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其说是金国多强,不如说是自己花样作死。
而如今的西宋,在大周共和国的强烈刺激下,进行了维新复古两轮大改革,算是彻底解放战斗力了。
而这个彻底解放了生产力,哦,是解放战斗力的西宋,又对金国流露出了浓浓的敌意。
之前完颜斜也派人送来的急报上就说,西宋朝廷质问了阻卜入侵河套南岸草原一事,而且明确要求阻卜和女真人全部退出河套南岸!
这不是要逼死女真人吗?
吴乞买心里那个恨啊,别说十三恨了,三十恨都有了!可就是不敢和西宋开战。只好命令斜也想办法交涉……
今天交涉的结果终于来了!
胡里甲进门的时候,吴乞买本在书房里面的一张小床上半靠半卧着小憩。听到这句话一个骨碌就爬起来,光着脚就向儿子胡里甲走去,两个眼睛瞪得和铜铃差不多,双手伸出来,微微颤抖:“来了?来了……给我,快给我瞧瞧!天理在上,可别真要开打啊……”
胡里甲连忙把斜也的书信递给了吴乞买。信是用汉字写的,这年头可没什么女真文字——哪儿敢啊!自创文字,莫非想自绝中华?罪名那么大,还不得被暴周、暴凉、暴奚、暴宋一起暴打啊!
对了,完颜什么的,并不是吴乞买正式的姓。他现在姓王,叫王晟,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裔……所以他现在没事儿就在书房里面练一下大字,居然也写得不错了。
后世的书法拍卖会上也许会有吴乞买的书法作品……
都会书法了,汉字当然是认得的。
一身汉人书生装扮的王晟(吴乞买)光着脚踩在地板上,弯着腰,借着窗外射进来的光线,急切地看着斜也的书信,他读得很慢,一遍不够,又用尽心力仔仔细细再看了一遍。
接着手一抖,信纸直接就落在了地板上,他抬起头,眼神茫然,也不知道看向什么方向:“完了,完了……在崇政殿召对了都没用……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官家能一言而决的了……要打的是那帮武学堂出身的机宜,他们都要立功啊!不敢打周国,就拿我金国开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打不过啊!就算打得过,也不能打!”
他唠唠叨叨说着话,而他的儿子则听得一头雾水。
为什么打得过也不能打?咱们女真的男儿什么时候恁么怂了?之前不是和周国也打了?虽然输得挺惨,但也没不战而降啊!
自己的爹爹这是怎么了?胆子那么小?
他哪里知道吴乞买肚子里面的账是怎么算的?现在的金国满打满算,能拉出10万战兵就顶了天。
虽然有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但是真遇上了西宋的车堡火枪装甲骑兵,你试试看!不可敌?不能活吧!
至于打运动战……西凉骑兵不会运动?北面的可敦城还有个萧女王,还拉拢了蒙兀人。金人往哪儿运动?大概也只有西逃了……
而打胜……可能不是没有,但是代价呢?
碾压式的大胜想都不要想,也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可是现在西宋不包括荆楚都有2000万人口打底,金国才多少人?腹心部人口一百万都不知道有没有?要是一战打下来自己死八万,宋人死十万,西宋那边伤皮毛,金国这边就要被萧女王灭亡了。
看着老爹一副热锅蚂蚁的样子,胡里甲心疼的紧,于是就安慰道:“爹爹,宗弼去了开封府,也许能找到一点机会。他和武义勇关系可好了,如果周国能拉咱们一把,总有活路的……”
吴乞买摇摇头,又是一叹:“武义勇又不是元首……他现在不过是个军团长,能帮得上什么忙?”
“那,那咱们该怎么办?”
吴乞买吐了口气:“还能怎么办?西逃呗……只是西边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又要往哪儿逃去?”
……
吴乞买其实低估了武义勇,武好古的这个长子虽然不是元首,关不了外交上的大事儿,但是他当过副都军机,知道许多机密的事情。
其中就有一张绝密的世界地图……来源非常神秘,画在一张羊皮上的,据考古专家杜文玉和杜文忠考证,认为是殷商流传下的古董——因为地图上有“苏妲己”的落款,还有周武王姬发的题跋,一定错不了的。
他见到宗弼的时候刚刚从颖昌府前线回到开封府——颖昌府那边有地主阶级作乱,打出了宋朝的旗号,对抗大周的土地政策。因为得到了南阳派出的宋军的支持,所以驻守颖昌的一个旅搞不定。武义勇就亲率骑兵第一师和步兵第十一师去支援。
在郾城击败了宋军和颖昌当地的乱军,把好几百个颖昌的士大夫地主砍了脑壳,这才大摇大摆的得胜还师。
这种土地战争,这段时间在西宋、东宋、新周的土地上反复上演。
不过战斗的结果大都是地主阶级被吊打,唯一有点扎手的就是盘踞太行山的一些地主阶级余孽,凭借着多年的经营和地形险要,逼退了几次共和军。但是也难成什么气候。倒是有一部分士大夫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煽动农民一起去天津市抗议请愿,让武义久有点下不来台,又不好撕破脸血腥镇压……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这是金帐汗国的起源?
让开封人民头疼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高房价问题,现在终于在大周共和国的治理下,得到了彻底的扭转。
开封人民,再也不必为住房问题担心了!
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北漂、东漂、西漂、南漂,漂到天津、徐海、关中和襄阳府去了。
原本可以容纳一百余万人的大城市,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十万人口?所以一百多年来最值钱的房子,在如今的开封府变成大白菜了……哦,也许还不如。
大白菜再便宜还得买,谁要在开封府的市场上偷个白菜,还是有可能被逮住去打板子的。
但是谁要在开封府城内找个没人的空房子住进去,通常是不会被捕的——这座大城市中大部分的房子都空着,就是个超级鬼城!白住进去也不会有人报案,没人报案,自然就没有军管的士兵来抓了。
不过除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低房价,开封府城的其他方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叫做凄惨。
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区空空荡荡,走上半天也看不见一个鬼影。以前一些热闹非凡的商业中心,现在只剩下了一片冷清。原来充斥在整个城市里面,让人羡慕不已的才子佳人,现在都没了踪影。庞大的开封府官衙系统,不是跑路就是裁撤了,一部分胥吏、厢兵投靠了新朝,摇身一变成了大周共和国开封府衙的临时公吏。
之所以是“临时公吏”,主要是因为大周共和国的公吏都必须是公民。而新附的开封府并没有开始颁发公民证——也就是证明公民身份的凭由。
要获得公民证,哪怕是最低级的临时公民证,也需要从军、取得新式大学毕业凭由或者缴纳税款以及捐纳达到一定数额。
也就是说,现在的临时公吏们如果想要长久保住饭碗,就得想办法“捐”一个公民身份。
开封府城内还有许多富商并没有离开,还留在这里守着他们萧条的产业。长安肯定没有他们的位子,西宋实行的可是彻底的抑商政策!至于荆楚襄阳传来的消息,也同样让人感到不安。
至于江南、天津和徐海,倒是有些吸引力。有一部分心思活络的富商已经去了。不过也还有一些留在开封府,守着他们的家业——家业主要是不动产,有开封府城内的房子,也有城外的土地。
结果清丈土地的板子也打在了他们身上!不少富商失去了他们在开封府城外的资产。年节前后时有不少没了田产的商人也去武义勇那里闹事,就在共和军的阻拦和开封府衙门的不理不睬当中纷纷散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宋的首善之都,终于褪去了繁华,变成了一座普普通通的中等城市了。
位于开封府内城西南部的大相国寺,现在还多少有点人气。由大相国寺经营的烧猪院酒楼,因为价廉物美,又有兵将们喜欢的大肉,成了开封府城内生意最好的饭馆了。
现在正是饭点儿,烧猪院酒楼二楼的一间靠着州桥市场的包厢外面,有两个披着锁子甲的武士守着,里面显然有什么大人物。
一个上了年纪的胖大和尚亲自捧着一盘子肉菜走了进去。
包厢里面只有两男两女,两个男子都是儒生打扮,穿着天津布缝制的儒服,腰带上还插着直刀。标准的天理儒生的装束。其中一个二十六七岁模样,居然是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另外一个三十多岁,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正是武义勇少年时的好友完颜宗弼。
两个女人则是少有的佳人,并不年轻,一个二十许岁,陪在宗弼身边。
另外一个有三十余岁,可是品貌气质却大大胜过那年纪小的,完全补了年龄上的劣势,至于身材,更是丰腴婀娜。她陪着武义勇,和武义勇的关系显得非常亲昵,却又极其自然,一点也不做作。
大和尚笑呵呵的走到方桌子旁,一边将肉菜摆上去,一边还不住的唠唠叨叨。
“气数尽了也就是这个样子,开封府现在这个样子,真真是个死城!以前烧猪院这等粗鄙的地方,怎么见得着师师姐?师师姐待茶一杯就得20缗了!那还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有机会能让您待茶的……那得是多大的荣幸啊!”
听着那和尚在唠叨,被唤作师师姐的女子,也只是笑笑。她名叫李师师!不是武好古早年间认识的那位李师师,而是她的养女,也就历史上成为赵佶的情人的李师师。
在这个时空,她也给赵佶当了几年的外室,攒下了偌大的资产,而且在开封府青楼行中的名头也不得了。
谁人不知开封花魁行首李师师?
不过赵佶逃难时却没带着她,而她也不愿意离开住了二十几年的开封府。于是就留在了这座“死城”当中。
而武义勇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打听到了这个李师师,上门去求欢。李师师虽然早就金盆洗手不干了,却也没拒绝武义勇,只是不收嫖资,做了他的外室。两人就在开封府这边出双入对,当起了临时夫妻。
武义勇没准有十年元首的命数!这位李师师先睡皇帝,再睡元首,天下也真没谁了。青楼女子做到她这个份上,真是心满意足。当下只是笑笑,没有搭和尚的腔。
和尚一走,李师师才对武义勇道:“官人,那和尚和你爹爹其实也有点渊源。他是第一代烧猪院大师的徒弟,绰号叫小烧猪院。在烧猪院大师圆寂后,就一直主持这所酒楼。”
“哦,原来也是故人。”武义勇轻轻点头,“不过他说的也不错,开封府的气数尽了……师师姐,过一阵子我就要回天津了,你和我一起吧。”
“一起?”李师师撅了下嘴,“给你做家伎吗?”
“做妾吧。”武义勇一笑,“不过我没什么钱,买不起你。”
李师师笑着:“奴家早就是残花败柳,不值什么,总叫官人买得起。”
“行了行了。”完颜宗弼受不了一对狗男女在眼前打情骂俏,扯着嗓子道,“买什么呀?要我说,直接抢了就是!”
“你个强盗书生!”武义勇呵呵笑着,“怎恁多年都改不了?哦,你也不必改了,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去抢。”
“抢?去哪儿抢?”完颜宗弼眼前一亮,笑呵呵问。
武义勇目光扫了眼完颜宗弼身边的女人,她是李师师带来的,却不知道武义勇的身份——李师师的嘴巴自然是紧的——现在听完颜宗弼和武义勇讨论“抢劫”,还以为遇上了贼人,都有点瑟瑟发抖了。
李师师明白武义勇的意思,笑吟吟起身,唤了那女子离去了。
没有了闲杂人等,武义勇就一边吃着烧猪院的肉菜,一边和完颜宗弼说起了抢劫方向的问题。
“都军机司发来了文牒,准你和我一同赴津,商讨金国西迁的事宜。”
武义勇是很守规则的职业军人而非军阀,他从小就在骑士小学中接受军人养成教育,各种条令,各种规章,都已经印入骨髓中去了。
所以他不会自作主张将机密的“苏妲己版”世界地图的内容透露给完颜宗弼。不过他却用秘密报告的形式,向都军机司上报了自己的主张。
几天前,都军机司的回复已经送达了开封府,昨日武义勇率部返回后就得知了都军机司的意图。所以今天才约完颜宗弼出来。
之所以没有在自己的督军司和完颜宗弼谈论此事,是因为完颜宗弼并不是正式来访。而是作为密使抵达。
另外,金国和大周共和国目前还是战争状态。
“都军机司认为金国可以西走。”武义勇说,“由河套灌区向西北行进大约20000里,抵达阿提拉河(伏尔加河)流域。在那里建立王帐,休养生息,等恢复了元气继续西征,就能抵达欧罗巴大地了。那里的土地富饶,小国林立,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可以阻挡你们。”
好了,大金国这下要变成金帐汗国了!十八个基辅罗斯公国可要倒霉了……
“西行20000里?”完颜宗弼眉头大皱,“这也太丢人了吧?宋国还没打来,我女真儿郎就要走避20000里,传到草原上还不叫人笑断大牙?”
“说的也是。”武义勇点点头,“那你们就打一仗看看?万一赢了,也就不用西迁了。”
赢是赢不了的……因为西宋和大周还没有停战,所以双方的军队还保持着接触。
就武义勇看来,自打西宋进行复古大改革,他们的军队就明显变强了——那是当然的!原本督师的外行文官都滚蛋,换上了武学学宫出身的军事专家,而且上上下下都有了地主恶霸的前程,战斗力当然大幅上升了。
如果不是周军还拥有火炮和火枪的优势,恐怕就没有把握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取胜了!
换成战斗力还不及周军,也没有什么火器的金国,只怕死得更难看。
不过把金国削弱一下也好,就让他们去阿提拉河流域慢慢发展吧。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共和国的烦恼
开封府人少了,天津市的人却多了。
人多了应该是好事儿。天津市又不像开封府那样,位于土地贫瘠,交通也不算方便的中原,只能依靠日益破败的漕运体系从外地调粮,因此难以维持过多的人口。而不得不用“高房价”等手段进行限制。
天津市就位于渤海湾,一条界河穿城而过,直通大海。通过海运,天津市可以得到充足而且廉价的辽粮,也就根本不存在食品供应上的问题。
而且天津周围的土地也足够多,别说上百万人的大都市,就是再多十倍也不是问题。
所以天津市从界河商市的时代开始,就不必为人口膨胀的问题而操心。
不过到了共和十一年春的时候,大周共和国的元首武义久却有点为人多发愁了。
不是整个天津市的人口太多,而是他的元首宫外,共和广场上的人口太多了……足足有几万人,从正月开始就聚集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开,还搭起了帐篷,露宿街头。还有些人在那里向过路的天津市民乞讨。更有甚者,天津市的犯罪率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陡然提升了。
哦,这些人并不是来天津市要饭的。如果是那样,武义久倒不头疼了。
虽然大周共和国的执政府不怎么关心地方救灾,但是现在正好有黄河、淮河和运河大工要办。以工代赈什么的,还是有的。
而且天津市的市政所和商会会组织救济贫民的活动。什么捐衣啊,什么施粥啊,什么济老院,什么孤慈院等等的。真要在天津这个地方饿死了,还真不大容易。
另外,天津市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也多,多到了永远可以让所有的求职者都找到工作的地步!
当然了,人人都可以找到的,绝不是让人满意的工作。而是海商的水手,特许贸易商会的打手之类的工作。
此外,去海外爪哇国、南洋省当农场主的机会,总是存在的,就看你是不是真的到了在大周国内活不下去的地步了。
所以武义久很想下一道命令,让海军陆战团派人过来把共和广场上的那些人统统抓走,然后扔到爪哇岛上去。
但是他不能这样干,因为广场上的那些人,都是河北、京东各州府失了土地的士大夫组织到天津市抗议请愿的……抗议请愿,可是大周共和国平民的权力,哪怕武大元首本人,也是不可以剥夺的。
况且武义久刚刚借着宋周战争胜利的东风,第二次当选元首——这是他自己的第一个任期。现在任期刚刚开始,总不能干出破坏《共和约法》的事情来吧?
“爹爹,咱们是不是对这些平民太客气了?”
站在元首宫的打开的玻璃窗前,看着外面广场上乱糟糟的场面,武义久有些怀疑的问自己的老爹武好古。
“怎么?”武好古笑着,“你想修改《约法》吗?”
平民请愿上书的权力来源于《约法》,如果再要往上追溯,则是大宋朝廷赋予臣民的权力。宋朝的平民百姓,也是可以上书言事,可以向官府请愿,可以敲登闻鼓向天子请愿的。
而制订《共和国约法》的那一届元老,都认为大周共和国是比大宋更进步的国家,当然不能在赋予公民权力的同时,剥夺平民请愿上书的权力。
但是这一次的平民请愿,显然是有点无理取闹……
武义久摇摇头,道:“修改《约法》是不妥的……毕竟咱们的公民是可以代降的,如果现在剥夺平民的权力,不少公民也会不满。如果发生公民请愿,麻烦就更大了。”
公民……是包括军事公民的!
大周共和国对兵器的管理很松,所以许多军事公民都拥有军用武器!
“可是他们的请愿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武义久眉头皱着。“这都快两个月了,一点散去的意思都没有。”
武好古摇了摇头,“不好说,毕竟咱们夺了人家的土地,还不许他们抗议请愿?也许会一直闹到咱们完成土地分配吧?这样他们没了希望,应该会自己散去的。而且到时候河工也大起了,工作机会更多,农人们都去赚钱了,乡绅也就无可奈何了。”
让步是不可能的……让了步,几十万等待土地的军事公民怎么办?
让了步,修黄河,修淮河的经费从哪里来?
武好古说着话,将一份科举考试的卷子放在了武义久的桌子上——他今天是来看礼部会试及第的考卷的。
大周共和国执政府基本上还是讲信用的。
说好了“不抑兼并,实行科举”,就会认真执行。
只是共和国执政府只对河东许了诺——用这两个诺言换取了河东地主士大夫的支持,为河东军团的快速推进奠定了群众基础。
但是河北、京东、京西北、京畿这些地方没有理由沾河东的光。
所以现在大周共和国的礼部就会河东举子举行了单独的会试!
会试所取,就是大周共和国的进士,稍后将会授予河东自治行省的政务任命官。
顺便一提,在这场“中原大战”胜利后,大周共和国将会全面调整行政区划。设立行省——州府——县市三级行政体系。
行省将会有北直隶(原燕地、天津府)、河北(河北两路)、河东、河南(包括京畿、京西北、京东西等路的部分土地)、山东(主要是京东东)、南直隶(徐州、海州等地)、辽西、辽东、辽北(黄龙府一带)、高丽、海东(辽东以东直到大海)、安东(包括台湾、中山、耽罗岛、釜山等地)、安南、南洋、塞北等两京十三省(南、北直隶算两京)。
行省也分为直辖和自治两类,自治行省包括河东、高丽、南洋、安南、安东、塞北、辽北等七个,余下的都是直辖行省。
直辖行省的总督及总督衙门主要署员都由执政府直接任命,但是需要经过省议会的批准,省议会也有权进行弹劾。
至于自治省的总督产生方式就各异了,有些是议会选举,有些也是执政府任命的……甚至不一定有议会。
而河东自治省,则是一个保留宋朝旧制的自治省,没有议会,主要官员由执政府任命。但是却不能随意任命,只能任命进士出身的文官,而且要考虑资历和年功,一如宋朝的文官晋升任免……
“那至少还得好几个月啊……”武义久摇摇头,一脸无奈。
河北、河南、山东、南直隶各省的土地分配哪儿那么快就完事儿?而且完成分配后还要选出各级议会,建立各级政府,组成公务机关,招募事务官员,然后才能大规模开展河工。
另外,河工要怎么来也得仔细研究,科学规划。别说几个月,搞上一两年都有可能的。
而规划完成后的施工(施工其实会在规划完成前就全面展开,因为会有许多准备工作),更有可能持续数年……这可是治理淮河、黄河、运河的一个巨大系统工程啊!
而且还在中世纪……
可以这么说,为了这个浩大无比的工程,大周共和国未来十年都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杜充的大水,的确是个疲周之计。
“爹爹。”武义久这时又转换了一个话题,“昨天收到了都军机司的报告,说大哥马上就要来天津了,还会把完颜宗弼带来。您看……”
“唔。”武好古点点头,“让他们西去吧,也只有西去一条路了……他们不去,就是萧瑟瑟去。”
其实西去更有前途!但是萧瑟瑟却不愿意远离武好古的保护,所以就准备在可敦城和河董城建立自己的王城。前者称为西京,后者称为东京。
既然萧瑟瑟不愿意远走,那么让女真人西去折腾一下欧洲人也不错。
总得有人充当上帝之鞭吧?
据武好古所知,现在西方已经有了一把安拉之鞭!就是耶律大石,他的西辽已经打垮了塞尔柱帝国,取而代之成为了波斯的主人。都城迁到了桃里寺城(大不里士),还一度入侵巴格达,迫使哈里发向桃里寺城进贡。
当然了,大石头没有蒙古人那么凶残,并没有摧毁巴格达城,也没有把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消灭。
没准这个哈里发系统会一直流传下去……
“可是他们走了,河套、阴山之地又归了西宋,西宋会不会太强了?”
武义久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太强?”武好古一笑,“3000万人口的军国,怎么会不强?不过咱们也不弱啊!得到了河北、河东、河南、山东、南直一共五个人,人口也有两千多万吧?现在咱们大周都有4000万人口了!4000万人需要害怕3000万人吗?再说了,咱们总不能为了金人去和西宋再大打一场吧?而且西宋拿下一点草原的边角又能如何?咱们的塞北省,萧瑟瑟的北奚国可控制着大半个草原呢!”
“爹爹说的也是。”武义久点点头,“只是咱们和西宋的和议老也不成功,荆楚那边隐约也有从西宋脱离的苗头。咱们应该怎么布局?要不要推上一把?”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惟欲征服世界
“推一把?”武好古又拿起了一份科举试卷,皱着眉头看了起来,一边看卷子,一边还和儿子说着事情。“你要把荆楚往哪儿推?”
“或者让荆楚自成一家,或者推荆楚入东宋。”
武好古闻言,只是轻轻摇头。武三郎只是一个法律专家,对于经济问题也有相当的认知。而且他身边还有一群同样出身云台学宫律学院的追随者,还能从共和行、天津银行的高管们那里得到建议。这让他在处理共和国内部事务时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内交问题”,他却知之不多,至少没有深入研究过。他只看到了西宋有了二三十万军户,地方又广,人口也多,就以为西宋是周国的强敌。而东宋只是一个松散的十数州合众国,掌权的又是武美娘,就想当然的以为东宋没有什么危害。
而这个认识是相当错误的!
“荆楚应该入西宋!”武好古的语气相当严肃,“因为西宋不足为虑,而东宋才是国家的大患!”
“东宋是大患?怎么可能?”武义久愣了愣,“大姐儿在执掌东宋的朝纲啊!”
“大姐儿就不能和你为敌了?”武好古反问一句,“你记着,最是无情帝王家!美娘现在身在帝王家了……而且西宋之强在于内陆,在于耕战。秦、汉、唐三朝所倚的就是耕战,就是军功爵禄。而未来却在海上,却在工商。对于未来,荆楚尚可,关陇则不可为。而无论关陇还是荆楚,都奈何不了东宋,两者合力也非对手。”
“怎么会?”武义久摇摇头道,“自古平江南都是由上游的巴蜀,中游的荆襄同时造船,顺流而下的。如果荆楚入西宋,那么江南的中上游皆为敌有了。”
“呵呵,你还以为现在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时候?现在是火炮战船的时代了。楼船有什么用?东宋的水军纵横南洋、西洋,会输给关陇的旱鸭子?而且以长江的宽度,是完全可以用重炮加以封锁的。东宋只需要在江州(九江一带)构筑江防棱堡,布设24斤巨炮,就足够对付上游的楼船了。以东宋的财力和施工能力,完全可以用棱堡群封锁长江航道。另外,长江中下游在东宋手中,他们的水军可以进行全面的勘察,清理出航道,以供重型炮舰进出,还可以专门设计制造长江型炮舰。所以长江水道未来必然被东宋牢牢把握!而没有长江,西宋根本威胁不了东宋。”
武好古的看法是基于后世经验的。虽然历史上的南宋就是被从襄阳顺流而下的蒙元军队灭亡的。但那时的南宋和现在已经变成资产阶级合众国的东宋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东宋的黄水海军是可以和新周海军对抗的!东宋铸造的火炮和新周的火炮可以说不分上下。在野战炮方面也许还有差距,但是在重型的岸防炮、舰炮方面几乎完全一样。
那种又大又慢的楼船怎么禁得住东宋的青铜大炮轰击?
至于水上的战斗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对手没有了没有大船顺流的优势,高度专业化的东宋海军怎么可能输给关陇的旱鸭子?
而控制不了长江,西宋是没有办法从陆路征服东宋的。
这个时代江南的开发不足,各个城市都是依靠水路进行交通的,后世修了铁路、高速公路的地方,现在许多还是森林、丘陵遍布。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
也就是说,谁控制了长江这个主干流,谁就能控制与之相连的一系列支流,也控制了整个江南的水路运输体系。而控制了这个体系,就能迅速而快捷的将部队输送到任何一个遭遇攻击的据点,而且不需要为后勤转运操心。
江南水运的成本相对陆路运输,是可以忽略的!
而没有水路运输能力的西宋,真的要大举东侵,绝对会被自己糟糕的后勤系统给拖累死了。
“可东宋更加威胁不了西宋啊。”武义久说,“西宋也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