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枭雄-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琏身着便衣,混迹在百姓中,谁也看不出他的身份,林仁肇等几名士兵跟在身后,百姓对于杨琏等人没有丝毫防备,毕竟这些人眼生得很,想来不是官府的人。
  杨琏听见百姓们议论,又让林仁肇等人分散在城中打探了一番消息,等到众人回报,杨琏略作沉吟,便知道了刘彦贞的打算。在城里主要干道转了一圈,杨琏便带着众人朝着刺史府走去。
  到了刺史府门口,一名士兵匆匆而来,差点撞到杨琏身上。杨琏反应极快地躲开,同时后退一步,十分警惕。
  那士兵微微躬身,迅速爬起来,朝着刺史府内跑了进去。
  杨琏叫了一声,但士兵脚步丝毫不停留,继续朝着府内狂奔。
  “走,进去看看。”见这士兵行动匆匆,杨琏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便说道,同时加快了脚步。
  这时,刘彦贞刚刚起来不久,正在吃着早餐,一个鸡蛋,一碗稀饭,另外还有一小碟切得薄薄的羊肉。刘彦贞刚吃了两口,那士兵匆匆进来,道:“刘刺史,大事不妙了。”
  刘彦贞皱了皱眉,颇为不满地放下筷子,道:“出了什么事情,慌里慌张的。”
  “禀告刘刺史,城外的百姓已经聚集在一起,想要攻打楚州城!”那士兵说道。
  “这群刁民!”刘彦贞将筷子一扔,冷哼一声站起身来,走了两步,喝道:“传令下去,全城戒备,若有人图谋不轨,可杀之!”
  那士兵应了一声,正要走出去,杨琏匆匆走了过来,摆摆手,道:“刘刺史,万万不可。”
  刘彦贞见是杨琏,先是一愣,旋即道:“杨节度,城外的百姓多是汉国人的奸细,决不能姑息。”
  “刘刺史,昨日我来的时候,就看见城外有数以万计的百姓,其中老弱妇孺不少,不能就这样杀了。”杨琏摇摇头。
  刘彦贞拱拱手,道:“那以杨节度的意思,该如何做?”
  “先去看看情况再说。”杨琏道。
  “那也好。”刘彦贞说着,也不吃早饭了,与杨琏匆匆走出刺史府,早有亲兵牵来战马,众人朝着西城门赶去。一路上,不少百姓纷纷躲避,生恐被这群气势汹汹的官兵所杀。
  半柱香的时间后,众人到了西城门,下了战马,匆匆跑上城墙,杨琏看清楚眼前的一切,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西城门外,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总之一眼望去,城门外全是百姓,站在最前面的,是一群妇孺,此外还有少量的壮汉。
  妇孺们在地上哭泣着,不断磕头,哀求城墙上的士兵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去。少数壮汉手中拿着叉子、锄头,其中有几人拿着长刀、宝剑,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城头。
  百姓们先是哭泣,随后,在一名壮汉的带领下,齐齐呐喊起来:“开门,开门!”
  灾民们多半没有吃饱,但架不住人多,喊起来声音直冲云霄,倒有几分气势。
  刘正看见刘彦贞来了,奔上几步,道:“叔父,这些灾民看样子想要攻城。”
  “他们敢!”刘彦贞冷哼了一声,走到城墙边上,手扶着女墙,冷冷地看着城外。
  杨琏也快步走了过去,城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即使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么多人攻城,也是极为恐怖的。
  “刘刺史,这似乎是有人煽动。”杨琏说道,他一眼就看见在人群中,有那么几个人特别显眼,他们衣着干净,手中拎着大锤、长刀、长枪等武器,显然不是一般的百姓。
  刘彦贞点点头,他也看出来了,叫过刘正,道:“传令下去,严加防范,决不能让他们攻城。”
  刘正领命,匆匆而去,传达军令。
  杨琏道:“依我看来,这些百姓攻城的机率不大,有心人虽然想要煽动,但恐怕更多的是试探。”
  “应该是如此,不过,正是如此,更要严加防范,决不能让这些人入城。”刘彦贞说道。
  “也不能轻易杀人,不然事情就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杨琏说道。
  刘彦贞对此深以为然,又吩咐了下去,没有得到命令之前,决不能擅自射击。
  百姓中也有人看见了刘彦贞、杨琏等人,一个壮汉走了出来,到了城下,朝着百姓大声喊了几句,顿时四周的百姓都停止了哭喊之声,西城门一带,变得安静了许多。
  “这个人,似乎是灾民的头。”杨琏低声道。
  果不其然,城下那人靠近了城门,离城门不过十几步的距离,只见他朝着城墙上拱拱手,道:“刺史大人,我等皆是灾民,因为水患,这才逃难来到此地,还望刺史大人慈悲为怀,救救我等,自当感激不尽。”
  刘彦贞问道:“你是何人?”
  “小人叫做戴礼。”那人回答。
  “戴礼,水患严重,百姓遭殃,这一点本将十分清楚,可是,你带着这么多人围在城下,意欲何为?”刘彦贞问道。
  “刺史大人,我等逃难而来,还望刺史大人发放一些粮草,给我等度日,自当感激不尽。”戴礼说着,跪了下来,朝着刘彦贞磕头。
  杨琏摇摇头,道:“刘刺史,你打算怎样做?”
  刘彦贞笑了笑,道:“杨节度奉陛下之命,赶来楚州赈灾,更是陛下钦点的顺天节度使,负责海楚两州的事宜,本将自当听从杨节度的安排。”
  “这只老狐狸,居然将这个锅甩到我的身上来。”杨琏皱皱眉,心中思忖道。表面上却不露声色,笑道:“刘刺史客气了。”
  “怎会是客气?本将对杨节度一向恭敬的很。”刘彦贞说的一本正经。
  杨琏呵呵一笑,道:“既然刘刺史如此厚爱,那么本将就当仁不让,处理此事了。”
  刘彦贞微微一愣,这个杨琏居然顺着杆子往上爬,让他有些意想不到。不过,他已经捞足了利益,赈济灾民这种没有油水的事情,他也就不想参合了,便微微一笑,道:“杨节度正当如此。”
  “既然本将全权负责处理此事,这么说来,刘刺史就该听我的命令了?”杨琏不露声色地问道。
  刘彦贞觉得吃定了杨琏,便点点头,道:“杨节度是钦差,所作出的决定,本将自然会遵从。”
  “好,那就好!”杨琏说着,看向了城下的戴礼,道:“戴礼,灾民之中,你能否说得上话?他们都听你的吗?”
  戴礼微微一愣,回头看了一眼众人,这才道:“启禀大人,我能做主。”
  “戴礼,本将是奉大唐天子之命,赶来楚州赈灾的钦差。有什么事情,你可以与我说。”杨琏说道。
  戴礼闻言大喜,朝着杨琏磕了几个响头,道:“大人,还请救我等一命。”
  “你先起来,上城墙来,我有话给你说。”杨琏说道。
  “这……”戴礼有些迟疑,有听见杨琏话的,顿时大声喊道:“戴大哥,你不能上当,这狗官是想哄你上去,杀了你。”
  “对啊,戴大哥,你不能上去。”
  戴礼站起身来,道:“大人,我与兄弟们商量一番再说。”说着,快步走了过去,与手中拿着锤子、长刀的几人说着什么。
  刘彦贞道:“杨节度,你当真要与百姓谈判。”
  “不谈判能怎样,难道将他们都杀了不成?”杨琏摇摇头,其实他心中还有一点私心,那就是想要将这些人收为已用。海楚两州人口不对,而田地不少,杨琏有心壮大实力,自然希望人越多越好。
  刘彦贞道:“杨节度小心,这些人里,肯定有汉国人的奸细。”
  “多谢刘刺史提醒。”杨琏说道。
  两人说话间,戴礼跑了过来,道:“大人,我愿意接受大人的要求。”
  杨琏叫人放了竹篮下去,将戴礼吊了上来。
  “你随本将来!”杨琏说道,朝着城楼走了过去。
  刘彦贞、林仁肇、戴礼等人也走进了城楼,留下刘正带着人监视着城外的百姓。
  “戴礼,你们都多少人?”杨琏问道。
  “启禀大人,有多少人小人并不清楚,不过小人所属的寨子,有一千多人。至于其他,是其他寨子的,人数不定,具体的,需要盘点一番,才能确定。”戴礼说道。
  杨琏见他说话还算有条理,便问道:“戴礼,你可曾读过书?”
  “小人的祖上,也算书香门第,家中曾有私塾,学过几天,认识几个字。”戴礼回答。
  杨琏点点头,道:“这就好办了。戴礼,本将奉命来赈灾,不想饿死任何人。但是,你们在城外这么多人,乱糟糟地,没有一个章法也是不成的。”
  “你看这样如何?你们都来自于各个寨子,不妨以寨子为单位,分开驻扎,这样容易管理一些,你想办法统计一个人数给我。”杨琏说道。
  “大人说的极是,小人们正是按照寨子驻扎的,若要统计人数,也不是难事。”戴礼说道。
  杨琏敲了敲案几,道:“这样最好,你尽快统计人数给我,赈米本将按照人头来发放。小孩妇孺的口粮,一日是二两,壮汉则是四两。当然,这个口粮并不多,但本将来的匆忙,带的粮食不多,所以暂时只能按照这个方案执行。”
  戴礼一愣,很快道:“大人仁慈,我代表百姓多谢大人。”
  “你不必多礼,粮食不足的问题,本将也会想办法解决。每一天按照人口发放粮食,等到熬过了这段日子,本将还有更多的想法来安置你们。”杨琏花了米粮赈灾,自然要极力挽留这些百姓,不然做出的努力都打了水漂。
  戴礼奇怪地看了杨琏一眼,诧异地道:“大人,你的意思是?”
  “自古土地是百姓的根基,我会想办法给你们土地,安置你们,在楚州扎下根来。”杨琏说着,目光一闪,定定地看着戴礼,道:“怎么,难道你们不愿意吗?”
  “愿意,愿意!”戴礼被杨琏的目光刺的有些心慌,忙回答道。
  “这样最好。”杨琏说道,不经意地扫了刘彦贞一眼。
  刘彦贞眉头轻轻一动,他觉得有些不妙,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
  戴礼陪着笑,小心翼翼地道:“大人,那米粮的发放,什么时候可以?”
  “准备粮食自然需要一点时间,响午十分发放粮食,应该没有问题。”杨琏算了算时间,说道。
  “多谢大人。”戴礼忙跪在地上,一副感激的模样。
  “戴礼,你这就回去,告诉百姓,响午时分,在城外等候,本将自然会派人发放粮食。”杨琏吩咐。
  戴礼吃了一惊,道:“大人,是在城外发放米粮吗?”
  “在城外。”杨琏回答的很是肯定,同时眼神十分玩味地看了戴礼一眼。
  戴礼心中咯噔一声,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道:“是,大人的命令,小人一定传到。”
  “很好,你另外告诉百姓,每个寨子挑选出二十名精壮的汉子出来,本将另有安排。”杨琏又吩咐。
  戴礼十分纳闷,不解地问道:“大人,这是?”
  “本将自然有安排,你只要去做就好,不需要问那么多!”杨琏说道,脸色有些不悦。
  戴礼忙躬身,道:“是,小人这就去安排!”未完待续。


第六章 安抚
  戴礼又匆匆坐着竹篮走了下去,步伐匆忙,刘彦贞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有些担忧。
  杨琏指着戴礼的背影,道:“这个人,绝对不是百姓的首领。”
  “何以见得?”刘正皱了皱眉,他对杨琏的敌意并没有消减,总觉得杨琏这一行是来害他,总想除之而后快。
  杨琏看了刘彦贞一眼,没有回答刘正,却问刘彦贞,道:“刘刺史,这样安排,你认为如何?”
  刘彦贞拱拱手,道:“这些难民,多半来自于汉国,本将总是觉得不妥。白白拿出粮食养他们,恐怕日后他们反出楚州,反而坏了大事。”
  杨琏负手而立,看着城外,对于刘彦贞的话并不反驳,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刘彦贞是个固执的人,同样,杨琏也是固执的人,所以他没有说服刘彦贞的打算。再说海楚两州,以后将会是杨琏的根基,与刘彦贞毫无关系,自然不需要他的认同。
  戴礼到了城外,与几人说着话,趁着这段时间,杨琏也在思考着,他估摸算了算,城外的百姓起码有上千人,而那些没有来的百姓就更多了。这段时间里,城外的百姓依旧在哭泣着,声势震天。
  杨琏特别关注戴礼,不过人海茫茫,想要在这么多人里找出戴礼的踪迹,显然十分困难。杨琏沉吟片刻,道:“这个戴礼,应该不是带头人。在他身后,有着很多人,能不能说服百姓,还要看幕后主使者。”
  刘正不免奇怪地问道:“杨节度,为什么戴礼不是带头人?”
  杨琏笑了笑,道:“若你是带头人,你敢轻易犯险,一个人独闯龙潭虎穴?”
  刘正摇摇头,十分坚决地道:“这岂不是送死?”
  “不错,既然是送死,这个戴礼就没有这样的必要,毕竟命是自己的,他敢来,必然是奉命行事。”杨琏说道,继续寻找着戴礼的身影。
  刘彦贞眼睛眯成一条缝,仔细地打量了一番杨琏,刘彦贞年老成精,自然认为杨琏说的有道理,那戴礼说话也算不卑不亢,但一看就是没有主见之人,不可能是村长,更不可能是这群百姓的带头人。
  刘彦贞正是因为看出来了,所以才有些担忧,因此说出那番话来,杨琏虽然没有反对,但此时同样认为,戴礼不是带头人,足以证明杨琏还是有些眼光的。
  刘正听懂了,不免点点头,有些紧张地问道:“杨节度,既然是如此,该要怎么做?”
  “静观其变。”杨琏简单地回答了四个字。
  一行人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城外一阵喧闹,戴礼从人群里钻了出来,直奔城墙下,连连挥手。
  “吊他上来。”杨琏说道。
  城墙上的士兵放下吊篮,很快将戴礼吊了上来。
  “大人,戴礼有礼了。”戴礼上了城墙,立刻奔到杨琏身前施礼。
  杨琏摆摆手,道:“好了,你们商量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大人仁慈,我联络了各寨的寨主,他们都感恩大人的慈悲,愿意听从大人调遣。”戴礼说道。
  “很好,既然如此,响午时分,尔等后退,离城池五百步,各寨派出精壮汉子十名,前来搬运赈粮!记着,领取赈粮的时候,带着百姓的名册,从明日开始,就要按照名册的人数发放粮食。”杨琏吩咐。
  戴礼先是一愣,旋即点点头,道:“大人吩咐,小人一定完成。”
  “好,你这就去安排吧。”杨琏说道。
  戴礼下了城墙,杨琏冲着刘彦贞施礼,道:“刘刺史,发放赈粮一事,所需的人手还望刘刺史派人支援。”
  “这个是自然,本将挑选精壮汉子五百人,供杨节度差遣。”刘彦贞说道。
  杨琏大笑,道:“有刘刺史的五百人相助,事情就好办多了。不过,响午时分的放粮,依然马虎不得,城墙上的士兵依然要严加防范,城外百姓不在五百步外,决不能打开城门。”
  刘彦贞拱拱手,道:“杨节度考虑周全,刘某不及。”
  “如今还有两个时辰,有劳了!务必赶在响午十分放粮。”杨琏说道。
  刘彦贞点点头,立刻让刘正去军中调集五百人,赶往码头。杨琏、林仁肇、刘彦贞等人也朝着码头赶去。
  如今的码头可谓死气沉沉,全然没有平时的繁忙景象,不过也真是如此,杨琏一行的十几艘商船才能停泊在此地,突然出现的商船令不少百姓纷纷围观,不知道这些商船所为何来?
  杨琏、刘彦贞、林仁肇一行人赶来码头,百姓受惊,纷纷躲开。杨琏吩咐下去,让人先搬出五千石粮食,赈济灾民。士兵们迅速忙碌起来。
  围观的百姓听见杨琏的话,顿时有胆子大的,靠近杨琏,“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道:“大人赈灾而来,小人一家已经食不果腹,还望大人施恩,救我一家老小,小人感恩不尽,来世做牛做马,报恩大人。”
  “你不要命了,也不看看他身边是何人!”有人认出了刘彦贞,顿时惊得头发乍起。
  那人抬头看了一眼刘彦贞,顿时惊得站了起来,刘彦贞是何许人也,在这楚州城,残暴、贪婪,小小百姓哪敢惹他?心中当即后悔不已,但这时已经晚了。
  杨琏不露声色,淡淡看了一眼刘彦贞,又上前几步,那百姓还以为身高马大的杨琏要揍他,吓得连连后退,一时没有注意,被身后的深坑绊倒,就要摔倒在地上。
  杨琏忙上前一步,伸出有力的大手,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你没有事吧?”
  那人定了定神,发现被杨琏拉着,这才松了一口气,忙站稳了,道:“多、多谢大人。”
  杨琏笑道:“不用谢。”说着,抬起手臂,用力鼓掌。声音清脆,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刚才这一幕,也有一些人看见,当即围拢了过来,粗粗估计,应该有二三十人,这就够了。杨琏心中闲着。
  “诸位乡亲,楚州遭灾,百姓遭殃,本将杨琏,乃是新任海楚两州的顺天节度使,今来楚州,是为了赈济灾民。”杨琏大声说道,如今是收揽民心的最佳时机,杨琏怎会放弃?
  听见杨琏的话,百姓沉默,赈济灾民?这话说的好听,却没有几个人肯相信。在灾情发生的时候,楚州刺史刘彦贞也是如此说着,但实际上呢?他却是提高粮价,借机榨取钱财,有了前车之鉴,相信杨琏的人自然不会太多。
  一时之间,杨琏四周,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没有人相信杨琏之言。
  杨琏自然清楚这群百姓的意思,毕竟刘彦贞在海楚两州作恶多年,百姓对官府的印象并不好,想要一时扭转百姓的看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杨琏咳嗽一声,后退几步,看着众人,高声喝道:“诸位乡亲,本将知道你等心生顾忌,但身为朝廷官员,自当为民做主,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本将一概不论,但从今日起,楚州城的百姓,决不能饿死一个人,否则,就是本将的失职。”
  杨琏这话说的颇有几分真诚,人群中顿时有人窃窃私语起来,但仍然没有人肯相信。难道这新任的什么顺天节度使,真的是个好人?有人心中如此想着,但当看见杨琏身后不远的刘彦贞,顿时心生寒意,不敢说话。
  这时,有士兵搬了一麻袋的粮食下来,陆续放在车上,百姓人都看出了麻袋里的便是粮食,有几人猛咽着口水,他已经好几顿没有吃过饭了。
  杨琏看见百姓如此,当即快步走了过去,伸出双手,奋力抬起一麻袋,走到百姓跟前,从腰间抽出长刀,“刷”的一刀,刺进了麻袋里,顿时,白花花的稻米流了出来,让人垂涎欲滴。
  “诸位乡亲,这一麻袋的粮食,你们都分了吧。今日,本将会贴出告示,从明日开始,发放赈粮。只要本将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诸位。”杨琏高声喝道。
  百姓依旧没有说话,但已经有不少人眼勾勾地看着麻袋里的米粮,杨琏这一笑,走上几步,将麻袋递给一个壮汉的手里。那壮汉吃了一惊,身子一沉,差点抱不住麻袋。
  杨琏帮他抱稳了,这才拍拍他的肩头,笑道:“这一麻袋的粮食,你们都分了吧。切记,若有人硬抢,本将以后得知,绝对饶不了他!”后面这话说出来,十分严厉,更是充满了一丝杀意,让人不寒而栗。
  百姓们你看我我看你,半响有人反应过来,其中一人“噗通”一声跪下,道:“大人是好人,我等愿意做牛做马,报答大人的恩情。”
  随着此人的跪下,不断有百姓跪下,一边磕头一边说着话,感谢杨琏的恩德。
  杨琏上前,扶起其中一人,道:“起来,都起来吧!”
  那人身体瘦弱,被杨琏这么一扶,便站起身来,看见杨琏脸上的那道刀疤,顿时也不害怕,反而觉得可亲了。
  “乡亲们,这一次天灾,十分困难,还望诸位同舟共济,与我共渡难关!只要不饿死一个人,那就是最大的胜利。”杨琏说道。
  一名百姓振臂高呼,道:“节度使说的没错,只要渡过了这一关,我等自当奋力生产,已报大人之恩!”
  一人这样说,余下百姓纷纷附和,百姓们的情绪顿时被调动了起来,纷纷高呼这杨琏的官职。杨琏等众人喊完,这才朝着百姓拱拱手,高声道:“正如诸位所言,熬过了这一段时日,本将当兴修水利,积极发展生产,改善百姓生活。只是,这种事情非我一人能办,还需要诸位乡亲大力支持。”
  “杨节度的事,就是我等的事,只要杨节度一声吩咐,我等自当竭尽全力!”百姓有人说道。
  “竭尽全力!”顿时,不少百姓纷纷说道,这引来了好几人,他们充满了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琏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让他们先回家,多通知四邻,多看告示,明日准时领粮。百姓们千恩万谢,这才逐渐散开。杨琏忙完了这边,继续指挥士兵们搬运粮食。
  刘彦贞在一旁,脸色阴晴不定,杨琏这是在收揽民心,手段虽然稀疏平常,但往往最简单的办法,容易取得最好的效果,有了这批百姓的宣传,刘彦贞相信,杨琏的名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宣传开来。而他这个楚州刺史,已经要逐渐被架空了。若非刘彦贞心中已经有了退意,他一定会设计暗害杨琏。
  看着忙碌的杨琏,刘彦贞细细品味着杨琏的话,想了又想,刘彦贞觉得这话里,有些话是对他的说的。刘彦贞仔细想了想,觉得杨琏对她应该没有太大的敌意,不然也不会说出那句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来。
  如果是这样,刘彦贞倒觉得,无论杨琏要做什么,他都不必去管。沉思间,刘正带了五百名士兵匆匆赶来,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搬运粮食的速度顿时加快了许多。
  刘彦贞找了个机会,把刘正叫道身边,问道:“正儿,叔父给你说的事情,你考虑的如何?”
  刘正脸色阴晴不定,想了想,刘正摇摇头,道:“叔父,侄儿想要跟在你的身边。”
  刘彦贞摇摇头,道:“正儿,这杨节度善于收揽民心,刚才发生的事情,你虽然不知,但叔父却看在眼中。只是这短短的时间内,杨节度的名声很快就会传播全城,跟着他,有很多好处。叔父有多疼你,你自然是清楚的,叔父怎么会害你?”
  刘正还是显得有些犹豫,迟疑了片刻,道:“叔父,真的要投靠他吗?”
  “自然是真的。不过你若是不愿意,叔父也不勉强!你若是愿意,叔父找个时间,与杨节度说了此事,想来三五年间,你就能加官进爵。”刘彦贞说道。如今的刘正虽然跟在他的身边,但却是以亲兵的身份,实际上没有什么官职,甚至连九品的武将都不是。
  刘正抿着嘴想了半响,这才缓缓开口,道:“叔父,我知道你不会害我,既然是这样,我就为他效力,看能不能博一个前程!”
  刘彦贞闻言大喜,拍了拍他的肩头,笑道:“正儿,你能如此想,叔父很是欣慰。这一次赈灾,是一个表现的机会,你可要好好表现,这样叔父也才好与杨节度提这事。”
  “侄儿明白。”刘正拱拱手,跑到一边忙碌去了。


第七章 诧异的杨琏
  响午时分,杨琏带着三十多名禁卫军士兵,此外刘正带着五百精壮士兵,朝着西门赶去。一路上,二十多辆马车连绵不绝,吸引了很多百姓的注意,他们议论纷纷,这是发生了什么士兵?
  小道消息无疑是传播的最快的,很快,不少百姓都知道了,这是刚来的顺天节度使,拿着赈粮去接济城外的百姓。对此,有人颇有微言,城中照样饥民遍地,节度使为何不先赈济城内的灾民?再说了,据说城外的灾民,多半是汉国人来的。楚州作为前线,与中原朝廷瓜葛太多,彼此都有仇恨,很多百姓因此不满。
  不过,也有知道西门外发生的事情的百姓,当即便反驳了。城外的灾民虽然是汉国人,但毕竟也是人。再说,他们气势汹汹,说要围攻楚州。若是让他们打破城池,那楚州城的百姓,可就惨了。
  这人话一出,顿时有人又反驳,那些灾民,多半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又饿得没有了力气,怎么可能攻打楚州城?刘刺史虽说治政不成,但楚州身为前线,也是有不少精兵,若是连这群灾民都挡不住,何以保家卫国?
  百姓们各自说着,谁也不能说服谁,这个时候,一名手中拎着锣鼓的士兵一边走,一边敲打着锣鼓,大声喊道:“诸位乡亲,以坊为单位,通知各户领取赈粮,若有不明,可去官府看告示。”
  士兵大声说着,重复了几遍之后,很快就消失了,去下一个坊宣传去了。
  百姓们先是愕然,旋即大喜,官府终于放粮了,有了粮食,全家老小勒裤腰带,就算不能吃好吃饱,至少也不会饿死人了。在乱世中,百姓的要求倒也不高。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若是满足了这一点,百姓们也就满意了。
  不过,还是有人反对,刘彦贞是什么货色,大伙儿都知道。如今虽说来了个什么节度使,恐怕也是一丘之貉,贴出告示,无非是想要安定民心,理由嘛,很简单,城外的灾民就要攻城了,若不能稳定内部,这楚州城恐怕就要落入灾民之手。那时候,这些个达官贵人,什么节度使,什么刺史,都会成为阶下之囚。
  不过很快又有消息传来,说是有人见过那节度使,还赏赐了一大麻袋,至少有百斤重的粮食给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有的人羡慕,足足一百斤的粮食,分到每个人的手上也有二十多斤的样子,足够一家老小吃上几天了。有人羡慕,自然也有人不信,毕竟他们没有看见。
  众说纷纭中,杨琏一行已经到了西城门,登上城头一看,百姓果然离城有五百多步的样子,城下只有十几名壮汉站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杨琏一眼就看见戴礼在其中。戴礼看见杨琏,忙奔了上来,在城头下招手。
  杨琏点点头,这个戴礼还算讲信用。
  “戴礼,人都安排好了吗?”杨琏高声问道。
  “都安排好了。”戴礼回答。
  杨琏挥挥手,士兵们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先是十几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走了出去,紧接着士兵将粮食运输了出去,一溜烟在城外摆开。杨琏又调集了三百多名弓弩手站在城墙上,一旦情况有变,城下的士兵便立刻抛弃粮食,进入城内。
  不过,杨琏预想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在戴礼的协助下,城外的灾民有条不紊地领取灾粮,只用了一个半个时辰,所有灾粮全部发完,灾民们感恩戴德,几名为首之人在城下连连鞠躬,向杨琏等人表示感谢。灾民退下之后,杨琏依旧站在城头,凝视着远方的灾民。
  林仁肇慢慢踱步,走了过来,道:“杨节度,今日的事情,还算顺利。”
  “就是太顺利了,反而让人觉得有问题。”杨琏伸出手,指着城外,“什么时候,百姓有了这么强的组织能力?恐怕就算是一般的军队,也不能做到这个地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