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帆战舰-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永华请格物学院的几个学生对台湾的制糖工业进行改良。
改良后的炸糖工艺,做出来的白糖比原来的白糖,虽然甜度并没有增加多少,但过滤了杂质,雪白了不少。
陈永华将甘蔗提炼出砂糖,作为商品贩卖给大陆、日本、南洋,甚至远欧洲等地。
在陈永华不辞劳苦、亲力亲为的四处奔走下,台南各地百姓正努力的耕作。
台南地广人稀问题,许多原本因无人耕作了荒芜的土地被重新开发了起来。
在大力发展台湾的农业时候,陈永华也从大陆引进棉布等商品,这些商品流入台湾,大大降低了物价,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当时台湾民众,只会用煎熬海水来制造食盐,因此盐的品质很差。
陈永华为了改良制程而引进淋卤晒盐法,流程大概如下:先在盐田附近挖水沟,使海水淋到沙土上形成盐土,再将从盐土提炼出的盐卤,拿去结晶池经过日晒得到一颗颗的盐粒,提升盐的品质。
民以食为天!
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后,陈永华向郑成功提出建立学校的建议。
一开始,郑成功有些迟疑,因为现在大陆的学校也没有建立多少间,教师等资源严重稀缺。
台湾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暂时没有必要建立学校。日后台湾发展起来了,再建立学校也不迟。
陈永华引经据典,力陈教育之重要。
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纯朴,若能举贤才以助理,经过一段时间教养生息,便能赶上中原地区。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
最后郑成功被说服,同意设立学校,发展台湾文教事业,并授命陈永华负责有关事宜。
陈永华的内政才能,在这一整套政略措施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未完待续。
看过风帆战舰的书友还喜欢
第十九章 治理台湾 下
大肚王国是16世纪中期台湾原住民巴布拉族与猫雾族、巴则海族和一部分洪雅族所成立的“跨族群准王国”,部落共主称为大肚。。
领域范围主要在台中县,以及彰化县和南投县的一部分。
荷兰占领台湾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曾两度攻打大肚王国,“大肚王”抵挡失败后,与荷兰东印度签约表示服从,不过实际上大肚王国仍维持半独立状态,并禁止荷兰传教士在起辖区领域传教。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肚王派使者面见郑成功时,竟然妄称,大肚王国是独立国家,要求独立,希望郑成功承认。
郑成功听到顿时大怒,一个小小部落竟然敢妄图分裂台湾,竟然是不知天高地厚。
“回去告诉那个蠢女人,乖乖归顺还好,位不失爵。不自量力,还妄图想分裂台湾的话,那就等着给自己收尸吧!”
说完,郑成功叫警卫将那使者乱棍打出去。
1648年上任大肚王逝世后,其外甥陈扁扁继任大肚王。
因为当时大肚社系还处于母系社会,所以当时大肚王国的实权掌握在陈扁扁的外祖母蔡阴文手中。
大肚王国的使者返回领地后,向陈扁扁禀告了郑成功嚣张的答复。
陈扁扁听到畏惧地看着外祖母蔡阴文说道:“要不,我们也就按照郑成功说的,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蔡阴文听到用手中的藤杖痛打陈扁扁,说道:“你这个白痴,投降了,我们的权利还能保住吗?我们大肚王国有山川之险,连荷兰番鬼都奈何不得我们,何惧一海贼。那帮海贼敢来,就让他们回不去。来人,传我命令,所有部落的青壮都召集起来,抵抗海贼!”
陈扁扁畏惧外祖母蔡阴文,根本不敢反抗,只能发出命令。
郑家军的探子打听到大肚王不肯投降,妄想利用地险抵抗郑家军的消息回禀了郑成功。
郑成功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派人将军报递给了陈永华,并告诉他,既然台湾的事全权交付于你,你自己处理。
陈永华看过军报后,放下了手头的政务,带着五千兵马就向台中杀去。
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条苍凉的古道,蜿蜒的向前延伸着。
然而,就在这条古道上,往日行人稀少地路径上,现在却又一大队的人马在缓缓的前进着。
足有五千多人的军队一起慢慢向前走着,整个队伍没有喧哗,非常整齐,非常安稳的向前行进着。
自领军以来,第一次以这样的速度行军,刘国轩有些不耐烦地对陈永华抱怨道:“录事参军,为什么要这么慢,早点赶过去,杀了大肚国那群叛军不好吗?这鬼路,太让人烦心了!”
说完,一刀将路边齐人高的芦草斩断。
陈永华笑着说道:“刘将军,不要着急。高山族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以计谋胜之,只恐其不服。今日降之,明日复叛。如此,不利于台湾的久治。这次铲除台中的高山族,以攻心为上。以堂堂正正之兵打的那些高山族无知之辈畏惧,屈服。这样才能彻底平定高山族。”
“哦!”刘国轩听到,只能无奈地回答道。
回答完刘国轩,陈永华坐在马背上,默默的盘算着。
陈永华非常清楚地明白,郑成功将此事全权委托给自己。
这是大将军给自己的一个实践的机会,既是锻炼自己的实际军事能力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独挡一面的机会。
大肚国这小小部落,并不是什么军事强大的国家,即使是他们所有青壮都联合起来的兵力,那也跟郑家军差地太多了。
而且,他们之间也只部落同盟的关系,正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地方。
一声报,止住了陈永华的思想。
一个士兵跑到陈永华面前报告道:“参军,五十里外的山脚有大肚国的兵马聚集。请参军定夺!”
“传令前部暂停,命令探马查清他们到底有多少的军队,军备如何?”陈永华不慌不忙的命令到。
“是!”那士兵忙起身去传令。
随着郑家军的探子将更详细的情报一一回报,大肚国的士兵也知道郑家军来了,在山脚紧张地等待着。
郑家军前行的部队,刚刚接近前方的山脚,还有五六里的距离,大肚国的兵马就猛地扑了上来,想趁郑家军刚来,以逸待劳,击败郑家军。
大肚国的士兵足有三千多人,其中一半的士兵都没有衣甲,光着身子,拿着一把木制的矛就呼啸着,挥舞着兵器,快速的突击着。
郑家军前行的部队,早有准备。
一看这些人冲上来,郑家军以铁皮包裹的板车首尾相连,圈成了一个圆阵,同时镶有利刃的挡板也被挂在了车帮上。
一眨眼的工夫,一道钢铁的防御工事已经形成了。而那些站在挡板后面的火枪手,已经做好了射箭的准备。
那些突然冲出来的大肚国士兵,被眼前的变故,弄得一愣。
不过,很快的,他们就又再次的呼喝着冲了上来。
然而,就在他们距离这个车阵一百五十步的时候,郑家军的展开了第一轮齐射。
对缺少正规甲胄的大肚国的士兵来说,那是致命的。
枪声一响,啥时间就倒下了百十个士兵。
“砰!砰!砰!”的枪声,阵阵的喊杀声,交加成了一篇催命的乐曲。
噗噗噗!鲜血在飞溅。
郑家军火枪营饱和射击,那可不是弓箭的威力可以比拟的了。
拨水般的枪雨,射在了敌人的身上,那也好像蚂蟥一样,饱饮着敌人的鲜血。
成片的敌兵,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再也用不着反应了。
只是三轮,刚才士气旺盛的三千大肚国的士兵,就只剩下五六百人了。
看到自家伤亡惨重,幸存的大肚国士兵吓得俯卧在地上,根本不敢起头。
陈永华一声令下,刘国轩率领的士兵左右分散包围,这点伏击的人马,一个也没跑了得全被抓住了。
那些在枪雨中幸存下来的士兵,也全都跪伏在了地上索索发抖,哀号不断。
而郑家军几乎没有任何的损失。
烈日当头,时近正午。
前去抵挡郑家军的大肚国士兵一个都没有逃回来的消息传回来,
大肚国部落的大人们,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对郑家军强悍的实力,一个个全都心寒不已。
原本蔡阴文忽悠他们,可以利用地险来抵挡郑家军的部落首领也不再相信她的鬼话。
合这么多部落的青壮勇士去讨伐郑家军,结果被全歼。
本来大家的人口就稀薄,这三千多青壮一死,别说抵挡郑家军了,连自己的部落不被其他部落吞并就算好了。
为了自己的生存,几个部落的头领暗中一合计,既然打不赢郑家军,那干脆投降吧。
反正投降后,郑成功还是需要自己这些人来管理的台中,自己这些人的地位、待遇照样不差。
那些无耻的部落大人们为了能平息郑家军的愤怒,当夜就把他们的国王陈扁扁和实际掌权的蔡阴文绑了起来,集体跑到郑家军军营外,跪在地上向陈永华请降。
这种出人意料的无耻行动,还真把陈永华下了一跳。
陈永华还以为这些人在准备什么阴谋诡计的圈套来坑害自己。
最后,还是比较了解这些部落的真实想法的何斌向陈永华说道:“参军,这些高山族部落的人就是这么无耻的!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是可以抛弃一切地。这应该不是什么圈套。咱们可以派人把他们全都绑了,接受了他们的部落。如此,即使是他们有什么不轨的想法,那也不会对咱们有什么太大的伤害。”
陈永华点头应允了。
结果,什么圈套也没有,陈永华非常顺利的占领了大肚王国。
陈永华对此也是相当意外。还以为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解决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件好事。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治理台湾 续下
《
陈扁扁和蔡阴文两人被手下捆绑送了过来,陈永华立即派人传告台南、台中的高山族,三天后,在台中的正门街道审判陈扁扁和蔡阴文二人。
正午时分,在众多高山族的族长的注视下,陈永华打开判书,大声念道:
“天地之间,忠义为本。台湾即为我华夏领土,当守我华夏的法度。今我华夏教尔等农耕之道,以及护卫尔等免遭刀兵之苦。然,今有陈扁扁、蔡阴文二人,为求私利,不知感恩,无耻背盟!犯我大明刑法。须知!我华夏法度森严。有犯者,无论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叛国者,斩立决!家产充公。即令行刑!”
言罢。陈永华丢下了斩令。
那刽子手接令之后,一碗烈酒喝下,根本就不给陈扁扁、蔡阴文分辩、开口的机会,钢刀用力挥下,此二人两颗斗大的头颅。滚落尘埃。鲜血喷洒了一地。
所有围观的高山族人,无不触目惊心。
相对于陈永华的顺利和高兴而言。
那些高山族的族长们就很是不愉快了。
高山族的族长们原本已为他们把国王陈扁扁和蔡阴文献拾陈永华之后,就足以赔罪的了。
陈永华这些天朝上国地船队,就应该拿足了好处走人了。
可没想到陈永华竟然开始了由长期驻扎的举措。
那五千兵马根本就没有走,直接是在台中停留下来了,派人分散屯田不说,甚至还是在部落的外部一处险要的山岗,用水泥建立了一座简单的要塞。
要塞高四米,厚五米,城头可安置神威大将军火炮十门,虎蹲炮八门。
要塞内有三间粮仓,两间火药库,挖有五口水井,三千兵马在里面守上一个月都不成问题。
要塞不远的还设立一处市场,里面有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物美价廉。
考虑到高山族大部分部落还没有通用货币,这里的市场可以以货易货。
看到高山族的人来交易,这里的商人基本上都是足金足两卖出去后,还多抓一把盐当赠品送出去。
看到这里的市场那么厚道,高山族部落口口相传,很快台中的市场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闹市,十里八乡的高山族都愿意爬山涉水来这里交易。
郑家军在这里扎根了,高山族的那些首领全都不安了起来,不断地向陈永华抗议和制造麻烦。
工作繁忙的陈永华哪有那个闲工夫搭理他们,随即就把这些高山族部落的族长们全部交拾了刘国轩处理。
刘国轩也没有那个耐心,处理起这些人来,完全不管他们是不是族长,更不管他们是否有名望。
刘国轩完全是按照他原先挑选奴仆的标准来选拔可用之人的。
唯一的标准,那就老实听话,奴性越重的越好。
刘国轩除了标准简单之外,执行的手段也相当的简单。
凡是符合标准的,一律留下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和权利,让他们来帮着统治和管理其他的岛民。而那些凡是不符合标准的,一律杀掉。
陈永华和刘国轩杀戮果断,吓坏了高山族部落的一众人,觉得郑成功可能如同传言那边,就是来台湾横征暴掠的。
高山族十几部落忙派出代表来台南求见郑成功。
在总督府,高山族的使者他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分别放着金、银、野草和泥土,献给郑成功。
郑成功看了看面前4个盘子里的物品,略有所思后,笑着对高山族同胞说,他到台湾来是为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而不是为了要金银的。
说完后,郑成功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将盛有金、银的盘子都退还给高山族。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使高山族同胞多少安心了点。
为了能打消高山族的戒心,陈永华对待族长部落首领手段果断凶横,对待百姓到是态度温和。
按着陈永华颁布的土地管理条例,将台中那些部落首领的土地重新分配了土地到每一个部落百姓的头上。
台中高山族的百姓平均每人都能分到三十亩的荒地,
而且郑家在许诺三年免征税赋,由郑家派出的师傅指导开荒的条件下。
眼前实际的利益这让每一个邑落族人,立马抛弃了部落的首领,全都一心一意地团结在了郑家军的周围,支持着陈永华的改革行动。
陈永华趁机废除以部落为单位的基层行政单位,引进保甲制度,来维持地方秩序。
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
高山族百姓无论迁徙、职业、婚姻、出生、过世都要透过保甲向地方官员报备。
这种制度短时间内就摸清了台中高山族百姓的基本情况。
同时为了能让高山族很好的认同华夏,陈永华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
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
陈永华还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推行学院制度。
规定高山族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
六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入学。小学成绩优秀者可报送学院,院试优秀者,入选南京政法大学。
毕业后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
随着种种措施,高山族百姓自是始奋,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未完待续。
《
第二十一章 工部尚书要辞职
《
台湾虽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郑成功来说,华夏大陆才是根基。
没有了华夏大陆,单单指望台湾,根本不可能让华夏重新崛起,也不可能称霸世界。
这次攻打台湾,郑成功都是顶着最大的压力强制推动的。
就是这样,郑成功也不能长时间呆在台湾,不管华夏大陆。
看到台湾岛除了一些零碎的反抗,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安稳了。
郑成功委任陈永华为台湾巡抚,施琅为台湾总督,刘国轩为台湾总兵,率领五千陆军,三千水军,三艘前将军级别、八艘闸船、三十艘福船驻守。
郑成功自己带着剩余的手下搭船返回南京。
郑成功一回到南京,连家门都还没有进。
城门处呼拉一下子,一大堆手下都冒了出来,全都抢着上前递上自己的手本,纷纷喊道:“太将军,下官有重要事情禀奏!”
郑成功一看,傻眼了。
自己不过是外出两个月,怎么都乱成这样了。
礼部尚书曾樱一看有些不象话,狠狠地呵斥了几声,这才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文武手下都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于是纷纷的退后。
出乎郑成功意料之外的是,连一分钟都没等,一向稳重、任劳任怨的冯澄世就率先蹦了出来。
冯澄世还狠狠地看了周围的众大臣一眼,那意思是,谁再敢跟我抢着说话,我就跟谁急。
冯澄世拱手朝郑成功说道:“大将军!属下才疏学浅,有负主公厚望。无力担任工部尚书职位,还请大将军允许我退位让贤!”
郑成功一听,傻眼了!
自己不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大事了?
自己的工部尚书都要辞职了?
郑成功忙说道:“澄世,自从你掌管工部尚书以来,那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何来才疏学浅,无力担当之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让你想辞职?”
冯澄世听到忙抬起头说道:“大将军,澄世何尝想过要舍大将军而去?大将军对澄世看待甚重,下官甚是感激。只是如今大将军委派的任务,下官实在无力完成。故此,下官才想让出位置,让大将军另选贤能之人任之!”
郑成功越听越是糊涂,自己到底委任了什么任务,让他觉的那么难办?
郑成功连忙问道:“澄世,到底是什么任务,让你怎么难办?快快说来!”
冯澄世说道:“大将军,你之前计划修建从南京至漳州的官道已经是工程浩大了,还有各地规划的水利工程、港口建设等,现在又追加在在台湾大搞建设,下官实在是没办法按计划完成。还请大将军另选贤明!”
大明有官道,但自崇祯年开始,大明就没有钱再维修官道了。
多年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早已破烂不堪了!
但就算是这样,在大明来说已经是好的了,其他地方更是糟糕,很多道路根本就是鲁迅说的,世上本无路,人走多就有路。
刮风下雨时,车马难行,不利于经济人员交流不说,也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和管理。
因此自从收复江浙地区以后,郑成功就令工部修建新的官道。
一开始工部规划好路线了,户部也拿出钱了,可随着郑成功计划的攻城越来越多,官道的修建被耽误了进度。两年多的时间,也只是从南京修建到宁德。
从宁德到漳州还有好长一段路没有修。
郑成功想了想,好像也是,这几年自己给工部布置的任务好像是有些多。
郑成功有些气短地说道:“澄世啊,为了能帮助你们完成任务,我可是送来了很多土著劳动力啊!”
冯澄世一听,立马叫屈道:“大将军,你送来的土著劳动力,远远不够啊!我之前曾多次向你申请,希望能再多抓一些土著人,越多越好!”
“怎么会需要这么多?”郑成功一听冯澄世这么说,有些惊讶道。
福威镖局去年一整年可是抓捕了五万土著人回来,怎么现在就紧缺了。
虽然郑成功也知道一些在使用土著人的手法上有着非常阴暗的一面,但也不至于一下子就损耗这么大吧。
这个时候户部尚书王忠孝站出来,解释道:“大将军,吕宋、台湾这两个地方大部分地区还是荒芜之地,需要开垦囤地的人员需求很大,同时各地区道路的建设,以及大将军你之前下令建设的港口、工厂、水利等工程也需要很多人力。要修建这么多工程,而且还要按照工部的要求的质量以及时间,那需求量就大了。而且那些官员为了赶进度因此在这些工程上损耗的土著人可就不少了。上半年,为了完成从金华到宁德道路的建设,就因为各种原因丢了差不多有上千的土著人。土著奴隶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郑成功听到王忠孝的报道,上千人的性命就这样在数据中消失,连个声响都没有。
那些土著人最后的下场,郑成功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就算现在那些黑工厂、黑煤窑等工人们悲惨的生活就可以想象出这些土著人的下场。
而且这些土著人比那些人更加残酷,至少那些人多少还能有个温饱,但这些土著人怕是这些都没有。
之前还有几个老学士对于使用土著人有些腹议的,但现在大元官员上下对于这种事都保持着沉默,不保持沉默不行啊!
不然一旦有谁提出异议,工部官员忙喊道既然这样,那你去让大明百姓服行徭役吧!
看那个官员会不会被百姓指着脊梁骂祖宗十八啊!
虽然利用土著人来修建工程是自己提出来,并强硬实施的,可就算这样一想是上千上万的人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死亡,郑成功还是感到有些不是滋味。毕竟这是人命,而不是单纯地数据。
郑成功莫名的伤感一下,但从血海刀山般的战役走过的他很快的就摆脱了这种心绪。
自己现在可以说是是整个郑家集团的支柱,一旦自己都倒下了,赶走鞑子的希望怕就是没有。
为了郑家集团也好,为了华夏也好,自己一定要走下,就算是地狱,自己也要走下去。
郑成功缓过来,想着为了赶工程,自己也知道哪些官员们在使用土著人的方法手段上那就一个凶狠,可你也不能这样耗尽他们啊,最起码也得等到大元这些工程完工后,你才这样干啊!
不然那些扑抓队抓的人还跟不上你们消耗的大,日后土著人不够了,你们拿什么来建设。
郑成功用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说道:“澄世啊!你放心,这几年我答应你不会再上马新的工程。原来的攻城期限,我也会宽限几年的,不会因为这些责备你的。对于之前,本将军不着实际的目标向你道歉,万望澄世能原谅明严,不要舍明严而去。”
这一下,冯澄世可受不了了,那冯澄世可是一个实在人。
一看郑成功给自己赔礼。冯澄世当时就感动的把自己的那些委屈忘记了大半,急忙说道:“大将军,万万不可如此。您可是折杀我也。全是下官无能所致,还请大将军治罪!”
郑成功笑着说道:“澄世无错,只是以后工部的那些官员悠着点用土著人吧。多少增加一些存活的措施,这样损耗下去可是不行的。需要用到土著人的地方那么多。何况日后我们打倒鞑子,复我大汉河山后,那需要建设的数量不是海量,还能这么搞吗?你亲自跟那些工部的人解说一下吧!”
冯澄世苦笑着说道:“大将军,这都是他们手下留情了。你不知道,在我们刚刚抓到土著人那会儿,这帮人的手段那可真是惨无人道,差不多每天都上百个人死去。要不是现在看到土著人的损耗太大,那扑捉的速度跟不上,恐怕现在的土著人都没有余剩的。”
郑成功闻言不由的苦笑,“我会派人再去抓土著人,但你也得嘱咐那些官员多少叫那些人增加一些存活的措施吧!”
“恩。”
冯澄世本来也没有准备辞职,只是想以退为进,让郑成功明白工部的难处。
有了郑成功的道歉,冯澄世见好久收,没有再提辞职的事。未完待续。
《
第二十二章 海盗变强盗
《
冯澄世报告完,王忠孝忙站出来。
“大将军,这是今年的户部报告,这份报告还得你亲自批示才行。”王忠孝将一份报告交给了郑成功。
拿着报告,郑成功看了一遍,再次苦笑了。
王忠孝的这份报告上提出了缩减军队的开支让郑成功头疼的事。
现在郑家的底盘上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让政府的开支急速增大,现在政府的户部官员已经有些在叫屈了。
当然那些官员也知道军队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是希望暂时性的缩减军队的开支,暂时让军人的待遇回到明朝时的酬薪。他们表示只要度过了这段困难时,必定会恢复军人的待遇。
郑成功对于提出这个方案的官员们很是无奈的,文贵武贱的思想还是根深在这些旧官员身上。一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想过要消减自己集团的利益,而是首先想着要克扣军人的薪水。
有时郑成功都会想到有着这种思想的官员是不是玩无间道的,要是郑成功签署了这份报告的话,那困怕明天就有着一大帮军士带着战舰投靠清朝了。
毕竟安庆战役后,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心生了异样,不看好反清复明的形势。
还有一部分是在郑成功实施的改革中,自身利益严重受到损害的。看到郑成功顽固地要推行改革,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着想,就想着投靠满清。
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江浙的商人地主,以及一些学八股文出身考取到功名的书生。
如果不是郑家军还有着很强的实力,如果不是军队还忠于自己,不然怕是有很多要背叛自己,投靠满清了。
因此郑成功绝对不会苛刻军队,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政权的。
郑成功对于那个提出缩减军队开支的王忠孝很是恼火,不过考虑到这几年王忠孝打理户部也有几分功绩。
郑成功也强忍下来,对着王忠孝说道:“缩减军队开支的那个提议,我不同意。你让户部的官员再重新整理出一份报告来。告诉户部的官员,军队的开支不可能会缩减,至于财政上缺口的问题我会解决。”
“是,我会转告户部的。大将军,属下先告退!”
“嗯!”
王忠孝心里也明白,那次郑成功坐上龙椅,当众呵斥大将军有不臣之心时,已经在他们两人心中出现了裂痕,自己也不再是大将军的心腹了。
那次过后,只要不是公事,王忠孝都不会在郑成功面前出现。
看着王忠孝后背的身影,郑成功很是恼火。
王忠孝竟然敢将提出消减军队开支的意见,他的思想早在四书五经等影响下僵固了,根本就跟不上新时期进步的脚步。
一遇到问题,只会想到节流,而且是愚蠢的节流方法。至于开源来来去去也就是那几样,增税等。
是时候该找一个人替代王忠孝了。
找一个新的户部尚书还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