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难择路-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皇帝一句话就把这些恼人的族中权贵给打发了:“你们给朕找一本突辽文字写就的修原气书籍来?”
黄吉大概是承传了他母亲的聪慧好学,学起平周文字来,进度神速,甚至连那些生涩难懂的文章,黄吉看个几遍,就能倒背如流。
范国师把最稳妥最常见的《御气和合经》教给皇帝。黄吉仅用三天,就已经全部学会。
随后,范国师就献出这粒药丸的配方,说只要服下这粒药丸,就一定能开蒙成功。
黄吉大喜,立即下旨,打开皇家府库,里面的材料任范国师拿去,开炉炼丹。
范国师学究天人,略经过摸索试验几次,就成功炼制出这丸药。这药能够在短时间内,强行增强服药之人的识海强度,使之能够轻松承受开蒙时那第一缕原气对识海的冲击,从而使得识海成功容纳住这一缕原气,开蒙也就大功告成。
黄吉当然不会立即把药吃下去,身为皇帝,必须得有人为他试药。他找来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识字平周跪奴,让他先把药吃下去,范国师随后再为其开蒙,看看效果如何。
三天之后,这名跪奴果然一次开蒙就成功。黄吉大喜,第二粒丹药刮下一点粉末,找人试过之后,他就毫不犹豫吞了下去。
五天之后,范国师顺利给小皇帝黄吉开蒙成功。
小皇帝龙颜大悦,赏赐流水一般送入范国师府中,并且将范国师两个儿子都授予国公的高爵。
当然了,一干阿史那贵人只能眼红,偷偷说着酸话,却又无可奈何。
随即,范国师趁机在朝堂上推动新一轮的用土地和财货征募附属部族骑兵的计划,立即得到小皇帝照准。
五百一十九章 惊人相似,这难道就是天道轮回?
这一回,范国师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计划没受到什么阻碍,就得以顺利进行。
但很显然,范国师在一心为国的同时,也在悄悄为自己谋划布局。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得出来的宝贵教训就是,只有自己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很好地活下去。
范国师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像前平周朝那些傻瓜一般的世家大族一样,拼命挖国家的墙角来肥自身。最后自身是够肥,可惜平周朝却轰然崩塌,身家财产都成了突辽国的国库。
范国师的计划,可谓是利国利民,双赢。当然了,这个“民”,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是投靠突辽国的世家大族,可不要误会成那些平头百姓。范国师很清楚,自己必须拉拢一些势力靠向自己,才能站得稳。独木难支,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范国师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拉拢到阿史那权贵,尽管阿史那·豁耳现在与他合作相助。但范国师心里很清楚,那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范国师必须尽快发展出自己的势力,好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局,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范国师这次,就在进一步拉拢突辽国的世家大族投向自己。
范国师在新一轮计划的最后,补加了一条。此时所有的阿史那贵人们都在担忧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货再一次被分走,也就没人有空反对这条计划。
趁着这次政策的推行,范国师明确了那些世家大族对守御城池的所有权,而不是再如以前那样,遮遮掩掩,还要派个突辽总统领去掌管城池。
范国师直接请皇帝用印,圣旨明发各处,把城池所有权划归那些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只要每年缴纳足额的赋税,按照皇命派出族中子弟参战,即可永久拥有这些城池,以及附近的土地。突辽国朝廷不再加派突辽统领,各地城池完全归当地世家大族所有。
这道圣旨一下,原本那些对突辽国已经有些失望的世家大族,瞬间又来了精神!这些前平周朝遗留下来的世家大族,世世代代对土地和城池,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执着。范国师这条措施,正好挠在了他们的痒处!
原本驻守各城的突辽贵人,全被召回,改为派一名纳斯(负责收税的官员),只管应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其他一概不管。
范国师这么一搞,世家大族顿时又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立即交出这头一批赋税,并且顺手送出大量珍玩。
范国师把这些赋税拿出一部分,分给阿史那贵人们,立即就把他们的嘴给堵死。拿到好处的阿史那贵人不再挤兑范国师,渐渐安静下来。钱财,永远是获得权力的垫脚石。
范国师拿着这些新得来的财货,再次从草原招募来数万擒生军。前前后后,突辽国已经征召近二十万擒生军入关参战。草原上的不少附属部族,已经略有些不满,但他们同样也受不了范国师送上门来的一车车财货。而且慑于突辽国的武力威慑,各族的长老贵人们,只能一边笑着收下财货,一边哭着把族中青壮送入关内,参与战事。
阿史那·豁耳接到这支擒生军补充之后,大军又形成规模,开始上蹿下跳。与此同时,突辽国内,原本还对范国师不满的那些阿史那权贵,也都老实闭上了嘴巴。
大军统帅阿史那·豁耳公开放话,谁要是能这么快补充兵力,他就支持谁主持国事。就连小皇帝,也多次公开表示,朕不能一日无国师,突辽国不能一日无国师。
阿史那家的贵人们虽然对此羡慕嫉妒眼红,但也只能把话憋在心里,偷着骂几句。想让他们承认自己无能,承认范国师确实能力卓越,那是门都没有。人都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不然就不会有“嫉妒”和“羡慕”这两个词汇诞生。
小刘团长原本以为一场大战过后,突辽国怎么也要到年后天气回暖,才会缓过来。却没想到,还没到过年,突辽国又成功拉起一支大军。
小刘团长最近在突辽国内,新发展出一条秘密情报渠道,因此没过多久,就知道这是范国师干的好事。
“这范国师,还真他酿是个人才。如此短的时间内,居然能再次拉出数万骑兵。”看到这情报之后,小刘团长没忍住,当着师弟的面,爆了粗口。
“这算什么,突辽骑兵来多少,咱们就砍多少。那范国师难道还会撒豆成兵不成?突辽骑兵早晚有被咱们砍光的那一天,到时候看他拿什么来阻挡咱们守备团的兵锋!”李得一倒是对此满不在乎,张口就是一番豪言壮语。
但小刘团长却从范国师的一系列举措当中,闻到一丝怪异的味道。
单说城池所有权归世家大族这一条。一座城池往往由三五个世家大族共同镇守,那么应该以谁为首?缴纳赋税又该如何分配?每年需要派出的兵卒又该如何分配?这些可都是极其重要的关键。权力,金钱,兵力,这三样,可都是要命的东西。
突辽国范国师一人挑头负责此事,其他的协理大臣都是阿史那贵人,大字不识一个。这些事,还不全是范国师一人说了算。
这个权力可是大的很,其中能操作的猫腻,简直多得难以估计。
范国师大可趁此机会,大力拉拢一批世家大族向他靠拢,而且可以顺手打压那些不肯老实顺从于他的世家大族。
比如,单说厘定每年上缴赋税这一条。三个家族共同镇守一座城池,哪个世家大族投靠范国师,这一座城池每年定的额度是五十万枚银钱,那么这个世家大族只需缴纳十万枚银钱即可。剩下的四十万,则由另外两个世家大族缴纳。这一下,可就能减少一半的赋税支出!
这样一来,那些世家大族必然会争相投靠范国师。要是一座城池之内的家族都投靠范国师该怎么办?那更好办,谁私下给范国师的好处多,谁缴纳的赋税就少。
又比如几个世家大族共同镇守一座城池,那么平时该谁哪一家说了算,城中权力如何分配?这个自然也由范国师做主安排。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皆是范国师一手说了算。这些城池分派下来,范国师在突辽国的势力,恐怕会隐性增长到一个恐怖的量级。
想到这儿,小刘团长不得不佩服范国师的手腕,确实高明。范国师一举一动,皆是在为突辽国着想,但若你细观察就会发现,他居然还能很好地兼顾自己的利益,利国利己两不耽误。
范国师通过一系列举措,如同无中生有一般,硬生生为突辽国变出近十万骑兵,数万步卒,还有大量的财货。而他付出的,仅仅是皇帝与阿史那贵人们并不看重的城池与大片荒无人烟,不长牧草的土地而已。
这份经营理政的本事,连小刘团长都只能自叹弗如。
但同时,小刘团长也忍不住暗骂那些世家大族的愚蠢。
这些世家大族对土地与城池的执着,还真是惊人,甚至已经可以称为愚痴。或者说,他们对土地与城池的贪婪,已经到了近乎愚蠢的程度。
按照目前的局势,不出意外,明年突辽国就会失去整个北冀省。而此时,那些北冀省的世家大族,却依然不管不顾,为了一座城池的所有权争的头破血流。
不得不说,范国师真是吃透了这些平周朝遗留下来的世家大族的心思,深知这些世家大族贪婪无厌的本性。马上就要大难临头,还在拼命争夺眼前的利益,这些世家大族仿佛丝毫没有察觉到,近在咫尺的灭顶之灾。
或者说,他们其实早已知道定北守备团早晚会打过来,甚至会将他们的家族屠戮殆尽。但这些世家大族就是控制不住内心的对利益的贪婪,这份贪婪,甚至能盖住死亡带来的恐惧。
范国师早已看透这些世家大族愚蠢贪婪的本质,因此轻轻把这些土地和城池摆在这些世家大族面前。这些世纪大族顷刻之间,就忘了什么礼义廉耻,忘了什么诗书传家,忘了什么家族脸面,瞬间化身闻到屎臭味的疯狂苍蝇,拼命来争抢摆在面前的一大坨臭屎。
突辽国世家大族的这副只看眼前利益,丝毫不顾头顶将要落下的断头刀的丑态,像极了当年平周朝灭亡之前,中神城里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简直一模一样,不愧一脉相传的世家大族。
当年中神城被突辽大军团团围困,但城中的世家大族,依然在内斗不止。为了一个中神城守备元帅的职位,城内各个世家大族你争我抢,都想把这个职位掌握在自己家族手中,趁机掌握住中神城兵权,好在战时,第一时间保护住自己家族的财产不受损失。
而当时,担任中神城守备元帅这一职位的,正是经验丰富的老帅种道,人称老种将军。
为了抢夺这一职位,在老种将军打退数次突辽骑兵攻城之后,这些世家大族自以为已经安全,立即联合起来,弹劾老种将军在守城期间,任人唯私,图谋不轨。
窦家天子那时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有人告发老种将军图谋不轨,直接就将其拿下,根本没有问清事由的打算。
最终老种将军被人诬陷,蒙冤下狱,中神城守备元帅这一职位,也就空了出来。
这些世家大族在一番你争我抢之后,最终赵阀如愿以偿,把这一职务搞到了手。然而没过几年,突辽骑兵卷土重来。
新上任的这位中神城元帅,吃喝玩乐声色犬马,样样精通;弓马武艺战阵军略,样样稀松。他上任没多久,就把老种将军呕心沥血重新打造的中神城三卫给糟蹋了个干净,精锐兵卒全部被其赶走,换上一些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想着花钱混点军功资历的世家子弟。
有这种元帅,这种兵马守城,中神城自然是迅速告破。
那打破了头争抢这一军职,想要在战时保护住自家财产的赵家,最终却成了一场笑谈。这些世家大族也随着中神城的大火,彻底化为灰烬。他们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弄来的肮脏财富,也成了突辽骑兵的战利品。
有时候,不得不说,老天的报应来得真快,让人始料不及。这些世家大族前脚把老种元帅诬陷下狱,后脚就被突辽铁骑攻破家门,阖家被屠戮抢掠一空。
而现在,突辽国掌握的几个省内,与中神城中相似度惊人的一幕,在几乎每一座城池反复上演。这些世家大族一如既往的贪婪而又愚蠢。总是认为自己说不定会侥幸不死,说不定能保住这得来不易的财富与权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五百二十章 乱世出英雄,这个英雄叫人看不透
云卷云舒,日升日落。日子依旧在一天天继续,天下熙熙嚷嚷,各有各的忙活。
陆续分出十座城池,安抚下平唐与平明两国之后,定北守备团全军进入休整阶段,而小刘团长也重新开始忙碌起来。小刘团长先把守备团大营搬到封河府。这里地势比较险要,易守难攻。而且这封河府扼守几条官路,乃是一处通衢要害。
尽管平明国,平唐国,汉王这三家的使节都不理解定北守备团这种做派,但这类事,也不是他们敢开口询问的。
这些使臣,论学识,也都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人。现在两国都是国朝初立,皇帝对于选贤任能十分注重,并未出现王朝末期,酒囊饭袋只谋私利的奸猾之辈充斥朝堂的局面。
按照这些使臣所读的书籍和见识,有志于一统天下的英雄,应该都是野心勃勃之辈。这类英雄都该是这个模式:他们英明神武,有志于一统天下,带着精兵悍将扫灭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一座座城池,征服一片片土地,逐渐建立帝王的无上威严。平八荒,定六合,一寰宇,安天下,坐北朝南,口含天宪。这才是一时帝王该有的气象与做派。
但他们就是看不透眼前这位定北守备团团长。
定北守备团这位团长,论英明神武,恐怕东西两位皇帝都比不过他。论行军布阵,临敌谋算,冲锋陷阵,更是天下第一等。这个不需要争,也没人敢争,突辽国的例子现成在那儿摆着。
可这位定北守备团团长,偏偏对于城池土地,或者说权势地位,丝毫没有兴趣。
原本这次定北守备团把十八座城池掐在手里不分,不履行盟约。这天下多少世家豪门心都揪了起来,他们一度以为要变天了。他们以为定北守备团会藉此自立一国,从此彻底撕毁那温和的一面,开始用铁与火征服这天下。
说实话,若是这些世家大族手里掌握着定北守备团这样一支无敌于天下的兵马,他们早就开始征服天下。
可小刘团长偏偏在最后时刻,把城池就这么平静地,几乎没有任何为难地,按照盟约,又分给了两国。
这一下,这些使臣,全都觉得自己根本就不认识这位守备团团长。几国的将军们,也都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不想与定北守备团交锋。
尽管他们长久以来一直跟在定北守备团身边作战,按说应该对守备团早已熟悉。但对于定北守备团,这些将领越熟悉,就对其越发害怕。他们深知,这样的定北守备团,不是他们能够对阵,能够匹敌。
三方使臣,越发觉得这位守备团团长真是世间第一英杰,不是他们能够猜透看清的。但他们依旧断定,这位守备团团长必然所图甚大,放着唾手可得的权势地位而不取,这怎么可能?天下怎么会有这类人。
然而事实是,这回天下,不光有了这类人,在定北守备团,一出还出了两个。李得一和他师哥小刘团长,正是此类。
月底,钱把总从定北县送来年前最后一批补给。随着这批补给一并运来的,还有小刘团长特意传令定北钢铁学堂赶制的精钢胸扣。
小刘团长在攻打北冀省之前,就决定在战后举行一次大规模授勋仪式,表彰历次作战勇敢的兵卒,并且提拔一批新的一等战兵。
目前为止,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的晋升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凭军功晋升。不论死活,即便兵卒战死,只要军功积累够,依然会授予一等战兵称号,并且家人也会随之享受应有的烈属待遇。比如按月发下的大量补贴,孩子五岁就可以进入守备团的任何一所学堂学习。
在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地位之尊贵,远超平唐国和平明国任何一国的精锐兵卒待遇,甚至连他们的一般将军,都比不上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的代悦。但是,想要评上一等战兵,对军功的要求也非常之高。
定北守备团这次出征,如今已经历时超过两年,才终于有足够多的兵卒积累足够的军功,够格晋升一等战兵。
这一次,将有六千七百五十七名兵卒晋升一等战兵。其中六千七百人,从二等战兵晋升为一等战兵。五十七人,因为有特殊贡献,从三等战兵直接晋升为一等战兵。这五十七人都是后勤营与火头营的兵卒。
在定北守备团,只要你立下军功,就会被如实记录,绝不会因为你是个烧火做饭的,或者后勤赶车运粮的,就对你有所歧视。
这次,小刘团长还特意邀请几位将军,李药师,徐世绩,徐农达,常逢春,还有三方使节,来观看授勋仪式。
现在两国的将军都已经知道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待遇惊人,甚至比自己也差不到哪儿去。但更让两国将军惊奇的是,在定北守备团,普通兵卒见到两位团长只需行军礼即可,根本不必再有任何恭敬小心的礼节。
两国将军对此至今也疑惑不解。就是定北守备团的两位团长从不体罚兵卒。要知道在平唐国和平明国军中,体罚兵卒,动辄鞭笞或者辱骂,可是将军立威的一种重要手段。平明国骑兵大将常逢春就非常喜欢这一套。
找个把兵卒处,将其砍头立威,更是两国将军整饬军纪的常用手段。
但在定北守备团,却从没有这些。两位团长在两国诸将眼中,简直就是好好先生,他俩从不体罚打骂兵卒,也从不搞杀人立威这一套。定北守备团的赏罚,一律严格按照军规来,两位团长从不越过军规擅自惩处或奖赏兵卒。
天知道,那个李副团长在整个天下,可是流传着嗜血好杀的赫赫凶名。甚至连向来以悍勇嗜血著称的金狼骑兵,如今看到这位李副团长,都会忍不住先打个哆嗦。
可他对定北守备团兵卒的一举一动,在平唐国与平明国几位将军眼中,那真是温和到了极处,简直不像个凶名在外的嗜杀怪物。
看上去,定北守备团似乎过于宽松,将领与兵卒如此没大没小,但偏偏在战时,定北守备团能够严格做到令行禁止,攻如山崩,退如潮水。定北守备团,真正做到兵法里所说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这让两国的将军们打破头也想不明白,对兵卒如此“温和”的两位守备团团长,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这次小刘团长邀请两国几位将军,还有韩将兵来观看定北守备团的授勋仪式,几位将军是非常高兴,他们现在对于了解定北守备团的一举一动,那是相当感兴趣。
在筹备授勋仪式的同时,小刘团长发信请师父孙老医官,还有自己的妻儿,一起来封河城过年。
如今局势已经渐渐稳定,突辽国已被定北守备彻底打怂,再不敢轻易来招惹事端。
阿史那·豁耳已经很聪明地开始从别处找补一些胜利。只要定北守备团不发动进攻,他是绝对不敢主动来招惹。
连续征战在外两年多,小刘团长也甚是想念师父,想念家人,自从上次见过师父和妻儿之后,他越发想念的紧。为了安全着想,他依旧安排师父与妻儿走水路从许都省一路北上,小刘团长到时自会去接应。
过了几日授勋仪式正式开始。
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整个守备团大营已经活跃起来,到处张灯结彩,营地中更是彩旗招展。众兵士一个个显得喜气洋洋,就跟过年一样。
大校场上,木制授勋台早已搭建好,高五尺有余,上面还有两层木制阶梯,铺着红色的地毯(这是李得一的主意)。待会儿晋升一等战兵的兵卒们,就站在这红毯铺就的礼台上,接受晋升。同时,还有历次作战积攒下赫赫功勋的兵卒们,也将在这里接受守备团勋章:精钢胸扣。
这些天来,李得一也没闲着,他把最近攻城拔寨收拢来的铁匠和各类工匠全部都聚拢在了一起,分门别类筛选。这些年来,李得一从未放弃寻找知晓“板甲”打制方法的匠人,但很可惜,六百年时间实在太过久远,知道这门技术的匠人一直未曾被找到。
早晨,吃过早饭,李得一放下手里的事物,早早来到师哥的帐子里。今天小刘团长特意把一身铠甲擦得锃明刷亮,浑身上下全副武装。
李得一刚开门,就被师哥劈头盖脸给骂了回去:“滚回去穿好你的铠甲再来!必须擦得亮堂!”
李得一狼狈跑回去穿甲,今天他要与师哥一起主持授勋仪式,为了显得郑重,必须穿好全副铠甲。头一天,小刘团长千叮咛万嘱咐师弟要记住这件事,然而李得一还是因为太忙给忘了。
重新穿好铠甲之后,李得一又急匆匆一路快跑到师哥门外。小刘团长早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他。师兄弟俩人并肩朝着校场走去。
校场上,兵卒们早已到场。朱标,刘盈也跟着一众师哥到场观看。这次授勋,主要是奖励普通兵卒,已经开蒙的修原气的兵卒暂不在此列,他们另有一份赏赐。
最后到场的,是平唐国与平明国的几位将军和使臣,韩将兵也单独到场。
授勋仪式正式开始,先是满场响起定北守备团长枪步阵特有的进攻鼓点声,随后,一干接受晋升的兵卒列着整齐的队列,踏着这鼓点,从场外入场。
他们穿着守备团制式军服,雄纠纠气昂昂进入场内,在靠近木台的一侧站好。
小刘团长轻轻挥手,示意他们分批走上台来。
这些兵卒开始以两列纵队登台,上了木台之后,就在木台上站好。其余剩下的兵卒,先在台下等待。木台不够大,一次只能让少量兵卒登台。
李得一亲自推上台一辆独轮车,上面堆满了守备团制式黑钢鳞云甲。在定北守备团,只有一等战兵才有资格穿黑钢鳞云甲。这次这些兵卒晋升一等战兵的一个重要奖赏,就是从此能够光荣地穿上这套铠甲。
五百二十一章 铠坚兵精,李副团长再寻板甲
小刘团长亲自拿起铠甲,一个个发到晋升的精锐兵卒手中。李得一推着车子,跟在师哥身后,一步一停。没,其实李得一今天的活计,就是来干苦力的。
这可把台下一干将军和使臣们看傻了眼。他们还是头一次见到杀人如麻,在外面威风八面的李副团长,居然会干这种苦力的活计。
在他们眼中,人生来就有贵贱高下之分。兵卒只是一些粗鄙武夫,征战消耗的棋子而已。似李副团长这样高贵的人上人,怎么能干如此低贱的推车活计。更可气的是,那些兵卒,就那么理直气壮站在那里,接受着这一切。
在他们眼中,上位者一旦做出这种礼贤下士的举动,那么下位者就应该感动痛哭,为上位者毫不犹豫轻生赴死,赴汤蹈火。
但他们不知道,定北守备团的两位团长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什么礼贤下士,也不是为了什么邀买军心,只是按照正常的守备团军规流程办事。
定北守备团两位团长,带着兵卒勇猛作战,以身犯险,并不是为了某个人的皇帝美梦,某个阶层的天下一统,只是为了能有一份安稳的日子,这天下能重归平安。
台下众人当中,只有韩将兵与李药师二人若有所思。他们二人格外注意站在台子上接受晋升与铠甲的兵卒脸上的表情,发现凡是亲手接过两位团长发下的铠甲之后,那位兵卒明显非常激动。
随着铠甲一并发下的,还有刻着这些兵卒名字与编号的乌木牌。
一批接一批,用了一个时辰多一点,晋升一等战兵的精锐兵卒已经全部发完铠甲与乌木牌。
随后,就是给功勋卓著的部分兵士发下精钢扣子。
随着定北钢铁学堂的技术慢慢发展,学员手艺渐渐熟练,这枚精钢扣子,也越做越精美,渐渐地,真的更像一枚勋章,而不是单纯的扣子。
由于这枚精钢扣子做工异常精美,许多兵卒在得到之后,舍不得当成普通扣子使用,干脆专门别在胸前。
小刘团长很快就接纳了军中兵卒这一行为,并且照做。
小刘团长亲手把这枚精钢扣子别在立下赫赫战功的兵卒胸前,然后用力拍拍他们的肩膀。李得一端着个木托盘,里面放着一托盘精钢扣,跟着师哥后面慢慢走着。
一上午工夫,授勋正式结束。接下来,就是欢庆的宴席,除了不许饮酒,大家可以敞开肚皮吃各种佳肴。
小刘团长特意把城中最好的厨子全部找来,让他们为守备团兵卒们精心烹制一场丰盛的宴席。
不少刚晋升成为一等战兵的兵卒,干脆就穿着那身铠甲赴宴,他们迫不及待想要显摆一番。
李得一则没去赴宴,他简单吃了点晌饭,就接着去寻找工匠。
守备团自从攻打突辽国以来,至今为止总共战死三千多名弟兄。李得一每次看着运回定北县安置的战死袍泽的骨灰盒,心里就难受异常。如今,他迫不及待想要找到书中所说的,那种刀枪不入的,弓箭难伤的板甲制作方法。
李得一已经持续不断地寻找这种“板甲”的制作方法多年,却依然毫无头绪,他已经有些急躁。
随着定北守备团攻占三省,李得一虽然一直在收拢匠人,但却依旧没找到任何制作板甲的匠人。
这次李得一忍不住把匠人们再一次集结起来,重新挨个仔细询问一遍。在下一趟补给运来之后,这些匠人就会被后勤队送往定北县。在那里,他们将恢复平民身份脱离贱籍,为定北县的建设发展服务。
然而把匠人们再次挨个询问一遍之后,李得一还是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线索。
李得一垂头丧气走出门外,一腚拍在门口石板上,显得有些失落。他已经翻遍了几乎半个天下,西面平唐国他也尽己所能查找过,南面平明国,在去的时候,他也秘密寻找过,却依然没有一点线索,一个会打制板甲的匠人都不曾遇到,甚至不曾听说过。
现在,突辽国也已经找过三省,却依旧没有任何消息。李得一忍不住有些绝望,坐在地上,长叹了一口气。
“小小孩家一个,叹什么气?真没出息。”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及时响起,三叔晃晃悠悠出现在李得一的视野里。
李得一把屁股往旁边挪挪,让给三叔半块石板。他以前在村口等三爷爷来拉呱时,经常这样。若是他去得早,就先把村口那个大青石板一个人占住,等三爷爷来了,再让给三爷爷一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