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卿。”他强忍着没有笑出声,直接点了刚刚卸任了知开封府事一职的尚书右丞范纯礼的名儿,“都亭驿闹鬼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开封府有人蒙冤屈死了?”
  蒙冤屈死?怎么回事?皇帝怎么会往这方面想?
  范纯礼听到这问题吓了一跳,他是之前的知开封府事啊,要是开封府地面上有人蒙冤屈死变了鬼,他这个知府是有责任的!
  哦,如果仅仅是有人蒙冤屈死,其实责任不是很大的,问题是冤死的变了厉鬼……而且是连大相国寺的高僧都超度不了的鬼,那就是个很大的责任了。
  范纯礼使劲儿想了想,实在记不起来冤枉死了什么人?
  “陛下,也许是被绍圣、元符年间被奸臣陷害的冤魂在作祟。”韩忠彦这时开口替范纯礼解围了,顺带着把矛头指向了新党。
  一定是被新党害死的忠良变成厉鬼了……
  “是吗?”赵佶转过目光看了看曾布,“曾卿,可有这样的事情?”
  曾布连忙道:“陛下,鬼神之说是不可信的。绍圣、元符年间国泰民安,西贼也被平定,政绩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害死了一些人,但还是功大于过的!
  “陛下。”知枢密院事安焘这时上奏道,“绍圣、元符年间虽然用兵取得了胜利,但是远远称不上国泰民安。熙宁、元丰年间,才是国泰民安。当时朝廷和地方仓库无不殷实,便是小县所存之钱粮也不下二十万。绍圣、元符年以来,各地倾其所有以供边军,但是军中仍然缺乏粮草,不少地方官吏们连月俸都不能按时支取,公家的财物不知去了哪里?还请陛下明察。”
  这是新党在闹内讧!新党内部,其实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安焘虽然也有新党的背景,但他不是章惇、曾布一系的人,算不上核心,而且他和章惇的关系很坏,有机会踩上两脚也是正常的。
  而且他说得也不是完全不对,绍圣、元符年间的财政地区不能和熙宁、元丰年间相比。
  因为章惇主导“绍述”并不彻底,只是恢复了在元祐更化期间被废除的《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以及继续贯彻《置将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改《免役法》为《雇役法》。而没有恢复实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也就是说,章惇的“绍述”是建立在对大商人、大地主让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国家的财政状况并没有熙宁、元丰那么好。同时又要支撑大规模的用兵,自然就把多年累积的财富给消耗一空了。
  另外,《均输法》和《市易法》又是官营工商加打击商人的路线,政治上无比正确,所以安焘现在依旧认为熙宁、元丰年间的新政是完全正确的。
  “也许是熙宁、元丰年间惨死的小商贩化成了厉鬼呢?”
  韩忠彦马上开口反击安焘了。章惇的路线只是打击官人有点狠,工商户和大地主们还是可以忍受的,而安焘想要恢复的《均输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可真是让整个开封府都怨声载道的。
  宋徽宗这个时候嗯咳了一声,制止了朝堂上的争吵——一个“鬼”居然点燃了朝堂上的战火,这可真是有点出乎圣君赵佶的预料了。
  “到底是何冤鬼,以后再说。”赵佶一本正经地说,“眼下还是让辽使搬去琼林苑左近居住。不过也不能总住在王诜家中吧?不如就在琼林苑附近选择一处新址,修建一座新的馆驿供辽使居住吧。”
  要给辽使盖房子?
  曾布、安焘和章楶三人马上紧张起来了。
  现在辽使说都亭驿有鬼,官家马上就给盖新房子,这说明什么?说明官家要和辽国做兄弟啊……这是旧党的路线啊!官家原来是亲旧党的!这可怎么办?
  韩忠彦和范纯礼那个高兴啊!
  官家果然是圣君,知道大宋的禁军都是废物点心,打个西夏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还没最后胜利。和辽国打完全是老寿星上吊——活腻了!
  所以还是和辽国做兄弟,大家一起混日子。
  “陛下所言甚是!”韩忠彦马上表态,“都亭驿年久失修,即便没有闹鬼也该再建新馆了。”
  “不过再建新馆耗费巨大。”宋徽宗一脸不舍地说,“如今国家各处府库空虚,正是应该节俭的时候。不如这样吧,就把旧的都亭驿地皮拿去佳士得行唱卖,所得款项用于建筑新馆。”
  圣君啊!
  韩忠彦和范纯礼那个激动啊!为了宋辽友谊盖房子还不花朝廷的钱,这是多好的皇上啊!
  “陛下,都亭驿的土地在开封府内城,价值很高。而琼林苑附近的土地比较便宜。如果要卖了都亭驿,所得的钱款怕是不下二百万,修建一个新馆有二十万就够了,剩下的钱怎么用?”
  安焘是开封府人士,而且还当过户部尚书和三司使,很会理财,马上就想到了拆迁的差价不小。
  宋徽宗被他一问心中颇为不快,这老家伙放弃湟州、鄯州的时候糊涂的不行,现在一提到钱怎么就那么清醒了呢?
  “若有富裕。”宋徽宗脸色阴沉地说,“朕还想修缮琼林苑和金明池。”
  崇政殿内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宋朝皇帝虽然大权在握,但是花钱是不大自由的。谁让他们不杀士大夫呢?士大夫的嘴可就不大老实了,想要学清朝的圣君那样为后世北京和承德旅游业做贡献是不可能的。
  不过宋徽宗现在要做的事情却是个擦边球,他又不是搜刮民脂民膏给自己盖房子,他不过是想卖掉一块开封府内城无关紧要的地皮……
  而且,这事儿好像也不需要通过两府同意吧?呃,应该是可管可不管,那么就少管一点吧。
  “陛下。”韩忠彦想了一会儿,开口表态了,“既然不用户部和太府寺出钱,臣等宰执不便过问此事,一切就由陛下决定吧。”


第四百六十二章 地产兴邦(五)
  “相公,你怎么能同意官家花那么多钱去修缮琼林苑和金明池呢?”
  朝会之后,韩忠彦才回到政事堂中,副相范纯礼就急忙和他理论起来了。
  “彝叟,这事儿又不花户部和太府寺的钱,而且开封府还能收上几万缗的契税、市税,有何不妥之处?”韩忠彦在中厅正位上坐了下来,顺手拿起一份刚刚由进奏院送来的奏章,边看边说,“再说现在朝堂上还有那么多的奸臣,我们如果拦着官家硬不让修琼林苑和金明池,没准就让奸臣得逞了。”
  “相公,这次虽然不花国库和太府寺的钱,可是都亭驿的那块地皮也是国家的,如今至少值200万啊。”
  韩忠彦放下手中的奏章,端起小吏送来的茶汤,啜了一口,摇摇头道:“先帝昔日欲为高家修宅邸,宣仁皇后几次三番拒绝,后来不也赐了官地,由高家自己出钱修造,不也说没用国库一文钱吗?我们不是还上表称赞宣仁皇后贤德吗?如今官家不过是用相同的办法为自己修善园林,虽然不是明君所为,但毕竟没有花国库的钱,也不影响和辽国的交情,有何不可?彝叟,我知道你家兄弟几人,都是正直君子,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但是不知变通也是不行的,官家只要不行害民的新法,不挑起和契丹的战争,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卖几块地皮搞点钱花就不要计较了。”
  韩忠彦被史书评为“庸懦”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底线是比较低的,只要上上下下都能比较轻松的混日子就行了。根本不能和他那个凶得要死,谁都敢怼的老爹韩琦相比。
  范纯礼只是摇头:“相公,如今官家才即位几日?就已经想尽办法在为自己修园子了,若假以时日,岂不是要聚敛挥霍了……”
  “莫说了,莫说了……”韩忠彦连连摆手,“说多了章子厚就要回来了!到时候天下人更苦,我等正直君子,就得去海州养老了。”
  ……
  同一时间,在枢密院内,曾布、安焘、章楶,还有翰林学士蒋之奇也凑在一起,议论“拆迁都亭驿”之事了。
  宋徽宗居然想到了拆了都亭驿卖地皮给自己修宫殿……这也太聪明了吧?虽然大家都知道当今圣上是很聪明的,文采武艺综合一下,古今帝王中绝对排第一,唐太宗李世民也比不上啊。
  可是这聪明用得不是地方啊!
  “冲元,今日之事甚为不妥!应该封还字头,坚决阻止。”
  知枢密院事安焘刚一坐下,就对跑到西府来“串门”的中书侍郎许将提出了“封还字头”的建议。
  出售都亭驿土地以筹钱修建新馆驿及修缮琼林苑、金明池之事,也是需要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查的。现在门下省理论上的最高长官韩忠彦已经表态放行了,所以门下省就不大好封驳诏书了。
  但是曾布还没有表态,所以中书省可以封还字头,拒绝拟招。不过中书省这么干是很容易惹恼官家的,到时候就要去海州了。
  “厚卿。”中书侍郎许将却被安焘提议吓了一跳,“连韩师朴都点头了,我们还做甚恶人?”
  自神宗朝开始,不让官家花钱的一般都是旧党——旧党对朝廷敛财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就要控制国家的支出了。不仅皇帝本人的生活要节俭一点,连国家正常的开销,比如打仗,比如治理黄河(在北宋中后期治理黄河的办法都不正常了)的开销,也都是能省就省。
  不过武好古这次给宋徽宗出的主意是“地产兴邦”啊,问地产业拿钱,不用户部和太府寺出,那就没有朝廷敛财的问题了。所以韩忠彦不加以阻止也不算违背旧党的宗旨。
  和许将一起到西府“串门”的曾布也道:“厚卿,如今台谏主要在元祐党人手中,弹劾我和冲元的奏折都快在官家的案头堆成山了。如果我们在修缮琼林苑的事情上挡官家的道,只怕都得去海州了。”
  “不是修园子不妥。”安焘连连摇头道,“而是把都亭驿的地皮拿去佳士得行唱卖不妥!”
  曾布摇摇头,“厚卿,这不是一回事儿吗?不把地皮卖了,官家上哪儿弄200万啊?”
  安焘道:“子宣,你说这地皮会给谁买去?谁能一次拿出200万巨款?”
  “厚卿,你也是汴梁子,怎么不知道汴梁城内豪商遍地吗?”许将笑道,“光是一个界身巷就能拿得出一亿缗。”
  “我当然知道!”安焘正色道,“我还知道土地到了奸商手中,一定会变成他们盘剥鱼肉百姓的工具。”
  “商人买地是买卖,自然要图利的。”曾布说,“商人图利并不等于害民。”
  曾布虽然是新党的大将,但是他的思路和王安石、安焘等人也有不同,他并不赞成官营工商业搞垄断。在熙宁七年的时候,他就上书指出了《市易法》存在的问题。因此被看成了新党的叛徒,被王安石踢出了朝堂去广州做知州了。
  而安焘虽然是汴梁子,但是却主张加强官营工商业。所以在他看来,章惇、曾布主导的所谓“绍述”只是徒具其表,完全没有了熙宁新政的精髓。
  安焘愤恨地道:“今次之事一定不是官家想出来的,而是官家身边的两个小人潘孝庵和武好古在谋划!那潘孝庵虽然是将门子,却是父子两代都不务正业。在熙宁、元丰年间,他家的金银绢帛交引铺就勾结污吏,坏了王荆公的《青苗法》,趁机操纵粮价,又以高利放债,迫使大名、应天、海州等地不少小农倾家荡产,甚至有不少贫户因此阖家自杀!后来,他家的解库还借钱给开封府的粮商以囤积居奇,操纵粮价对抗《市易法》,搞得民怨沸腾。此等奸商本该拘捕归案,从严惩处,可是却因为是功臣之后且有官身就不了了之。如今他的儿子和女婿又迷惑官家,想要继续为祸害民了!”
  原来潘孝庵、潘巧莲的老爹也不是什么好人,活着的时候也是开封府有数的大奸商!王安石搞《青苗法》的时候,他就和当地的豪门污吏勾结,一起在大名、应天、海州等地操纵粮价。
  在农户从常平仓贷出粮食(需要折算成钱)前大肆推升粮价,造成农户贷出的粮食折价过高。而在夏秋农户还贷时,又压低粮价,造成农户还贷所需的粮食(也需要折钱)过多。
  这样农户实际上需要承担的利息就远远超过了规定的百分之二十,多出来的部分,自然就由潘家奸商、当地的豪门还有贪官污吏私分了……呃,这种明摆着亏死的青苗贷在很多地方都是摊派的,不想借也不行啊!不仅农户会被摊派青苗贷,连廓坊户也会被摊派。
  对了,同样的坏事西门青的爷爷西门鹤在阳谷县也干过,可是逼得不少老实巴交的农民伯伯倾家荡产!
  所以王安石的新政搞砸锅,主要是奸商和污吏们的罪过……王安石的新政漏洞再大,执行过程中错失再多,出发点都是为国为民,而且又符合官营工商和“保护”小农的政治正确,自然是好的。如果没有奸商和污吏捣乱,新政肯定是大获成功的。
  现在奸商居然成了官家的心腹,还打算在开封府搞房地产,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厚卿。”曾布皱着眉头说,“要不就让御史弹劾潘孝庵和武好古吧。”
  御史台里面当然也有新党的喉舌,现在的御史中丞赵挺之就是新党一员。
  但是弹劾武好古、潘孝庵这样的近臣心腹是没有用的,官家直接把弹章留中就是了。
  “现在不需要弹劾。”安焘说,“现在应该阻止小人的奸计,绝不能让都亭驿落在他们手中。应该让开封府的店宅务接手都亭驿。”
  “让店宅务接手?”
  曾布和许将互相看看,都觉得有点儿不大放心。说真的,把都亭驿作价200万卖了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出纰漏的事儿。而且官家提出的唱卖也不错,公开喊价,价高者得,一手交钱,一手拿地,没有任何不妥啊。
  “让店宅务去卖了都亭驿?”曾布问。
  安焘点点头:“也不是单纯发卖,而是……”
  而是什么安焘一时想不起来,他又不知道后世地产兴邦的路子,甚至连生意都没做过。
  “奸商一定有办法谋求暴利。”安焘说,“但是店宅务的官吏一定知道。子宣你只需要把他们叫到府邸问话,搞清楚了商人们如何牟利,就可以让店宅务同样办理了。”
  “可是开封府的左右厢店宅务经营所得一样是给禁中花销的。”曾布说,“反正是给官家盖园子,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
  “不一样!”安焘摇摇头道,“店宅务乃是官营,朝廷是可以掌控的!而商人唯利是图,所作所为一定误国误民!熙宁、元丰年间的事情,子宣你难道忘记了么?”


第四百六十三章 地产兴邦(六)
  店宅务在大宋各个主要的州府军县中都是存在的,是专门负责经营城镇房地产业务的衙门,是官营工商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开封府城内的店宅务又是所有店宅务中最大,也赚钱最多的一个,不,应该是两个。称为左、右厢店宅务。设有监官、专副知官、勾当官、使臣乃至修造厢军。其中监官有四人,分别由在京朝官、武官和内侍担任。监官之下则是左、右厢的正副知官,再往下则是勾当官,另外还有专管修造厢军的指挥使。是个相当庞大的衙门!
  而在左右厢店宅务下管理的租赁房产,目前一共有12626间,土地654段,宅邸164所,都是在开封府城内的产业。这些产业如今的价值,肯定在好几亿缗了!而价值好几亿缗的产业,在官营的左右厢店宅务手中,一年产生的利润大约在21万到25万缗之间……回报率大概有万分之几吧。
  呃,也就是好几亿的房子月租两万不到……还真是不少啊!这样的衙门还能实行地产兴邦的大计吗?
  不过曾布还真的听了安焘的建议,把监左厢店宅务的强渊明给招到了自家的府邸之中。
  强渊明字隐季,杭州钱塘人,今年四十多岁不到五十,相貌堂堂正正。他是元丰八年(1085年)的进士,因为兄长强浚明和蔡京很有交情,所以他也和蔡京关系匪浅,算是蔡氏一党。有了蔡京的提携,他在高中进士后的仕途自然是一帆风顺。入仕不过十五年,就已经官拜正七品宣德郎,还得到了监左厢宅店务这个难得的好缺——宅店务有油水是肯定的!
  此外,这个差遣还负责给朝中的高官分配“公租房”,别人打破头都很难见到的高官,却有求于监左右厢宅店务这个不大不小的官儿。
  所以强渊明被曾布招去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曾相公的党羽需要住房呢!这段时间因为有不少章惇一系的新党官员被赶出了朝堂(也包括他的后台蔡京),所以有不少好宅子都空出来了(蔡京的宅子当然没有收回,因为蔡京还赖在开封府不肯走),可以给曾布的心腹们安排一下。
  可是到了曾布的相府之后,他却听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有人花200万买了都亭驿的地皮,要怎么赚到更多的钱?
  这是什么意思?曾相公想做生意赚钱?就算要做,也不能那么明目张胆啊,会给人弹劾的……曾布是文官,应该是不爱财的!
  “相公,都亭驿的地段是极好的,若要赚钱,当然是盖瓦子商铺了,租出去的话,一年收个四五万缗是稳稳的,多一些的话,说不定能有六万。”
  他可不是在瞎说,因为内侍省下属有个后苑房廊所,掌管皇宫后苑所属靠近蔡河的房廊,出租给纲商存放货物及进行交易——从淮浙江湖六路运来的谷物、货物大多堆放在那里进行买卖。这是这一处,后苑房廊所每年可以收入近七万缗。
  另外,修完京城所和汴河堤岸司也拥有大量的商业房屋用于出租,每年获利可以达到十几万缗之巨!
  相比后苑房廊所、修完京城所和汴河堤岸司这三个专做“商业地产”衙署,店宅务的经营状况实在是有点糟糕了。
  当然了,后苑房廊所、修完京城所和汴河堤岸司这三个衙门的盈利也算不上好。他们拥有的土地价值也都高达好几千万乃至上亿呢!
  地产兴邦这事儿搁在宋朝,还真是有可能的!别的且不说,便是开封府内这些属于几个租房衙门的产业运作好了,一年收入上千万缗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如果拿了这上千万缗去购买土地安置殿前骑士,一年至少可以增加三千家,到靖康元年可以养出至少六万家骑士……呃,打个对折也有三万家,战时动员出三到五万封建重骑兵以及十万以上的武装随从那是没有一点难度的。
  有了三到五万名封建重骑兵,宣和北伐多半就不战而胜了,也就没有靖康之耻了,说不定就是大金国的天会之耻了。
  这万恶的金钱要是用对了地方,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的!
  问题是,钱一定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200万的地皮年入6万也不多啊。”曾布想了想,又问,“有何良方可以获得巨利?”
  “这个……”强渊明听了这问题也有点发愣,曾相公怎么回事儿?掉进钱眼里面了?真要钱的话,哪儿不能捞啊?怎么就看上都亭驿的地皮了?那块地皮也不可能卖吧?
  “相公,您到底想问甚底?”强渊明问。
  曾布说:“官家想要发卖都亭驿的地皮……据说可以卖200万,得钱用于在琼林苑附近修建一个新馆,多余部分用来修缮琼林苑。”
  还有这种操作?
  强渊明不可思议的看着曾布,“这,这是谁的主意?”
  曾布想了想,“大概是武好古吧。”
  怪不得!强渊明心说:武好古当然有办法啦!他靠唱卖行和卖画册、杂志一年都捞进几十万了……你要把都亭驿卖给他,200万他肯定能给你翻出400万!可是自己是堂堂进士,虽然在太府寺管过钱,可那不是做生意啊。
  “相公。”强渊明想了想,“下官不是商人,不懂得经营……若相公想知道商人会如何经营,待下官去问刘监官。”
  “刘监官?哪一位?”
  “是已故的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刘有方的养子刘瑷,现在也是监左厢宅店务,他是懂一点经营的。”
  那个三年前差点把武好古整死的刘有方在元符三年六月的时候病死了。他的养子刘瑷也因此从西北军前回来奔丧,宦官死了养父是不必守孝三年的,所以在办好了丧事之后,他就给自己活动了一个在开封府的肥缺,监左厢宅店务。
  曾布马上吩咐道:“好,赶紧去问!”
  ……
  “当然是建了小宅子和店铺发卖了。”
  在左厢店宅务的衙署之中,刘瑷正在给难得虚心求教的强渊明说着房地产的生意经。
  “如今开封府真正好卖的还是小宅子,三万缗以下的那是供不应求……现在满开封府多少官人还在租房子啊?就是那些在榜下被捉了婿的进士,又有几个能得到开封府城内的房产?”
  说着话,刘瑷拿出一本《花魁》画册递给强渊明,“宣德,你看看第三页上都是卖房子的花招儿。”
  强渊明不用看也知道,《花魁》画册嘛,他每一期都订了,包括特刊写真集在内,一本都不缺,而且都是正版的——堂堂一个风流才子,要是连《花魁》画册都没有,说出去人家要怀疑你有龙阳之癖的!
  而且在好几期的《花魁》画册上还有强渊明提的诗词——这又是武好古赚钱的点子了,通过《花魁》画册进行诗词大赛,获胜者还有奖金可以拿,还能免费享受花魁陪酒献唱。奖金和免费什么的,强渊明强大才子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风流才子的名声!
  对于自以为是文人的主儿来说,这个名声可是很重要。所以刘瑷,还有那个能写一笔好字的梁师成也和强渊明一样,有全套的正版《花魁》画册(人家就是欣赏,绝对没有别的想法)……而且他们的填词也上过画册!不过他们没有奖金拿,而且还得给《花魁》画册不少钱。
  刘瑷看强渊明接过《花魁》画册,又笑着说:“不过这勾当我们宅店务是不能做的。”
  “我们不能做?为何啊?”
  “这是祖宗法度啊。”刘瑷道,“不知道是太祖还是太宗下的诏。”
  强渊明笑道:“祖宗是不让出卖店宅务原有的房产,又没不许经营新的产业……刘供奉,曾相公的意思是,若是官营也有利可图,就不把都亭驿的地皮拿去唱卖了,就给我们店宅务官营,所入都进官库,岂不是更好。”
  “官营?”刘瑷皱了皱眉。他知道强渊明这个监官高高在上的,不管什么事儿,也不是很了解情况。
  实际上官营的店宅务早在仁宗朝就开始搞内部承包了——包括出租、修缮,甚至房产上附属的植物,都是承包给吏员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店宅务管理的房屋在实行承包前无人负责,到仁宗朝的时候由于房屋老旧,开始大量倒塌了……没有办法,只好将业务承包给个人。
  要是不承包,现在早就没有店宅务,只有地皮务——至少地皮是不会塌掉的!
  如果店宅务真的能接下都亭驿的产业,多半还是要搞承包的,根本不可能由官府完全掌控。
  “好啊!”刘瑷眼珠子转了转,已经盘算好了,“还是曾相公所虑周详,此事必须官营啊。要不然金山银山可就入了私门,不能为国家所用了。”
  强渊明点了点头,站起身对刘瑷道:“那我就去和曾相公说了,把都亭驿接过手……到时候就给你来经营,可不能出纰漏啊。”
  “不会。”刘瑷拍着胸脯保证道,“绝不会不会有半点纰漏的!”


第四百六十四章 地产兴邦(七)
  元符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又到了除夕之夜。
  武好古这个时候肯定没想到自己“地产兴邦”的美好想法,在安焘这位曾经追随王安石变法的北宋大官眼中,就成了唯利是图,成了误国误民。
  实际上,他这几天压根就没再想都亭驿拆迁的大买卖。他这时候正忙着误国误民,呃,应该是为国为民!
  原来在除夕前的几天,官家赵佶又抓了他的差,让他同王诜一起去招待刚刚“搬了家”的辽使萧保先和刘云。
  在名义上,武好古是以绘画称旨的身份去给辽使画像,并且奉上宋徽宗的标准像的。不是那种吓唬人的横刀立马图,而是身穿大红袍,温文尔雅的宋徽宗画像。是武好古和张择端两人共同完成的一幅油画,画得非常逼真。
  而在画像之余,武好古当然少不了和萧保先交换“高丽…女直战争”的意见了。并不是以个人名义,而是作为宋徽宗的密使去和萧保先商谈。
  大宋官家关于这场战争的立场,也由武好古告知了萧保先——首先,大宋在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中是中立方,不支持高丽国,也不支持生女直。
  其次,大宋将会在保持中立的同时,同双方进行贸易,所出售的物品会包含铁器和兵器。
  第三,大宋希望就出售给高丽国及生女直双方的铁器、兵器的数量和种类,同辽国方面交换意见并且达成共识。
  第四,大宋希望能够通过出售铁器和兵器,使高丽国和生女直双方保持均势。
  当然了,上述的这四条,实际上并不是宋徽宗提出的,都是武好古在“假传圣旨”,妥妥的欺君罔上啊!
  不过武好古的风险也不是白冒的,在他费尽口舌,说明了大宋官家的“亲辽”和让高丽、女直两败俱伤的好处之后,萧保先总算是接受了武好古代表宋徽宗提出的“四项中立原则”了。
  而且,萧保先对宋徽宗这位大宋圣君也更高看了几分。这位大宋官家比起他的前任,果然是高明了不少啊!
  看来大辽国今后不能再动辄欺负大宋了……
  今天因为是除夕,武好古还得在亥时入宫,然后陪着赵佶在明日凌晨,也就是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初一凌晨,登上东华门接受朝贺,因此早早的就离开了临时用作辽国使馆的王诜的城西别院,往开封府城内去了。
  顺便提一下,宋徽宗对举行大朝会的兴趣不高,在他执政的26年间,一共只举行了4次大朝会,其中3次是元旦大朝会,分别在大观二年,政和八年和宣和六年举行,还有一次是政和二年举行的冬至大朝会。
  在经过琼林苑的时候,武好古驻马观看了片刻,这座皇家园林的确又小又寒酸,完全不能和后世北京城的那些园林相比。而且琼林苑和附近的金明池对外开放的,允许百姓和官员进去游览,只是在举行典礼时才封闭。
  这大宋官家的亲民程度,的确是有点儿让武好古那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很不适应了。
  看了一会儿后,武好古就打马往开封府城西北的水门而去。西北水门是金水河流出开封府城的出口,不仅有水路,而且也有陆路。在金水河没有封冻的季节,西北水门可是开封府最繁忙的几个城门之一。
  金水河上来来往往的,不是纲船就是画舫。金水河两岸的官道上也是车水马龙,繁华热闹到了极点。
  不过如今金水河上已经没有船只往来了,但是两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