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山变-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臣已经见过邸抄,知晓此事。”

“学政一职掌管一省教化,责任重大,不能无人料理,朕想,就派你过去吧?”

第115节 彭郎入值(3)

接获军机处的廷寄,彭蕴章自然要在学政衙门很是为同僚大肆庆祝。以学政内用入军机,这怎么说都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不过照例还是要在谢恩折中固辞一番,于是回到府衙,认真起草奏折,内中说:“军机处总揽庶政,自己才力有限,怕不能胜任。”况且自己‘为任学政,虽不若一省督抚代天子守牧一方’,却也有‘管教学子,劝导向善’的重任。故而上折,请皇帝‘另选贤能,以充庙堂’。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证明他对军机大臣一职照旧是‘秉持君子进退出处,毫无苟且之心’的表示。当然,若真的一辞便准了,岂不成了弄巧成拙?这一点彭蕴章有着十足的把握!任命枢臣是何等大事,哪里会有轻易变卦的道理?更何况皇上已经着由军机处明发天下,廷寄也已经到省,他这样一来一方面是表示固辞不获,勉任艰巨,另外一方面也是顾全了自己的清名,真真正正是‘十面光’的做!

又等些时日,新任学政许乃钊到省,作为他的前任,又是科场的前辈,彭蕴章执足礼数,降阶相迎,揖让升阶,把对方请到学台衙门,有笔贴式捧上视事日期的折告,恭请许乃钊画喏,随即告辞——这是一种官场上的规则,第一天到台,是不会过问公事的,而是由前任为继任者接风。

彭蕴章很注重这一次和许乃钊在省内的短暂相晤时光:他是在南书房伴驾的老人,皇帝的喜好,脾性,避讳,都要尽可能的掌握清楚。而这样的事情到京中也能体察得到,不过却不及和皇帝身边人的耳提面命来的更加的深刻。所以酒宴之后,彭蕴章婉转的提出,今天晚上能不能就近拜访一下?许乃钊也见识到这一层,知道对方的意思,自然一诺无辞。

两个人闲谈了几句,还是做主人的把话题引到了正事上:“老夫菲材,何堪皇上恩遇,当此重任?”彭蕴章说道:“总之是忝居冀尾,供皇上趋走而已。”

许乃钊想了想,有心提点他几句,又怕流入外人耳中,最后落得个从井救人就太划不来了。转念一想,又觉得纯属凭空的杞忧,彭蕴章若是这般幼稚到把自己的话四处散播的人的话,怕也很难在军机处立足了,当下悠然一笑:“咏莪兄所言,可是心里话?”

“当然。”彭蕴章正色点头:“我怎会在许兄面前做违心之论?”

“若真是这样的话,彭兄,我劝你还是固辞的好。”

彭蕴章很是吃了一惊,望着许乃钊讷讷的说道:“信臣兄此言,当是有所指喽?”

“彭兄,你是与人无忤,与世无争的性子。这样的脾性做一任学政返京,入值翰林院可谓得其所哉,在军机处这等地方,每天君前奏对嘛,怕就难了!”

彭蕴章忘情的站了起来,深深的一揖到地:“还请信臣兄教我!”

“我说出来,以彭兄大才,当可自行领会其中深意。”许乃钊笑了一下,他说:“皇上登基以来,频频推行新政,便如同户部银库弊案,彭兄可是知道的?”

“是!蕴章见到邸抄,略知一二。”

“这便是了。皇上锐意改革,最讨厌的便是那些只知道磕头颂圣,于朝政弊端全无一策以奉的憨愚之人。所以我说,彭兄若是抱着同样的念头,还是固辞的为好。免得……嘿!”

他的话没有说完,不过彭蕴章能够听得出来,后面的话无非就是‘免得自取其辱’,只是这样的话说出来很是不好听。顾不得多想,他又一次身子前倾,望向对方:“便是我有种种微末见识,军机处中人才济济,又何能轮到彭某于君前进言?”

这一次,许乃钊不再说话了。像这样暗室交心之言,最要紧的是彼此投机,两个人都能够有举一反三的灵动才能继续,彭蕴章大约是学政做得久了,满脑子僵化,见不及此,再说下去无非是浪费口舌,话题一转,谈论起风月之事来。

彭蕴章有心多多打探一些,奈何对方始终王顾左右,他也不好强迫,两个人谈了几句,他这次起身告辞。

交卸了差事,带着仆从家人乘官轿一路北上。过浙江,进到江苏省界。路上省府州县知道他进京之后将大用,迎送往来,也不必多说。彭蕴章从许乃钊那里没有打探出什么来,不知道皇上脾性为何,生恐过于招摇致生事端,到后来干脆躲在轿中,有人问起只说不是,这才安静了很多。

一路北上,途中无事可做,彭蕴章心中胡乱思忖。他人在福建,于朝局却也很有心得。当今的重臣只有两个人,庙堂一个曾国藩,外面一个陆建瀛。这一番奉旨内召,途径江苏,是不是应该趁机拜会,结此奥援呢?

又转念一想,觉得大可不必。皇帝不喜欢内廷中人与外臣有什么过于亲近的瓜葛,自己此番内召,还是不要在途中沾染上太多的官场旧习,若是人还没到北京,坏名头就先传到皇帝的耳朵中,开出军机或者未必,圣眷一衰,却是天心难回了!

他本来想不入城中,径直穿省而过,北上而去的,却没有想到陆建瀛估摸着他从福建北上,一定会经过自己的治下,早就安排了听差等在码头,待到官轿到来,一个劲的邀请彭蕴章到总督府一聚,万般无奈治下,只得答应了下来。

陆建瀛年初开衙不久为皇帝重重的批驳了一番,大起戒慎恐惧之心,知道皇帝对自己已有不满之意,于漕运改革之事再不敢因循苟且,对下属员吏追比日甚,两江官场上风气为之一振。自然的,政事处置起来,也变得顺手了很多。

其中尤以漕运事物最可为表征:按照定例,漕船限在二月底以前尽数开行。年深日久,日期有变,但至迟亦不会过四月,漕运改为海运,起运的日期就要考虑到信风的影响,等到东南风起,比之往年要晚上一段时间。不过在这之前,却要先将各省正供的漕米都要运抵江宁府,然后从这里集中起运。

第116节 得道多助(1)

在江宁成立的海运局已经筹措了沙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漕船改来的)一千三百艘,由江宁藩司张芾总司其责,要求他在五月初七之前,一定要扬帆出海,同时以两江总督的关防下发下辖各省,要求各省藩司将今年天供正米解运江宁,若了误了期限,造成停船待米的景况,他就只能具折严参了。

总督大人有令,又是奉旨办差,旁人不敢怠慢,两江所属水路纵横,运粮的驳船日夜往来,帆影蔽日之中,大批的漕船装运新米源源不断的运抵江宁码头,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更有海运局和江淮四等漕帮雇请来的民夫,扛着大包大包的漕米运送到码头边的沙船上,进出之间繁杂一片,有那失足落水的,引来众人笑声大作。一艘沙船装满漕米,由水手快速的摇起撸桨,行到一边,另外一条驶过来,将船停稳,搭上跳板,民夫扛起米包,重复着刚才的运作。

不论是本来沙船帮的水手,还是从漕帮中挑选出来的精壮,都是水上讨生活的汉子,这样的事情在张芾看来感觉很有些杂乱,对于这些人,却显得游刃有余,全然不在话下。让人不由得不感叹:术业有专攻。

张芾把头上的凉帽摘下,接过听差递过来的手巾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刚刚进四月的天气,就变得骄阳似火,今年的初夏似乎比往年来得都要早,站在这码头边上,只是看着这些民夫劳作,就觉得遍体汗出如浆,真不知道这些人可怎么忍受得下来呢?

“大人,太阳地下面太过溽热,码头这边有小的负责看护,您还是回去吧?”

“也好,”张芾转脸望向刘崇英,他是海运局负责漕米装船,整修,民夫招募等事体的委员,字叫落台,山东人,才具很平常,却胜在非常谨慎仔细。“落台老兄,”他叫着对方的字,“此处就请你老兄多多料理了。我还要到总督衙门去一次,有什么事情,通报于我。”

离开码头,乘轿来到两江总督衙门,命人通秉一声,由门下的戈什哈领着登堂而入,二堂的花厅中,陆建瀛的笑声传出,似乎有什么无比开心的事情:“诚如斯言,诚如斯言!”

“回大人,藩台张大人到了。”

“哦,是小浦兄来了?请进来,请进来吧。”陆建瀛没有起身,很是亲热的招招手,示意他到厅中来。张芾告罪一声,举步进到花厅:“给大人请安。”

“起来,起来!”陆建瀛满面笑意的拦住了他:“我来为你引见,这位是彭彭蕴章彭大人,这位是刘炳章刘先生,。咏莪兄,仲良先生,这位便是我江宁藩司,张小浦兄。”

刘炳章知道张芾是何等样人,执足礼数的上前跪倒:“学生刘炳章,给藩台大人请安!”

“不敢,不敢。”张芾也很听说过对方的名头,上一次他从湖北到江宁来,据说是请陆建瀛以两江总督的身份从中联系,与在淮阴的盐商总会做一番什么交涉,不过其事非常机密,旁人皆不得与闻,他更加不能、不好打探,甚至和他连面也没有见过。这一次怎么又来了?心念电转间,快步上前拦住了对方的动作:“仲良兄大才闻名天下,芾心仪久矣,今日才得识荆,真是快慰平生啊!快请坐,快请坐。”

和他客气了几句,又赶忙给彭蕴章见礼,他知道,彭蕴章这一次内召是要进军机处的,陆建瀛特为把他请过府来,也是为了彼此拉近关系,所以言语之中甚是谦恭。

几个人分宾主落座,除了陆建瀛、彭蕴章和刘炳章之外,在坐的还有一个人,是陆建瀛的幕僚,叫做唐增义,字叫源潜,江苏本省人,少有才名,却是和刘炳章一样,屡试不中,后来给陆建瀛延请到府,负责文案和公务往来之事。

落座之后,张芾先把码头上漕米装运的事情向总督大人汇报了一遍,最后说道:“只要安徽的漕米运抵、装船,就可以立即起航了。”

“小浦兄辛苦了。”陆建瀛逐渐收拢了笑容,斟酌着点点头,“负责押运的委员,可已经选派好了吗?”

“正要和大人回禀。海上行船不同于河道之中,很多人都心生畏惧,于这押运之职,纷纷推搪。全不复当初的风光。司里正在抓紧时间安排,不过,怕还是要耽搁几日。”

“耽搁几日尚无妨,只怕等到开船之日临近,还是无有负责押运之人,那,可就是耽误大事了。贵司,可要认真对待哦?”

“是,不劳大人劳神,下官知道的。”张芾点点头,带着询问的口吻又追了一句:“大人,职下想,是不是可以酌情增加此次押运漕米北上的押解差费?”

“此事嘛,容我再想一下。”

第117节 得道多助(2)

上过折子,龚裕和劳崇光命阿勒经阿和身在集家嘴的陈醉月联系,旁敲侧击的询问他对于招抚的态度。

自然的,阿勒经阿派陈会兴到了集家嘴,与陈醉月坦陈厉害,劝他犯不着与朝廷为敌,而且告诉他,这一次朝廷下了决心,要痛剿两淮、两湖之间日益猖獗的盐枭。而且,陈醉月榜上有名,是朝廷钦命要‘一定到案’的重犯,若是有一个官员事先通敌,致使陈醉月‘间道逸出’,丢官罢职自然不在话下,怕是连带家人,也要遭殃。

有了这样的决心和恒心,各人在巡抚的督饬之下顾全自己的前程,便很难像以前那样的‘卖交情’与他。所以,陈会兴劝他,还是顺应朝廷,避一时锐气,也好修养。左右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陈醉月在湖北盘踞多年,偌大的家业,苦心经营,焉肯轻易撒手?把陈会兴安排在集家嘴住下,召集手下的众多头目商议此事。这时候,因为皇帝着力办理漕运改革之事,弄得陈醉月的私盐生意也不像往年那般好做了——私盐的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是漕丁回空的时候,从北地夹带过来贩卖的——商议之下,十个人竟有七个人是赞同通过这样的一个机会金盆洗手的。

不过,陈醉月的走私虽然从未有过人命官司,却也是官府中‘很有名望’的私枭巨匪,更不用提陈醉月自己在广东还有案底,于是提出了一个要求:不但他和众多头目多年来走私的罪行要取消,就是当年广东打伤人命的案子,也要豁免。

就在这个时候,龚裕接获了军机处的廷寄。他原本以为,就盐政弊案提出的对陈醉月招安,以图断绝湖北盐枭猖獗的折子一定能够如同上一次一样上邀帝宠,却不想军机处的廷寄语气很是严峻,特别是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着该抚酌量情形,如需借用兵力,即当随宜调动,倘本省文武弁员办理此事不能得力,他省文武各员内,如有熟稔,知其可备任使者,即据实奏明,饬调前往,总期将陈醉月一犯先行拿获,严究党羽,禁绝根株。既不可轻率偾事,亦不可任令潜逃。慎之,慎之!”

随手把廷寄递给劳崇光,他说:“辛阶兄,看这样子,皇上竟是不愿等到招安之事有了眉目,就意图以重兵进剿了?”

劳崇光拿过廷寄的军机处笺纸很认真的审视着,心中琢磨着文字中有没有什么可供挖掘之处,闻言不经意的答道:“这倒也说不上,”

“哦?何处此言?”

劳崇光给他搅得乱了头绪,有点失神的抬起头来:“大人,您说什么?”

“…………”

“哦。此事啊。我想,廷寄中虽有调兵授权之语,却也是为防备万一之用,能够不动刀兵,还是不要动用的为好。”劳崇光笑了笑,说:“更何况阿总兵已经派人去和陈醉月商谈过此事,这出兵痛剿嘛……”言外之意竟是不予理睬了。

龚裕像是受了他的催眠一般,附和的点点头:“当然,当然,若是能够不动刀兵,自然是好。”

“大人请看。文中有‘龚裕接获此旨,务当不动声色,密函掩捕’之语,想来,便是破题之言了。”劳崇光放下手中的笺纸,一笑,“于今之计嘛,还是按照我们原本商定好的去做,陈醉月有请求朝廷豁免罪行一节,我想,这倒是应该认真考虑清楚,再做回复的。”

“是啊。听闻户部库丁也有请刑部堂官豁免罪行以为宽慰,却为皇上驳斥的前情。想来,陈醉月之罪远过于这些人,这等要求,怕是朝廷很难答应哩。”

“学生倒以为,这二者未必有共通之处。”

“哦?怎么说?”

“户部库丁身为朝廷部员,坚守自盗,也难怪皇上会动怒。而陈醉月之流,本是莠民,在家乡犯了案,落草为寇。总还是有可悯之情。”劳崇光摩挲着自己越来越发福的肚子,很是胸有成竹的说道:“不过,朝廷于盐务弊政总有改良之决心,其中尤以私枭泛滥,导致官引滞销,盐课总不能如数缴齐为苦。此番招抚陈醉月,若说就能够使私盐绝迹,我想,朝廷未必肯信。”

“你是不是想说分量不够?”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龚裕挠挠花白的头发,问道:“那你说,谁说朝廷才肯信呢?”

“盐商。”

“盐商?”

“是,盐商。”劳崇光大声说道:“盐商联名具结,准予陈醉月投诚,效力赎罪,私盐泛滥之风抑止,官引畅销,保证盐课收入大增,这才是朝廷最爱听的话。所以卑职想,此事总要找到盐商总会从旁协助才是最好。”

龚裕深深点头:“说得极是,就这样办。”

龚裕为刘炳章北上修书一封交予陆建瀛,请求他从中协力。因为皇帝的话中没有要求两江总督从旁协助办公的意思,自己身为湖北巡抚,在公事上和陆建瀛所辖的两江也没有搭界之处,怎么样让对方能够顺从所请,将此事办妥,很是费了一番脑筋。

写好之后,将信交给他:“仲良先生,此去关山跋涉,一切就要仰仗高明了。”

刘炳章很郑重的点点头:“大人放心,学生定当不辱使命。”

带着龚裕的手书,刘炳章北上到了江宁,在督府衙门递进手本。他也是湘省名士,陆建瀛也知道他为龚裕延请到府,倚靠甚重,怎么突然到江宁来了?心里胡乱想着,命人将他请到二堂,自己以便装相见:“仲良兄?久闻刘兄才名满天下,陆某神交久已!”

刘炳章不敢怠慢,以大礼相见,陆建瀛一再阻拦,却碍不过来客的道理大,终于让下人摆上毡条,恭恭敬敬的跪倒行礼:“后学末进,给总宪大人请安。”

“起来,请起来说话。”刘炳章虽不是官场上人,倒也不是白身,陆建瀛受了他一礼,自己则长揖为谢,彼此站起身来,在二堂花厅落座待茶:“久闻仲良兄大名,恨不能识荆,今日一见,果然是风采照人啊!”

“秉章虽小有才名,也不过文字之役。怎么比得上总宪大人学场前辈,朝廷柱石。代天守牧一方,造福黎庶之功啊。”

“哪里,哪里!刘小兄过谦了。”刘炳章果然会说话,一番溜须很是搔到陆建瀛的痒处,得意的微笑起来:“听闻刘小兄在鄂省龚大人府上任职,今天怎么得闲到了我这江宁来了?”

“学生今日此来,是有一件事请总宪大人相为协力的。”

“哦?不知道是何事要老夫一效犬马?”

刘炳章从怀中取出龚裕的书信递过去,后者展开来认真的看了看,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知道龚裕上的关于盐政弊端的折子很得帝心,不止一次的在和军机处见面的时候提起过。本来,盐务弊政和湖北没有甚大的关系,这样的一份章程倒是应该由他这个专管两淮盐政的两江总督上陈才是——实际上在上一年新君登基之后不久,他就上过条陈,只是皇帝把精力放在了漕运上,盐政之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想不到龚裕一纸奏上,皇帝大为满意,据说有心下旨,以龚裕‘不以地域、所辖为畛域,关注民生大计,殊堪嘉奖’为由,大加赞赏。

这样的成议给军机处的几个人婉言驳回了。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若是重奖了龚裕,则各省督抚纷纷仿效,插手旁的省份的公事,那成什么了?皇帝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有点失却常理,当下不再坚持,不过在上谕中,却很是要求龚裕照折中所奏办理鄂省盐务弊政一事。这样看来的话,龚裕派刘炳章到江宁来,大约就是为了这件事了。

“大人,大人?”

“啊,”陆建瀛自失的一笑:“儒斋兄所请,乃是为鄂省百姓所请,更是为皇上荡涤前朝之非所求,老夫敢不从命?”

“既然是这样,那,秉章带我家大人多谢总宪大人的盛情了。”

第118节 得道多助(3)

得到陆建瀛的助力,刘炳章到了扬州,这里是天下第一纸醉金迷之地,盐商豪富之名哄传天下,未得亲眼所见总为虚妄,今日到此,刘炳章真有叹为观止之感。

他来得不巧,到了扬州的时候天降大雨,路上行人稀少,不过却给了他更多浏览欣赏的机会:扬州的街道上有一条路是用青色的石板搭建而成,板上雕琢着满是莲花图案,在这大雨之中冲刷的干干净净,奇怪的是,路上却没有半点积水,雨水随下随逝,也不知道都流到哪里去了?

和他同来的是总督府派出来的两个负责盐务的委员,一个姓周,一个姓王,体型都是相当肥硕,看刘炳章如同乡下人一般不解其故,心中好笑:“刘小兄可是心中疑惑?”

“是啊!”刘炳章多的是经济治世之学,这等民风俗情他知晓得确是不多,很是恭敬的拱拱手:“王老兄,周老兄,扬州此地,刘某还是第一次来,这……”

“您是说这雨水吧?其实是在这青石板下挖有长且深的阴沟。不要说是这等雨水,便是再大的雨,也全然不会淤积于路上的。”

“阴沟?直接排到河中去吗?”

“是啊。可不就是直接排走?其实,这也不过是小可之事。若是说起盐商之豪富,嘿!这小小的青石板算得什么?”

“学生也久知盐商豪甲天下,只是如何豪奢,却从来不知,正要向两位老兄请教了。”

“哎!您老兄是外乡人,也难怪不知此事。若是问到旁的人,无异于问道于盲,问我们哥俩,却是正正好。”王委员嘻嘻一笑,适逢大雨倾盆,三个人左右无事,正好可以给他解说一番。

盐商豪奢是从来就有的,从前明开始,有一个叫袁世振的人,官职是两淮盐法梳理道,提创‘纲法’,是仿唐朝善于理财的遗法加以改良而成。朝廷以售出盐引来完成盐课的收入。换句话说,盐引就是完税凭单,当然,是有指定的销售地区的。

盐引就如同路引,盐、引互不相离,一旦分离,就算是私盐。在纲法出台之前,朝廷积引甚多——也就是盐产滞销的情况很严重。后来经过改良之后,各省自有指定的盐商可以销售,旁的人不能上岸,自然获利极大。

而规定、写明了盐引销地的文书,就叫纲册。一共有十本。其中九本销现引(就是本年产的盐),一本是销积引。

不过盐这种东西不能多吃,每一年的销售都有一个大约规定的数字,这个数字叫‘额引’,若是额引已满,则积引如何销售呢?针对这样的情况,袁世振又想出了一个法子,叫减斤加价之法。把每引规定的斤数减少,却又价格上扬。

这样一来的话,原本认购了盐引的盐商里外发烧,两头吃亏,为了弥补他们的损失,朝廷下旨意:准许这些人永占引地,称为‘引窝’,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引地是江宁的话,则世世代代都允许你在江宁售盐,其他人,一律不许从中再掺一脚。这是一种一次吃亏,世世大站便宜的好事,自然的,盐引开始发售的时候,认购的非常踊跃。

到了本朝,从入关定鼎中原开始,前朝的纲册便作废了,接下来便是重新认购,而且清朝的盐政在前明的基础上做了一番改动。大约是这样的:从来能够占到引窝的盐商,名叫业商,除了可以到岸销售,还可以将盐引出租。租金按引计算,每一引便是一两银子。两淮盐引合计一百六十万引,也就是一百六十万两银子,这些钱就归那十几家有资格出租盐引的商户所有。

某一家有十万盐引,每年如此,年年如此,每一年就为子孙留下不劳而获的十万两银子进项。所以有‘凭一纸虚根,先正课而享巨例’之谓。

“一年是十万两,十年就是一百万两,”刘炳章一边听,一边掰着手指头算:“三十年为一世,就是三百万两,三世积存,就是千万家资,这些钱可怎么用啊?”

“穷了想有钱,有了钱还有个不会花用的吗?”周、王二人大笑起来:“还能怎么用?无非是穷奢极欲四字而已!”

说起盐商的豪奢,两个人更加来了精神,半是羡慕,半是妒忌的讲了起来:“盐商豪富,自不必说,不过这些人起居服御恪于定制,不敢逾越,更加不敢招摇,就好像京中六部书办、主事发大财的比比皆是,却只能关起门来享受,表面上还是保持着朴素谨饬,没有一个敢于得意忘形的。”

“后来出了个大盐商,这个人叫安琦,字麓村,据说是朝鲜人,后来投入康熙年间权臣明珠的门下,有人说,他认购盐引的本钱都是明珠给他的。由于明珠的势力,他行盐无往不利,不数年的功夫,就成了巨富之家。”

“自从安麓村发财之后,因为他的靠山很硬,根本不理那些定制的规矩,大肆扩充庄院,饮食起居尤胜王侯。旁的人想参他也参不动。时间久了,越来越多的盐商跟风而起,朝廷管不胜管,也就不了了之了。”

“安麓村是个很有才的人,而且精于鉴赏,收藏极富。著有一部《墨缘汇观录》,所著录的古人铭记,无不成为他的家藏,和他比较起来,其他的那些盐商就很不堪一提了。”

“这些人钱是有很多,却于风雅二字,全然不谐。盐商买字画,真假好坏分辨不出来,只要有名人题跋的就认为是好的;买古董更加的好笑,凡是价钱贵,而古董上有残缺的,就认为是真品。也不知道给那些门下的清客们骗去了多少银子。好在是这些人有钱,也不大在乎。”

刘炳章扬声大笑:“果然好笑!”

“不过嘛,说到文物古董,这些人略识之无,说到盖园子,这些人确是讲究得很。”周委员接上了话头,继续说道:“这些人盖园子,围墙基脚用石块垒成,拿江米熬成稠浆粘合,这是仿效明太祖建南京城的做法,据说可以保持千年不坏呢。”他又说:“扬州城中最有名一座园子叫容园,只是用来待客的厅堂,就有三十八座之多,其规模也就可以想见了。”

“修一座园子就是花费再多,总是可以看得见的,倒是那养护的费用,才真正是个无底深渊。”

“怎么呢?”

“刘先生您想啊?这样大的园子,只是日常用度,即令每一项都是细微之处,积累起来,也成巨数。相传有一个人,为人举荐到盐商家中任职,总管一问,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什么本事,便安排他做了个司烛的差事。在这个人想来,照管烛火,该当是个很清闲的事体。殊不知全错!”

“第二天上工之后听说午后主人要宴客,司烛要遍点烛火,从太阳未落山开始,到天黑还没有点齐。这还不算,烛火不能熄灭,一支儿臂粗的蜡烛快要点完,就要换一支新的上去,一昼夜要点四支,一个园子里的烛台上百支,照这样算法,又该是有多少花费?”

“那,可有斗富之举?”

“当然有了。不过不是像石崇那般,砸碎你一株一尺高的珊瑚树,然后拿一株更大更高的赔给你那样,而是更多了花样。更加的文文气气,争奇斗巧。例如:有的人喜欢人物漂亮,从司阍到灶下婢,都要那清清秀秀,年轻;有的偏偏要选用老丑。有的好大,便是一把溺壶都要三尺高,有人好新,无一日不制衣履,也有人好旧,新做成的夹单衣物,一定要找那好干净的,穿得半新的时候才上身。总之是花样百出,不一而足。”

“总之啊,这些人太多钱了,又好新奇,家中总是养着一群清客,旁的不管,只是专门给他们动脑筋,挖空心思的替他们花钱。”周委员听同伴说得差不多了,撩起车帘向外面看看,雨已经停了,而几个人的目的地也离此不远,接过同伴的话题,说道:“哦,前面就是朵园了。”

第119节 盐商豪奢

盐商分为买盐的‘场商’和运盐的‘运商’,既买盐,又运盐的才叫总商。扬州共有八家总商,是扬州盐商的领袖,这一次两个委员带刘炳章来拜望的,是其中的一个,姓顾,名叫万全,在家行七,人皆称之为顾七爷。

顾七爷家盖的园子叫‘朵园’,来历已不可考,不过论起园子中景致之美,和著名的容园比较起来也不遑多让。将手本递进去好一会儿的时间,园子中门大开,一个穿着簇新的穿绸长衫纱马褂的老人,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地迎了出来:“失敬,失敬。哪一位是刘先生?”

刘炳章猜到对方就是顾七爷了,赶忙上前一步:“在下刘炳章,见过顾七爷。”

来人正是顾万全,前数日的时候,陈醉月派来的专差已经将一封书信递到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