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现在,武家政治还没有开始,公卿又无力号令旗下的武士。只有白河院法皇掌握了一批北面武士,因而可以排挤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公卿贵族,独揽朝纲几十年。
  但是他那点武力在高丽国的别武班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苏适很明白,所谓的借船出兵,只是白河院法皇安抚人心的一个说辞罢了。
  “原来如此。”赵佶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马上做出什么决定。
  出使日本国的决定得由政事堂议论后决定,不能由皇帝下中旨的。
  ……
  苏适走后,再进入崇政殿的是官家赵佶的心腹潘孝庵。
  “陛下!”潘孝庵行了一礼,恭敬地站在赵佶面前。
  赵佶看着胖得有点走形的潘大官人,就是一声叹息。
  高俅走了,武好古走了,武好文走了,现在蔡攸也走了……昔日可以玩在一起的心腹,如今只剩下潘孝庵一人了。
  “见过蔡攸了?”赵佶问。
  “见过了。”潘孝庵回答,“看着有点憔悴,不大愿意离开……”
  武好古和蔡京父子有矛盾,但是潘孝庵和他们的关系,特别是和蔡攸的关系却是极好的。
  “朕也不愿意让他走啊。”赵佶摇摇头,“只是大势如此。对了,他还说了什么?”
  潘孝庵说:“他还说好不容易寻到的富国强兵之路,要半途而废了。”
  “半途而废……”赵佶咂了下嘴,“真的不能没有蔡京吗?”
  潘孝庵道:“其实蔡京也做不了什么……”
  赵佶看着潘孝庵,沉默了半晌,“那么,朕想让武好古出任同知枢密院事,你看如何?”
  “这……”潘孝庵一时无语,只能为难地摇头。
  武好古是不可能当同知枢密院事,这是个火坑!
  可是赵佶显然还雄心不死……
  “你走一趟界河商市。”赵佶顿了顿,“把武好古请来开封府吧。”
  ……
  两月初的时候,武好古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赵佶推到火坑边上了。
  他的商市今天来了两个贵客,其中并没有潘孝庵!今天到达商市的,是两个注定要名垂青史的人物。其中一个是投笔从戎,开拓西域的章援;另一个是万里出海,出使西方,架起东西方交流之桥的纪忆之。
  而武好古,就是他们二位幕后的英雄了。
  纪忆站在船头,一张晒得有点黝黑的胖脸上泛着红润。这段时间的舟船劳顿,让他掉了七八斤的肥肉,整个人反而变得精力充沛起来了。
  他其实是和苏适一起从日本国的博多港返回海州的。在海州遇上了正在为大教化团西征忙活的章援,然后两人一块儿乘着春天的东南风刮起来的时候,乘坐海船北上界河。
  不过章援的脸色稍微有点难看,这一路晕船的滋味可不好受!不过现在海船驶入了界河,平稳了许多,也让章援的精神好了许多。现在他和纪忆一块儿并肩站在船头,看着远处被红墙包围起来的巨大城市。
  界河两岸的风物真是日新月异,别说一年,就是几个月不见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不是红墙又垒高了一些,就是多出不少高大富丽的建筑物,或者在界河岸边又多了几处码头,几座工场。
  虽然这座城市的富丽繁华之处,是远远比不上开封府的,但是它的发展之快,活力之盛,却是远远超过大宋帝国的首善之城。


第八百七十七章 轮到武好古倒霉了(二)
  巨大的海船在码头上停了下来,一名界河商市税关的吏员就站在栈桥上。纪忆和章援乘坐的是“光明之神”号战船,依例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不过商市税关的吏员还是要上船检查,确认该船的确是真正的“光明之神”号。
  在上船检查的同时,界河商市税关的人员就将“光明之神”号到达的消息,报告给了界河商市的元首武好古。
  很快,武好古就带着数十个护卫策马来到了距离市政所并不太远的南城码头,亲自迎接纪忆和章援。
  在码头上寒暄了一番之后,武好古就和纪忆、章援并辔而行,一块儿向位于界河商市北城的馆驿——也就是耶律南仙途径界河商市时居住的地方——而去。
  三个人一块儿上了横跨在界河之上的浮桥,一边走一边絮絮地说着不久之前朝中发生的变故。
  “海州那边,不少读书人都在为蔡元长鸣不平啊!”章援淡淡地说,“海州那种地方都这样,别处就更不用提了!大约也只有界河商市没有人同情蔡元长吧?”
  历史上,蔡京是很不受待见的。因为他替赵佶搜刮不择手段,而且又搞了个元祐党人碑,打击了一大批政敌。不过如今自有武好古、纪忆、潘孝庵替赵佶搞钱。也没有机会给蔡京去立元祐党人碑,所以他的名声并不怎么臭。
  再加上他反对右榜进士,还因此失去权势,就成了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忠臣了。他可是为了天下读书人才“牺牲”的,虽然落魄,但是在士林中的声望却比之前高了几倍。
  “令尊怎么说?”武好古问。
  历史上的章惇在1105年就死了,不过现在章惇的处境要好很多,心情更好——发财了嘛,心情当然好了!所以还活得好好的。
  章援道:“家父说蔡元长能不能复起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实证学派,界河商市,咱们的京东商市,还有依托两大商市的巨商大工,的确是要颠覆天下的。”
  “颠覆天下……”
  武好古苦笑了起来。
  章惇没有说错!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就是颠覆性的哲学思想。而两大商市实行的共和制度,对于封建王朝的体制怎么会没有冲击?至于巨商大工,更是在封建秩序之外又开启了一条登天之路。
  而且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共和商市和巨商大工现在还被拧在了一起,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威胁就可想而知了。
  “忆之。”武好古扭过头看着纪忆,“这事儿得靠你们二位来化解了。”
  “我?”纪忆一愣。
  章援也是一怔,“我们?”
  “是啊!”武好古笑道,“天下之大,我朝只据一隅;海贸之富,厚利多属他人。天子是要开疆辟土,威加四海的。如果两大商市和实证学派能为天子拓土敛财,天子自然会支持咱们。”
  武好古说赵佶的话可不是什么好话!几乎就在说赵佶是个好大喜功,挥霍无度的昏君。
  而实证学派,两大商市,还有一票巨商大工,现在还没有力量对抗天下读书人,所以只能通过满足昏君的欲望,来换取一定的生存空间了。
  而且在武好古看来,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士大夫,是无法适应一个海洋时代的,也不可能从海洋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大宋能从海外攫取大片的土地和财富,那么被壮大的必然就是实证学派,两大商市,还有一票巨商大工了。
  “说得也是。”纪忆点着头。
  章援却苦笑道:“海外拓土敛财当然是容易的,现在汇集五岛的战船已经有36条,募集起来的战士水手不下10000人,寻常的海外小国怕是都能袭破了。可是某却要去西边拓土,那里除了石头就是沙子,怕没什么油水吧?”
  他说的“五岛”就是以沙门岛为中心的群岛,由于岛屿的位置特殊,在海上形成了一个岛屿环绕的天然避风港。武好古在得到五岛管辖权后,就将那里当成了海军基地进行建设。修建了大量的码头、营房、堡垒和修船场,还在那里开设了一个船政学堂分校,用来培养海军军官。并且在那里设置了实际上是舰队司令部的五岛巡检司衙门。
  现在由呼延庆、吴四德、吴四海、花满仓等人指挥的舰队,就驻扎在五岛群岛,日夜操练,准备在今年秋天跟随护送纪忆为首的师团出使大食国。
  除了36条战船和10000名水手战士之外,还会有海州吴家、平江纪家、明州谢家、泉州白家、广州陈家的上百条商船随行,进行一次远距离的武装贩运。
  根据计划,纪忆率领的船队将会在三佛齐海峡停留一段时间,等到在三佛齐海峡中的某座岛屿上修建起港口和城堡后,船队才会一分为三。一部分跟随纪忆进入西洋——史称纪忆之一下西洋;一部分则驻留三佛齐海峡,并且建立南洋巡检司;还有一部分则会在来年南风吹起后北返中原。
  “致平兄此去也是大有可为啊!”武好古笑着,“若不是实在走不开,某就自走这一遭了。”
  说着话,他就在马背上半转过身,冲着跟随在章援身后的陈剑一招手,“兴国。”
  “学生在。”陈剑立即打马向前,到了落后章援半个马身的位置上。
  “家里人都带来了吗?”
  “都带来了。”陈剑回答,“乘坐‘光明之神’号战舟来了界河。”
  陈剑、于同道、刘龙、薛定等四人中的三人都是河北京东一带的江湖豪强家庭出身的,至亲都住在界河商市,亲族都是一方豪强,自有办法应付地方官府的骚扰。只有陈剑是荆湖南路的潭州人士,而是赫赫有名的义门陈氏出身,至亲也都居住在老家潭州。所以林冲一早就安排人手去潭州接走了陈剑的父母、兄弟等至亲——他们都是官户,转移起来自然不困难。
  至于义门族亲,只能让他们自己去应付了。不过皇封的义门,也不会因为其中出了一二不肖子就垮掉的。这可是江州义门陈的分支啊!
  而且陈剑、于同道、刘龙、薛定的行为,也没有被定为谋逆——人家本来就不是谋逆,只是奉了蔡京的命令去驱散进入青城学宫的太学生和云台学宫生员。
  就算是蔡京这个首犯,虽然被御史们喷成逆贼了,但也没被逮进御史台问罪,不过是自己辞去相位,请了外郡,现在以端明殿大学士出判江宁府去了。
  其实赵佶在冷静下来后,也觉得蔡京挺冤枉的。反对实证学派是天下读书人的公论,蔡京的立场没什么不对。而让蔡京放手去练兵的,也是赵佶本人……赵佶现在轻轻放过蔡京,应该是在表明自己练兵强国的决心还在!
  “那就好。”武好古笑着,“让他们放心住在界河北城就是了……这里是辽国的土地,官家的圣旨都到不了,某也会照顾他们的。”
  “谢帅司。”陈剑在马背上行了一礼。
  武好古又言道:“和章大教谕说了大教化团到了安西之后,再要向何处去了吗?”
  “回禀帅司,下官已经说了。”
  武好古画的大饼是很大的!在拿下安西四镇后,他计划让大教化团和河西军联手向天竺扩张。进攻已经衰弱的迦色尼王国,争取在赵乾顺、赵忠顺兄弟被他们庞大的军队搞到破产前,攻入富庶繁荣的阿富汗。
  这话在后世人听来就是个疯话。但是根据武好古搜集到的情报,现在的阿富汗就是个富庶之地。受惠于迦色尼王国的雄主马赫穆德·本·索卜克塔琴对印度的17次入侵和洗劫,阿富汗得到了不计其数的财富,又得以用财富吸引来自波斯的学者和艺术家。天方寺、宫殿、医院、学校,甚至包括一所大学,都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阿富汗。包括巴尔赫、赫拉特、坎大哈等一大批经济文化名城,也相继繁荣起来。
  不过和历史上所有靠抢劫发家的野蛮人一样,马赫穆德的辉煌就是迦色尼王国衰弱的开始。富裕起来的野蛮人迅速腐化,而且分崩离析,再也没有能力保卫祖先们抢夺到的一切。位于波斯和中亚的领地(马赫穆德还入侵过波斯,占领了大片土地)在马赫穆德去世后没多久就被塞尔柱人夺取,迦色尼王国剩余的部分也陷入无休止的分裂和内乱。根本抵挡不住穷疯了的河西大军和大教化团……
  “致平兄,如果一切顺利,也许明年后年,你就能和忆之兄在天竺相见了。”
  武好古似乎在憧憬美好的未来,“致平兄由陆上而进,就和当年的王玄策一样,只是王玄策是一人灭一国,只能得逞一时,不可能长久占据。而致平兄是领着教化团和河西军的大军而去,去了就一定能站住脚跟!而忆之兄从海上去,周游西方列国,宣我大宋之雄威。也必将名垂青史,让无数后人敬仰。兴许二位联手,就能替中华开辟出一个由海上发扬的新局面了!”


第八百七十八章 轮到武好古倒霉了(三)
  武好古、纪忆、章援很快就到了界河馆驿。馆驿是对外营业的,住了不少客商。不过其中还是有几个封闭的院子,是专供往来此间的贵人居住的。武好古等人到达的时候,酒宴已经摆了开来,就在花园中一座八角亭中摆上了一席开封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章援又问起来大教化团佣兵的情况——他就是为这事儿来界河商市的。
  “致平兄就放宽心吧!”武好古笑着,“4000名壮丁,已经全都到齐了。现下正由骑士学院的老师和生员们在训练,再有两个月就能出动了。五六月间肯定能到灵州的。另外,我还安排人去了灵州和统万,去雇佣骑兵和采购器械了,保管能在今年秋天赶上河西军的远征。数千教化团的兵马加上河西军的数万精锐,拿下安西四镇是没有一点困难的。”
  4000名壮丁,再加上僧兵、道兵、武装博士,还有在灵州和朔方雇佣的骑兵,以及一些辅兵,七八千人可就有了。
  这么一支兵力用来对付河西军(西贼)是不够瞧的,可是要拿来收拾盘踞安西四镇的黑汗回鹘是绰绰有余的。即便没有河西大军,就这七八千人,大概也能完成收复四镇的作战了。
  “4000壮丁说有就有了……”章援摇着头,“崇道,也难怪家父和蔡京一样忌惮你的界河商市!”
  这话听着不对啊!武好古连忙解释道:“有甚好忌惮的?界河商市不过是二十万人口的城池,开封府可有一百多万人呢!而且附近还有大名府、河南府、应天府等名城大镇。真要用上界河商市、京东商市的办法,十万大军也是随时能召集起来的?”
  章援和纪忆互相看了看,章援问:“崇道兄,你真有办法?”
  “办法?什么办法?”武好古仿佛还不大明白。
  章援笑了起来,“自是替官家练兵的办法啊!”
  “这。”武好古笑着,“蔡相公都练兵练倒了,某一介商贾,还能有什么办法?”
  章援和纪忆都笑了起来。章援道:“崇道兄,实不相瞒,在下拜别老父的时候,老父就说你踹倒了蔡元长后,多半就得自己去顶蔡元长的缺了。”
  “我顶蔡元长的缺?”武好古笑道,“这怎么可能?我是武官啊,怎么可能拜相宣麻?”
  “宰相当然不会让你做,但是你可以顶他练兵的缺啊!”章援笑着道,“你可以当个同知枢密院事……也算位列宰执了!”
  去当同知枢密院事?武好古心说:这不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了吗?
  纪忆也看着武好古,一张黑胖的面孔上怎么看都憋着笑,“崇道兄啊,我和致平先生这一去要做成大事,就必须有你在背后支撑。你若是也和蔡相公一样了,那我们俩可就要一事无成了。”
  章援也道:“崇道兄,这事儿你是躲不过去的。官家虽然有些轻佻,但同时也聪明绝顶。他一定知道只有你才有办法替他练一支精兵,而且又不会把兵练成武家军。所以他一定会招你入京的……你得早做准备啊!”
  我有办法吗?武好古心说:我怎么不知道呢?又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老赵家怎么尽想这样的好事儿呢?
  ……
  安排好了章援去位于界河北城的兵营观看正在训练中的4000佣兵后,武好古就和纪忆一块儿回了南城。纪忆在南城是有宅邸的,便回自家去了。武好古则满腹心事的回了自己的大宅,刚一入内宅,就看见潘巧莲在西门青的搀扶下,红着眼睛迎了出来。
  “十八姐,怎么回事?是不是家里的孩子……”武好古看见潘巧莲哭哭啼啼的模样儿,心里就是咯噔一下,还以为是家里的几个孩子怎么了?
  去年冬天,武家可是添了一男二女,分别取名义久、仙娘和金娘。这几个都还是小娃娃,正是容易得病的时候……特别是潘巧莲生下的武家嫡子义久,一生下来就有点体弱,完全不能和他的几个哥哥相比啊!
  “呸呸呸!”潘巧莲没好气的就瞪了武好古一眼,“说什么呢?孩子都好着呢!现在不好的是你!”
  “我?”武好古一愣,“我怎么啦?”
  一旁的西门青道:“开封府的十一哥刚刚让人给姐姐捎了封信,说是过几日他就要到界河了。”
  “潘十一要来?”武好古吐了口气,“那是好事儿啊!十八姐,你怎么……”
  “他是来抓你的!”潘巧莲跺跺脚。
  抓我?武好古有紧张起来了——他可是亏心事干太多了!
  “他要抓你去当同知枢密院事……”潘巧莲的后半半句姗姗来迟。不过武好古的心并没有因为这句话放平下来。
  还真是给章惇的老乌鸦嘴说中了!蔡京一下台,就轮到自己去顶杠了。
  潘巧莲叹了口气:“本朝的武官只要当上枢密就不会有好日子过了!天天都得夹着尾巴做官。何况大郎你在界河商市这边又有点基业,还不让御史整日弹劾?”
  西门青在旁劝着,“老爷,你不如推了差遣……界河商市这边没你可不行啊。”
  推了差事?武好古眉头大皱着在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能推得了吗?武好古心想:虽然界河商市已经有点实力了,也不是不能和朝廷对抗一下。可自己还有云台学宫,还有实证学派呢!得让云台学宫的生员能够通过右榜进士科入仕,云台学宫才能持续吸引天下“财子”入读啊。
  如果自己在界河商市公开割据,朝廷即使不发兵征讨,也会取消右榜进士科的……
  武好古叹了口气,对潘巧莲说:“十八,你莫担心,为夫总有办法应付的。”
  然后又对西门青道:“大姐,派人去请慕容先生、米元晖、钟哥儿、西门大哥、慕容五哥、马仲甫、黄四郎、张熙载、魏四海、屈华杰、林老教头、赵佳人、何状师、陆仁嘉他们来用晚餐。”
  这些人都是武好古在界河商市的核心团队,现在武好古遇到了大事儿,自然要让他们一块儿来出谋划策了。
  ……
  汴河,两岸村落遍布,阡陌相连。
  此处的汴河已经流出了开封府,向南进入了应天府的境内。汴河其实就是中原运河体系的一部分,现在正是纲运最繁忙的时候,河面上轴撸相连,都是装满了各种货物的纲船。其中也有一些官船画舫,缓缓在河上行过,隐隐约约还可以听到杳渺的琴声歌声,从这些官船画舫中传出。
  蔡京和蔡攸两父子,现在就坐在一艘特别宽大的画舫里面,一边饮宴,一边看着姿色上乘的家伎在卖力的表演。
  父子两人,好不悠然自得,哪有一点仓惶离京的模样儿?
  “爹爹,您说那个武好古敢往枢密院那个火坑里面跳吗?”
  蔡攸忍不住还是把话题引向了自家的政敌武好古了。
  蔡京呵呵一笑,“他敢不跳吗?难不成还真在界河商市举兵谋反?”
  “那就好了!”
  蔡攸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蔡京眉头一蹙,沉吟半晌后摇了摇头,“没准他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官家满意……”
  “大人,这可就糟了!”
  蔡京大笑,“糟什么?武好古兴许有办法替官家练几个兵,但那又如何?全天下的士子会放过他?朝中那帮风闻言事的御史能放过他?呵呵,一个武官当同知枢密院事就是个罪过了。武好古偏偏还是实证派的头目,还提出劳什子《实证论》、《理性论》,只怕天下读书人早就视他为仇寇了。他要是当了同知枢密院事,就等着被人弹劾到身败名裂吧!”
  ……
  “元首,这同知枢密院事您可当不得!”
  同一时间,在武好古的大宅之内,一席家宴已经摆开,武好古的心腹骨干,只要人在界河的,个个都位列其上。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沿海市舶制置司管勾机宜公事的赵佳人。他也是机宜,不过是文职的机宜,和赵钟哥这个军事机宜分管不是一回事。他管的是官场上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实际上就个师爷。
  “为何当不得?”武好古看着赵佳人问。
  上年纪,稀疏的须发都变成白色的赵佳人只是摇头:“元首要当就当知枢密院事,何故做同知呢?”
  “当知枢密院事?”武好古道,“这不更遭人恨?”
  赵佳人摸着胡子道:“元首难道还不够糟人恨?难道因为元首做了同知,御史台的那些人就肯放过元首了?既然横竖要被人弹劾,权大总比权小要好。而且,元首还应该向官家提出不设同知,由您独掌枢密院事。”
  “独掌?”武好古蹙起眉头,“这有什么好处?”
  “有啊。”赵佳人道,“如果有人露章弹劾您,那枢密院就没有枢密使了!”
  “官家不会答应吧?”
  赵佳人摇摇头道:“元首,只要您带老夫一人入京,官家一定什么都答应您。”
  “就我们俩?”
  “保镖护卫姬妾仆役当然可以带几个,不过别带军事机宜去开封府。”


第八百七十九章 轮到武好古倒霉了(四)
  “十一哥,可把您给盼来啦!这界河商市也有您的一大股,开张到如今,您还没怎么来过吧?”
  界河商市城外,沿海市舶制置司所在的那个城堡外的官道上。武好古大踏步的走向刚刚从马车上下来的潘孝庵潘大胖子,满脸都是笑容,一点儿都不知道大难已经临头了。
  潘大胖子见着武好古跟个没事儿人似的,愣了一下,上前就问:“大郎,潘老六没有到界河吗?”
  潘老六是潘大胖子的老书僮,跟着他几十年了,是心腹中的心腹。所以在知道了赵佶的心思后,他就立即让潘老六到界河商市给武好古报信。
  在他想来,武好古肯定是不敢去当劳什子同知枢密院事的。现在界河城主多好啊?要钱有钱,要兵也有点兵。自由自在的,也不用怕御史弹劾——其实那帮御史也就瞎咋呼,赵佶真的要派他们带着御史台卒去界河商市抓武好古,他们保证一个个重病缠身,躺倒不会动了……
  所以潘孝庵觉得武好古也应该装病,在床上躺平,盖上几层丝绒被窝,出气多进气少就对了。
  怎么活蹦乱跳的出来迎接自己了?难道是潘老六在途中出了什么状况,没按时赶到?遇上拦路抢劫的贼人了?
  “到了,到了。”武好古笑着往身后一指,“那不就是吗?”
  潘孝庵一瞧,还真是自己的老书僮。他又左右看看,没有大群大群的闲杂人等出来迎接,都是自己人。于是就压低声音:“大郎,那你准备用什么理由推脱?”
  “推脱?”武好古问,“推脱什么?”
  “同知枢密院事啊!”
  武好古笑着点头,“是要推的……同知枢密院事可干不了。”
  “对对。”潘大胖子点头。“这个一定要推掉的!”
  “要干就得是知枢密院事。”武好古接着又说,“还得不设同知。”
  “啊!?”潘孝庵险些没跳起来,“大郎,你莫和我开玩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怎么是闹着玩?”武好古拉着潘孝庵的手,大步往界河商市沿海市舶制置司城堡的南门走去。
  “你真要当知枢密院事?”潘孝庵一边走一边摇头,“这可真是在自讨苦吃啊!大郎,你在界河的基业那么好,要换成我,半步也不离开。”
  “怎么能不离开?”武好古苦笑,“官家有诏,我这做臣子的还能躲着不去?”
  “大宋的事情你还不知道?连蔡元长都练兵练倒了。”潘孝庵摇头,“你一武官,要在外府练兵没什么,可要在开封府,呵呵……太祖皇帝是怎么上去的?”
  赵匡胤算是给他的子孙后代开了个好头!外府的兵还可以练一练,首都的兵马就没什么人敢去碰了。之前的御龙猛士并不是练出来的,而赵佶亲自主持御前演武选出来的。
  只有御前骑士是经过骑士学院调教过的。不过骑士并不常驻开封府城内,他们是封建兵,轮番服役。而且自从御前骑士从征西北,和武好古、高俅混熟了以后,赵佶就不大信任他们,解散以后就没有重新召集过。
  “练兵?”武好古看着潘孝庵,“十一哥,官家不是让我去管枢密院吗?这枢密院不管练兵吧?”
  “你……”潘孝庵哭笑不得,“不管练兵他叫你去干什么?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找不到人来当?”
  武好古笑道:“一定是找不到我这样的大儒去当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啊。”
  潘孝庵摇摇头,“你这大儒都快成了天下儒生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所以我才必须要走这一遭!”武好古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潘孝庵道,“我若不去,今科的右榜进士恐怕就没有地方可以做官了。”
  现在科举大比已经完事儿了,武好古的云台学院生员拿下了整整100名右榜进士!有了这个“升学率”,云台学宫在未来的三年中就不用为钱的事情操心了。
  可是这100名右榜进士还有另外的100名来自辟雍学宫的右榜进士可是文官们眼中的异类,也只有武好古亲自去当了知枢密院事,才有办法给他们安排官职。要不然这些人守选不知要守到什么时候了。
  “可这兵怎么办?”潘孝庵问,“而且你不帮着练,官家也不会让你当知枢密院事啊?”
  武好古道:“兵,自然是要练的!不过不是枢密院直接去练……而且我也不会从界河商市带军事机宜去开封府。”
  “那你怎么练兵?”潘孝庵问。
  “不是有右榜进士科吗?”武好古道,“200个进士可用!而且还有两三千御龙猛士……有他们做骨,还怕撑不起三万新军?有了这三万精锐,官家总能睡踏实了。他睡踏实了,我和高大哥、童大官才能踏实了。”
  “可是练兵还是得有个主官啊!”潘孝庵连连摇头,“谁肯来干?蔡元长、蔡元度都倒了,还有谁敢往火坑里跳?”
  “会有人的!”武好古一笑,“因为有些人已经在火坑里面了!”
  “最要紧的还有兵啊!”潘孝庵摇摇头,“练兵练成兵为将有的事儿还少吗?蔡元长、蔡元度不就是因为这事儿倒台的?大郎,你有办法破解这个死局吗?”
  “有的,有办法的”武好古安慰着潘孝庵,“若是没有办法,我就不当这个知枢密院事了。”
  ……
  崇政殿。
  今天群臣召对之后,被“留堂”的是新任的右相张商英和知枢密院事张康国。
  “二位张卿。”赵佶皱着眉头开口了,“朕日前派人去了趟界河商市,想让武好古来干同知枢密院事。”
  人家肯定不来……
  张商英和张康国都面无表情,心里却是有数的。
  在开封府练兵的事儿已经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