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宫分军的儿郎也没了九百多!?”
  “陛下,还有将近六百人伤势颇重,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来?”
  “怎么可能!?不过就是一群农夫,怎如此善战?”
  “陛下,那群汉人农夫若是列阵而斗,当然不是俺们契丹儿郎的对手,可他们偏偏善于守城,便是在野外修个堡寨,也难打得紧啊!而且,而且宋人还使用了一种极损阴德的弩箭!”
  “弩箭?”耶律延禧皱着眉头,从一个袛候郎君手中接过一支血迹斑斑的三棱箭镞。箭镞的三个刃口都磨得非常锋利,在靠近箭尖的部分稍微有点磨损。
  “这群汉人团练使用的弩机极多!而且做工精良,杀伤力不俗,射出的弩箭可以在三十步内击穿宫分军甲士的铠甲。这是缴获的弩机,请陛下过目。”
  昨日指挥宫分军掩护四捷军战士攻坚延庆宫使萧和尚奴一边解释,一边将一具缴获的天津弩递给了耶律延禧身边的袛候郎君。
  耶律延禧放下了三棱箭镞,接过了天津弩,先是细细查看弩身、弩臂的做工,然后又注视了一会弩机的“尾巴”,就是那个用来稳定射击的枪托造型。
  “缴获了多少支弩机?”耶律延禧问。
  “不下2000支!”
  “那么多!?”耶律延禧愣了一愣,“每一支都是这样的做工?”
  “每一支都是如此的。”
  “怎么可能!?”
  耶律延禧大吃了一惊。
  虽说他是当皇帝的,但是辽国皇帝毕竟不能和赵佶这个大宋官家相比,看到的,用到的,也不都是精品。就算他的御帐里面,也有不少粗制滥造的东西。所以看到这支天津弩的做工,就有点惊讶了。战阵上给小兵使用的东西,居然做得那么精良!
  而当他得知这种制作精良的武器居然能一次缴获2000支,那可就不惊讶了。而是震惊、无法理解和恐惧交织在一起了。
  赵佶这个海贼王到底从海外抢到了多少金银财宝?居然给团练兵这样的部队也装备了那么好的弩机!这玩意得多少钱一支?做得那么好,起码得要个十缗八缗吧?
  而且,这还不是钱的问题,得多好的手艺才能做出来?大宋的军器监里面到底有多少良匠?
  实际上,耶律延禧看到的这种天津弩并不是由良匠精工细作生产出来的,而是大批量产的东西。之所以看着非常精致,则是因为采取了“标准化”和“细分工”的生产组织方式。将弩机的各个部件分包给不同的厂商,并且提出了严格的规格标准。
  因为工匠日复一日只做一个部件,甚至只做一道工序,自然熟能生巧,越做越好,而且还越做越快了。天津弩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而生产成本则随之不断下降。因此也就有了给普通的民兵团练大量装备天津弩的可能性。
  另外,提供给相州团练军的纸甲、长枪、刀盾,也都是用类似的方法大量生产出来的大路货。
  “斩首和生俘有多少?”耶律延禧皱着眉头问,“计点出来了吗?”
  “回禀陛下,昨日一战,一共取得了6000余甲首,生俘超过3000。”萧奉先回答道,“敌方的损失肯定在一万两千人以上……又是一场大捷啊!”
  “大捷?”耶律延禧抬起眼皮看了萧奉先一眼,“光是宫分军的阵亡、重伤就有1500,四捷军的损失怎么都要两三千人吧?用四千人去换宋国一万两千人,这能算大捷?我大辽有多少壮士可以这样牺牲?”
  御帐之中,气氛一下子就低沉下来了。
  洹水一战看似大胜,但实际上却揭示出一个巨大的危机!这次战争中的伤亡交换比,对辽国非常不利!
  之前歼灭钟傅所部时,辽军就蒙受了较大的损失。可钟傅所率领的毕竟是宋国“最精锐”的新军,辽军损失大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一次辽军面对的是相州团练这个草台班子,损失竟然也这么大。这可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
  而且,相州团练的战斗力显然是可以复制的!他们无非就是“站墙根,用强弩”,修墙本就是汉人拿手的活儿,打造强弩也是汉人所长。
  更要紧的是,他们的人还多!即使不算四捷军(汉军)的损失,一万两千换一千五百也不是耶律延禧能承受的。汉人可上万万,契丹人不过两三百万,差着几十倍啊!这八比一的交换比,还是打团练,这怎么能行?
  正在耶律延禧为一个契丹宫分军战士只能换到八个汉人团练兵头疼的时候,在一千多里外的玉田县城,则是满城痛哭,家家带孝。
  漷河惨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玉田,这回可不是八个契丹人换一个汉人,而是要倒过来算了,得用八条契丹人或是“半契丹”的韩家族兵的性命,都不见得能换到一条汉人新军官兵的性命了。
  萧遐买和耶律讹里所率领的三万数千大军(包括辅兵),只有不到一半跑回了玉田,而且跑回来的多数都是辅兵。真正的奚人勇士和韩家子弟还有文忠王府骑兵,全都损失了六成七成,至少有一万人(指奚人和韩家人)血洒漷河河湾。
  不过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竟然会有这样的杀伤力,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这,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那么多的韩家子弟,这就没了……”耶律控里骨已经老泪纵横了,他因为年老体弱,并没有亲临战场,而是由萧遐买统一指挥奚军、韩家军和文忠王府骑兵。
  而所谓的文忠王府骑兵,近半也玉田韩家的血脉。文忠王府和玉田韩家,本来就是一家人。凡是有耶律姓氏的韩家人,都是文忠府人。
  所以漷河河湾一战,就几乎拼光了玉田韩家的一半家底。本来好好的一个人丁兴旺的大族,转眼间就有绝后的风险了。
  奚王萧遐买也在唉声叹气,他是国舅部出身的,并不是奚王六部的人,在漷河河湾战死的奚人中并没有几个是他的亲族。但是奚人勇士的损失和宋国新军的杀伤力,还是让他感觉到了深深的绝望。
  漷河河湾战役可不是交换比的问题,而是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个现实:所谓的契丹精锐的战斗力,已经弱于南朝宋人最精锐的新军了。
  “控里骨。”萧遐买看着耶律控里骨这个老头哭得差不多了,才叹了口气道,“咱们俩还是联名给天子上奏,请他回师析津府,然后汇合全军同宋人决一死战吧!”
  耶律控里骨抹了抹眼泪,刚准备同意萧遐买的建议,门外一个玉田韩家的子弟就慌里慌张的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不知道谁写来的书信。
  “可,可是宋军打来了?”老头子颤着声问。
  “回禀大爹爹,并不是宋军来了玉田。”
  还好,老头宋了口气。
  那韩家人又道:“是宋军去了东京道!”
  “啊!?”
  “什么?”
  这下耶律老头和萧遐买都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宋,宋,宋军绕过玉田东去了?”耶律老头都结巴了,“那,那析津府……”
  他现在就怕析津府有变!
  燕地诸家中如韩家这样对大辽忠心耿耿的可没第二家了!要不然马人望麾下的六营侍卫亲军为什么都在析津府以西的城池中作壁上观?
  漷河河湾之战的消息被他们得知后,是不是就会考虑赶紧出卖大辽?
  也只有析津府城破了,宋军才能抽调精锐东进啊……如果真是这样,那玉田韩家可就要灭族了!
  “析津府怎么了孙儿不知。不过魏王殿下派来的信使说,几日前宋军水军跨海而来,突袭了辰州奉国军!奉国军大败,辰州城被宋军占领了!”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南征北伐(十六)不负君恩马人望
  漷河河湾大败和宋军跨海征辽的消息,是南京留守马人望和北府宰相萧特末,一块儿送到大辽天子御帐所在的永和镇的。
  原来九月初九这天,耶律控里骨和萧遐买派出的信使是从玉田出发,走三河、顺州、昌平绕过析津府城周围的宋军控制区抵达了设在居庸关的马人望大营的。
  而在得知了两个巨大的噩耗之后,马人望立即将南京道侍卫亲军六营的兵权交给了张琳和自己的兄弟马人杰,然后亲自带着信使出发,往耶律延禧所在的相州而去。结果在燕山山脉的紫荆岭口,遇上了正率军从西京道开过来的驸马都尉,北府宰相萧特末。
  萧特末是耶律延禧的姑父,娶了耶律洪基的女儿耶律特里为妻,也因此显贵。在耶律延禧登基后当上了北府宰相,这次则是奉命指挥北王府的援兵三万人(亲自正兵一万)赶赴相州军前(原本是去定州,中途又得到了赶赴相州的命令)。于是两人就一路同行,终于在九月十八日这天,将坏消息告知了正在为南线军事发愁的耶律延禧。
  这可真是愁上加愁了!
  让耶律延禧发愁的原因,当然是大宋第一名帅高太尉了!高俅这段时间也没闲着,而是在积极行动,派出了从西北跟过来的灵州第一将的数千将士在巨鹿县城附近,渡过了北流黄河的西河道,然后又在大陆泽(一个位于巨鹿县附近的湖泊)和黄河西河道之间的狭窄地区修建了一个硬寨,严重威胁着耶律延禧的后路。
  因为灵州第一将的官兵也学会了“一夜城”的本事,用沙袋快速修葺好了围墙,还用现成的拒马(在大名府城内打造,用纲船运到大陆泽大营)围住了营寨四下。所以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营寨的初步施工。所以耶律延禧派出的骑兵无功而返,未能阻止宋军立寨。
  与此同时,耶律延禧大军南面的黎阳、临河、内黄三城,也都有大批的宋军新军入驻。而在不久之前惨败的相州团练,这几日也声势复振,又有大批人马云集蚁聚。
  至于黄河东岸的大名府,同样也传来了大办团练的消息!
  一时间,深入宋境的耶律延禧,很有一点四面楚歌的意思了。
  而在这时,马人望和萧特末又给他带来了更坏的消息。
  “什么?漷河之战没,没了一万多人!?宋军还在辰州登陆了……”
  耶律延禧听完马人望的报告,眼前一阵发黑,嗓子口一阵发甜,差点就吐血昏迷了。
  这可真是祸不单行啊!坏消息一次来俩,还都是能让人吐血的级别。耶律延禧到底是身强力壮,要是换成他爷爷那样的年纪,兴许直接驾崩了。
  “陛下,赶紧撤兵吧!”
  “是啊,撤回析津府去和宋人决一死战!”
  “辽东那边也不能放任不管啊!”
  “对,对,生女直也得提防,他们刚刚打败了高丽人,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
  御帐之中,一群随征的重臣也都心急火燎的进言了。都提出了退兵的建议!在他们看来,这场南征之役已经失败了。现在要紧的是保住析津府和辽东……那可都是万万不能有失的命根子所在啊!
  耶律延禧也没了主意,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大舅哥,北院枢密使,御营都统萧奉先。
  “陛下,不能退兵啊!”
  开口提出建言的却是马人望。
  “不能退兵?”耶律延禧看着这个忠心耿耿的老臣。“析津府和辽东难道不会有失吗?”
  “臣不敢担保析津府和辽东不失。”马人望道,“但是老臣敢担保陛下一旦退兵,析津府和辽东必然大乱!”
  “这……”耶律延禧还是把目光投向萧奉先。
  “马人望言之有理……”萧奉先点了点头,“陛下一无所得而退兵,就是败给赵佶了!”
  马人望道:“陛下,我军全师开赴析津府城,也未必可以摧破河间大营啊!若是陛下不能摧破河间大营,那么又是一场兵败……燕地豪杰,到时候会怎么看待陛下?”
  这话说得有点难听了!不过却是逆耳忠言啊!
  现在从相州退兵当然容易了,辽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很强。高俅手中最多就2000骑兵正兵,数量太少,根本留不住辽兵。
  可是辽兵到了析津府后怎么办?武好古的兵可不止修了一座河间大营,而是围绕析津府城修了一连串的堡垒,同时还沿着桑干河、高粱河筑垒。一路把堡垒修到了界河北岸!
  此外,武好古还拥有强大的冲击骑兵和以长枪阵为核心的步兵。这支军队如果沿着“堡垒线”运动,辽国强大的骑兵集团根本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打击。
  不可能切断补给,更不可能实施包围,只能选择决战,而且对方还有可能在形势不利时依托堡垒坚守。
  所以耶律延禧率部前往析津府是根本没有取胜希望的,只能被武好古拖入泥潭。
  而一旦大辽皇帝在析津府久战不胜,燕地豪杰,辽东英雄,漠北壮士,还不揭竿而起?
  到时候大辽国,可就烽火处处了!
  “可是不回兵析津府,又能往何处去?”萧奉先知道马人望所言不虚,但是他也没有方向。
  “当然是去黄河北岸了!现在已经是九月,转眼就是寒冬,黄河一旦封冻,大辽天兵就能兵临开封府城下了!”马人望顿了顿,又道,“为今之计,陛下可以逼迫的唯有宋国的朝廷啊!”
  “逼迫宋国朝廷?”
  “是啊。”马人望道,“陛下难道没有察觉出南下途中所遇到的宋军,比起武好古所部,都远远不如吗?”
  耶律延禧想了想,好像是怎么回事儿。
  虽然相州团练和钟傅的新军都不算弱,但是毕竟被辽军打得大败亏输。而从天津府出击的宋军,简直强大的不像话!辽兵怼了几次,都是大败惨败!
  现在不去捏软柿子,而是往武好古的长枪和铁骑兵上撞,那得多愚蠢啊?万一被武好古打得惨败,那大辽国就有亡国的危险了!
  马人望看着耶律延禧的脸色,知道自己的游说快要得逞了,于是接着忽悠道:“只要陛下还在南进,天下英雄的注意力就不会转向析津府和辽东,说不定陛下还有攻克开封府,入主中原的机会呢!这个时候,谁会弃陛下而去?可如果陛下北返,天下英雄可就都看着河间大营了……如果陛下不能迅速攻克河间大营,那可就人心难测了!”
  耶律延禧点点头,“多亏了马卿,朕险些酿成大错了。可是黄河封冻还有些时日,析津府城和辽东不会有失吧?”
  “析津府城暂时无碍。”马人望道,“析津府的得失不在野战攻城,而在人心!只要陛下还有可能打败宋主赵佶,燕地豪杰就会继续观望。”
  “这……倒是真话!”耶律延禧忽然盯着马人望,“马卿你是不是燕地豪杰?”
  气氛一下有点紧张了。马家可是燕四家之一啊!马家会不会也在观望等待?
  “陛下。”马人望笑道,“您觉得医巫闾山能算燕地吗?”
  医巫闾山是幽州镇山,广义上说当然属于燕地。但是现在宋辽争夺的燕地却是狭义上的概念,根本不可能包括医巫闾山。医巫闾山是东京道显州奉先军的地盘,武好古再厉害,也不可能真的占领东京道。他现在泛海攻打辰州,不过是骚扰牵制辽国的力量。往东京道腹地发展,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东京道的形势有多复杂,耶律延禧自己想想都头疼,武好古有多少本钱敢往里面砸?
  “医巫闾山算是辽地了。”耶律延禧笑道,“你家应该是辽人,不是燕人啊!”
  马人望冲着耶律延禧大礼揖拜,用契丹话高声道:“吾皇,臣愿意率族人部曲,为陛下收复辰州,驱逐宋寇!”
  “你可当真?辰州城可不好打啊!”
  耶律延禧倒是没多想马人望肚子里有什么阴谋诡计,他只是想到武好古的兵马大大的厉害,怕是不容易驱逐啊!
  虽然武好古不可能往辽东腹地发展,但是在辽东沿海占块地盘当个钉子户还是小事一桩。
  摆个几千人,再把城池修得固若金汤,大辽天兵能怎么样?死个两三万人去啃个石头城?你啃下来又怎么样?他到时候换个地方再登陆,也修个城,你还去啃?契丹人有多少可以往里面填?
  “臣有办法!”马人望道。
  “有什么办法?”
  “臣将掘长壕,锁辰州,旷日持久,与敌周旋!”
  其实马植早就和武好古说好了,马家大兵一到,宋寇马上就登船跑路……跑去苏州安复军再占地盘!
  “好!”耶律延禧也是个老实孩子,哪里能料到马人望这样的忠臣也有那么坏的心思,“朕命你为同知东京留守,辰州奉国军节度使,辽东路统军使!准你在显州、锦州、辽西州、辰州等地招募壮士成军!”
  马人望又是一个大礼揖拜,“老臣必当尽心竭力,不负君恩!”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卖国求荣高太尉
  大观三年十月初,当冬季的第一股寒流席卷南下的时候,原本平静的河北东路战场的形势,又一次紧张了起来。
  原本以为耶律延禧会因为辽东和析津府战场上发生的变故而回师的河北宣抚司,忽然发现一场大会战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一场大会战的序幕,至少一场由辽军主动发起的大会战的序幕,都是由无数支远拦子马队拉开的。从十月初一开始,上万,乃至更多的宫分军或部族军的骑兵,在洹水两岸广阔的土地上散成了一张大网,以压倒性的优势,将高俅派出的少量游骑硬探都一扫而空。
  对河北宣抚司而言,黄河以西的战场,顿时就好像落下了一张铁幕,将一切一切,都遮掩得结结实实了。
  虽然无法探知辽军的一举一动,但是河北宣抚司的总军机房,还是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辽军又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势行动了!而且这次进攻的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开封府。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理由也很简单。如果辽军要北退析津府,现在根本不需要撒出那么多的远拦子马,只管走就是了。
  别看现在河北西部战场上已经集中了大批的宋军精锐部队和团练,但是真正能战的骑兵,也就是高俅手中的灵州骑兵和折可适带到真定府的府州骑兵。总共的骑兵战兵不过5000,其中的精锐更只有3000,还分散在大名府和真定府。靠这点数目的骑兵,根本不可能限制辽军的行动。
  所以辽军要走,是不需要遮掩什么,大明大方的走就行了。谁还有本事留下辽军?也许东线的武好古有这样的力量,但是在西线可没有这样的可能。
  现在辽人既然如此大费周章,自然不是为了撤军,而是要在气温逐渐转凉后,进行最后一搏了!
  如果辽人在这场搏击之中大获全胜,那么耶律延禧的大军就将踏着冰面越过黄河,一路杀向大宋的首善之都开封府。
  “太尉,你怎么看?辽人有可能逼向开封府吗?”
  大名府城内,高俅的宣抚司白虎节堂之上,因为战局变化而忧心忡忡的河北转运使纪忆低声地发问。
  “不去开封府,还能去哪里?”高俅脸色阴沉,“这回可真是被武好古给坑惨了!武好古这个误国奸贼啊!”
  “怎么会?”纪忆一愣,“开封府城池坚固,不可能被辽兵攻破吧?而且现在是冬季,黄河水浅,眼看就要冰封,也不可能掘堤放水。如果辽兵在开封府城外呆到明年春天,只怕燕地早就不复为其所有,到时候欲返草原都不可能了。”
  黄河开冻怎么都得是明年一月了,离现在还有将近四个月。而且一月份黄河水浅,掘了堤坝也冲不垮开封府城。这个时代开封府城并不在黄河岸边,而是在100余里开外。黄河河道是在后世河南省新乡市境内。如果不是在丰水季节,掘了堤坝也淹不着开封府。多半会在开封府城外汇入汴河、广济河河道流走。
  所以耶律延禧即使过了黄河,如果不能在开封府城外多呆上几个月,也很难利用黄河水去攻破这座都城。
  而武好古绝对不可能给他那么长时间的!
  据纪忆所知,这段时间武好古也没闲着。他的“天津军”一方面在干农民工的活儿,大兴土木,修筑堡垒硬寨;一方面还在向析津府的东面不断出击,迫使潞县、漷阴县、三河县和香河县境内的燕地小土豪归顺。
  因为之前的漷河河湾之战已经打垮了辽军玉田大营的主力,现在武好古的“天津军”骑兵也就在析津府东部如入无人之境。凡是拒绝归附的小土豪,全部被“天津军”剿灭!
  而在得到了大量归附的土豪兵马后,燕山府团练军和天津府团练军也在迅速扩张。虽然天津新军的正规军编制依旧是六个将,但是两府团练的人数却是很快突破了五万之众!
  兵力得到大幅扩充后,武好古已经拥有了攻破玉田大营的可能。一旦玉田大营被击破,玉田韩家要么投降,要么就得被武好古屠尽。无论哪种可能,都会震慑燕地其余豪强。
  这样一来,燕地归附,析津城破,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而析津府城一破,耶律延禧也就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再滞留不归,那可就不一定能回得去了。
  “官家可没这样的好胆!”高俅压低了声音,“绝对不能让辽兵突破到开封府左近……要不然,官家一旦弃城,天下可就大乱,你我可就罪不可赦了!”
  会罪不可赦?
  纪忆心道:官家已经把万万缗兵费的一多半拨到河北转运使司的仓库里面了!
  而且大名府库中还堆满了兵器和粮食,大名团练军也扩充到五万人了,高俅还有五个将的新军在河北,加上相州团练军的数万兵马。自家、高俅、韩肖胄手中的兵力可有十几万……还有什么样的罪是不能赦免的?
  这种危险的想法,当然是不能和忠心耿耿的高太尉说的。
  “太尉。”纪忆问,“那咱们该怎么办?大名府团练军最多也就站个墙根,野战可不是对手啊。你手里就五个将,还有三个摆在了黎阳、临河、内黄了……手头可就只有两个将总共8000战兵了!”
  高俅一共从灵州带回来两个将,其中一个是拥有5000战兵的步兵将,一个是只有2000名骑士的骑兵将。当然,辅兵另算。
  在抵达大名府后,纪忆又给了高俅1000名骑兵正兵(是纪忆花钱雇佣来的),算是把高俅的骑兵将的正兵凑到了3000人。加上一个步兵将,也就是8000战兵。
  “8000就8000吧!”高俅咬着牙,“忆之,你再给我7000团练,也编成一个将。我带他们过河去相州,先同相州团练会师,然后再一同出兵南下黎阳。”
  “8000正兵加上辅兵最多13000,加上7000团练,也就是20000人,相州军刚刚受创,能拉出20000人再战就不容易了。”纪忆算了算,摇摇头道,“40000人能对付耶律延禧的大军?可别没到黎阳就让耶律延禧给……”
  高俅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妙计?能说来听听吗?”纪忆问。
  “能!”高俅将声音压到了最低,“官家给了手诏,最多可以答应100万的岁币!”
  “百万岁币?”纪忆一愣,“可武崇道都快打下析津府了!到时候可就大获全胜了!”
  “谁让他把不把耶律延禧的大军挡在定州以北的?”高俅道,“人家都快过黄河了,就算打下析津府城,也是功不抵过!这一次他可算是栽了……能在海州终老,都是官家念及旧情!”
  “何至于此?”纪忆闻言吓了一跳。
  武好古混蛋,他纪忆也不是什么好人。一万万缗的抗辽计划,还不是他们俩整出来的?要是武好古坏了事儿,那帮御史老爷还能放过他?
  “怎不至于?”高俅哼了一声,“他在天津府干得是什么事儿?还有一点大宋武臣的样子吗?”
  好像是不大对头了!纪忆当然知道武好古在天津府的所作所为了。
  这武好古本来就不是传统的武官,他是集了财阀、学阀、军阀于一体的武将!当然容易养成势力了。
  财阀有钱,学阀有门生弟子,再加上天津市的军工产业,势力自然膨胀得厉害了。
  “官家要拿他了?”纪忆有点紧张地问。
  武好古没有一点大宋武臣的样子,纪忆和章援也过了大宋文官的红线!
  “早晚的事儿!”高俅哼哼道,“等退了辽兵,自然要处分祸首,这一次的边衅,难道不是他挑起来的?”
  是武好古吗?纪忆心说:归根结底还不是自己折腾出来的万国来朝和一千多万真金白银惹祸了?
  高俅顿了顿,又道:“忆之,你的转运使府库里面有钱吧?”
  “有钱,有钱。”
  “你给我准备个三五百万……”高俅道,“若是辽人肯退,便给他们了。”
  “好,好的……不过得请旨啊!”
  “暗入文字就是了。”高俅说,“回头我让人把天子手诏给你看,天子的笔迹你该认得出。”
  纪忆连连点头,“行,看过手诏,我便暗入文字,得了天子诏命,便是把府库中的几千万都给辽人也行。”
  高俅点点头,道:“果然还是忆之兄深明大义……你莫担心,官家事后是不会让咱们俩背黑锅的。这次的事情,只有武好古一人要倒霉。”
  一个人?
  纪忆可不相信。赵钟哥、慕容鹉、马政、西门安国、呼延庆、王牟……还有云台学宫的学生,还有骑士学院的生员,还有天津府界河、武清两县土地上的骑士,还有一大群和武好古早就捆在一起的豪商巨贾,谁能脱得了干系?
  不行,得给武好古通风报信,让他再加把劲儿,一定得抢在高俅卖国求荣前拿下析津府城才行啊!
  哪怕要花上一千万买个地王,也得咬着牙上啊!


第一千零六十章 为国为民武大郎
  高俅果然是奸的!
  看来《水浒传》也没有冤枉他,虽然他的儿子们都教导的挺规矩,不会去抢林冲的老婆。但是他自己却走上了卖国求荣的罪恶道路!
  在接到了纪忆的密信之后,武好古知道自己和高俅已经不是同路之人了。
  “香山先生,西门大哥,大郎,赵老,张二哥,仲甫,林教头,四郎,你们都怎么看?”
  武好古一双充满忧国忧民神色的眼睛似闭非闭,抱着胳膊只是打量着书案上纪忆的书信。桌子上面放着的几盏香茶,早就没有了热气儿。
  室内一片沉默,半晌才是慕容忘忧打破了寂静:“节帅,如果高俅真能许耶律延禧百万岁币,耶律延禧肯定会退兵言和。现在辽兵的处境,可比澶渊之盟时差多了,能得百万,又能让咱们从燕京城下退兵,何乐不为?只是咱们真的能退吗?退一步,只怕就是万丈深渊了!”
  是啊,退一步就是“风波亭”,就是“天日昭昭”,哪怕赵佶还念及旧情,多半也是御史台狱里面喝鸡汤!
  自己这些年上蹿下跳图个啥?还不是不想让赵佶去东北雪乡了却残生吗?可赵佶和高俅这一对昏君奸臣倒好,一心只想着卖国求荣,真太让人失望了。
  他们以为花了一百万岁币就能哄退耶律延禧,然后高枕无忧了?
  做梦去吧!
  大辽国被自己这番折腾,已经有了提前瓦解的苗头!自家煽动生女真人举旗造反的密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