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室对我本无格外之恩遇,我也犯不着攀上这条破船畏畏缩缩地仰人鼻息。
曹操看着贾诩脸上的表情变化,知道他内心经过一番挣扎,最终还是愿意投靠到自己门下,于是又冲着他哈哈笑道:“本相另有区区一道相府手令意欲就此宣读——不知贾大夫肯不肯赏脸接令呢?”贾诩一听,急忙一整衣冠,又要起身离席跪下。曹操向他一摆手,连声止道:“不必!不必!贾大夫还是坐着听本相宣读这道手令罢。”
贾诩就知道曹操来此的目的是要他出山辅佐,刚才前面的都是铺垫,真正的重要的是在后面的事情,他推谢不过,虽是未曾跪下,却仍然起身半躬半伏地听着。曹操坐在榻上又从袍袖中取出一卷赤绢,展开了朗声宣道:“进贤匡时,本相之急务也。素闻太中大夫贾诩谋略惊人,料事如神,运计如鬼,天下畏服——本相特聘其为相府军师,襄助本相南征大业、扫除群逆!”
贾诩闻言,略微一惊,没想到曹操很重视他,直接就请他担任军师要职,但无论如何总得谦虚几句,慌忙伏地跪答:“多谢丞相大人厚爱——贾某惶恐之极!贾某何德何能敢受此聘?丞相大人手下已有荀攸军师智谋盖世,贾某焉敢以区区微才而贻笑大方乎?还请丞相大人收回此令!”
曹操对贾诩是有十足信心的,他早就摸透了贾诩的底细,知道这个人有真才实学,对行军打仗来说是一把好手。“贾大夫!您是当得起这相府军师之重任的,就不要太过谦辞啦!”曹操大手一挥,豪气十足地说道,“荀攸是左军师,你是右军师,我期待你们两位能够为国分忧,如当年陈平辅佐汉高祖那样替本相扫平天下,这才不辜负了你的满腹才学。”
52 紫金博山炉旁的高士们——儒门力争的大义这段时间荀彧一直在为国家的命运担忧着,看见这次曹操若是顺利取得了荆州与江东,汉献帝估计就得让位了,大汉数百年的天下顷刻易手,怎能不叫人心酸?在育贤堂上,紫金博山炉的凤喙里喷出缕缕香烟,凌空缭绕盘旋,随着徐徐夏风忽卷忽舒,显得飘曳多姿、异态横呈。
司马懿作为荀彧新收的弟子,最近每天都和老师在一起谈文作赋,有时也议论国家大事,他虽知曹操与老师不睦,但仍旧追随荀彧身后。“仲达,这尊紫金博山炉还是你大哥当年赠送给为师的。”
荀彧每次见到司马懿都会从脸色显出笑意,他对这个弟子是非常满意的,司马懿博学强记,深得老师欢心。他伸手指了一指那峙立堂中的紫金博山炉,向司马懿柔声而道,“你们司马家中人一个个都实在是太客气了,似这等孝武大帝的御用重宝,为师实在是受之有愧啊。”
荀彧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对任何人都礼敬有加,他目视紫金博山炉,而司马懿跟着老师一起望向那紫金博山炉微微而笑。在他眼帘之中,那宝炉炉身上雕刻着的仙君倚松、高士对弈、碧树环绕、鸟兽奔逐嬉戏之奇景,在朦胧香烟笼罩之下若隐若现、似虚似幻,令他不禁心旷神怡,恬然而生御风飘举、啸聚烟霞之幽情逸意,栩栩然不能自已。
在司马懿的眼中,老师如神仙一般的人物,是完美主义的代表,他一生都愿意追随的目标,恍惚间,他只觉眼前这位竹榻之上垂袖端坐,显得清逸出尘的荀令君,与那紫金博山炉上雕镂着的仙君高士互为映照,亦融亦合,洽然之际难分彼此了。是啊,荀令君本就是神仙一流的旷世高人啊,他能有这般超凡脱俗、倜傥不群的风流气宇自然是毫不奇怪的了。
荀彧很关心司马懿在相府中的工作,毕竟司马懿也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做事已有相当不错的能力,令人欣慰。荀彧温和平缓地对司马懿说:“仲达,你近来在丞相府里一切都还做得顺当吧?”司马懿作礼答道:“多谢令君老师关心。有崔大人、毛大人的悉心指点,小生还能应付得来。”
入职当官,最重要的是有人指导,人非圣贤,哪有生来就样样知道的?有荀彧这样的大儒指点一二,对司马懿的成长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年轻人遇事要多问,多向别人请教,不要随便自说自话,遇到的事情多了,自己会逐步成熟起来。”荀彧的话语听来甚是体贴,“碰到问题或者犯了错误都不要怕,任何人都是从错误中跌爬过来的,若有疑难之处,随时可来为师这里咨询。”司马懿听得荀彧此言,心下暗暗感动,只是用力地连连点头,满眼尽是倾服之色。
第五章 大儒门下
师承很重要,只是高人不一定肯收你。
你不可能被所有人认可,最主要的人认可你就够了。
谁都有命门,找到命门一击即溃。
53 对当年承诺的兑现——颍川荀门打造非常之器荀彧看着司马懿说道:“想当年你刚出生的时候,为师就来看过你,当时你还在襁褓中,长得非常可爱,那时我就对你父亲说,我以后会成为你的老师。”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忽地哽了一下,眼眶里泪花一闪,“我在那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你是一个有天分的孩子,我希望将来能把毕生的知识全都教给你,当初为师暗暗发誓,我颍川荀门一定要竭尽所能将你司马仲达打造成‘非常之器、栋梁之才’。”
“老师,我不知该如何感谢您,您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恩人,有您的指点,我司马懿才有进步的可能。”司马懿无比感动,伏地叩头再三言谢。“不用谢,这么多年来,为师忙于国事,无暇顾及你的学业,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尽师父之道,为师感到惭愧啊。”荀彧急忙摆了摆大袖,向他开口止道,“你今天能抽空到为师府上来一趟也不甚容易,曹丞相的脾气为师是知道的,他最是看不得手下掾属偷闲浮冗的了,一向督责得十分严厉。这次你只怕也是请了假过来的罢?你有何疑难之事就问吧!”
“我并非有啥疑难问题才来看望您,我是关心您的身体。”司马懿露出了关切之色,“我听说老师您犯了心口疼的毛病,所以才过来探望,不知老师的病情怎样了?眼下看来,令君老师的气色确实不佳……您一定要多加保重啊!明天小生给兄长提一下,让他恭请丞相府里的名医华佗来给您诊视诊视,他的医术真是了得,小生当年的风痹之症都是他治好的。”
“多谢关心,已经有很多名医来给为师看过病了,为师这心疼之疾,一会有一会无,病发之时痛不可挡,无病之时啥事都没有,而今只可静坐阅文处事,再也不能跃马驾车剧烈运动了。”荀彧面色平静之极,徐徐然言道,“只怕曹丞相此番南征荆州之旅,为师是再也不能与他同行了。”
“老师您虽然不能陪着丞相南征,但您仍可以起到安抚后方的作用,就像官渡之战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司马懿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在口头上款款而道。
荀彧心想我这个弟子真能装糊涂,难道你还看不出来我与曹丞相已经貌合神离了吗?“唔……为师已请丞相另选贤能来掌管后方了,今后许都的事情也不由我来费心啦。”荀彧的眼睛从堂上敞开的一扇窗户遥遥望了出去,投向了丞相府所在的那个方向,缓声而道,“为师现在只管抚民庶务这一块,为师现在也该好好地沉下心来把这一块安民、养民、教民的庶务抓起来了。唉!如今这天下狼烟四起、群雄纷争,终日杀伐不休,又有谁顾念这芸芸众生?”
荀彧忽然想起,其实司马懿就是一个能够安定后方的人才嘛,他能文能武,有眼光有手段,做事干脆果决,是一个很好的军师人才。“对了,为师眼前就有仲达你这么一位起于郡县的庶务练达之才啊!你当年在河内郡上计掾任上执行堂堂律法,有勇有谋地锄除了贪官豪强,那些壮举为师一直都牢记在胸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为师感觉到你真的成熟了。
“当时我们大家都觉得应该按照你的意见把那些害群之马全部治罪,但是当时因袁绍的势力过大,我们碍于大局考量,不得不采取了优柔的措施。但是,对仲达你当时的良苦用心,其实为师和曹丞相都是恻然洞悉、暗暗嘉许的……也就是从这件事情上,为师看到了仲达你的深沉宏大之志、刚正雄远之才,为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乱世经纬之器而一直欣慰不已。”
54 退出三家独显一家——司马氏的进取心但凡是成功人士之家,与普通人家都大不相同,普通人家一到晚上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尽情娱乐,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家还花天酒地或者吃喝嫖赌,而在司马家里烛光幽幽,点点如星,忽闪忽亮。颗颗烛泪凝结在密室当中的青铜树形烛架之上,犹若一丛丛树梢间缀满了晶亮的玛瑙、珍珠。
司马防作为大家族的家长,一向是以身作则,他从不享受无谓的消遣娱乐,也不去参加无效的社交活动,而是如往常一样依然端坐在那座方几之后,面前依然摆着那张紫檀木棋枰和那一黑一白两钵玉雕棋子。司马懿和司马朗分别坐在左右两侧的榻席之上,神情甚为凝重。
司马懿前去探望荀彧其实就是父亲司马防安排的,司马防这么做就是要让司马懿去侦查一下荀彧的真实情况,看究竟他与曹操还有多少牵连,荀彧是不是继续协助曹操对这次南征胜负的关联极大。“从今天与令君老师谈话的情况来看,他们颍川荀门应该真的是已经彻底放弃了继续为曹家效忠,荀令君连许都后方坐镇统领使的职位都推给了华歆,看来他是准备完全淡出曹家的核心势力圈子,和曹家拒不合作了。”
以往司马家族对曹操的忌惮,有大半来自于荀彧的力量,如果没有了荀彧的支持,曹操的单方面强势其实不足畏惧。司马防的目光笔直地射向了司马懿,慢慢言道,“这一切,对我司马家而言,绝对是一件至幸之事。颍川荀门是曹家势力最主要的支柱,如果它被自行拆掉,曹家的根基可谓崩去大半矣。我司马家对付曹氏,就更有把握了。”司马朗、司马懿兄弟俩听得默默点头。
“懿儿,你说荀彧对我们司马家族也非常关注,对你的前途与能力抱有很大期待,甚至还对你有‘乱世经纬之器’的殷切期许?”司马防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有些难以理解地自语道,“难道我司马家族企图复兴大业的努力被他发现了?这……这不可能啊。”
“孩儿本来也是这么猜疑,但后来想想应该不会,目前天下大势令君老师心中都有数,比如许都朝廷有四大世家根深叶茂,堪称名门之冠——一是以前太尉杨彪为首的关中杨氏,他们一族自孝安皇帝之时的名臣杨震以至今日的杨彪,乃是四世三公的高门豪族,声望非同小可;二是以荀令君为首的颍川荀氏,荀氏子弟与门生可谓人才荟萃、各居要津、遍布天下,这一望族的潜在势力堪称天下第一;三是以谏议大夫王朗为首的山东王氏,这一望族之中俊才辈出,道德文章堪为儒林冠冕;四就是我们河内司马家了……”司马懿沉吟了一下,终于还是将自己心底苦苦思索出来的想法一吐而出。
“现在荀家既然要疏离曹家,按照相互间的关系来看,杨家与王家也会跟着远离曹家,而我们司马家族与曹家交往已经很多年了,大家都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暂时也不需要切割。这样的话,我司马家倒成了无形之中杨、荀、王三姓世家与曹家之间可以左右逢源的一股势力。
我们和杨、荀、王三家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人脉关系,大家平时都还有来往,彼此间有扯不断的渊源,他们至少是不会像讨厌华歆、董昭那样反感我们司马家的;面对曹家,我司马家和他们有着源远流长的故旧世交关系,而且曹家也需要倚重我司马家与杨、荀、王三姓世家相互制衡,所以他们对我司马家自然亦是一味笼络有加。”
“以荀令君的眼光所见,目前曹家与司马家一定会在将来大有所为,他认为你有前途也是正常判断。曹家目前高高在上,站在明处,我们司马家暂时还站在暗处,算是潜龙在渊,等待时机。但是,只要假以时日,我司马家亦可乘时运机,由弱变强、由低变高、由暗变明的。”
司马懿想了再想,看了看父亲,接着说:“会不会荀令君看透了曹操的本质,所以不愿意让曹操来平定天下,而是另选别家,是否有可能就选中了我们司马家?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荀令君也许只能这样选择了。父亲大人,不知孩儿这番见解是也不是?”
司马防也觉得荀彧在这个时间段如果不选曹操,除了司马家似乎也没有其他人选,因为就算要扶持汉室,总也得有人出面来担当此事吧。思忖了良久,才开口而道:“你这话倒也有些道理,荀令君千古一圣、才略无双,到最后他所有的心血和贡献从近了说是给曹家做了嫁衣,从远了说是给我司马家做了嫁衣,细细想来真是可嗟可叹啊!”
司马懿最敬佩荀彧的地方就是他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谁来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能向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以前,他觉得曹操雄才大略,做事果敢,可能是一个能够匡扶汉室的栋梁之材,但后来曹操让他失望了;现在,他暗暗选中了我河内司马家——这真是我司马家千载难逢的天赐之幸啊!真想不到区区一个孔融,用他的舍身殉汉之义举竟然促使了荀令君与曹操的彻底决裂,从而为我司马家的雄图伟业增添了巨大的助力……冥冥上苍待我司马家何其恩厚也。
“荀彧的话某些方面也是有点迂腐的,一个人想要平定天下、兼济苍生,不但需要能力,更加需要权力,这一点至关重要,你们一定要记得。古人有云:‘贤人而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竟能威天下。吾由此而知势位之足可恃以立身行志也。’
“一个人假如手中没有权力,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平定天下、兼济苍生’,所以,我们司马家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夺取权力,有了权力,其他的才能谈得上。等以后我们大权独揽之后,我司马家族以盖世之才,必能令天下重归一统、四海重返升平、万民重获康乐,开创尧、舜、禹三代之后第一盛世!”
司马防是一个绝佳的鼓动家,他善于将大家心里潜在的能力给调动出来,听了父亲的话,司马懿心中的激情之焰又似被熊熊燃烧起来,全身上下气劲充溢,恨不得跃跃欲试、大干一场。
55 荀攸出马——颍川荀门与沛郡曹氏的纽带司马朗一直在丞相府里担任要职,他最了解丞相府里的一举一动,这时也开口说话了:“父亲大人、二弟,你们可知新任太中大夫贾诩已被曹丞相聘为丞相府左军师,将会随同曹丞相一道南征荆州?这件事情只怕有些棘手。”
司马防听了会心而笑,其实他早就料到了这一步,郭嘉已死,荀彧不再合作,曹操身边还真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了,“唔……曹操果然在最后起用了贾诩。这是一步妙棋。”司马防从棋钵里摸出一枚黑子,在手心里缓缓地把玩着,脸上掠起一丝忧色,“荀攸呢?他没有随同曹操南征吗?”
“荀攸也被曹操启用了,他将和贾诩一起协助曹操南征,荀大人现在被任为丞相府右军师。”司马朗身居相府主簿之位,对内中政务机密自是了如指掌,“还有程昱应该也要随同曹操南下出征的。”
“唉,荀攸和贾诩也不是一般人啊,他们的能力我是了解的,曹操右有荀攸出谋,左有贾诩策划,真是虎生双翼,荆州说不定真能被他一举拿下呐!”司马防幽幽地说了一句。
但司马懿并不这么看,他认为荀攸的身份会决定他的行为,“父亲大人,您过虑了。”司马懿道,“依孩儿之见,荀攸身为荀令君的亲侄,亦是颍川荀门中的首要人物,他不可能不受到荀令君的影响,应该也不会全力辅佐曹操的。”
司马朗对二弟的说法不敢苟同,他对荀攸有自己的了解,毕竟在丞相府里见到他的机会很多,“那也不一定。荀攸可不像荀令君那般‘立德高整,轨仪以训物’,他可是一向都非常深沉缜密的,喜怒爱恶从不形之于外,有点儿随方逐圆之机巧。”司马朗对荀攸的行事作风甚是了解,不禁驳了司马懿一句。
“这只是表面的假象,本来关系紧密的两个家族就算要决裂也不会一下子分得那么干脆,总会有个过程,深沉缜密、随方逐圆,是荀攸身处荀、曹两家左右周旋的必要伪装。颍川荀门与沛郡曹氏毕竟共事多年,关系胶结紧密,哪能一下就切割完毕?至少把荀攸留在丞相府中还可以向曹操表达一个模棱两可的信号,以免招来曹操蓄怒积恨的决裂报复。”
司马懿说:“荀攸此次协助曹操南征,估计是荀彧放在曹操身边的一个眼线,便于随时监督曹操的动向,至于军事方面的作用,能维持曹操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就不错了。因为万一曹操一败涂地,必会导致四方不安、天下大乱、王纲解纽、百姓遭殃,这也是颍川荀门上下都不愿看到的。所以,对荀攸继续担任丞相府右军师之职,我们不必过虑。”
看到父亲和大哥都没有异议,司马懿抖擞了一下精神,又继续深入剖析:“但是我们对贾诩不够了解,他担任曹操的军师是一个变数,按理说他会全力协助曹操南征,依孩儿之见,贾诩应该是抱有一意辅助曹操大获全胜、底定江南而猎取曹氏开国元勋之荣的念头而受聘的。以他的才能,应该也能帮助曹操取得这样的大胜。这一点甚是可虑。”
“看来这个贾诩才是我们要防备的厉害人物,因为他所发挥的作用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存在太大的意外可能。”司马防一甩手将那枚黑子往棋钵里重重一投,“叮”的一响,他的声音也沉重了起来,“枝节横生,须得以利斧劈之!朗儿,你去安排一个最厉害的死士,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贾诩铲除掉!”
56 无坚不摧——只要找准他的弱点猝然猛攻司马朗心里想,这一招人家曹操早就防到了,军师是行军打仗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哪能轻易被暗杀?如果这样也行的话,干脆把曹操暗杀掉算了,他抬眼看着父亲,苦苦笑道:“父亲大人,曹丞相为了防备那些汉室忠臣们因痛恨贾诩背汉投曹而对他行刺报复,早已让许褚派了三十余名精锐剑士形影不离地保卫着贾诩,贾诩本人也一向善于匿形逃生之术。我们的死士要取他性命,只怕实难成功……”
“嘿嘿,为父是有点急躁了,暗杀之说的确欠考虑,大家再想想主意看,如何应对此不利局面?”司马防脸色一紧,甚是踌躇,“莫非我司马家的宏图大业竟会葬送在区区一个贾文和的手中?”“父亲大人勿忧。”司马懿突然开口了,“孩儿愿自告奋勇参加南征队伍,陪同曹操他们一道南下,乘机与贾诩巧妙周旋,竭尽所能,使他无法有效辅助曹操取得南征全胜。”
“呵呵,你的勇气可嘉,但是连曹操都说贾诩‘料事如神、运计如鬼’,你还年轻,与贾诩斗能有把握吗?”司马朗大吃一惊。“任何高手,只要找准了他的弱点猝然猛攻,他也并非不可战胜的。”司马懿的声音显得十分刚硬,“此时我司马家已经闯到了紧要关头,千万不能退缩,唯有铤而走险、冒死一搏而已!对付荀令君,孩儿自是甘拜下风;对付贾诩,孩儿自信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密室之中犹如战前军事参谋部,大家仔细讨论了曹操这次南征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司马懿慷慨激昂的发言结束,房内静了下来,静得只能听到烛花烧爆的毕毕剥剥之声和他们三人沉沉的呼吸之音。
要说这成大事者都需要有几代人的努力,光靠一代人的力量就成功是极为偶然的,至少司马家族就是祖祖辈辈都在准备着成就大事,司马防突然伸出手掌在半空中非常响亮地“啪啪啪”拍了三下。随着他的击掌之声,密室左壁一侧的一个暗门无声地开了。一个身着黑色劲装的蒙面汉子疾步而入,径自站到了司马防的方几之前,向他深深躬身一礼。
看到父亲这阵势,兄弟俩都是一呆,他们在家里住了那么久,也从没想到过父亲在家里还有这些安排,在司马朗兄弟有些惊诧莫名的目光中,司马防抚着垂胸飘拂的花白须髯,走上跟前,向那蒙面汉子徐徐含笑而道:“刘锋,你且见过两位公子罢。”
“刘锋?”司马朗、司马懿两兄弟更加吃惊了,父亲究竟在家里搞什么玄虚?神神秘秘的有那么多事情不告诉我们:刘锋自建安元年起,便从司马府中突然消失、影踪全无,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现在他出现在这密室之中,令司马朗兄弟不由得震骇莫名。
57 厉害人物露峥嵘——司马家百年难遇的隐世奇才司马防面对两个儿子说,现在我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秘密,我们司马家在南方的荆州早就埋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刘锋,二老爷尚还安好否?”司马防忽然面色一敛,向刘锋问道,“唉,二十五年了,老夫与他已经分别二十五年了。虽然每年都有书信来往,但却从来没有亲睹他一面,老夫也对他想念得紧啊……”说到后来,他语气里已掩不住带出了一丝怆然。
司马兄弟俩都很是惊奇,他们是第一次听说父亲还有个兄弟存在,而且听这意思似乎就住在荆州,搞得那么神神秘秘的,肯定是有重大的图谋。“禀报大老爷,二老爷一切安好,他在荆州随时恭迎大老爷您南下相见。”刘锋复又躬身答道。“二老爷?”司马朗与司马懿相视而愕。怎么?父亲大人居然还有一个弟弟远居荆州吗?怎么从来没见父亲大人提起过这个二叔呢?他在荆州干什么?……司马防听得刘锋答罢,叹了一口长气:“唉……老夫只怕是不能亲赴荆州与他相会了。懿儿,你这一次随同曹操南下,一定会见到他的,你就代为父向他问好吧。”
司马懿有点诧异,心想我的二叔究竟是哪一位呢?父亲得给我一个明示,我才知道该如何去见他,不知二叔有多大能耐,在什么地方可以帮到自己:“父亲大人,这位二叔,孩儿应该是不曾见过吧。”“你曾经见过他的。”司马防的目光在他脸上一定,声音倏地一沉,“你还记得那位住在荆州的水镜先生吗?”
“水镜先生?”竟然是水镜先生!司马懿大吃一惊,难道天下姓司马的就那么巧竟然是一家?以前水镜先生见到我时,他也没提到这一层关系啊!“他就是孩儿的二叔?”对“水镜先生”这样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隐士高人,他一直都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当年正是从他口中得知,南阳有个和自己几乎同龄的青年俊杰——诸葛亮。“不错。水镜先生的真实姓名就是司马徽,他就是你们的二叔。”
司马防认真地对两兄弟说:“我司马家为了成就一番大业,已经有好几代人在为之奋斗了。”说着他极为郑重地注视着兄弟俩,缓缓又道:“二叔是我河内司马家一位百年难遇的隐世奇才!当年你们的祖父高瞻远瞩,见到桓、灵二帝失政失道,党锢之祸大兴而天下将乱,遂命为父‘大隐隐于朝’,交结朝廷官场中各具潜力的名士英杰,引为日后攀援互助之资。”
司马防接着说:“你们的祖父又命你二叔司马徽‘小隐隐于野’,结交在野的各种江湖势力,培养人才,拉拢帮派,为我们司马家族打好另一层基础。”
司马兄弟听父亲这么说,都大觉惊奇。想不到我们司马家族竟然如此处心积虑地要化家为国,实在是匪夷所思。原来,无数前辈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默默地努力和付出。司马防的目光缓缓抬起,向刘锋看了过来:“刘锋,你且将二老爷要带给我们的那些话讲出来听一听罢。”
刘锋恭敬地说道:“回禀大老爷,二老爷在荆州沉潜二十余年,与豫州牧刘备、荆楚硕儒庞德公相交,门下收徒有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俊才,蓄养死士二百多人。倘若大老爷有意南下,全都可以作为暗助。”
司马懿凝神片刻,慨然问道:“刘大哥,刘备、诸葛亮最近有何动向?”曹操南征荆州,面临最大的敌人不是刘表而是刘备,而刘备也是我们司马家应该可以利用的一支力量。所以,阻碍曹操南征全胜的第一步妙棋,就是摸清刘备、诸葛亮的实力底细,并乘机和他们暗通声气甚至可联手以削弱曹操。
58 诸葛亮究竟是谁?——他是一枚精心培养的棋子“刘备自从投靠刘表以来,这么些时候多少积蓄了一点实力,但毕竟寄人篱下,兵力终究有限,前些日子刘表让他去守樊城,多少给了一点兵马。刘备除了获得诸葛亮之外,其他还真是乏善可陈。”刘锋缓缓禀道,“不过,就是他眼下攒得的这点儿实力,大多也是靠了诸葛亮从旁运作而来的。毕竟,在荆州牧刘表的眼里,他刘备一直是属于‘用而兼防、又用又防’两手因应的对象。刘备寄居刘表之篱下,也一直不敢怎么放手扩充军力的。”
司马懿接着问:“诸葛亮究竟是何等样人?他的能力有多大?以前总是听人说诸葛亮是王佐之才,雄韬伟略之人,我还真有点不服。”刘锋回答:“诸葛亮字孔明,系山东琅琊郡人,其祖上诸葛丰曾官至司隶校尉,为一代能吏。其叔父豫章太守诸葛玄与刘表有故旧之交,其岳父为荆州名士黄承彦,其妻家表姨为刘表继室蔡夫人,其妻家舅父为蔡瑁。自建安初年,诸葛亮与胞弟诸葛钧迁居荆州立足,俱拜二老爷为师,一直半耕半读,沉潜不仕。
刘表多次请诸葛亮去府里任职,但他每次都找理由谢绝了,他之所以不肯去刘表府里当差,应该是认为刘表不是一个有作为的主公。”刘锋看似对诸葛亮非常了解,可能是受到水镜先生的影响,因为水镜先生极为推崇诸葛亮的超强能力,“不过此人表面上宁静淡泊,而实是深怀韬略的奇才,连二老爷都多次公开在荆州士林中赞扬他为‘卧龙’大贤。
直到后来刘备登场,在水镜先生与徐庶的推荐下,大概是去年底左右,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个兄弟三顾茅庐,才终于见到诸葛亮并将他请出山来。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凭着自己在荆州牧府上下的人脉关系,为刘备暗暗积攒了不少钱粮、军械,甚至还为刘备牵线搭桥,联络上了刘表的大公子刘琦为内援。”
丞相府有大量派出的眼线布置在荆州城内,司马朗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接触到这些情报,所以对荆州牧府内部情形还是比司马懿了解得要多一些,“其实,刘表府中一直存在着嫡庶夺嗣之争,刘府大公子刘琦是他前妻所生的长子,刘府二公子刘琮是他继室蔡夫人所生的次子。
小儿子目前的势力比较大,他身边有蔡夫人、蔡瑁、蒯越、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