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沧海(无财)-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轰轰轰!”挤作一团的人堆里,血肉横飞,虽然原始手雷的杀伤破片数量不够,但是他的敌人对于如何防范这种兵器更是毫无经验。此前狼筅队的瞬间爆发驱逐,让阵前的敌人拥挤到了极致,极大提升了手雷火力的效果发挥。

哀嚎遍野,素来以悍不畏死著称的隼人武士也被震慑到了呆滞不前的状态。

“杀啊!手雷开道!全军突击,直取西村麻吕本阵!”

。。。

。。。

第247章汴京行

西村麻吕的首级,被一根高高的竹竿,挑在人吉町的十字街口,旁边是一排装着死尸的囚车。久牧野川一战,申屠令坚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在无当飞军士卒的体力露出颓势之前,利用手雷的爆发力,一往无前撕开了一个血口,把西村麻吕和萨摩隼人数个主要部落的贵族酋长斩杀在本阵中,结束了战斗。

一场血战,隼人勇士被杀者达三千人之多,几乎让萨摩国的隼人族精壮减少了两成的人口,再加上重伤不治和重仓残废的,也和这个数据差不多,那就意味着萨摩隼人至少四成的精锐壮汉永远完蛋了,这个打击不可谓不重。

快刀斩乱麻杀死了几十家酋长、贵族之后,申屠令坚和随后赶来收拾残局的陈诲马上转为恩威并用、剿抚齐下的手段,把被震慑住的隼人族余部拿下、立刻进行保甲连名、造册登籍的安民工作。吴越国内派来的文官,和蒋正明在肥前国储备的那些可以做点小吏或者巡捕安保工作的人才,也很快投入到了萨摩地区——如今的肥前国形势可是一片大好,经过一年的奖励性汉语教学,已经有上万人可以比较流利地使用日常汉语。这些人员的投入,极大缓解了地方统治上的障碍。

林仁肇亲率无当飞军主力从宫崎进发的部队,也取得了和申屠令坚差不多的战果。为了诱敌主力出击、一决死战,而避免隼人部族逃进深山老林打游击,林仁肇的人马在进兵过程中还数次“犯兵家之大吉”:

比如在地势逼仄的一濑川河谷行军时,轻敌冒进地拖长进兵阵势、把一字长蛇阵拉得更远、让隼人斥候看到使敌首尾不能相顾的机会。又或者是不等待水军用小船沿着一濑川运粮、就让无当飞军主力圈地跑马一般孤军深入、沿途不立营砦,故意装出种种不谨慎的姿态。

大隅、日向等国的隼人蛮族不懂兵法,被林仁肇的诱敌之计玩弄于鼓掌之中,觉得林仁肇所部人少可欺,于是就遭遇了萨摩隼人一样的下场,被林仁肇一战击杀打残数千人,余部彻底崩溃。

四月初,林仁肇和申屠令坚在人吉会师,并且沿着久牧野川和一濑川肃清了进出阿苏山区的主要通道,完成了对南九州三国隼人部族的威慑。加上吴越人充分利用当地人进行宣传和厘清,一再强调如今实施的保甲连名、造册登籍等工作只是为了登记人口户籍,承诺五年内不征税赋、而且永不按照人头征发徭役和人头税,将来即使征税,也只限于按照田亩或者工商业征收。

这些举措让素来不愿归化纳税的隼人部族反抗斗志降低了不少,不过一个多月,基本上就在钢刀和救济的双重压迫下,把表面上的反抗都压了下去。毕竟吴越人的政策说的很简单:你要是祖祖辈辈继续在山里打猎,那没问题,以后你们一辈子也没有纳税和徭役,只要有出生和老死的时候到官府这里登个记好了。如果到时候眼红别人家业,想要分得田亩耕种或者到商港、工场做活,那才考虑纳税的事情。

当然,如今已经成为农业人口的那部分人,或许在五年的免税期后,会成为受到打击的一批、不得不忍受吴越人十五税一的农业税。针对这一条,吴越人又给出了两点补救——这些也都是林仁肇和陈诲出兵之前,钱惟昱就拟定好了的大政方针——

第一条,就是即日起清丈田亩、实施检地,此后每隔十五年检地一次,两次检地之间新开垦出来的新田,不在纳税范围内;第二条,则是对隼人部族进行入伍免税优待,凡有隼人武士被选入吴越军中入伍的,家中可得200亩限额的免税田——当然田地本身并不是白送的,还是要通过自己的服役资历和赏赐得到,或者购买。入伍从军者,军饷比照吴越军士卒一般不少。

最后,作为对当年战乱的补偿,吴越人通过海商船队,从台湾运来了大约四十万石的占城稻救济粮,在鹿儿岛、宫崎、人吉三处修筑常平仓、进行当年的赈济。原本只有贵族才能吃到大米的南九州蛮子们,一下子就被这种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征服了。养伤期间白米饭可劲儿地吃,有失去男人的妇女小孩也可以敞开了供应,这种事情在日本历史上根本是想都不用想的啊。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陈诲、林仁肇等部在南九州花了前前后后两三个月的时间,把大局彻底定了,随后便是轮换了约摸两三千人的二线部队过去戍守、维持,并且从隼人族中把残余的最精悍的勇士初步募集出来,成军编练、降低当地的不安定因素。

另一边,钱惟昱从三月开始带着使团北上后周,也终于在中旬赶到了汴京城。这一次,他既然亲自来了,那么林克己自然只能当副使、由他这个宗室王爷当正使。实话实说,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钱惟昱经历过的正式外交活动,此前仅限于在南唐当人质,到外交关系算是盟友的国家来出使,这还是第一次——虽然,由他策划、但不亲自实施的外事活动,已经有好多次了。

“也不知道柴荣、赵匡胤这些家伙都长啥样,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第一印象就觉得我是个书呆子呢?或者至少是风流文士也行啊……哎呀呀,真是伤脑筋。”

从汴河下船开始,钱惟昱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住进大周礼部拨给的国宾馆后,一言一行就更加注意那些陈腐的风度了。当然,除了吴越人之外,只有周娥皇和选子内亲王等几个巫女是住在国宾馆的;那些日本高僧,自然要去大相国寺挂单了。

日本僧人住进去的时候,大相国寺还很正常,没有任何被打砸烧抢的迹象,这让钱惟昱微微有些失望,所以到了之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打探大周朝廷上关于灭佛事情的讨论进展。而后才知道,原来如今柴荣定下的灭佛计划相对当年唐武宗会昌法难的时候,还是相对温和一些的。准许每县留一寺、超编的全部废除,同时僧人证照不全的,全部勒令还俗,至于熔佛铸钱的事情,还在筹备登记的阶段。如此,便只能等着柴荣召见的时候,再做区处了。

……

次日,紫宸殿。这一日,正是大朝会之日。按例应当先行处断朝政大事,而后有藩国使节觐见的,才会由皇帝选择性召见。在寻常人看来,这种安排或许有一些侮辱性的对待,但是后周以中原正朔自居,历来就是这么办的,架子比日本人高一些,也属寻常。

如今的大周朝廷,最火的议题,依然是灭佛。废除超编的寺庙、还俗不合格的僧人、限制寺庙免税田亩的面积规模,这几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合格寺庙中有多少铜质佛像,也已经统计出来,不合格的寺庙搜剿上来的佛像,自然已经归到了汴京,所差的,只是在最后一步是否要熔毁佛像上的争议。

只见这日早朝上,按例先是柴荣的谋主、枢密副使、户部尚书王朴奏对了一番查清天下佛寺违禁佛像的进度:“启禀陛下,截止日前。山南东道及河北诸道违禁佛寺数量、藏匿铜佛也已彻底查清。今年以来的清查,天下计查获超编佛寺、珈蓝三千三百八十余座、籍册违禁大小铜佛四万七千余尊、合法铜佛一万五千余尊,请陛下恩旨下令铸钱。”

枢密副使范质、中书侍郎魏仁浦依然切谏,认为追回寺庙超额田产、不法僧人,也就够了,若是熔佛铸钱,只怕天下汹汹,尤其是范质言辞恳切,说到此法不如徐徐图之,如今柴荣登基不过两年,如果太过行事操切、不等天下稳定,只怕反受其害。

至于多活了两年、而且貌似现在还活得有滋有味的老相冯道,已经是彻底哑火了,本着不得罪皇帝的考虑,他基本上就是一个锯嘴葫芦的表现。

柴荣声色俱厉,驳斥众人说:“佛祖在世时,便是割肉饲鹰之事,都可以做得出来。生前割肉以让禽兽免于饿死这种事情佛祖都愿意干。如今天下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百姓缺钱易货,正是需要佛祖仁慈,解民倒悬的时候。若是佛祖有灵,知道自己死后后人铸造的偶像熔了都能救民,佛祖又怎会不答应!难道铜佛之铜,还重于生佛之肉么?此事无复再议。”

范质和魏仁浦的意见被压制了下去,熔佛铸钱的议题就算是完了,柴荣催促着赶紧进入下一步,于是其他一些杂碎琐事也被提出来一一放在朝堂上争议定论了一番,这日大朝会的议题便算是完了。

“既是众卿再无奏对,此番可有外邦使节来朝?”

“回禀陛下,有吴越国使团,及东海日本国僧侣到京,献上贡品,伏请陛下赐见。”

“唔……吴越国又来进贡了么,他们送钱倒是勤快,可还是来了几次的那个林克己为使?”

“回禀陛下,此番林克己林学士不过是吴越使团副使,另有广陵郡王钱惟昱为正使,正在殿外等候。”

“钱惟昱?那定然是吴越人有大事相求了,这便召见吧。”

传令宦官转出大殿,到门外挥了一下响鞭,随后高唱道:“请吴越国使臣觐见!”

柴荣,王朴,都在心中暗暗揣测:这便要见到那个号称当世文坛泰斗的钱惟昱了么,也不知其人果真是读书君子,还是……

当然,除了柴荣和王朴,大殿武臣一列中,张永德、赵匡胤等武官也心中警醒。在他们看来,大周迟早是要对南朝动手的,除了南唐,吴越也该是一般下场。也不知这块日后捞取军功的敌手,究竟是何等风物人情呢?

。。。

。。。

第248章影帝?柴荣你还嫩呢

“臣吴越国广陵郡王、领中吴军节度使、参见吾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钱惟昱长袖拖地、袍幅深曳,行礼完毕,依然没有抬头的迹象。虽然他很想看清楚柴荣的样貌,更想从这大殿中的众人里,找出赵匡胤,但是他知道自己一定要摆出拘泥礼法的君子之态。

“爱卿平身。”柴荣透过十二旒冕,毫无表情地示意钱惟昱起身、抬起头来,试图看清钱惟昱的面容。两人相距三层陛阶、大约二十步远近,对于目力没有问题的人来说,这点距离不是问题。

“不过是个文弱小白脸罢了,长得倒是秀气。不过体格怎得如此高大峻拔,不似读书人……也罢,孔圣人都有九尺身材,高一些,也说明不了什么。不过如此年轻,便有如此学识造诣,当真不易。”

柴荣一边盯着钱惟昱的面容,在心中暗暗忖道。对于钱惟昱的年纪,他当然是深知的,只不过这个知识往往会被钱惟昱惊世骇俗的才华所拉走注意力、不被人注意到。只有看到对方容貌的那一刻,那张果真还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的面庞,才能提醒人们认真注意他的实际年龄。

“锐气进取,魄力刚毅。”这是钱惟昱对柴荣容貌的第一印象。

尤其是柴荣深深的法令纹和棱角分明的八字胡。连八字胡这种东西,都能长得一折一拐如同钟王碑帖的笔迹那般棱角钢骨,定然是一个下定了决心之后九牛都拽不回来的人。这种人,最擅惊天豪赌,要么全胜,要么输得精光。如果用这种气魄去激励群臣,无疑也会起到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老成者惴惴离心,少壮者奋迅精进。

钱惟昱顺眼往殿上武官丛中看去,一群方面阔口的赳赳武夫中,也有几个对钱惟昱比较好奇的。钱惟昱只见过李重进、记得对方面貌,此刻可以肯定李重进不在其中,其余诸人就一个都不认得了。他很想分辨出哪个是赵匡胤,可惜如今赵匡胤在大周禁军中的地位,前五名都还不一定排得上,钱惟昱又没看到哪个特别有帝王之相或者王霸之气侧漏的,只好做罢。

“爱卿此番入朝,倒是谦卑有度。卿之王叔,素来恭谨,朝贡不缺,此番遣卿前来,必然是有不凡之事要奏请了。”

“陛下圣明,昔年小邦入朝,皆以通儒院林学士为正使,盖因林学士学问闻于东南。我吴越用士,但以学问明达裁量,不忌出身之尊卑高下。今年以臣为使,不过因臣往昔年少、学问未成、今年方略有小成而已。不过,诸般机缘巧合之下,也着实有一些不情之请,需要陛下圣裁。”

这番话说得着实漂亮:前两年让林克己带使团来,那是因为林学士在钱惟昱年幼的时候,好歹也有些师生之谊、教导过钱惟昱学问。在去年《汉和字典》正式面试之前,钱惟昱虽然已经有几册《沧浪集》的诗词文集,但是那也只能算是当世才子,要说学问能到文坛泰斗,还是有些距离的。所以依然让林克己来,倒也没有任何瑕疵。

《汉和字典》问世之后,钱惟昱的文坛地位已经无可动摇,所以今年才由他亲自来,时间线上倒是恰好丝丝入扣。他说吴越国用人只论文才、屡屡以学问最佳之人出使中原、是对正朔的一种尊重。这个说法,一来巩固了柴荣和大周将相对于吴越文弱的印象,二来也非常合乎礼法,让人觉得吴越的恭谨实在已经到了近似泥古不化的程度了。

柴荣大喜之下,也是伸手难打笑脸人,既然人家给足了面子,他也要撑一撑天朝上国的面子:“爱卿尽管奏来,自有朕为你做主。”

“臣此番前来,所为三事,一来乃是照例年年岁币入贡,且听闻如今朝廷有收缴违禁铜佛、欲作它途。臣叔素崇佛法,大建珈蓝,还恳请陛下准我吴越商旅以等身重之铜钱易赎古佛,此其一也。

其次,近来有东海岛夷日本国高僧入唐求法、欲恢复大唐时遣唐使团旧制,然自唐末大乱、沧海阻隔、彼国之人与中原音讯已断绝百年,此番听闻中原初定、大周气象已达大唐全盛,这才前来探视情形。使团渡海至明州拜谒、正是臣治下所在,臣不敢隐匿,一并携来京师,请陛下处断,此其二也。

最后,岭南伪朝刘氏,僭称帝号已久。臣叔原本谨守本分,不敢僭越朝廷讨伐之职、妄拓辖土。然近日听闻刘晟杀尽兄弟、嬖于女色已极,故因秽疾暴毙;刘鋹小儿即位,倒行逆施,杀戮元老忠良、尽用宦官妇人秉政,且施宫腐之刑、残害岭南士子,凡中进士,尽数摧残其**,毒施人鬼、古今极矣!我吴越素重士大夫,以文教治地方,不忍见岭南士子遭此暴行,又不敢自专,唯有伏请陛下恩准臣叔出兵讨伐!”

三件事情,虽然都还只说了一个梗概,但是柴荣心中对于吴越日渐做大、是否有可能取代南唐成为南方大患这个问题,已经产生了动摇。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如今的吴越,依然是谦卑到了极致。对外用兵,讨伐消灭别的诸侯国、伪朝,如今这个世道根本没有人会请示中央朝廷的,但是吴越请示了——虽然柴荣怀疑,如果自己不准奏,吴越人还是会出兵的。

另外两件事情,无论是赎买铜佛,还是不敢隐匿海外过境的使团,都可以说明吴越人素无大志——北魏武帝、北周武帝灭佛而北朝兴盛、南梁武帝萧衍崇佛、致“南朝四百八十寺”而亡于侯景之乱。这些教训如今这个时代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崇佛的国家,会意志薄弱、血性颓废、钱粮不济,这些都是自然的道理。

钱惟昱又问答应对、解说了一番,柴荣都还没有表态,范质、魏仁浦、冯道等饱学文臣,却都已经听得心有戚戚然。虽然这不过是一个小邦藩王,但是若是天下君主能够如此重视读书人的话……这简直就是饱学文臣们梦寐的乌托邦世界啊。

饭要一口一口吃,议题要一个一个进行。钱惟昱先是呈上了礼单贡书,显示今年吴越又是入贡了金银价值三十万贯、相当于大周一年朝廷岁入的二十分之一,另有香药盐糖等货物无算。

随后,柴荣又走过场地让钱惟昱先把日本僧人召见的事情办了,再好腾出精力来谈正事儿。于是东大寺的宽信法师和延历寺的良源法师便上殿觐见。

柴荣对日本人不过是略有耳闻而已,对其国中制度,可谓是一无所知。略略问了一下两位高僧日本国内如今是何朝何代、谁人执政。却得知日本人根本没有哪朝哪代的概念,不由大惊,再仔细追问,宽信法师才正面回答道:“敝国国主自上古以来,便一姓传承,从无改朝换代之事,约摸可追溯至中土西周之时。臣下亦世官。”

柴荣听了,有感五代之纷乱、朝代之短命,喟然长叹:“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唐晋汉四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朕虽德惭往圣,常夙夜寅畏,讲求治本,不敢暇逸。建无穷之业,垂可久之范,亦以为子孙之计,使大臣之后世袭禄位,此朕之心焉。”

这种时候,朝臣自然只有集体称颂柴荣圣德,别的还能干什么呢?

感慨完了日本国皇室的绵延国祚,柴荣又和日本高僧大略问了一下,这遣唐使断绝的百年来,日本国与中原交往几何、可有困难——柴荣这么问,一开始自然也带有几分对吴越国雄踞东海、阻断东海岛夷来朝的疑虑。但是这个问题钱惟昱早就给那些日本高僧准备过答案了。只见良源法师在柴荣面前,法相庄严地控诉说:

“梁、唐二朝,虽国使断绝,民间商贸依然往来不辍。吴越素与日本国相善。然石晋末年,契丹南下时,高句丽故地三国亦强弱易势。高丽伪王南下攻灭尊奉中原之新罗,因高丽向辽人称臣,故而大肆劫掠日本、吴越商旅。如今商贸往来不易,多赖吴越水师周济,才偶有成行。一时不查,便会被高丽海寇所趁。”

高丽对辽国称臣、新罗对南朝称臣这些故事,柴荣也是知道的。东海航海难度深浅,他却只能听日本人空口白话了。良源法师这番话入情入理,柴荣便不再疑虑,还口头谴责了一番高丽国,让钱惟昱回去转告钱弘俶,准了吴越人对高丽蛮夷的征伐之权。钱惟昱没想到普通一颗伏子,还能收获这么一个效果,心中也是不胜之喜,而且从这点可以看出来,中原皇帝对于那些蛮夷之地,无论吴越占了多少,都不会当回事儿,也不会产生警觉。

在日本高僧面前,看上去柴荣还是略有分寸的,没有提什么灭佛不灭佛的事情。可能这也是他把召见日本使臣的议题提前的原因之一,因为柴荣也不想和钱惟昱讨价还价谈以钱赎佛像的生意之后,再召见和尚,那实在是煞风景的事情。

“如爱卿所言,吴越国商旅,愿意以铜佛等身轻重、以新铸足额铜钱交易佛像?那所铸钱币形质几何?”

“回陛下。若是陛下恩准仿制,我吴越亦可仿铸‘周元通宝’,若是不允,则我吴越当自铸新币,总归以分量等重为限便是。如此一来,我吴越新铸铜佛之火耗、及陛下铸币之火耗,皆可免除,此法如能长期施行,天下靡费损耗,可减数十万贯。”

唐宋时候融化铜块铸币的“火耗”,普遍都还可以在10%以上波动,也就是说柴荣每年增铸六七十万贯新铜钱,或许火耗就要浪费掉八万贯。如果吴越人直接给成品钱换佛像去废物利用的话,相当于柴荣还可以每年多拿到八万贯,而吴越方面也没有损失,这就是一个双赢的条件了。

虽然条件很诱人,但是作为一件长期的买卖来说,柴荣还是对吴越一方吃下这么大一批货的能力表示怀疑:“如今吴越佛法大昌,会昌以来寺观旧观恢复得不错吧。吴越果真有如此之大的需求,要赎易铜佛么?”

“陛下有所不知,臣叔近年来身体微恙不适,且后宫均无动静,有高僧建言,如能求佛祖庇佑、观音送子,方能……臣自幼丧父,得叔父庇佑。此等事务,怎可不倾尽私囊相助、以全孝悌之节。如今臣叔拟扩建灵隐寺、欲增铸五百青铜罗汉、三殿大佛,具用青铜。另在西湖南侧雷峰筑西关砖塔、以八万四千经卷刻铜板收贮。由此算来,此等数项所需铜佛,便不下百万贯之重。”

“爱卿为钱弘俶……朕是说为吴越王求子?”柴荣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死死盯住钱惟昱的眼神,试图从中找出一丝虚假和动摇。

可惜,柴荣是皇帝,却不是影帝。他没法从钱惟昱的眼中找到一丝言不由衷的迹象。吴越国当真已经到了兄友弟恭、叔慈侄孝的巅峰程度了么?当此乱世,居然还有侄儿为生不出儿子来的叔父求子的?

“废话,真是****。我不求,难道王叔就真会绝后不成。既然求不求都没差别,不如做了这个姿态也好。”钱惟昱面色道貌岸然、大义不凡,心

。。。

。。。

第249章纣之不善

钱惟昱那副“叔慈侄孝”的表现,要说完全没有演技上的破绽,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柴荣赵匡胤之类的人不曾有的。那就是他体内的灵魂,加起来已经经历了三四十年的人生,有了丰富的阅历积淀;而他的**,表现出来的才是十八岁的年轻人。这中间的落差,足以让他看上去如赤子之诚的姿态,骗过绝大多数人。

这和内马尔带球会遭到无数人盯防、克洛泽带球却没什么人盯防,是一个道理。一个少年人,在读书学问上花了如此多的精力,谁还能相信他是一个在权谋诈术上也淫浸多年之人呢?人类的脑细胞,总归是有限的啊。

“吴越之地,真是君子之国啊。”瞪了钱惟昱的面庞良久,柴荣喟然长叹,算是相信了钱惟昱的说辞,“爱卿所言、贵国对于刘鋹逆贼在岭南倒行逆施的义愤,朕今日也算是相信了……”

眼看着,柴荣就要顺势说两句漂亮话,把恩准吴越讨伐南汉的事情给从法理上确定下来,这时一个声音却突然杀出,打断了柴荣的话语。钱惟昱听了也是大惊,柴荣这等刚毅君主,居然还能容忍朝臣随便打断自己么。

“陛下且慢!臣有几个问题,还想请教广陵郡王殿下。请陛下恩准。”

柴荣似乎也觉得自己刚才有些冲动了,立刻恩准了打断者的请求。

钱惟昱见那人站在文臣班列中,也是前五位的位置,心中暗忖此人究竟是谁,却不想那人开口之前,还是非常有礼地自我介绍了一番:“在下王朴,见过广陵郡王殿下。”

王朴!这便是柴荣的谋主、写下了对于南朝君臣来说最为歹毒《平边策》的王朴了么?

“原来是王尚书,失敬失敬。但有所问,小王定然有问必答。”

“敢问殿下,吴越国既然素来以尊奉中原为立国之训,近年来,为何又如此热衷于开疆拓土呢?岭南刘鋹虽然无道,戕害士人,却毕竟不曾屠戮黎民。读书人受害,自会迁徙他国,相比大军交战、生灵涂炭,不知殿下以为孰轻孰重呢?”

这是**裸地不希望吴越国再开疆拓土了。很显然,王朴是大周朝廷中,第一个警惕到吴越和大周夹击南唐之后、取代南唐成为江东尾大不掉势力可能性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又要道理充分,还不能表现出丝毫的野心,实在是不易。

“王尚书过虑了吧,自古以有道伐无道,无有不克。吴越既有朝廷受命,自然将士用命、三军激愤。南汉伪朝离心离德,若能速速克尽全功,又何来多造杀孽呢?”

“看来殿下对于吴越国的武力很有信心啊,居然想着速尽全功。想必吴越国这些年来,也是常年修治甲兵不辍吧。”

“王尚书言重了——小王之叔忝为先帝及当今陛下敕封天下兵马元帅、天下兵马都元帅,命之以讨不臣。伪唐伪汉简称帝号、素来不尊正朔,若我吴越丝毫不修兵戈,又如何协同王师呢?”

王朴搜寻着钱惟昱语气神情当中的破绽,丝毫没有收获。对于吴越人的怀疑,他也毕竟只是停留在怀疑层面上,此刻试不出来,他决定来一点单刀直入、不给人回避空间的问题:“在下听闻,历代吴越王均曾宣称,武肃王遗命,要吴越之主尊奉正朔、若有英主,便当纳土归降。可有此事么?”

宣称祖宗遗命尊奉正朔、这是吴越为了外交优势,多年来一直直认不讳的。但是所谓的“纳土归降”,吴越人只是偶尔放放烟雾弹,从没有在正式场合提出过——虽然,如果没有钱惟昱的蝴蝶效应干扰的话,他王叔钱弘俶确实会在20年后纳土归宋、投降赵匡胤。但是如果把这种逼不得已的事情说成是“早想如此”,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钱惟昱直接承认,也会给人觉得虚伪。

可是,不承认的话,岂不是说明吴越自有野心么?钱惟昱没想到王朴会这么直接、这么不顾外交上的虚与委蛇……而且,最恶心的是,这种问题,由不得钱惟昱多想,必须是几乎应声而答,才显得你没有心虚。钱惟昱深吸了一口气,先硬着头皮直接应承了下来:

“诚如王尚书所知,小王的父王在世时,便多次对小王提及过此组训:若遇平定乱世之英主正朔,自当纳土归降以安黎民。切不可妄动刀兵、多造杀孽,陷百姓于水火之中。我钱氏起于两浙,两浙百姓,皆如手足乡亲,修整兵甲,不过为保境安民,又怎能为一家之私欲,使万民陷于水火?”

“大言不惭!若果真如此,唐庄宗、明宗时,北地一统,南吴、马楚称臣;前蜀王氏伪朝,亦不敌夷灭——当是之时,庄宗、明宗,无不貌似明主,天下归一已然露形,为何不见武肃王纳土归降?”

“王尚书说笑了——当时杨吴虽名义上俯首而不敢妄动,但实则阻断道路、隔绝进贡。我吴越与吴、唐素为仇敌,如何自解兵戈纳土归降。何况……”

“何况什么!”

“何况‘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故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我吴越君臣素好文治,只求青史留名,又怎可不慎。用兵用文,所求皆同,至于权柄,不过身外之物。”

一连串咄咄逼人逼问言语的王朴,听到钱惟昱说出这番话之后,却是突然反常地安静下来了,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须臾,回头缓缓对柴荣说道:“陛下,臣已无话可问,此前臣多疑失礼之处,愿向广陵郡王殿下赔罪。”

柴荣也不甚明白,旁边的太监又没文化,不能偷偷问清是怎么回事儿,最后也是思忖了半晌,才明白过来一点儿,准了王朴所请。

武将一班中,张永德完全听不懂王朴和钱惟昱在说什么,侧身想问身后的两位诸军都指挥使,结果这帮老粗一个都没听懂。问到赵匡胤,赵匡胤依然懵懵懂懂,只能是等着退朝之后,找个文官问个明白了。

“爱卿一门公忠体国,为朕藩屏东南,勤于王事。自今而后,自当君臣勿复相疑。讨伐刘鋹之事,稍后自有翰林制诰明发敕旨,付卿持返。”

……

吴越国使团的官面文章,总算已经做完。接见日本高僧、请旨讨伐南汉,以及赎易铜佛三件大事,都算是谈妥了。

退朝时分,张永德站在武臣一班班首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