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难择路-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冒打开城门后,立即冲过来参入战团。“狗杀才!都来领教冒大爷的厉害!”他手持混钢大槊,瞅着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冲。常冒学刘无敌一样,把手里大槊当棍使,仗着蛮力,狂劈猛砸,一槊扫出去,就能扫倒一大片。

    常冒别看平时较量起来,总输给李无敌,甚至不敢挑战李得一,其实真要论其来,他也是难得一员虎将。他这个级数的武将,目前整个天下,也找不出多少个。

    有常冒加入战团,李得一顿时压力倍减,瞅准空当,又抢来一匹马重新骑上。

    这时,城中守将眼瞅大门已经失守,立时发飙,也不管前面的自家兵卒,强行下令刚集结起来的步弓队,立即朝着城门洞放箭!

    李无敌和常冒两人杀得正酣,李得一头脑依旧很冷静,边打边观望着局势。一看前面火光里,居然有一队兵卒正在摆造型,李得一立时知道,这是在拉弓!守将居然打算不管自家兵卒,强行放箭!这么近的距离,弓箭射来,威力极大,必须小心防备,一旦射中面门,可不是闹着玩的。

    “快躲!有人放箭!”李得一直接跳下马,躲到战马侧面,靠着战马挡住上身要害。

    李无敌一手直接扛起一具死尸挡在胸前,权作盾牌。常冒最精,直接侧身藏进了城门洞里,顺手还拽了一下大门,当做自己的挡箭牌。

    黑夜中,这箭雨不分敌我。一轮箭雨射来,周围大名府守军被射倒一片。李得一三人虽然各自躲避,不曾中箭,但也被死死压制住,丝毫动弹不得,只能等着步弓手力乏。

    李得一开始皱着眉头想办法,再这么下去,城门弄不好就得易手。然而仓促间,李得一也冒不出什么坏水儿。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是平唐国的兵马到了?!

    “李副团长莫慌!末将来也!”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是李药师!”听到这声吼,李得一顿时狂喜!这李药师,来得够快!

    一匹疾驰的快马冲过城门洞,急速撞入敌军阵中,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大量骑兵瞬间淹没了李得一面前的敌人。

    平唐国骑兵率先感到,径直扑向城内守军。

    “杀!”随着平唐国步卒冲进城门,这场战斗,已经彻底宣告结束。

    李无敌还没打够呢,立即奋起继续参与战事,常冒也不甘落后,这一战正能展现他的勇武,哪能轻易放过。李得一则独自登上城头,找了个安全的地方坐着,就那么看着眼前这一切。

    等到天亮时,平唐国兵马已经控制住半个大名府城,后续兵卒仍旧在源源不断涌入城内。至此,大名府已经是平唐国囊中之物。

    李得一瞅着战局已定,就打算先行回去歇息。此时李无敌也打够了,再没有兴趣打那些渣滓。常冒正在抓紧时间坐着歇息。

    这时,李药师来到李得一面前,请示道:“李副团长,这城中的世家大族,你可要……”

    李药师知道这位李副团长每破一城,必然要大兴杀戮,把城中有劣迹的世家大族屠戮一番,这才罢休。

    “把府衙内的卷宗都给俺搬来。”李得一虽然累,但对这件事,依旧丝毫不肯放松。

    不大会儿工夫,就搬来满满一屋子。

    李得一来不及歇息,先抓紧时间,把这些卷宗看了一遍。正好手下骑兵都是识字的精锐,可以帮忙。

    到了下晌,李得一强打精神,先把这件事办完。城中那些烂了心肠的无耻世家大族,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至于抄家得来的钱财,李得一除了拿走一部分分给骑兵作为赏银,其他的都交给李药师处置。

    毕竟攻打这座城池,平唐国兵马出了大力。李得一虽然帮了不少忙,也不能把战后所得全拿走,拿走部分意思一下就行。

    在大名府耽搁两天之后,李得一带着骑兵,赶回自家大营,与师哥汇合。半路上,接到传令兵送来的军令,师哥让他直接带着骑兵赶往涿郡,守备团已经开始攻打这座城池。

    为了实现在年前占领北冀省整个南部的战略目标,小刘团长毫不停歇,打退突辽骑兵主力之后,立即挥师东进,打算先扫平临近几座小城。

    这次作战,定北守备团并似乎没有帮着平唐国和平明国攻城的打算,只管自己高歌猛击,攻城略地。若不是战事出现意外,小刘团长甚至根本不会派李得一带着骑兵去驰援平唐国兵马。

    至于发动一次特种战法,帮着攻下大名府城,完全是李得一自己临时起意,不是小刘团长安排。

    李得一赶到涿郡,用抛射铁蛋与师哥配合,仅用一天就将其攻下。接着,在半月内,定北守备团又连破七城,其速度之快,简直让人瞠目。

    随后,小刘团长兵不卸甲,马不停蹄,挥师调头西进,用了一个月时间,一举又拿下十座城池。而此时,平唐国刚刚攻下三城,平明国仅仅拿下两城。

    至此,整个北冀省南部山区,已经彻底落入定北守备团之手。

    “霸王”行动就此宣告结束。用时两月有余,定北守备团击溃突辽十数万精锐骑兵,独占十八座城池。这次战斗,定北守备团所展现出来的实力,比以往更加凶猛,似乎有些锋芒过于外露。

    定北守备团当然不会平白无故如此向整个天下展示实力,小刘团长这次战役之所以忽然发力,乃是为了震慑平唐国与平明国。

    虽然现在三家是合作关系,而且一直合作的不。但小刘团长很清楚,定北守备团强大无敌的战力,才是把三家牢牢黏在一起的最重要原因。

    这次作战,说是三军联合行动,其实在战前,平唐国和平明国两国已经有了脱离定北守备团节制,独自行动的意愿。

    只是两国慑于定北守备团强大的战力,不敢把这话挑明。但在战前,通过两家将领支支吾吾的话语,小刘团长已经敏锐察觉到这层意思。

    小刘团长是谁,心里亮着呢,他知道这必然不是两国将领的主意,定是背后两国皇帝做的主。

    “毕竟是一国之君,不是那么容易压制住的,一有松懈,就想要翻身。”小刘团长感慨之余,决定让事实说话。这两国的君王既然已经动了心思,觉着突辽国不过如此,似乎可以任两国兵马拿捏,那就试试。

    确实,长久以来,两国跟在定北守备团这头老虎后面,一次次轻松打败突辽国,攻城略地如探囊取物般轻松。这种情况,极大程度上给两国皇帝一种觉,让他们觉着似乎突辽国并不如原来那么强大,已经衰弱。

    故此,在战前,小刘团长才制定了这个名为三军联合行动的“霸王”计划。实际上却把三家兵马各自分开,让其单独行动。

    战时,小刘团长毫不犹豫扛起最艰巨的任务,正面对阵突辽国主力骑兵,并且在猜到阿史那·豁耳的计谋之后,第一时间派师弟去驰援平唐国。小刘团长要做到最好,就要让你彻底闭嘴,无可挑剔。

    这场战役结束,定北守备团把自己的实力猛然再次展现在整个天下面前。随后,就等着看平唐国与平明国的表现。

    只可惜,两国兵马表现的差强人意。李得一还帮了平唐国一手,平唐国在定北守备团打下所有城池之前,却仅仅攻下三城。而平明国直到守备团攻取所有成成,也只拿下两城。

    小刘团长就是要借这一战警告两国皇帝,不要觉着跟在定北守备团身后一次次击败突辽国,就以为突辽国软弱可欺,以为自己已经多么强大。没有定北守备团的庇护,你们两国的兵马,并不如你们想象的强悍。

    所谓敲山震虎,小刘团长这一战正是此意。

    老话所谓:伴君如伴虎。定北守备团现在可是天天在身边带着两头猛虎,若是不能时时刻刻镇住这两头猛虎,说不得哪一天,这两头猛虎就要蹦起来,狠狠咬上定北守备团一口。

    至于什么姻亲,盟约,固然重要。但小刘团长岂会被这些东西蒙蔽?他心里很清楚,只有硬实力够强,战力无敌于天下,才能永远震住这两头猛虎,使他们老老实实听定北守备团的话,而不敢起心思反噬。

    这次,虽然两国皇帝只是委婉地传达出想要独力进攻突辽国的意思。但小刘团长显然不会被两国皇帝这种态度所蒙蔽,这次态度委婉,一旦让他们尝到甜头,下次两国皇帝可不一定会这么委婉。

    小刘团长通过这场大战,狠狠抽在两国皇帝脸上,把他们从强大的美梦中打醒。

    

 五百一十七章 防微杜渐,恶人还需恶人磨

    小刘团长这一巴掌抽的,两国皇帝得到前线军报之后,齐齐绿了脸,却只能硬生生强忍下去,不敢找守备团的麻烦。这天,洛都皇宫,石康城皇宫,都碎了一地瓷片,还有桌椅板凳什么的。好几位大臣因为一点小,就被自家皇帝给喷得找不着北。

    狠狠发泄一通,东西两位皇帝终于又冷静下来,拿着最新传回的军报,召集手下文武重臣来议事。

    预料当中,文武群臣各出计谋,踊跃建言献策的画面并未出现。这一次,两国的臣子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般,口风出奇的一致,不管是好战的武将,还是爱好和平的文臣,大家众口一词,必须不惜重礼,结好笼络定北守备团。

    说到这儿,平明国皇帝朱禄臣忍不住就一阵心痛,现在西面洛都李得一要娶平唐国公主那一番话已经传到了石康城。忽然之间,这平唐国与守备团两位团长都结为姻亲,这还了得?!

    据常冒奏报,就是那位李副团长帮了平唐国一把,才使得这次平唐国打退突辽大军不说,还比平明国多攻下一座城池。

    朱禄臣狠狠一拍龙椅,怒道:“也雄了,朕的公主尚在襁褓。”生孩子技不如人,这事儿不好弥补,尊贵的皇帝陛下,您还是赶紧另想别的办法吧。

    接到军报之后不久,两国皇帝立即派出隆重的使节,还有大量后勤物资,以及各色礼物,齐齐朝着定北守备团赶来。这一回,两国送的无比痛快,谁也没敢拖延,赛跑一样往定北守备团赶。

    甚至连那个向来喜欢空手套白狼,混混出身的汉王刘赖,都送来大量礼物。

    原因无他,在这次战役中,定北守备团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战力,使得两位皇帝,一位汉王,仨人全都胆颤心惊。

    老虎怕了,自然就会恭顺。

    汉王刘赖麾下的文武群臣,都力劝谏汉王不要再犹豫,立即把前方韩将兵带领的十万兵马送到定北守备团那儿。再不快点儿把兵送去,整个北冀省就要没了!

    之前汉王刘赖虽然签署盟约,答应出兵。但这次战役,韩将兵带着十万兵卒,一直在徐淮省与北冀省交界处观望,始终不曾参战。

    两个月连下十八城,这是什么样强大的战力?这战力过于强悍,已经不是计谋能够弥补的,还是老实信守盟约为妙。

    这战过后,原本有些小心思的平唐国和平明国皇帝,也都歇了。汉王刘赖也终于把口头承诺变为现实,韩将兵带着十万兵马,昼夜兼程,赶来定北守备团大营,接受刘团长检阅。

    “霸王”战役,小刘团长就是要让这天下的君王们明白,现在到底谁真正的说算。

    两国使臣,与汉王使节,来到之后,都留在定北守备团徘徊不走,有事儿没事儿就极力称赞定北守备团取得的这场大胜是多么辉煌,定北守备团多么厉害。

    小刘团长也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始终不开口,就这么干吊着三家使臣。

    在韩将兵带着十万兵马过来之后,还带来了汉王请求联姻的美意。汉王使臣表示,“汉王有嫡长女,今已长成,年方十三,既美且贤,愿嫁与李副团长为妾。”

    听了这话,小刘团长当着众人的面,一个没忍住直接就笑红了脸。汉王使节不明所以,傻在当场。

    李得一傻乎乎直接开口说道:“俺已经有媳妇了,就是平唐国的公主李长乐。”

    汉王使节傻了,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一点儿风声也没听到(这事儿才刚传到南面平明国呢)?好你个平唐国,手够快的!这么大的事儿,居然还能密藏不传这么久!

    此刻,远在西面洛都城的李势銮更是一脸的冤枉。“这混蛋李得一就撂下那么一句话,然后扭头就走了,害的现在朕的宝贝女儿只能呆在闺阁之内。他甚至连个婚书都没留下,你让我堂堂一国皇帝,怎么把这事儿公布天下?到时候人家一问婚书呢?就这么空口白牙,说朕的爱女,元后所出的公主,已经口头许配给他?朕的脸往哪儿搁?!”

    “朕也是有苦难言啊!趟上这么个不着调的女婿,朕感觉好累!”李势銮故意做欲哭无泪状。

    汉王刘赖大怒,“你少他马装!你要不乐意,让给我,老子不嫌弃有没有婚书!”

    李势銮:“朕不跟你这无赖一般见识!”扭头装作没听到。

    朱禄臣,“朕的闺女还在吃奶啊!”

    %%%三皇嫁女(完)%%%

    汉王使节连夜把这消息传回东洛。刘赖听后,直接就变了脸,破口大骂妇人坏事,耽误大事。吕氏抱着女儿就是一通猛哭,边哭边感慨女儿命苦。

    剩下的时间,平唐国使臣天天一脸的与有荣焉,看其他两位使臣的眼神,不自觉就高出一等。这副嘴脸,要多可恶,就有多可恶。

    这要不是在定北守备团大营里,汉王使臣非得跟平明国使臣联起手来,狠揍平唐国使臣一顿不可。

    让三位使臣如此殷切,一直逗留不去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定北守备团这次大胜之后,一直没有流出分配城池的意思。

    按照以往,每次获胜之后不久,定北守备团就会把打下的城池分与各国,让他们自行安排官员来管理。

    但这次不知怎么,定北守备团始终没流露出要分配城池的意思。两位团长不开口,三位使臣哪个敢问一句?就是那些领军的高级将领们,也都不敢开这个口。

    被自家使节催的紧了,将领们就以军务繁忙为由,到处躲避。就连世代务农出身的老实人徐农达,这回都以军务繁忙为由,躲起来不见自家使节。

    小刘团长这是有意吊一吊两国皇帝的胃口,省得他们以为与守备团定立盟约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小刘团长这次,有意把手里城池掐住不分,要留一留。

    至于维持地方秩序的重担,正好就交给新来的汉王十万兵马。其实北冀省的民壮几乎被突辽狼畜生杀绝,也没什么要维护的秩序。

    这十八座城池,总共才有不足五十万百姓,而且全都集中在城池内部。乡野之间,根本没什么人,全部是赤地一片,渺无人烟。

    当然了,这并不影响平唐国与平明国觊觎这十八座城池。

    把两国使节吊了好长时间,小刘团长这才每家各分三座城池,权作慰藉。为了表示对汉王信守盟约的赞赏,小刘团长把靠近徐淮省西部的一座城池,送给汉王作为新年贺礼。

    这可把汉王刘赖给高兴坏了,他早年混社会混出个毛病,平生最喜欢的,就是白吃白拿。这回未损一兵一卒,就白白得到一座城池,还有大片土地,刘赖晚上做梦直接笑醒。

    把两国使节足足又吊了一个多月,这天,小刘团长终于松口。在一次宴席间,对平唐国使道:“前番攻打大名府一战,你家兵马损失惨重,至今未有新的兵马补充进来,莫非想要抵赖不成?”

    两国使臣都是精明人,一听这话,立即传回消息。李势銮反应迅速,马上把一直扣押不发的后续兵马补充了上来。平明国兵马只折损几千,朱禄臣也发来新兵补充。两国兵马重新补足十万之数。

    两国兵卒到位之后,小刘团长这才又一家分了两座城池。

    两国之前拖延补充兵马,是两位皇帝有意为之。但这一战过后,定北守备团亮出强大的战力,重新震醒两位皇帝,加之城池徒弟诱惑,两国皇帝也不得不把前方兵力重新补充起来。

    小刘团长看得出来,随着战事顺利进行,两国皇帝都有了骄狂之意,觉着突辽国不过如此。

    两位皇帝这种表现,让小刘团长也警觉起来。他现在必须开始考虑,当那一天,突辽国被平灭之后,定北守备团该何去何从。

    突辽国,阿史那·豁耳再次战败,但出乎意料,这次战败,金狼骑兵只损失二百多骑,而且阿史那·豁耳还杀伤平唐国兵卒万余。

    范国师这天亲自面见小皇帝黄吉,向皇帝陈说厉害。

    范国师开口就道:“这次征战,突辽国虽败,但陛下未败。”

    黄吉虽然不过虚岁十二,但却颇有明君之相,极为早慧。他摆出皇帝该有的威严,沉声问道:“国师此话怎讲?”

    范国师正色道:“陛下,实不相瞒,如今的形势,恐怕要早做退回草原的打算。”

    黄吉面无表情,只是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在听。

    范国师心中暗暗感慨一句:“先帝总算有个好儿子。”接着说道:“陛下,如今定北守备团势大,我突辽国难以抗衡。为今之计,只有先撤回草原自保,待其自行灭亡。”

    小皇帝闻听此言,再也端不住那严肃的面孔,惊讶道:“国师何出此言?定北守备团如此强大,怎会自行灭亡?”

    范国师却没正面回答这话,而是反问道:“敢问陛下,前平周朝六百年赫赫国祚,却是因何而亡?”

    “此事,国师曾教过朕。前平周朝灭亡,实乃亡于内斗。我突辽族不过是趁其内斗至最衰弱之时,发起最后的致命一击罢了。”黄吉用与他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沉稳语气说道。

    范国师点头道:“不,平周朝实亡于内斗。这内斗,正是平周人的天性。一旦没有外部压力,平周人就会立即开始内斗,最终导致败亡。这定北守备团眼下虽然看着强大,但只要我突辽国退出关内,退回草原之上。到时平唐国和平明国皇帝必然会迫不及待撤走兵马,那时候定北守备团独力难支,必然不敢深入草原与我国精骑交战。”

    “到时陛下只需稳坐钓鱼台,坐等定北守备团在内斗中渐渐衰落。十年之后,陛下已是壮年,我突辽国新一代草原狼儿也已经长成,正可趁着守备团衰弱,重新破关而入,夺回这天下!”范国师信誓旦旦说道。

 五百一十八章 如意算盘打得好,突辽新君开蒙成功

    “到那时,形势自然变异。彼时敌弱我强,陛下正可大有作为。现在定北守备团强大,我们正该返回草原暂避其锋芒,待其自行在内斗中损耗衰弱。”范国师从容说完这番话,静等着皇帝的答复。

    “国师,先平周朝因内斗而衰落,原因众多。朕恐怕……”黄吉虽然年幼,但却表现出不符合年龄的成熟,直接提出疑问。

    范国师道:“陛下无需忧虑。平周人向来喜好内斗,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毫无所谓的面子,就恨不得置人于死地。当初我族初从草原兴起时,曾数次与平周边军交手。后来微臣从密探口中得知,那些边军诸将,自己战力不行,打不过我突辽精锐骑兵,就拼命推卸责任,指责自己吃败仗是因为其他将军不来领兵相救。”

    “哦?还有此事?平周边将居然会如此行事!怪不得他们难敌我突辽精骑,如此互相推诿责任,只求苟且保全自己,哪有不败之理。平周边军本就战力极差,如此互相推诿指责,必然不能上下一心,最终败于我突辽精骑之手,也是理所当然。”黄吉点点头道。

    可惜啊,一个十余岁的半大小子都能看懂的道理,平周朝那些高级将领们,亏他们还自称熟读兵书,却看不清这么简单一点。

    那时节,平周朝的边军将领败给突辽骑兵,推卸起责任来,一个比一个理直气壮,把误全部推给别人,还觉着自己特别有道理。“末将麾下兵马战力不够,难以独力对阵突辽骑兵。赵将军就在五十里外的前山寨,却不肯领兵来救。末将这次败阵,全是因为赵将军胆小懦弱,不敢出兵相救。”

    听听,这理由多充分,让人一听,就忍不住想要赞叹,“恩,你兵败,确实不该怪你,应该怪别人不来救你。”

    然而这位将军,你平时喝兵血,扣军饷,随意鞭挞士卒,从不训练兵卒不说,还在营内公然开设赌场,纵容私下贸易的事怎么这时候都忘了?你平时这种做派,能打赢突辽骑兵,那才见鬼了。

    这位将军脖子一挺,朗声道:“老子凭本事喝兵血,克扣军饷,怎么了?!有什么不行?!”

    行行,反正只要你交上足够的枚银钱,什么事儿都行。只可惜啊,这天下,单有一种狼畜生,不要你的贿赂。这种狼畜生,要你全部身家性命,要你积攒一生的财富,要你家中的娇妻美妾!

    随后几十万突辽狼畜生破关而入,把这肮脏烂透的平周天下,一扫而空。到头来,平时一个个理直气壮的平周人,都成了人家的刀下鬼,蹄下魂,锅里的菜人,床上的女奴。

    突辽国皇帝金帐内,君臣奏对仍在继续。

    小皇帝黄吉道:“既如此,何不现在就撤入草原?为何还要在关内与定北守备团一次次作战?”

    范国师道:“陛下,这正是微臣方才所说,这次大战,‘突辽国虽输,陛下却赢’。”

    “还请国师详细为朕开说。”

    “请陛下屏退左右。”

    黄吉挥挥手,遣散金帐里的一圈跪奴。

    “陛下,现如今咱们的金狼骑兵损失惨重,入关时十二万精锐金狼骑兵,如今已经损失过半。”范国师忽然压低声音说道。

    “金狼骑兵数次大败于定北守备团之手,为之奈何?”黄吉无奈道。

    “陛下可知,先太祖高皇帝病重之时,为何还要派四万金狼骑兵,截住完金部族阿史那·狼青统领,要其派出五万精锐骑兵来与定北守备团交战?”范国师低沉着声音,轻声问道。

    突辽老皇帝临死前,曾让小儿子黄吉拜范国师为师。所以范国师与黄吉名为君臣,实际上还有一层师徒关系。所以范国师如今与皇帝私下说话时,常以这种问答的方式进行。

    这个小皇帝黄吉,一点儿也没有阿史那家族粗鲁野蛮的习气,相反,他非常好学,对于范国师满身的学问,更是敬佩不已。而且黄吉还是个小孩,开蒙成功率极高,很有可能修原气。

    这点,恐怕也是突辽皇帝最终传位给黄吉的一个重要因素。阿史那家族急需一位认识字,能够修原气的皇帝出现,以健壮的身体,带领突辽国平稳走下去。

    范国师私下认为,黄吉如此迥异于先皇的其他儿子,喜欢学问,不喜粗蛮,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生母乃是平周朝世家大族出身。

    黄吉思索一番,道:“父皇在世时,曾与朕提过此事。父皇曾说‘阿史那·狼青素来不服皇命,在平周东路数省劫掠一番之后,他的完金部族实力更加壮大,早已听调不听宣。’彼时父皇为了削弱他的实力,这才不惜冒着与其开战的危险,强行要来他一半的兵马参战。”

    “不,先皇此举,正是为了削弱完金部族的实力。陛下而今可有体会?”

    “国师的意思是……”

    “微臣之所以举荐阿史那·豁耳领军,原因就是他同样明白先皇的遗志。陛下,我契辽部族十二万金狼骑兵,独立顶着定北守备团的猛攻,而今已有数年。这些年来我们契辽部族损兵折将,其他部族却还都完好无损,甚至靠着劫掠来的财富,已经一天天壮大。长此以往,若是有一天哪个部族实力足够大时,我突辽国恐怕就要陷入内乱。到时先皇用尽一生心血才统一的突辽部族,恐怕又要四分五裂。”范国师说到这儿,好似在缅怀先皇,语气甚至有些哽咽。

    “父皇高瞻远瞩,真乃是一代英主,朕不如之远矣。”听完范国师的话,黄吉也忍不住感慨一句。

    “陛下,微臣前翻在朝堂上,力主用土地和财货诱引草原上的附属大族入关参战,还引来不少责骂。如今又一次战败,实在有负先皇重托。”范国师假意哽咽道。

    “国师何须如此自轻。朕的那些族人,哪里懂得这些军国大事。他们现在整天除了会喊打喊杀,斗狗游猎,还会干什么?父皇在世时,曾多次号召他们学习文字,为阿史那家族培养人才,治理国政。可这些人就是冥顽不化,实是一群蠢狼。”黄吉说起那些阿史那族人,忍不住也有些怒火上涌,小脸板着,小小年纪就透出几分帝王威严。

    “陛下,臣之所以坚持征召那些塞外附属大族骑兵入关,就是秉承先皇的遗志。陛下的金狼骑兵一直顶在前面出力,也该是时候让那些草原上的大部族出一份力。若是再让他们坐享其成下去,等其实力进一步壮大,恐怕就要图谋不轨。臣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陛下的皇位稳固,为了突辽国的千秋霸业。”范国师一番话说得,漂亮又响亮,都是皇帝最愿意听的。

    “国师之苦心,朕今知之矣。国师务虑,朕自有区处。”黄吉认真点了一下头。

    随后范国师又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一味药物,能够保证陛下开蒙成功。黄吉叫出一名岁数与自己差不多的跪奴孩童,命其当面服下,试药。

    范国师之所以能够得小皇帝如此信任,当然不全是因为他秉承先皇遗旨,全心全意辅佐新君。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说自己能保证一次为小皇帝开蒙成功。

    能够开蒙修原气,对一位帝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增强战力,而是凭着修习原气,练出一副健康不易生病的好身体。对帝王来说,有个健康的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黄吉亲眼看到自己英明神武的父皇,敌不过风疾,丢下偌大一个帝国,病死榻上。因此他对于能够修原气,身体健康无病,就更加向往。范国师就是修原气之人,从未得病,甚至断了一臂那么重的伤势,都能恢复过来。

    故此,黄吉在登基之后没多久,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范国师教授自己修原气,为自己开蒙。

    范国师对此当然乐意,如此一来,他就与皇帝有了名正言顺的师徒关系,在突辽国中的根基也必将更加稳固。

    范国师开始按时教授黄吉学习平周文字与突辽文字。这当然又引起一些眼红的阿史那贵人嫉妒,他们大声嚷嚷着,皇帝不能学平周文字,平周朝如此懦弱无能,他们的文字必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对皇帝影响不好。

    小皇帝一句话就把这些恼人的族中权贵给打发了:“你们给朕找一本突辽文字写就的修原气书籍来?”

    黄吉大概是承传了他母亲的聪慧好学,学起平周文字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