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本相自思何德何能何以堪之?孙讨虏又何贺之有?”鲁肃仍是躬身不起,俯首继续而道:“丞相大人神武盖世、靖平中原,孙将军与在下等均是衷心恭贺,岂有他意?丞相大人十余年间,擒吕布于下邳,殄袁术于淮南,摧袁绍于官渡,破乌桓于白狼,扶汉室于将倾,拯百姓于水火,功德巍巍,四海景仰,实是当得起天下万民皆贺而丝毫无愧啊!”直说得曹操心花怒放。
19 曹操的水师训练计划——很明显的南征用意要想南征,必先习水战,虽然北方军士善于骑马作战,但南方江河密布,水军尤为厉害,于是曹操建朱雀池操练水军。这次会众人在朱雀台上,左边长席以尚书令荀彧为首,以下依次是郗虑、钟繇、华歆、王朗、贾诩、杨俊、荀攸、司马朗、崔琰、毛玠、董昭、辛毗、杨修、司马懿等官员。这也让外面来的马腾、韩嵩、鲁肃看到,在正规的对外场合之中,实质上荀彧是许都朝廷里除了曹操之外分量最重、声望最高的社稷之臣——连堂堂一万石官秩的御史大夫郗虑,也不得不恭然屈居于他这位中二千石官秩的尚书令之下。
除了演练水军,曹操的另一个目的是想让马腾,韩嵩、鲁肃等人看看自己的军力,以图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目的。马腾是昨天上午到达许都的。他年约六旬,魁梧的身板却挺得笔直,须发花白,大得出奇的脸盘由于受到陇西边塞之地多年的风吹日晒,镀上了一层厚厚的古铜色。他素来便是个粗豪之人,此刻在席位上一时忘了谨守礼节,瞧了瞧外面那个朱雀池,扬声便问曹操道:“曹丞相,您在都城附近挖这么大一个水池干什么?您是用这池水来洗马饮马吗?咱陇西那边马忒多,水又忒少,就是没有像您这儿这样大的池子,给它们洗个澡、喂个水什么的,都忒不容易!”他的嗓门颇大,声音震得有些名士大夫耳鼓里隐隐生疼。
听到马腾的调侃,曹操有意将他一军,西凉那地方虽然土地贫瘠,但却出产好马,曹操想着脸上绽出一片深深的笑意,抚着自己的须髯慢慢说道:“哦?原来马将军还在为自己的关西铁骑缺水洗澡、缺水灌食而担忧啊?您这个麻烦很好解决嘛——朝廷里正好缺少马匹,这样罢,本相让户部用三石米麦和三千铢钱换您帐下一匹西凉骏马,让它们全都到这朱雀池里来洗澡、饮水,如何?”
曹操平时也算会说话,但这次说话却很不合身份,一下子就让马腾给抓住了把柄,马腾说道:“曹丞相真是说笑了!本将军帐下的马匹,就是朝廷的马匹——哪里用得着户部的钱和米来换?”他讲到这里,声音顿了一下,咽了咽口中的唾液,又道,“只是我那超儿说,汉中一带的张鲁妖贼甚是猖狂,他要带着那些儿郎和战马随时防备张鲁在那边坐大成势呐……”
听了马腾的回答,曹操一时也被噎住了,他没想到这个憨厚的西北汉子竟然也是能言善辩,他这番不失憨直的言语,对面座上的荀彧、郗虑、华歆等高卿大夫们都不禁莞尔一笑。司马懿坐在下首,却暗暗想道:这马腾外表谈吐看似憨直,然而推托拒绝曹操的遣词用句却甚是巧妙,用一个“防备张鲁妖贼作乱”的理由便轻轻松松把球儿踢回给了曹操——这颇有几分圆滑老到的精明啊!看来,马腾能在关西称雄一方,倒也不全是靠一味地蛮勇死拼得来的。
在座的诸君之中,最看不起曹操的人是孔融,孔融一直以孔圣人后代为骄傲,无论曹操怎样威震天下,他仍然看他不起,“马将军,您太老实了!”这时候,孔融插了几句话进来,“曹丞相雄才伟略——他才不屑于挖这么大一个水池去喂养您那些马匹呐!他这个水池啊!是专门用来训练水师征讨逆臣的——他在冀州邺城那里挖的那个玄武池听说比这个朱雀池还要大呐!”
别人都不敢说出口的话,就孔融敢说,他说话从来无所顾忌,想说就说。他这番话一说,两位从南方来的特使韩嵩、鲁肃顿时不约而同地微微变了脸色。曹操更是面色一沉,瞧着孔融那副似笑非笑、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禁被他气得颔下的须髯吹了起来。不错,他今日将这场款待盛会设在“朱雀池”畔举办,确也含有以训练已久的精锐水师向韩嵩、鲁肃两个江南特使耀武扬威之意,然而此刻被孔融乱插进来一竿子“戳破”,反倒让他那一份刻意的做作暴露无遗。这让他一向以恢宏大度而自诩的堂堂丞相颜面岂不是掉了几分?
曹操心里恼火,但表面上没有露出来,他暗下决心,这个孔融处处捣乱,早晚得收拾了他!曹操左手紧紧捏着榻床的扶手,暗暗忍了片刻,才放声哈哈一笑:“不错。古语有云‘忘战必危’。本相以奋武勇锐之能平定中原,于用兵之道颇有心得。依本相之见,天下雄兵各分为三:一是一往无前之铁骑,二是百战不败之步卒,三是驰骋江河之水师。本相帐下拥有铁骑十万、步卒七十万,所乏者唯有水师也!本相若能在有生之年为朝廷训练出一支精锐无匹的水师以作翼戴帝室之大用,则心愿足矣!这个……还望刘荆州、孙讨虏多多襄助啊!”
20 文采飞扬的时代——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不想被孔融破坏了大会的气氛,为了让众人的紧张情绪缓解一下,顺便也显露一把自己的文学水平,曹操站起来说:“今日大会诸君,倒让本相想起以前所写的那一篇《短歌行》来,”曹操忽地面容一正,侃侃而道,“本相极愿在此吟诵出来,与诸君共享品诗之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诸君以为如何?”
很多人本来只知道曹操善于领军打仗,但没想到他的文学才华也那么爆棚,朱雀台上一时变得肃静异常,只听得习习凉风吹着四面的碧纱布幔发出的“呼啦呼啦”之音。
“好诗!”
“雄壮沉峻!”
“慷慨动人!”
……
顿时众人一片欢呼,赞美之词平地涌来,这倒还真不是假意奉承,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建安文学的三曹之一,写诗作赋绝对是一流水准,四座里喝彩声大作,就似一波波浪潮,久久激荡不息。那个马腾也用洪钟般的大嗓门称赞道:“丞相大人这诗写得真好——就是我这不通文墨的关西老汉听了,也不禁觉得胸中气血奔涌、豪情大发!”曹操听着四下里如雷震耳般的夸赞称颂之声,一手抚着须髯,得意洋洋地向众臣僚们顾盼颔首着,仿佛眉梢间都溢满了笑意。
曹操露了这一手后,接下去是早已安排好的主轴大戏正式上演,大家很快就看到在如雷的鼓声里,一匹雪白的骏马如一道银练般从右侧柳林飞驰而出,疾冲到看台前面的空地之上,然后忽地一旋,扬着前蹄在长嘶之中仰立而起。骏马背上那位白衫少年身形稳若磐石,他那披垂腰际的黑亮长发随着马身一旋一仰,顿时犹如一片乌瀑流云般飞扬开来,将他整个人衬托在一派栩栩如仙、飘飘欲飞的高华超然之气中,恍恍然若梦若幻——让全场人士都睁圆了双眼只看得痴了、呆了、怔了。
整个演武场的气氛被推到了高潮,大家感觉有点像是参加新年聚会,事先没有想到节目如此精彩,那一刻,以司马懿之沉笃淡定,也不禁被这翩翩少年的潇洒飘逸惊得叹为观止。此君合当天上有,实若谪仙降凡尘!蓦地一声鹤唳般的清啸破空而起,那白衫少年忽然拔出腰间长剑,纵身一跃,离了马鞍,已是凌空起舞。但见剑光如瀑,夭矫翔腾,横空宛若潜蛟乘云,冲天又似鹰击苍穹,挥洒之间气吞四宇、沛然莫御,令人啧啧稀奇。就在左右腾挪之际,那白衫少年已是在漫天剑花中放声高吟起来——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蹈驱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吟唱之声一止,猝然一缕清啸穿云而去,但见剑光泻地,那白衫少年已然抚剑而立,恍若玉树临风俊逸不凡。
“好!好剑法!”
“好诗啊!”
“好身手!”
“好文采!”
“好气魄!”
……
众人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本来是以为来看曹丞相演练水师的,没想到竟然遇到了神仙般的人物,这年轻人是谁?他的精彩表演让看台上掌声四起,就似一阵阵响雷从众人头顶掠过,回音震荡在云边天际。
江东的鲁肃第一次来到许都,对曹操这边的人物不太熟悉,他急切地想知道这位翩翩美少年是谁?与鲁肃比肩而立的杨俊一边兴高采烈地鼓掌喝彩着,一边微侧着脸向鲁肃介绍道:“这位便是曹府的三公子曹植曹子建了。他非但剑法好、文采好,而且身手好、心地也好!这两三年来,他随同丞相大人征讨冀州袁氏残寇之时,一向都是奋勇当先、战功彪炳。每次凯旋,他还把朝廷颁给他的赏赐分文不留地全捐给了户曹,让他们拿去替自己扶贫问饥……这位曹三公子的德行,那在咱们许都青年才俊当中可算是一等一的呐。”
鲁肃对曹植也是钦佩有加,他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优秀的人才,本来江东的周瑜可算是奇男子了,但和曹植一比还是差得太远,所以他满眼里都含着笑意,听得不住地点头称赞。“哈哈!”那边,曹操放声大笑,目光已是向马腾、韩嵩、鲁肃等人脸上扫视过来。“丞相大人这位公子身手好生了得!”马腾不懂诗赋,只看出这白衫少年剑法精妙过人,“我那超儿倘若与他临阵对敌,只怕也要甘拜下风呐!”
韩嵩看了更加服气,想那曹操的儿子比起刘表的儿子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差别也太大了,于是向曹操深施一礼,赞叹而道:“久闻丞相大人之三公子年少英锐、逸才无双,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谬——三公子堪称人中龙凤,文武双绝,恭喜丞相大人巍巍功业后继有人了。”
2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躲在暗处的司马氏自从曹操的朱雀台大会之后,司马家族里的会议开得更频繁了,因为曹操很快就要攻打荆州,司马氏该如何行动,必须事先有个决策。司马懿说:“曹操父子如此雄才大略、气吞山河,在很多方面远胜于我们,那么我司马家应当如何因应这一情势呢?”司马防目光一凛,向司马懿直射而来:“怎么?懿儿,连你也有些畏难了?”
司马懿其实并没有畏难情绪,他只是更加看清了曹操儿子们的实力分布,“父亲大人,孩儿只是叙述这一事实,以便我司马家能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司马懿的语气显得非常平静,仿佛觉得承认别人比自己更强并没什么可羞的,“而且,孩儿相信以父亲大人的慧眼,已然对曹氏一族他们未来的前程规划深有洞明了。”
听到儿子的这一问话,父亲已经感到了一些压力,曹操家族先走一步,已经达到鼎盛状态,让司马懿也暗觉不如,司马防直盯住司马懿的眼睛片刻,才缓缓坐到那张桌几后面,从右边的银钵中摸出一枚白玉棋子,往那紫檀木棋枰之上轻轻一放,缓缓道:“不错。通过今日这个朱雀池盛会,为父倒也隐隐瞧出了他曹孟德一家谋取天下之大略的一点儿端倪,如果为父没有猜错,他们曹家的第一步便是由曹孟德冲在前面苦心经营,锐意极力地将四方诸侯一一扫平,将整个天下攫取在手!”
听父亲这么说,兄弟俩都觉得有道理,曹操的野心现在已经表露无遗,“不错。曹操现在南征北战、身不下鞍,做着的正是这件事儿。”司马朗深深地点了点头。司马懿的目光只是静静地盯着那一枚白玉棋子,并不多言。司马防看着他俩,又拈起一枚白玉棋子,轻轻放在了先前那枚白子的后面说道:“他们曹家的第二步便是由曹孟德身拥不世之功、手挟震主之威,效仿当年伪新朝的王莽,登上周公之位,然后剪除一切异己,独揽天下大权,为日后以曹代汉奠下坚实之基。”“依孩儿之见,曹操现在已经是‘虽无周公之名,却有周公之实’了。”司马朗又点了点头。
听父兄对曹操的评论,司马懿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曹操虽然强势,但这还只是个开始:“曹操现在还没有成为周公——他只是刚刚才拥有了董卓当年的威势与地位。曹操离登上周公之位还差着一大截呐!当今天下,荆州未平、江东未平、关西未平、益州未平……这些都是曹操还没有迈过去的几个坎儿。”
在曹操气势如虹的形势下能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足之处,这需要难得的眼力和头脑,司马防瞧着司马懿,目光里流露出淡淡的赞许之色,过了片刻,再次拈起一枚白玉棋子,放在了紫檀木棋枰上的那第二枚白子后面,道:“他们曹家的第三步就是曹孟德在肃清四海、一统天下之后,效仿西伯姬昌,传位于三公子曹植,由他来禅代汉室,依靠他的贤明睿智与仁德美誉,掩盖曹家当年篡权夺位时的种种丑行,为曹家夯实长治久安的万世基业。”
司马家每天所开的军情分析会议,不外乎是知己知彼,分析对手,了解自己,就像是打仗前的准备工作一样。司马懿听到这里,双目深处倏地一亮:“难怪曹操今日当众公开扬言‘植儿最可与之共定大业’,原来他已暗暗心许他的三公子成为他日后开基建业、奠定乾坤的一着妙棋啊!”
分析过对方,就轮到分析自己,既然曹操已经有所行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司马防盯着那棋枰上三个连成一线直射而前的白玉棋子,淡淡笑道:“朗儿、懿儿——如今这‘知彼’的功夫为父已经给你俩做了个八九不离十,那‘知己’的功夫,你俩也该好好拿出一个应对方略给为父瞧一瞧”。
司马懿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说出来之前,仍然想先听听大哥的意见,“父亲大人的剖析实在是鞭辟入里、精妙异常。”司马懿深深赞了一句,侧过头来向司马朗伸手一礼,道,“大哥身处相府枢密之位,对曹家内外情形必是十分熟悉,您且将我司马家如何因应曹家的方略明示出来罢!”
司马朗目前是相府的秘书长,应该最了解相府的机密,但秘书长的工作也是最忙碌的,什么事都需要他参与安排,“这个……”司马朗面色一窘,有些结巴起来,“为兄如今身处相府枢要之位确是不假,只不过为兄近日冗务繁多,一天到晚都要上下周旋打理,忙得几乎是脚不沾地,二弟你可是亲见的。似这等全盘的应对方略,还是二弟你向父亲大人进献罢。为兄知道二弟你其实是早有谋划了的。”
司马懿听大哥这么说,于是也就不再客气,他喝了口清茶,慢慢将自己理清的头绪说了说来:“孩儿就斗胆在父亲大人和大哥面前献丑了,只是,倘若孩儿的这盘应对方略之中若有不尽不实之处,还请父亲大人和大哥多多指教。”
第三章 密室之议
团体里最重要的人必定被所有人算计。
看破而不说破,不要去争虚名。
不争名分只做实事,最后名利都是你的。
22 曹操的行为被反复琢磨——权力就怕有人觊觎对曹操行为的研究,是司马懿每日必做之事,他目前在相府担任机要室主任一类的工作,既然大哥让他来说,司马懿衣襟一整,向司马防恭施一礼后,在他对面坐了下来,伸手也从桌几上面左边的银钵之中摸出了一枚黑玉棋子,拈在掌上,朝司马防极为谦逊地说道:“父亲大人,《鬼谷子》有云‘反以观往,复以验今;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黄石公·三略》有云‘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化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您且容许孩儿将这‘知彼’的功夫徐徐补述完毕。
“正所谓物极必反,一样东西强过头了,必然会走向反面,曹操的强势也必然引起敌对方的抗拒,依孩儿之见,您讲的曹家这谋取天下的三步大略,确是洞明其机、秋毫无遗。然而,曹家要实现这三步大略,却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四层阻力。这第一层阻力便是——”他右手一落,将那枚黑玉棋子放在了第一个白玉棋子的右侧,“内廷与相府之间开始真正离心离德、互相掣肘。”
听二儿子说出了一番连自己事先都未曾思考过的观点,司马防有点吃惊:“哦?何以见得?”司马防轻声问道。“以荀令君为首的内廷先前能够支持曹操扫平袁绍、袁术、吕布,是因为他们相信曹操是真心实意效忠汉室的。所以,即使建安六年曹操痛下杀手诛除董承一党时显得那么恣横,他们最终还是帮助他全力对付袁绍。
因为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很多内在的矛盾会被掩盖,一旦大敌消失了,内部的分化必然开始显现,那个时候袁绍是明面上的大逆贼,除了依靠曹操与之对敌之外,荀令君他们当时也的确没有别的选择。”
司马懿的强项就是通过深层人性看问题,不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他继续娓娓而道:“如今曹操公然废除‘三公’、独揽大权,不臣之迹已著,恐怕这个时候荀令君他们已经暗暗转变了思路,不仅不再继续扶持曹操,免得他实力膨胀而威胁到汉室——而且还会使出种种手段千方百计遏制曹操。曹操失去了他们的鼎力支持,日后在征战拓业之中必是步步荆棘、处处艰辛。”
对司马懿的说法,大哥司马朗也深以为然,他一直对二弟的观察力很是钦佩,“嗯……二弟说得没错。这一次曹丞相上了一个将天下庶民的官田租税与纳粮之量提高一成的奏章,居然被陛下和荀令君联手否掉了。”
司马朗目睹朝廷与相府的矛盾逐步激化,有很多事情已经远不如以前那么团结紧密,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丞相在这个时候提高庶民的官田租税与纳粮的缴量,其实是为了扩充、储备征伐四方诸侯的军资与军粮。现在想来,这亦可算是内廷已经开始在暗暗遏制曹丞相实力膨胀的第一步了。”
父亲与大哥都开始认同司马懿的观点,“不错。内廷掣肘相府,的确是他们曹家大业所遭到的第一层阻力。”司马防也点了点头,缓缓而问,“那么,这第二层阻力呢?”
看到大哥司马朗很赞同自己的观点,司马懿精神为之一振,他抬头看了看父亲,沉吟有顷,又从银钵中取出一枚黑玉棋子,缓缓放到了棋枰上第二枚白子的右边,徐徐而道:“这第二层的阻力便是许都朝廷中忠于汉室的义士与曹操开始短兵相接、难分难解!
“当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道德标杆失去后,他今后的路其实已走到董卓与袁绍那边去了,不要忘了当年从四面八方赶往许都入仕效力的名士大夫、文臣武将们,大多是响应了曹操高举‘尊奉汉室、剪除逆党’的义旗之号召而投身为国的!否则,以曹操身为阉丑之后的出身背景,哪里招揽得到这么多的贤才能臣?这些贤士大夫恰恰正是曹操肃清天下、谋取至尊的‘双刃之剑’。
“曹操的做法其实在一开始就是利用了大汉天子的名义征服四方,然后又把皇权的势力过渡到自己掌握中,贤士大夫们一方面会依托着‘尊汉平乱’的名义,他们会帮助曹操先后铲除吕布、袁术、袁绍等逆贼,使曹操的势力日渐壮大;“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民心向背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只要曹操不臣之迹显露,他们便会马上掉转剑锋,处处抵制曹操,与曹操势不两立、反戈一击!这个时候,曹操在道义与礼法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人人将视其为王莽再生!倘若他一个应付不当,董卓便是他的前车之鉴!”
司马防与司马朗都认为司马懿的分析句句在理,已经把当前的形势看得清清楚楚,“是啊!这些名士大夫一旦洞悉了曹操‘借天子以纳人心’的绝大阴谋之后,一定不会再对他假以辞色,必然会与他处处为难的。现在孔融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头面人物。”
听司马懿这么一解释,很多扑朔迷离的事情就容易理解了,司马防抚着胸前垂拂而下的绺绺银髯,“今日朱雀池盛会之上,孔融对曹操极尽明讥暗讽之能事,让曹操处处下不了台来。显然他用心良苦。”“是啊!孔融是在自寻死路!”司马朗也点头附和道,“曹操岂是那么好得罪的?孔融简直是不顾死活。”
司马懿倒是对孔融的一番作为有自己的看法,孔融作为儒家孔门的后代,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司马懿顿了顿,然后说:“父亲大人,孩儿却不这么认为。”司马懿从银钵中拿起第三枚黑玉棋子在掌心里拈来拈去,眸中闪动着灼灼精光,语气却深如古渊,“孩儿总觉得孔融可是曹操用来以‘尊汉平乱’之名义欺骗天下士民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这块‘金字招牌’居然反客为主,这也真够曹操喝一壶闷酒的。”
23 贾诩的深意——三国第一高人的处事分寸曹操手下的谋士当中,贾诩是一个特殊的人物,论智谋他算是第一流的大行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处世哲学、自保之术也是当世第一。“对了,那个贾诩在朱雀池盛会上,为何会与孔大夫发生口舌之争?他那几句话听起来似乎暗藏玄机啊!”司马朗蹙了一下眉头,疑惑地问司马懿,“贾诩这个人一向寡言少语,待人接物表面上看起来谦恭有礼,然而,顾盼举止之际总是隐隐透着一股让人难以接近的阴森孤傲之气。为兄一直都觉得他是朝廷里最古怪,也最不可捉摸的人……”
贾诩这个人一直是司马懿深为关注的目标之一,司马懿在心里对贾诩推崇备至,“大哥说到贾诩,小弟亦正对他颇感兴趣。大哥莫非看不出来——贾诩今日在朱雀池盛会上的表现是在‘静中思动’,开始彻底投靠曹丞相而为自己谋求荣华富贵了?”
贾诩做事一向刀切豆腐两面光,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谁都不得罪,司马懿沉吟着慢慢而言,“他当众巧妙指责孔融向曹操的轻肆发难之举,一则似乎表现为处处替孔融着想,二则实质上在为曹操‘扳’回一点儿当众丢失的颜面与自尊,曹操对他在自己孤掌难鸣之境送来的这一份无形支持,必是感激有加。贾诩这个人真的不简单,他洞悉世事人心的目光之精淮,应付时局之剧变的分寸拿捏之到位,绝非寻常谋士可及!”
在朱雀台大会上,大家都听到贾诩说过一句针对孔融的话,但这也是侧面说给曹操听的谏言,“二弟,他那句‘玉既不可佩,亦不可碎——那便只能做宗庙里祭祀之用的瑚琏之器’,讲得有些含含糊糊的。”司马朗继续追问道,“二弟意下以为如何?”“大哥,您对这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司马懿淡淡含笑,迎着自己的这位兄长轻轻反问了一句。“哦……为兄的理解是,贾诩在暗暗劝谏曹丞相干脆把孔融当作宗庙里的祭品一样礼貌虽存而暗加废置。”司马朗也不隐瞒,将自己的理解直言而出。
“不错,我认为贾诩这个人是整个曹操阵营中最厉害的角色,他在智谋上不输给荀彧和郭嘉,但在为人处事上却胜过他们太多,贾诩的一句话往往含有几层意思。”司马懿道,“依小弟看来,他这话里还有另外一层更深的蕴意,那就是暗暗劝谏曹操把孔融变成‘瑚琏之器’一类的死物扫出朝廷,移入宗庙而永加摒弃。”“死物?扫出朝廷?”司马朗大吃一惊,“难道他竟在劝谏曹丞相要对孔融下手。”“不错。所以,小弟一直认为这个贾诩绝非等闲之辈。
“贾诩所说的话从来不会让自己陷入不利境地,他总能处处巧妙搞定一切,次次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这样的劝谏之言表面上看起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而实质上巧妙之极,无疵可寻,一方面,他能促使曹操在第一时间内便领会到这话中的隐隐杀机而暗下决心;另一方面,他又能让心地仁慈的荀令君以及其他汉室名士大夫只听到他的说辞中游移圆滑的一面,而不屑以小人之心忖度他话里的最深蕴意,从而逃过他们的口诛笔伐。”
听司马懿这么说,司马朗的脸上也充满了对贾诩的钦佩之情,司马懿转头看了看父亲司马防,脸上的表情充满了一种破解“天书”谜底般的隐隐兴奋,“唉!像贾诩这样以三寸之舌而杀人于无形的谋士才最是可怕!他这一手玩得真是太高明了,简直是陈平再世。老实说,在许都朝廷里能够碰到贾诩这样的谋略奇才,真是小弟三生之幸啊!”
荀彧是谋国大儒,郭嘉是军事天才,而贾诩是诡诈之士,他喜欢不按常理出牌,“二弟,贾诩堪称‘陈平再世’是不假。不过,你也别太夸大了他的水平。曹丞相听不听得进他这番劝谏之言,依为兄之见,尚在可否之间也。”司马朗微皱着眉,摇了摇头,“真要除掉孔融,曹丞相恐怕会得不偿失。”
虽然孔融是儒家士族的精神偶像,毕竟人家的命生得好,能够生在孔夫子的家族里,作为孔夫子的后代当然非同凡响,“但是,大哥,据目前的时势情形来看,曹丞相已然对孔大夫动了杀机——而且连贾诩这样狡猾的谋士都点出了孔大夫非除不可,难道曹丞相自己还会没认清这一点儿吗?依小弟之见,曹丞相如今只是在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时机出手罢了。”司马懿并不随口敷衍,仍是直抒己见。
司马防也不得不佩服二儿子的精到见解,对这个贾诩以后大家都要小心应付,“这样看来,贾诩是准备彻底投靠曹操而与汉室为敌了……懿儿讲得对,凭着他的智谋与手段,这个贾文和(贾诩字文和)一定会成为曹操身边陈平之流的心腹谋臣。”司马防道,“贾诩这个人阴森叵测、机变无穷,我们司马家对他应以尽量拉拢、交好为上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可与他正面交锋。”“是。孩儿们都记得了。”司马朗、司马懿齐齐应了一声。
刚才司马懿说了曹操为谋取天下三步走所遇到的前两层阻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