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弊主-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是新兴的海上强国,十几年前就在莫卧儿帝国建立了国中之国进行掠夺,对南洋的香料贸易也大加插手,这两年正试探着进入南洋,据西班牙人言,英国已起意占据婆罗州,我们与西班牙、荷兰开战,英国极有可能乘火打劫,将势力延伸入南洋。
由此判断,夺取南洋,极可能要与西班牙、荷兰、英国这三大西洋海上强国同时开战,不过,这三国之间,历来关系紧张,曾多次对战,联手与海军作战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排除这个可能,国与国之间,历来是利益至上,海军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儿臣计划一旦攻克了噶罗巴,立即就掉头攻占满刺加,一旦掌握了噶罗巴与满刺加这两处咽喉要地,便大肆修筑炮台,将西洋诸国拒在南洋之外,一年之后,即便三国联手来攻,亦是不惧,凭借炮台和海军的火炮足以与三国联军一战。”
听闻与三国同时交战的可能很大,康熙眉头不由微皱,三国皆是西洋海上强国,真若联手,舰队规模绝对数百艘之上,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看来,要取澳洲,还得先打败这三国联军才成。
欲打败三国联军,海军必然要全力以赴,一年之后,海军会是什么规模?至少是三万海军,近百艘战舰,而且战场在南洋,老十四也铁定会亲至南洋坐镇指挥,不让他去南洋,南洋舰队别人怕是根本就无法指挥,万一战败,这数年心血可就毁之一旦,让老十四去南洋,又担心他拥兵自重,让海军滞留南洋不归,南洋舰队眼下就已经是如此了。
左思右想,康熙亦是大感为难,更改立储制度是大事,取澳洲,南洋更是大事,原本是两件毫无瓜葛的事,因为老十四,却成了两难之事!稍稍沉吟,他才试探着问道:“先前,你对立储制度颇有微辞,可是有良策?”
胤祯未曾想到康熙竟然从南洋战略一下又跳到立储这上面来了,也不清楚康熙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棰的是何用意,不过,康熙有秘密立储的想法,他是一清二楚的,略微思忖,他才谨慎的回道:“回皇阿玛,前明对皇子实行分封制,采取分封而不赠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结果是培养了一批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皇族,原本是强干弱枝之策,却造成了干枝俱弱的悲剧。
相比之下,我朝皇子制度则优越得多,众皇子自小勤学苦练,成年后又开牙建府,封爵办差,能够发挥一己之长,上为君父分忧,下为黎民谋福,如此,对朝廷、对众皇子,对百姓皆是大好,唯对储君极不公平,因为储君成了众兄弟的竞争目标,事事皆被挑剔,极易使太子进退失据,犯错不断。”
说到这里,胤祯抬起头看向康熙,道:“皇阿玛,儿臣能说心里话吗?”
康熙闻言一怔,又有逆耳之言?不过,他还是点头道:“你是皇子,而且是才能出众,又一心争储的皇子,立储制度的利弊,你看的很清楚,朕欲革新立储制度,把你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以供朕参考。”
胤祯欠身说道:“回皇阿玛,我朝培养皇子制度极优越,不应有所变动,所改者,应是立储制度,儿臣窃以为,该以秘密立储为上。”
秘密立储!康熙听的一惊,这正是他心里所想的,老十四竟然也是这般想法!那看来,秘密立储确实可行,他微微颌首道:“接着说。”
胤祯沉声说道:“儿臣先说公开立储的缺点,对于太子而言,开始自然是唯稳为上,韬光养晦,以期能顺利继位,被一众皇子合力攻讦,发现无法稳定,便会采取极端手段。此两者皆不足取。
对于众皇子而言,唯有搬倒太子,方能有机会,自然是不择手段,合力打击太子,根本不会顾及所做所为对朝廷对百姓是利是弊?更有甚者,恶意触犯朝廷纲纪,败坏官场风气,刻意打击朝廷善政良法,一切以扳倒太子为准则。
如此争储,既不利国,亦不利民,反倒是祸国残民,堪称恶劣。”
第336章 索要太子
康熙被胤祯这番话说的老脸一红,心里暗骂,就不能说的委婉点?立太子是历朝历代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又非朕独创,有必要如此不留情面的批驳?不过,老十四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这些个儿子眼里都只盯着储位,哪里会顾及善恶,可着劲的打击太子再说。
由此而想到老十四,康熙不由颇为诧异,细想一下,老十四竟是极少针对太子,所倡所为,清一色是利国利民之事,即便党争,扳倒的也都是贪官污吏,这还真是咄咄怪事,老十四何以会如此争储?
胤祯哪里知道康熙的想法,稍稍一顿,又接着说道:“秘密立储的优点很多,其一,诸成年皇子皆有可能被立为储君,相互之间不易结党,宗室亲贵,王公大臣亦是各有所好,不易形成势力庞大的集团势力。
其二,众皇子在竞争过程中,不敢肆意妄为,反而是竭心尽力为君父分忧,为朝廷出力,时时事事以国事为重,上行下效,从而带动、推动朝野上下趋向良性发展,如此竞争,可谓是利国利民。
其三,秘密建储可以有效的保护未来储君不遭受众皇子群攻,保证皇权平稳交接。
其四,皇阿玛可以慎重从容的选择储君人选,若有不妥,亦可从容更换,不会影响朝局,不至动摇国本,即逢仓促之变,亦不会导致国家无主。”
康熙听的微微颌首,满脸含笑,他是真没想到,在秘密建储这方面,老十四竟然想的比他更问深远,看来,废立太子,太子兵变,诸子争储,已经引起了他的深思,这个老十四,还真能见微知著,事事想在人前,而且所思所虑,皆可圈可点。
胤祯稍稍停顿,见康熙满脸含笑,心里暗道,先别急着笑,微一沉吟,又接着开口说道:“凡事有利必有弊,秘密建储亦不例外,虽有诸多好处,却也有不足之处,既然是秘密建储,则储君就缺乏必要的培养和锻炼,特别是对全局的驾驭。
储君登基之后,没有自己的班底,容易为权臣、势大的兄弟所乘,这就需要皇阿玛在储君登基之前为其多方制衡。”
“说的好,看的透彻,虑的周全,解的精辟。”康熙畅快的赞道,秘密立储的想法,他早已有之,却是迟迟下不了决断,毕竟这是千古未有之事,不免慎而又慎,再未想到,老十四竟然能够看的如此透彻,而且全力支持,这让他大感欣慰。
胤祯却在紧张的权衡,秘密建储,是康熙早有的想法,他此番说出来,不过是借花献佛,以博取康熙的好感,但见康熙如此兴奋,连连称赞,心里却不由大为后悔,康熙的秘密建储想法此时应该还没完全成熟,自己这一说,无形中帮他完善了这一想法,若是就此铁下心来推行秘密建储计划,自己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想到这里,胤祯略微沉吟,便横下心来,道:“禀皇阿玛,儿臣还有想法。”
恩?还未说完?康熙不以为意的微笑道:“说,畅所欲言。”
“秘密立储虽好,却是不能用于皇阿玛。”胤祯出语惊人。
康熙闻言亦是一楞,脸上的笑容凝固起来,并慢慢消散。
既已说出口,胤祯也沉下心来,沉稳的接着道:“如今局面,是八哥、九哥、十哥抱成一团,支持的宗亲大臣不在少数,儿臣与十三哥、十五弟、十六弟又是一党,支持的宗亲大臣同样不在少数,唯有四哥,如今是孤身一党。
八党与十四党,如今即便是皇阿玛大力打压,亦难以拆散,三党之争,并不会因秘密立储而有所收敛,反而会因新的希望而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
皇阿玛春秋正盛,龙体康泰,三党相争十年、二十年后,将是何情形?必然会发展成生死仇敌,不死不休,几个小兄弟成年之后,怕是亦要卷入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秘密立储,新君登基,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势力强大的兄弟篡位谋反,以致天下动荡,朝野不安,二是新君为巩固皇位,大肆残杀兄弟及宗亲大臣,清除异已,不仅朝野动荡,亦大伤国本。”
听到这里,康熙的脸色已是苍白起来,以他的身体,不说二十年,十年应该没问题,他完全可以打压八党、十四党,但要拆散,确实棘手,除非是圈禁几个为首的,老八还好说,圈禁老十四,这损失可就太大了,他损失不起,大清也损失不起。
不能够圈禁老十四,仅是圈禁老八,又于事无补,说穿了,老十四才是重点,原本还打算再扶持一党,形成三党并立的局面,以牵制老十四,从容布局秘密立储,但这种后果,却是他不能承受的。
不秘密立储,那就得公开立太子,立谁?能够立谁?谁能经的住老十四的打击?老十四此番话可说是公然索要储君的身份!康熙脸色一下就胀的通红,却是很快又抑制住心头的怒气,老十四最近可是救驾有功,平太子兵变有功、攻克大吕宋有功,根本不可能圈禁他,发作他又有何意义?只能让他离心离德,开拓海外领土,打西洋的三大海上强国,称霸几大洲,这些事情都还要着落在老十四身上。
见康熙神情变换,胤祯亦是惴惴不安,略为沉吟,又补充道:“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即便是公开立储,太子权柄,仪注,皆须大幅削减,太子只能在皇阿玛的指导下,赞襄办理朝务,以防重蹈覆辙,如此,储君与皇阿玛便不存在冲突。
其次,确立了储君名分,其他皇子断了念想,亦不会再有不智之举,转而会支持新的储君,从而避免新君登基后的种种矛盾。”
康熙对此却是不屑一顾,这些个虚的有什么用?老十四若立为太子,财力、实力、势力、声望都不是前太子所能比的,再打败西班牙、荷兰、英国舰队,占领澳洲,海外分封,那声望威信更是无人能比,只怕朕亦要逊色几分,那时,又会是什么情形?朕又该如何自处?
第337章 撂挑子
见康熙默然不语,胤祯亦不再言语,对于秘密建储,他已是言尽于此,正反两面,该说的都已经说了,眼下就看康熙如何决断,房间里登时就沉寂下来,气氛显的格外沉闷。
良久之后,康熙才开口,淡淡的道:“跪安吧,明日还要回京。”
胤祯满怀失望的叩头辞了出来,李德全远远的迎了上来,原本还打算恭喜几句,借着灯笼映照的灯光一见胤祯脸色沉闷,立刻就咽下到了嘴边的话头,就地躬身相送,心里却是纳闷,这爷俩又扳腕子了?
由于来的匆忙,达春命人就近寻了处大户人家的宅院借宿一晚,胤祯一晚上却都辗转难眠,他心里也清楚,立储大事,不可能一言而决,问题是康熙那凝重的神态,以及那淡淡的语气,都让他感到无比的失落。
看来,短时间内,康熙是不愿放弃秘密立储计划的,或者说,目前,康熙根本就不想立他为太子,如此,康熙则必然要扶持老四起来,以相互制衡,这剩下的几年内,仍然是三党相争,这让他大为苦闷,再斗个十余年,非跟老八他们结成死仇不可。
他是真不明白,如此明显利大于弊的事情,康熙为何偏偏不愿意做?回去得好好与方苞合计合计,怎生想个法子,逼迫康熙公开立储。
通州自京城,一路皆是黄土垫道,每隔数里便是一座扎花彩坊,香烛鲜花,跪迎的缙绅百姓一路源源不绝,陛防的兵丁更如两条笔直的墨线,康熙此番大难不死,老八一党在郊迎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提前数天便已开始准备。
不过,康熙对眼前这一切,却是熟视无睹,心中反倒暗骂老五、老八、老九扰民,一路只是催促御辇快行,对百官郊迎,他也没下辇,仅在御辇上露了个脸,便径回紫禁城。
胤祯一路跟随,心思也不在这份热闹上面,临进城时,却是心里一动,草草写了几个字,谴人暗地交予李光地,康熙不是要秘密建储吗?咱们也玩把釜底抽薪。
一路舟车劳顿,加之入城时,天色也已不早,康熙并未召见人,略微休息便翻阅各地的密折,批阅奏折。
胤祯回府之后,洗浴了一番,便着人将方苞叫来,将昨晚在通州与康熙夜谈的情况,细说了一番。
方苞亦是头次听闻澳洲之事,更未料到海外分封是为称霸几大州而布的局,心头亦是震惊不已,暗叹不能以常人心思来度量十四爷,待听到秘密建储这段,他的眉头却是越皱越紧。
静静听完,方苞在心里思忖良久,才缓缓开口道:“十四爷,秘密建储一事,您可是犯了大忌,说出此事是一忌,点出皇上不宜秘密建储更是大忌。
秘密建储,既是皇上暗中准备实施的立储计划,十四爷您做为一个争储的皇子,即便是心里明白亦该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您明白这个计划,而其他皇子却并不清楚,会让皇上下意识的向那几个不明白计划的皇子倾斜,这对十四爷您十分不利。
而点出皇上不宜秘密建储更是大忌,十四爷您想一下,皇上若是公开立储的话,能够立谁?只可能在三爷、四爷、八爷、十四爷几位爷中选,立三爷、四爷,能够抗得住八与十四爷联手打击?难道再次上演废立太子的一幕?
立八爷?更不可能,一废太子之时,百官公推八爷为太子,皇上宁愿食言,亦不应允,可见其意之坚,况且,立八爷为太子,十四爷您难道就会不争吗?别看八爷党声势浩大,实则根本无法与十四党相提并论,海外分封一出台,十四爷可谓是占尽优势。
三位爷都不能立,那皇上公开立储,能立的就唯有十四爷!完全可以说,十四爷点出皇上不宜秘密建储,就是在逼迫皇上立您为太子!而且公然威胁皇上,不如此则后果严重,皇上是什么人?岂能咽的下这口气?十四爷您这是自断储君之路!”
胤祯听的一脸苦涩,他只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真实的历史确实就是这个结果,没想到竟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难怪康熙神情凝重,原本来以为是为立储之事纠结,没料到竟是犯了大忌。
方苞却是语气一转,缓缓说道:“虽说是犯忌,可十四爷您确实是储君的绝佳人选,秘密立储的利弊,您也看的透彻,皇上也并非刚愎之人,无论秘密立储,公开立储,但凡以国事为重,十四爷都是不二人选。
不过,令方苞不解的是,十四爷您不可能看不出这点,何以您要急于获的储君名分,皇上如今龙体康泰,十四爷又非不择手段之人,这其中缘由,十四爷方便见告吗?”
听的方苞如此一问,胤祯不由微微笑道:“是我疏忽,忘了这节,我急于获立储君,源于二点,一则,让八哥死心,以免长时间相争,争成仇敌,有伤兄弟义气,我成年后便与八哥他们一党,不想日后四兄弟反目成仇,再说,日后有八哥他们帮衬,亦能轻松不少。
二则,也正是因为皇上龙体康泰,如此长的一段时间,我不想就此浪费,想逐步的推行一些改良,皇上威信很高,很多事情,可以借皇上之手,形成永例。”
方苞皱着眉头道;“十四爷立为太子,八爷他们难道就会撒手放弃不成?八爷党可是凝聚了八爷、九爷、十爷十数年的心血。”
“那倒不虑。”胤祯轻松的道:“立了太子,我自然会逼迫八哥放弃,八哥若不死心,分化、架空他便是。”说到这里,胤祯嘴角微微上翘,八哥重情守信,当年他们四兄弟可是有誓言在先,一旦立了太子,一边架空他,一边言语挤对,不愁他不就范。
这储位都还未到手,十四爷就想的如此长远,方苞亦是无语,沉吟了片刻又道:“十四爷说的第二个理由,方苞也很疑惑,十四爷要推行改良,便是身为皇子,不同样可以推行?”
胤祯瞥了方苞一眼,仍是细细解说道:“有些改良,颇有争议,身为皇子,易遭攻讦,一经提出,很可能长期搁置或者是无法通过。”
方苞不由暗暗咋舌,十四爷这脑子里一天到晚都想的些什么东西?听这口气,要改良的地方还不少,十四爷目前就已经推行了海关革新,工商杂税革新,真不知道,日后,十四爷当了太子或者是登基之后,会进行多少革新?
见方苞半天未提到正题,胤祯开口催促道:“先生可有办法,促使皇上公开立储?”
“让皇上公开立储并非难事。”方苞沉吟着道:“明眼人都知道,十四爷是最佳的储君人选,皇上又岂能不知?关键在于,皇上不愿意公开立储之缘由。
方苞以为,仍是功高震主的缘由,易位而想,十四爷若是皇上,当太子的声望、名气都超过您,您将如何?定然是不安,猜疑,继之而来则是打压,遏制!
十四爷如今的声望、名气已是如日中天,若是再扫平西班牙、荷兰、英国三国的海上舰队,夺取整个南洋,占领澳洲,再开拓海外之地以分封诸王,皇上将如何自处?皇上一生的功绩怕是也无法与之相媲美,十四爷想过没有?
欲使皇上立十四爷为太子,唯有自削权柄,将一应功劳都记在皇上头上,这才有可能。”
自削权柄?胤祯不由一楞,这事做不得,这个问题在战舰上不已讨论过吗?如何又再次提了出来,难道还能够削出个新意来?他不由疑惑的瞅着方苞。
方苞甚是轻松的抚了抚两撇八字胡,从容道:“正所谓此时一时,彼一时,之前十四爷不敢自削权柄,担忧的是不利于争储,而今形势已然大变,不用海军,十四爷亦能稳占上风,自削权柄又能取悦皇上,何乐而不为?
更有最重要的一点,十四爷现在自削权柄,亦不过是门内撒土,迷外人眼而已,南洋舰队远在南洋,十四爷即便将海军交出去,谁也指挥不了,再说,大清正面临西班牙、荷兰、英国三国的宣战,一场大海战一触即发,这海军交出去,打个转,马上就又会回到十四爷手中,而且名正言顺,岂不更好?
上海的一应工厂作坊现在应该已在逐步的抽调人手去马尼拉了吧?十四爷尽管大胆的主动上交海军,请求辞去海军学院院长一职,将上海的一应工厂作坊统统上交给朝廷,这一年大几百万两银子的巨额亏损,不知道皇上有没有胆子接?”
撂挑子?胤祯眼睛不由一亮,这法子好,康熙若敢接手,半年就会变的精穷,几个兄弟,估计谁也没这份能耐挑起海军这副担子,就是想冒险一试,康熙也绝对不会给他们机会。
方苞自得的微笑着道:“十四爷这一自削权柄,皇上亦能明白十四爷的心意,届时,再把发现澳洲之事,硬套在皇上头上,京报再大力鼓吹一番,公开立储,想来问题不大。”
第338章 分封影响
康熙回京按例是休息一天,次日不用早朝的,不过,胤祯却是不敢怠慢,一大早就赶进宫递牌子请安,赶到景运门,他才发现一众兄弟一个不拉的全部集中在这里,王公宗亲,闲散宗室,各部院大臣亦尽皆齐集于此。
胤祯不由暗自奇怪,康熙无恙,昨日入京在御辇上也露了脸,说了话,今日怎得各路大神都齐集于此递牌子觐见?
一见胤祯过来,一众兄弟纷纷上前拉手见礼,寒暄问候,宗亲大臣亦纷纷上前请安见礼,虽是禁宫之中,不敢放声儿,但那股子热乎劲儿,仍让胤祯大感受不了,略一思忖,便明白过来,定然是昨日随同康熙进京,引起误会了,亦有可能是海外分封引起的反应,虽然素来不喜这些虚礼,他仍是含笑一一回应。
恰在此时,一个公鸭嗓儿声音传来,“宫禁之中,不得喧哗。”
众人回头一看,却是李德全到了门口,出声喝止的是他身边的一个太监,见众人齐齐望了过来,李德全才开口道:“皇上有旨,着诸位皇子到殿外叩头请安即可,宣裕亲王保泰、上书房大臣李光地、萧永藻、张鹏翮、嵩祝、王掞、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火器营掌印总统大臣马高鸣,鄂伦岱觐见。”
一听这一串名字,胤祯便知康熙这是要彻查太子兵变一事,估计今日可以好好休息一番了,当下就跟随一众兄弟到乾清宫门外给康熙叩头请安。
一路出宫,老十五、老十六紧紧跟在胤祯身后,原本胤祯是计划把老十六做个暗子伏下,日后以对付老四的,不料太子兵变,老十六也浮出水面,正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胤祯也就索性将他纳入十四党,昨日当着康熙的面也认了。
既然是将十六阿哥胤禄纳入了十四党,对于老十六,他自然也要安排一番,思忖了半晌,却是没个好的差事,胤禄今年虚岁亦才十八岁,还真没合适的差事,想了想,胤祯开口问道:“十六弟,你有何爱好?”
一听胤祯如此问,俩兄弟都大为兴奋,十四哥这是打算给十六安排差事,十五胤禑抢先说道:“十六弟精通数学,通晓乐律,并无偏好。”
精通数学?胤祯眼睛不由一亮,稍一沉吟,便道:“国家目前正需数学人才,十六弟,你牵头替我招揽数学人才,亦无须局限于数学,一应杂学人才都可以大肆招揽,我准备出资在京建个数理学院,用以培养数理杂学人才。如今,天津正建海军学院,我恳请皇阿玛让你在海军挂个虚衔,一旦有大战功,也能顺带解决你的爵位。”
十六阿哥胤禄一听,不由兴奋的道:“十四哥,也别虚衔了,就让十六进天津海军学院吧。”
“你想去海军?”胤祯不由停住了脚步,回头认真的望着十六,天津海军学院在计划中还要培训新式禁军,也确实没有适合的人坐镇,老十六虽然年轻了点,但是有衍德扶持,问题应该不大,况且距离京城近,康熙亦可随时照应,不过,这事要康熙点头,毕竟天津距离京城太近,天津的人事最好由康熙自己去定。
胤禄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喜欢新奇,不安份的时候,从小到大就闷在京城早就腻了,此次跟随到天津观看军演可谓是大开眼界,当下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十四哥,我知道军营军纪森严,不过,我喜欢。”
“好,咱们又将多出一个文武全才的兄弟。”胤祯微微笑道:“此事,我去恳请皇阿玛,不过,数学人才你也要搜罗招揽,海军也是需要大量数学人才的,一应待遇都可以从优。”
“谢十四哥。”胤禄欣喜的回道:“我马上就着手搜罗数学、杂学人才。”
“恩。”胤祯点了点头道:“李中堂当年任直隶巡抚时,在保定办有算学学习中心,网罗有不少人才,如梅文鼎,徐用锡等人,都是算学、历学大家,十六弟可以联络他们一起招揽人才,先把数理学院的架子搭起来。”
“谨尊十四哥吩咐。”胤禄肃然回道。
十五阿哥胤禑亦是满心的欢喜,因为母妃是汉人的关系,他与十六自小就饱受白眼,无依无靠,两兄弟关系不是一般的好,眼见十四哥对他俩毫无外待之心,处处为他们想的周到,心里颇为感动,当初决定跟十四哥,可谓是正确无比。
胤祯三兄弟走走谈谈,速度自然是慢了下来,待三人出得西华门来,就见老八三人已经升轿离开,而老五、老七、老十二却是站在一处闲聊,见到胤祯出来,三人立时就迎了上来。
略一寒暄,五阿哥恒亲王胤祺就率先说道:“十四弟,能否给个准话,这海外分封,有可能吗?哥三个昨日可是一夜未眠。”老无这话倒也不虚,真若海外分封,他们身为皇子,自然是优先考虑的,他们岂能不动心?
康熙昨日虽然对海外分封未做明确的表态,却也未曾反对,而且问的很细致,胤祯事后细细琢磨,以康熙的心性,极有可能会赞成,可这话对老五三人亦不好明说,稍稍沉吟,他才道:“十四也不瞒五哥,昨日已经向皇阿玛禀报了此事,皇阿玛未做明确答复。”
一听康熙未表态,五阿哥不免有些失望,十二阿哥胤祹却是笑道:“皇阿玛未反对,此事便大有可为,如此大事,皇阿玛定然要再三斟酌,真若推行海外分封,十四弟可要多多照顾哥仨个。”
关于海外分封,胤祯料及康熙会在朝堂上公开讨论,虽说宗室不少人铁定支持,不过,反对者肯定也有,倒是不妨借这三人之口宣传一下,想到这里,胤祯含笑道:“海外分封,虽然土地辽阔肥沃,一切权利亦可能下放封国,可毕竟在海外,往来不便,即便经营的再好,也不可能及得上京城的繁华,三位兄长何必眼热?”
听到一切权利可能下放封国,十二阿哥胤祹眼睛立时间就亮了,老十四跟康熙竟然已经谈到这一步了?什么叫一切权利下放封国,那就是说财赋、军事、人事大权统统下放到封国,实际上就是国中之国,不过就顶着个大清的名义而已,真若如此,哪怕是万里之遥,一众宗室亦会趋之若骛,往来不便更好,天高皇帝远。
五阿哥胤祺也听出了胤祯的话外音,当下便笑道:“好,好一个十四弟,五哥素来不服一众兄弟,此番对十四弟可说是心服口服,一个海外分封,整个四九城就会为之疯狂,你只管放手争,就冲这海外分封,五哥就算不介入党争,也要力挺你。”
“谢五哥厚爱。”胤祯没料到老五竟然直接表态支持他争储,可真是有些大出意外,忙连声道谢。
七阿哥淳郡王胤佑亦是微笑道:“八弟、太子他们争储,历来不考虑我们的得失,唯有十四弟争储,处处顾及我们,十四弟放心,能力所及,我们全力支持你。”
胤祯此时已是反应过来,这仨人是提前与自己结善缘来了,一旦海外分封,铁定是离不开海军的支持,他当下就微笑道:“得三位兄长相助,十四可谓是如虎添翼,一旦海军在外打下好地方,十四定然先通知三位兄长。”
听的胤祯这番表态,三人登时心花怒放,一块好封地,子孙后代可都跟着受益无穷,当下三人就没口子的奉承了一番,这才转身升轿而去。
……
乾清宫,东暖阁。
裕亲王保泰、上书房大臣李光地、萧永藻、张鹏翮、嵩祝、王掞、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火器营掌印总统大臣马高鸣,鄂伦岱等人,除了李光地被康熙赐座之外,其余九人跪了一地。
康熙扫了众人一眼,才问道:“天津兵变,太子的叛兵从何而来?”
这事,就数嵩祝、王掞、马齐三人最清楚,嵩祝又是老军务出身,当下就跪奏道:“回皇上,随同皇上前往天津的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除了绰尔济之外,非死即伤,太子叛兵,皆是逆贼绰尔济的亲信属员。”
绰尔济与三阿哥胤祉的关系,康熙一清二楚,此次兵变,若说老三没掺合,根本就不可能,只不知老三是被太子夺了兵权,还是主动退出的?这事他目前不想追究,牵扯多了,对他的声誉,对皇室的声誉都不好。
沉吟了下,康熙才继续问道:“保泰,尔等率五千骁骑营骑兵次日便返回京城,意欲何为?”
保泰早就与八阿哥商量好了说词,当下不慌不忙的回道:“回皇上,当时没有皇上的消息,太子又挟持群臣宗亲,奴才与八阿哥商议,担忧太子回京登基,是以匆忙率兵回京,试图阻止太子行动。”
“隆科多,你身为九门提督,何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