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说话的时候,已经分宾主在一间简朴得没有任何装饰的厅堂里面落座了。
白飞飞行了个福礼,就说去包扁食,便和徐七七一起离开了。
“那是你的……”萧保先看着一副家庭主妇打扮的白飞飞很有些疑惑。
这里难道是武好古的家?他不是超级有钱人吗?这房子好像有点破旧啊。
“一处外宅。”武好古淡淡一笑。
“哦。”萧保先点点头,心说:武好古的这外室瞧着还真舒服啊,虽然不施粉黛,穿着也素得很,但还是掩不住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媚丽。素雅和妩媚算是完美结合在了一起……等自己回了析津府也要搞一个这样的外室才好。
不,外宅应该放在界河商市,最好找个宋朝的女人……这才有情调啊。
“留守。”武好古这个时候又开口了,他没和萧保先兜什么圈子,就直入正题了,“日前下官回开封府的时候遇到了高丽国兵部郎中吴延宠。”
“哦?”萧保先再也没心思想“良家”了,表情一下严肃起来了。
虽然契丹和北阻卜的漫长战争告一段落了,但是更大的危机却正在靠近大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染上了重病,很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辽国内部的激烈斗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关门内讧的时候,自然没功夫去对付正在崛起的女直和蠢蠢欲动的高丽国了。
而这两方面一旦决出了胜负,那么大辽就将面临一个新的强敌了。
“他说高丽国马上要和女直人开战了。”武好古说,“这可是一场两虎之斗啊!”
“两虎?”萧保先呵呵一笑,“充其量就是两犬而已。”
“哦?”武好古笑着,“留守真是这么看的?那么在下就如实去禀报我国的官家了。”
“这是大宋官家让东门来问本使的?”萧保先有些不确定地问。
武好古笑而不答。这时徐七七已经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扁食,给了武好古和萧保先一人一碗,然后又识趣的走了。
武好古笑着拿起筷子,对萧保先道:“留守,尝尝我家飞飞的手艺如何?”
“好啊。”萧保先还真的有些饿了,看了一眼放在自己眼前热气腾腾的扁食,“看着不错啊!”
“猪肉馅的……”武好古用筷子夹起一只扁食,也不沾酱料,直接塞进了自己是嘴巴里,大口咀嚼了起来。
萧保先也夹起一个扁食,放进嘴里,有点烫,里面的馅料非常鲜嫩,一点都不比羊肉馅的扁食差。
“高丽人和女直人都准备大干了。”武好古吞下了嚼烂了的扁食,“最近都在抛售药材、毛皮还有其它山货……另外,他们都在找路子购买铁器。”
高丽国是能够炼铁的,但是和高丽国其它的手工业产品一样,铁器的产量也不大多,需要从宋国和辽国进口——历史上甚至有高丽国用耕牛和粮食向曷懒甸女真人换取铁器的记载。
当然了,女真人自己也不能炼铁,他们的铁器都是从渤海人那里搞来的。
在生女真和高丽国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铁器流入高丽的渠道自然被阻断了,高丽人就需要从宋国获得补充了。
“你们大宋不是严禁铁器出境吗?”萧保先反问。
“不是严禁。”武好古一笑,“只是有些管制罢了。”
铁禁在宋朝并不严格,因为西夏和辽国这两个宋朝的主要敌人都会炼铁,而且他们生产的铁料都比宋朝的要好……
“你们想援助高丽国?”萧保先的语气已经放沉了。
“怎么叫援助?”武好古连连摇头,“不要钱的才是援助!留守,你不会以为我国会白白给高丽人东西吧?”
这事儿如果真拿到朝廷上去讨论,或许真的会得出“不要钱”的结论——大宋的君臣一直对高丽国抱有幻想。
不过武好古却更愿意联辽……今天他和萧保先会面,就是要商量怎么宰高丽人的。
萧保先又夹起一只扁食,“那么说武东门你也认为高丽和女直是两只恶犬了?”
“高丽是恶犬。”武好古笑着,“女直却是老虎!”
“老虎?”萧保先笑了笑,“对你们汉人来说,女直也是老虎,可对我契丹而言,也是恶犬罢了。”
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武好古腹诽了一下,又道:“便是恶犬,多死几只也是好的。留守,我们两国现在是兄弟之邦了,不如联个手,让女直人和高丽人多打几年,打个两败俱伤怎么样?”
萧保先将刚刚夹起来的扁食塞进嘴巴,缓缓咀嚼,却尝不出什么滋味了,因为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品味武好古说的话儿。
不管高丽、女直是虎是犬,多死一些对契丹来说总是好的!
现在需要的,只是宋人会不会利用这场战争,扶植高丽国做大?
两犬相争,不一定是两败俱伤,有时候也会出现胜者吞并败者,做大成虎的局面!
“留守。”武好古又开口了,“这事儿您且考虑则个,利害关系总是能想清楚的。另外,今日下官请您过来还有一件小事儿要您帮忙。”
“是何事?”
武好古笑道:“都亭驿很旧了,一百多年总有了,留守是不是觉得破旧不舒适?而且下官还听说都亭驿附近闹鬼。也不知道留守有没有见过鬼?”
“啊?闹鬼?真有这等事情?”萧保先愣了愣,“武东门,你到底想让本官做甚?总不会是帮你们捉鬼吧?”
“鬼自有别人去捉。”武好古笑道,“但是得有人将驿站破旧闹鬼的事情上报啊。留守……能帮这个小忙吗?”
“可是本官并没有听说闹鬼啊。”萧保先还是没明白怎么回事,不过他说话的时候却想道:大概是我带在身边的那本陛下(指辽道宗)赐下的《金刚经》有法力,宋朝的鬼害怕辽国的皇帝,不敢来犯吧?
武好古笑着拿出了一本诗集,“留守,这是家师的《和陶诗集》,是我师父的亲笔(其实是米友仁代笔)。留守若帮在下这个忙,这本诗集就送给留守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地产兴邦(二)
朝中两党围绕兵学司展开的斗争总算是有了结果,旧党这会是扳回了一局,也让圣君赵佶对韩忠彦等人的看法有所改观——对于强兵,这些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啊!
几日后,赵佶又在崇政殿召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范纯礼(范仲淹三子)独对,旋即颁布大诏,范纯礼拜礼部尚书兼尚书右丞,进入了宰执序列。
旧党的行情,又有所看涨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新党暂时遭受挫折,还是因为年关将至,不方便再起政争,这几日朝堂之上倒是风波不起,颇为平静。
今日朝会之后,宰辅们回到政事堂中,共议今日要处置的几项重要的政事。
“馆伴高丽使言,高丽使臣吴延宠乞《太平御览》,并报曷懒甸女直所部归附之事。”韩忠彦坐于中厅正位,将馆伴高丽使送来的奏章,当先拿在了手中,“去岁尹灌来朝时,就乞赐《太平御览》等书,先帝诏允,只待校定完毕便可给赐。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曾布先啜了一口茶汤,漫不经意的道:“既然先帝有诏,那就给他们吧。”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当政的太平兴国年间编纂的百科全书,全书1000卷,分55部,各部之下又分落干类,类之下又有子目,大小类目共计约5474类,可以算得上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如果拆分归整一下,倒是能支撑起一个中世纪大学。不过赵光义并不是拿这部大书去办学搞教育的。
此书原本名叫《太平总类》,太宗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看书很快,曾说:“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而命人日进三卷,备“乙夜之览”,才诏改为《太平御览》——估计赵光义那胖子每天晚上就拿三卷《太平御览》当催眠药用了……
而高丽王国的历代国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也很想得到《太平御览》,所以就累次陈乞《太平御览》。不过这部书却被列为了禁止外传的禁书,所以一直不许,直到宋哲宗当政的元符二年才松了口。
韩忠彦也知道当时许可《太平御览》“出口”的决策也有曾布的份儿,现在曾布的回答也在预料之中,于是瞟了他一眼后,目光就转到范纯礼的身上,“彝叟,高丽国使将索要《太平御览》和女直归附事一起上奏,你说是不是想将两者联系起来?”
“相公所虑甚是。不过曷懒甸女直始终是辽国的臣属,高丽人想吞并他们难免会得罪辽国,我们得防着被高丽人拖下水。”
范纯礼和他俩哥哥一样,都是特别不愿意和蛮夷开衅的旧党君子。如果高丽人没有把曷懒甸女直和《太平御览》联系在一块儿,他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了。
可是现在,事情好像变成了高丽国向大宋通报收服曷懒甸女直,大宋赐给《太平御览》1000卷以示鼓励了……
曾布有点蔑视地看了范纯礼一眼,范仲淹的三个儿子都一个德行,畏惧蛮夷如虎!
鼓励一下高丽国怎么啦?高丽国如果能多吞并一些生熟女直的地盘,说不定就会和大辽国打起来。大宋不正好从中渔利?
可曾布蔑视的眼神,却被范纯礼无视了,他缓缓地说:“不如先向辽使询问曷懒甸女直的情况,然后向辽人说明我朝的立场,再赐《太平御览》给高丽人。”
范纯礼的话刚说完,门外忽然走进一个门下省的小吏,向韩忠彦行了一礼后报告道:“禀相公,馆伴辽国使王刺史有急事求见。”
这个王刺史就是驸马都尉王诜,他已经从海州回来了,现在也是圣君赵佶的老心腹了。
不过王诜因为是驸马,又没有在东华门外唱过名,所以赵佶一时也很难给他个要职,所以就派他做了馆伴使,负责接待辽国使臣。
“可说了是何事吗?”尚书右丞范纯礼问。
“好像,好像是都亭驿闹鬼……”
“啊?闹鬼?”
“闹鬼的事情怎么报到政事堂了?”
“这个王晋卿也太胡闹了。”
在场的三个宰执一下子都统一意见了。闹鬼这种事情怎么找宰相啊?宰相也不管捉鬼啊,这事儿得去大相国寺,那边有高僧可以超度,如果度不了再去找景灵宫(皇家道观)找道士来捉。总之,妖魔鬼怪不归宰相管啊。
“请他进来吧。”
韩忠彦挥挥手,还是打发那个小吏去把王诜请来了。王诜怎么说都是官家心腹,还是一等一的亲贵老臣,面子总是要给的。
不一会儿,王诜就一脸苦笑的走入了政事堂,韩忠彦和他很熟,也不等他行礼,劈头就问:“晋卿,到底怎么回事儿?”
“我哪里知道?”王诜连连摇头,“那辽使前日还好好的,昨日突然说都亭驿破旧不能住人,且有白衣女鬼出没,还吵着要搬出去住。”
“那就去大相国寺找个和尚念经吧。”曾布说。
“找了。”王诜道,“找了智深大师和烧猪院惠明大师去念经,可是昨晚还是闹鬼……还惊到了辽使萧保先。”
听了王诜的汇报,在场的宰执们都摇头苦笑,这个王驸马也是,找也得找道高僧啊,怎么能找烧猪院和尚和鲁智深那个酒肉和尚呢?
就他们俩,能把鬼魂超度了才是真见鬼了!
“要不就先给安排到别处去?”韩忠彦皱着眉头说。
“下官在城西有个园子,可以让辽使先在那里住几日,带清理了都亭驿后再让他们搬回去如何?”
王诜接着提出了建议。
曾布点点头,对韩忠彦说:“就照王都尉所言上奏吧。”
都亭驿闹鬼的事儿,在宰执们看来连小事儿都算不上,纯粹就是个趣闻。所以也就没认真讨论,甚至没派人去调查,就做出了决定。不过他们谁都没有想到,都亭驿闹鬼事件,根本就是一个近幸小人的拆迁阴谋……
……
驸马王诜当然也是“拆迁阴谋”的参与者之一了!
从皇城出来,王诜也没再回“闹鬼”的都亭驿,直接就去了城外武好古的梨花别院。
这个时候,武好古、高俅,还有从延州赶回来过年的潘孝庵人都在梨花别院里,一边等着王诜的消息,一边在商量“殿前武士”的后续。
日前的崇政殿问对只是定了大计,还没有到落实呢!
500…1000个殿前武士可是一支相当精锐的武装力量啊!背后还牵扯到最多150万亩的土地和上百万缗的安置费用。
这个差遣可一定得拿下了!
“我朝有殿前二十四班,原本都是诸军精锐,如今却成了仪仗,不能征战了,否则也不需要殿前骑士了。”
潘孝庵首先提起了殿前诸班直的情况,在太祖、太宗朝,殿前诸班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可如今却成了样子货,只能充仪仗,不能作战了。
武好古笑道:“国初时天下尚武,自然可以募集到诸班勇士。可如今文风太盛,富庶之家大都重文轻武,武士没有了来源,诸班自然也没有勇士可以募集了。所以只能走养士的路线,看看能不能替国家养出一些壮士了。其实枢密院兵学司的路子也是不错的,住进城里面,富贵了一百多年的勋贵子弟是不可能自己养成战士的,只有从小送进兵学司那样的军学调教,有个十年八年的,肯定可以教出来。”
在古代中国,“进城”和丧失战斗力几乎可以划等号。无论什么样的精锐,一旦住进了繁华富庶的天下首善之都,再安逸上个几十年,差不多就能养成废物了。
大宋开国的那般将门,当然也是这样的!即便没有赵匡胤的富贵释兵权,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其实北宋的将门资本家和将门艺术家们还是不错的,至少能给后世留下不少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
而想要扭转这样的趋势,也只有开办军校一途了。事实上,全世界在古代和近代维持军队战斗力办法,也就是“封建采邑”制和军事学校制两个路线……当然不能办北宋武学那样的军校。武学的毛病是把战士和将军“对立分割”了,只想培养将才,而不想培养基层的军官。
当然了,本身没有战斗力的“将”,是不会对北宋朝廷构成威胁的。而战斗力爆棚的愤青军官,有的时候是很难控制的……反正历史上没有什么封建王朝能牢牢控制那伙愤青。
所以对北宋王朝而言,最有利的军事组合就是花钱雇佣来的壮士和本身没有武力的“将”。
只可惜,武学里面培养出的“将”根本不会掌兵。而没有了尚武的风气后,壮士也很难花钱雇佣到了。
高俅笑着摇头道:“大郎,你真是想多了,现在武官多是荫补,根本不需要会武功就可以做。如果要入军学学个十年八年才能做,满开封府的将门还不得跳起来?”
“说的也是。”武好古苦笑起来,“那我们还是先议一议怎么把那1000家殿前武士安排好吧。十一哥,我看你也别再回延州了,在那儿能学到甚底?还不如把殿前武士接过手,安排妥帖了比啥都强。”
第四百六十章 地产兴邦(三)
“大郎,你想怎么安排?”
潘孝庵话入正题了。
怎么安排的意思是“捞不捞”和“捞多少”……不捞应该是不可能的,潘孝庵、武好古和高俅又不什么青天,都是爱财的武官和幸近的小人。
三四百万到了他们手里,怎么都要贪墨一些吧?贪墨个几十万缗的,真不算什么。
“还是把钱花到实处吧。”武好古的回答却是让潘孝庵和高俅非常意外,“十一哥,高大哥,要捞钱就在开封府,拆房子盖房子修园子……几百万还不是随便能捞到的?那些殿前武士是用来升官立功的凭借,可不能杀鸡取卵啊。”
“你说甚底?几百万缗?”潘孝庵闻言就是一惊,“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我们还得给陛下修琼林宫呢!”
“不是琼林宫,而是琼林城!”
武好古说着话,就从自家书房的书架上取过了一幅图纸,展开在了书案上。
这是拟建中的琼林新城和开封府旧城合并在一块儿的平面图——武好古的灵魂可是从后世的地产强国穿越来的,虽然本人不是地产业的人员,但是怎么用地产兴邦的套路还是非常熟悉的。
对于开封府城这样一个老城土地有限,而地价又特别高昂的首善之都而言,老城拆迁和新城建设,无疑是来钱最快的办法。后世大天朝的兴旺发达,不就靠得房地产支柱吗?
当然了,拆平民的房子在大宋很不容易……宋朝开封府的刁民比后世的天朝百姓更不讲道理。毕竟现在还是可以站着看皇上的时代,没有元明清三朝的调教,老百姓的思路和后世不大一样。特别是开封府这里的老百姓又被大宋历代官家给惯坏了,个个都特刁钻。
如果武好古这个幸近敢在开封府城内强拆,百分之百被老百姓敲登闻鼓告御状,还有一帮不讲道理的御史言官还会跟着弹劾,到时候宋徽宗也保不住他。
所以武好古的拆迁目标一开始就瞄准了官产。都亭驿、同文馆、礼宾院、怀远驿、国子学、太学、武学、小学、开封府学等等的,统统都在拆迁计划里面!
有拆当然就有建了,都亭驿、同文馆、礼宾院、怀远驿、国子学、太学、武学、小学、开封府学的地盘在后世来说都是黄金地段!
黄金地段要怎么变成黄金,特别是装在自己口袋里面的黄金,那可就是大学问了。
“这些都是要拆掉卖钱的!”武好古伸出手指,在图上开封府旧城部分指指点点,上面不少地盘上划了叉,旁边还写了个“拆”字。
“那么多啊。”潘孝庵粗略地看了看,“差不多能卖2000万吧?不过琼林宫也得花不少钱吧?我看没1500万根本不够,剩下的钱中间还得拿出一部分盖新的使馆和国子监诸学,根本剩不了多少……”
一旁的高俅说:“琼林新城还有宅地和商馆用地,这可都是能卖钱的。另外,琼林新城和开封府西城之间还有点地盘,只要琼林新城建造起来,那可就值钱了。”
“那得猴年马月?”潘孝庵连连摇头,“琼林新城没有五年到十年是起不来的,我们就算拿下了新城里面的宅地、商地和两城之间的土地,要赚到钱起码得十五年。大郎,你不会真的在看十五年后的钱吧?”
“哪儿能呢?”武好古笑着,“十一哥,我看的其实是开封府内的那九块地皮,我们可以联手把它们买下来。”
“买下来?”潘孝庵吸了口气,“那得2000万吧?我们几个哪儿有那么多钱?”
“当然不能一次性买了,得一块块买。”武好古说,“先从都亭驿开始。”
都亭驿的地段好啊,就在汴河大街附近,属于开封府内城最黄金的地方,距离州桥夜市和大相国寺都不远。
“你要怎么买?”潘孝庵看着图上的都亭驿,眉头深皱。
“当然是招唱挂了。”
“甚?”
“就是通过公开招标、唱卖和挂牌的办法把都亭驿的地皮买下来。”武好古说,“只有这样才不落人口实。”
“这还能赚到钱吗?”潘孝庵看着武好古,满脸都是疑惑。
“怎么会赚不到钱?”武好古笑了起来,“十一哥以为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来和我们争吗?那可是200万缗的大买卖!背后没有人敢来接盘?背后有人的,手头就预备好了200万缗?即便是有人又有钱的,就敢下那么大的注还得罪我们仨?”
地产生意,怎么能不讲背景?早就熟知其中关键的武好古,当然不会落人口实了。
“可也得拿出200万缗啊!”潘孝庵还是摇头,“大郎,你知道这200万缗拿去放债,一年能赚多少吗?”
宋朝的利息是很高的!在王安石的《青苗法》中,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都属优惠了。
潘孝庵家的“银行”是放高利贷的,肯定不止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当然了,宋朝的“银行”也是有坏账的!比如借钱给海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都能开得出来,如果海船顺利回来了,借出去的钱也就赚翻,如果没回来,那就有可能出现重大坏账了。
不过有赚有赔之后,潘家金银交引绢帛铺的放债平均年收益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这大概就是王安石的《青苗法》搞砸的主要原因,王大宰相是君子,大概不知道世界上有欠债不还这档子事儿,更不知道有些坏账就是让官府去拿人也是收不回来的。
所以放高利贷也是有风险,是需要谨慎从事的……一般没人放款给穷人救急,都是放给工商业者做大买卖的。
世界上哪有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外放债,还要压下指标不放完还不行的?而且放款放多了就是在大松银根,怎么可能不造成物价上扬?这位被后世捧上天的改革家其实根本不懂……
不过不懂经济,也不懂工商的文官多着呢!武好古和潘孝庵这俩奸商和官府做生意是不可能赔本的。
“怎么需要拿出200万缗呢?”武好古说,“十一哥,你还真打算把钱送进户部?进了户部要拿出来可就难了!”
“不把钱送进户部?”潘孝庵不大明白,“难道送进太府寺(封桩库或叫内藏库)?”
“送进太府寺一样很难拿出来。”武好古说,“这笔钱得专款专用,直接送进负责修建琼林城的衙门啊……这衙门,当然也掌握在我们手里。到时候钱就继续存在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只需要周转得开就行了。”
“能周转开吗?”潘孝庵拧着眉头问。
“能啊!”武好古很肯定地说,“只要在都亭驿地面上盖起来的新房子能预售出去就行。”
“预售?”
“就是房子还没盖好,先卖出去,把钱收回来。”
“房子都没盖,你就想收钱?”高俅瞪大了眼珠子看着武好古,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
武好古笑了笑:“别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但是开封府城之内就是可能的!开封府可是寸土寸金,一房难求啊!州桥夜市附近,只要是个房子就不会低于两万缗,而且有钱都很难买到手。”
开封府的房产行情武好古是知道的,他的佳士得行是有房产业务的,今年已经卖出去三十多处住宅,价值好几百万缗呢。
才三十多处?仿佛很少啊!
没错,是很少!不过不是买家少,而是放出来的房产太少了。需求可是一点都不少啊!
且不说一般的普通人家,就是潘家将门这样的豪门,现在子弟早就过了1000,但是在开封府拥有的宅邸数量却只有几十处……几代同堂甚至几房同堂的都大有人在。
住得像潘孝庵、潘巧莲这样宽敞的,那是个别的特例——他们家是开银行的!
另外,开封府还有两三万个堂堂的官人,其中的大部分也都是无房户。就连武好古的恩师苏东坡,在开封府也没有房产——他曾经有过一套房,后来因为嫁女儿和老是被贬官,不够开销不得不卖掉了。
总之,在开封府城内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甚至用不着打什么折,有房就不错了!
而且武好古还准备针对开封府寸土寸金,一房难求的局面,专门设计了两种“紧凑型住宅”。一种类似于后世上海滩的石库门房子,独门独户,砖木结构,两层楼加上阁楼,还带一个小小的天井。
这种房子可以造得非常密集,而且每一栋虽然有封闭的空间,但是占地面积很小,既体面,又不会太昂贵,在预售阶段,每栋“仅售”两万缗。
如果买不起“石库门”,武好古还为住房有困难的开封府官人们准备了更加廉价的“筒子楼”。在减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先进技术”后,筒子楼采用了成熟的技术,建造难度大大降低,质量也有了保证,在州桥夜市附近的筒子楼的售价,在预售阶段,不会超过每套8000缗……
另外,无论是筒子楼还是石库门,如果是进士购买,武好古还可以给一个九五折的优惠价。
第四百六十一章 地产兴邦(四)
快到晚饭的时候,王驸马终于赶到了武好古的梨花别院。
武好古和潘孝庵还有高俅一块儿到大门外迎接,把忙活了一天的王驸马迎进了中堂。
进屋做好之后,王诜看着武好古,笑吟吟道:“大郎啊,老夫已经和韩相公、曾相公和范相公他们说好了,他们都上了你的当!明天会上奏官家,报告都亭驿闹鬼和辽使搬家的事儿。你说说看,你该当何罪啊?这可是欺君罔上啊!”
“怎么会是欺君呢?”武好古笑着,“当今官家可是圣君,怎么会不知道闹鬼是假,拆房子才是真的?”
宋徽宗当然知道了!这事儿本来就是武好古和宋徽宗联手做局嘛!要是不拆了都亭驿、同文馆、礼宾院、怀远驿、国子学、太学、武学、小学、开封府学,上哪儿找2000万给他盖琼林宫啊?
如果说有谁被欺骗了,也就是政事堂里面几个宰执重臣了。其实这也是善意的欺骗,不花国家一文钱,还给宋徽宗造了园林离宫,给不少住房困难户官员盖了经济适用房,还在开封府城旁边造了个小而坚固的“支城”。
万一将来女真人还是打来了,开封府城守不住,躲进琼林新城好歹也能多捱上一阵子吧?
而且这事儿宋徽宗要是跟那帮宰执明说,肯定被堵啊,所以只能这样悄悄的进行。
还不敢一开始就说要造琼林宫,只敢说把都亭驿的地皮卖了给辽使在琼林宫旁修个新的馆驿,“顺便”再修缮一下同样年久失修的琼林宫……
200万当然是不够的了,不过可以开始做项目了。等过一阵子兵学司的军学并入武学了,就可以拆迁国子监下面的武学了。
武学占地比都亭驿大多了,不过地段不是太好,在南熏门内,属于开封府外城,但是四百万缗还是可以换到手的。这样琼林宫二期工程和新武学就能同时开展了……
就这样一点点的拆,一期期的建,有个五年十年的,就能给开封人民建成一座崭新的琼林新城了。
这可真是为国为民为君为官,对各方面都有好处的大好事啊……武好古做的事情真是太好了,简直就是雷锋同志穿越了!
当然了,王诜也是有好处的。房地产买卖肯定算他一份,不过他根本不在乎钱(他有钱也没人继承啊)。他只是想把宋徽宗哄开心了好升个官……吃了一辈子富贵闲饭的王诜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都65岁了,身体也不好,居然想要做枢密院都承旨——这个官他当然可以做了,他老婆死了20年了,早就不是真正的驸马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宋徽宗可以为所欲为的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年间。他真要提出让王诜去做枢密院都承旨,多半会被宰执们堵回来的。
……
第二天上午,崇政殿中。
圣君宋徽宗从案几上的一堆奏章中抽出了那封做了标记的关于都亭驿闹鬼的折子,打开放在了自己面前。
“范卿。”他强忍着没有笑出声,直接点了刚刚卸任了知开封府事一职的尚书右丞范纯礼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