒿。

  这两样小东西却是事关航行的成败。

  柠檬富含维生素c,也就是抗坏血酸,可以有效防止也长期在海上航行导致的因维生素摄入不足生的坏血病;而酒精浸取的青蒿含有的青蒿素则是治疗东南亚地带肆虐的疟疾的有效药物,这是长孙澹从新闻上看来的。

  所以说,生活之中处处皆是学问。长孙澹洋洋得意的这样想着。

  十一月份的泉州虽然还不是冰雪肆虐的时节,可是一场北风却也让泉州的热度小了许多。看到这北风来了,也就意味着下南洋的时节就要到了。

  在当地官府的带头下祭过了龙王,这就该出了。

  来到了这里长孙澹对于这种由官府组织的封建迷信活动的好感兴趣实在有限,不过想想这从先秦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的思想也就只能接受了。

  伴随这绞盘将落下的锚从水中提升了起来,这原本落下多日的船帆也就渐渐的升了起来,原本那些光秃秃的杆子上被五颜六色的帆所覆盖了。在这一刻,原本沉睡了很久的新港活了过来,各种嘈杂声将原本的沉默撕了个粉碎。

  船缓缓的动了起来,按照原先定好的次序,一些较小的船只先行,跟着是黄帝号,接着是大大小小的数艘补给船。

  每一个男人的心目中都有着一颗向往海洋的心,长孙澹也不例外。

  “怎么样?这才离了弟妹就有些舍不得了啊。”武元庆再次在长孙澹新潮起伏万千的时候来煞风景了,而且好像这小子三句话就要往“色”那个方面展一下。

  “不是,只是有些感慨罢了。”长孙澹此时看着这雄壮的舰队,正是心情澎湃的时候,没有那个心情和兴致跟他说那些没用的。

  “哦,是不是打算赋诗一啊?”这也算是长孙澹的痛脚了,虽然这长孙澹凭着几剽窃的诗作在长安也略有才名,可是在赤壁那会愣是没有憋出一个字来。

  “滚,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这就没办法让人不怒了。

  “那你说说你在想写什么?”收起了那副纨绔嘴脸的武元庆其实也是一个有些想法的人,这也许就是人性的复杂吧。

  “我在想,我们这次的规模是不是有些小了。”长孙澹的声音有些低沉了。

  长孙澹这算是想到了郑和下西洋是的盛况了,没办法,每一个人穿越人士在这一刻都会想到这个为人类历史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太监的。一想到这里,自然就会觉得此事的船队规模有些小了。

  据传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每次的人数都在27ooo人以上,而看着目前这不足两千人的船队,长孙澹就有些伤心了,不过这是个无解的事情,如果长孙澹真的能组织一直上万人的船队的话,估计坟上的草都该有一人高了吧。

  而且这有朝廷组织的船队在编制、指挥上都颇有章法,完完全全就是一支军队,这支庞大的海军要是真的打算干些什么都话,这灭了欧洲没有一点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时肆虐的黑死病,至于那些国家的军队这就基本不需要考虑了。

  另外这船也要大很多,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估计就连这粮船都比长孙澹现在的黄帝号大。毕竟有些东西不是靠经验和先知就能弥补的。

  收拾起这些乱七八糟的心情,站在船,任凭北风轻抚丝。

  突然,长孙澹将这里的平静打破了,对着武元庆说到:“哎呀,我说这不对吧。”

  武元庆反问道:“有什么不对的吗?我怎么没感觉啊。”

  “我记得我吗一起研究这航海条例的时候明文规定了这如果没有重大事情,而且必须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这船队的一、二把手是不能在同一条船上的吧。”长孙澹记起了这茬。

  “哎,你这人要是这么说的话就不够意思了啊,你这不是刚刚离开了温柔乡嘛,我是打算过来安慰安慰你的。你居然还不领情,算我看错你了。”这武元庆果然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

  “那你有什么要事吗?”长孙澹故意板起了脸。

  “行了,行了,我错了还不行吗?我过去,我过去还不行嘛!不就是蹭顿饭嘛!至于吧!”说着长孙澹就看见武元庆从船舷上用绳索登上了交通艇,去了另外的一艘大船。8



第十二章 大海啊大海

  第十二章大海啊大海

  一千个人心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里面也有一千种对海洋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却不一定都是充满这喜悦和希望。

  我们看到的关于大海的图片要么是海边,要么是晚霞,抑或是庞大的舰船。但是不论是谁都不会只拍一张只有海的照片。

  我们喜欢海,要么是出于好奇,要么是感到神秘。但是当你真正的走进大海的时候,你感到的绝对是孤独。

  长孙澹一行人一连航行了十余天时间才赶到广州,这个速度不能说快,这一路上北风并不是十分的猛烈,有的时候甚至会刮起南风,虽然长孙澹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这些船帆都是可以逆风航行的,可是这速度也就不能保证了。

  在技术条件处处受到限制的此时,每出一趟海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而中国人心中的那种来自于农耕文明的小富即安的心态对于航海绝对是致命的。

  不过这一路基本上是沿着海岸线南下的,即使偶尔看不见陆地,过一会儿总会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眼中有陆地,水手们的心就是安的。

  长孙澹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将这一路上可能遇到的物质上的困难做好准备,可是对于这种思想却是无能为力。

  甚至就连长孙澹自己都出了一些问题,长期面对的同一项一模一样的工作,这样的固定模式加上外界环境和船上环境的相对固定,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活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长孙澹虽然已经有所预设,可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的严重。

  其实长孙澹能想到这里,只是某一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偶尔发现的这本书而已,被这个名字所吸引的长孙澹随便的翻了翻,只是大致的知道了长期在一个单调而且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出现后怎么知道,这个就只有鬼知道了。长孙澹给这本书分配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具体来说就是五分钟,也就是大致看完了序以及目录,然后就被目录所吓退了。毕竟这不是一本科普读物。

  这一路上一点事情都没有发生,是一点都没有。

  这让那帮子水手们很是失望,本来还想着这一路上要是能遇上个海盗什么的拿来祭旗也不错。可问题是海盗也不都是那种蒙着一只眼睛的傻子啊,看着这么巨大的黄帝号以及庞大的船队,只要是智商高于大猩猩的都会知道远远的避开。

  不过这几天长孙澹倒是没事就琢磨这各种各样的鱼的做法,倒也是将这海鲜吃了个不亦乐乎。

  有经验的水手知道前方不远就是南海郡了,作为航行路途上的最后一个补给站,水手们总是有些兴奋的,这连日来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似乎也一扫而空。

  船队进港了,只是这南海的港口条件着实有限,并不能容纳黄帝号这样的庞然大物,这可以容纳下的港口正在建设当中,这也是长孙澹需要前去视察的地方。

  此时的大唐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于小视,所以这各船上除了最低限度的轮换人员外,其余全部下了船,这些船员能够去的地方出了赌坊也就是青楼了。

  这不是长孙澹所能阻止的,而且这些在大唐也都是即合理也合法的东西,长孙澹所能做的只有发给这些船员部分工资。为了防止这些夯货们全部将这些东西挥霍掉,长孙澹会根据情况截留二成到六成的薪水直接送到这些水手的家里。

  船员们可以休息了,可是长孙澹不能。尽管这样,踏上了陆地的长孙澹心里依然觉得无比的扎实。尽管刚刚踏上陆地的那一瞬间长孙澹的身体都是飘着的。

  广州港并没有在广州城中,但是作为海运占有重要地位的海滨城市来说,港口和城市之间的交通自然也是很方便的,这一路上已经在重新修筑一条通往广州城的水泥路,而且是一条宽大两丈的大路。尽管这样的路在后世连哥县级公路的比不过,可是在此时却绝对能说明着广州一把手的眼光。

  此时的广州设置有广州都督府,这广州都督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不过名字倒也好记,叫住姚廉,字思齐。听到武元庆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长孙澹就是一乐,这位名字倒是很有意思啊:要脸。

  一般情况下披羊皮的一般是狼,不过鉴于这路的开凿,长孙澹对于这位姚都督还是很有好感的。这官场应酬自然是免不了了,可是这种场合却是什么事情也谈不成的,也就是混个脸熟而已。

  所以第二日长孙澹就准备去查看这新港的施工进度了。

  其实长孙澹也知道这要把广州港建城一座大港还是有些困难的,一般来说大河的河口都不太适合建设海港,别的不说,但说着每年的清淤工作就很是让人头疼了。长孙澹的第一个选择自然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