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南方的生地上多有瘴痢,移民屯垦是要付出大量生命作为代价的。
而北方的生地又多苦寒,一样会冻出人命的。所以大周共和国在辽东的开发区域主要还限于辽河流域——那里并不是完全的生地,是经过辽国近二百年开发的半熟地,所以很容易就发展起了。
府兵的主要职责还是当兵打仗,不是去开垦荒地。如果把他们安置到荆楚蛮荒之土上,那他们还当不当兵?
而且开发蛮荒的投资不小,那些府兵还有多余的财力负担兵役吗?
“可江汉一带多有强宗大族。”蔡绦说,“如果强迁他们,就怕宗贼作乱,威胁到襄阳的根本。”
余深摇摇头道:“江汉的强宗大族如何能威胁襄阳?襄阳这边七八万的新军才是真厉害啊!不过咱们也不必一味打压,可以分化瓦解,授给其中一些宗族以荆南世袭之地。还可以许他们自练族兵,自备器械。”
他的办法,就是在荆湖南路的“生地”或“半生地”行封建。
其实宋朝也不是完全的官僚治理,封建的成分也是有的。比如西北府麟的折家,西南播州的杨家都是世袭封建的基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荆湖南路也有不少强宗大族,能笼络的,一样可以封他们……各家各宗有了地盘,有了名分,就不会和太上为敌了。安抚好了这些强宗,剩下的就好办了,还真敢对抗太上的七八万强兵不成?”
“官制呢?取士呢?”
沉默了半晌的蔡京忽然提出两个问题。众人一听,都在心里面暗暗佩服。
蔡京虽老,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土地问题是一个,官制取士的问题也是一个。
只有都摆平了,荆楚割据的局面才能长久维持。要不然荆楚政权就只能依靠七八户军户进行军管。总归是一个不接地气的政权。
赵佶道:“北周是学校取士和公民推举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取士和科举有点像,而公民推举则类似察举。而两种出身又能互相转换,还是非常活络的。三郎那边也差不多,只是地方上威权更重。只是不知关中方面是怎么做的?”
这就开始琢磨着抄袭了……
“关中那边似乎还是要科举的。”蔡京道,“只是如今关陇武人跋扈,士大夫有志难伸了。”
“关中可以搞科举,咱们却不能开科取士。”梁师成提醒道,“除非太上在襄阳复位……”
赵佶叹了口气,“那就是一分为三了……父子之间,焉能如此?朕还是继续当太上吧。当个太上,才能把大哥、三哥隔离开来。”
“太上圣明。”
大臣们嘴巴上挎着,心里却都有点忐忑。
赵佶在世,他们这些人自然可以高举太上皇的旗帜在襄阳逍遥。
可太上皇不在了呢?荆楚之地归谁?
官家赵桓?康王赵构?还是东南的赵楷?恐怕少不了一番争斗吧?
赵佶接着道:“如果不能搞科举,就在襄阳重建文武学堂,选取荆楚封臣及诸军聪颖子弟入学吧。”
“那寒门晋升之途怎么办?”蔡京又问。
寒门子弟当然不是指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穷光蛋,而是指不是官户出身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唐朝的时候,寒门则是指非士族出身。
从宋朝开始的“寒门上升之途”,其实就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升官图。
当然了,让非官户出身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入仕做官,打破门阀垄断的确是进步的。
但问题是……谁去当兵打仗?
打兵打仗在士族门阀时代,就是寒门子弟的主要上升渠道。当时是“投胎做官”和“立功做官”两条路。而到了宋朝,“投胎做官”的路子窄了一点,但并没有取消,而“立功做官”的路子则被大大压缩,“考试做官”则对“立功做官”形成了替代。
当然,这种替代并不完全。因为宋朝没有举人、秀才功名,考不上进士是得不到回报的。而且宋朝的科举也不分南北榜,不搞地域平衡。所以北方沿边的河东、河北、陕西永远是科举考试倒数前三。
对于河东、河北、陕西的地主阶级精英来说,立功上升的路子比靠科举实在。所以才会有西军,才会有岳飞这样的河北猛男——岳飞要是能有个秀才、举人功名,还练什么传统武术,从什么军?
赵佶苦苦一笑:“如今已是战国乱世,大丈夫当从军杀人,饱读诗书能挡住暴周东贼?如果能的话,咱们也不至于流浪荆楚了。所以寒门上升还是靠投军吧!咱们授出去的田庄以百亩为一所,不可分割,不可买卖,必须和兵役挂钩。但是七八万户有一千万亩就足够了,江汉地阔,估计三分之一都用不上。余下的田都算私田,但是也允许私田投军……有百亩就可以立一军户庄,仍然是私田,但是可以享受军户待遇,户主或其子弟当兵即可。只要是军户子弟,读书做官都有优待,聪颖者自可上升。如不愿从军,那就花钱买一个民爵吧。有了民爵,也可以考取学宫,但是不得入军学。前程上也要亚军户官一等。”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莫须有
樊城码头,一行商贾打扮的人站在堤街上,看着高高挂在一排木杆上的人头。一个挎着直刀,穿着戎装,操着相州口音的汉子站在这排挂着人头的木杆下面,扯着嗓子喉道:“看到没有?这就是反对太上皇的下场!谁敢反对太上皇清查田亩,统统杀无赦!”
码头上还有不少过路的民人客商,看见人头和凶神一般的相州兵,一个个都唉声叹气,没有人敢多说一句。
一行商贾的首领,正是从关中东下的陈遘,看着眼前的场面,眉头微皱,也是一言不发。
他在关中转了一圈,看到的都是强取民田的暴政,比起暴周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就寻到了那位在咸阳大魏村抗争中无端送了性命的王秀才的儿子,一同出武关,走商洛古道往襄阳而去。
现在才近年关,他就已经到了樊城,正准备渡汉水入襄阳,不想却在码头上看见了人头滚滚的场面。
还没等他打听,就有看守人头的相州大兵现场讲解了。
这些被砍了脑壳的,当然是江汉一带的“宗贼”。说是“贼”,其实就是一些为了保卫自家土地和太上皇的相州兵打起来的土财主。他们当然打不过岳飞了,岳飞多厉害啊!
从宣和六年十月到现在,江汉平原上发生的各种民变,全都被岳家军干净利落的镇压了!
在领教了太上皇的刀子之利后,有不少识时务的荆楚大族已经选择了屈服,或是交出土地(交出的是隐田),换取了荆湖南路的“封地”,或是安排大批子弟从军成为赵佶的府兵。
当然了,赵佶在江汉实行的“土改”并没有关中那么剧烈。因为赵佶手中等待土地的军户不过七万,有个1000万亩就足够安置了。
所以江汉这边,原则上只对隐没田产下手。而且还给愿意配合的强宗大族一点好处——荆湖南路的领地。
“义父,咱们不去襄阳了?”
登上了顺流而下的客舟,跟在陈遘身边的一个少年低声问了一句。
这少年年纪不大只有13岁,可是长得却出奇的魁梧结实,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一张国字脸总是沉着,似乎憋着一股怨气。
他就是王秀才的儿子王中孚,字允卿。
他父亲被捕拿的时候,他正在咸阳的书院里面读书,所以逃过一劫。后来躲在原先的客户家中,直到被陈遘寻到。
陈遘发现这个孩子允文允武,不仅熟读儒家的经典,写得一笔好字,而且小小年纪就武艺超群。马上马下的功夫都堪称一流,还特别善于击剑。于是就将其收为义子,带在身边了。
“不去襄阳了。”陈遘捋着胡须,“先去永州义父的家乡,然后再去江南。也许江南会好一点吧?”
“江南真的会好吗?”少年王中孚表示怀疑。
也许不会吧!盘踞江南的东宋本就是和暴周雷同的工商之国。奸相纪忆背后的理性派的大本营也在江南。
赵楷显然是靠着理性派和东南诸商市支持才上台的。这样一个商人政权,怎么可能优待士大夫?
“且去看看吧。”陈遘叹了一声,“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避祸交趾……交趾国总是桃源吧?”
“交趾国?”王中孚摇摇头,“真的要去交趾国吗?”
“且行且看吧!”
……
时光如梭,转眼已到大宋靖康元年的元月。
因为赵桓比历史上早了一年登基。所以靖康年号也提前一年出现了。宣和没有了七年,西元的1125年就变成了靖康元年。
不过靖康之耻大约不会发生了!
因为在宣和、靖康年间金兵两次伐宋的总帅,靖康之耻的制造者完颜斜也,这个时候正带着金国贺正旦使团,老老实实的在朴素简陋的长安皇宫的东华门外,等着向大宋官家赵桓行万岁舞蹈大礼。
至于金兵南下把赵桓抓去北国做囚俘云云的,斜也是做梦也不敢想的。
他的金国现在东有暴周,西有暴凉,北有暴奚,全靠着向南面的西宋称臣才能苟延残喘。
南下灭宋?凭什么?
西宋虽然打不过暴周,但是在宋周之战中人家也坚持了年余,在周国动员出百万大军后才将之击败的。
即使败了,中原战场上西宋还牢牢守着洛阳和南阳两大堡垒!
而且退到关中的宋军,看上去仍然非常彪悍,而且士气高昂,根本不像会马上亡国的样子。
另外,大金国还得到消息,西凉章理和灵州高尧康都向长安方面表示了恭顺。
章理派出自己的长子章琮入朝,高尧康则亲自入朝。而且章、高两方面还向西宋朝廷贡马5000匹。
这已经说明一点问题了!
章、高两家都是知宋的,如果西宋真的弱,他们绝对会趁乱咬上一口。
现在那么恭顺,只能说明西宋不可欺!
所以完颜吴乞买咬咬牙,也拿出5000匹好马让斜也带着到长安,献给西宋朝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雄壮的军歌声从东华门广场旁边的一所军营里传了出来。然后就是大队大队身披铁衣的战士,排着整齐的纵队,浩荡而来。
这是为贺正旦的使臣和从陕西、朔方、河东(河东还有不少地区忠于西宋)、中原、四川等地入朝探听风向的官员们举行的阅兵式。
完颜斜也连忙睁大眼珠子,仔细观察了起来。
这队铁衣兵还是很有看点的!
首先他们身上的铁甲就不简单,首次使用了整片的前掩心,也就是整片的板甲——这批板甲是赵鼎、宗颖抵达徐州后,从利国监的铁厂里搜罗来的。同一批工匠一起押往关中。因为出发的时间较早,也没有遇上发大水,所以就安全抵达了。
其次是他们扛着的火绳枪看着也很唬人!这些火绳枪都是周国的共和八年式火绳枪的山寨品。是照着在战场上缴获的火绳枪仿造的——火绳枪当然不可能一支也不丢了。特别是在河北战役后期,双方的军队在广阔的战场上频繁交战,还不时发生长途追逐战。期间宋军也不是百战百败,也打过不少出色的伏击战。因此可以缴获到最新式的火绳枪。
西宋这边有从利国监带来的良匠,也有青城学宫出身的都料,而且还有利国监出品的上等铁料,有了样品自然可以很快仿造出来。
而且这批火枪的质量还相当不错!它们可是由新军军官监制的,现在又是战时,当然不可能打造出一开火就炸膛的破烂。
而第三个看点,则是这群慷慨歌唱的大宋新军将士的高昂士气。刚刚输掉了大半个中原的军队能有这样的士气,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关中的复古变法进展顺利!他们这些人都已经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一人至少200亩!
现在都是地主恶霸了!当然是超级凶恶的!
所以输掉大半个中原的不是他们,而是大宋朝廷,他们失去的只有贫穷……得到的却是整个西宋。
在关中、汉中的复古均田推行的同时,赵桓迫于新军军官的压力,不得已批准了“现役武官调兵统军制”!枢密院和兵部已经完全落入了新军军官之手。
西宋终于进入了军装闪闪发亮的时代了!
……
“陛下,士气高昂,军心可用啊!”
东华门城楼上,正嗡声嗡气的和赵桓说话的,是新任的同知枢密院事曲端。
“的确可用……”赵桓应付着这个跋扈嚣张的武将。
曲端道:“既然可用,不如找个对手试试锋芒吧!”
“哦?要打谁啊?”赵桓来了点兴趣。
曲端一扬手,指着东华门城楼下面的金国使团道:“先打金国!”
是啊,靖康年啊!不打金国还能打谁?
“为何要打金国?”翰林学士承旨秦桧在旁发问,“金人何罪之有?”
秦桧嘛……
“呵呵。”曲端道,“莫须有吧!”
“怎能因为莫须有而开衅金国?”礼部尚书张浚插话道,“金国乃是我朝的藩属,怎可无罪讨伐?”
兵部尚书田师中道:“金人怎会无罪?他们趁着朝廷与东贼大战,在朔方抢了不少地盘。依附金人的阻卜部落的牧场都快逼近统万城了!如此无礼难道不该讨伐吗?而且西凉章理,灵州高尧康,荆楚的太上,都在注视朝廷。如果朝廷不能示之威武,又如何震慑四方?”
道理说得一套一套,其实就是忙完土改的军官们想要立功了。
看看周边,周国是打不过的!
荆楚的太上皇也不好打,襄阳坚城难克,而且太上皇麾下的军队也是新军,说起来和关中新军还是同袍,怎么能兵戎相见?
至于东宋的军队倒是不知耻的水军……但是他们太远,够不着。
而西凉国又太大,一口吞不下。
所以想来想去,只有金国最好欺负了——真是可怜啊!面对走上封建军国主义道路的西宋,堂堂的大金国居然成了最好欺负的对象,让一帮“靖康参谋”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要讨伐。
真是天理那个昭昭啊!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东宋你要知耻啊!
“贵使,本官问你,你金国为何趁我朝讨贼时侵夺朔方土地?”
礼部尚书张浚放沉了声音,在紫宸殿上向金国使臣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大声质问。
所谓的紫宸殿,不过是原来的陕西路转运使司衙门的公厅,又小又破,根本没有什么天家气象。
可是在完颜斜也看来,此处却比开封府琼林宫中最辉煌富丽的大殿更加令人敬畏。
因为失掉了大半个中原的宋国,终于痛下决心进行变法了——这是在纪忆维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军国化变法!变法的基础非常扎实,推动变法的力量也足够强劲,因此才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初步的成功。
初步的成功,就是关中平原上有近3000万亩土地完成了重新分配,或者正在进行分配。预计将会有10万户府兵和军官得到了庄园。
另外,在陕西的其余地区和朔方路,原有的授田府兵和骑士庄园,也进行了一番整理。压着不少通过各种方法侵吞了骑士、府兵地产的地主(包括将门)交还了土地!
面对进入半疯狂状态的“靖康参谋”,连陕西的老牌将门都不得不进行让步。当然了,“靖康参谋”也不会太触动将门,只是让他们交还了侵吞的职田,同时保证了他们占有的其它土地的权益——代价是将门出人从军服役。
在经过一番整理后,在陕西和朔方,拥有田庄的府兵、骑士数量,已经达到了22万户。
这个数目虽然不能和马上就要达到60多万户的周国相比,但比起金国还是强大了不少。
而且还有凉国和灵州的骑士可以助战,说不定还能调动荆楚的军队!
失去大半个中原的西宋,在军事上,比起之前的大宋更加强大!
所以张浚也就有了厉声质问的底气。
张浚有了底气,完颜斜也却有点疲软,满头大汗,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占据河套草原牧场的并非是我金国的部众,乃是阻卜人的部落。这些阻卜人被暴周和奚人驱赶,无法在漠北立足,只能大举内迁到河套。若上国可以允许他们在河套牧马,他们可以为上国提供骑兵,帮着上国反攻。”
和张浚一起陪同赵桓接见斜也的曲端厉声道:“我朝自有精兵可以使用,不须借助阻卜,让他们赶紧滚蛋,要不然我朝的大军就要去杀人了!”
被曲端这么一说,完颜斜也也有点火气了。没好气回了一句:“阻卜骁勇,且引弓之士不下三万,若是开战,怕是要旷日持久的。”
“那就是不愿意交还河套南岸全部土地了?”
“什么?”斜也一惊,“怎是河套南岸全部土地?分明是半个河套南岸草原啊!”
“怎么会是半个?”曲端哼哼道,“分明是一个!你们金国本世居辽国东京道,他们阻卜则是漠北部落,现在据有河套北岸大好山河还不知足,竟然敢贪图河套南岸我大宋的牧场,难道不知我大宋有数十万强兵吗?”
半个河套南岸草原是不可能交出去的!
现在金国的地盘被周国和奚人压缩得厉害,河套草原已经成为金国最主要的资产了,如果不能保全,只怕真的要举国西迁了……
而且这个名叫曲端的武夫态度恶劣,御座上的赵桓又一言不发……大宋朝廷的气氛很不对啊!
完颜斜也已经感到不对头了!
宋人摆明着在找茬……可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干?明明新败,却连休养生息都不需要,直接摆出一副寻衅开战的姿态,到底在图什么?
他们难道真的那么有把握,可以一战摧破女真——阻卜联军吗?
一个个问题萦绕在完颜斜也的心头,让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
靖康元年初,完成了关中土改的西宋已经将体制转向了军国,准备用莫须有的理由欺负金国了!
而在东宋,这个依靠水师和十三州资产阶级所建立的合众国家,现在也终于撕掉了“保护私人财产”的伪装,用卑鄙无耻的手段掠夺民田了。
从海州返回江宁府的赵楷、武美娘腰杆子可硬起来了。
他们可不是空手而归,而是拿到了《周宋云台条约》。根据这份条约,东宋和周国之间的所有军事冲突,将会在大周共和十一年一月一日时正式结束。
而和平的代价则是:一、宋国(东宋)放弃淮河以北全部土地,包括郁州岛之主权。
二、宋国(东宋)割让台湾岛与周国,但可保留澎湖巡检司。
三、宋国(东宋)放弃西爪哇岛之主权。
四、宋国(东宋)承担淮河治理之全部费用。
五、周宋(东宋)两国本土之间,将实行互相开放及自由贸易。
六、周宋(东宋)两国间将实行协定关税。
七、宋国(东宋)承认周国在日本国拥有特殊利益。
八、周国承认宋国(东宋)对交趾国拥有宗主权。
九、周国、宋国(东宋)将在三佛齐海峡以西一致行动。
十、周国、宋国(东宋)将合作开展对东方大洋和南方大洋的探索,互相公开探索之成就。
在《周宋云台条约》签订之后,大周共和国就允许被困在益都的两万几千宋军,以及在之前作战中被俘虏的三万多宋军通过密州板桥港前往东宋——当然都是解除武装,并且打散编制的部队。
将近六万宋军陆续返回后(目前还没有全部到位),赵楷和武美娘的实力大增,而且武美娘又说服了东宋的银行家们鼎立支持。终于在靖康元年一月,由十三州合众会议通过了《土地法案》和《联合储备局法案》。
依据这两个法案,十三州合众政府,将可以在所统辖的区域(不止十三个州)内进行全面的土地清查。通过清查得到的土地,一部分将会分配给南归的新军官兵和水军官兵,其余则会作为联合储备局的发钞储备。
有了一亿亩或许更多的发钞储备,联合储备局就能发现纸钞收兑各大银行的银行券。从而帮助新生的合众政府渡过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
不过这个法案在宣和七年初一公布,立即就在江南、淮南的东宋控制区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哦,顺便一提,现在的东宋年号依旧是宣和。因为东宋不承认赵桓的皇位。而且赵楷目前也没有登基,而是以大宋监国、东海郡王的名义发号施令。
……
荆湖南路,永州,零陵县。时间虽然到了靖康元年春,但是此间的残冬尤未消逝。此时湖南的天气很冷,而且是南方特有的湿冷,一点阴寒,就能浸透到骨子里面。
在零陵县城内的进士第陈家大宅内,陈遘和陈适两兄弟,正守着红泥火炉,悠然自得的翘着腿坐着,一边看着手头的报纸,一边关注着火炉上的一壶新茶。
两兄弟都是进士,现在则一起赋闲在家,笑看天下风云。
陈适比哥哥陈遘先到零陵老家,因为他是进士,陈家又是零陵大族,自然成为了当地士林的领袖。虽然身在江湖,但是消息却非常灵通。江宁府、襄阳府出版的报纸,半个月内一定能到他的手中。
这会儿陈适正拿着一份江宁出版的《合众报》在翻来覆去的看,看了半天,才发出一声苦笑:“东海果是不知耻啊!”
“怎地?”陈遘一边问,一边小心翼翼提起茶壶,给自己和弟弟各倒了一碗煮茶。
宋朝流行的是点茶,不过在永州这种封闭的地方,唐朝的习俗还保留了不少,其中就有煮茶。
“东海也对士绅的土地下手了!”陈适道,“可叹江南士绅还对他报以厚望,结果却也和暴周无二!而且他还和暴周签了和约,卖了淮河以北的大好山河!如此作为,怎还敢称监国?”
陈遘从弟弟手中接过报纸,看了一会儿,也叹了口气:“看来也不必去江宁府了……去了也只能看见人头滚滚。天下之大,果无明主了。”
陈适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江南还是可以去的。”
“可以去?”陈遘一愣,“出仕东海?”
陈适道:“未必要出仕,办个书院,或是在学宫中寻个儒学博士的职位,再办份报纸,写写文章也不错啊。总比留在永州这个小地方好!”
“比留在永州好吗?”陈遘看着兄弟,有些不解。
既然天下没有明主了,还出去干什么?
“留在永州能做什么?”陈适道,“这些日子我是看清楚了……科举闻达的日子,算是一去不复返了!太上这边是学校取士,东海这边本就是理性派的天下,关中据说还有科举,但也是装装样子,没有什么意思了。你我兄弟都是中过进士,也做过官的人了。可是咱们还有儿子,将来还有孙子,他们怎么办?总要有个前途的。你我可以忠臣不二主,他们可是连一主都没有呢!而他们要出仕就得学新学了。永州这里没有新学,所以只能去江宁府,去上海市。我和东海相武望道(武好文)有旧,正好去相投。大哥,你也和我一起去吧。”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靖康耻要来了
现在的中国同时存在五个年号,西元的1125年分别是大周共和国的共和十一年,西宋的靖康元年,东宋的宣和七年,西辽的康国八年,大理的永嘉五年。
西凉、西夏、交趾、北奚、西金、后渤海四个附属小邦,则各自因为依附的对象不同,分别使用靖康、宣和、共和为年号。其中西凉目前以靖康为年号,西夏还在以宣和为年号,交趾也沿用宣和年号,北奚和后渤海则用共和年号。
对西金而言,今年也是靖康元年,而靖康这个年号,注定会成为西金之耻!
“父王,斜也的书信到了!”
吴乞买的一个儿子,汉名叫宗美,女真名叫胡里甲的青年,正恭恭敬敬站在书房门口,小声的回报。
西金国的这位都勃极烈,自打即位之日起,就一直喜怒无常,越来越难伺候。对于身边的使唤人,动辄打骂,出手也没轻重,时常殴人致死。对于上位者而言,这可是个忌讳。毕竟他们的老命就在身边使唤人的手里捏着。
所以吴乞买的几个儿子就只好上点心思,分成几班,日夜守护他们的亲爹。一方面帮他理政,一方面则守着他别叫人给害了。
现在的西金可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如果吴乞买死了,接班的就是目前正出使西宋的完颜斜也。
到时候他们哥几个可就没有现在的利益和威风了——现在的西金地盘非常狭窄,就剩下河套灌区、河套南岸草原、阴山南北这点破地盘。
都穷哭了!比原来在白山黑水当野人的时候还穷。
否则他们也不会趁着宋周大战的机会,指使和他们搭伙过日子的阻卜入侵河套南岸属于宋国的草原。
可是谁也没想到在中原战败,丢了开封府,还一拆为二的大宋居然发疯图强了。
对,就是发了疯一样的图强!
原本阻力重重,根本无法推行的“抑兼并、行均田、置府兵”的改革,如今在关陇大地上迅速推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安置整理出了二十万上下的军户!生生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阶级!
有了这个军事阶级,西宋的军事动员能力顿时就上了一个台阶。
可以在不需要花费多少军饷的情况下,随时动员出二十几万人的大军。
如果“抑兼并、行均田、置府兵”的改革可以推行到整个关陇,那么西宋的军户数量突破四十万都是可能的。这还不包括太上皇赵佶的荆楚军户。
更可怕的是,西宋虽然采取了彻底的重农抑商政策,但还是可以从东宋、周国汲取工商业技术进步的成果。
毕竟这三国属于一个文化圈子,互相之间进行抄袭是不存在困难的。
就如历史上搞农奴制的沙俄一样可以引进英吉利、法兰西的科学技术,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一样。
而且由武学学宫出身的新式军人控制的军工制造的效率,虽然不如周国和东宋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但仍然远超之前士大夫的水准。现在也可以打造出板甲、火枪、青铜炮!
另外,西宋还可以从西凉获取优质的战马,组成强大的骑兵军团。甚至可以直接调动西凉的贵族骑兵参战!
这意味现在的西宋,已经变成了一个金国无法对抗的列强了——历史上金国的强大无非就是野蛮人得到了一点先进技术,又采取了打破部落限制的组织方法。所以将战斗力完全解放了!
与此同时,王与士大夫治的天下又采取了一系列束缚战斗力的制度。一个一亿人口的国家,连一百万军队都动员不了。在金兵南下时,举国之中真正能战斗的不过西军的几万人。而且还在各自瞎指挥下丧失殆尽。
与其说是金国多强,不如说是自己花样作死。
而如今的西宋,在大周共和国的强烈刺激下,进行了维新复古两轮大改革,算是彻底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