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难择路-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激’战,三人血透全身,连胯下坐骑都染满鲜血。常冒战马体力不支,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鏖战,中途有几次,常冒索‘性’直接抢了突辽战马来骑。

    太阳落山,天已黑透。阿史那·豁耳不得不暂时退兵,等明天再战。他下令大军就地布防,把这支守备团‘精’锐骑兵死死围在了濛河岸边。

    “这一回,看你往哪跑!”在最后一丝光亮消失的那一刻,阿史那·豁耳恶狠狠向着那头骡子看了最后一眼。

    前有数万突辽骑兵,身后就是濛河,河对岸还有突辽骑兵。这一回,李得一是真被围死了,‘插’翅难飞。他固然能凭着悍马冲出去,但他身边的守备团‘精’锐骑兵,恐怕就得留在这里。

    夜晚,三人围坐在篝火旁,大口吃着烤马‘肉’,却都沉默着没有说话。似乎他们三人也知道情况不对,或者说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阿史那·豁耳看着近在咫尺的篝火旁三个身影,眯着眼睛,兀自痛恨不已。

    半夜里,李得一忽然睁开双眼,叫醒常冒,压低声音说道:“该咱们行动咯!”

 四百九十章 反包围,巧运兵恶战金狼

    这天晚上常冒其实‘激’动地根本没睡着,但他又好面子,想表现的沉稳从容,就故意在装睡。。: 。李得一来叫他,他还故意伸了个懒腰。

    李无敌比他简单的多,干脆坐在那里一晚上,根本没合眼。

    三人当中,以李得一临敌经验最为丰富,所以这关键一晚的守夜重担,他毫不犹豫挑在自己肩上。这个晚上,是万万不能有意外发生,否则就前功尽弃。

    听到李得一的动静,不等他走到自己身边,李无敌直接抄起大铁棍,站了起来。

    这晚三人皆不曾卸甲,不大会儿工夫,就已经拾掇妥当。

    李得一带着两人来到外头一看,剩下的一百多骑兵也都已经瞪大眼睛,在等待着主将的军令。

    忽然吹来一阵风,把李得一的军服吹起一角,今晚居然刮起了南风。

    不大会儿工夫,全部战马的蹄子已经用‘毛’毡裹好。就连悍马都被裹住了四蹄,他轻轻踢着地面,似乎略有些不习惯。

    骑兵们紧紧闭着嘴,借着第二月的月光,瞪大眼睛仔细瞅着李得一,等着他接下来的命令。

    李得一轻轻拍拍传令兵的肩膀,传令兵悄没声息地快速跑下去,挨个兵卒拍拍,不一时,命令已经传达到剩下的一百多骑兵。

    这一百多剩下的‘精’锐骑兵,拍到自己就翻身上马,借着第二月明亮的月光,看着李得一所在的方位。

    李得一翻身骑上悍马,把手举到空中,轻轻朝着河岸一挥,带着一百多骑兵,在第二月的照耀下,悄悄向着濛河岸边‘摸’去。

    来到河边,李得一停住悍马,望着濛河南面,开始静静地等待。

    今晚是五月初三,温暖的南风开始刮起,并且越刮越疾。

    站在濛河岸边,李得一感受着这吹面不寒的南风,瞪大双眼,翘首往南面看去,他似乎正在等待什么。

    这条濛河发源自北冀省,顺着地势一路南下,纵贯整个许都省,最终在中神城东面,汇入双水江。整个许都省,就这一条大河。

    等了好一阵,一支纯粹由小船组成的船队,借着夜‘色’的掩护,顺着刮起的南风,向着李得一所在的位置急速驶来。

    李得一按照事先的约定,拿出一块表面镀铜的金砖,反‘射’空中第二月明亮的月光,向这支船队不停晃着。

    在李得一的引导下,这支船队缓缓停靠过来,从上面陆续下来大量骑兵。头十条小船,下来的正是李得一那五十二个学生。接着,又有几十条小船靠岸,陆陆续续下来三百背嵬军。

    原来先前李得一带的,不过是由平明国骑兵假扮的守备团‘精’锐三百背嵬军,为得就是使自己这个‘诱’饵看起来足够‘肥’,最终吸引阿史那·豁耳调集大军来围攻自己。

    现在,真正的三百‘精’锐背嵬军养‘精’蓄锐,体力充足,人马皆是蓄势待发。随着自家真正的‘精’锐骑兵到来,李得一明天就要给阿史那·豁耳一个惊喜。

    过了没多久,又有百多条小船顺着濛河驶来,这回却没在李得一这里逗留,而是径直往北过去。船头上蹲着一名壮汉,身上的护体原气反‘射’第二月的月光,显出条条银白亮纹,犹如虎纹。

    与此同时,顺着这南风,定北守备团一万两千‘精’锐一等战兵,已经沿着濛河,趁着夜‘色’,悄悄来到南面。到了明天,守备团‘精’锐步骑里应外合,就要痛杀这狡猾的阿史那·豁耳,给他一个刻骨的教训。

    第二天天不亮,东方尚未‘露’出鱼肚白,李得一下令骑兵提前开饭,每人一个光饼,一块‘肉’干。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整个天空之际,定北守备团威武雄壮的骑兵冲锋号,瞬间响彻整个天空!

    阿史那·豁耳显然早已做好准备,他料定这支被困住的守备团‘精’锐骑兵不会束手就擒,肯定会殊死一搏。

    事先已经布置好的突辽骑兵,不慌不忙列好阵势,在阿史那·豁耳的指挥下,准备围剿消灭被困的守备团‘精’锐骑兵。

    饿狼已经做好了用餐的准备,却愕然发现,他们面前的美味软‘肉’,在一夜间突然变成了石头,狠狠磕掉他们满嘴的狼牙。

    “怎么回事!?怎么冲出来的守备团骑兵多了一倍还要多?!不管他,再多也不过几百骑,都是疲兵,能翻出什么天?”阿史那·豁耳直到此时,依然十分谨慎,立即发现守备团骑兵数目似乎有点不对。但毕竟即将到手的胜利太过‘诱’人,他绝不会轻易在这最后的关头放弃。

    凄凉的狼号吹响,突辽骑兵开始慢慢加速冲锋起来,朝着守备团‘精’锐骑兵杀来。

    屡次在悍马手下吃亏,突辽骑兵已经学‘精’了。他们紧盯着对面那头骡子,在悍马放出一身威势之前,他们凭借个人熟练的骑术,列出最松散的阵势冲锋,并且会尽量在阵中避开那头可怕的骡子。

    李得一骑着悍马冲锋在前,李无敌与常冒离着他身后五十步远,跟着冲过来。

    悍马一声嘶吼,放出威势,撂倒一片突辽骑兵,随后合身撞上一名提前逃开的突辽骑兵。

    常冒高声大吼:“突辽狼崽子们!今天让你们见识见识我冒大爷的厉害!”双手舞者‘混’钢大槊,紧冲入突辽骑兵阵中。

    李无敌紧抿着薄薄的嘴‘唇’,一头黄‘毛’根根直立,瘦小的胳臂脱去了护臂,青筋暴起,双臂上逸散着原气特有的光芒。此时此刻,李无敌(猿霸)那瘦弱如柴的双臂之中,仿佛蕴含着撕天裂地的恐怖力气。李无敌已经把铁臂通能运转起来,显然这一战他要使出全力。

    三人犹如三尖刀的三个锋利的尖刃,狠狠刺入突辽骑兵当中。随后是五十二个学生骑兵组成的墙式密集冲锋,紧接着是三百背嵬军排列成一道道骑兵墙,携带者不可阻挡的气势,碾压上来。

    而那一百多假扮守备团淇滨的平明国骑兵,李得一念在他们多日来拼死作战,这次就没让他们参与,令他们随船提前撤走,回去休整。

    “情况不对?!这支守备团骑兵怎么一夜之间战力变得如此强横?!”阿史那·豁耳心中大为惊异,但到了这时,他依然不想撤退,他太想吃掉这支守备团‘精’锐骑兵,给自己添上一笔真正的光辉战绩。

    这一战,是他与定北守备团作战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若是不能趁机重创定北守备团,恐怕将彻底失。

    “毕竟不过数百骑,再怎么厉害,他们已经连续战斗这么多天,早已疲敝不堪。哼,不过是强弩之末,临死前的回光返照罢了!”阿史那·豁耳暗暗给自己打着气,一挥手,让‘精’锐金狼骑兵参战。

    突辽国最初那支最强的‘精’锐金狼骑兵,经定北守备团一次次反复打击,如今仅剩五万有余。这次出征,阿史那·豁耳宣称带着三万金狼骑兵,其实只有一万真正的原始金狼骑,其余两万,是后来突辽皇帝新选拔补充的。

    突辽皇帝自从发觉身体不行了,就像一般的老人那样,开始拼命给儿子攒家底。他大力提拔突辽族年轻人,把他们直接提拔为‘精’锐金狼骑兵。新选出的金狼骑兵,不少才十五六岁,还是头次上阵杀敌。与此同时,突辽皇帝还不停许出高官厚禄,从世家大族手里换来更多的狼牙都。他靠着那些世家大族,大肆征发平周男子,组成撞令军。草原上的附属部族,他下大力气拉拢,努力扩充擒生军。

    经过这段时间努力,突辽皇帝已经把擒生军强行扩充到十二万,撞令军又抓来十万,狼牙都骑兵他也凑出三万。

    这一万‘精’锐金狼骑兵,是最早随着突辽皇帝入关的那一批原始金狼骑兵,战力最为强悍。阿史那·豁耳派出这一万新金狼骑兵参与战场,试图迅速吃掉面前的守备团‘精’锐骑兵。

    李得一紧盯着参战的金狼骑兵,谨防他们狗急跳墙,动用爆箭。

    一万金狼骑兵投进去,依然没能打垮这支‘精’锐骑兵。阿史那·豁耳不甘心,又往战场里投进去一万新选出来的金狼骑兵。

    一个时辰过去,两万金狼骑兵依然不能战败这支守备团‘精’锐骑兵。

    守备团‘精’锐骑兵面对如此多的突辽骑兵,非但不漏败相,反而在三名主将的带领下,越战越勇!

    战场中,二十几名俱五通境的世家大族弟子,本来是专‘门’袭杀李得一而准备。这次,李得一却多了两个好帮手,有了李无敌和常冒两员干将帮他护住侧翼,这些狗崽子再也不能给他造成任何麻烦。

    李得一、李无敌、常冒三人联手,把这些狗崽子杀得哭爹喊娘。‘交’战没多久,三人手下已经连杀十几名俱五通境高手。剩下的狗崽子一看不妙,开始在外围绕圈,不敢再冲上来送死。

    久攻不下,阿史那·豁耳开始感觉到一丝不妙,他带着一万金狼骑兵,开始稍稍准备往北退走。

    不多时,密集的鼓点声突然从南面传来!

    阿史那·豁耳听到这鼓声,仿佛听到了催命的可怕响声,浑身上下不寒而栗。

    “这是定北守备团那可怕的长枪军阵特有的鼓点声!他们什么时候来的?!步卒怎么能走的这么快?”

    定北守备团步卒乘坐战船,仅用两昼夜,就顺着南风沿着濛河赶到了战场。

    阿史那·豁耳再也不敢恋战,慌忙吹响撤退的牛角号,自己先行带着一万金狼骑兵,狼狈脱离战场。

    阿史那·豁耳沿河濛河岸仓惶北逃,然而他没逃出多久,就听到前面一声巨响,那可怕的战鼓声居然再次响起!

    一名壮硕无比的巨汉缓缓现出身形,扛着一面崭新的巨型钢盾,挡在了阿史那·豁耳大军的面前。

    来人正是王壮彪。他如今浑身本领大成,若想要再进一步,半步入圣,可谓难如登天,他家的祖辈,都无人能走到这一步。

    虽然原气修为很难再提高,但他浑身神力却仍旧在往上增长。因此他手里那面大铁盾,就变得有些轻,不如原先那么称手。

    王壮彪找到定北钢铁学堂校长李得一,央他给打造一面新盾。王壮彪是定北守备团第一战力,必须优先武装好,李得一毫不犹豫当场答应。

 四百九十一章 一代枭雄,垂死病中惊坐起安排后事

    早年间威北营穷的要死,王壮彪就只能使块大铁盾凑合。现在定北守备团富得流油,自然不能再让王壮彪使那种破铜烂铁,必须得给他特制一面趁手的纯钢巨盾、

    按照王壮彪的要求,李得一找来三位铁匠夫子,亲自记下王壮彪的种种要求,比如盾牌重量,外形,需不需要暗藏机关等等。然后又根据王壮彪的身高,发力习惯,偏好左手持盾等具体细致的数据,开始为他量身打造一面纯钢巨盾。

    这次定北守备团从定北县出征之时,这面巨钢盾尚未造好,直到上次孙老医官来中神城,才把这面巨盾一起从定北县带来。

    卸船时,这面巨盾由五名壮汉合力,才把它从船舱中抬出来。王壮彪一手抓过这面巨盾,看了两眼,在手里掂量一番,整人就咧着大嘴笑开了!

    这面新盾牌纯由‘精’钢制成,总重三百八十二斤,高五尺五寸,最宽处宽三尺二寸,上宽下窄,上方下圆。正面使用铸造法,特意给王壮彪做了一个硕大的虎头浮雕。盾牌背面,是纯钢包鹿皮的把手。在巨盾两侧,还有锋利的开刃倒刺。盾牌下端,则做成开刃圆弧,方便王壮彪直接挥舞巨盾,切开骑兵。

    王壮彪拿到这面新盾之后,高兴地咧着大嘴问李得一,怎么会把这盾做的如此适手?李得一笑道:“这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特别给王大哥你量身打造。”

    听到这个新鲜词,王壮彪连声说好。他得到这面巨盾,一直视为珍宝,这还是初次拿出来对敌。表面闪着幽蓝光芒的虎头巨盾,被王壮彪扛在‘胸’前,迈步向着突辽骑兵冲去。

    阿史那·豁耳知道此时已经没了退路,必须冲破面前这道封锁。他立即下令身边的骑兵冲上去迎敌,暗中却带着少量金狼骑兵‘精’锐,绕路从侧面悄悄逃走。

    关键时刻,当机立断把麾下‘精’锐骑兵派出去送死,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这位阿史那·豁耳真不愧是突辽国后起之秀,心够狠,够毒。有句话说得好,无毒不丈夫,这位阿史那·豁耳也当得起一声丈夫。

    王壮彪看着迎面向自己冲来的突辽骑兵,咧开大嘴狞笑一声,把虎头巨钢盾护住全身,迎头撞了上去。

    这一战,定北守备团利用濛河与每年五月准时到来的南风,利用平明国骑兵假扮守备团‘精’锐骑兵,地利天时人和,给阿史那·豁耳这头狡猾的恶狼一个深刻教训。

    李得一三人带着平明国骑兵伪装成的守备团‘精’锐骑兵,主要负责‘诱’敌(到此是常冒的主意),同时要尽力拖延时间,把战事拖延到五月南风刮起的那一天。

    在起风的当天下午,定北守备团一等战兵与‘精’锐骑兵全体登船,由平明国水军小船运送,沿着双水江往东,随后逆流北上进入濛河,顺着迅疾的南风一路北上,直到天黑,悄悄到达预定位置。

    一万两千‘精’锐步卒由小刘团长带领,趁着夜‘色’在阿史那·豁耳突辽大军南面下船,悄悄完成南面埋伏。

    ‘精’锐骑兵在李得一处下船,汇合一处,形成中心开‘花’。

    两千随着战事新晋升的‘精’锐一等战兵,由王壮彪率领,趁着夜‘色’,乘小船到主战场北面负责拦截溃兵。

    第二天战事打响,李得一带着‘精’锐骑兵率先出动,吸引突辽骑兵将其合围。

    随后,小刘团长在南面发动进攻,然后王壮彪在北面带兵负责拦截溃逃的突辽骑兵。

    本来这么耗费心血布置一场,小刘团长是打算全歼阿史那·豁耳的‘精’锐骑兵。却没想到,这个阿史那·豁耳实在狡猾,一看情况不对,居然能舍弃大军,几乎是孤身一人调头逃跑。

    最终,定北守备团只留下了八成擒生军,全部狼牙都,撞令军,以及不足一万金狼骑兵。

    尽管小刘团长对这一战的战果不算满意,但在平明国诸将眼中,这可是了不起的大胜!定北守备团这位团长,真是用兵如神!

    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位团长手里,简直运用的出神入化。

    一战将阿史那·豁耳打得仓惶北逃,小刘团长乘胜回师南下,带着十万平明国兵卒,在不到一月内,连克十余座城池。

    至此,整个许都省南边,已经全部被定北守备团攻下。许都省首府豫城,彻底暴漏在定北守备团兵锋之下。

    现在,定北守备团兵锋直指北面突辽皇帝金帐所在。

    阿史那·豁耳经此大败,彻底心灰意冷,费尽全力收拢不到两万溃兵,带回北面金帐,向突辽皇帝请罪。

    突辽皇帝闻此噩耗,本就疾病‘交’加的身体,直接承受不住,当场昏‘迷’在病榻上,三天三夜没有醒来。范国师费力压下群情‘激’奋的阿史那贵人,把阿史那·豁耳先行关押起来,等皇帝醒来再发落。

    三天之后,突辽皇帝艰难睁开双眼,挣扎着发出虚弱的叫声,把小儿子黄吉叫到身边。突辽皇帝知道自己此时已经时日无多,喝了一口黄吉端来的马‘奶’茶,恢复些力气,立即叫来阿史那家族的四名族老,任命他们为辅政四大臣,辅佐年幼的儿子黄吉登上帝位,并在日后帮着皇帝处理朝政。

    这四名阿史那家族的族老听到皇帝并未提及范国师,就开口询问幼帝登基之后,该如何处置范国师。很显然,作为阿史那家族的族老,这四名贵人对位高权重的范国师颇为嫉妒,要趁着皇位更替之际,将其置于死地。

    幸亏突辽皇帝临死前回光返照,脑子并不糊涂。他叫过小儿子,嘱咐黄吉放心重用范国师,要多与范国师讨论朝政,多听范国师的主意。

    突辽皇帝心里很清楚,范国师再怎么位高权重,也很难在突辽国翻天。因为范国师毕竟是一名平周人,在突辽国没有家族支撑,不过是光杆一人。即便他权势再大,也不会有阿史那家族的人愿意投靠他,自然也就翻不起什么大风‘浪’。

    但若是让阿史那家族的人来当国师,恐怕自己的儿子们都不会活过明年。

    草原上的新狼王在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咬死上任狼王留下的全部狼崽子。

    小儿子黄吉现在还小,心肠也没有他那些成年哥哥那么狠毒。突辽皇帝让幼子继位,还能保住成年儿子的‘性’命。若是让任何一位成年儿子继位,恐怕他死后立即就要兄弟阋墙。阿史那家族也必将四分五裂,血流成河。

    突辽皇帝用尽一生心血,才打下这偌大一个突辽国,他希望在自己死后,突辽国能平安传承下去,而不是亡于内斗。

    随后,突辽皇帝叫来范国师,用虚弱的声音回忆了一番年轻时与范国师统一草原的辉煌,惹得范国师也忍不住留下泪水。

    随后,突辽皇帝双手用劲力气紧紧把住范国师,请他继续辅佐自己的儿子黄吉。

    范国师看着突辽皇帝,许久,用力点了点头。

    看到范国师点头应允,突辽皇帝好似了却心中最大的遗愿,就此双手一松,双眼一闭,双‘腿’一蹬,一代枭雄,就这么病死在‘床’榻之上。

    黄吉放声痛哭,范国师过来低声劝慰一番,请皇帝陛下主持给太上皇定谥号,庙号,治丧。

    阿史那贵人四个顾命大臣,只有一个勉强有点墨水。这谥号和庙号,最终还是得范国师出主意。范国师与突辽皇帝并肩作战一生,尽管皇帝老了以后对他稍微苛责,但他还是对这位皇帝充满敬意。

    突辽国这位开国皇帝,最后谥号定为太祖承天英端神功肇纪立极睿武端毅钦安定业开疆高皇帝。庙号太祖高皇帝。

    随后是皇帝丧事。所有突辽族人披麻戴孝一年,草原附属部落戴孝半年。整个突辽国禁止喜庆婚娶,各种娱乐,戏曲等一百天。

    接着,又是新皇登基大典,改元承正。

    大家伙忙了个焦头烂额,谁也没想起来,阿史那·豁耳仍在大牢里关着等死呢。

    突辽国新皇登基没多久,下面阿史那家的贵人们为着新朝的官位又吵吵成一团。小皇帝虽然年幼,却对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亲戚着实恼恨,若不是他们无能,不能辅佐父皇,父皇哪里会过度‘操’劳而死。

    没过多久,小皇帝开始大力提拔年轻有为的世家大族平周人,提高他们在朝政上的话语权。每个衙‘门’正官依然是阿史那族人担任,但已经仅仅是个象征,真正做事的,主要是这些平周人。

    与此同时,小皇帝给阿史那家族几名颇有威望的长者赐下高爵厚禄,却不授实权,以安抚他们的心。

    随后,小皇帝再次下旨,理清军功赏罚,大力拾掇父皇晚年留下的烂摊子。

    不用多说,这一条条圣旨,都是范国师在背后力主。小皇帝黄吉很懂事,按照父亲遗命,把范国师倚为肱骨大臣,凡事必要请教而后行。

    同时,小皇帝决意南征定北守备团,为父报仇。

    说起打仗,阿史那家族的人又来了劲头,一个个吆喝的比谁都响,但就是没人敢站出来,拍着‘胸’脯亲自带兵去打定北守备团,都是拍着‘胸’脯推荐别人担当统帅。让别人去打定北守备团。罕见的,阿史那皇族居然学会了谦虚礼让

    然而这位新统帅的人选,最终却出乎所有人意料,让所有人惊掉下巴。小皇帝居然力排众议,乾纲独断,选中仍关在狱中忘了处死的阿史那·豁耳。

    阿史那·豁耳被释放之后,先是在太祖高皇帝棺椁前痛哭三天,随后就闭‘门’不出,称要为先皇守孝。

    听到这个几次三番败给定北守备团,直接气死太祖皇帝的罪人居然又被任命为金狼骑兵的总统领,整个突辽族直接就炸了。

    大家伙一起来到皇帝的金帐外,齐声反对。

    小皇帝对此早有准备,他派一名跪奴来到帐外,对着阿史那族人道:“你们谁要是领兵对抗定北守备团,能保持两月不败,朕就任命他为总统领。”

    闻言,阿史那家族的贵人们集体闭上了嘴巴。勇敢的阿史那·高狼与阿史那·泰迪的惨败历历在目,谁也不敢接这个任命。

    就这么着,阿史那·豁耳还在家装先皇忠臣呢,新的任命又到了。而且这次还给他加了一个太傅的显爵,这可是正八经的三公高爵。范国师头顶也不过才一个“太师”爵位而已。

    阿史那·豁耳接受任命之后,在出征之前,又连续三天去范国师府上,请教兵法策略。

    此时,定北守备团已经收到突辽皇帝驾崩的消息。

 四百九十二章 拍手叫好,问苍天公道,自在人心

    收到突辽皇帝驾崩的消息,小刘团长愕许久,方才回神。。: 。扒拉手指头一算,这位突辽皇帝死时少说也得六十八岁开外,在皇帝这个职业当中,绝对算是高寿。而且能这么病死榻上,在皇帝这个行业里,绝对算是善终。

    对于突辽皇帝忽然驾崩的原因,小刘团长心里也知道几分。突辽皇帝原本眼瞅着就要统一天下,结果被定北守备团一败再败,如今不光统一天下无望,甚至连割据一方都眼瞅要化为泡影。突辽皇帝心中若不狂怒‘欲’疯,那才奇怪。这次又收到阿史那·豁耳大败的小心,突辽皇帝想必是急怒攻心,一口气没喘上来,就此一命呜呼。

    小刘团长略一寻思,把这个消息告诉传令兵,让其奔走传遍全营。

    不多时,平唐国兵马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平明国兵马几乎同时知道。两国的几位将军在心中不由自主发出几乎一模一样的感慨:“那突辽皇帝也是一代天骄,时之英雄。无奈却生不逢时,遇上定北守备团这种强敌。若是没有定北守备团,想必这天下,已经落入其手。”

    听到突辽皇帝的死讯,大家反应各有不同,平唐国和平明国营地中都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大肆庆祝。而定北守备团的兵士基本没什么特殊反应,一切照旧。

    倒是那位据说已经九十多岁的老乞丐三叔,表现的最有意思。他拿了个破锣,满营地转悠着,边走边唱,欢庆突辽皇帝驾崩。

    李得一则往地上不屑地啐了一口,恶狠狠道:“便宜了这条老狼,他死的也太轻松。早晚有一天,俺要把这条老狼重新挖出来,鞭尸三百,再把他的死尸喂狗,以告慰被他杀死的那亿万无辜平周百姓。”

    接着,小刘团长派人来寻自己的师弟,找他商量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小刘团长道:“如今突辽国新皇刚刚登基,局势必然‘混’‘乱’。咱们应该趁势继续北伐,一口气拿下整个许都省。”

    李得一点点头,表示同意,师兄弟两人立即商议起详细的作战方略。

    当天下午,小刘团长给依旧停留在江北省的李‘药’师和徐世绩二将发去将令,让他俩立即尽起大军,挥师东进,向东攻伐许都省。

    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后,定北守备团尽起步骑大军,带着平明国十万兵马,直接挥师北上,攻打许都省首府豫城。

    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当然瞒不过突辽斥候的眼睛。

    定北守备团大军来攻的消息传到突辽皇帝金帐,立即引起极大震动。突辽国内的阿史那家族贵人们立即分为两派,一派以太祖高皇帝的成年儿子们与两名阿史那辅政大臣为首,他们是主战派,主张发兵讨伐,与定北守备团决一死战。

    另一派以范国师和另外两名辅政大臣为首,他们是避战派,主张皇帝先把金帐撤入北冀省,避其锋芒,再图后事。

    两派各有一套说辞,互相争论不下。随着这次争论,突辽国朝廷逐渐分化出两股势力,一股以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几位成年儿子为首,两名辅政大臣与这些王爷一个鼻孔出气,背后还有分守各城的平周世家大族的身影。他们希望突辽大军能够留下来,帮助自己防守城池,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用说,这些阿史那家的贵人,显然是收了足够多的好处,已经意识到土地和丁口能带来大量财富的他们,下意识就想保护自己的收益。

    另一股则是范国师与两名辅政大臣为首,他们紧遵太祖高皇帝遗命,“尽心尽力”辅佐年幼的皇帝打理朝政,想要尽全力先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再做其他打算。

    两派人对于是战是走,争论不休。最终,年幼的黄吉发下继位后第一道代表自己意志的圣旨,他认为,这场战事应该问问太傅,革顶阿史那·豁耳的意见。

    此时阿史那·豁耳尚在军中,接到皇命,他毫不犹豫回奏道:“请陛下金帐驾临北冀省,吾将统帅大军留在许都继续剿灭定北守备团。”

    接到阿史那·豁耳的奏请,黄吉直接下诸王大臣议。最后,两派意见达成一致,就按照阿史那·豁耳所奏请来处理。

    小皇帝黄吉在最后做出决定之前,先看了一眼范国师,看到他轻轻点了点头。随即黄吉用稚嫩的嗓子发出圣命,金帐临幸北冀省。

    范国师听着自己身后群臣的嚷嚷声,眼角几乎不可察觉地‘抽’动了一下,随即率先拜领皇命。四位阿史那顾命大臣慢了一拍,赶紧领命。

    突辽皇帝金帐开始缓缓往北移动。

    与此同时,阿史那·豁耳带着两万金狼骑兵,数万新收拢的炮灰撞令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