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府二公子刘琮是他继室蔡夫人所生的次子。
  小儿子目前的势力比较大,他身边有蔡夫人、蔡瑁、蒯越、韩嵩等全力协助,他们这一派自然是想拥立刘琮为嗣子。大儿子刘琦在这场立嗣之争中势单力薄,没想到他却找到了刘备、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助力以与刘琮抗衡。唉!荆州即将大难临头,而牧府内部却还如此内讧重重。所以,刘表亦是心力交瘁,这才病倒了的。”
  “哦,我明白了,我想怪不得蔡瑁他们要投诚曹操,刘表眼看就要不行了,这些当权派急于另找靠山,荆州如此富庶的地方被他们刮尽了地皮,现在又要出卖荆州以换取高官厚禄,真是极端的无耻。他们知道无论刘备还是刘琦都不会同意投降曹操,所以才力主让小儿子刘琮接班。”司马懿何等聪明之人,一听之下便明白了过来,“唉,刘表他们既有这等心腹之患,看来荆州之亡是在劫难逃了,刘备、诸葛亮、刘琦他们只怕也未必阻挡得了曹操的大军吞并荆州。”
  刘锋说:“自从刘备有了诸葛亮之后,已经不再是流浪四处的草莽豪杰了,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完整的操作流程,刘备的实力已经略有起色。”“那么,诸葛亮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可以让刘备不再成为当日那个东奔西走而无一地之安的‘流难之雄’?”司马懿盯着他的双眼,猝然目光一凝,反问了一句。
  “当初刘备去卧龙岗见诸葛亮,诸葛亮当场就给刘备规划了当前的天下大势及进军路线,二老爷说,就凭这份‘隆中对’,诸葛亮就堪称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刘锋仍是不紧不慢地答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雄图大略?”司马懿沉沉一问。“这个……刘某才疏学浅,却是背它不出。二老爷已经将它写在这张帛书里了。”刘锋从袍袖之中取出一卷帛书递给了司马懿,“请二公子过目。”
  司马懿一把接过展开阅读,看着看着,他的双目炯炯放光,到了后来竟是失声喊道:“高见!果然是雄图大略!‘东和孙权,北抗曹操,占据荆州,进取益州,三分天下,伺机一统’——他为刘备进献的这个方略实在是高明之极。难怪刘备不惜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实是当得起这‘三顾茅庐’的聘贤大礼。”
  司马懿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首先是这次曹操南征绝不能让他如此轻易地平定天下,否则我们司马家就没机会了,既然现在有诸葛亮这么好的一个联合伙伴,大可利用起来牵制曹操:“父亲大人,请您及时发函给二叔,让他先与诸葛亮暗通声气,就说他已找到一位忠于汉室的幕后高人,将在曹营之中巧妙策应回护,促成刘备、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抗曹操’这一战略彻底实现,并最终一定会使曹操南征无功而返。”
  司马防看着二儿子,他很满意司马懿的机变与谋略,由他来当这“幕后高人”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只要他在曹操营中与诸葛亮暗通声息,共同策划周旋,曹操这次南征的命运就掌握在司马家的手中了。
  59 曹操的大军终于南征——胜败的预兆
  大军就要南征了,大家已做了许多的准备,今天最后一次汇报总结,出征之前理顺各种军务让曹操无比憔悴,以前很多事情都是荀彧在帮他干,现在荀彧不参与了,曹操自己就非常吃力,他虽然脸上隐隐显出了几分疲态,然而当他一坐到会场中心的主位之上时,整个人一下精神抖擞、意气昂扬起来。
  曹操是天生的战略鼓动家,他的魅力可以感召每一个人,给人一种浑身充满干劲的印象,他周边有一股汹涌澎湃的雄壮之气顿时笼盖全场,这是一位天生帅才在战鼓号角吹响之际,自然流露出的凛凛威风。南征之役尚未打响,曹操已然提前进入了那种饱满紧实的战斗状态中。
  广场上,一队队士兵整齐地排列着,将军们全身戎装,精神抖擞,劲风呼呼,旌旗猎猎,七月骄阳也被漫空杀气掩成了一团灰白。沉沉苍穹之下,戈矛林立,大汉士卒们黑压压地站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方阵,整整齐齐戎装而待。
  重要的文官和武将站立在队伍的前列,夏侯渊、张辽、于禁、乐进、徐晃、贾诩、荀攸、司马懿、杨修、毛玠、曹仁、满宠等随同曹操南征的丞相府将校、掾吏,各自乘马站在大军方阵的前列,向前方许都朱雀门外的那座铺毡结彩的饯行台上举目望去。
  既然曹操决定南征,汉献帝就算不情愿也没办法,荆州的刘表是汉室宗亲,但曹操要去征讨,天子也只能同意,而且献帝刘协还得御诏设下饯行宴,亲自带领文武百官驾临朱雀门,为曹操今日挥师南征而送行。
  天子虽然已无任何权柄,但毕竟仍然是天子,地位在那里摆着,宽阔的饯行台上,马腾、司马朗、崔琰、曹丕、华歆、董昭、曹洪、王朗、伏完、杨俊等留守许都的将臣大夫们分列两旁恭然而跪。天子刘协穿戴着一袭整齐端庄的衮冕帝服,用双手举起一方青铜九龙逐日雕纹大爵,斟满了流光漾漾的美酒,神情肃穆异常地向曹操敬递过来,口吻极为郑重地说道:“朕特以此酒恭祝曹丞相南征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这次南征,曹操把它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只要此战获胜,他就可以身登大宝,正式取代汉室天下,所以他非常认真,此时一身金盔银甲的曹操伸出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了刘协递来的那一爵饯行酒,执在掌中,目光却如矢如剑直射在刘协的脸庞之上,深深而道:“多谢陛下,老臣此去必然荡平宇内,让那些跳梁小丑从此消停,恢复和平稳定的大好局面,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60 首战告捷——拿下荆州不费吹灰之力
  七月十八日曹操与众文武率领南征大军浩浩荡荡从许都出发,首个目标直指荆州,刘表本来就在重病之中,听说曹操率兵前来征讨,一时气急不幸身亡,曹操他们刚过宛城便收到了荆州牧刘表溘然病逝的消息。然后,刘表麾下的主降派立即拥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位,比如牧府司马蔡瑁与牧府长史蒯越、牧府记室王粲等人暗中联手,逼迫刘琮立刻释放先前因极力主张亲曹、投曹而被拘押入狱的韩嵩,并软硬兼施地说服刘琮派韩嵩为持节特使绕过刘备屯守的樊城,偷偷赶到新野县向曹操呈表以示举州献城投降之意。
  于是,曹操首战告捷,轻轻松松地占领了大片富裕肥沃的荆州地区,军队里的所有人也有点飘飘然,如此简单就兵不血刃地长驱而入,一举拿下了荆州首府襄阳,唯一的遗憾就是跑掉了平生的劲敌——刘备。
  前方探马回来报告,说刘备携带数十万百姓一起逃跑,百姓们拖家带口跟着他一起逃命,导致刘备的军队每天走不了多少路,曹操坐在榻上,双眉微皱,似乎有些颇为不解地自语道:“这个刘玄德(刘备字玄德)当真是诡秘难测——他带着自己的部卒逃往江陵城也就罢了,为何还会带上这么多的荆州士民一道逃命?这不是自负其累吗?他怎么会干这样的傻事呐?”
  曹操觉得刘备不懂军事,他这么逃跑法能跑多远?只需派轻骑兵去追,很快就能把他抓住,于是曹操命令虎豹骑连夜出发,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三日黄昏,七千虎豹骑疾速赶到江陵城,张允、邓义等荆州将吏纷纷出城迎降。而刘磐、黄忠等水师在驰援半途之中得知江陵城已然失陷,便也只得撤军退回长沙郡以作后图。至此,荆州江北全境,除夏口城外,几乎尽行落入曹操掌中。
  按照曹操的想法,当务之急首先是追上刘备,把这个心腹之患给除掉,那么占据荆州战役就算初战成功,接下来可以思考如何吞并江东的事情了,曹操的大军分成两路去夹攻刘备、刘琦据守的夏口城,然而他的后方传来了紧急军情讯报,宛城、樊城、襄阳等郡县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民乱,编县、当阳两个江北腹地大县更是民怨沸腾。曹操于是即刻任命了韩嵩、杨修两人为特使专门负责江北三郡二十八县的士庶安抚事宜。
  曹操理顺了民政工作后,又转头安排军事工作,军事上首先要改编荆州投降过来的军队,然后让自己亲信的将领与荆州方面投降过来的将领一起训练水师。谚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曹操相信,荆州江北水陆两军与自己带来的南征王师整合成功之日,便是荆州全境一举底定之时。为了居中调度军政事务,曹操将自己的丞相幕府以最快的时间从襄阳迁到江陵,顺便把前荆州牧刘琮一家也全部迁了过来。
  长沙太守刘磐不甘心荆州失落在曹操的手中,他认为自己好歹是刘姓宗室,无论如何不能受曹操这个外姓人的领导。曹操对他是不抱任何幻想的,决心采用一切手段诛而除之。这时,蒯越、韩嵩感到他们露脸的机会来了,便装作在搜尽枯肠之后给曹操献上了一条妙计。由他们暗暗联络长沙郡丞韩玄,尽快刺杀掉刘磐。
  曹操暗许给韩玄加官晋爵甚至封侯的待遇,希望他能投靠自己,除掉刘磐。韩玄得到曹操的承诺之后,就有了归顺朝廷的想法,他大喜过望地给曹操写来了亲笔密函,表示自己必会对刘磐这个不遵皇命、不识时务的家伙“见机而徐谋之”,至于究竟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谋”了刘磐,韩玄没有明说,曹操自然也不好催问。
  因为长沙的地理位置特殊,它正好卡在通往南部各主要首府的交通要道上,只要长沙不投降,再往南的桂阳郡的太守赵范、零陵郡的太守刘度、武陵郡的太守韦滔等都保持着游移观望的态度,面对曹操的招降,他们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高得离谱。
  曹操心里不痛快,他想干脆就浩浩荡荡地杀过长江去,把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全都抓起来,看他们还敢不遵王化吗?
  61 荆州的人心——曹操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江东的孙权,继承父兄遗志,虽然年纪轻轻,但相当有作为,手下起用了许多极其出色的文臣武将,曹操早就认为这应该是他下江南的一个重要目标。他的目光投向了东边那一片灰蓝灰蓝的天幕:“在这次东征夏口城出发之前,本相还是应当给江东孙权那小儿写一封信去,‘本相近日谨承圣命,奉词伐罪。旌旗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而今亲身统率雄兵八十万、上将千余员,欲与孙讨虏会猎于江夏,共伐逆贼刘备,拱卫王纲,名垂青史。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曹操在任何一个诸侯那里都安插有眼线的,军事作战之前的情报工作非常重要,有了情报才能知己知彼,在曹操那封威逼信发出的第五日,曹军安插在江东柴桑城的“眼线”反馈回来了一个仿佛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诸葛亮那日和江东诸士在“战”“和”之辩中斗得难分难解的最后一刻,江东主和派的首席代表人物张昭突然出面公开投给了诸葛亮一张“赞成票”,决定全力支持联刘抗曹——于是,局势急转直下,江东主战派迅速占了柴桑郡幕府的上风。
  本来天下各路诸侯全都是大汉的臣子,归顺大汉天子,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外姓强权,要求大家归顺他的领导,很多人当然就不干了,尤其是一些王族宗室,更加不愿意奉曹操之命。江东的秦松、顾雍、步骘等主和派名士问过张昭:“张公为何临事猝变、执意不坚乎?”张昭坦然正色而答:“我等江东诸士本是一心归附汉室朝廷,谁人愿当他沛郡阉丑曹氏之家奴?”
  荆州投降曹操的那些人,比如蔡瑁张允等等,这段时间日子也不好过,总以为曹操会善待他们,所以当初他们和蒯越一起说服刘琮举荆州全境而降曹操,心头还念想着凭借这份功绩在曹操那里应该得到丰厚的回报。然而,接下来的一连串事情却让他连连吃惊。
  曹操府里的老臣对这些新近投降过来的人根本看不起,在很多地方排挤他们,连他二人联名呈上的荆州各郡官吏人选推荐名单也被于禁、毛玠等人搁置不纳,至今还锁在毛玠的西曹署桌屉里成了一张废纸。这倒也罢了——谁让他们是手握实权的丞相宠臣呐!
  蔡瑁和蒯越本打算协助曹操办几件大事,最好能获得曹操的赏识而平步青云,但是待他们策动长沙郡郡丞韩玄临机反戈,刺杀刘磐,举城归附之后,非但没有给他俩目前的境遇带来多大的改善,反而将他俩推到了更大的困窘之中。
  曹操赏识蒯越是个人才,将蒯越召去了许都效力,拆散了蔡瑁与蒯越智囊核心;紧接着,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又被曹操突然转调为青州牧。到了这个地步,蔡瑁再傻,也看得出曹操是在对荆州人事格局进行全面的“洗牌”了。而且,以自己和蒯越为代表的荆州本地世族势力是很明显地遭到了强硬有力的打压了。
  曹操目前唯一看重蔡瑁的地方也仅仅是他熟悉水战,接下去在南方的战斗需要水军,而曹操带来的北方战将中没有懂水战的人,目前的水军操练工作还需要他,自己这个荆州水师都督指挥那四万水军去对付江东的孙权、周瑜他们啊!至于将来帮助曹操扫平了江东之后会是怎样,蔡瑁简直不愿再多想下去。自己会不会重蹈蒯越的旧辙,也被曹操用轻飘飘一纸“诏令”给调到许都去当个“有名无实”的高级闲职呢?
  62 周瑜打黄盖——大战之前的彩排
  阚泽代表黄盖来到曹操处递交归降书,江东的细作也发来情报说周瑜打了黄盖,黄盖是真有可能打算归降,曹操竟然接纳了黄盖的归降书。
  晚间江上的小舟里,司马懿与叔父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一起喝着清酒,就江东周瑜打黄盖之事进行讨论,司马懿的声音也在这黑暗之中轻轻响起:“周公瑾的‘苦肉计’、黄盖的‘诈降计’,一招接着一招,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啊!”
  司马徽对曹操的个性以及北方的实际情况不如司马懿那么了解,他对曹操这么容易就相信了黄盖来降之事有点疑惑,他摇了摇头说道:“唔……依照常理而言,曹操乃是何等奸诈多疑之人?他岂会被周瑜和黄盖的这一出‘双簧戏’给弄花了眼?”
  司马懿心里知道,曹操一是被以前的多次胜利冲昏了头脑,二是的确后方尚没完全安定,还有西凉的马超需要提防,三是这次荆州唾手而得对他也不是好事,“叔父大人,曹操虽然对黄盖来降之事会有些疑虑,但目前的很多情况让他不得不宁信其有。如今军中流言四起,传闻西凉马超、韩遂打着‘诛权臣,清君侧’的旗号兴兵东进,锋芒直逼长安;而淮南那边传来消息,臧霸和陈矫率军去偷袭皖城,不料反遭张昭、孙邵的半途伏击,也是铩羽而归,退守合肥。这一切,都已经让曹操乱了分寸!”
  “曹操在暂时没有更好的方案之前,非常需要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他扭转战局,以前的屡次成功可能冲昏了他的头脑,他想万一黄盖真是像当年在官渡一役中突然倒戈过来的许攸一样,是真的投降了呢?那时候是许攸在最后关头帮他扳转了战局,那么这时候黄盖也许说不定就是第二个‘许攸’吧?或许,在潜意识里,曹操还认为这是冥冥上苍对他的眷顾呢。”
  “唉!曹操是整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竟然也会相信运气,要依靠运气来赌上一把,这也太有意思了。”司马徽慨然而叹,“这一次,他可是将会彻底地赌输。他将会失去所有的战船和所有的水卒,从而在他有生之年失去对长江天险的争夺权与控制权,再也完成不了一统六合、肃清万里的大业了。”
  司马懿同意叔父的观点,但他毕竟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气候条件不够了解:“是啊,现在,就差一场东南风给曹操的赤壁之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是,叔父大人,在这隆冬时节,长江之上真的会刮东南风吗?”
  “东南风真的会刮,可能北方人以为在隆冬季节,不可能刮东南风,但南方的情况不一样,为叔断定这‘巧借东风,火烧连船’的奇策,一定是诸葛亮给周瑜进献的,因为他和为叔久居荆襄,知道这江面之上,每逢腊月中旬前后,正所谓‘冬至一阳生,春意渐来复’,便会自然而然地刮上一两日东南之风。这个关于荆襄地域所特有的气候常识,周瑜身居江东,不可能对荆襄气候了解得这么清楚,他是想不出这条计策的。”
  “当初诸葛亮希望我配合他实施连环计时,就埋下了火攻的种子,也就是曹操这个北方人不熟悉水战,才会上这种当;如果没有连环计,大江上面,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难以全歼。兄可设法令他们连船成排,然后方可付之一炬而尽焚之’。当时,懿也在暗暗纳闷,连船之策固然不错,但若是‘火无风助’,即便是火箭万支四面齐发,也未必伤得了曹军水师兵船的主力元气,却没料到诸葛亮已然打起了‘巧借东风’的主意。”
  “诸葛亮使用这条计策其实也是非常的冒险,此计成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因为荆州本地人都知道刮东南风和连环计的后果,若非事先用计除掉了蔡瑁、张允二人,寒了荆州本地水师将校、士卒们的心,他们又岂会对曹操这一重大失误之举而噤若寒蝉?只怕等到那一日黄盖前来,火势一起,他们也都会借机四散而逃,这些人迟早都会归投在刘备和周瑜的麾下去的。”
  63 双雄的交集——历史真相出乎你的想象很多历史真相往往出乎你的想象,就像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的战将很多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一样,在历史舞台上真正的主角,大多只能出自那么几个家族或集团,相互间早就熟识的比比皆是。长宁河河边一片空旷的沙滩之上,司马懿和诸葛亮肩并着肩,徐步漫行。在明亮如银的月华渲染之下,那沙滩白得就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霜雪。他俩挺拔颀长的身影投映在上面,像两根杨树一般直直地伸展开去很长很长。
  曹操这次南征若是成功了,曹家天下就如铁桶一般无懈可击,司马懿再想浑水摸鱼只怕很难。这样当然也不符合刘备、诸葛亮与孙权的利益。所以曹操南征失败但又不伤元气才是大家追求的最佳方案。“多谢仲达这段时间里在曹营多方暗施巧计,这才助得我等此番讨伐曹贼之役终于大胜在即!”诸葛亮收起手中鹅毛扇,非常真诚地向司马懿拱手谢道。“还没到赤壁之战最后胜利的那一刻呢!孔明,你谢得太早了!”司马懿脸上的笑容显得很浅很淡,“你何必这么客气?懿只是配合你的‘锦囊妙计’上演了几出‘活剧’而已,谈不上有什么‘暗助之功’的。”
  经过诸葛亮与周瑜的运作,火攻之计迫在眉睫,只需再与司马懿里应外合,赤壁之战的大局就将确定。“根据亮的推算,这个月的二十日下午自酉时起江面上便会刮有东南之风,历时将达两日两夜之久,正是我刘孙联军实施‘火烧连船’的最佳时机——希望仲达兄对此要早作准备。”“好。你们只管放手大烧,懿自有全身而退之方。”司马懿双眸一抬,望向那河面上的粼粼银波,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来,“此战之后,懿便要返回许都了。今夜一别,不知你我何年何月才能相见啊?”
  这段时间,诸葛亮与司马懿信函来往、互通声气,双方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平生知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两人感应默契,恍若相隔千里而犹能心心相印,念念相融。这一份浓浓情缘,可谓异体同心,至亲至近矣。倘若司马懿真的就此扬长而去,自己又哪里去寻觅得到他这般亲切挚友呢?
  诸葛亮望着司马懿,神情有点恋恋不舍,他可能是以自己的想法来替对方着想了,所以忍不住开口说道:“其实,仲达你何不就此借机留下?和亮等一同留在刘皇叔身边,同心协力,匡复汉室,建成张良、陈平、萧何等先贤一流的盖世功勋!”
  司马懿闻言,心中暗想毕竟诸葛亮与自己的追求不同啊,他认为当一个开国元勋就已经很好了,但他怎知我司马懿的志向?张良之勋、陈平之功、萧何之荣,岂在我的眼里?我司马懿要成就的是秦始皇、汉高祖等开国雄主一流的帝业——刘皇叔那里只怕是给不了我这么宏大的发展空间!
  但这番话目前只能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实在是不方便对诸葛亮说啊,所以只好冠冕堂皇地找借口,他心念一敛,脸上笑容微显:“许都未央宫里当今陛下和杨太尉、荀令君他们正望眼欲穿地等着懿回去向他们亲呈捷报呐,孔明何须如此恋恋不舍?待到你与刘皇叔高举义旗,躬率义师,扫清逆贼,攻下许都,曹操授首之日,岂不就是你我兄弟相见之时乎?”
  64 赤壁之战开场——风助火势烧舰船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晚,曹操率领众将在长江岸边等候黄盖来降,经双方再三确认,今夜黄盖将携带数十艘装满吴军粮草的舰船前来归顺,到了约定时间,忽然天上刮起了东南风,这让司马懿一直高悬不定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就在此时,黄盖也果然率着三十余艘艨艟斗舰和两艘五牙楼船,按照先前的约定乘夜“投降”而来。
  因为有事先的约定,所以一路上无所阻拦,黄盖的船队顺利来到了曹操连环舰队的近前,拦江的铁链被渐渐收卷了起来,黄盖和他身后的“投降”船队缓缓驶入了寨中水巷。这三十余艘舰船当中,此刻除了黄盖那一船当先的五牙楼船旗舰上亮着灯火之外,其余各船都没有任何燃照之物。因此,在一团蒙眬的黑暗之中,谁也没法看清这些艨艟、斗舰和楼船上面的竹篷遮盖之下,其实都堆满了浇过火油的干柴、硫磺、焰硝——只要稍有半点儿火星蹭上去,整条船就会在一瞬间熊熊燃烧起来。
  曹操满心欢喜,手捻长髯呵呵笑道:“黄将军果然是守信之人,看他带来的三十多艘船只似乎装满了粮草辎重。”贾诩此刻正站在曹操的身边,从曹军旗舰指挥台上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黄盖的船队仔细端详,突然间脸色剧变:“不好!丞相!来船有诈——请速速下令不许他们近前!”
  曹操听贾诩这么说不禁吓了一跳:“什么意思?文和你为何这么说?”贾诩转头看着曹操,脸色红一阵青一阵,他自己本来也是出身于西北,对水战不熟悉,但有些粗浅的道理还是懂的:“丞相,这来船之势显得轻而且浮,足可证明上面所载的绝不会是先前与黄盖所约定的粮草、辎重,还有,今夜刮的又不是西北风,而是东南风。”
  曹操听贾诩这么说,马上反应过来,一下子把手中的酒杯摔在了地上,狠狠一跺脚,喊道:“文聘!立即传令——让黄盖他们原地停住,不许靠前!”贾诩也在一旁急声补充道:“于将军,你马上速速率领我军舰队前去拦截。”
  文聘和于禁本来也正欣喜地看着黄盖的船队前来归顺,听丞相与贾诩军师如此说,一下子如同遭到电击,慌忙跳了起来,先前脸上的兴奋雀跃之情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个个铁青着脸,飞也似的领命而去了。
  司马懿眼见东吴的火攻计谋即将发动,他也不想曹操因此而殒命,所以乘机装好人,他分开众人疾步上前,趋近曹操身前进言道:“丞相大人,属下刚才听贾军师所言,觉得眼下军情既是危急难测,您和诸位将军、大人就不能再待在这军中旗舰的显眼之处。”
  司马懿的这句话提醒了曹操与他手下的所有人,曹操大手一挥,率先领着诸位手下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了中军旗舰,以免被黄盖他们当作“活靶子”乱射!
  众人慌乱躲避之时,蒋干等一些官员还有些迷惑,难道这黄盖就凭这几十艘舰船来攻击曹军的连环舰队?突然他和船上的人已经看到了,在黄盖楼船的两侧,迎向水寨中周围那一排排曹军舰船之间,突然间冒起了一簇非常鲜艳刺眼的巨大焰火……随即,两簇、三簇、五簇,火焰越燃越多,曹操和贾诩、毛玠等人都惊得有些呆了!
  曹操还真是吃了不懂水战的亏,看到黄盖的舰船上冒出这许多火花,一时有点迷糊。“丞相——他……他们这是在用火攻啊!”贾诩的声音已经失去了平时的冷静镇定,变得微微颤抖不已。
  “火攻?我们也可以进攻他们啊!”曹操双眼一睁,眼中倏地射出凛冽的寒光,“于禁、毛玠,下令我方的各船列阵迎击啊!”毛玠几乎都要哭出来了,“我们的船都是用铁链拴在一起的,根本解不开啊。”
  曹操听到汇报,一口血差点吐出来,现在他才明白,原来自己已连续中了许多条计,一环扣一环,直到今天才是大结局。
  东吴的三十多条大船浑身冒着熊熊大火猛烈撞进了曹军的连环战舰群中,就算最后被贾诩察觉了,也为时已晚——当这些船上的硫磺、柴草、焰硝被纷纷点燃之际,曹军将士方才霍然惊醒:中计了!中计了!黄盖是在诈降!吴兵已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展开了火攻。
  漫天的大火,就好像从地狱中涌出来,把整个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火势自深入巷口中两里左右的水面上开始烧起。在燃火之前,这些大大小小的船舰早就鼓满了风帆,火苗刚一点燃,“毕毕剥剥”之声顿时大作——所有的船只都变成了一个个浮动的“火堆”,在南风催送之下以流星陨石般的速度向水寨中的曹军舰船撞去。
  文聘和于禁站在指挥船上指挥大家砍断铁锁各自为战,但为时已晚,强劲的东南风将火势越刮越猛,无数曹军的舰船被淹没在火海当中。一时之间浓烟四起,火光冲天,人喊马嘶漫江嘈杂。水寨里的场面已然完全失控!张牙舞爪的火龙趁着风势大显其威,一船接着一船、一艘接着一艘地烧将过去,把它们烧得漏洞丛生,纷纷下沉。从江面上遥遥望来,水寨内外一片焰光,整个夜空都被映得炽红如炭!
  原来荆州投降过来的水军毫无斗志,看大火燃烧到了就纷纷跳水逃命,而北方来的曹军大多不会水性,身在船上无路可走,差不多有一半不是被火烧死就是被浓烟熏闷而死,剩下的那些曹兵跑到甲板上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又遭到江东水军的乱箭攒射,一个个像无头苍蝇般乱奔乱窜,而最终的命运也不过是陪着被大火烧穿的舰船一道沉没入江……
  “天绝我也”,曹操一声大叫,撕心裂肺划破长空,他身在一夜扁舟之中,看着被大火吞噬的连环战舰群,老泪纵横。
  65 曹军的溃败——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十二月二十四日,满身污泥,狼狈不堪的曹操总算率领败兵逃了回来,他仅仅带着六七万北方步骑,踏着一路的泥泞,从华容道仓皇撤回了江陵城。
  赤壁之战中曹军共损失水军步军共计十七万人马,大败亏输,剩下的七八万北方人马当中的两三万人差不多都是拖伤带病。曹操不得不承认,自己遭到了自建安元年以来最大的一场失败。曹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