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走。
  踏上返程的宋小鱼决定以后在家苦练宋涛平时教他的那些木工活计,同时,他还要想办法存到足够买一张去渭南的船票的钱。
  在整个山南道,同一天起航的船只有很多,不仅是在岳州,其它各地都是如此。
  蔡州,原本帮蔡家种地的一个叫牛强的小伙,在询问过读报纸的法官,如何跟蔡家解除劳动协议之后,毅然而然的决定放弃佃户的身份,脱离蔡家,搭上前往关中的水轮船,船票钱,还是他最近晚上去河里捕捞鳝鱼泥鳅,卖给收鱼的贩子攒下来的。
  和牛强做同样有类似经历的人有很多,他们要么去捕鱼,要么去伐木,套山鸡,兔子,想尽一切办法,弄到了一张前往关中的船票。
  所以,水轮船上的位置很挤,但是他们在船上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难受,因为,船工没事的时候,总会跟他们讲一些关中的事情,告诉他们,到了渭南之后,该如何谋生,还会分发给他们一些平时见都没有见过的食物,好吃到他们都不愿意那么快到达关中了。
  只可惜,水轮船的速度比他们想象的要快的多,顺江直下,两天时间就到了扬州,拐入运河之后,船工告诉他们,在笔直的运河里面,水轮船可以日夜航行,最多十日,就可以到达渭南。
  要知道,以往他们随便去一下临近州城,往返都要好几天呢!现在,坐上了这水轮船,居然半个月不到,就能到达远在千里之外的关中,简直太神奇了。
  大唐的的老百姓,只要不是府兵出生的,很多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见识过什么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所以,下船的那一刻,他们是方向都摸不着的,不过不要紧,船工说过,找到那种穿着和实习法官一样,胸前戴着徽章的人就行,他们就会按照你的特长和主观意愿,带领你去各个工厂报道。
  宋涛只是一下船,就马上看到了码头旁边,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船坞。
  牛强,则是和一帮人一起,被一个戴着银质徽章的实习官员带着,在渭南的工地走了一阵之后,交给了建筑公司。
  船厂和建筑公司负责面试的人稍微检验了一下他们的能力,就带着他们到了一个叫做劳动保障处的地方,签订了劳动合约。
  据说,今后每个月的薪酬,可以到这里领,会缴扣一定的个人所得税,但是,有什么劳动纠纷,这里都会帮他们处理,甚至在工作中出了什么意外,受了伤,这里还会出人负责照看他们,帮他们出医疗费用。
  宋涛是熟手木工,有多年的造船经验,会水,懂得炮制造船的各种材料,船厂的负责招工人的人检验过他的水平之后,非常开心,定了两千八百钱的月薪,据说,这还是试用期,如果三个月后,他能够自己带一组人马,单独负责一部分船体制造,工钱可能会拿到五千钱,那可是足五贯,而且,不光是拿钱,船厂还管他的吃穿住,与报纸上书的只好不差。
  牛强,最终选择了干比较脏,比较耗力气的泥水活,原因是他小时候,最喜欢活泥巴玩了,据带领他去签订劳动协议的人说,以后,他每个月可以挣到一千五百钱,加班另算钱,工资比其它新手工人的工资高,是干泥水活的工人特有的福利,因为他们的活计脏些,累些。
  另外,他还能够比别的工人多领两套用来换洗的工作服,而且住的地方,还有专门的按压水井和烧水的炭炉,供他们每天收工后清洗身体和衣服,只是那一头长长的头发,最好剪掉了利索些,因为在工作中它很容易沾上泥水,而且通常会把全身弄的都是泥,如果沾的是水泥,收工的时候才发现它已经干了话,结局还是剪,同工种的工人,大多都把头发剪的短短的了。
  整个来渭南打工的过程,比他想象的要简单的多,工钱,也比他们预期的高,才工作了三天,牛强的工头,就喊他晚上到家里吃酒,据说两个月前,工头花了近三百贯买了套新房,是一套什么精装三居室,现在,已经装修好可以入住了,以后他就不和大家一起住在工棚了。
  牛强不知道精装三居室是个什么房子,居然要花三百贯,他看到同组的人收了工之后,都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穿上了一身干净衣服和鞋子,他也有样学样,将身上的泥水洗干净之后,将剩下的一套还没有穿过的新工装工鞋都穿在了身上,和同组的几个工友一起去工头的新房子里吃酒。
  原来,工头的新房子离他们上工的地方不远,据说是之前盖好的一期工程,而他们现在做的,是五期工程,前面二三四期,已经有足够的人手开工了,到了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参与修建的房子,盖好了之后,居然这么漂亮。
  找到了栋数,才走进楼梯里,牛强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是从一楼的几户人家家里飘出来的,看来,他们家里也是在摆什么乔迁宴,这应该是关中有钱人的讲究吧!
  工头家在三楼,红色的房门直接大开着,几个工友还没进屋,就看到了地面上洁白的瓷砖,虽然他们大多穿着干净的新鞋,但都有些不好意思下脚踩。
  “都进来吧!还磨蹭啥,家里的酒菜都上桌了。”
  工头笑呵呵在屋里朝他们招了招手,然后,当牛强跨入这间屋子的时候,就仿佛进入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对于牛强这种住了十几年泥巴窝棚的人来说,就两个字形容,“奢华”。
  屋里的任何东西在他看来都是精巧的,带着软垫的长条沙发,雕刻有花纹的案几,一格一格,摆着琉璃,或者木雕刻的壁柜,就连墙壁上的灯架子,都特别的好看,点了白蜡之后,把整个屋里照的跟白天一样。
  屋里的各个房门都是开的,工头领他们在每间房里转了转,说是新房,要多吸点人气,还让他们在软绵绵的床上打个滚,说是新床要人压,尤其是年轻未婚的小伙子压压,最好。
  那床可真是是软,还有弹性,人一躺上去,都快陷进去了,牛强觉得,在这样的床上睡觉,自己早上一定不愿意醒。
  最后,他们几个工友,被带到了客厅旁边一张大方桌上,桌子上摆着十多个大瓷碗,里面全部都装满了各种香喷喷的菜肴,有猪头肉,卤鸡,卤鸭,卤鸡蛋,一条十多斤的大草鱼炖的锅,还有撒着香料的大羊排,至于那些自己见都没有见过的青菜,他光看着,就觉得好吃,至于这几天在食堂里吃过的豆腐皮,排骨海带等,都不稀得上。
  最让人抽鼻子的是那种清清亮亮的酒,味道太浓烈了,据说是工头在酿酒厂打来的,足有五斤,今天晚上不喝完不准走。
  工头的媳妇也是做管事的,是在染料厂,她那边也来了几个女工,在旁边另开了一桌,菜式差不多,只是酒,是一种淡红色的,叫做桃花酿的酒,这酒工地上的食堂里有,据说这个季节产的特多,隔一天,每个工人可以发一小碗,牛强喝过,味道有点甜,但酒气也很大,一小碗还好,喝多了也会全身发热,上头。
  几个女工在厨房里帮工头的媳妇张罗菜,这一会,也上桌了,十几个人,两桌,把整个饭厅挤的满满的,十分热闹。
  牛强的嘴笨,又是新来的,不过,上席之后,都是听工头和几个老工友讲话,大家举杯的时候,他也跟着举杯,不过不敢多喝,因为那酒看着像清水一样,喝到嘴里的时候却像火团一样,难怪刚才工头说喝掉五斤酒的时候,好像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一般,他估计自己喝一杯,就会醉,而一杯的重量,还不到三两。
  因此,他被工头笑话了,说南方人喝不得烈酒,下次得专门为他准备一些清淡些的麦子酒,就是喝多了会打嗝的那种,也有人叫它啤酒,夏天的时候,酿酒厂会酿很多散装的出来,便宜卖给工人喝,据说冰镇了喝的才爽。
  牛强没有喝过麦子酿的啤酒,他只是在意识还清醒的时候,使劲的吃着东西,在打着晃回到工棚躺下的时候,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拥有一套像工头这样的房子,把老娘和弟弟妹妹们接过来,招呼他们天天吃像工头家这样的饭菜。
  类似的情况,在整个生活小区里,到处都在发生着,只是经过了很短暂的时间,这些从全国各地赶来渭南打工的百姓们,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安定了下来,开始朝自己的目标迈进。
  在渭南的衙署里办公的李世民,听到了密卫给自己回报过来的一些民间消息之后,满脸的欣慰之色,如果不是因为孙正明现在去打理他的试验田了,他一定会把这个推动创造这一切的家伙,也喊来陪自己好好的喝上一顿。


第430章 农学院的由来
  关中春麦的长势非常好,从出穗情况来看,完全能够达到孙享福的预期,再等一月左右,差不多就能收割。
  幸由于产业的转移,幸福村各个作坊的管事,都去渭南做的工厂做厂长,总工等职务,村里现在不会像以前一样,到处都是人了,这才更加像是一个农村。
  四月下旬,关中天气已经十分温暖,甚至有点小热,善阳那边也早已冰雪消融,孙享福就善阳的春耕后续安排给褚遂良,孙得寿去了一封长信之后,便组织起村里的熟手农夫种起了花椰菜。
  王家派了不少人熟手农夫来学习种植,足有两三百人,全部是王氏本族庶出子弟,负责管事的王安亲自到场,用笔墨记录了所有的种植细节,最近,他恨不得将整个村子封锁,不准外人进入。
  “你们王家在关中还有多少亩田地?”
  “两万亩左右,不过,像您这边能够一直保持土地湿润松散的好田,估计只有三千亩,除了留下这三千亩来种植花椰菜,多余的田,我们会尽快卖掉。”
  “五姓七家,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流的顶尖世家,果然是有其道理的,你们家族内,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关内的土地已经不再重要的?”
  虽然得了一句夸奖,王安的脸上却并没有什么得意之色,只是老实的答道,“从善阳在家主和少主的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之后。”
  这个答案确一点都不掺假,五姓七家的智囊团分析问题的层次,远非一些中小世家可比,他们总能盯着最赚钱的营生,寻找其本质。要说这两年最赚钱的是什么,绝对不是王家种的香料田,因为那些香料最初虽然为王家赚取了几百万贯利润,但由于产的太多,市场上消化不了,导致后来价格断崖式下跌,使其整体盈利,并未达到一千万贯。
  而善阳,由于商业的兴盛,光是每年的税收,都是一两百万贯,那么,具体孙享福以及他的整个利益团体在善阳赚了多少钱,根本没法算的清,反正是绝对超过千万贯的。
  因为,别说现金盈利部分,光是他在善阳的那些工厂,物业,商铺,固定资产的价值,都超过了千万贯。
  所以,五姓七家现在非常想的是,自己在北地也拥有一座像善阳一样的城池。
  毕竟,田地产出那一块的利润,他们已经看不上,一亩地,就算像孙享福种植的麦田一样,产出四石麦子,又值多少钱?不到一贯而已,种植这些田地,需要人力,周期缓慢,已经是鸡肋一样的存在了。
  相比于种田,经商却更靠谱,王家在善阳的产业,占据善阳总体产业不到十分之一的份额,而且,还大多是从孙享福手上过了一道的,但就这点商业份额,已经让他们的年收入超过两百万贯了。
  如今,他们虽然放弃了关内大部分的土地,但定襄周边的土地,全部归了他们王家,定襄城未来的产业,在他王家直接或者间接管理之下的,很有可能超过五成,这可是北地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城市,它的经济,很有可能超越善阳,它的盈利能力,别说超越善阳,只要能跟善阳差不多,那么王家的收益,就比继续在关内种地,高出几倍不止。
  毕竟他们在定襄城周边的土地,虽然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但种植面积翻了一倍,产出也比关内的田地更高,只要最初在开垦土地上费一些工夫,往后,农业产出方面,并不比种植关内田地的时候差,而在商业和固定资产放面的收益,则全部都是新增的。
  只要家族能够壮大,他们可不介意别人喊他们太原王氏,或者定襄王氏。
  至于其它几家,其实也跟王氏打着同样的算盘,他们要复制善阳的模式,发展一座商业盈利能力超强,耕地相对更加集中好管理的新根据地,也只有像这样巨大的好处,才能引得五姓七家这样的巨无霸做出如此大的产业调整。
  可笑那些仍然在关内抱守一地的中小世家,地方豪强,还在大量的吃进土地,当他们知道今明两年,粮食的价格可能跌到斗米只卖四五钱的时候,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喷血。
  因为,就算他们把一亩地种出四石多粮食来,也只能卖到两三百来钱,两个青壮雇工就算拼死给他们种出一百亩地出来,也就只值二十来贯钱,这还没有让这两人去渭南打工赚的多,毕竟,一个人去渭南打工,管吃管喝管住,一年有十几贯的收入。
  而种地,却要消耗他们的粮种,口粮,农耕工具等等,这会导致他们有一种越种越穷的感觉,因为,即便是以后世的农业产量,种田的人的收益,也比不过外出打工的人,何况是这个时期。
  “他们王家只种三千亩花椰菜的话,只怕无法满足长安市场的需求哦!享福,咱们村里,要不要多种点?”孙大力挑着两个大漏水壶,跟在孙享福后面浇水,适时的插了一句话道。
  闻言,王安和孙享福两人,嘴角都勾起一丝笑意,要是孙大力的脑子那么好使,能看清楚事情的本源,当初他就不会沦落为配角了。
  “你们笑啥?”
  “人。”
  “人?我吗?”
  孙大力有些莫名其妙,这两人为什么一起笑话自己,难道自己说了什么很可笑的事情吗?
  “不是,我是说,种花椰菜的人,不够。”
  幸福村这些适应了孙享福耕种要求的熟手农夫,基本都是护卫队员家里的亲属,不过一两百人号人而已,而被王安排带过来学习种植花椰的人手,也不过两三百号人,以花椰菜的种植难度,第一年的时候,他可没有把握一个人能打理好十多亩菜田,以王家的力量,种植三千亩,已经是极限了,幸福村,就算只种植两千亩,也有难度。
  所以,其实缺的从来都不是田地,也不是市场需求,只是种植的人手而已,当然,他们并没有纠结种植的多少,孙享福不纠结的原因是,这东西产量不算高,在关中今年缺粮食的情况下,多种不宜。王安不纠结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越是产的少,卖到市场上的价格,就会越贵。
  “说到人,有个事情我得跟你说说了,咱们村里新的一批小孩子也成长起来了,十来岁,学完认字的,有五十多个,是不是也让他们跟着农门子弟一起学习?”
  幸福村的原居民才四十多户,算上护卫队家属,达到了将近四百户,这几年下来,原先的那些小孩子,现在也逐渐的长成人了,是时候学习一些更加高深的东西,而新的蒙学班,也可以开始成立。
  孙大力提到这一茬,村里那些熟手农夫们便都抬了头,用殷切的目光看向孙享福,农门核心子弟究竟学的些什么,他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他们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上了年纪之后,思维僵化,顶多也就能按照吩咐办事而已,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几年前来到幸福村之后,就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脑瓜子可聪明了,说不定以后就能成大才。
  “行吧!等大军北上的时候,我把他们带到善阳去。”
  李世民的战略计划已经制定完备了,其实,现在一应军士装备,已经制造的差不多了,龙首原校场,所有的军士在分发到了新式装备之后,都在进行最后的适应性训练,等下个月麦子成熟收割之后,就是大军誓师出发的日子,到时候,孙享福会和李世民一起北上善阳,当然,最终李世民会去往前线,而孙享福,则是在善阳调度粮草补给,做后勤工作。
  “呃,那个,不知我王氏子弟,能不能入农门求学,跟着孙都督学习一些耕种技术?”
  王安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平和淡定,也不知道年纪轻轻的他经历过一些什么,但是,说到让王氏子弟入农门学习,他的表情和脸色却是一脸郑重,似乎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古人把家学传承看的比较重,非通家之好,或者正式的师徒传承,一般是不会让人染指半分的,农门,是目前大唐最为高深学派之一,他所教授研究的虽然是种植技术,却让整个国家的任何人,都不敢轻视,包括皇帝和他们五姓七家,各方势力,几乎把学习农门的技术,当成了最高等级的任务,然而,王安却想不到,这个任务,有可能会被他轻易的完成。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过,你们要等些日子,我这次回去善阳之后,会在善阳建立农学院,将我农门的技术知识发扬光大,你们王家若有兴趣,可以多派族中聪慧好学之辈,到农学院来报到。”
  “啊,这······”
  王安有些愣住了,事情和他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他都准备好了孙享福拒绝的话,他要开一些什么样的条件了,可是,孙享福居然摆出了一副巴不得他们多去一些人学习的态度,这太不应该了啊!
  “不知,入农学院学习,我王家要付出什么?”
  过往的思维,让王安觉得,没好处的事情,是个人都不会干,所以,即便孙享福给出了这样一副姿态,王安也决定要问清楚的好。
  “呃,交学费就行,不过,像王氏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家族,如果能直接出资帮我把农学院修建起来,那就更好了,到时候,我一定优先录取你们王氏子弟。”
  既然王家主动送上门来了,孙享福觉得,还是提点要求好,免得他觉得不真实,心里忐忑。
  “孙都督此言当真?如果只是这点要求的话,在下都无需上报家主,就能做决定了,您要多大的学院,只管说,修建的费用,我王家一力承担了。”
  “当真的,当真的,那回头,我就给你们出图纸?”
  “没问题,修的奢华宽敞一些才好······”
  聊着聊着,孙享福就平白得了一座学院,不要太开心了,不大力推广农业教学,科学种植,又怎么能够满足大唐新时代,对于农业的需求呢!这种他自己本来就迫切的要做的事情,有冤大头来替他出钱出力,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第431章 难得休闲
  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已经晓得好多事了,最让孙享福得意的是,他每次伸开双手的时候,儿子和女儿,都会伸开自己的双手求抱抱,两个奶娃子都长的胖嘟嘟的,孙享福一手抱一个的时候,他们总是拿着尉迟恭在他们满月的时候送过来的迷你小兵器,认真较劲厮杀,还不时的咿咿呀呀的叫,搞了孙享福的两条胳膊,都不能支撑太久。
  “夫君还是把靖儿交给妾身抱着吧!婉婷丫头更喜欢你抱些。”
  “嗯,让为夫先亲他一口。”
  孙享福在儿子水嫩嫩的脸上亲下去的时候,儿子回应他的是一脸嫌弃的表情,不断的扭头,不过他并没有放弃,硬是左右脸都亲了一下,才把孩子交给虞秀儿。
  然后,又他又对女儿的小脸发动攻击,显然,女儿婉婷就没有那么抗拒父亲,任孙享福亲了好几口之后,她还咿咿呀呀的笑。
  “田里的麦子眼看就要熟了,夫君快要去善阳了么?”
  “嗯,陛下会在五月底会举行一场誓师阅兵,邀请了周边各少数民族酋长和镇守将军前来观礼,阅兵之后,为夫就要随军北上了。”
  闻言,虞秀儿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道,“难怪这几日夫君都会抽空和孩子们腻在一块,想来这次去善阳,时日不会短吧!”
  “嗯,战争不结束,应该就不会回来。”
  虞秀儿想了想又道,“红梅和春桃下半年要生产,妾身得留下来照看他们,要不,夫君把紫兰丫头带在身边伺候吧!”
  “呃,别,这几年我一直在外奔波,对紫兰丫头一点也不熟悉,还是算了吧!要是身边缺使唤的人,我直接到善阳街头买两个胡姬就好。”
  “胡姬,夫君喜欢胡姬么?”
  想想那些皮肤雪白的大洋马,孙享福咽了一口口水道,“当然······不喜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对胡人有脸盲症,只是,为夫觉得,用汉人女子为婢,有些太过浪费了,她们应该有自己的工作,事业,至于佣人杂役这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应该多用那些胡人来做,推动这个趋势形成。”
  虞秀儿感觉孙享福的解释还算过关,出生世家的她,确实有些瞧不起胡人,不过,她没有理解到孙享福的真意。
  现在的情况就是,西域胡人的人口数量比汉人还多,向他们引进劳动力,是大唐很有必要做的一件事情,这会大大弥补大唐劳力市场的不足。
  “胡姬也不是只有善阳才有,长安这边也不少,妾身这几天便去人伢市挑选几个好的,调教一番,供夫君驱使。”
  养胡姬几乎是大唐权贵府上必须有的配置,就连虞家都养了不少,虞秀儿的老爹虞昶,就经常让胡姬侍寝,据说,每次侍寝完之后,他都能老实好一阵子。
  孙享福现在可算是大唐顶尖层次的权贵,家里连几个胡姬都没有,确实说不过去,人家程咬金,尉迟恭府上,还专门养了一堆胡姬用来招待客人呢!据说还有侍寝服务,很多好这口的军中将领,没事都爱找个由头去他们府上做客。
  孙享福不知道虞秀儿心里现在想的是这些,他是个感情动物,红梅和春桃要不是在他身边伺候了几年,感情自然而然的培养出来了,他都是不会收房的,更何况是那些他分不清楚谁是谁的胡姬。
  在红梅和春桃的肚子前听了听胎动,孙享福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两个女人怀了孩子之后,人也娇贵了,虞秀儿专门给她们挑选了两个长相较好的婢女伺候,不过,孙享福连虞秀儿身边的紫兰都没在意,她们就更加没什么戏了。
  “老爷下月要去善阳,妾身两人七八月的时候就要生产,只怕到时候您是没功夫回来的了,不如趁着在家,给两个孩子起个名吧!”红梅抚着肚子略带撒娇的道。
  “啊,又起名啊!为夫最怕这个了。”
  “咯咯,作诗都难不到老爷,起名又有何难啊!可惜,李道长不在此间,我等尚不知腹中胎儿是男是女,老爷这次可是要起两男两女,四个名字哦!”春桃笑着接话道。
  “嗨,你们不知道,诗不会念一辈子,写了就写了,名字,可是要叫一辈子的,寓意不好,不顺口,会别扭一辈子,为夫得谨慎考虑。”
  孙享福这么一说,几女还真是深以为然,当下也不逼他了,反正还要在家里待一个来月呢!
  难得的在家与妻妾闲聊了半日,午饭的时候德叔拿了封信件过来,是岭南那边传过来的,孙享福看过之后,笑着对虞秀儿道,“秀儿可还记得岭南那个小丫头阿月?”
  “就是那个喂养着两头小象的黑丫头吧!妾身记得,怎么了,她又要来长安了么?”
  孙享福点了点头笑道,“是啊!这次越公让他们父女带着数十个夷人和獠人部落的首领,族子,来长安观光游览,顺道参加陛下的誓师阅兵仪式,半个月左右应该就到了,请我们做好招待呢!”
  按说,岭南来的人,应该是由冯智戴出面接待,不过现在左骁卫大将军张公瑾去了高句丽主持战局,李世民调了冯智戴过去临时统领左骁卫,他整日在军营里脱不开身,倒是没有孙享福这边方便。
  “夫君可是要安排他们住在府上?”
  “嗯,不过几十个人而已,就住在府上吧!平时多叫几个仆人照看着,免得他们言语不通,与别人起了冲突,另外,阿月这个小丫头与为夫也算有些缘分,你若是有暇,可以教她一些汉人的歌舞表演,她学的很快的,到时候回去岭南传播,于国,也算有些益处。”
  “妾身知晓了,不过,说到这教授歌舞,皇后娘娘前两日还问过妾身,有没有出仕太乐令的意思。”
  现在的太乐令是礼部右侍郎崔枢担任,可惜这个老崔,不是后世那个老崔,压根不懂音乐,也不太适应管一堆莺莺燕燕的女官,是以,多次上奏李世民,将他身上这个兼职剥离出去。
  然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商议如何管理以女官为主的文工团的时候,就想到了虞秀儿,她精通歌舞音律,又是郡夫人的身份,担任这个女官之首,倒是恰当。
  “你同意了没有?”
  虞秀儿摇了摇头道,“妾身以两个孩子还小,需要照顾为由,推脱了,不过,皇后娘娘却说无妨,反正这太乐令又不需要上朝,一应训练彩排事务,我可以自由选择场地管理,并不影响照顾小孩,言语之间,似乎是不愿意这职司被宫中有意出任的嫔妃们兼任。”
  闻言,孙享福了然,与李世民交流较多的长孙皇后已经知道了这文工团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有远见的她,不希望宫闺之中,牵扯到政治,是以,想用一个宫外比较听话的臣女来担任这个职司,而大唐贵女,在各个方面,哪里还有别人比虞秀儿更合适。
  “为夫倒是支持你有自己的事业,这可是目前大唐最高级别的女官,机不可失啊!说不得将来秀儿你还能得个乐圣的称号呢!不行,为夫得找人记录下你的一言一行,以供后人作传时,有资料可考······”
  对于孙享福的调侃,虞秀儿回了他一个大大白眼,要不是有红梅春桃和几个丫鬟在,只怕都要与孙享福嬉笑打闹一番,不过,经孙享福这么一调侃,虞秀儿倒是真动了担任太乐令的心思,左右不过是帮朝廷管理文工团的训练而已,这些事情她原本就在行,另外,貌似只有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才觉得整个人更加有精气神一些。
  其实,很多深闺怨妇爱胡思乱想,做些不理智的事情,都是闲出来的,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人,整个精气神都是不一样的,孙享福只盼虞秀儿担任了太乐令之后,能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事业上去,别老想着记录自己的言行,鼓捣自己成什么圣人。
  难得的在家里休闲了两日,孙享福再度去到渭南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准备带着朝臣们返回长安了,因为在龙首原校场训练的大军早已全员配备了新式装备,而给在河北道和莱州训练的军队的新的装备,也早就走水路押运了出去,至此,朝廷本轮的军事装备筹备,已经全部完备,接下来,各大工厂的产品,也要转向民用了。
  “朕意,继续保持一两条军备生产线,制作一些武器装备储备起来,一干费用,正明你想办法解决。”
  “呃,臣可不是财部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