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帆战舰-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时候该找一个人替代王忠孝了。

    找一个新的户部尚书还不急,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一笔钱来弥补财政上的赤字。

    可这么大一笔钱从哪里来啊!

    税赋,自己之前刚颁布政令,说三年不收税。

    自己以诚信立家,好不容易获得了治下百姓的信任,绝对不能自个打自己的嘴巴。

    海上贸易需要季风帮助,才能顺利进行贸易。夏季的商船已经出发了,这个时候再组织商船也来不及了。

    打劫!

    打败了葡萄牙、大跨了荷兰,现在南洋大部分实力都是华夏的船舰在航行。

    再假装海盗打劫华夏的商船,会严重挫伤华夏海商的利益,也就是会损害郑成功的利益。

    当初答应让施琅洗白上岸,其实也是郑成功知道南洋不适合再让施琅干无本买卖了。

    不单是不让施琅干海盗,而且还要让许龙率领的南洋舰队打击南洋的那些海盗,维系海上秩序,好让那些海商能安心出航,开张贸易,刺激经济,增加税收。

    无本买卖也不行,那到底该从哪里短时间弄到一大笔钱呢?

    郑成功低头苦思,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

    郑成功一抬头就看到高挂在书房的地图。

    看了一眼,郑成功突然发现还是有几个地方很适合可以干无本买卖的地方。

    扶桑!小鬼子的!

    不单可以抢鬼子的,还可以抢高丽棒子,抢安南,抢缅甸的。

    只是以前是海上抢劫商船,现在变成了陆地抢劫城池。

    以前是海盗,现在是海盗加强盗。未完待续。

    《

 第二十三章 减租减息

    《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蛋。这句话至理名言啊!

    郑成功想着能尽快建设好底盘,规划了一大堆工程建设,结果到最后发现钱不够了,人也不够!

    没钱没人这些工程最后都会变成烂尾,所有前期投资都打水漂了,坑了自己也坑了百姓。

    郑成功可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为了能想办法凑够资金,郑成功想到了抢劫。

    要想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出现了大批自由劳动者,他们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是原始资本积累。

    单纯依靠用合法的手段造成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的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历史上英格兰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的土地所有者是通过圈地运动、海盗劫掠活动、血腥的殖民掠夺、贩卖鸦片等掠夺的手段,加速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完成了工业化大生产。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郑成功不想通过掠夺汉人的方式来积累原始资本,那么只能通过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来积累。

    海盗劫掠活动让四海集团积累了丰富财富,可惜这种来钱快的方式暂时要停止了。

    一开始没有派人探索美洲的航线,真是一大失措,不然就直接去美洲开抢黄金白银了。

    算了,美洲没法去,那扶桑、高丽国、缅甸、安南等国就等着做殖民地吧!

    郑成功派人给林习山、许龙、施琅、黄梧个人都送去了一封信。

    由林习山牵头,合理安排人员,然后去扶桑、高丽、安南、缅甸去抢,钱也要,粮食也要,人也要,只要是有用的都要。

    虽然现在财政出现了危机,但郑成功也不可能派出大量的军人去干强盗。

    军人杀人不是问题!

    但杀人,抢劫,甚至是……

    这些当过海贼,当过强盗,除非是退役,不然这些人都不能再继续在军队服役了。

    不然郑家军就变质了,再想清除这毒囊就难上加难。

    在思考实际需要和保障军队的

    郑成功决定抽调五千兵马当强盗就行。

    调令一份份发出去,郑成功处理完原始资本积累的问题后,开始处理军务。

    连续两月的征战中,我军的实际战损超过了三百多人。

    这个月新近招揽了二万八千多人,同时一直以来零零碎碎收编的绿营兵也有三四万人,现在我军兵力已经恢复到安庆战役前的数量。

    但新增的军士与战损的老兵,在战力上却是有颇大差距。

    这些士兵还要去军校严格操练一番,才堪大用。

    我军新近占领江浙、安徽、淮北等地,战线拉长,兵马不足,暂时是无力主动出击了。

    满清接连遭遇失败,损失惨重,无法同时对付郑家军和大西军。

    大西军的宝庆战役失败,多年征战的老兵大半阵亡,再加上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内讧下,大西军别说出击了,连守成都有点困难。

    李成栋的底盘被郑家军和大西军的底盘包围着,除了困守一地,再无争夺天下的机会了。

    四方都无力出击下,华夏大地难得出现了一时的平静。

    在卢若腾、王忠孝等文官的组织下,统筹粮食分配、安定民心,组织百姓回归家园复耕,所有的一切都被他调度得井井有条。那些逃入山林的百姓都安返家园,利用分配到地谷种开始补耕。

    再加上郑成功多次派人维修水利的作用,今年九月份百姓的收成比往年好的多。

    为了能帮助百姓减轻负担,郑成功多次派人下乡劝说,再加上给出了不少补偿措施,大部分地主都呼应郑成功提出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息交租政策。

    原则上地主应当将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

    郑成功治下的官府承认的借贷关系,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

    百姓得到了实惠,地主阶级在郑成功给出的补偿措施下,也没有发生太大的争论。

    很多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看到郑成功是有意压制租息,又看到办工厂、海上贸易很很高的利润,比起地租来说,划算地多。

    他们纷纷拿出多年累积的财富开始投资实业,或者组团开张海上贸易。

    至于那些顽固不灵的地主,继续苛刻农民的,郑成功不会一刀就将他们斩了,那样最会给社会带来不安。

    谁不响应,没关系。

    水利工程,不好意思,没有你们的份。

    你们的田地怎么办?

    我有没有禁止你使用江河,你可以派人去抬水灌溉啊!

    你的孩子想入学?

    不好意思,名额满了!

    至于什么时候有?

    额,有的时候会告诉你的!

    为什么别人的都可以免徭役,就你家需要?

    额,排到你家了,所以需要服徭役。

    不去?

    呵呵呵……大牢那边会留着你的位置的!

    在各种各样的软刺下,所有看不清形势的人都明白了郑成功所谓“会耐心教育”到底是啥玩意。

    高压下,顽固的地主也只能跟随着郑成功的指挥棒走,减租就减租,减息就减息。

    将近一年的治理,奠定了郑家集团最坚实的基础。未完待续。

    《

 第二十四章 沙盘

    郑成功安排完军务,叫人传召姚启圣。

    姚启圣走进书房,忙拱手说道:“大将军,传召下官有何事?”

    郑成功起身笑着说道:“走,带去你见一样好东西!”

    姚启圣听到,也笑着说道:“是何东西,让大将军如此高兴。下官也是好奇了!”

    “到时你就知道了!”郑成功吊了下姚启圣。

    姚启圣带着浓浓地好奇心,跟着郑成功走向一间厢房。

    打开门,姚启圣走进一看,房间中央正摆放着一个沙土坑。

    一开始姚启圣还反应过来,越走近,心里越是吃惊。

    到最后,姚启圣整个人都目瞪口呆了,他吃吃地喊道:“大将军,这是淮北沙盘!”

    郑成功很得意,用手指着沙盘,说道:“熙止,这是我让军事学院的侦察兵走遍淮北,实地考察后,按照一比两千米的比例制成的,这是徐州、这是淮阴,这是淮河,怎样?”

    看着这沙盘,郑成功心里很是欣慰。

    刚重生那会儿,郑成功看这个时代的地图,总是感觉很别扭。

    军事地图都弄地有点像抽象画了。

    山川河流就是几道浮线,城池关口就是几个方框,距离什么的只能靠将军自己的经验了。

    除了这些就再没有其他的破玩意。

    怪不得在古代打仗的时候,总是看到将军、军师之类的派人去寻找当地人。

    他丫的,不找当地人的话,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

    姚启圣感叹道:“此物甚妙,大将军,有此物的话,以后行军打仗就更加容易布阵出击了。只是这沙盘不易携带即是!”

    郑成功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熙止,看墙上挂着的是什么!“

    姚启圣听到忙抬头一看,墙上高悬着一张大大的地图,正是淮北地图。

    房间中样摆放的沙盘一开始就吸引了姚启圣的所有目光,才会没有注意到墙上的地图。

    郑成功叫警卫将那副地图放了下来,铺在一张书桌上。

    郑成功拿出一把木质三角板,以及几个小旗,说道:“熙止,今天带你来看着沙盘和地图,主要是请教一下,如果我军北伐的话,从哪里攻打比较好!”

    姚启圣听到沉思了一会儿,又看了下那沙盘和地图,谨慎地说道:“大将军,个人认为,与其我军北上攻打满清,不如引诱清军南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弱满清八旗骑兵的威力!”

    “可清军经过几次失败,还会轻易南下吗?”郑成功问道。

    “会,只要我军能耐得住耐心,满清一定会南下的!”姚启圣肯定道。

    郑成功问道:“为什么?”

    姚启圣用手中的纸扇指着一天水道说道:“因为它!”

    郑成功顺着姚启圣的纸扇看过去,“京杭大运河!”

    “对,京杭大运河!大将军,南北朝可以出现在过去,但绝对不会出现在现在。北方的土地经过上千年的垦种,土力已经养不活那么多人了。如果没有漕河将几百万石的漕粮、东南的贡赋和官吏商民每年不下亿万件的消费品运送到北方,北方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现在我军掌控着这京杭大运河的,漕粮无法北上。不出两年,满清必然会逼得主动南下攻打我军,好控制京杭大运河!”姚启圣解释道。

    郑成功听到了,想了想北方的地理。

    关中地区因为水土流失,早已经不是天府之城,变成了有名的贫苦之地。

    这个时候北大荒还没有开发,单靠华北平原是养不活了那么多人。

    想到这些,郑成功认同了姚启圣的观点,

    可郑成功还是不解道:“熙止,虽然满清一定会南下。但我军跟满清死战,只怕会白白便宜大西军啊!”

    姚启圣自信地说道:“如果满清南下首先对付的是我军的话,自然会让大西军捡便宜。不过,如果满清首先攻打的是大西军,那对我军来说可就大大有利了!”

    郑成功来了兴致说道:“上次洪承畴那老头,放弃了剿灭孙可望的大好机会,也要千里奔袭我军,让我军西进的计划失败了。比起大西军,满清可是更盯防我军啊。熙止,有何计策可让满清先对付大西军!”

    姚启圣摇着纸扇说道:“无外乎示敌以弱、瞒天过海、调虎离山。淮北、江浙地区多水道,不利于骑兵纵横,古往今来,北兵多通过长江上游的襄阳等地攻打南方。再加上我军兵强马壮,满清轻易不会先与我军作战,以免便宜他人。满清不得不南下时,正好大西军起了内讧,孙可望和李定国反目成仇了。而大将军又正好带着大军去南洋剿灭番鬼。大将军觉得满清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出兵先铲除大西军,然后再集中兵马与我军决一死战呢?”

    大西军内讧,孙可望和李定国反目成仇!

    我带领大军去南洋!

    郑成功摇了摇头,说道:“熙止,你说的这计谋需要的条件太难了。孙可望虽然现在跟李定国不和,但只怕孙可望不会轻易跟李定国闹翻。”

    姚启圣嘿嘿笑道:“现在宝庆战役中,孙可望损失惨重,实力已经不由李定国。一般情况下,孙可望不会在这个时候想着铲除李定国。但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在孙可望耳边造谣说,李定国想要趁机铲除孙可望。孙可望恐慌下,只怕会先下手为强。到时大将军再暗中派人传信给李定国小心,不怕他们不上当,内讧。”

    郑成功小声地问道,“这样是不是太狠毒了些,毕竟现在大西军还是我军的盟友!”

    姚启圣躬身说道:“大将军,俗话说的好,无毒不丈夫。正因为大西军是我军的盟友,所以下官不得不出此计谋。云贵等地一直在大西军手中,实在不适合我军统一南方。如果我军无正当理由就冒然出兵攻打,舆论对我军很不利。但如果是满清攻陷了那些地方,我军再派兵收复回来,百姓自然会传唱大将军的英勇,不会损害大将军的名声!”

    郑成功听到,咳嗽几声说道:“熙止,我觉得到时出兵南洋,还不如直接派兵攻打扶桑,更让人信服一点。”

    姚启圣忙劝说道:“大将军,不可。南洋现在就只剩荷兰东印度公司几艘烂船,霸占了巴达维亚几个地方,我军能轻易攻下。但现在扶桑已经被德川幕府统一了,攻打它的话,我军会损失惨重的。到时只怕真的无力应对满清了。”

    郑成功摆摆手说道:“熙止,不用担心。我也知道现在不是全力对付扶桑的时候。我意图先占领四国岛,再合适的时机再作为前沿基地,出兵铲除扶桑。”

    一想到扶桑,郑成功就恨得只咬牙。

    这一世,郑成功最想灭国的满清还不是第一位的,扶桑才是。

    不过为了自己的理想,才一直压制着对扶桑的恨意。

    不够对扶桑的恨意一直没有忘怀,迟早都会跟他算总账的。

    姚启圣听到郑成功只是要先霸占一些岛屿,头脑回忆着关于四国岛的地图。

    德川幕府更看重的是本岛,对四国岛到时不怎么重视,现在四国岛更多的是海商。

    只要派人跟德川幕府的人沟通一下,想必德川家光也不敢跟郑家军死战。

    想明白这点,姚启圣没有再继续劝说郑成功。

 第二十五章 国制?

    郑成功让军事学院的探子去绘制的高精度地形图只有淮北那边的,全国的只怕需花费数十年时间才能绘制成。

    全世界的话,只怕要花费上百年的时间。

    郑成功看着旧的华夏全地图,问道:“熙止,如果满清南下的话,哪里跟他们作战最好!”

    姚启圣看了下地图,指着一座城池说道:“这里,这里最适合!”

    贵阳!

    郑成功问道:“为什么是这里?”

    姚启圣回答说:“大将军,满清为了铲平大西军,必然会效仿入关击败大顺军的策略。在李定**和孙可望军激战,孙可望军实力耗尽时,李定**疲惫之时,猝然袭击,击败大西军。如果我军是想彻底铲除清军,这个时候跟李定国联手反击,南下的清军难逃被歼灭。”

    说道这里,姚启圣看了下郑成功。

    看郑成功没有其他表示,姚启圣继续说道:“我军除了除了是要铲除清军,还有霸占西南地区的目标。所以只能等满清击败孙可望,李定国败逃后,才好实施!但需要我军把握时间,一旦贵阳被攻克,以孙可望的性格,只怕会投靠满清。到时满清占据贵阳,城高墙厚,我军强攻的话,只怕会伤亡惨重,不利于日后我军北伐!“

    郑成功手扶着书案边沿,看着地图,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好,就照熙止你的策略行事!我会让军事学院的那帮探子今后着重探知云贵地区的地形。除了这些,我也会让四海商行牵头,组织商家对北方进行商业战争,尽快逼满清南下。”

    商业战争!

    姚启圣听到大将军突然蹦出的词语,感到有些疑惑,问道:“大将军,什么叫商业战争!”

    郑成功呵呵笑道:“熙止,关于商业战争,一时半刻我解释不清楚。不过没关系,到时你可以自己去看,去观察。呵呵,如果论治国论谋略,我不由你们,但谈到经济上的,我还是有些自信的。我会让那帮蛮子明白经济战争的可怕!”

    那么多年读的经济学书籍,就算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现代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各样的商业战争策略早就看到虐了。

    用那些方法放到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吊打小孩子。

    对于大将军说的商业战争,姚启圣不明白。

    对不熟悉的领域,姚启圣都是保持谨慎的态度,准备等大将军实施所谓的商业战争后,在看情况要不要进谏。

    郑成功想了几种适合这个时代对北方的商业战争后,说道:“熙止,我坚信我军能取得对满清的胜利,现在我们的底盘也越来越大,现在的制度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我想对当前制度作出一定的改变!”

    听到大将军要对体制进行开刀,姚启圣一阵头麻。

    历史上每次改革都是一件大事,触动到很多的根本利益,会死很多人的,严重的可是会引发动乱的。

    商鞅变法,将秦国从奴隶社会迈向了封建社会,让秦国实力大增,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但变法中,死的人可是不计其数,连商鞅最后都被五马分尸了。

    王莽改制,将社会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导致了内外叛乱,王莽也身死。

    姚启圣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将军是准备怎样改革!”

    郑成功笑着说道:“熙止不用担心,不是改革,只是改良一下制度,将六部职责更细化一下。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体制制度。”

    姚启圣听到郑成功只是改良,不是改革,心里放松了下。

    改良好!改良好!

    郑成功继续说道:“过几天,我会将那体制改良的方法交给你们,你和卢若腾几个商议一下,看看合不合适。”

    姚启圣忙说道:“好!”

    “还有,天地会这个密探组织,关注江湖社会上的事还行,但对战争的帮助终究是差了一点。而且未来我们的敌人可能是在极西的欧大陆,所以我准备再组建两个情报组织,一个主管国内,一个主管国外的。复浦现在担任台湾巡抚一职,而且他还掌管天地会,身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就不要再加重他负担了。你有什么人选吗?”

    在姚启圣眼中天地会就跟明朝的锦衣卫差不多,只是没有逮捕审判权。

    至于新设立的两个情报组织会不会像是东厂西厂那边的机构,大将军也没有说清楚,姚启圣可不敢随便提人选。

    古往今来,所有上位者设立的情报部门的掌权者都是心腹之人。

    自己冒然推荐,一旦让大将军怀疑,被怀疑内外勾结想都独揽大权,那就大事不妙了。

    姚启圣忙拱手说道:“这,大将军。关于情报上的事,下官不熟悉,心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等还得劳烦大将军你操心!”

    看到姚启圣谨慎的态度,郑成功内心很满意。

    不怕手下有才华,怕就怕的是不知进退。

    郑成功点点头说道:“哦,既然这样,那我再想想吧!熙止你先退下吧!”

    “是,下官先告退!”姚启圣愈发恭敬地拱手推下。

    姚启圣走后,郑成功就开始思考制度的问题了。

    郑成功内心中,其实也一直犹豫不决。

    到底是实行那种国制好呢?

    共和制!

    郑家躲在背后操纵?

    帝制?

    自己直接当皇帝统治天下?

    从现代过来,郑成功知道所谓的千秋万世根本就是屁话。

    自己能守住本心不荒唐,但自己的子孙能守住本心吗。

    富不过三代!

    一旦子孙出现了好色无道之人,到时不单国家百姓遭殃,整个郑家都难逃劫难。

    而且生在帝家,只怕到时会遭受更加残酷的灾难!

    君主立宪制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该怎样操作呢?

    有些事,郑成功需要好好想想!

 第二十六章 花木兰?(上)

    采用哪种制度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郑成功必须小心谨慎。

    而且现在也不是改制的最佳时机,郑成功按捺下来,处理其他政务。

    厦门政法大学的第一批学子今年六月已经毕业了,郑成功将他们全部委派小史,让他们从基层做起,积累从政的经验。

    有官武将的协助下,一切政务皆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而有关大西军那边的情况,也陆续从各路的探子手中汇集在郑成功这边来。

    之前有危亡的情况,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刘秀、艾能奇四个将军还能团结一致对外。

    但失去了外部的重压后,大西军多人共同执政没有一个实力统帅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孙可望想自立为王,李定国想拥戴永厉,李定国和孙可望两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两大派系严重对立。

    公元1652年十月,攻略四川的北路军主将刘秀由于轻敌,在保宁(四川阆中)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牺牲。

    孙可望为了夺权,也为了增强实力,接机削去了刘秀的爵号,强夺了他的部队,引起大西军其他将领的不满,大西军人心涣散。

    为了拉拢郑成功这个手握重兵的实力派,孙可望和李定国都派遣了使者赶来南京派拜见了郑成功,表达出了加强双方关系的意向。

    孙可望知道现在自己的实力处于弱势,而且在军中的威望比不上李定国,所以对郑成功的拉拢显得尤为急切,许下了诸多的好处,同时暗示可以只要郑成功肯支持他。

    他独揽大西军大权后,只要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四省,南方其他省份都可以给郑成功。

    对于大西军的处置,郑成功一早就跟手下商议好了,这边收下了孙可望送来的重礼,表示一定会支持孙可望。

    那边刚送走孙可望的使者,郑成功转头就拍着胸口对李定国的使者表示,自己身为招讨大将军,绝对不会放过那分裂大明,妄图称帝的人,自己一定会支持李定国正朝纲的。

    听到郑成功的保证,李定国的使者也心满意足的走了。

    喊过警卫送走李定国的使者,郑成功在警卫的护卫下也回郑府了。

    满清还需要时间来弥补连年大败后的损失,大西军正忙着调兵遣将准备彻底击倒地方,李成栋被困就在广东,根本无力插手天下大事。

    东南一时风平浪静,郑成功也安心地呆在了南京,一则安定局势、处理事务,二则也是为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放松一下。

    郑府内院庭园之中已经进入初秋时节,凉风带走了满园绿色。

    树叶渐渐枯黄,惟有那一片的竹还着满是叶绿之色。随着秋风荡漾,颇有一番怡然之意。

    郑成功一走进内院,就听到了一阵喧闹声。

    这时一直待在院门的老管家郑有德看到郑成功回府了,忙躬身说道,“老爷,小姐郑秀妍回来了!”

    听到老管家提醒,郑成功这才想起自己还有一个义女。

    不过当初为了郑经,郑成功将她送去习武了,想不到她回来了。

    郑成功抬头看过去,原本娇小的她三年过去,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多年的习武,让她皮肤有点黑。

    此时,郑秀妍正拿着一把弓,拉成满月,嗖的一声,一支箭准确地命中了50步开外的木靶红心上。

    遮子郑明今年六岁,正是喜好玩乐的时候,看到郑秀妍射中红心,欢呼雀跃道,“射中了,射中了……”

    郑明是一通房丫头曾柔生的,剩下遮子后,郑成功就将她抬脸做了一侧室。

    曾柔也知道凭自己的身份,根本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一丁点希望继承郑成功的地位,所以一直谨守自己的本分。

    看到曾柔这么识趣,不管是郑成功、还是董友、沈若兮都没有为难过她和她儿子郑明。

    郑明到因祸得福,不需要郑成功为了培养接班人,早早就开始了教育,每天有三四个老师闭着学习。

    郑成功看到郑秀妍一箭就射中红心,看到也不由得喝到:“好!”

    听到声音,其他人忙起身行礼。

    郑秀妍一把拜下说道:“义父!”

    郑成功含笑道:“回来了,看你的箭术,当知道这几年你没有松懈过,很好!”

    郑秀妍忙回道说:“多谢义父栽培,才让秀妍能跟名师蔡九仪学到本领!”

    “这也是你的努力,才能学到本领。你今天回家,是出师了吗?”郑成功问道。

    郑秀妍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义父。蔡师傅说入门靠师傅,修行靠个人。他说我已经入门了,以后就只能靠自己修行,准许我出师了!”

    “哦,看你清瘦的,这几年当吃了很多苦。你义母多记挂你,在家好生修养!”郑成功说道。

    “是,义父。女儿也多想念义母!”

    郑成功走进庭院,忙有下人端来茶水。

    一看到父亲,郑明忙跑过来喊道:“爹,我也要习射箭,我也要习射箭。”

    “好,明天我就安排人教女!”郑成功俯身一把将这沉甸甸的小家伙举了起来,放在我的颈脖上,荡漾起来。

    郑明兴奋地叫道:“爹也要像姐姐一样厉害……”

    郑成功笑着说道:“那你要认真努力了,如果偷懒的话,我会叫你的师傅打你手心的!”

    郑明听到立马苦着一张脸,说:“那我再想想……”

    董友看到郑明还一直骑在郑成功脖子上,忙喝到:“不许胡闹,快下来!”

    董友是郑成功的正妻,算不上美貌,当然也不丑,只能说姿色一般。

    贤董友惠治家,有她在内院打理,郑成功可以少很多烦恼,只是长期在董程派儒家思想熏陶长大的她,最重礼节,略显古板。

    郑成功笑着说道:“没事,只是小孩子,就让他在上面坐着!”

    董友严肃地看着郑明说道:“夫君,这会坏他的。”

    郑明不害怕郑成功,不怕生母,就怕董友。

    给董友一看,郑明挣扎地就从郑成功颈上流了下来,飞快地跑开了。

    郑成功看着自己的儿子害怕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啊酉……算了,秀妍是几时回来的?”

    董友想了下说道:“是今天中午回来的,夫君,秀妍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该找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