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难择路-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石板一个人占住,等三爷爷来了,再让给三爷爷一半。

    三叔也不客气,直接一腚拍下来,摸了一把颌下坚硬的白胡茬子,道:“你有什么烦心事儿?在这唉声叹气的。你才二十几岁,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候,有什么好叹气的?你这二十多岁的都叹气,我这九十多的老汉,是不是该天天哭?”三叔虽然九十多岁了,但从来不留胡子。他老人家经常偷着拿菜刀刮胡子,为此没少被王壮彪责骂,但三叔依然屡改屡犯。

    李得一也不知抽的哪门子风,忽然就开口道:“三叔,你知道板甲么?”

    “啥玩意儿?你再说一遍。老汉我已经九十多了,这辈子经过见过太多,经常记不住事咯。”三叔让李得一再说一遍。

    “板甲,三叔。您老好歹也是活了快一百岁的人,听说过这种铠甲没有?”

    “板甲?是一种铠甲?让我想想,想想……”三叔还真皱着眉头开始思索。

    李得一也没指望能从三叔嘴里问出点儿什么。三叔平时就不大着调,九十多岁的人了,还整天摆弄些小孩儿玩具。前些天还偷着拿菜刀刻木马,被王壮彪逮住好一顿责骂,他老人家不惹事就算不了。

    李得一静静坐着,也不指望三叔嘴里能蹦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三叔似乎正在努力想,一点动静也没发出来。

    一老一就这么小静静地在青石板上一块儿坐着。直到太阳渐渐西斜,落日的余晖印红了半边天空。洒下一缕红霞,把一老一小的身影拽得极长。

    “三爷爷,三……叔。”恍惚间,李得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山沟里的小小李泉庄。他跟三爷爷坐在村头,拉了一天的呱,眼瞅太阳要落山,肚子饿得叫唤,拍拍腚想要家去吃点东西。

    三叔额一声,被李得一叫醒,然后伸了个懒腰。原来他老人家刚才早就睡过去了。

    “什么事儿!?小李子?你刚才说啥来着,板甲是吧?老汉我还真见过一回。走走,饿了,先去吃饭。”三叔站起身,拍拍腚上的泥,背着手就往火头营赶。

    “三叔!你刚才说啥?你见过板甲?”李得一简直不敢相信。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饿了,先吃饭,赤坂。等吃饱饭有了力气,老汉我再跟你说。”三叔不慌不忙,继续往火头营赶。

    三叔这顿饭吃的,那叫一个舒坦。李得一跑前跑后,就跟狗腿子伺候地主老爷一样,给三叔端茶倒水,递烟递酒。

    三叔毫不客气,怯意地享受着威震天下的杀人魔王,堂堂定北守备团李副团长的伺候。

    王壮彪看到这一幕,啧啧称奇,但李得一出于自愿,他也不能多说什么。

    三叔惬意地打了一个饱嗝,拿手一摸肚皮,道:“舒坦,这小日子,可有年头没享受过啦。啧……”

    李得一迫不及待道:“三叔,这回你该跟俺说了吧。”

    “啊?说啥?”

    王壮彪直接挽起袖子,道:“李副团长,这老杀才要是敢跟你耍无赖,今天洒家就跟他拼了!”王壮彪在旁边看着整个过程,听了这话也是气得够呛。

    “三叔,板甲啊!你先前说你见过板甲!”李得一大吼道。

    “板甲?哦,板甲。你别急,让老汉我想想,那是哪一年来着?好些年啦,差点都记不清了。”三叔边剔牙,边努力回忆。

    王壮彪挽着沙包大小的拳头,在旁边摆出一副架势。若李得一仔细看,就会发现,王壮彪居然如临大敌一般。

    “想起来了!老汉我曾在蓟平省见过一套这板甲。当时是在李总兵府上见过一次。”三叔努力回忆着几十年前的事情。

    这位李总兵,名叫李栋梁,乃是比狄大帅还要早的平周边军名将。而且这位李栋梁活到九十岁,善终,也是世间罕有的长寿善终将军。

    李得一对这位李总兵的事迹不大清楚,急忙问道:“李总兵,哪个总兵?”

    王壮彪插嘴道:“那是蓟平省将门李家的一代家主。此人一生战功赫赫,大战十余次,小战上百,杀敌无数,为平定关外的边患立下汗马功劳。”

    “是啊,那是一场大胜之后。李总兵大排筵席,摆开庆功宴席。老汉我当时也有幸被邀请,能够参与其中。”三叔说着,透着精芒的小眼睛眯了起来,仿佛在回忆那场盛宴。

    “三叔,接着说板甲啊。俺不想听什么宴席。”

    “哦,对。板甲,板甲。在那场宴席上,李总兵当着一众宾客的面,拿出一套板甲,说这是他新得的一套宝甲。当时他说这套铠甲的制作方法已经在世间断绝,这铠甲已是绝品,价值连城。”三叔缓缓回忆道。

    “果然已经断绝了么?”李得一听了三叔这番话,忍不住喃喃自语,语气中透着一股子绝望。

    “不一定,老汉记得当时在场有一位颇为博学的老者,他曾在宴席间说起,说或许这板甲的制作方法,在某本古籍中,尚有记载。”

 五百二十二章 这位男儿多奇志,不爱江山爱古籍

    “啊?!”李得一闻言,直接跳了起来。他还真忘了从那些古籍中寻找线索,长久以来,光想着满天下找寻传承技艺的匠人去了。三叔这番话,还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李得一顿时感觉眼前一亮,又多了一条康庄大道。

    别说,这三叔活了快一百岁,是活出些独到的经验来,随便一句话,就能点醒李得一。

    “哎,小李子你急急忙忙干嘛去?”三叔一把拉住李得一,问道。

    “俺这不是赶着去搜集那些古籍么,还得多谢三叔你指点!”李得一急匆匆道,边说边想往外跑。

    “傻小子,看在你刚才伺候老汉我殷勤的份上,我就再给你出个主意。就凭你一个人,能搜集来多少?又得花费多少时日?这事儿,你得去找你师哥帮忙。如今你定北守备这么大势力,随便张张嘴,不有的是古籍送上门来。”三叔对着李得一嘱咐道。

    “嘿,这办法好!俺这就去找师哥商量!多谢三叔您老人家!”李得一直接冲着三叔行了个军礼,随后就急匆匆跑出去。

    王壮彪在旁边就这么看着三叔,一言不发。

    三叔嘿嘿一笑,接着去摆弄自己那些玩具去。王壮彪在后头急忙吼道:“洒家已给你备下一把刀子,切勿再用菜刀!”

    李得一快跑一路,冲到师哥门外,急吼吼道:“师哥,俺想搜集古书。”

    “为啥?”小刘团长奇怪道。

    “俺想从那些古籍里头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板甲’的打造方法。”李得一声音略有些急躁。

    “板甲?”小刘团长寻思了好一阵,才想起板甲是什么东西。那是当年打下邺城之后,师弟搜罗来的一套宝甲。当时他亲手试过,防御力确实很好。依稀记得,当时师弟高兴地举着“板甲”,试图证明《太祖定乱演义》那本书里的事情都是确有其事,而不是后人胡乱编造。

    《太祖定乱演义》这本书中,曾描写过平周开国太祖的兵马,全部列装这种板甲。

    小刘团长当时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记得后来好长一段时间,师弟一直想要重新制作出这种板甲,为此没少折腾,但一直没有成功。直到后来发现那坑质量绝佳的铁矿,制出冷锻而成的黑钢鳞云甲,防御力非常出色,师弟这才不再折腾板甲的事儿。

    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李得一再也没提过板甲这事儿,小刘团长还当师弟已经彻底忘了,却没想到今天师弟忽然又想了起来。

    “搜罗古籍?行,去办吧,这事儿我同意了。”小刘团长想得挺好,这么些年下来,他也早已习惯了师弟的胡折腾,反正每次折腾来折腾去,效果好像都不。

    “师哥,这事儿光靠俺一个人可不行,你得帮俺个忙。”李得一直接提出要求。此刻他脸上的表情,就像一个向大人要糖吃的孩子。

    小刘团直到现在,也受不了他师弟这个表情。拿手撑着脑门,小刘团长又开始后悔,自己以前是不是太惯着师弟,几乎什么事儿都纵容他胡来,尽管那些胡闹最后的结果还都不。

    “怎么办?你说,我听着呢。”语调中透着一股无奈,最终小刘团长还是无奈妥协。

    这事儿要是让天下人知道,非得惊掉下巴不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亲手将不可一世的突辽国一步步推向覆灭困境的,堂堂定北守备团团长,居然会向别人妥协?!

    小刘团长一辈子顶天立地,堂堂大好男儿,当年带着不足两万弟兄,就敢跟任何强大的敌人互砍,甚至连强大的突辽国,也被他亲手一次次挫败。可这位响当当的铁血汉子,至今也有个过不去的坎儿,就是他这位宝贝师弟。

    李得一兴奋地凑到师哥面前,把自己在跑过来的路上想到的办法说了出来。三叔让他找师哥帮忙,利用定北守备团在天下的影响力,搜索古籍,但李得一决定来个更绝的招数。

    “你说什么?用许都省的豫城作为奖励?!你再说一遍!”小刘团长忍不住惊吼一声。

    “师哥,俺打算限期到年前为止,平唐国、平明国这两家,谁给俺送来的古籍多,俺就把豫城送给哪家。俺要从古籍当中寻找板甲的制造线索!”李得一语气中透着一股子兴奋,显然他很看好这个主意。

    三叔原本的意思,是让李得一动用守备团手里的权势,从天下搜罗古籍。以定北守备团如今的权势,说话比两国皇帝都好使,到时一句话说出去,自然有无数古籍送上门。但李得一跑到师哥这里之后,就把主意临时改为用豫城作为奖励,限期内谁送的古籍多,就把豫城赏给谁。

    “行,随你去办。”小刘团长轻飘飘一句话,许都省的首府豫城,就这么没了,作为奖励,即将送人。

    我算是知道了,你这个师弟为什么这么无法无天,什么事儿都敢干,什么事儿都敢想,感情都是你这个当师哥的在后头无底线纵容。那可是堂堂许都省的首府,豫城!辖地方圆百里有余,治下民壮数百万!在当今这天下,也是有数的一座大城。你这当师哥的,就随着你师弟的要求,轻飘飘一句话,就把豫城当奖品送人了?

    刘团长,这豫城可是一座大城,用这座城池,可是能做不少文章。甚至可以进一步压服笼络平唐国和平明国。你就不再考虑考虑?这座豫城若是能运用得当,可是能增加不小的权势。

    “嘿嘿,师哥,那俺这就去召集两国使臣,把此事公布出。”李得一笑得像个要到糖吃的孩子,美滋滋地走了。

    小刘团长摇摇头,纯当刚才没发生过这回事,转身继续忙碌。

    “一座豫城而已,不影响大局。眼下该做的都已做完,两国皇帝也都被我震慑老实,暂时不敢再起什么心思。把豫城送给师弟玩玩也没什么,反正都是我定北守备团打下来的家当。”这就是小刘团长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种想法若是被那些有志于一统天下的枭雄知道,恐怕他们要破口大骂。这刘团长,也太过败家,这么大一座豫城,用来当帝王的基业也是绰绰有余,居然就这么被他拱手送人。

    帝王基业?当皇帝?呵呵。这才几年间,前平周朝窦氏皇族已经被屠灭干净,天下的皇帝死都死好几个。还想着当皇帝?醒醒,这可是世间死亡率顶尖的职业。

    当皇帝爽啊,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大丈夫当如此也!

    兄弟,醒醒,别被故事骗了。你这种对皇帝的认知,就跟从没出过村的庄稼汉,认为皇帝就是顿顿白肉膘子管够,白面馍馍吃到撑。你们两者对皇帝的认知有什么本质区别?

    你问问西面那个皇帝李势銮,他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么?朱禄臣如今已称帝,你也可以问问他,看看他是不是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然后在几个太监宫女伺候下,孤身睡去。

    被突辽爹活活逼死的那个儿皇帝石麦州,他在地里埋着,很不认同你对皇帝的看法。

    当晚,李得一趁着夜色,把两国使臣召集到一起,将这个消息公布出去。随后李得一安安稳稳睡了一晚上。

    这一晚,两国使臣根本就没敢睡,全都在熬夜把这个消息写成奏本,连夜用快马回报陛下。然后两国使臣就跟事先排练过一样,不约而同一起在屋里顺时针转圈,并且反复问自己:“我没听吧?”“这是真的吧?”“谁在年前送来的古籍多,谁就能据有豫城?”

    虽说定北守备团这么做,与盟约有些不符合。盟约上可是没说城池划分时,还能附带条件。但现在,形势比人强。

    定北守备团手握重兵,天下无敌。两国兵马不如守备团强壮,人在屋檐下,就不得不低头。

    再者说了,也不看看这要求是谁提的。这个李副团长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你要是敢在这时候拿出盟约说事儿,惹恼了他,谁知道他能办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来?提要求之前,还是先想想那一十八座城池中被灭族干净的那些世家大族。

    可怜啊,李得一这赫赫凶名算是永远钉在了脑门上。如果之前他跟师哥要糖吃的那副表情被世人看到,还不知世人会作何感想。

    消息传到两国都城,皇宫大内,两位皇帝当场傻住。开天辟地头一遭,两位皇帝真心觉着学问确实有大用处!能实打实换来一座城池!

    两位皇帝当时还不敢相信这消息是真的。这世上还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弄些古籍就能换来一省都城?换来丁壮数百万,方圆几百里的土地和一座大城!?

    三天后,前方将领发回的奏报,两国皇帝看完后,立即行动起来。两位皇帝再不敢相信,现在也得相信这事儿是真的,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因为这话,确实已经证实,是那位李副团长说的。

    皇帝下诏求书,而且言明要古籍,一百年开外的,并且给出相当诱人的官位。两国的世家大族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行动起来,搜罗出家里各种够年限的书籍,送往朝廷。

    封河城守备团火头营内,三叔没想到,他一句话,最后居然演变成现在这副局面。这李副团长,还真是视天下如无物,若是让一些老学究知道这事儿,说不定还要赞他一句爱书成痴,不爱江山爱古书。

    三叔摇摇头,拿起刀继续刻着他的小木刀,叹息道:“现在的年轻人啊,比我当年行事还轻佻。”

    汉王的使节听说这一消息之后,还来委婉表示过,汉王也有不少古书珍藏。

    李得一翻了个白眼,心道:“幸亏俺曾去过一趟徐淮省,见过你家那位汉王。他就是个混社会的青皮无赖出身,还喜欢往儒士高冠里面撒尿比准头玩呢,他会收藏古籍?你逗俺开心那?”

    

 五百二十三章 仁义之师,没老没小胡闹腾

    当然了,想归想,话可不能这么说。

    李得一现在好歹也跟师哥学的有了一定水平,开口道:“豫城乃是平唐国和平明国与俺定北守备团结盟时打下。彼时汉王尚未与俺守备团结盟,因此这豫城,汉王不能分得。使臣不必计较这一城的得失,突辽国现在还掌控数省之地,城池多的很,将来汉王有的是城池可分。”

    只可惜,这番很有水平的话小刘团长没听到,不然非得狠狠夸赞一番自己这好师弟。

    听完这番话,汉王使臣再一次被面前这位李副团长的直率所震撼。

    这天下的英雄豪杰,每攻取一城,都会故作姿态一番,说什么不忍见当地父老乡亲被暴政凌虐,这才吊民伐罪,来攻取此城。要借此表示自己的乃是仁义之师,师出有名,最重要的是要说自己完全是为了百姓着想,才兴起义兵,如何如何。尽管城池打下来之后,肆意蹂躏城中百姓的也是这帮英雄豪杰。

    但大家都顾及脸面,起码也要装一装自己是仁义之师。

    就算汉王刘赖这种无赖混混出身的,攻取城池之后,还要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借此展现自己的仁义。

    这位李副团长倒好,根本不顾及这些,张口就是如何分城池,张口就是以后还会攻打更多突辽国城池。这副吃相,简直太过难看。难道你就不会说,你守备团是为了解救被突辽国凌虐的无辜百姓,这才兴起义师,讨伐暴虐。

    如此不奉仁义的暴兵,如何能够收取天下民心,如何能够赢得天下人心?

    当然了,当着赫赫凶名在外的李副团长面前,这位汉王使节,并不敢露出一丝诧异的情绪,只能唯唯诺诺退了下去。

    这位汉王使节,完全是按照一般枭雄争霸的角度,来看待定北守备团,这也是时下绝大多数世人对定北守备团的看法。

    尽管目前定北守备团一直遵守盟约,把城池分与平唐、平明两国。但世间那些明眼人,有远见的能人异士,都看得出来,这其实不算什么。凭着定北守备团那份强大到难以言说的战力,攻灭突辽国之后,反手间就能将这些城池取回,不用两年就能扫灭世间其余英雄,一统天下。

    不管天下人怎么看,定北守备团依旧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征战天下。每破一城,李得一把那些罪恶黑心烂透的世家大族抄灭之后,都会请全城百姓大吃三天,每人分几个枚银钱。随后,这些世家大族是世世代代巧取豪夺来的土地,也会被定北守备团按人头分给百姓耕种。

    什么,担忧其他国官员接掌城池之后,不承认定北守备团分给百姓的田地?有这个胆子的官员,目前这世上还没出生。

    等等,也许远在定北县的海强项有这个胆子,但他素来喜欢偏袒老实百姓,估计根本就不会反对这个措施。

    定北守备团从来不对天下喊自己是什么仁义之师,也不喊吊民伐罪,为百姓征讨暴虐的好听口号。两位团长不务虚名,也用不着这些虚名,只干实事儿。

    什么?有些刁民趁机混在勤劳朴实的百姓当中,混吃混喝,白吃白拿白分土地?李得一最喜欢干的事儿之一,就是把这些混子懒汉抓起来,送去挖河沟,和泥灰,修城墙,劳动改造。

    李得一放出消息之后,就继续忙活自己的事儿。每天训练两个新收的小徒弟,与师哥商讨军务,偶尔去外面巡视一圈。

    最近几天,刘盈跟朱标一样,终于也学会了开怀大笑,而不是以前那干什么都有点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的模样。

    朱标则终于不再是老实端方,举止有度的平明国太子。他开始变得像个正常孩子一样,会笑、会闹、会跟师哥们一起玩成一团,而不是以前那样站在旁边看着师哥们玩乐,偶尔应和一两句。

    李得一再忙,也会抽出时间,专门带着刘盈和朱标一起训练,玩耍。

    进了腊月,师父孙老医官和嫂子一行人终于来到封河城。

    小刘团长高兴地接上妻儿,抽出时间来,每天一家人开心地玩乐一阵。

    孙老医官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给小徒弟李得一检查一番,确认他已经初步修成金刚通能。

    小刘团长得到师父确认这个事情之后,喜不自胜。他没想到,师弟真把这条路给走通了,这可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最近,定北守备团大营里,又多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小刘团长两个儿子都已经是能跑能闹的皮小子,大的那个已经跑得飞快,小的还有些踉跄,但总能勉强跟上哥哥。三叔做的那一大堆玩具,最近就成了这俩小子的主要攻击目标。

    每天,这俩小子都会偷偷摸到火头营外,等三叔一出来,就想办法混进去,把三叔做好的一大堆玩具拿出来玩。

    有一天,三叔用木头拼的一套精细的城池模型,差最后几块就要完成,被俩皮蛋给弄塌了,老人家当场就塌了脸,打上门找俩孩子的爹,小刘团长赔。

    最后还是李得一亲自出面,答应给这位三叔弄来些黄檀木料,让他随意糟蹋,才把这位九十多岁的老顽童重新安抚住。

    打那时起,三叔就跟防贼一样,对俩皮小子日防夜防。俩小子似乎玩具越难到手,越来劲,放着他爹给买的各种玩具不要,非要想办法动一动三叔亲手做的玩具。而且俩小子好似也继承了他爹的兵法天赋,无师自通各种计谋,什么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最后,三叔无奈只能妥协,拿出些玩具让这俩小子玩。但约定,没做好那些玩具,不许碰。俩皮小子当时点头答应的好好的,一转眼就全忘了。

    从此以后,火头营每天都鸡飞狗跳。

    常冒一看再这么下去,自己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王壮彪现在也没空跟他对练,大部分时间都忙着收拾残局去了。这一老两小可是天天在火头营闹腾。

    这天,常冒跟小刘团长说明情况,就返回了平明国大营当中。

    小刘团长也没留他,按照火头营兵卒的饷银,足额发给常冒,最后还特意允许常冒保留那块火头营兵卒的普通木牌。

    腊月二十八这天,平唐国和平明国的古籍终于送了过来,平唐国送来三千五百余册,平明国则送来四千余册。

    李得一派出守备团识字兵卒五百多人,连夜翻检书籍,在确认过后,于大年三十这一天,将豫城划给了平明国。

    至此,定北守备团信守承诺的名声,又一次传遍天下。真是言出必行!连古籍换城池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事都能信守承诺。

    天下多少野心家,能人异士,自诩对天下大势了若指掌的的奇才,再次惊掉了下巴。

    平唐国毕竟也送来如此多的古籍,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最后李得一说通师哥,将一座较小的城池,蚌县,分给平唐国。

    消息传回,两国皇帝自是高兴不已。

    李得一找来朱标等几个“有学识”的弟子,开始三班倒,昼夜轮流翻查这数千本古籍,试图从里面查找板甲的制作线索。

    甚至于,这个年,李得一都没过,仅在年初一时,抽出时间,去给师父拜了个年。

    而把李得一弄成这样的祸头子,三叔,每天依旧在没老没少的跟俩孩子胡闹。小刘团长对此不闻不问,一心每天跟媳妇联络感情。

    却没想到,最后是孙老医官吃了醋,俩大孙子天天来他这儿磕个头就跑,嘴里吆喝着三叔又做了什么好玩具,要赶紧去玩。

    小刘团长曾说过一句,是不是让孩子改口叫三叔为三爷爷。但三叔不同意,说就喜欢别人叫他三叔,还说他已经快要一百岁的人了,不在意这些辈分。

    小刘团长无奈,只好纵容儿子继续没大没小,反正三叔九十多岁都不在乎,他在乎啥。

    年后,孙老医官找了一天空闲,溜溜达达来到三叔这儿,看到三叔正跟自己俩孙子没大没小胡闹成一团,就忍不住咳嗽一声。

    俩孩子一看爷爷来了,顿时就老实了。孙老医官再怎么说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身上的威严随便露出一点儿来,足够镇住俩皮小子。

    没想九十多岁的三叔不乐意了,拿手里的木剑朝着孙老医官一比划,道:“老汉我正玩得开心呢,你咋还管上孩子了。”

    孙老医官被三叔这话给气得够呛,可三叔比他岁数都大,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气哼哼坐下,也不说话。

    孙老医官在矮凳上一坐,俩皮小子也不敢再闹腾了,只能站那儿一动不动。

    三叔瞅着这样也没法再跟俩孩子玩,干脆把手里的小木剑递给俩孩子,道:“别给我玩坏咯!”

    老大壮壮一把抢过木剑,把手里的小木盾递给弟弟,呜嗷一声跑了。小的这个还跑不利索,只能在后头踉踉跄跄去撵他哥哥。

    三叔搬个矮凳坐在孙老医官旁边,俩老头开始坐一起发呆。

    “我说,你这样有意思么?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吃我一个黄土埋到头顶的老头子的醋。”三叔忍不住先开了口。

    “黄土埋到头顶?三叔,您老真的只有九十多岁?”孙老医官道。

    “今年大概九十九,咋了?看着不像?那是老汉我身子骨硬朗。”三叔抬头四下张望,也不知在找啥。

    “我咋觉着您老最少也得一百岁开外?”孙老医官幽幽道。

    “嘿,小子,你是不是用星辰图偷着算我老汉来着?”三叔有些恼怒。

    管六十多快七十的孙老医官叫小子,也就九十多岁的三叔能喊得出口。

    “老前辈,您老到底为……”

    “行了行了,孙仲玉。老汉我就是觉着你这守备团火头营不,比在外头风吹雨淋强多了,来住几天,咋?不欢迎?”三叔说着,去王壮彪藏香肠的厨子里拿出一盘香肠,撕下一根,分给孙老医官。

    孙老医官人都傻了,他再是不知道,这世上,居然还有人知道自己的表字。

    “你到底是谁?为何会知道某的表字!”孙老医官面色一变,肃声问道。

 五百二十四章 两个老人话旧事,虚浮光阴一百载

    仲玉这个表字,是孙老医官成年之时,他的师父亲自给取。此后孙老医官离开师门,在外闯荡多年,除了狄大帅与自己的一干结拜兄弟,从不曾告诉别人自己的表字。

    面前这位三叔,居然知道自己的表字?!孙老医官此刻心中之惊讶,实在难以言表。

    “咋?你这表字还不兴人知道?不光你,就是当年威北营那个狄小子,见着老汉我,也得恭恭敬敬叫一声。”三叔随口又是一句。

    孙老医官刚才就已经震惊非常,此刻又听完这句话,整个人忍不住就站了起来,失声惊道:“前辈见过我家大帅?那您当年必然与我家大帅相熟,怪不得知道大帅的埋骨之地。”

    孙老医官自从当初去祭拜狄大帅时顺手把三叔收留,就一直在心中怀疑此事。但当时他急着把大帅的遗骨带回定北守备团安置,就没来得及过问这件事。

    孙老医官一直认为,这个老乞丐恐怕是狄大帅的故旧,不然为何会单单守在中神城废墟外,单守着自家大帅的无碑坟茔。当时孙老医官就觉着这老乞丐不对劲,就算是偷坟头贡品的乞丐,也该去那些富贵大坟,怎么会偏偏选中自家大帅的无碑荒塚?

    此刻惊讶之下,孙老医官直接说出自己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与推断。

    “行啊,小孙,居然已经猜出这么多。恩,当年小狄子跟我说他看好你,果然没。你瞅你现在把个定北守备团经营的,真是好啊。不光战力强盛,还有钱有粮。啧啧,你们的精锐战兵居然顿顿都能见着油腥。就是当年小狄子的威北大营,也没做到今天这般模样。老汉我没想到还有点余福,能在这定北守备团养老,临老了,居然还能过一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三叔说着,狠狠咬了一大口香肠,大嚼起来。

    “小孙……”不知不觉间,孙老医官在三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