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王彦也不是真的要杀人,他是林冲手下的特务,当然知道那500个精兵是怎么来的?所以并没有真的让骑士去践踏人群,只是带着二十几骑用很慢的速度“冲”了一下,把广场上的几百个举人吓得四散奔逃就算完。看到赵鼎、李光、宇文黄中正气凛然站在那里,还挑起大拇哥挥了挥,笑道:“果是好男儿,可惜不能为国杀敌!若是来日遇上南来的满意,只能一死报君王,又有何用?好吧,后会有期了!”
  说着话,王彦就吹响了撤军的哨子,带着他的骑士如风一般而去了,只留下一地倒卧的举人——都是自己摔倒的,大部分都没什么事儿,不过也有几个心脏病发作了。
  ……
  “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兵哪儿来的?朕可没让调兵!”
  南熏楼上,官家赵佶已经看见500个大兵浩浩荡荡往青城宫去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开封府界内,500个战兵的调动皇帝居然不知道……虽然在城外,但也足够骇人听闻了。
  “三衙管军呢?”赵佶还没有意识到这500人不是三衙管军管辖的部队,“都上哪儿去了?快给朕宣来!”
  几个小黄门领了旨意就要去找人。这时张商英忽然叫了起来:“陛下,他们不是禁军!”
  “不是禁军?”赵佶一愣,“难道是厢兵?”
  张商英道:“也不是厢兵,似乎是府兵。”
  “府兵?”赵佶又是一愣,“何以见得?”
  “陛下请看,那些士兵约有三分之一扛着长枪,约有三分之一带着刀盾,弓箭手也只有三分之一。这就是标准的朔方…灵州府兵的配置啊!”
  也对啊!赵佶也发现了。开封府的禁军都是一成兵力扛长枪,七成兵力用弓弩的。而且也走不出这样的队列!这些兵不是朔方…灵州府兵就是御龙猛士。
  御龙猛士不可能从城外开来,当值的猛士现在都在开封府南城墙上保卫自己呢!
  “怎么会有朔方…灵州府兵?”赵佶脸色一沉,“怎么回事?是谁让他们来的?”
  “是陛下让他们来的。”知枢密院事张康国奏道,“陛下日前下诏,从朔方调了一营500府兵入京师,归在国子监的速成武学下面。”
  对了,是有这事儿!
  赵佶扭过头,目光投向了蔡京和蔡卞。两人都面如死灰,大概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了。
  摆在陈留的500府兵自己开动起来了!
  “陛下,这,这,这臣不知他们怎么动起来的!”蔡卞说话的声音都抖了。
  蔡京也道:“陛下,这其中一定,一定有误会……”
  误会?
  赵佶问:“那么谁去查明真相呢?”
  “老臣愿往!”
  “老臣也愿意走一趟。”
  站出来的是张商英和张康国。他们一个是副相,一个是知枢密院事。倒是有资格走这一遭的。
  赵佶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蔡京和蔡卞,然后才道:“调200猛士护卫你们,查明情况后速来报朕!”
  “臣领旨!”
  两个大臣刚要转身离开,赵佶忽然又加了一句:“你们再顺道去青城宫一趟,传朕的口谕,让太学生和举人们和解……他们都是国家的人才,应该不分彼此,同心协力!”


第八百七十四章 蔡京冤枉(一)
  琼林宫,崇政殿。
  真相当天晚上的时候就查明了,由张商英和张康国一起向赵佶密报了。
  “陛下,今日午后包围青城宫的的确是从陈留的速成武学堂开来的500名府兵。据带队的军官说,他们是接到了蔡京的手令和3000两白银,这才依令调兵围青城宫的……”
  “混账!混账!青城宫是朕的行宫啊,朕有时候还去小住几日!怎么就敢围宫?这是造反,这就是造反啊!”
  赵佶已经跳脚了。平心而论,他是宋朝皇帝里面,对于拥兵自重这种事情最宽容的一个了。武好古在界河商市,高俅在灵州,童贯在朔方拥兵的事情他都知道。章惇的儿子章援还跟他们仨学,在界河商市雇兵雇将,他也知道。
  这些他都睁一眼闭一眼了。因为他很清楚,高俅、童贯、武好古、章援都不会公开造反的。现在的大宋天下清平,百姓安康,人心所向,谁要造反就是找死。而且这四个人里面,只有没卵子的童贯手下兵马多一点,高俅、武好古、章援三人直辖的兵马都不满万,就这几号人,造反也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现在有人在开封府拥兵了!这就不一样了,开封府的兵是可以搞政变的。可以废了自己这个圣君,再去立个小娃娃当傀儡。
  “带队的武官呢?”赵佶问,“有没有捕拿?”
  “没,没有。”张康国摇摇头道。“带队的几个武官说,说是奉了蔡京的命令行事,所以不能和咱们走……”
  “你们不会抓他吗?”赵佶吼道。
  张康国摇摇头,“陛下,他们有500多人,臣只有200人,而且,而且臣也没……”
  “没什么?”赵佶怒喝道。
  “没有房契啊!”张康国苦着脸憋出这么一句来了。
  没有房契,房奴们没有干劲儿啊!
  赵佶翻了翻眼皮,几乎要被眼前这个老狐狸知枢密院事给气晕了。一旁的张商英连忙帮着张康国说话道:“陛下,臣在城墙上看见,带着府兵的几个武官都骑着马。而张枢密带去的200猛士都是步卒,很难捕拿他们。”
  赵佶的骑士们还在放大假——人家连着忙活了两三年,老婆有没有跟人跑了都不知道,现在当然要回北沧州好好歇一歇了。所以在开封府左近的官军中,还真没有能拿下陈剑等人的骑兵。再说了,陈剑等四人可都骑着第三代界河马,禁军骑兵的矮脚马也追不上人家。
  另外,林冲也早就为他们安排好了逃亡的计划——他们会化妆成进奏院的进奏官往京东商市而去。
  到了京东商市后,再以假身份投到章援麾下充当军事机宜。章援很快要前往西域去教化蛮夷了!就算包青天复生,也不可能去安西四镇查案子啊!
  所以抓到陈剑等人,让蔡京沉冤得雪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张商英又道:“陛下,那些府兵已经退走了,或可以调集猛士去陈留抓捕首恶。”
  陈剑等人也不傻,看到张康国带了猛士上来查问,当然不会跟着去面圣了,更不会在是非之地久留,马上就带着人返回陈留了——其实也没回军营,路上就滑脚开溜了。这会儿都已经到应天府了!
  “好!”赵佶点点头,对殿中伺候的御药院小黄门道,“去把王禀给朕宣来。”
  现在的御前三直都虞侯就是王禀王太尉了。可惜兴起于高俅手中,壮大于武好古任上的御前三直军传到王禀手中的时候,不可避免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因为高俅、童贯、武好古都从三直军中抽走了大量的精锐。而且御前演武也已经停止不办,三直精锐中的御龙猛士也就没有了来路,没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吩咐宦官去宣召王禀后,赵佶又问张商英和张康国道:“依二位张卿所见,那些府兵真是蔡京调来的吗?”
  “是啊!”张商英点点头,很肯定地说,“要不然他们是怎么来的?”
  张康国也道:“臣也觉得那些府兵不是擅自行动,而且也没有擅自行动的道理。他们和辟雍学宫、云台学宫的生员根本没有交集,和四方举子也没交情。”
  “可是蔡京调集府兵围青城宫也太明目张胆了吧?”赵佶还是有所怀疑。
  张商英和张康国互相瞄了对方一眼,张商英奏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讲吧。”赵佶说,“朕难道是听不了谏言的昏君吗?”
  张商英道:“陛下,自苏文忠死后,蔡京的确有点一手遮天了……譬如这一次的公车上书,其实就是蔡京在背后鼓动起来的。而且权发遣开封府李孝寿也是蔡京的人,今日清晨还调了300铺兵去堵梨花别院。梨花别院中的云台学宫生员也是举子的身份,不少人还有官身,就算要公车上书,也是合乎规矩的。怎么可以派铺兵去堵?”
  张康国也附和道:“臣也有同感,现在台谏之中已经有不少人附和蔡京弹劾实证学派。今次又鼓动举子公车上书,还指使辟雍学宫丞蒋存诚和权发遣开封府李孝寿阻止太学生、云台生员上书……这分明就是闭塞言路啊!本朝开国以来,何时有过这样的宰相?”
  赵佶被这两人一说,也觉得蔡京做事太过了。其实他和朝中大部分文武一样,并没有将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的生员看成太学生。也没有将右榜进士科看得和左榜一样高贵。
  可是现在一想,又发现辟雍学宫的生员就是太学生啊,云台学宫的生员至少也是举人的身份。
  蔡京不让这些太学生和举人向自己上书,不就是闭塞言路吗?自己是圣君啊,圣君就是兼听则明的,怎么可以闭塞言路?
  而且堂堂开封府的父母官,居然替蔡京去干这种闭塞言路的事情,难道不是蔡京一手遮天了吗?
  另外,青城学宫的举人是从天下四方而来的,怎么就被蔡京鼓动起来了呢?
  这个蔡京,是不是势力太大了?
  赵佶沉默了一会儿,才对张商英和张康国说:“你们先回去吧,刚才的话,不要向任何人泄露。”
  ……
  “高,实在是高……没有想到武好古的手段那么高明!”
  同一个晚上,蔡京的府邸之内,书房里面,灯火通明。蔡京、蔡卞两兄弟正在昼夜商谈,想寻个对策。
  他们现在当然知道自己被武好古阴了一把!
  什么闭塞言路,什么操纵公车上书,什么支使权发遣开封府事,这些事情都还能对付过去,可是调动500精锐府兵包围青城宫就把事情彻底闹大了。
  这是可以政变的力量啊!
  官家怎么能忍这样的事情?
  “大哥,此事一定是武好古在捣鬼。”蔡卞急急地说,“我明天一早就出城,亲自去陈留,一定要拿住那几个祸首……”
  蔡京摆摆手,“没有用了……官家一定会连夜调兵去包围速成武学的!不过他们也抓不到领头的几个武官,那些人一定都跑了。武好古做事还没那么粗枝大叶。”
  “那不就说不清楚了?”蔡卞道。“这可如何是好?难道你我兄弟就要被奸人陷害了?”
  蔡京苦笑:“还有什么办法?请郡外放吧……只要不提举宫观,总有再起的一天!”
  “再起?”蔡卞看着哥哥,“真的能再起?”
  蔡京一笑:“如何不能?武好古以为这样就能让你我兄弟一蹶不振,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元度,如果武好古自己可以入政事堂,那么你我兄弟真要去海州养老了。因为他比咱们会办事儿,能让官家丰亨豫大,而且还让钱财越挥霍越多……这样的本事,连我都是非常佩服的。但他就是进不了政事堂!”
  “武资也可以转文。”蔡卞摇摇头道,“武好古现在是正任的防御使,转文的话四品、五品的朝臣肯定有啊。而且他还是大儒,著作那么多,是够得上赐进士的。”
  “呵呵,正因为他是大儒,他又那么多的著作,就注定了他入不了政事堂!”蔡京道,“因为和赵家共天下的终究是读书人,是士大夫!而武好古,就是天下士大夫的敌人!他虽然赢了当下的一局,但也只是为实证学派续了命……元度,你觉得谁会取代为兄?”
  “当然是苏子由了。”蔡卞道,“他现在是右相,你倒了,自然升左相了。”
  “右相会给谁?”
  “张天觉啊。”蔡卞道,“除了他还能有谁?”
  蔡京冷笑,“你认为苏子由和张天觉会容得了武好古的实证学说?”
  “自是容不下的。”蔡卞想了想,“但是这次的公车上书算是黄了,要禁止实证伪学又得再等上三年……”
  “三年?”蔡京冷哼,“官家容易蒙蔽,苏子由和张天觉可都是老狐狸了!他们会不知道你我兄弟是被武好古暗害的?这武好古都能在开封府左近调动府兵了,将来要是为祸,还不颠覆了整个大宋江山?他们又怎会容武好古此贼三年?”


第八百七十五章 蔡京冤枉(二)
  大宋建中靖国六年正月,界河再一次封冻,熙熙攘攘的商市也陷入了少有的宁静之中。
  路上的行人也少了,城内的商坊也冷清了不少。只有城南依着护城河而建的打铁场和冶铁学院人气依旧——一排排各种式样的高炉已经垒起来了,有辽式的,有西夏式样的,也有从利国监抄来的几种中原式样的高炉。高炉旁边,还修建了炒铁炉,有单室式炒炼炉,有双室式炒炼炉,还有串联式的炒炼炉(就是将高炉和炒炼炉用砖石砌成的沟渠连接起来)。还修了一座双室闷炉,这是用来冶炼坩埚铁的炉子。
  所有的这些高炉、炒炼炉、坩埚炉,都冒着滚滚的浓烟,显出了热火朝天的模样儿。不过这些炉子并不是“生产炉”,而是冶铁学院的实验炉。专门用来进行系统性“试错”的,不同的配方,不同的炉温,不同的炉型,都要一一进行实验。
  而且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还会被冶金学院和工学院(冶金学院所有的教授都是工学院毕业的)的教授们一一记录备案……
  在高炉和炒炼炉群的附近,还有敞开式和封闭式的砖窑各一座,这是专门用来实验耐火砖的。
  除了浓烟滚滚的炉子,叮叮当当的锻打声也不时响起。和这片“烧钱”的炉子面对面建起来的,则是依着护城河内侧的打铁场。什么百炼钢、冷锻钢、灌钢、夹钢、包钢,种种锻铁成钢的方法,都要在这里一一实验。
  此外,还有一些水车带动水力锤的设计,也准备在护城河开冻后进行实验。
  而同样的冶金学院(其实是冶金研究所),在京东商市那边还有一座。两座学院虽然都有云台学宫的“股份”,但却是独立运作的(除了云台学宫,别的股东并不重叠),实际上是竞争关系。
  而且武好古和纪忆还各拿出了十万缗钱,设立了一个“青唐奖”——这是发给首先实现量产青唐甲的学院教授团队重奖。
  重赏之下,自然干劲十足了!
  下面的人干劲十足,武好古自己却一连多日宅在家里,尽享着天伦之乐。
  现在他正一身宽松的袍服,躺在自家宅子边上新建成的“一清观”内的一栋小楼上,悠然自得的看着开封府送来的堂报。一身清丽道装的郭小小正在一旁亲自布置午饭的饭桌。就是一桌口味清淡的小菜,没有摆酒,只有四杯清茶。
  二十多岁的道姑,现在显得越发婀娜动人,一举一动之间,都充满了媚态。
  潘巧莲从外面进来,看到她,郭小小连忙站起。
  “小小妹妹你忙你的。”潘巧莲看着有点丰腴过头了,她在去年冬天时给武好古诞下了一个男孩,刚刚做完月子。而西门青和杜文玉则生了女儿。现在武好古可真是儿女成群了!
  有了儿子,心情大好的潘巧莲到了武好古身边,“大郎,那么入神,在瞧什么呢?”
  “开封府出了点事情。”武好古道,“蔡元长好像要倒台了……侍御史石国佐(石公弼)和监察御史张介仲联名弹劾他养兵京畿,闭塞言路,图谋不轨。”
  “怎会有那么大的罪名?”潘巧莲笑着,“现在这些御史也太喜欢给官员胡乱定罪名了。”
  “养兵京畿和闭塞言路似乎是有的。”武好古摇摇头,“图谋不轨自然是顺手按上去的。”
  “养兵京畿?这怎么可能?一个相公。”
  “还不是府兵制闹的?”武好古一笑,“谁也没想到啊……大家都把府兵当成禁军仿佛,可是不知怎地,这些府兵居然唯上命是从。而蔡京又把几百个府兵调给了蔡卞的速成武学,所以就弄成养兵京畿了。”
  “府兵怎么可能唯上命是从?”
  武好古想了想,笑道:“大约是现在的府兵是五年连续服役吧?过去禁军都讲究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可现在的府兵都是离家五载,长居军营,四时训练,可是和将官日夜相处的。而且府兵都是朴实农人充任,不是禁军那种兵油子,唯上命是从也就不奇怪了。”
  潘巧莲笑了笑,“不过官人却是得利了,要不然蔡元长接下去还得寻你的麻烦呢。”
  “说的也是。”武好古笑着点头。
  这时楼梯声响动传来,西门青也上了小楼,她手中拿着只小小的木匣,见着武好古和潘巧莲,便行了一个福礼,“老爷,姐姐。”
  “大姐可来了,就等你开饭呢。”武好古拉着潘巧莲一块儿起身,就往饭桌旁走去,“今天可是小小亲自下的厨,虽然都是些清淡口味的小菜,但却是美味精致啊。”
  “是小小的手艺啊,那奴家可得多吃一点儿。”西门青和潘巧莲差不多的时候生的孩子,不过身材看上去却比潘巧莲要匀称多了——她可是自幼习武的底子,可以承受比较大的运动量,所以不怕多吃上几口。
  “大姐儿,你拿着的是什么呀?”郭小小瞧见西门青手中的木匣子了,好奇地发问。
  “是一块甲片。”
  西门青说着话,将木匣子搁在了饭桌上,然后打开了盖子。就看见木匣子里面放着一片半掌大小,颜色青黑,光洁透亮可以照见毛发的甲片。在甲片的一端,还有一小块突出部,隐约如皮肤上长的瘊子——这是用来验证没有锻打时候铁片厚度的,青唐瘊子甲的“瘊子”就因此而来。
  “是朱行书刚刚送到宅子里面的。”西门青又说。
  “东西对吗?”
  “对。”西门青伸出两根手指,将甲叶翻了个身,上面很明显有一个白点。“这是用神臂弩在15步开外射出来的,完全没有穿透。”
  “好!”武好古点了点头,笑道,“看来朱行书的人能赢下那20万了。”
  当然了,靠这一片青唐瘊子甲,朱行书和他的团队是拿不下20万奖金的。武好古的要求是“量产”!
  而且还要做到质量可靠,产量巨大。产量的问题,朱行书的团队准备用水力锤解决。现在难办到质量的控制,朱行书团队选择的路线是木炭炼铁加炒铁或坩埚熟铁(两条路线同时攻关)的工艺流程。说起来简单,但是真要完全掌握,也是很不容易的。
  真也是挺惭愧的,武好古穿越都那么些年了,也只是将要攻克“冷锻甲”这个难关——这不过是宋朝这个时代,华夏冶金工业的最高水平,远没有到突破的程度。
  至于传说中穿越者最爱的板甲,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武好古和两个妻妾还有一个外室一起用餐的时候,蔡京一家也正在避居的寺庙中用餐。
  蔡京现在已经被一群御史谏臣弹劾了,而且都是露章弹劾。所以他不能再履行左相的职责了,同时他自己也和蔡卞一同请郡外调了。
  不过赵佶并没有马上批准蔡京的请求,只是惯例而已,总要让蔡京请辞几回,再把他打发走的。
  而从家中避居寺庙,也是一种认罪伏法的好态度,表示自己不敢在相府中居住了——其实蔡京在开封府西城的宅邸是私宅,便是贬去了海州,也不会没收的。
  “爹爹,官家……官家今天还是不肯相见。”
  正在和蔡京说话的是蔡攸。他也是赵佶的心腹,地位和武好古、高俅、潘孝庵仿佛,可是现在却见不着赵佶了。
  蔡京叹了一声:“见不着就暂时别去打扰官家了。实在不行,你也请外调吧。先去地方上做几年知州,总有机会再回来的。”
  “爹爹……”蔡攸显然不愿意离开赵佶。“您是被奸人陷害的,官家只是一时糊涂,等到将来想清楚了,一定会把您召回的。”
  “陷害是有的。”蔡京捏起一个蟹粉馒头,拿到嘴边咬了一口,“但光是武好古的陷害,也不至于让为父失去官家的信任。为父还是自己糊涂,走错了一步啊!”
  “爹爹错在哪里?”
  “兵权!”蔡京苦笑,“身为宰执,染指兵权就已经是大错了……章惇独相七年,最后也没敢真的在开封府练兵。王荆公搞了那么多富国强兵的办法,就是不敢去练一支精兵。为父是被高俅、武好古和童贯他们几个的军功给搞迷糊了,以为官家真的是一代雄主。”
  “官家不是吗?”
  蔡京摇头道:“自然不是!官家只是聪明之主,却配不上雄主。雄主一定要手握雄兵,绝没有害怕雄兵作乱而不敢练兵的道理。现在为父因为练兵而倒台,苏子由、张天觉还敢再重提练兵之事吗?”
  有利必然有弊!武好古用诡计整倒了蔡京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因为蔡京之前一时糊涂,是真把赵佶当成了雄主天可汗,想要替他练一支精兵的。可是现在他因为练兵而倒台,苏辙和张商英怎么还敢大刀阔斧的练兵?兵权这种有害的东西,还是离得远一点吧!
  他叹了口气:“只可惜好不容易寻到的富国强兵之路,又要半途而废了。不过只要官家的雄心不死,张天觉和武好古就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爹爹,这话是怎说的?”
  蔡京冷冷一笑:“官家要当雄主,这兵就必须得有人去练!谁练,谁就会倒霉!”


第八百七十六章 轮到武好古倒霉了(一)
  崇政殿,蔡京倒台,今天就是苏辙独对了。
  看着一副有德老臣模样的苏子由,赵佶忍不住就皱眉。蔡京固然是奸的,可是这个苏辙一看就是来混日子的。居然很快就要混上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了!
  这事儿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赵佶叹了口气,问:“知贡举的人选有了吗?”
  现在已经是一月底快到两月份了,眼看就是礼部大比的时候。负责礼部大比的考官就是知贡举。这个位子本来是给蔡卞的,他是判国子监兼翰林学士,正好当知贡举——知贡举一般都是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和礼部尚书去当。
  可是现在蔡卞和哥哥蔡京一起倒霉,都停职听参,当然不能去主持礼部大比了。所以就得马上安排一个新的知贡举。而且今年的知贡举还是个超级烫手的差遣,因为今年是开右榜进士科的第一科。
  虽然公车上书黄了,但是右榜进士科还是天下读书人的眼中钉!谁要当了今科的知贡举,一准遭读书人的嫉恨。
  “陛下,臣建议让礼部尚书施国忠知贡举。”苏辙说出了自己推荐的人选。
  “也好。”赵佶点点头,“就让施国忠去做吧。”
  这个人选,赵佶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知道施国忠为人圆滑,说不上好官,但是却会体察上意。只要招来提点一二,应该就知道要保持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之间的平衡了。
  现在武好古的实力已经有点大了!如果不加以遏制,只怕将来会尾大不掉。
  而赵佶遏制武好古的方法主要是平衡术。首先要平衡的,就是云台系在右榜进士科里面比例,不能让右榜进士科的人都是武好古的门徒!
  其次,当然是要在武好古、童贯、高俅,还有正在兴起的章援四个军事集团之间搞好平衡。
  如果大宋的武力一定要靠军阀,那么四个军阀总比一个军阀要安全,至少能让互相牵制。
  第三,当然还是朝廷得有一支强大能战的“中央军”了。之前赵佶重用蔡京去搞军改,目的就在于此。
  现在虽然蔡京倒了台,但是赵佶仍然没有放弃建立新军的计划。
  只是不知道该让谁来推行这个计划了?
  苏辙一看就不是能办事的主儿,右相肯定得给张商英了,他比苏辙强一点,但是也比不过蔡京。练兵的事情,蔡京都没干成,张商英估计也不会有办法的。
  这事儿该让谁来办呢?
  叹了口气,赵佶就让苏辙告退了。不过崇政殿的召对,还在继续。
  下一个被宣赞舍人带进来的是苏辙的儿子苏适。他是从日本国回来的,而且还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好消息,因此得到了越次入对的待遇。
  原来日本国忽然邀请大宋派出使团去参加白河院法皇53岁寿诞,同时还要商讨两国今后以何种国礼相交,还有两国之间通商、传教等事务。
  “苏卿,你去过日本国的京师了?”赵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去过了。”苏适回答道,“去年冬天入了趟平安京,还见到了他们的堀河天皇和白河法皇。”
  “这可是好多年没有的事情了。”赵佶笑道,“苏卿,你是怎么做到的?”
  “回禀陛下,其实臣什么也没做。”
  苏适真不愧是苏辙的儿子,谦逊而不居功。明明做了那么多事儿,把原本和平相处的日本高丽两国推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中,现在却一推二六五,啥都没做……
  “你什么都没做,倭人就肯开国了?”
  “这个。”苏适笑道,“因为倭人现在有求于咱们。”
  “求咱们?”赵佶问,“求什么?”
  “他们要租咱们的船。”苏适解释道,“因为去年秋天,高丽国派兵入侵了日本国的两个岛屿……日本国想要收复,可是又没有能运送大军远航的船,所以就只能求咱们帮忙了。”
  “高丽国入侵日本?”赵佶一愣,“他们不打生女真了?”
  “不打了,打不过啊!”
  “打不过生女真,就去打日本国?”赵佶眉头大皱,心想:高丽国也太不讲道理了!他们一定是跟随契丹太久,学坏了!
  他想了想,又问:“咱们借船给倭人,不会招致高丽人的怨恨吧?”
  他们哪敢啊……这是真话,当然不能对皇上说了。苏适摇摇头,笑道:“陛下,其实日本国不仅是没有大海船,他们连正经的军队都没有。所以借船出海只是个幻想,不会成真的。”
  “没有军队?”赵佶道,“怎么可能没有军队?”
  “回禀陛下。”苏适道,“这日本国的军制和隋唐时候差不多,都是府兵制。府兵得有土地才能负担兵役,可是日本国内的贵族豪门一直在侵占土地民户,建立庄园。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承担兵役的百姓了,所以日本朝廷是没有军队可用的。”
  “还有这种事情?”赵佶心说:看来为了军队的事情发愁的还不止自己一个官家啊。
  “那日本国的法皇靠什么镇压四方?”
  “靠所谓的北面武士。”苏适回答道,“也就是一批贵族武官,各自有点私兵,可以保卫朝廷。不过靠这点兵力,想要收复沦陷的对马岛、隐歧岛是不可能的。”
  还别说,苏适还真有点搞外交的天赋。居然把日本国的内情打听了一番,还得了一点要领。
  日本国的朝廷的确没有能力反攻对马、隐歧。并不是说日本国全国没有武力,而是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统领日本国的武力——在武家政治下,武士和主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幕府通常可以号令大部分的武士家族,可以组成军队。
  可是现在,武家政治还没有开始,公卿又无力号令旗下的武士。只有白河院法皇掌握了一批北面武士,因而可以排挤以藤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