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拥有一州之地的折家在北宋一朝中对赵家天子倒是忠心耿耿,一直是宋朝在西北边疆上的重要支柱。虽然折家祖上是党项血统,可是在和党项族统治的西夏作战时从没手软过。
  在刚刚结束的横山之战中,折家的折可适就立下了大功,带领三千骑兵突袭西夏在横山以西的重镇天都山得手,俘获了西夏大将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还在天都山的山阴修建了天都砦,作为宋军控制天都山重镇的据点。而被俘的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二酋,则由折家将门的“世子”折可大亲自押送入开封府,软禁在折家在天波门内的府邸之中。
  因为章楶的请求(他想要从这两人口中得到西夏的情报),官家赵煦已经赦免了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二人的“罪恶”——西夏对大宋而言是臣属,这俩货当然是反贼了,既然是反贼就可以招安了。
  所以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二人现在就安心住在折府里面,等着做大宋朝的官了。而且以他们二位,特别是嵬名阿埋在西夏的地位,大宋官家赐下的官位肯定小不了,下半辈子的吃喝玩乐是不愁的。
  当然了,他们想要在开封府过上好日子,还是要看表现的……
  ……
  “折皇城,在下是枢密院编修司的编修官纪忆,持故牒前来拜访。”
  午饭后不久,武好古、米友仁就跟着纪忆到了天波门内的折府大宅。纪忆向出折家的门房示了用来证明身份的牌券,然后就看见一个高大粗壮的中年汉子出迎,这汉子自称是府州兵马钤辖,皇城使,带御器械折可大。
  兵马钤辖类似于后世的警备司令,管辖一州、一路或多路兵马——不是那种大权在握的管,而是和各方面互相掣肘的情况下将就着管一下。在《将兵法》实行后,这个职位已经有点被架空了。
  不过折可大的府州兵马钤辖可是真有实权的,因为府州的兵马都是折家的私兵。
  而皇城使则是武官阶(之前用了政和改制后的武官阶,现在修改过来了),是诸司使中的一个,属于大使臣级别。带御器械则是一个“职名”,就是荣誉头衔。真正的带御器械是御前亲侍,带着武器贴身保卫官家的“高手”。
  论起官位来,折可大可比纪忆大多了,本不该亲自出迎的。不过他是武官,又是那种最让人不放心的拥兵自重的武官,而纪忆则是枢密院的官……哪怕是从九品,折可大都不敢等闲视之。而且纪忆还带来了枢密使曾布签发的故牒——就是上司达于下级的文书,结尾有“特此下牒”四个字。实际上就是枢密院给折可大下达的一道命令。
  将纪忆等人迎入了客堂之后,折可大一面吩咐家人上茶待客,一面从纪忆手中接过了故牒,展开后细细看了起来。
  故牒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枢密院编修司需要编修一本和西夏有关的书册,因此安排纪编修带令史和翰林图画局画师询问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二位“降人”,命令折可大全力配合,同时还要保守秘密。
  事情似乎不大,不过毕竟是枢密院的命令,折可大就不得不小心应付了。
  其实连纪忆和武好古都不知道章惇、蔡京的计谋,那可是崇政殿召对时定下的计策,肯定要保密的。
  “原来是要见两位降人?”折可大想了想,又问,“是一个个见,还是一起见?”
  “这还有甚说法么?”纪忆不大明白,不过武好古却是知道折可大的意思。
  “纪官人,得一个个见他们,免得串供相欺。”
  上面的命令是要画出西夏小梁太后的写真图,而且要尽可能真实。那就不能让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给欺骗了。
  所以两个人得分开见,而且还不能让他们有串供的机会。
  “原来如此,那便分开见。”纪忆又问折可大道,“皇城,不知二位西夏降人能说汉话吗?”
  纪忆会说汉语、契丹语、高丽语和波斯语,不过不会党项语言。
  折可大笑了笑,回答道:“这二人会一点汉话,不过他们汉话你们恐怕是听不懂,不如由洒家来做个通事吧。”
  “如此也好。”
  折可大是汉化的党项人,又一直在和党项族统治的西夏打仗,党项语言肯定是好的。而且章楶会派他来开封府,那他一定能镇住两个党项降人。
  “不知纪编修想先见哪一位?”折可大问。
  纪忆想了想,回头看着武好古,“崇道,先见嵬名阿埋如何?他和小梁太后比较亲近,应该能牢记她的长相。”
  “也好。”武好古道,“等画好了,再叫妹勒都逋验看,若能一眼认出,那就差不离了。”
  武好古今天要画的只是铅笔素描,也不必画全身,画个头像就行了——身材什么的,问个高矮胖瘦,然后再向问清楚西夏太后的服饰就行了。回去以后再画一幅工笔设色的写真,就能应付差事了。
  ……
  枢密院,编修司。
  临近年关的十二月二十八日,纪忆终于带着武好古刚刚画好的一幅《小梁太后写真图》送到了蔡京跟前。
  “她是小梁太后?”蔡京看着图上的女人,约莫三十五六岁,鹅蛋脸,大眼睛,弯眉毛,高鼻梁,樱桃般的小嘴儿,皮肤白皙,是个难得的美人儿。眉宇之中,藏不住的是浓浓的忧色和杀气,还有一种久居人上的显贵气质。
  “学士,她就是小梁太后……已经叫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分别验看了,有七八分相似。”
  “七八分?”蔡京问,“能一眼看出来吗?”
  “据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说是能看出来的。”
  “服饰对吗?”蔡京问得非常仔细。
  “对。”纪忆说,“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都看过了,折皇城也说画对了。”
  “没叫甚闲杂人等知晓吧?”蔡京又问。
  “并无闲杂人等知晓。”纪忆回答。“只有下官、武大郎、米元晖、折城皇和二位西夏降人知道。”
  蔡京笑了笑:“忆之,你知道本官为何有此一问?”
  纪忆可不傻,蔡京这么反复询问,他当然知道这幅《小梁太后写真图》的用处不简单了。
  “下官猜想学士是要用计吧?”
  蔡京点点头,“知道是对谁用计么?”
  “对……契丹人?”
  蔡京哈哈大笑起来:“好!果然聪明!既然你能看破,那就听老夫的安排,给两位辽使下个套吧。”


第二百零三章 过年
  宋朝的元旦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过年、过春节。因为宋朝没有公历、农历之分,所以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就是春节。
  对宋人而言,一年中有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分别是元旦(元日)、寒食、冬至,凡是官员,除了事关军国要务之外,在这三个节日各有七日的假期。此外还有天庆节、上元节、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等等节假,一年合计有七十六天。
  此外,凡是父母远居(3000里外),每三年还有30日的探亲假。
  不过武好古现在还是吏人,不能享受官人的假期。另外,翰林图画院也是个一年到头都要有画师值守的地方。所以只有轮值,没有休假。
  好在武好古有充分的理由不参加轮值,他要准备使辽大任啊!而且还经常有官家吩咐下来的特别任务。比如之前给未谋面的西夏小梁太后写真,元日后的初八还要入宫去给向太后画油画……
  那么多事情缠身,梁师成也就不好意思再叫武好古轮值了。
  因而他才能忙里偷闲,好好过个“年”。
  早在十二月初,武好古的父亲武诚之和小妈冯二娘,就开始筹划元日的吃喝玩乐了。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武家可真是有惊无险,低开走高,最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应该要好好铺张浪费一番了。
  而且,现在的武好古可牛逼了!不再是潘楼街上不起眼的一个画斋少东家。而是御口亲封的画中第一人,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还是眼下牛气冲天,财源滚滚的佳士得行大东家。
  另外,更值得庆祝的是,武好古还成功的巴结上了大宋官家的亲弟弟和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人端王殿下——端王赵佶出面替武好古做媒迎娶潘巧莲的消息,现在可传遍了开封府书画行了。
  自打大宋开国以来,还没有那一位书画行的同仁前辈有过这般际遇呢!
  不过武好古也不能因为攀上了端王的金大腿就不认得书画行的老伙计了,这太不近人情了,也不符合宋朝的文化传统。
  他怎么都得在元符二年的元日给大家伙一个好好拍一拍马屁的机会吧?
  书画行里面的各家掌柜们早就准备好厚礼了,就等着寻个机会往武大待诏手里送呢!
  武好古那么好的人,怎么忍心把大家的一番心意(价值十好几万吧)往外推呢?
  这是不对的!
  而且武好古现在连书画行首都没当上,也没指定谁来替他当呢!这怎么能行?
  开封府的书画行怎么能没有武好古武大待诏的英明领导?
  没有武好古,大家伙心里都没底啊!
  除了开封府书画行的朋友们之外,洛阳白波武家的亲戚也得请一些——武家三父子和洛阳白波的武家义门之间并没有什么过节,双方的矛盾是在武诚之父亲那一辈产生的……无非是金钱上的纠纷,对于眼下的武家而言,一万两万根本不算甚大钱。
  所以武诚之早在十二月初就托人给白波武家庄去信,表示愿意给白坡家塾捐学田五千亩,并且邀请白波武家派人到开封府共庆元日。
  此外,武好古的佳士得行的股东和伙计也得好好聚一聚。这份买卖虽然才开张,不过却打出了一个开门红!怎么都得庆祝一番吧?而且,因为佳士得行的买卖红火了起来,伙计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机构设置也日趋完善。包括大书房(武好古的办公室)、大掌柜房、大账房、人事房、唱卖房、商馆房、伎术房、画册房、护卫房、杂务房等十个房。
  除了苏大郎、张熙载和米友仁照旧管着掌柜房、账房、人事房之外,花满山掌管了商馆房;墨娘子管着唱卖房;米友仁从国子监挖来的魏四海和谢尚宾分别负责画册、伎术二房。前者的主要业务是发行《花魁》画册和印刷花招儿,后者则是配合整理编修《营造法式》、《梦溪笔谈》等伎术书籍。
  林冲他爹林万成也做了一房管事,掌管了在丰乐楼唱卖后成立的护卫房。现在佳士得行的书画文玩买卖已经打开了局面,这些日子有不少卖家带着宝贝上门,想要在下一场“花魁写真唱卖”时出手。那么好东西存在佳士得总店里面,没有好手看护着可不成。
  于是林万成就“升了官”,然后又亲自去禁军挖人,挖来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教头,还雇了十几个开封府城外乡间的壮汉,都是有家有口,清清白白的,也能轮几下枪棒,能开七八斗的强弓。
  杂务房的管事儿姓周名高,是郭京推荐给武好古的,此外也是禁军子弟,和郭京打小就认得,也和郭京一般不善武艺,不过却读过几年书。后来在几家将门当过差,很不得意,知道郭京出人头地了便去投靠,又给推荐给武好古了。
  武好古亲自考验了一番,发现这人什么都会,见识也很广,但是没一样算是精通的。一时也不知道怎么用,就给安排了个杂务房管事儿,又让他自己去招募了十几个打杂的伙计。
  除了护卫房和杂务房扩充了人手,其余的八个房也都开始招募人手。
  米友仁继续挖大宋封建主义的墙角,不仅从国子监书库里面又挖了一个上了年纪的都料,以及几个和雇的匠人充实伎术房和画册房,还通过李诫的介绍,从将作监那边挖了来个名叫黄植生的年轻都料匠和十三名经验老到的“作匠”(只精通一个工种)。这十四人现在都归在商馆房名下,负责筹备画仙观和佳士得会馆两项工程。
  另外,米友仁还给自己寻了个“接班人”——他的身份明摆着,肯定是要做官的,元日过了就得全力备战元符三年的科举考试了。
  虽然他凭本事投了个好胎,还拍得一手的好马屁,但是在宋朝想要成为真正的重臣高官,光靠投胎和马屁还是不行的,道德文章这一关总是要过的。所以米友仁就给武好古推荐了自家“咏茶”茶楼的掌柜,名叫屈华杰的不第秀才做了人事房的副管事儿。
  这屈秀才本是个读书人,三十许岁,生得白白胖胖,开封县人,家里面世代都是吏人。不过他却因为少时醉心科举,误了进入官衙的机会,被人荐到米芾府上做了书吏,后来又被派去管理“咏茶”茶楼,和小米官人的关系不错。
  墨娘子的唱卖房也在扩充人手,不过她不是直接招人,而是收了七八个徒弟,真个做起了唱卖师的祖师爷。
  佳士得行的这些个新人旧人,加在一块儿都有上百号了,元日的酒席,他们都是要分批出席的——武家是洛阳人,当然照着洛阳的风俗摆流水席了,而且佳士得行也需要人留守,不可能一股脑的都来。
  武好古自己“大书房”当然也要扩充人手了,总不能一直让米友仁这样的角色打下手吧?而大书房也不是个人人都能进的……进大书房可不是扫地擦桌子,那是杂务房管的。大书房里给武好古打下手的,得精通书画,还有读过书,能看懂各种伎术书籍。这样的人可不好寻。
  好在米友仁有主意,他让武好古打出收徒弟的招牌。画中第一人兼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的徒弟对绘画圈内的人,毫无疑问是有吸引力的,不怕没有人来,人来了,武好古就能从中选出合意的了。
  不过武好古也没太多的功夫去考徒弟,于是就把收徒的要求告知了开封府的各大书画斋,叫它们推荐人选,在元日这一天一并带到武府来。
  武家的人手这些日子也在扩充,之前武家虽然有点儿钱,但毕竟是小门小户,只有个小院子,人多了也挤不下啊。
  现在可厉害了,开封府西城厢有了五进五出的大宅子不算,在城外还在到处看房子看地(不算画仙观和会馆,那是佳士得的产业),预备要再弄一处庄园,在海州云台山也有了别墅和土地。这样的家境,可不能只有王婆一个下人伺候。
  所以在搬入了开封府城西厢的新宅之后,冯二娘和王婆就雇了十几个奴婢。所谓的奴婢,并不是“私婢”(宋朝也存在官私婢,不过那都是世家大族才有的),而是雇佣来的契约奴婢,就是一次给一笔钱,换取奴婢最多十年的部分人身自由和劳力,期满解约。和后世完全拥有人身自由的工人阶级不同,也不同于“律比牲畜”的奴隶。算是一种中间形态吧。
  家里的人一多,红火的过节气氛也出来了。一大早上,武家大院里面就熙熙攘攘起来,搭棚子,摆桌子,架起炉灶,还请来了烧猪院的和尚大师傅,好酒好菜一样样准备起来,还不时能听到王婆子充满喜庆的吆喝:“员外说了,今儿是元旦,给你们加菜加肉,还要放赏……一人都给三缗,这样的主家,哪里去寻呦!”


第二百零四章 权力的产业
  武好古坐在自己的书法里面,似乎还没从繁忙当中醒过来似的。他魂穿而来,到现在还没一年呢,却做出了偌大的事业。这等成功的背后,当然是一个忙得快飞起来的武好古。
  什么双休啊,什么年假啊,什么一例一休啊,统统都没有的。那可真是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大宋的封建主义事业。忙得连谈恋爱和搞小三的时间都没了,自打回了开封府,都没和潘巧莲一起逛过街,现在都把墨娘子“要”来了,也没时间去和她商量画人体的事儿,甚至连手都没牵过……
  看来创业、做官、溜须拍马这些事儿没一件是容易的,白手套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便是过个大年也不安生……过年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走门子和拍马屁的日子啊!
  说起来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别人穿越一回都救国救民干大事,最起码也得折腾出一个什么制约皇权的宪法,顺便再抽一下当朝权奸的老脸儿。
  可武好古这些日子净忙着拍马屁了……整个就是一马屁精穿越了!
  好不容易过个年,就是除夜和元日可以暂时远离拍马屁——因为当开封府的各种奸臣和青天在这天都得养足精神,因为他们第二天凌晨就得起床去参加元日大朝会,去拍皇帝和太后的马屁,通常得从鸡叫拍到鬼叫才能回家睡觉。所以从元月初二开始,才是开封府的小官拍大官马屁的时候。
  武好古正琢磨着要继续自己的马屁事业的时候,脚步声轻轻响起,就看见他现在的左膀右臂们,米友仁、苏大郎、郭京、刘无忌、张熙载、花满山、魏四海、谢尚宾,还有长得并不高的矮胖子杂物房管事周高,还有那个从将作监跳槽过来,长得高高瘦瘦,有一张端正的国字脸的黄植生黄都料,都穿戴整齐,齐齐的走了进来。只缺一个守在佳士得总店的林万成,和那个候补人体模特墨娘子没来。
  武好古先向新来的黄植生招了下手:“达仁(黄植生的字号)……你来的正好,画仙观的草图我已经画好了,你来看看吧……”
  画仙观可是个相当重要的马屁工程,必须要抓紧完成!
  图纸和施工计划在武好古离开开封府赴辽国前一定要完成,在武好古返回时工程必须结束。这样武好古就能在画仙观内和赵佶继续研究科学真理了……
  话没说完,郭京就笑着使了个眼色,众人齐齐行礼:“先祝员外(老师)岁岁平安!”
  武好古一怔,不自觉的也笑着起来回礼。一时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米友仁已经笑着递了一份清单过来:“老师,学生拟了张名单,名单上的人是一定要去拜一拜的。”
  真是好学生啊!武好古感激地看了一眼米友仁,如果没有他,自己都不知道该给谁送礼,该给多少礼物。这是学问啊!可惜米友仁终究要做八贼(恐怕是九贼才是)之一的……自己还是应该尽快去找一个狗头军师才好。
  苏大郎也笑着递上了另一份清单,“东翁,这是元日宴会客人的名单,名单上的人,都确定要出席了。除了自己人,都是书画行的人物……还有就是想拜在您门下的画师。”
  这些都是来拍武好古马屁的人……送出去,不就是为了变本加厉的回收吗?
  其实武好古早就该收礼了,只是太忙,没有功夫料理这事儿,所以才拖到现在……一个连正式的官身都没有的大吏,居然忙得连收礼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吏要是不升官还有天理吗?
  “好,好。”武好古连说了两个好,不过也没看苏大郎递上的名单——这些人都不要紧,小人物而已。识相的可以把书画行首给他们中的一人,不识相的话,等自己从辽国回来就狠狠的收拾!
  他打开的是米友仁递上的名单,名单上面只有一个名字,就是蔡京!
  蔡京可是奸臣啊……
  穿越客不是应该啪啪啪打奸臣耳刮子的吗?怎么能去拍奸臣马屁呢?
  而且蔡京还是新党大佬,如果和他走的太近,是不是有“入党”的嫌疑?
  武好古有些犹豫,“蔡学士他……”
  “蔡学士在丰乐楼时说得那番话,就等于把梯子递给您了。”米友仁说,“老师若不上去,蔡学士会怎么想?”
  “马”已经把屁股露给你了,你不拍两下,“马”可是要生气的——你以为蔡京的马屁是个人就能拍的?人家可是枢密院都承旨,跻身宰执不过是时间问题。官场上不知多少人想拍他的马屁而不得……
  米友仁接着说道:“老师如果只想做好眼下的书画勾当,不和蔡学士交好也无妨。可老师若有意办学……蔡学士是必须要结交的。”
  武好古要办的不是单纯的画学,他是画中第一人,办画学不愁没有弟子。但是要办“大学”,办六艺书院,武好古既不是鸿儒又不是进士,就算中了个后门进士,清流士林也未必服气……
  所以必须有蔡京这样的文官大佬的支持!
  至于那些青史留名的那些正派文官……他们要么是哲宗皇帝憎恨的旧党,要么干脆自命清高,根本看不上武好古。
  “而且。”米友仁的话还没完,“老师使辽归来,多半会出职授官,以老师在画界的地位,若授职官,多半是枢密院编修司的编修官。而蔡学士则以都承旨执掌着枢密院编修司。”
  枢密院啊!那是有军功的衙门……蔡京的手松一松,武好古要转官就容易多了。
  另外,如果有蔡京罩着武好古,将来武好古要过锁厅试就没什么问题了……宋徽宗要帮着作弊,武好古也得凭自己的本事先过了锁厅试啊。总不能让宋徽宗下令给武好古免解试吧?这个吃相也太难看了。
  “说得对!”武好古想了想,又问:“别人呢?怎就只有蔡学士一个?”
  “别人去份帖子,送点礼物即可,学生会替老师准备妥当的。”米友仁笑道,“官场上的靠山不是拼数量的,管用的靠山,一座就够了。要是巴结的新党人物太多了,难免被人贴上新党走卒的标签。”
  巴结上官和“入党”并不是一回事儿……而且新党、旧党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入的。武好古现在还不是官人,就算授了官,也不过是个不入清流的伎术官,是不够资格“入党”的,最多是个走卒。这就没多大意思了,所以武好古现在对新旧两党还是敬而远之,巴结的只是蔡京个人。
  “蹇尚书那边也不须打典一番?”
  蹇序辰是武好古使辽任务中的顶头上司,上司的马屁理应要拍的,所以武好古准备在元日后带上厚礼去拜访。
  “不必。”米友仁摇头道,“他是有名的酷吏,仇人遍及官场,所以生怕被人抓住把柄,是不敢收受他人厚赠的。老师即便巴结上了此人,早晚也会被他连累,而蔡学士却是个好人好官。”
  蔡京虽然在后世位列“六贼”,仿佛是个大恶人,不过在当下却是出了名的好人好官。办事能力是公认的,马屁功夫是一流的,而且和各方面的关系都处得不错,朋友遍布新旧两党。如果说他有什么不好的,除了有点腐败之外,就是没啥原则,是个拼命做官的好官。
  “好。”武好古笑了起来,“那就只拜蔡学士这一尊神仙了。对了,要送怎样的礼物?”
  米友仁并没有在清单上列出礼物的名称,所以武大郎才有此一问。
  “这个不急。”米友仁笑道,“且看老师这两日能收到甚底吧……蔡学士酷爱字帖,若能得到一纸已故的本朝或五代名家的真笔字帖,再转送给蔡学士即可。”
  名家的真笔字帖一向是北宋官僚们最喜欢的礼品,它们的价格昂贵也与此有关。武好古家虽然世代经营书画,但是一直以画为主,手中存有的字帖多为仿品或二三流书法家的作品。拿去送给蔡京这样的书法大家,就显得有点失礼了。
  好在武好古现在也不是只出不进,他也一样有资格收取书画行各大商家的孝敬——这其实也是一项特殊的产业了,行贿买官,做官收贿,再从贿赂中拿出一部分往上送……还是一个良性循环啊!
  “好吧。”武好古笑了笑,目光扫了屋子里面一般左膀右臂一圈,“我也忙得很,书画行首是做不过来的,就看谁比较懂事儿了。”
  说着话,武好古就站起身,走到书架上拿出个红漆的箱子摆在书案上,打开以后,里面原来是满满当当的红包。红包里面装得都是私交子,少则十缗,多则数百缗,红包上面还写着一个个姓名。都是佳士得行的掌柜、管事、伙计,郭京和刘无忌也各有一份。
  “大家伙这些日子都辛苦了。”武好古笑道,“我们的佳士得行也挺红火,这些红包就是一点心意,等过完了年,佳士得行还另有分红给大家。一个个来吧,米元晖,这是给你的……”


第二百零五章 妙不可言的徒弟
  武好古正想着开封府书画行那些算得上号的人物会给自己送多少好东西的时候,就在除夜天的上午,便有人陆续登门拜访来了。第一个上门的居然是一直暗地里给自己使小绊子的杜用德杜老前辈,是他的那个记名弟子苏大郎陪着一块儿来的,而且还给武好古带来了一份厚礼和一个妙不可言的徒弟。
  “崇道先生的画技,实是天下第一,小老儿是万分佩服的。只可惜小老儿早生了几十年,如今已是垂暮之人,学不会甚底了,要不然一定要拜在先生门下习画。幸而小老儿有个孙女名唤文玉,年方二八,自幼跟随老夫工习书画,颇有天赋,可惜未得名师指点。日前她在丰乐楼见了崇道先生的大作,万分的仰慕,就想要拜在先生门下,一边习画,一边侍奉先生的起居,便是心满意足了……”
  杜用德这个老儿十分认真的说了这么老长一撅,然后就眼观鼻鼻观心的退了一步,拍拍手向厅堂外一声招呼。就看一个身穿淡绿色襦裙,腰间系着一条月白色的鸳鸯带,头上挽着仙人髻,足蹬一双弓鞋,看着只觉婀娜动人,风姿俏美的少女走了进来。少女的肤色莹白如玉,五官明丽秀美,一双明眸之间,流露着崇拜的眼神。
  少女走到武好古跟前,便是盈盈一拜,然后开口就是银铃般的嗓音:“奴家杜文玉拜见先生。”
  还真是一个好徒弟啊……
  武好古细细打量着这个名叫杜文玉的少女,真是柔美动人,不是潘巧莲那种带着点妖艳的美,也不是墨娘子的丰腴成熟之美,而是温柔娴静之美,可谓是标准的宋朝淑女。
  “小……小娘子,你要跟我学画?”
  武好古有点拿不准主意,这么标致的美人儿……真的只是自己的学生?
  “东翁。”苏大郎满脸堆笑着双手奉上了一张礼单,“这是文玉的拜师之仪,小小薄礼,不成敬意,万望笑纳。”
  还有薄礼!
  武好古接过礼单一看,马上吸了口气儿,这个杜老儿可真舍得。
  因为礼单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范文正公真笔师鲁帖!
  杜老头可真下血本了……一个孙女(也不一定是亲的)其实真不算什么,可是范仲淹的《师鲁帖》却是重宝啊!
  范仲淹是和苏黄米蔡一个级别的大家,书法造诣上兴许不如苏黄米蔡,但他是一代名相,又过世多年,作品存世有限,而且大宋变法新政的序幕说起来也是由他开启的。
  这幅字帖只要献给了蔡京,那么自己十有七八就能带个官身北上使辽了。
  “好!”武好古点了点头,望着满脸堆笑的杜用德,“杜待诏,这份《师鲁帖》真是我想要的……便是恭敬不如从命了。这开封府书画行的行首,我也做不过来,就给你了。而且我的待诏直长也做不了几日,使辽归来多半就要出职,到时候就推荐你来接班吧。只是这收徒……”
  如果是个男孩,武好古收了就收了,即便学不会什么,带在身边跑跑腿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