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叶呵呵大笑。
说完此语,萧后又是色心大动,便开口道:“明日便当起行,沿途人多眼杂,只恐暂无相聚之时,且得行乐时且行乐。”
不待王叶动作,萧后早已经抓过王叶的大手往自己丰腴之处放来,媚笑道:“王郎今夜可要将玉容喂饱!”
王叶心结已去,复见得怀中美人如玉,又如何忍得住?又是一个翻身便扑了上来。
到得第二日一早,便见得营帐帷幕一动,一名萧后侍女走了出来。
看了看左右无人,侍女便转身朝帐内招了招手。
王叶偷偷摸摸溜了出来,赶紧往自己营帐而回。
这才前行的数步,身后杨可世又鬼一样的闪了出来。
二人回得营帐,王叶这才稍稍梳洗,便有士卒来报,林牙有请。
当下王叶便往耶律大石营帐而来。
下午便要动身西迁,故此耶律大石帅帐也在拆卸之中,数十亲卫正在有条不紊的将文书、物件收拾装车。
见得人多耳杂,二人便往帐外行来,走动得数十步,耶律大石开口道:“为兄心意已决,天祚帝之事,正欲要问计于萧后。”
王叶闻言大喜,耶律大石终于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忠孝仁义已经渐渐为野心所掩盖,开始由英雄向枭雄转变。
当下王叶便开口道:“即是如此,正当恭贺林牙。”
耶律大石作色道:“此事到底有违君臣之义,又有何可恭贺之处?”
王叶哈哈大笑,便开口道:“除暴君,定社稷,岂非人生一大快事?”
耶律大石看了看左右,赶紧开口道:“贤弟慎言!”
这货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王叶自当鼓动其心志,便乘机补刀道:“当初宋人十万大军北伐,林牙只以二千殘卒御之。当是时,辽国英雄之辈不知凡几。学生不投他人,但投林牙。其中深意,林牙可曾知晓?”
耶律大石便笑道:“正要请教!当时为兄麾下不过二千,旦夕且死;反顾辽国上下,手握重兵者尚且有萧干、郭药师等辈;以贤弟之才,即便投奔天赐帝,亦能为陛下重用;贤弟何以择为兄辅之?”
王叶神秘地笑了笑,却不直接回答,但开口道:“星象图纬之学,林牙可曾精通?”
王叶这话说得委婉,耶律大石却是秒懂。
听得王叶此语,耶律大石顿时心中狂跳。贤弟既然提及星象图纬,莫非自己有天子之命?
是了是了,否则贤弟国士无双,投何处不能出头?又岂会前来辅助自己?
当下耶律大石便朝王叶重重行得一礼,且开口道:“若果有那日,必不负贤弟相助之恩!”
王叶赶紧逊谢,心下却是大喜,这货一旦踏上这条争霸之路,便再无回头可能。
有了王叶这一番忽悠,耶律大石野心蹭蹭的往上暴涨,除掉天祚帝的心思也越发的坚定起来。
停得一停,耶律大石便压低声音开口道:“只又当如何行事?”
王叶便开口道:“还请林牙广布细作,一旦得知金人南下,便当早早告知。”
耶律大石便压低声音开口道:“为兄已使得数百细作北去为探。若果金人南下,必瞒不过为兄耳目。”
王叶也压低声音开口道:“只不知天祚帝如今情形如何?”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昨夜探子来报,只言天祚帝已自夹阴山中而出,诏令四方召集人马,附近也有许多辽人前去相投,其麾下已有万人之众。”
王叶摇头大笑,开口道:“不过是插标卖首耳!”
耶律大石也摇头道:“敌强我弱,天祚帝竟然唯恐金人不知,犹自大张声势。只可惜这万余人马,眼看着又要断送于天祚帝之手。”
停得一停,耶律大石继续压低声音道:“若继续放任天祚帝折腾,必然耗尽辽国元气。故此为兄这才下定决心!”
昨夜同萧后欢好后,萧后便已经将耶律洪之事告知。
只如今尚且未曾同耶律洪谈妥当,也不知这货答不答应。
故此王叶此时虽有成算,却不肯透露出来,但开口道:“林牙休要忧心。算算金人即便南下,少说也得十来日光景。学生早有成算在心,奈何尚且需要宋人配合一番。待同宋营返回之后,再与林牙商定此事不迟。”
第268章 当再续旧谊
耶律大石闻言大惊,赶紧开口道:“如今我等正要西迁,贤弟何以复欲往宋营一行?”
众人自析津府城南往云中而去,且借口欲要投奔秦王定。自然是绕过析津府往西北而去,取道居庸关、奉圣州等地前往云中。
自郭药师投降宋人之后,童贯便占据得涿州、易州,此二州却与宋国接壤,均在析津府西南,刚好同居庸关一南一北。
大军北去,王贤弟则只身南下。耶律大石一则担心王叶安危,二则自己决心已定,正要靠王叶出力,也担心王叶去而不返,亦或为宋人所扣押。
王叶便开口道:“学生前番数次定策,林牙数度诈降,费尽心思这才结交得此等强援,又岂可一朝尽弃前功?林牙曾佯言替其复燕,如今却举军西去,似有食言之举,彼等必然不喜,故此学生不得不前去转圜一二。此其一也!我等西迁云中之后,短日内必然物资匮乏。学生此去,再固旧宜之余,尚且欲要替林牙求来粮草、军械等物。且若能继续结此强援,一旦金人南下,万一事有缓急,尚且有宋人可以依靠。”
耶律大石沉吟许久,这才开口道:“我等既然西迁,童贯必知诈降之事。贤弟又有何妙手可以转圜?”
王叶便压低声音道:“如今萧干老贼大肆征兵,待到其军稍稍聚集,只恐攻守之势必易,宋人若能保得易州、涿州不失,便已是叨天之幸,又如何复燕?故此复燕之事自当搁置。即便我等徒留此地,亦自无益,此次西去者,正欲要剑走偏锋,替宣帅立下大功!”
耶律大石呵呵笑了数声,便开口道:“是何大功?”
王叶便笑道:“自然是擒拿天祚帝以献,擒帝之功不下灭国,童贯必欣然相从。”
停得一停,王叶继续解释道:“自前次宋人偷袭析津府失利,复为萧干所剿杀,匹马不得生还。宋人虽得郭药师相降,麾下兵力也不过万二。如今陡然去此六千,便只余下六千之数。虽得知天祚帝复出,奈何其麾下已有万余人马。宋人凭这六千殘卒,保守易州、涿州尚且不足,又如何能前去擒拿天祚帝?若闻我等愿意代劳,童贯必不肯拒绝。”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既然宋人兵力不足,若童贯下令召我等南下相助防守,又当如何?”
王叶笑道:“林牙同郭药师颇有过节?”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
王叶呵呵大笑,便开口道:“童贯曾以幽州节度使一职许于林牙,复以此职许于郭药师。童贯若欲要召林牙南下为助,学生自当以此拒之。且林牙同郭药师势同水火,将帅失和乃大忌,童贯又岂敢命林牙同郭药师联手守城?”
这话有理!若是童贯召自己南下,自己便可以要求童贯兑现承诺,先任命自己为幽州节度使。兹事体大,童贯必然不敢自主,只得请旨朝廷。这一来一去的功夫,只怕自己老早就出了居庸关了。
且正为童贯曾许自己幽州节度使一直而未曾兑现,必以为自己此次西迁乃负气而去,且欲要擒拿天祚帝,立下大功以实捶幽州节度使之职。
只自己既然同王贤弟定下大计,决意偷偷弄死天祚帝,事后却又秘不发丧。如此却又去哪里再弄一个天祚帝来交差?即便将天祚帝人头交出也不行。
当下耶律大石便开口道:“虽则如此,只到时又如何同宋人交代?”
王叶哈哈大笑,便开口道:“我等只言替其擒拿天祚帝。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又敢担保此事必成?我等西去,不合却让天祚帝逃得一命。然则到得此时,我等觑见得云中空虚,便顺手为宋人占之。”
耶律大石稍一沉吟,便摇头道:“此事不妥!”
王叶便开口道:“林牙此言何意?”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待到我等占据得云中,若果童贯遣人前来索要,我等又当如何?与之,则我等再无容身之地,除降宋外无路可走。不与,则必然同宋人反目,照样是前功尽弃。且恐宋人恼羞成怒,必发兵前来攻打,又何言可以宋人为依靠?”
王叶闻言便笑了起来,开口道:“林牙可曾忘了刘备借荆州一事?”
耶律大石闻言又低头沉思起来,良久之后这才抬头道:“此二事何得类同?一则当时刘备与东吴不相同统属,二则只恐宋人之中并无鲁肃!”
王叶便开口道:“林牙休要忧心!学生早有计较在此。何谓二事不得类同?刘备与东吴不相统属,宋人曾许林牙幽州节度使之职,此职位一日未曾实授,林牙又岂肯便听命行事?且以此事同宋人支吾一番,待到羽翼已丰,便可因童贯上表宋人朝廷,求为外藩。只此事尚且需要委屈林牙一番,此时不得登基为帝,只求宋人许以辽王之位。”
耶律大石便沉吟道:“若只称王,不称帝,但求为外藩,如此倒是有几分可能。只宋人期盼复燕已久,若非宋人朝廷之中有重臣肯为我等说话,此事仍然为难。”
王叶复笑道:“林牙休要忧心,我等亦有内应于宋国,必能助林牙玉成此事。”
耶律大石闻言大喜,赶紧开口道:“未知是何人?”
王叶便开口道:“童贯、蔡攸!”
耶律大石明显不信,便开口道:“童贯一意复燕,又岂肯相助为兄?”
王叶笑道:“若果童贯其力足以复燕,自当领兵攻打幽州、云中。唯有其无力复燕,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林牙不肯称帝,复递上降表,约为外藩,听命于宋人朝廷,如此照样能给赵官家一个交代。待到形势大变,呵呵!且学生尚且有后手在此。”
虽然王叶只说了一半,耶律大石却是秒懂,所谓的形势大变,自然是挑动宋金互斗。自己占据得云中之后,改向宋人服软就服软,改向宋人称臣就称臣,只需要拖延时日,一旦宋金双方开始火拼,谁还顾得上自己?
当下耶律大石也不点破,便开口道:“不知是何后手?”
王叶便开口道:“方才林牙曾言宋国之中并无鲁肃之辈。学生此去,童贯必成鲁肃!”
耶律大石大奇:“贤弟又有何妙策?”
王叶笑道:“此亦无他,唯蔡攸、童贯之辈贪财耳!”
耶律大石摇头道:“我等势窘,又何来的许多财物?只恐欲壑难填!”
王叶便压低声音开口道:“湖盐!”
耶律大石闻言顿时便醒悟了过来,点头微笑道:“果然妙计!”
第269章 马扩来投
于此时而言,食盐同布匹、铜钱一样,都是硬通货。
你用铜钱能买到的东西,用食盐也一样能买到。
宋代食盐主要分三种,即颗盐(陕西路所产的解池盐和河东路盐),末盐(沿海地区所产的海盐),四川所产的井盐。
这三种食盐价格都高得吓人,大约在每斤六七十文的样子。
反过来说,辽国的食盐却便宜很多。
因为辽国也有许多咸水内陆湖,特别是云中的鸳鸯泊等地,各有湖盐产出。即便运到涿州等地,也不过每斤十文,这还是中间有奸商赚了大把利润的结果。
其实还有更便宜的,便是西夏所产的井盐,即便运到河东路等地,也不过每斤五文。不过这种盐轻易买不到,一旦被朝廷查到就是一个死。谁让夏国是敌国呢?买卖这种食盐属于资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
当初宋辽和平期间,食盐便是辽国出口宋国的拳头产品之一。
如今辽国乱起,到处盗贼橫行,这些食盐产地便也荒废了下来。再加之宋国决意北伐,便主动关闭了榷场,即便有当地世家能弄到湖盐,也无处可销售。
至于说到走私,沿途大把盗贼,食盐又是抢手货,你确认能运到宋国去?
于其他人来说,此事难办的很。于耶律大石来说,却是易如反掌。手下这么多士卒可不是吃干饭的,沿途派兵护送,以军队来走私,又有谁敢来枪饭碗?
几文钱一斤的湖盐运到宋国境内一转手就是六七倍的利润,世上还有哪种生意比这个来钱更快?
若能同童贯、蔡攸等人联手经营则这门生意,有得这种共同利益在,二人面对着滚滚而来的财富,吃饱了撑得才会来对付耶律大石。
当然,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不过维持个一年半载肯定不成问题。
有得这一年半载,想必宋金已经开战。面对如狼似虎的金人,宋人只恐自顾不暇,又如何能分心来夺回云中?
正如前面一样,耶律大石如今所要做的维持同宋人良好的关系,然后就是等。
等到宋金开战,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当下耶律大石便朝王叶开口道:“即是如此,一切皆托付于贤弟!”
王叶点头应下。
耶律大石接着开口道:“只不知贤弟何时启程?”
王叶便答道:“大军出发,学生自当启程。此去涿州不过两日功夫,算上来去行程,七日之内必至居庸关。”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即是如此,大军西迁到得居庸关后,为兄自当于此地等候贤弟归来!七日之后贤弟不至,为兄便领军南下接应。”
王叶拱手为谢,辞别过耶律大石之后,便转身回营帐收拾起来。
杨可世这货闻听得主公欲要前往涿州,顿时便举止失措。
王叶心知这货起了思乡之心,只曾于童贯面前言杨可世已死,自不便携其一同前往,便只得好言抚慰,又命其沿途多多照料萧后。
杨可世也知此时并非归宋良机,不过是思乡情切,情难自已罢了!听得王叶一劝,便也将心事丢下。
唯有听得萧后之事,杨可世反倒犹豫起来,似欲要开言相劝,到底却还是忍耐了下来。
待到辰时已至,大军便拔寨起行,大队人马齐齐整整的往西北而去。
送别得耶律大石等人,王叶便领着韩德,二人策马往涿州而来。
这才前行得数里,远远见得对面过来一波人马。
只这波人马着实奇怪,但见得彼等数百精壮为前导,后面数十精壮断后,中间却又混杂着数百妇孺。
如今这种乱世,还有人举族迁移?竟然是迁往析津府这种是非之地而来?
虽则心下大奇,唯有此种事情也自己无关,出门在外,能不招惹是非便不招惹。
见着对方老弱颇多,王叶便引韩德避于道旁,不欲与之争路。
待到彼等稍稍近前,王叶但举目看去,却见得最前面一人眼熟的很,猛然间想起一人,赶紧高呼道:“可是子充当面?”
对面为首之人闻言一怔,复举手搭目细细看来,待见得王叶在此,便大喝一声:“主公!”,策马飞奔而来。
其身后众人见得此状,赶紧策马跟上!
韩德见状大惊,赶紧弯弓搭箭为备。
对方见得韩德此举,便也会过意来,赶紧回头招呼了背后众人一声。
背后众人闻言止步。
这也是此时的行路礼仪,若非攻杀,万不可大队人马扑上,即便是熟人也不行,否则很容易引起火拼。
此人飞马而至,到得王叶数十步外,便翻身滚落马下,就势跪倒,拱手行礼道:“末将马扩拜见主公!”
王叶哈哈大笑,也相跟着翻身下得马来,便上前扶起马扩,又看了看前面的这群人马,便笑道:“不意子充果然举族前来!”
马扩便开口道:“当日末将曾言,若果主公能以二千殘卒破得朝廷精锐,便是天选抗金之人。末将自当举族来投,自此以后刀山火海,单凭主公吩咐!”
王叶便摇头道:“说甚么天选抗金之人!不过是侥幸而已!”
马扩却开口道:“主公以二千辽人殘卒,大破朝廷十万精锐,此事实在为大手笔。然则末将所叹服者却不在此处!唯有主公宅心仁厚,如此大事,双方几无杀伤,便叫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得王叶开口,马扩却又拜服下去,开口道:“末将前次有言,这完颜阿骨打实乃禀天地戾气而生,上天降下此人,便是为得杀戮。于此而言,主公必是禀天地祥和之气而生,自是天选抗金之人。末将这双眼珠子从未出错,这世上若有人能阻遏金人,必属主公无疑。此乃天意,末将安能不倾心归附!”
马扩既做此说法,王叶自不会拒绝,当下便开口道:“只如今析津府烽火将起,子充将族人悉数迁来,可有计较?”
马扩便开口道:“但凭主公安排!”
王叶便开口道:“且喜大石林牙大军前行不久,我且与你书信一封,可使人快马追上。且将族中老弱迁往云中之地。”
马扩自是点头应下。
第270章 我欲使你入山中为盗!
此时韩德见得对方是友非敌,便也放下手中弓箭,凑近前来。
王叶自是为二人介绍。
当下韩德便于包袱之中取来纸笔,王叶接过,便借着马鞍拟定书信一封,付与马扩。
此时后面众人也近得前来,相跟者马扩拜见王叶之后,马扩便于其中挑选得一名马快之人,且将书信付与,名其火速前去追赶大军。
又于族中挑选得十数名精壮,使其护送族中妇孺前去。
前面大军刚刚出发,附近必无山贼之属,故此倒是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待到众人既去,马扩便领着数百族人留于此地,复上得前来问道:“主公只身出营,意欲何往?”
王叶便开口道:“正要往涿州一行。”
马扩开口道:“即是如此,莫如末将领族人护卫主公前去。”
王叶摇头道:“我欲使你等前往燕山为盗,子充以为如何?”
旁边韩德闻言转头看了过来。
马扩也是大惊,却强自忍住没有发问,但开口道:“末将领命!”
王叶便问道:“子充可欲问其因由?”
马扩便开口道:“末将既许主公以死生,凡事自当遵命而行,又何须问因由?”
王叶哈哈大笑,便拉着马扩的手开口道:“如今萧干占据得南京一地,复大发奚兵。只恐月余之后必定大肆清剿山贼,以便将南京道诸地掌握手中。我使你前去为盗者,正要借机收拢各处山贼余部,以备他日缓急!”
这世上就没有庸才,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将其放对地方!
于王叶而言,麾下如今正有大将三员。杨可世、韩德、马扩!
于杨可世而言,此人于西军之时倒是沾染了不少坏毛病,自跟随王叶之后,耳濡目染之下,这些毛病也渐渐地改了过来。
到得如今,杨可世为人也变得稳重起来,隐隐约约已有主帅之风。
于韩德而言,此人嬉皮笑脸的性格却怎么也改不了。不过也正因为这货喜欢同下面士卒打成一片,倒是颇得士卒之心。若遇缓急之事,必能得麾下死力,隐隐约约已有猛将之风。
于马扩而言,正如其自己所说,其人文才平平,武力平平。不过此人却有一个最大的特长,且他人拼死也赶不上。那就是运气!
运气可是个好东西!你不服不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可不是说说而已!
以历史上马扩这货的经历,若是换作普通人,即便一百条命也不够丢的,唯有此人却全须全尾的活到了最后。
当年这货浮海前往金国为使,手下数十人死了个精光,这货犹自活蹦乱跳地回到了宋国。
后来出使辽国,于某事同天赐帝掀了桌子,周围有辽人持刀要来相杀,这货到底也没死成。
再后来金人南下,这货便于和尚洞领族人抗金,结果为金人所俘虏,其他人都死光了,这货越狱成功。
此时宋国朝廷已经逃亡江南。当初海上之盟是自己的手笔,这货为了赎罪便不肯南逃。
越狱成功后,这货便只于河东路、河北路数地到处流窜抗金,高峰时期手下拥兵十万。
中间几死者数十,这货次次都没死成。
到了最后义军被金兵扑杀殆尽,这货还是全须全尾,毛都没掉一根。
直到后来赵构登基,便命人召回马扩为官。
马扩回到江南之后,又几度领兵剿杀乱贼,也有数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总结起来这人就一句话,运气好!死不了!
既然死不了!且这货的特长又是流窜作战,王叶自然物尽其用!反正这货迟早要走这一步,还不如提前几年开始。且待萧干领兵在前面剿杀山贼,便让这货跟在后面接受山贼遗产。
却说马扩闻听得“以备他日缓急”之语,心下大惊,便指着地面开口道:“依主公之意,莫非金人他日仍当南下此地?”
如今韩德已经倾心归附,王叶便也不避讳韩德,只压低声音开口道:“如今宣帅已经占据得涿州、易州。待到萧干大军毕至,荡平得山贼,解决得后患之后,自当大举兴兵南下,攻取二州。依子充之意,宣帅能御之否?”
马扩新来此地,却仍未知萧干征兵详情,便开口问道:“只不知萧干麾下其兵几何?”
王叶开口答道:“眼下约莫只得三万,如今正要益兵十万。反观宣帅,麾下只得三千余人马。”
马扩摇头叹道:“正如螳臂当车,只恐宣帅必不能御!”
王叶便笑道:“依子充之意,朝廷可肯大发兵马前来相助?”
马扩更是摇头:“官家只求安乐,必不肯大兴兵马。即便前次北伐,官家亦曾对宣帅有言:‘若果辽人未服,不可妄起刀兵,但全师而还!’”
王叶便继续开口道:“以宣帅性情,既占得涿、易二州,可肯退让?”
马扩跟得童贯久了,自知童贯的性格。这货一门心思想要复燕封王,如今好不容易占据得二州,又如何肯轻易放手?便摇头道:“只恐宣帅必不肯放手!”
王叶便笑道:“萧干十万兵马来攻,宣帅抵挡不住。朝廷不肯大发援兵,宣帅却又不肯放手。如此而言,宣帅却只有一条路可走。”
马扩便开口道:“末将愚钝,还请主公明示!”
王叶便压低声音道:“借兵!借金人之兵南下攻灭萧干,复以财物赎买得析津府!”
马扩闻言大惊:“安可放虎狼南下!若得如此,只恐析津府必为之一空!”又朝王叶开口道:“还请主公速速设策,以免此奇祸!且金人一旦占据得析津府,又觑破得朝廷虚实,必有南下之意!”
王叶摇头苦笑道:“此乃天数,非人力所及!如今金人势大,其势难挡。吾正欲以析津府为战场,迟滞得金人在此,或可免其继续南下。”
看着马扩迷惑的样子,王叶便开口道解释道:“我之所以扶持耶律大石西迁者,正要将此地空出,却为三国交接之地。又使你入山中为盗,乘此良机招揽人马,以备非常。到时候自当以我等、辽人、宋人织就罗网,将金人纳入网中。一旦金人有所动作,其余三方势力当相互策应,庶几可将金人困于此地。待到金人既疲,方可渐渐反攻。”
马扩闻言大赞!便拜服道:“主公果然妙计无双,不愧为天选抗金之人。若果能织就此等罗网,庶几可免天下人灭顶之灾。”
第271章 王叶的战略意图
到得如今,王叶才第一次于人前披露自己的战略意图,便是要将析津府化为战场,集合各方之力将金人困于此地。
于此说来,析津府必须得丢掉,必须得让金人占领。
析津府未失,则金国、辽国、宋国从北至南一条直线分布。辽国北面于金国接壤,南边又于宋国接壤,便落了个两面受敌的尴尬境地。
这种情形下,辽国自是必亡无疑。
且不说宋国北伐,即便有人说动得宋国支援辽国,于辽国来说却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三国一条直线分布,宋国空有大军,又不能越过辽国同金人接敌,顶多支援辽国点粮草、军械之类的。
然则这些物资又有何用?
辽国缺乏的是兵力,缺乏的是战胜金国的信心,缺乏的是整合兵力的时间。
宋人即便给再多的物资也无助于辽国局势。
待到辽国既亡,金人必定南下攻打宋人。
事情便如同历史上发生的一般,两年内辽国灭亡,四年后北宋灭亡。
若要挽此危局,便得改变这种三国直线分布的局面。
如今既然说动得耶律大石西迁,情形便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旦金人攻占得析津府,则金国、辽国、宋国一改前度的直线排列,转而变成了品字形分布,便有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到得此时,析津府便成了三国接壤之地,必定烽烟四起。
若能促成得宋辽联盟,两国之间便可以相互出兵策应。
金辽两国的形势便互换了过来,以前是辽国两面受敌,如今便变成了金国两面受敌。
若果金人分兵两路攻打,则其兵力瞬间摊薄,宋辽两国自能轻松顶住。
若果金人只攻一路,又架不住宋辽两国首尾呼应。
如此一来,宋辽两国自能将金人围堵在析津府之地。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还在后面!
此计非止能将金人围困于此地,尚且能瞬间削弱金人。以王叶的估算,若果能营造得如此局面,则十年之后金国必亡无疑。
前面便已经说过,王叶最喜欢的便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此策同样如此!
不过是以数百年后建奴之道,还施数百年前的金人之身而已。
当年建奴便是以辽锦之地,硬生生地耗死了大明。
如今王叶便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欲要以析津府之地,硬生生地耗死金国。
二者所利用的都是同一个地形,辽西走廊。无非是一个利用走廊的那一头(辽锦),一个利用走廊的这一头(析津府)而已。
自析津府往东北方向而去,出得榆关(山海关)之后,北面全是崇山峻岭,南面却是大海。
山海之间,一条小路蜿蜒千里。狭窄处不过数里,宽阔的地方也不过十数里,甚是难行。
小路直到得锦州之后,才豁然开朗起来。
便如同一根绳子拴上两个铁球一般,一个铁球是析津府,一个铁球是锦州。
当年大明朝便是被建奴耗死在这一条小路上。
且说袁崇焕这个猪头于锦州等地修筑了无数的堡垒,以防御建奴。
此策有效不?有效!
然则却是杀敌一百,自损八千的法子。
当初袁崇焕埋头修筑城堡,建奴从不前来骚扰。
因为建奴心中清楚的很,待到这些堡垒修成,明朝灭亡的结局也是必然了!
要知道当时的道路情况,可没有后世的高速公路,修筑堡垒的物资钱粮全靠漕运从江南等地运来,再用人力从北京城搬运过去。
算上沿途民夫的消耗,粮食的折损,每运送十石粮食,尚且不见得有一石能运送到锦州!
只凭借着辽西走廊这根杠杆,建奴便硬生生的将明朝的负担加重了十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