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所以会这样,倒不是因为他出身燕京刘氏(燕云四大家族之一),从小就接受的就是允文允武的训练,而是因为萧好古这个奚人亲贵的武艺实在有点儿水……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大辽立国比大宋还早了几十年!
世代后族的萧家贵人们都享了二百多年清福,如果不是有一个四季捺钵制,让这些契丹贵人一年四季跟着皇帝在四个捺钵地来往转悠,他们大概连马都不会骑了。
幸好大家还能骑马!纵马奔驰的刘云心想:要不然这次根本不可能在恁般短的时间里,从冬捺钵所在的西京大同府境内的桑干河畔(传统的冬捺钵地在更北面的广平淀)一路奔驰到大宋境内的开封府,从而赶上贺正旦的名目……
说起来这次的事情也真够丢人的!为了胁迫宋国放弃在横山之战中占领的土地,并且归还西夏,大辽皇帝改变了冬捺钵地,跑到了距离宋国代州不远的桑干河畔扎营,一度还毕竟到雁门关以北数里的地方,以施加压力。
可是宋国的态度却出乎意料的强硬,不仅不肯归还占领西夏的土地,而且还继续在横山以西发起“浅攻”(章楶提出的战法,就是小规模的、持续的、不深入的进攻),虽然一时也灭不掉西夏,但是却是持续给西夏放血。由于横山一线完全被宋国控制,西夏不可能通过突入宋境大掠来弥补自身的损失,所以只能不停失血,早晚会被打死的……
更让辽国皇帝没想到的是,宋国不仅对辽国的威胁置之不理,而且还违反了多年的惯例,没有派出贺正旦使!
这下可把耶律洪基和他的大臣们给吓坏了……呃,宋朝不派人来贺正旦是没什么可怕的,但是不贺正旦很可能是宋辽绝交的开始!
而宋辽绝交就意味着一年五十万缗的岁币(澶渊之盟后一开始是三十万,后来又利用宋夏战争迫使宋朝加了二十万)要泡汤。现在北阻卜还没打完,而且肯定还要没完没了打下去,生女直的节度使完颜盈哥(宋朝叫他完颜扬哥)又蠢蠢欲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开个战场……要是再没了这一年五十万的岁币,大辽的军费怎么办?
而且,宋国一旦停付岁币,辽国得出兵征讨吧?要是就这么算了,大辽境内的汉人肯定要有想法的……
好嘛,西边的阻卜没打完,东边的生女直眼看又要打,南边的宋辽再起刀兵……三线开战,还让不让人活了?
到时候三线开战,只要有一线战败,大辽国就有覆灭的危机!
现在一个北阻卜就打得焦头烂额了,再来两个强敌,要能打赢才是见了鬼。而打不赢的结果,就是辽国同时陷入三个必死战争泥潭。
所以耶律洪基也顾不得上国体面(宋辽一直在争天朝上国的名分),以贺正旦为名,派出了萧好古和刘云日夜兼程去宋国的开封府,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在这个时候搞得辽宋关系破裂!
和宋朝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刘云这时策马到了萧好古身边,大声用契丹语说道:“萧观察,这里已经是开封府地界了,最多再有一日,便能住进都亭驿了。”
“一路好赶呐!”萧好古轻轻一扯缰绳,放慢了一些马速,“刘林牙,你是常常往来宋国的,你觉着今次该用何策略?”
“自是威压恐吓了!”刘云道,“宋国官家和太后都养在深宫,不习武艺,因而胆小懦弱,先恐吓一番总不会错的。”
刘云所在的燕京刘氏子弟世代都从事“外交”,那个成功迫使宋国增加了二十万缗岁币的刘六符就是刘云的伯父。而刘家子弟对宋外交的诀窍,就是威压恐吓。
“这次能吓得住吗?”萧好古皱着眉头问,“虽然如今南朝是昏君奸臣当道,但是这对君臣的胆子有点大了。”
赵煦因为恢复新法“害民”,所以在“国际”上的评价不高,普遍认为他是个昏君。当权的章惇则不必说了,“国际公认”的大奸臣。
刘云苦苦一笑道:“这对昏君奸臣是有点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过吓唬则个总不错的,真要吓不住再想别的办法吧。”
……
“再往右,再往右偏一点,对,对,就这样,一定要让辽人一进屋就能看见。”
同一时候,武好古正在都亭驿里面指挥几个驿卒安放油画《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油画放在一个特质的木架子上,正对都亭驿的大门,只要辽人的使臣一进门,马上就能看见油画。
纪忆则抱着胳膊站在武好古身边,他现在的职官是权枢密院编修官,编制上属于枢密院编修司(之前写成北面房是错的,因为纪忆的将仕郎官太小,只能授权编修),还得到了编修《北朝纪略》的任务——实际上就是将访辽的见闻和武好古画的地图、谍画编修成册。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差遣,他才得以参与到接待辽国贺正旦使的活动之中,充任馆伴通事,实际上就是馆伴使的翻译官。
所谓馆伴使则是负责在开封府相伴辽国、高丽等国来使的官员,通常由重臣出任。和馆伴使相对的还有一个接伴使,就是在辽国、高丽等国使臣入境后负责相接的官员。
这次辽国使臣来的忽然,朝廷来不及派出重臣充接伴使,只是在河东路选了个武官接伴。不过馆伴使却派出了重臣,正是枢密院都承旨蔡京。纪忆因为上次替蔡京摸清了端王赵佶的底牌,又和蔡京的儿子蔡攸交好,现在已经成了蔡京的心腹。
而这一次接待辽使的策略,早就已经定下,就是强硬而不失礼。将《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摆放到都亭驿,无疑就是展现强硬的手段。
这等于在告诉辽使,大宋天子已经准备好御驾亲征了!
你们辽人有胆,就放马过来吧!
“挂好了。”武好古回头看着纪忆,“忆之兄,你看如何啊?”
“不错,不错。”纪忆笑着点点头,然后又对身边主管都亭驿的一名李姓内官一拱手(都亭驿归往来国信所管理,主管官员都是内侍),“李大官,劳烦关照馆内诸人,若辽使问起此画,就言是官家在琼林苑校阅殿前诸班时由翰林图画院画师所作。”
“咱家知道了,上头早就关照过了。”这名姓李的老宦官笑道,“请将仕回禀蔡学士,明日保管能唬辽使一个心惊胆颤。”
第二百章 还不快拜!
一夜,无事。
翌日便是腊月二十六日,年关将近,却又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虽然是瑞雪兆丰年,但也令天下陡寒。
不过开封府辞旧迎新的喜气,却没有因为这一场冬雪而有丝毫减色。坊巷里,显得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搭起棚子的摊贩,街上都是冒雪出行采购年货的行人。大雪,一直持续到了下午,方才停歇下来,笼罩在开封城头的乌云也随之散去,阳光普照,给白雪覆盖的大宋首善之城罩上了一层辉煌的金色。
由封丘门入城,现在策马走在马行街上的辽使萧好古、刘云也感受到这份欣欣向上的繁荣,心中不由大为感慨:大宋明明是主昏臣奸,可偏偏没有一点亡国的征兆……至少在他们两个辽使看来,这国一时半会儿是亡不了,非但亡不了,而且还充满了向上的活力。
不仅经济繁荣,民生富足,连军事也愈发强大了……
而大辽这边,明明是圣君当道,还有佛祖庇佑,可是这国力却是山河日下,似乎怎么也阻挡不了……“日下”的可不仅仅是契丹人的武力,还有大辽境内的农商百业!
如果这个时候去大辽国最繁华的大都市南京析津府街头转上一圈,肯定看不到这种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倒是能见到不少乞丐聚集在各大寺庙门外行乞。每天早上还能在街头看到不少冻饿而死的“倒卧”,真是惨不忍睹。
至于析津府城外,那就凋敝得更加严重了。如果在冬季出城,走在官道上举目四望,能看到的除了为数不多的豪门堡坞,就是荒废破败的村舍。
若是再偏僻一些,那可是盗贼林立,没甚王法的地方了,不仅往来的客商常常被抢,便是契丹贵人的牛羊,也三天两头被横行燕山南北的马贼给劫了去,还真是无法无天了……
虽然心里面万分羡慕大宋的繁华兴旺,不过萧好古和刘云两个辽使的面子上,却都是一脸的鄙视表情。骑在马上,下巴高高昂着,根本不拿正眼儿瞧人,还一边骑马一边用契丹话儿聊天。
“皆言南人柔弱,不习弓马,唯善经营,又贪图安逸享受,今日见了,果是如此啊。”
“观察所言极是,南人习文,北人习武,南人善经营,北人善弓马,古之亦然。若不是我主仁厚,不愿生灵涂炭,此时就该是我契丹铁骑南下打草谷的时候了。”
“是啊,如今黄河北流入燕,大河天堑已然不存,我契丹大军若欲南征,只需顺流而下,二十日便可在开封府城外牧马了。”
“若不是皇上久习佛法,慈悲怜悯,这会儿我契丹大军,恐怕就已经滚滚而来了吧!”
两人一唱一喝说着吓唬人的话,说的是契丹话,却也不怕陪着他们入城的馆伴使蔡京听不懂,蔡学士身边可跟着馆伴通事纪忆呢。
两个辽使说一句,纪忆就小声儿翻译一句,翻得分毫不差。所以蔡京完全知道萧好古和刘云在说什么?不过他却一点儿不害怕,嘴角上还挂着一丝嘲讽的笑容。
不多时,两个牛逼吹得都快把天吹破的辽使就在蔡京等人的陪伴之下,到了位于开封府城右二厢的州桥投西大街,都亭驿就位于这条大街的街北。
和开封府城内大部分街道一样,州桥投西大街上也是店铺林立。和都亭驿相对的是开封府最大的珠宝铺梁家珠子铺,梁家珠子铺两边大多是书画斋和花果铺,大街向南延伸就是州桥,过了州桥就是两座大酒楼,一座是张家酒店,一座是王楼——就是以山洞梅花包子闻名后世的王楼,不过在北宋时,包子对王楼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生意,这座大酒楼和潘楼、丰乐楼一样,都是开封府七十二家正店之一。
“都亭驿到了!”
纪忆用契丹话大声嚷嚷道:“请正使、副使下马入驿馆休息则个。”
两个辽使闻言都勒住缰绳,向前望去,就见一个阔大的门脸儿,屋宇式的大门楼,斗拱飞檐,金柱红门,气派非凡。门口全是顶盔贯甲的护卫,持着长枪,立成两排。栓马桩则是一排一排的,足可以供上百匹马使用。一个头戴貂珰,手持着拂尘的大貂珰,就是那位李大官带着几个吏员和小黄门站在门脸儿内,武好古也在其中,做吏员打扮,笑呵呵地看热闹。
看到辽使从马上下来,那李大官用仿佛吟诗一样的调子喊道:“奉旨迎辽使,唯愿两朝修盟好,请了。”
辽人的贺正旦副使刘云也用同样的语调,用契丹话答道:“奉旨贺正旦,北南二朝如兄弟!”
这套应景一样的答对词儿早就是惯例了。宋辽两国的和平相交了快一百年,许多外交活动都行成了惯例,说什么话,送什么礼,都是有例可循的。
伴馆使蔡京这时笑吟吟上前道:“二位国使请先在都亭驿少歇,待正旦日上大朝会拜贺皇帝,初二赐国宴,初三玉津园和我朝西军壮士比试射箭。”
贺正旦的活动安排也都是惯例了,蔡京不说,萧好古和刘云也知道该怎么办。不过今次南来的两位辽使还肩负着别的使命。
当下辽国贺正旦副使刘云就沉着声道:“蔡伴使,我二人奉旨南来,并不全为贺正旦,还要问问贵国官家,何故兴兵于横山,侵夺夏国疆土城池?”
蔡京闻言笑了笑,道:“此事乃我朝家事,于北国何干?所谓夏国,本是由我朝之定难军节度使司叛乱而来,所有土地,皆是我朝之国土。我朝兴兵荡平西贼,就如同贵朝讨伐不臣之北阻卜。若贵使要以西贼问我朝,那我朝也要以北阻卜问贵朝了。贵朝何故兴兵草原,侵夺北阻卜人的牛羊草场?”
问的好!
跟在李大官身后的武好古听了蔡京的话,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这奸臣果然是奸的,客客气气的一番话里面,全都是杀机啊!
两个辽国使臣则是吓了一跳,宋人的枢密院都承旨怎么提及北阻卜了?
莫不是磨古斯那个怎么打都打不死的逆贼勾结上了宋朝?
这阻卜草原上从来都不缺亡命的壮士,缺的就是铁!若是宋人能送上几十万斤铁给北阻卜汗王磨古斯,那大辽国的麻烦可就要没完没了啦。
两个辽使互相瞧了对方一眼:这事儿可不能等闲视之!一定得先查明情况,再行定夺……
若是宋人真的和磨古斯之间有了联系,那么大辽就必须在西夏问题上让步了。
反正西夏一时半会儿是死不掉的,而磨古斯则是必须要打死的!要是让他在阻卜草原上做大了,大辽国可就有亡国的危险了。
想到这里,两个辽使也不说什么吓唬人的话了,蒙着头就往都亭驿里面走。都亭驿是庭院式的布局,大门里面是正院,正院两侧是两排廊房,正北又是一道二门,进了二门才能看见正堂大厅。
两个辽使就在蔡京、李大官和纪忆等人的陪同下一路往里走,迈步就进了大厅,抬头一看就发现了一个横刀立马的大宋官家!
“谁?”
“怎骑着马?”
两个辽使没见过这么“真”的话儿,都下意识的以为瞧见了真人,都惊呼起来了。
都亭驿的大厅里面怎么会有人骑马?
而且还是横刀立马……
萧好古和刘云正糊涂的时候,耳边突然有人大喊:“此乃我大宋官家的真容图!还不快快行揖拜之礼!”
什么?
这是张画儿?
这画上的人是大宋的昏君?
刘云是当过贺正旦使的,曾经见过哲宗皇帝,当下定睛一瞧,果然是大宋的昏君。
这昏君横刀立马,黄色的斗篷迎风飘扬,还在挥舞右手……仿佛在指挥千军万马!
这是要御驾亲征?
刘云心道:原来大宋的君不是昏了,而是疯了……大辽铁骑还没南下,他就准备要御驾亲征了!
“观察,图上的人是大宋官家!”刘云忙用契丹话对萧好古说。
“真是大宋官家?”萧好古吸了口凉气,大宋的昏君原来是这样的……
“还不快拜!”
纪忆朗声又道。
拜?
辽国使臣向来以上国使者自居,拜大宋官家的真人都勉强,现在要拜一幅画……这个太丢份了吧?
不能拜!
萧好古大声道:“此乃图画,非真人,不可行拜礼!”
“见此画如见真人。”蔡京冷笑道,“官家以此画代己以迎二使,若不拜,便回吧。”
什么?
便回吧?这是要绝交吗?
两个辽国使者有点蒙逼了,绝交就不给岁币了,不给岁币就是逼着大辽开战了!大宋官家真的疯了……可辽国现在能和大宋开战吗?
肯定不能啊!
虽然宋国主昏臣奸,但是宋国的西军不弱啊,都把统兵五十万的西夏小梁太后打哭了。而大辽国现在都不可能拉出那么多兵……而且西夏国力虽然远远不如大辽,可是西夏国内没有那么多乱子,打败了也不会崩盘,辽国就不一样了。如果辽国老皇帝哭着回去了,那么阻卜、女直、渤海,还有南面的汉儿一起造反,辽国转眼就没了。
两个辽使互相看看,没办法,还是拜吧……就当拜死人了。
第二百零一章 很奸的奸相
“真的拜了?”
崇政殿内,大宋官家赵煦大声发问。
“拜了,两位辽使都行了揖拜之礼。”
回答的是枢密院都承旨蔡京。他将辽国使团安置在都亭驿后,就立即入宫面君,向赵煦汇报试探辽使的情况。
现在宋辽两国其实都不想开战。大宋的河北禁军根本不堪大用,若是辽兵南下,靠他们是挡不住的,他们能守住城池就不错了。恐怕辽兵很快就能冲到开封左近!
可是冲到开封府城下不等于可以破城而入。因为现在的大宋官家手中有一支让辽国非常忌惮的军队——西军!西军号称有二十万效用之士,在刚刚取得大捷的横山之战中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战斗力。
如果有几万西军入援开封府,再有章惇这样的“奸臣”指挥,辽国纵然出动十万皮室军也不可能打破开封府城。
而且……辽国也不可能抽出十万皮室军(宫帐兵)。所谓四十万宫帐兵根本就是个吓唬人的,契丹国族才多少人?怎么可能有四十万精锐?而且现在契丹人还迷信佛教,四十万大兵是没有的,四十万僧尼倒差不多了。
实际上真正能战的契丹兵也就是十几万,还得分出不少去对付阻卜人,还得留一些看家并震慑女直、渤海和南面汉儿。真正能南下的也就几万人……要是在开封府城下北大宋西军击败,那可就是辽国历史的终结!
总的来说,现在辽宋两国的外交博弈中,宋国略占些优势,而辽国则处于弱势……除非辽人可以在明年开春后马上平定北阻卜,或者在河东、河北前线迅速打破几个宋军重兵把守的重镇,否则辽国就没有摊牌的本钱。
而大宋则可以搏一下,反正现在小梁太后已经被打哭了,横山一线完全落入了大宋之手,接下去只需增筑城池堡垒,就能稳守防御——失却横山对西夏是相当致命的,因为横山和兴庆府之间是几百里沙地。如果西夏不能在横山囤积粮草,就必须携粮从兴庆出击,去攻击占据山险的宋军堡垒,获胜的可能几乎为零。
这就意味着宋军可以用较少的兵力在陕西布防,从而相当一部西军调出用于河东、河北和固守开封府。
也就是说,现在和辽国摊牌,无非就是河北被辽兵蹂躏,亡国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当然了,如果能在河北、河东地方都整顿完毕后再摊牌,那大宋就稳操胜券了。
“章卿,曾卿,朕想要停了每年五十万的岁币,你们看怎么样?”
赵煦仿佛有点心血来潮,提出了一个颇为激进的对辽交涉方案。
“不可!”
宰相章惇还没开口,枢密使曾布就抢答道:“若绝岁币,宋辽必然开衅,河北东、西两路恐被蹂躏,恐怕得不偿失。”
宋辽边境上的河东路地形险要,容易防御。可是河北东、河北西两路都是一马平川,容易被辽国骑兵突入。
“陛下。”章惇站起身,淡淡地道,“老臣以为……我朝还有比绝岁币更好的选择。”
比绝岁币更好?
开战?
赵煦和在场的曾布、蔡卞、蔡京和蹇序辰都有点诧异,目光全都聚集到了章惇身上。
章惇道:“西贼之所以为祸,全是因为梁氏好战,若能联合辽人除去梁氏,则西北可大安矣。”
梁氏就是小梁太后,她是个汉人,父亲是已故西夏国相梁乙埋,姑姑是夏毅宗谅祚的皇后,也就是老梁太后,丈夫则是夏惠宗秉常。在老梁太后和夏惠宗相继病逝后以太后的身份,“辅佐”儿子乾顺临朝听政。
而这位梁氏汉家女和她的姑姑老梁太后一样,都是战争狂人,在执政之后就连续发起侵宋战争,十三年战火不熄。
不过在大宋的昏君赵煦和奸相章惇开始执政后,小梁太后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从元祐八年(1093年)至今,除了在绍圣三年(1096年)打过一场胜仗打破了宋军的金明寨之外,就没打过什么胜仗,一直在吃败仗。不仅横山完全丢光,连西夏在横山以西的据点天都山以及天都山附近的盐州(有个大型盐池,是西夏重要的财源)都快丢光了。
根据章惇和曾布等人制定的计划,宋军在完全控制横山和天都山后,不会立即挥军进攻西夏的老巢兴庆府和灵州,而是会在横山…天都山布防固守,同时对河湟用兵,包抄西夏的南路。
在收复河湟和巩固了天都山…横山防线后,再发起连续不断“浅攻”,消耗西夏有限的国力,预计有个三年五载的,西夏不亡国也得迁往敦煌,然后向西开拓去了……
章惇道:“梁氏向来穷兵黩武,若继续执掌西夏,必不会坐视我朝恢复河湟。若能将其除去,则西夏在数年之内必不能再兴大兵,只能坐视我收复河湟。河湟若得,西夏大势必去。西夏或走或亡,则辽国必然势孤。到时候,我朝再绝岁币,以铁器通阻卜,不愁辽国不乱。辽国若起内乱,燕云则必可恢复。”
“梁氏是西夏太后,焉能被轻易除去?”赵煦将信将疑地问。
小梁太后的确是个大麻烦,她虽然老吃败仗,但是却屡北屡战。如果让她执掌西夏,肯定是要垂死挣扎的。
如果能把她除掉,那么夏主乾顺年幼德薄,又要处理国内的梁氏余党(这些家伙还都是主战派),没有几年的折腾根本腾不出手。有了这几年时间,大宋就能吞并青唐吐蕃,同时完成对西夏发动东南两面攻势的准备。
到时候也不需要打几十万人的大决战,只需要不停“浅攻”再加上“堡垒推进”,西夏几年内就得完蛋!
可是小梁太后毕竟掌握西夏十三年,也不是说搞掉就搞掉的。
章惇道:“据被俘虏的西夏六路统军嵬名阿埋所言,西夏国主乾顺和嵬名一族(皇族)中有不少人都对梁氏屡战屡败大为不满,意欲除之而后快。只是忌惮辽主对梁氏的支持和我朝的压力,而不敢动手。若我朝能以除掉梁氏罪魁为条件,阴许和议,以辽主洪基之昏聩,必然会助我铲除梁氏。梁氏若去,西夏则不足为虑矣。”
好一个奸诈无信的奸相!
居然要用“假议和”欺骗耶律洪基,利用辽国在西夏的影响力联合西夏国内的反梁氏力量,一起逼死小梁太后……
只要小梁太后一死,西夏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盟友青唐吐蕃被宋军攻灭。而青唐吐蕃一灭,西夏就危在旦夕了。
赵煦还是眉头深皱,“耶律洪基真有恁般昏聩吗?他岂能不知梁氏一死,西夏至少几年内不得用兵?若西夏无力用兵,朕又岂会休退兵马,还复疆土?”
“陛下,此事还需使个反间计。”章惇笑道,“只要辽主相信小梁太后预备举国归顺我朝,他就会除去此祸患了。”
耶律洪基会相信这种事情?
赵煦难以置信,“要如何用计?”
在场的蔡京这时插话道:“陛下,臣献一计,可效仿太祖除南唐林仁肇之法。”
林仁肇是南唐名将,被宋太祖派出的特务画家暗中写真,悬挂在了开封府的功臣阁里给李煜的弟弟李从善看,说是投降的信物。结果就被糊里糊涂的李煜给一杯毒酒做掉了……
赵煦皱皱眉:“我们有小梁太后的画像?”
“没有。”蔡京道,“不过开封此地有人据说是画仙托生,应该不需要见到小梁太后就能替她写真的。”
赵煦哈哈笑道:“蔡卿在说笑吧?不见到小梁太后,如何能写真?你真当武好古是仙人?”
蔡京一笑:“陛下难道忘了嵬名阿埋就在开封府吗?若得嵬名阿埋指点,武大郎总能画出个七八分相似吧?这就足以要了小梁太后的性命了。臣所知,刑部和各地提刑司中便有画师可以根据他人的描绘画影图形的。”
“也对。”赵煦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若是能成,朕就赏他一个官身。”
……
“画小梁太后?”
在翰林图画院里听到梁师成提出的要求,武好古有些发愣,“要我去西夏?”
“不去西夏,就在开封府画……马上画!”
“可我没见过她啊!”武好古道,“这如何画得出来?”
梁师成皱着眉头道:“若是有个非常熟悉梁氏的人做指点,你能把梁氏的样子画出来吗?”
“这个……”武好古心说:这不成了模拟画像了吗?什么“3号眼+5号鼻+8号嘴”之类的……
“能画吗?”
“可以试试看……”武好古皱着眉头说,“不一定能画好,但是可以试试。对了,画这图有何用处?”
梁师成不知道有人要用这幅画像去使反间计,只是说道:“是官家要,也许官家想看看和我朝为难了十几年的那婆娘是甚模样吧?”
“好。”武好古点点头,“容我准备几日。”
“越快越好。”梁师成道,“官家急等着看呢。”
第二百零二章 夺命的写真
“老师?您莫不是在开玩笑吧?没见过人也能画?提刑衙门的画影图形可没几张像的……”
佳士得行总店的书房里面,武好古正用一支铅笔在一张生宣上画着人脸的轮廓。听到学生米友仁的疑问,淡淡一笑道:“人的脸型是有规律可循的,脸的轮廓大致可分为八种,如国字脸、目字脸、田字脸、由字脸、申字脸、甲字脸、用字脸和风字脸。根据五官的分布,可分为内脸型、外脸型、上脸形、下脸型、吊脸形和垂脸型。根据胖瘦不同,还可分为胖脸型和瘦脸型两种。另外,人脸上的颌骨、颧骨、额骨,也都可以分为几个类型。耳、鼻、眼、眉、嘴,也可以一一分门别类。最后就是表情和神韵也可以八个大类,人的气质则可以分成四个大类。现在为师就要将这些分类一一画在宣纸上,然后带去给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仔细挑选。只要他不骗我,我就能画出一个六七分相似的西夏小梁太后了。”
嵬名阿埋是西夏皇族名将,颇为小梁太后倚重,自然对小梁太后非常熟悉——西夏可没大宋那么讲究,垂帘听政不过说说而已,根本没有帘子遮挡。而且小梁太后还多次统兵出征,上了前线就更不讲究了。
妹勒都逋的地位虽然不如嵬名阿埋,但也是天都监军司的监军,是西夏的名将,多次见过小梁太后。
所以只要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肯好好配合,武好古就能画个大概了——他当然不是“模拟画像”是专家,如果换成后世公安系统的“模拟画像”专家来画,就不是六七分相似了,而是有八分九分的相似。
不过有六七分相似也足够糊弄人了,现在这个时代大部分宋朝画家画人像写真还没这水准呢,更不用说西夏画师的水平了。如果一幅六七分相似的《小梁太后写真图》送到了年老昏聩耶律洪基手中,小梁太后恐怕就有大麻烦了。
武好古一张张画着,花了差不多一个上午,才画好了几十张样图,都是铅笔画。
“好了。”画好以后,武好古又对米友仁一笑,“元晖,和为师一起去枢密院找纪忆之……他会带我们去折府见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
折府就是府州折家将在开封府的府邸。折家将在后世也算大名鼎鼎,不少人都知道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镇守府州,是大宋将门中比较特殊的存在。是有地盘,有私兵的割据军阀——大概是赵家的太祖、太宗在“杯酒释兵权”的时候把他们家给忘了吧?
不过拥有一州之地的折家在北宋一朝中对赵家天子倒是忠心耿耿,一直是宋朝在西北边疆上的重要支柱。虽然折家祖上是党项血统,可是在和党项族统治的西夏作战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