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证论》和《理性论》用在儒学上的效果特别好!因为儒学是不立神的,不立神就没有“不可证”的道了,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对抗实践经验和理性推理。
  历史上,当西方哲学思想侵入中国的时候,貌似强大的理学体系根本不堪一击,几十年间就土崩瓦解,成了被批评的对象——鲁迅先生批判仁义道德并不能说明中国封建思想如何强大,反而说明其在西方哲学思想面前不堪一击,只能被鲁迅这样接受了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批判,而无力进行反击。
  相比之下,哪怕是西方世界自己的基督教在面对理性主义和科学思想的进攻时,还可以祭出火刑柱和“圣父永无错”。“圣父”就是普世教会教宗,也就是所谓的教皇,作为神在世间的代理人,是永远无错的。这样的威权,是清末民国时任何一个理学巨匠自己都不敢想象的……
  “说的也对!”李清照笑道,“不过你们可得保证不能杀人!”
  “好的。”李纲道,“保证不杀人!”
  “那就行了。”
  说完话,李清照就脚步匆匆下了城楼,看到几个手足无措的学宫吏员,就对他们讲:“快些把门打开,外面是来论道的太学生。”
  “啊,真的要打开?”
  “快快打开!”李清照怒道,“难不成还能闭门不见?天下举子真怕了太学生不成?”
  “喏!”
  看到几个吏员手忙脚乱的去开门,李清照就一路快跑到了青城学宫的大堂上,跑得急切,还娇喘了起来。
  “不好了,不好了!”
  一到堂上,李清照就一边喘气一边嚷着“不好了”,可把赵明诚还有一群发动公车上书的举人头头们吓得够呛。
  “娘子,他们连你的面子都不给了?”
  赵明诚抖着声问。却让在场的举人老爷们一头雾水,都在想:赵司业的老婆很有面子吗?难道传说中她和官家有纯洁的友谊是真的?
  “哎呀,你们要断他们的登天之路!”李清照跺了跺脚,“这还有什么面子好讲的?现在也只有三条路走了,一是你们几个举子去向人家赔礼道歉;二是登城抵抗,青城学宫也是个城堡,还有个兵器库,存了一些弓箭,原本是为学宫生员预备的,现在正好用来应急……”
  说到这里李清照忽然止住了言语,只是盯着赵鼎等人看。
  “我等都是读书人,不大好动武吧?”赵鼎皱眉说。“还是拖延些时间,朝廷不会坐视不管的。”
  李清照摇了摇头:“第三嘛,就是你们派人去和他们论道了。”
  “论道?这可不成……他们都带着兵器呢!”
  “是啊!我等读书人,怎么能和这般粗鄙武夫论道?”
  “不可,不可……”
  一帮举人正推脱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了喊声。
  “辟雍学宫,云台学宫学生,前来请教!来请教!”


第八百七十一章 公车上书,以理服人(七)
  实证学派的儒生已经“攻”入青城学宫了!而且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学宫的大殿之外!
  这回可真是跑都来不及了……
  青城学宫里面一片混乱。这里可居住着2000多名进京赶考的举人,其中不少举人还带着随从。虽然绝大多数举人都在“公车上书”上署了名,但是真正热心这事儿的也没几个。
  大家毕竟是来考进士的,不是来玩政治的!
  对于开后门的右榜进士,大家只是心理不平衡,所以才在“公车上书”上署了名,根本就没几个能有蔡京和苏辙的高度,看清了事物的本质。
  所以在署名之后,大多数的举子都在各自的住处潜心复习功课,准备应付考试了,考上进士才是正途,要不然都是措大一个!所以当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的生员开到了青城学宫外面时,大多数举人都还不知道呢!
  唐逍遥和同乡好友宇文黄中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举人,直到外面纷扰起来,同住在一间房舍里面的两个举子,也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
  宇文黄中带着个书僮,是名叫文忠的少年,他倒是在青城学宫里面玩得挺欢,什么事儿都知道。这时慌慌张张冲了进来,大声嚷道:“郎君,不得了喽,郎君,不得了喽,祸事来咯……”
  “祸事?”宇文黄中正低头在做一片文章,听到书僮的喊声,又听见外面的纷扰,于是就问,“到底出了啥子事情?”
  “郎君,祸事来喽,是一帮太学生打上门来!一个个凶得很,有拿宝剑的,有的骑马背着大枪,那枪恁么老长一根,要被捅到可就没得救了……”
  “啥子?他们,他们……”
  坐在宇文黄中对面的唐逍遥一听顿时就跳起来了。这什么世道啊?太学生带着宝剑,扛着大枪来寻仇?大宋居然有这样的太学生,岂不是国将不国了?
  “莫慌张!”还是宇文黄中沉得住气。“文忠,你可知道有啥子地方可以躲藏的?”
  “知道,知道……我知道有个狗洞,可以钻进后花园。”
  钻狗洞?
  “好!”宇文黄中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元中,你钻不钻?”
  唐逍遥点点头道:“如何不钻?只有留得性命中了进士,还怕没有对于恁般奸贼的机会?”
  “好!文忠,前头带路!”
  宇文黄中和唐逍遥跟着文忠出了房舍,还没来得及去找狗洞,就被宇文黄中的哥哥宇文粹中撞了个正着。
  “二哥儿,快随我来。”宇文粹中也不解释,拉着宇文黄中就往大殿方向走去。
  唐逍遥还以为宇文粹中有什么逃命的好门路,也没多问,就跟着一起走。走了一会儿发现不对了!他看见好些个骑在马上,背着长枪的儒生!
  这是要自投罗网吗?
  “大哥儿,我们去哪儿?”宇文黄中也问起来了。
  “去大殿外面和太学生论道!”宇文粹中说,“太学生和云台学宫的人是来论道的……赵司业和易安居士做个裁判,双方各出几个人。愚兄不是举人,所以不能出战,就想到你了。”
  真是好兄弟啊!宇文黄中心里那个恨呢,好事儿咋不想到自己,当出头鸟倒拉上自己了。那帮太学生和云台学宫的生员可都带着刀枪呢,也不知道论道输了会不会直接动手杀人?
  宇文黄中正想找借口开溜的时候,已经被他哥哥宇文粹中拖到了青城学宫的青城大殿前的广场上。
  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儒生,他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分别占据了大殿正前方左右两侧的空地。准备考右榜的辟雍、云台两学宫的学生在右,组成了一个方阵,看上去非常严整,而且所有人都非常年轻,极有朝气。在方阵后方,还有一些生员负责看守战马。
  广场左侧,则是一群看着就东倒西歪的举子,高矮胖瘦,老老少少,什么样的人都有,就是没有一点纪律性,队伍都整理不起来。赵鼎和几个领头搞公车上书的举子正忙着在人群中拉夫,想要凑出一个论道的团队。
  之所以要团队,是因为赵明诚和李清照定了一个“团体赛”的规则。双方各出七人,在论道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换意见,但是不能再更换参加论道的成员。
  所以赵鼎等人一定要选出最会讲理的七位举人,赵鼎自己是一个,老太学(辟雍学宫一期之前的太学生)出身的越州举子李光一个,泉州举子李邴一个,仁宗朝的名臣胡宿曾孙胡世将、胡唐老兄弟也准备参加论道,湖州举子刘珏也算一位。还剩下一个名额,和赵鼎等人相善的宇文粹中推荐了自己的弟弟宇文黄中。
  与此同时,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这边也选出了七个参加论道的生员和教授。分别是李纲、章之凤、吕本中(吕好问之子)、曲傅、刘正彦、张智星和林灵之等七人。其中李纲和张智星都是云台学宫格物科的教授;章之凤和吕本中则是来考左榜的举人;林灵之则是郭京的徒弟,是个能言善辩的道士,被推荐到云台一期,后来又被派到辟雍学宫教授格物,现在是个待业道士,也跟着一块儿瞎起哄。
  就在双方拼凑辩论团队的时候,赵明诚和李清照两人已经把题目商量好了。也不论大道,也不辩小道,只是就事论事,讨论右榜进士科该不该停?
  当然了,这样的题目,其实是很难论出一个高下的。不过主持开封府这场闹剧的林冲,还安排了一个最大的后招!
  ……
  “放赏了,放赏了,蔡相公的赏,一人五两白银……”
  “蔡相公钧令,开封府有贼子为祸,令我等速速入京平乱!”
  “长枪队、刀盾队披甲,整队……”
  “弓箭队备好40支羽箭,上弓弦,整队……”
  “长枪队整队已成!”
  “刀盾队整队已成!”
  “弓箭队整队已成!”
  “现在发布口令……”
  同一时间,在距离青城学宫不到20里的陈留县城外一所寺庙改建的兵营外面,一营新府兵已经在陈剑的号令下整队完毕,准备开拔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500精锐府兵,既没有枢密院的命令,也没有三衙管军的将令,就在陈剑、于同道、刘龙和薛定四个临时代管的速成武学博士(这个博士是个官职)和2500两白银,还一道伪造的蔡京手令的作用下被调动起来了。
  这样的事情,换成开封府的那支废物禁军,可是根本不敢想象的——那帮禁军虽然不能打,但是觉悟还是很高的。不是长官三言两语忽悠一下,再发点钱就自己开动起来的。
  高薪养废物就这点好,可靠!而且不容易收买。对开封禁军的兵士们来说,五两银子根本不是大钱儿。
  另外,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在开封府,怎么可能乱来?
  但是这群一年到头看不到几个钱的新府兵就不一样了,五两银子足以让他们眼红心跳了!而且他们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兵营里面被长官管着的兵,又是朴实农民出身,已经养成了服从长官的习惯。和那种难得上一回军营应付差事,整天忙活自己的小日子的禁军士兵在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新府军士兵在独立思考这方面是远远不如比猴还精的开封禁军的!所以根本没去“蔡相公钧令”有什么不对?
  在开封府,相公可不能调动军队!
  看到兵士们整队完毕,陈剑就大吼一声:“擂行军鼓,唱《无衣》,出阵!敌在青城宫!”
  “咚咚咚咚……”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500名新府军士兵,就这摆出四列纵队,敲着鼙鼓,唱着战歌,糊里糊涂上了官道。
  陈剑、于同道、刘龙和薛定四个人互相看看,也都上了各自的战马,两人在队伍前面开路,两人在队伍后面压阵,一起出发了。
  刚走一块儿,他们就被飞驰而来的一骑给拦住了。
  “陈兴国,你在干什么?”马背上是钟傅,他穿着一身红色的官服,手中持着一把宝剑,大声叱问。
  “本官奉蔡相公钧命,统兵入开封府平乱!”陈剑大声回答,“尔休得阻挡大军,速速退开!”
  什么?奉蔡京的钧命入京……钟傅险些没从马背上跌下来。
  宰相能调集外兵入开封府?这是要造反吗?不可能,蔡相公是忠臣,怎么可能造反?
  “胡说!”钟傅急道,“不可能是蔡相公的命令,你,你到底想干什么?”
  “拿下!”陈剑也不和他废话,直接下令,“长枪队第一火,出动,活捉挡路之人!”
  “喏!”
  这个带兵的火长也是个榆木脑袋,而且还得过陈剑额外的赏赐,当下根本没多想,就带着25个长枪兵出列,把钟傅围了起来,然后用长枪捅死了钟傅的坐骑,把刚刚转成武资的钟傅给掀翻在地,又用绳索捆了。
  “陈剑,你,你反了!”
  “堵嘴!”陈剑又是一声令下,“带去见蔡相公!”
  “喏!”
  “全军前进!”


第八百七十二章 公车上书,以理服人(八)
  “……李伯纪,你错了!我朝大兴科举,并不是全是为了取才,而是取士和养士!士者,乃是四民之首,国之柱石。士人安分,天下才会太平,我大宋才会万代千秋!”
  “胡言!赵元镇,亏你是解州名士,见识怎如此之短?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能任事才是士,百无一用的书生怎能称士?如今天下并没有归于一统,北有契丹,西有回鹘、吐蕃,南有大理、安南,东有高丽、日本,皆不在王化之内,形势犹如战国。天子如果想混同海内,再建一统,就必须选贤任能。怎可全用无能书生?”
  “吕居仁此言荒谬!如今四海清平,天下无事,怎么能和战国乱世相比?而且战国皆用毒士,一味用能,而不修仁德,因此才会攻战不休,使生民不得立命,使天下不得安泰。这正是用能不用德的结果!”
  “西贼得以平定,是因为用能还是用德?”
  “用能!但是平定西贼之法并非正途,只能偶尔用之,否则必使天下陷于纷乱!”
  “何为正途?多给岁币资敌吗?”
  “非也,重农抑商,养士修德,富国强兵,才是正途!重农抑商,强壮的是根本。养士修德,才能让朝廷得到仁德之臣。然后才能富国,富国者则必须遏制巨商大工,使得工商之利尽归朝廷,这样才能使国富而民安。国富民安之后,才能寓兵于民,并以贤士大夫将之。如此才能国富兵强……”
  “一派胡言,百无一用之腐士,还想官营工商,还想将民兵以驱虎狼,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青城学宫大殿之前,嘴炮战正在上演。两边你一句,我一言,各不相让,似乎谁也不能说服谁。
  这可是李纲和赵鼎之间的较量啊!两边都是能说能写的主儿。
  李纲一上来就高举起“选贤任能”的大旗,科举应该是唯才是举,得有能力才能举,没用的举来干什么?
  而赵鼎也知道自己这边的能力不如人家……自己这边就是道德文章好一点,可人家那边也有“儒学”和“文学”两门课程。差一点是可能的,但不会差太多,不影响做事儿的。
  但是要比理财,比营造,比带兵打仗,比律法,比农艺等等,自己这边就没人了。
  所以赵鼎一上来就讲“仁德”,用人以德为先。当然了,这个“德”不是个人操守道德,而是封建的伦理纲常,尊卑上下。还提出了“重农抑商,养士修德,富国强兵”的理想路线……
  “如何是异想天开?”跪坐在一张蒲团上的赵鼎朗声道,“天下之民不买良田,不建高楼,不置车马,一心以耕读持家,以科举为通天之途,工商之利皆归国家,军伍之事也由书生掌握,不就是我朝历代官家所思所想的吗?李伯纪,你难道敢说官家也在异想天开吗?”
  赵鼎的话其实是从真宗皇帝的《励学篇》延伸出来的!《励学篇》乍一看似乎是在鼓励大家读书,但是实际上却在构建一个以科举制度为分配手段的理想社会形态。
  “荒唐,不买,不建,不置,田从哪里来?房子从哪里来?车马又从哪里来?从天上掉下来吗?”
  “你错了!”跪坐在赵鼎身边的李光大笑道,“尔等果然是巨商大工之流,满脑子都是铜臭。须不知这金钱真是乱人心,乱上下,乱尊卑,乱家国天下的恶物啊!”
  “何必做此虚伪之言?你李泰发若不爱钱,自在家修身养性便是,何必出来考科举做官?”
  李光只是笑着摇头,道:“某不爱的只是钱,而不是不爱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
  “哈哈,这有何不同?”
  “自是不同的!”李光笑着道,“第一,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是不应该用钱得到的。”
  “不用钱?难道去抢?”
  李光鄙夷的看着发问的刘正彦,“除了买,就知道抢吗?”
  刘正彦是西北军中那个天生神将刘法的儿子,现在是辟雍学宫的内舍生,他早就跟着爸爸上过战场,官身也有了。之所以到辟雍学宫读书,是因为刘法觉得武好古和高俅的兵法太厉害了,要儿子去跟人家学习。这小子居然也是读书的材料,在辟雍学宫里面成绩优异,而且很受同窗爱戴,和曲傅一样,都是学生领袖。
  “哼!”刘正彦哼了一声,指着李光道,“你这腐儒,既不花钱买,又不动手抢,上哪里去得来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
  “从书中得啊!”李光看着刘正彦,“看来你还是读书太少,不明白真宗先皇的《励学篇》中的深意啊!真宗皇帝的意思是要是读书定上下尊卑,以上下尊卑定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不买、不建、不置的意思是不能由着工商之徒低买高卖,侥幸致富,坏了上下尊卑,又使得百姓日益穷困!”
  李光当然是在胡说八道,真宗皇帝的《励学篇》就是在鼓励大家死读书罢了,还没到“社会革命”的地步。但是李光的这番发挥,倒是蛮符合一批读书人的理想社会形态的。
  社会财富的分配完全由科举考试来决定!秀才拿多少,举人拿多少,进士更是一步登天——这个理想社会在宋朝并没有实现,宋朝只有中了进士才会有黄金屋、粟千钟、车马多和颜如玉,考不中就是个措大。所以宋朝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还是非常多样化的。
  刘正彦瞪了李光一眼,“还是胡言乱语,没有人做买卖,农人种出的米粮卖给谁去?”
  “错了!你又错了!”李光摇着头,“农人种粮本不是要卖掉的,而是为了自用……如果种粮食为了出卖,那么农人和商人还有什么区别?种地岂不是变成了经营?”
  “种地难道不是经营?”
  李光笑道:“若是经营,必然赔本的人多,赚钱的人少……工商百业,莫不如此,难道农业就会例外吗?可是天下农人何其之多?如果十之七八破产,十之二三成为大农,岂不是要流民遍地,天下大乱了吗?所以历朝历代都会以工商为末,以农为本,原因就在于此。对于我朝而言,想要天下安泰,就必须以科举定上下尊卑,以小农为养民之本,以官营工商为国致富。如此才会国富、兵强、民安、士大夫有德。”
  还真是头头是道……而且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他的道理就是参透了小农经济的本质——以养民为目的,但总是会走上商品经济的歧途!而一旦将种地变成经营,就必须将本就利。小农破产,大农兼并,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经营土地,也是商业啊!而从商做买卖,总是赔钱的人多,赚钱的人少……而要避免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私商,全部官营,然后再以科举定上下尊卑富贵,以科举出身的有德士大夫去监管官营工商!从而形成一个小农完全依附官衙,工商也完全被官府控制的经济体系。
  这个体系早在王莽时代就是儒者的理想,王安石的变法也有这方面的追求,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
  不过没有办法实现,也不能否定这种理想的政治正确。
  而云台学宫为工商服务的路线,虽然可行,但是在政治上却是错误的……
  ……
  “好!这个李光说得好!”
  为李光叫好的,正是微服而来的官家赵佶。当然了,赵佶没有进入青城宫,而是在一千多名御前猛士的护卫下和蔡京、苏辙、张康国、张商英、赵挺之、蔡卞等重臣一起登上南熏楼(开封府的城门楼)。然后又赵明诚抄写下双方的辩词,再派人骑快马送上南熏楼。
  赵佶顿了顿,又来了一句,“虽然用他的办法,大宋多半是要亡国的,但是道理却是不错的!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大臣们应声虫似的回答。
  谁不知道这个道理,是不可能混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
  赵佶笑道:“那就且看云台学宫的人怎么拆穿他吧。”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跑得气喘吁吁的小黄门给赵佶送来了新的辩词。这回是云台学宫一边的章之凤反击了。
  章之凤问李光道:“若以小农为养民之本,何以天下有人坐拥良田无数,有人却无寸尺之土?以君所言,是不是应该实行均田,根据科举功名和官职规定土地多寡,超过规定着一律充公,然后无偿分配给无地少地之小农?既然士大夫有德而不爱钱,不如就从朝中科举出身的文官开始实行,没收他们家中多余的土地吧!如果有德的士大夫们都不肯实行,就说明士大夫的德行不够。”
  “哈哈哈。”赵佶也是调皮,大声念出了章之凤的话,然后对众臣道,“这个李光果然被拆穿了!”
  “陛下圣明……”
  群臣应道。还是圣明——要不怎么说?谁站出来说自己的土地不要了?


第八百七十三章 公车上书,以理服人(九)
  “陛下。”苏辙这个时候站出来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下开口道,“青城宫论道已经失了体统,请陛下下诏让他们和解吧。”
  还好!
  几个重臣都长出了口气。大家还以为苏辙头脑发热,不想当大地主了!
  哦,大家也不是真的就舍不得家里的几亩……应该是家里的几千几万亩土地。而是绝对不能开这个先例!
  士大夫做官是一手,当大地主收租是另一手,两手都得有。如果朝廷想动天下官员的土地,那可就肯定要亡国了。
  所以这个念头,是动都不能动的!
  你看王安石那么大义凛然,口口声声要救小民于水火,土地问题他敢提一个字吗?他要提了,神宗皇帝马上就得打发他去儋州看海,而且一辈子也回不来了。
  所以李光的那套话根本就不应该说!根本不应该把道德和土地挂钩。那个章之凤更坏,居然拿均田分田堵他……虽然李光要狡辩也不是没有话讲,比如可以把田多田少和有德无德挂钩,把贫民说成德少家败。但是李光之前提出的以科举定贫贱的原则,在根本上就否定了“经营”,那么土地也就不能买卖,不再是私人的产业,而是国家根据科举功名授予的土地使用权,这样也就不存在“败家卖田”的可能性了。所以这个问题议论下去,一定会延伸到土地私有制上!李光是在反对私有制了!
  而青城论道的内容是一定会传扬出去。这可好了,以小农为养民之本和分田分地挂上钩了……再论下去就是在为贫下中农造反找理论依据了!所以应该马上停止论道。如果有可能的话,论道的内容也要防扩散。
  “陛下,苏辙所言甚善!”
  “陛下,论道已经失了体统!不能再论下去了。”
  “请陛下立即降诏让他们和解吧……”
  跟着赵佶一起上南熏楼的个个都是老狐狸,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关键?道,不能再论了!再论就要反了。
  而且,高举道德大旗的举子们已经输了。说得头头是道,一提到分地马上就退缩,还装什么道德君子?一道德君子就值几亩地?
  赵佶眉头皱着,他觉得青城论道蛮好玩的,就这样下旨劝和多没意思?
  就在他迟疑的时候,青城学宫里面已经乱套了。
  因为那帮云台学宫、辟雍学宫的生员都是得理不饶人的小人,看到章之凤一番话把赵鼎、李光等人堵得没声儿了,立即就开启了“嘲讽模式”。
  “有德君子不爱财,只是未到均田时!”
  “己所不欲,专施于人!这就是有德君子吗?”
  “小农陷于困苦,难道不是因为土地多寡不均吗?你们既然有德,为什么不把土地分给农民?”
  “士大夫读书科举就是为了豪夺土地,收租放贷,盘剥小民吗?”
  “那么官营工商一定是为了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吧!”
  一帮子剑不离身,以德服人的儒你一嘴我一言的,都是损人的话,看着也不是翩翩君子。
  剑不离身的儒嘴炮都那么厉害,那边转放嘴炮的儒也没忍耐多久,就火力全开了。之乎者也,引经据典的往回怼。回敬的重点,当然还是在“工商末等”和“武夫跋扈”上面了。
  两边正吵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一阵尖锐的哨音响起。在广场上的云台、辟雍两宫的儒生顿时停止了争吵,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手握宝剑和长枪。
  看到这一幕,对面的举人老爷们也被吓着了。
  什么意思?
  说不过就要动手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啊……而且动口你们也没输,动什么手呢?
  “敌袭!”忽然有一个骑马而来的云台儒生大喊道,“东南十里外,步卒500,正急行军而来!”
  朝廷出兵了?一定是来抓实证学派反贼的!
  广场上面的举人们这个高兴啊,他们是天下四方士大夫的代表,朝廷不可能抓他们的。那么这500精兵就一定是来抓实证学派的人的。
  不用说,实证学派一定被定为伪学了。要不然朝廷怎么发兵来捉了?这可太好啦!
  李纲和章之凤他们几个也傻了。论个道而已,怎么就派精兵来了?朝廷真的和实证学派决裂了?这可怎么办?马上跑回界河商市去跟着武好古造反?好好的,怎么就成反贼了……
  “伯纪,快撤吧!”王彦这时对李纲道,“现在情况未明,咱们总不能和朝廷的官兵开战吧?不如且撤出青城宫去,再着人打听消息。”
  “也好!”李纲也不甘心束手待毙。他可是新党高官李夔的儿子,怎么不知道御史台狱里面的鸡汤很不好喝?
  如果一定要去御史台狱喝那碗鸡汤,那还是逃到界河商市去躲一躲吧。
  “撤!”李纲下了决心,“太学生先走,云台学宫的骑士断后,从青城宫西门出去。”
  “喏!”
  云台学宫和辟雍学宫内部的管理都是高度军事化的——两宫的学生是被当成预备军官培养的。所以李纲一声令下,下面的人就快速行动起来,整队的整队,上马的上马,个个都麻利的很。
  本来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结束了。可是偏偏不知道是哪个嘴贱的举人忽然大喊了起来:“别让他们跑了,快快拦住这群反贼啊!”
  还有几个没有搞清楚方向的举人也跟着起哄:“别让他们跑了,朝廷的天兵到了!”
  “云台第一队,随某驱敌!”
  亲自带领一队骑士的王彦也是暴脾气,马上就下达了攻击驱敌的命令!二三十骑马上列成一排,马矟放平!然后一声哨响,就冲过来了……
  这下可让广场上的举人们知道云台学宫的真理是什么样子的啦!
  “快跑啊!”
  “杀人啦!”
  “造反啦!”
  “别,别,好汉饶命……”
  “混账!赵某不惧死……”
  “李某亦不惧死!”
  骑兵冲起来的时候,就是对德行的终极考验了。虽然在骑兵和长枪面前,闭目待死也没什么卵用,但是至少能证明你是条汉子。
  赵鼎是汉子,李光是汉子,宇文黄中也是汉子,唐逍遥就不是了,跪地求饶,还尿了裤子……
  不过王彦也不是真的要杀人,他是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