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契丹人还长期实行内婚制。姓耶律的通常只能和姓萧的婚配,姓萧也只能和姓耶律的结为连理,少有例外的。
  在长期的内婚制后,近亲结婚的危害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样又进一步降低了契丹人的人口增长率。
  而造成渤海人、女直人人口暴涨的祸根则是耶律阿保机埋下的。渤海人和女直人原本的生活区域主要在“东北外围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也就不太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可是契丹人在征服渤海人、女直人后,却把渤海人举族内迁到了有了相当程度的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的辽东、辽西,而将“外东北”的土地留给了女直人。之后,又陆续内迁了许多女直人进入辽东地区。因此这两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也就得到了实际上的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依旧居住在“东北外围地区”的生女直人口并不算多,但是只要一离辽河远点,就是各种各样的熟女直部落了,什么曷苏馆部、回跋部、乙典部、鸭绿江部、顺化王部、龙府部,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而在富饶肥沃的辽河流域,则到处都是渤海人耕种的土地!而在辽河沿岸还有沿海的城镇之中,从事工商业,担任中下层官吏的又多是汉人。契丹人在东京道这边少得几乎都找不着了。
  因为统治民族的人口太少,辽朝自然也没有能力在辽阔的东京道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所以大量的生女直、熟女直部落都保留着自己的武装,一不留神他们就会起来闹上一场。而居住在辽河流域、大灵河流域的渤海右姓和汉人豪门,同样也养了部曲私兵,有些甚至还筑起堡垒坞壁,拥有自己的私城!
  更让契丹统治者们感到忧心忡忡的,则是生女直部落联盟的出现!
  部落联盟就是国家的雏形!同样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辽国的统治者们,又怎么会不知道生女直部落联盟的威胁?
  而生女直诸部占有的地盘又那样的辽阔,从混同江两岸一直到东方辽阔的大海,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几乎都是生女直的家园。
  他们一旦据地立国,就将是昔日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再现!
  可知道女直人早晚会变成辽国的大患又能怎么样?出兵剿灭吗?一个磨古斯之乱,打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平息!现在大辽又和南面的大宋打了起来,而且战局怎么看都不像能必胜啊!
  虽然大辽皇帝率领的大军在定州之战后一路凯歌高奏,现在正沿着北流黄河南下,都快靠近开封府了。
  可是在大辽南京道析津府这边,情况却对辽国非常不利!宋国的数万大军不仅在燕京城南的桑干河、高粱河之间建立了大营,而且还在沿着桑干河、高粱河向北修建起新的堡垒。
  这摆明了是要用堡垒推进的办法把析津府城包围起来啊!
  由知奚王府事萧遐买和南京道团练使耶律控里骨指挥的解围军团,则行进缓慢,到目前为止还在玉田、蓟州、三河一带活动。
  耶律淳现在真不敢想象大辽和大宋之间的战争会打出什么样的结果?更不敢想象生女直、熟女直、渤海人还有一部分有贰心的汉人豪强在得知析津府被大宋攻取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正坐在东京道留守司的衙署内厅里面反复翻看着一封从玉田大营寄来的书信的耶律淳,忽然就听见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瞧见自己的妻弟萧敌里快步走了进来,一脸的惊骇。
  “魏王,出大事儿了!宋军打过来了!”
  “什么!?打,打到东京道了!?怎么那么快!”
  耶律淳顿时就是一身白毛汗。他是东京留守啊!东京道距离析津府有一千余里呢,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打过来?
  “不对啊!”耶律淳拿起书案上萧遐买从玉田大营寄来的书信,“萧遐买的信今天早上才到,他在信里面说,宋军还在析津府城周围挖壕筑垒呢!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打到东京道呢?”
  长得跟个白面书生似的萧敌里摇摇头,“打来的是另一股宋军,从海上来的……昨天上午在辰州港上陆,大公鼎和高永昌两个废物抵挡不住,都跑到辽阳府来了!他们俩正在大堂里面哭呢!”
  “从海上来的?”
  耶律淳这下可坐不住了,猛地站了起来,三步并成两步,一路小跑着就去了留守司大堂。刚到大堂门口,就听见高永昌在那里嚎啕大哭。
  “都死了,都死了,俺的手下真是可怜啊,连身纸甲都没有,连根长一点的枪都没有,遇上宋人的铁甲陌刀队,就只能挺着死啊……”
  铁甲陌刀队?
  耶律淳吸了口凉气,加快脚步就入了大堂。看见大公鼎这个老头已经瘫在地上了,头发也散了,胡子也乱了,衣服上面全都是焦黑的颜色,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宋人的爆裂火箭炸得?
  高永昌看着就更可怜了,脑袋上缠着血迹斑斑的纱布,一条胳膊好像是折了,用木板和布条捆扎了吊在脖子上。不过精神还好,还能嚎啕大哭。
  “怎么回事?”耶律淳问。
  “回禀魏王!”看到耶律淳进来,高永昌噗通就跪了,“末将有罪,末将没有守住辰州……但是宋人也太凶,太多了,几百条战船,铺满海面,上面都装着铁甲兵啊!末将的渤海儿郎连把长柄的铁锤都没有,根本对付不了铁甲。只能生挺着死啊!”
  渤海人在大辽那是最不招人待见的,汉人还有不少侍卫亲军,由渤海人组成的正规军就少多了,只有辽阳府这里有几千渤海步兵算是精锐。而高永昌统带的渤海乡兵不过是用来维持治安的弱鸡,根本不能和装备精良的宋国新军开战。
  当然了,渤海人要真的有了大量装备精良的军队,耶律淳这个东京留守早就干不下去了。
  高永昌高声喊哭着,“魏王殿下,请您赶紧发兵去复夺辰州,杀光那些可恨的宋军吧!”
  发兵?
  发谁的兵呢?
  耶律淳眉头大皱起来,辽阳府内倒是有三千渤海部战士,是很不错的重甲步兵,还有几千驻防皮室军,都是契丹国族的兵马。东京道这边还有用来防备女直人的南北女直军,名叫女直军,其实是契丹部落兵。
  此外,东京道留守司下面还有21个节度使州,每个州都带一个军号,多少有点兵力。不过多数都是京州兵,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除了这些兵力之外,就是熟女直部落的部落军,汉人大族和渤海右姓的私兵,还有一些契丹贵人的头下军州也有兵力。
  杂七杂八加一起,兵倒是不少的,可是掌兵的那些人,却大多是居心叵测!
  另外,生女直部落联盟在不久之前打下了高丽人在曷懒甸建立的九座城堡,据说还用上了宋人的火药武器!也不知道宋人和生女直有没有勾结?这些整天在山林里面和野兽打架的蛮子会不会趁着宋人从海上入侵的机会反了大辽国?
  这件事儿想想都可怕啊!
  “魏王殿下。”耶律淳的妻弟萧敌里这个时候凑到了他的耳边,低声提醒道,“不如把辽阳府城内的渤海部派给大公鼎和高永昌,让他们去耀州驻防吧。东京道这里,可不是宋人能长留的,我估计他们是来点火的,所以咱们还是得提防……”
  后面的话不必说,耶律淳也明白了。东京道本就个一点就着的柴房,形势有多险多恶,只有契丹统治者心里最清楚。宋人来抢一把,来放把火都是有可能的,要夺取东京道的大片土地,那是没有人会相信的,宋人的刀没有那么快,打不服那些牛鬼蛇神的。
  所以东京道的危机,还是在内部啊!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南征北伐(十三)高太尉来了
  大军浩荡,眼看得前面就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城池,城墙上赫然飘扬着象征大辽帝国的黑旗,显然这座城池已经被战无不胜的辽兵攻破了。
  看到眼前的景象,护卫在耶律延禧周围的御帐亲军将士们都欢呼起来。
  跟随在耶律延禧身边的北院枢密使萧奉先低声告诉耶律延禧道:“陛下,那是魏县县城,和大名府城只隔着一条黄河,是被宋人放弃的。”
  “又是主动放弃的?”耶律延禧眉头深皱,“宋人在坚壁清野!”
  “陛下圣明!”萧奉先道,“过了葫芦河以后,咱们一路上占领的城池都是空的……派出去的打草谷兵也少有收获,直到过了漳河才多了些收获,不过也不能和葫芦河北的时候相比。”
  辽军过了葫芦河之后,就沿着黄河和漳河之间的狭窄走廊向南前进。途经的巨鹿、平乡、平恩、肥乡、魏县等五县之地,全部进行了清野!行军虽然毫无障碍,但是打草谷兵却一连多日少有收获。而要扩大打草谷的范围,又受到了漳河、黄河的阻挡。
  不过大军在魏县北面的清漳镇渡过漳河(之前辽军遇到的漳河是南北向的,和北流黄河平行,而此处的漳河则是东西向的)之后,东面依旧有黄河阻挡,西面却是一马平川。
  所以派出去打草谷的骑兵收获又多了起来,军队的士气也相应大幅提升了。虽然收获仍然不能和在定州、深州、祁州时相比,而且出击的打草谷兵有时候还会遭遇伏击,但是大家一想到天下最富的开封府就在前方,士气自然也就容易上升了。
  “军中存粮还有多少?”耶律延禧问,“可以维持多久?”
  “回禀陛下,大军在葫芦河北收获颇多,足够支撑数月的消耗了。”萧奉先道,“况且西面的相州没有河流遮护,俺们的打草谷兵总能有所收获的。”
  君臣二人正在对话的时候,就看见前面几骑远拦子马飞也似的朝耶律延禧的大纛所在驰来,一名袛候郎君策马上前询问,然后就飞马到了耶律延禧和萧奉先跟前。
  “陛下,有一队打草谷兵在临漳县城附近遇伏,损失了上百人!另外,远拦子马还在临漳县城和洹水南岸发现了大股的宋军,都打着‘相州团练韩’的旗号。”
  临漳县属于相州管辖,而洹水则是从相州中部穿过的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水势不大,但也算一处险要。另外,这条河流注入的是永济渠的河道(也就是古运河),通过永济渠连着北流黄河。而这一段的永济渠因为得到了黄河水的补充,现在也变成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也挡在了辽军南下的途中。辽军如果想绕过永济渠,那就必须渡过洹水。
  “相州团练韩?是相州韩家的兵马?”
  “应该是吧。”一旁的萧奉先笑道,“一帮书呆子也学武人了。”
  “不如顺手把他们收拾了。”
  “陛下,那就是沿永济渠进军了?”
  在夺下魏县县城后,摆在耶律延禧跟前的就是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沿永济渠走,渡过洹水、汤水后,在开德府或安利军境内寻找水势较浅的永济渠河段渡河,然后再向黄河北岸靠近。
  因为黄河中游的河道不断抬升的缘故,永济渠早就是条废渠了,在进入开德府和安利军境内后,由于没有水源补充,也就变成了一条可以涉渡的小河沟了。
  “对!”耶律延禧点点头,“沿永济渠进军吧……过了平恩之后,北流黄河上有大名团练军的战船出没,要在大名府境内强渡永济渠怕是不大可能的。”
  纪忆自己就是个海贼进士嘛,手上的陆军人才是没有的,但水军人才一大把啊!而且在京东商市还开了造船厂,造点能在黄河上作战的小型战船还不和玩似的?
  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面,他就从京东商市拉来了一个内河战船队,装备了十几艘用纲船改装的战船。对付一帮契丹旱鸭子那是十拿九稳的!
  ……
  “辽寇果然沿永济渠而行了!”
  辽军的一举一动,当然也逃不脱黄河河面上的大名团练军水军的视线。就在辽军前军沿永济渠转向西行的当天下午,坐镇大名府的纪忆、许将和谭稹就接到了报告。
  “那就是要渡洹水了!”谭稹是懂军事的,马上就做出了判断。“相州团练军恐怕挡不住他们啊!”
  “无妨。”纪忆道,“韩似夫和宗汝霖都坚韧的性子,一定会屡北屡战的!而且转运使司已经拨足了钱财军械,足够他们补充上几茬的。”
  “似夫”的韩肖胄的字号。而宗汝霖就是宗泽,纪忆早就听说过这人的办事能力。因此才在韩肖胄受命办团练之后,推荐宗泽去相州任通判的。而宗泽到任后也不负所望,率领着相州民夫加固了临漳县城,还在洹水沿线修筑了十几座堡寨,用于封锁辽军南下之路。
  不过因为相州团练只是仓促成军,想哪怕有坚寨可依,也很难挡住耶律延禧的大军。但是只要相州城不破,以韩家的号召力,总归能屡北屡战的。
  而在纪忆看来,只要相州能顶住,大名府的问题就不大了,总是能和辽军耗下去的。
  “也是啊。”谭稹轻轻点头,“只要咱们和相军可以扛下去,辽兵的后路总归不稳,想要渡大河南下开封府也不易吧?”
  许将却叹了口气,“只是百姓受苦啊!”
  “可不是嘛!”纪忆附和道,“都是武崇道不好……”
  三人正说着话,忽然公厅外面响起了脚步声,然后就是一名河北宣抚司的军事机宜(并不是云台系的,是纪忆从格致大书院带来的)走进来,行了一礼,禀报道:“城外三十里处出现大队骑兵!”
  “什么!?辽人过河了?”许将猛地就站了起来,老脸上都是惶恐。
  “不可能!”纪忆摇摇头,“大名府水军可不是他们能对付的。”
  谭稹问:“南面还是北面?”
  “回禀都知,是城南三十多里外。”
  “城南?难道是……”
  “是援兵!”谭稹道,“一定是高太尉的骑兵到了!”
  他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高俅日前回到了开封府,而且还带来了2000灵州铁骑!
  “高太尉要来了?谢天谢地……”许将许老爷子这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说真的,这些日子他的代理宣帅当得可提心吊胆,早就盼着高俅来接任了。
  ……
  “太尉,前方就是大名府城了!”
  “好!再加把劲儿,今晚上进大名府睡觉,一人一个大名府的娘们暖被窝!”
  正在用失足妇女鼓舞军心的,不用说,就是新任的河北宣抚使高俅高太尉了!
  他这时正和自己的总军机李永奇一块儿,领着4000骑兵(一正一辅)沿着黄河东岸的官道急行。因为是一人双马的配置,就是8000匹军马撒开蹄子在官道上奔跑,扬起了好大烟尘,不仅大名府城上的守军远远的可以看见,就连黄河对岸的辽兵也看得一清二楚。
  这样大张旗鼓,自然是做给黄河对岸的辽兵看的,得让他们知道,战无不胜的高太尉已经来啦!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辽兵直扑黄河北岸。
  虽然在黄河封冻前,辽人也不大可能渡河,但是架不住官家天生胆小啊!就在高俅整军北上的几日内,赵佶已经连续下旨关心起襄阳的建设发展了。还将襄州提升成了襄阳府,并且任命自己的心腹潘孝庵出任知襄阳府事,还从封桩库中拨了500万让潘孝庵去增筑襄阳城……
  不用想也知道,官家这是在为去襄阳府避难做准备啊!
  如果辽主真的到了黄河北岸,没准就把官家赵佶吓跑了,那可真是要惹得人心大乱了。
  为了这事儿,高俅还给武好古写了封信,把忽悠官家迁都的武好古好一顿数落。
  就在他写信数落武好古的时候,他的总军机李永奇已经给他制订好了一个“黄河战役”的作战方案。核心思想就是依靠大名水军、相州团练军的支持,利用灵州骑兵和灵州步兵的机动能力。在北流黄河沿岸同南侵的契丹人周旋,最起码要拖住耶律延禧的步伐。
  而在拖住耶律延禧的同时,高俅还会寻找和谈的机会!
  他可不是居心叵测的武好古,而是真正的大宋忠良,所以会不折不扣执行赵佶的指示……
  “陛下,是宋人的骑兵,约莫有四五千骑,颇是精锐啊!”
  耶律延禧和萧奉先此时正在黄河西岸的官道上,当然发现了疾驰北去的宋军骑兵了。
  “是高俅来了?”耶律延禧牵住缰绳,望着河对岸的烟尘。
  “多半是他的灵州骑兵……”萧奉先问,“陛下,黄河在他们手中,咱们是不是要调头北上?”
  “北上?”耶律延禧摇摇头,“战与不战,在敌而不在我,便是北上,高俅就会过河决战了?传令三军,加速南下,三日之内,一定要突破洹水,击溃相州团练军!”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南征北伐(十四)屡北屡战
  大观三年九月初八。
  相州,洹水。
  夜色已经笼罩在洹水战阵之上。无数熊熊燃烧的火炬堆叠在战场上,火光摇曳,映照着洹水南岸大大小小的堡寨壁坞。
  喊杀声在这个夜晚中四下回荡,撞击在这些草草修筑的堡垒上又四溅开来,给这个血腥的夜晚,添增了无数的杀气!
  辽军军马,这个时候已经控制了几处可以涉渡的浅滩,大队大队的四捷军步军就从这些浅滩过来洹水,马上投入了对浅滩附近几处堡垒的攻击。死伤的士卒,也流水一般的抬了下来。
  相州团练军修筑堡垒的本事是不能和钟傅麾下的正规军相比的,他们也没有赵佶亲笔绘制的《步步为营图》,负责修筑这些营寨的宗泽也是个能干的外行。所以也没有对壕沟的深度、营墙的高度和厚度、防备马军的篱笆提出严格的要求。
  所以这些营寨的防御能力也不怎么强,也用不着什么大型器械,直接让四捷军的战兵扛着梯子,举着盾牌往上冲就是了。
  不过堡垒似乎总能让宋人得到战斗力加成。哪怕这些堡垒实在不怎么坚固,进攻的四捷军战兵和用弓箭掩护进攻的契丹宫分军战兵,还是出现了不少伤亡。
  而给他们造成伤亡的,主要是一种设计非常精巧,使用起来又非常方便,而且精确程度很高的弩机。因为使用了低成本的材料打造弩臂,所以这种弩机的有效射程并不远。对于披甲目标仅仅在五十步内有效,如果对方披着铁甲,那就得在三十步能射出箭镞,才能有较大的概率贯穿。
  但就是这种有效射程只能算是普通的武器,在今天下午的战斗中,给进攻的辽兵造成了可怕的伤亡。因为这种大量生产的廉价弩机数量极多,每个营寨里面都配备了超过600只这样的界河弩,哦,现在叫天津弩了。
  如果在规定的距离内开火,一次齐射就能杀伤差不多两百人!而且这种强弩所使用的箭镞也都是天津制造的,箭头非常坚硬,还在武好古的要求下打造成了三面樋状,也就是所谓的“三棱刺”的形状!在射入人体后可以开出一个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很难止血和愈合,停止作用也很强。
  如果身上插几支扁形的箭镞,只要刺入不深,伤口会自动收缩,起到止血的作用。所以士兵依旧可以在不拔掉箭镞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但是身上插几根三面开刃的箭镞,那可就够受了!因为伤口无法挤压止血,在人体活动的过程中,三面刀刃还会造成新的伤害。所以被三棱箭镞射中,最好还是赶紧退回去求医,要不然很容易伤重身亡的!
  在大量天津弩的加持下,白天的战斗中,这几个不大坚固的营寨前的壕沟,就成了无数辽人死士的伤心地。冲了不知多少次,都没有能攻破营垒。
  不过当战斗持续到夜间,苦战了一个下午的相州团练终于支持不住了。在下午的战斗中,他们的损失也不小啊!他们有天津弩,辽人也有顽羊角弓!虽然在杀伤力上,天津弩完爆顽羊角弓,但是在射速上可就差得太远了。而且的辽人的弓箭手数落还多!差不多就是相州团练射出一支箭镞,就得挨上十支辽人的羽箭。
  如果这些相州团练都披着铁甲,倒也不怕什么。可他们偏偏只有防御能力相当有限的纸甲和皮盔,所以在辽人的箭雨之下,伤亡也相当不小。
  而且在天亮的时候,守寨的团练被带队的相州小土豪逼着,不敢逃走——相州团练军都是师生、父子、兄弟、主客的关系,在初兴的时候还是很有控制力的。可是到了夜晚,黑灯瞎火的看不清楚,控制力自然就下降了。
  其中一个堡垒终于被辽人攻破了。火光之下,黑色的辽人甲士,如洪流一般从一处坍塌的堡垒围墙缺口处涌了进去。原本依着胸墙放箭的相州团练,在这一刻顿时就崩溃了,根本没有勇气和凶神恶煞一样的辽兵肉搏,丢了武器和旗号,撒开脚丫子就往后狂奔而去了……
  这个时候,宗泽在布防上的一巨大的漏洞出现了。因为没有经验,也没受过正经的军事教育。所以他没有在敌人有可能突破的地点修筑多层次的防御体系,而是平均分布了兵力。也就是说,在辽军的突破口(浅滩)附近,只有一座堡垒,而且也没有特别加强。堡垒被攻破,整条洹水防线,也就完全崩塌了。
  所以在这个夜晚,刚刚组建起来的相州团练军,遭遇了他们的第一次惨败。
  根据亲历者岳和后来的回忆,当日亲临前线督战的韩肖胄和宗泽,发现防线被突破,都表现的相当惊慌,匆忙下令撤退,全军狂奔着逃往相州城,一路上到处都是丢弃的兵器、甲胄和辎重!还有不少相军团练干脆开了小差!
  出阵时人数多达两万的团练军,跑回相州时计点人数,所剩不足六千!感到有负皇恩的韩肖胄甚至在相州士绅官员面前上演了一出投水尽忠的好戏,最后在一群韩家门生的阻拦下,决定暂时不死,然后还写了奏章给赵佶,表示要收拾人马,与贼再战……
  而再战的结果,当然是再一次失败了!
  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韩肖胄和宗泽都是不怕失败的主儿,而且也有足够的本钱可以输,所以他们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
  “存天理,灭邪魔!存天理,灭邪魔……”
  催命一般的口号声,再一次在大辽知奚王府事,南京道都统军萧遐买的耳边响起!
  燕京城东,漷河两岸,一场大战,也正在宋辽两军间展开。不过和洹水之战的宋守辽攻不同。这场漷河之战是一场宋军发动的围点打援之战。被围的点是漷河南岸的漷阴县城。
  在九月到来前,宋军在析津府城周遭的行动都非常克制,就是挖壕筑垒,将析津府城团团包围。对于辽军兵分两路,向析津府城步步逼近的行动,根本视而不见。
  可是一入九月,宋军的风格突然大变,开始在析津府周围大打出手。几天之内就拔掉了析津府城东的天柱庄、望京台、孙侯馆和潞县县城等据点,然后又在九月四日包围了由耶律控里骨的侄子耶律讹里率军守备的漷阴县城。
  这下耶律控里骨和萧遐买都不能坐视不救了。只得动员了万余奚军和万余玉田韩家的族兵,在两千文忠王府的骑兵支援下,往救漷阴。结果在涉渡漷河时,遭遇了早就等候在那里的赵钟哥指挥的四将新军的攻击。
  由于奚王六部的民众主要是农民,所以奚军是以重步兵为主的。而玉田韩家的族兵,主要也是披甲步兵。而且遭到攻击的萧遐买立即命令部队依河列阵,所以没有给宋军铁骑太多的机会,只是负责掩护奚军和韩家步兵的两千文忠王府骑兵被击溃。
  剩下的战斗,就在双方的重步兵之间展开了!
  被赵钟哥派上战场的三将天津府新军(就是原来的河北宣抚司直辖四将之三)都是新组建的部队。军官都是职业化的,训练和装备也都是最好的,但毕竟没有经过多少战火的磨练。
  真正的两军列阵厮杀,这还是头一回呢!
  双方的交战从九月初八的白天开始,奚王府兵和韩家族兵死守着一处河湾。用马车和鹿砦封锁了唯一的陆上通道。而赵钟哥也没有选择从陆路进攻,而是命令部队涉水进攻,从西、南、北三面,轮番进行攻击。同时,还架起了几十台弩炮,不停发射爆裂箭,掩护自家的弩手靠近敌方发射箭镞。
  整个白天,双方的箭矢弩箭,就在空气中密集交织,仿佛没有竭尽的时候。这是密集的弓箭和杀伤力十足的弩箭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对双方射手体力的考验。
  而当夜色降临的时候,苦战了一个白天的奚王府兵和韩家族兵已经遭受了相当大的伤亡。河湾阵地的中央,已经变成了垂死的伤兵集中之地。到处都是哀嚎,到处都弥漫着血腥和血肉被烧焦的味道——用烧红的烙铁将三棱箭簇制造的可怕伤口烧糊,大概是唯一的止血方法了!
  不过比三箭镞更可怕的宋军新军的长枪突击,也随着夜色的降临而开始了!水的阻力减少了一些宋军长枪兵的冲击力,但是在爆裂火箭轰击下的辽军仍然很难挡住这样的攻势。仅仅是几轮扑击,就让辽军阵前堆满了尸体,血水流入了漷河,将一大段的河面都染成了红色。
  听着宋军一阵响似一阵的疯狂呼喊,看着月色下泛着寒光的盔甲丛林向自己碾压而来。萧遐买感到的只有恐惧!从各部各营报告上来的情况看,自己的兵士已经力竭,而且伤亡惨重,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敌人的攻势却一轮胜过一轮。
  这说明,宋军在今日的激战中并没有蒙受太大的伤亡,而且他们还有充足的体能,可以支撑战斗。
  萧遐买知道,现在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趁着夜色撤退……能跑出多少是多少吧!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征北伐(十五)死不起啊
  发生在大观三年九月初八的两场战役——漷河河湾之战和洹水之战,其实已经决定了大辽帝国,乃至整个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渔猎文明未来的升降沉浮了。
  如果只从当时整个辽宋对抗的大战略来看,这两场战役似乎都不是决定性的。
  在漷河河湾之战中取胜的赵钟哥并没有努力东进扩大战果。只是乘着漷阴县城内的耶律讹里率军突围的机会,拿下了漷阴县城,然后就暂时结束了析津府东线的战役,率部返回了河间大营。而萧遐买也得以带着最悲痛的心情返回他的玉田大营,大办丧事,休养生息,舔舐可怕的伤口。
  同样的,突破洹水防线的耶律延禧,也没有急于向南进军,而是在洹水南岸的永和镇设立大营,开始进行休整。而在洹水战役中失败的韩肖胄、宗泽也没有遭到致命的打击。倒不是他们的损失不大,而是在两人背后,有足够多的相州百姓和太行山的山民。
  而且高俅高太尉的帅旗,已经在大名府城上空高高飘扬了。大宋第一名帅,终于出现在了河北战场之上!
  不过在这两场规模只能算是中等的战役背后所隐藏的,却是一连串让耶律延禧胆战心惊的伤亡数字。
  “什么?宫分军的儿郎也没了九百多!?”
  “陛下,还有将近六百人伤势颇重,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来?”
  “怎么可能!?不过就是一群农夫,怎如此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