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外大明-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预祝大家国庆节哈皮!哈皮!)
一场拍卖会,让朱明赚的盆满钵满,六个店铺卖出了八万六千多两白银的高价,对于南洋这等地方的小国来说,实在令人咋舌。
朱明想想那时为了几千两白银而激动不已的时刻仿佛就在昨天,而现在随随便便几万两入账也浑然不在意,真是什么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呀。
拍卖到手的人都一一找到商部统辅朱大成这边约好了付款的时间和方式,便也匆匆告辞而去,对这些远洋商人来说,虽然可能万两白银并不是多大的数目,但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来筹措的,谁会没事让万两白银躺在那睡觉呢,肯定都用来钱生钱了。
晚上朱明又设宴款待了拍卖会组织的领头几人,虽然创意都是朱明出的,但他们也都出力颇多,朱明一向不吝惜赏赐,宴席前每人一千两白银的奖励发下去,让有资格坐上宴席的几人也是小发了一笔。
一席尽欢后,朱明把王铜单独留了下来。
“执宰,你从一开始自由城时就主管税务,现在又是统管政务,对我们这儿的钱货情况最是了解,现在觉得黑水明国的民生如何?”
“那是没得说的,只要肯干活,人人手中都有闲钱,尤其是汉人,本就勤劳,现在政策又有点倾斜,现在富有人家并不少。”
“豪商应该也多吧,今天你也看到了,啧啧,出手买这么贵的店铺眼都不眨,大方啊。”
“不错,但那也是看到黑水明国蒸蒸日上的发展。”
“恩,但是银钱的交割确实是麻烦了些。”
王铜不明白朱明是什么意思,他想了想措辞,说道:“没错,这些商船过来带的大多是货物,要想交割现银,不把货物出手了确实不容易拿得出现钱。”
“那急忙的出售货物,商人最忌讳这点了,被人拿捏住把柄,就不好起价钱了呀。”朱明说完手在桌上有节奏的敲击起来。
朱明就从今天这么大宗的银钱交割上,看出了一点点问题的苗头。说实话,之前这样直接大宗的钱财交易很少,朱明倒没有想起点什么,这时他觉察出来了,自由城虽然实业众多,但朱明还是很想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商贸之城,金融之城的。
而作为一座这样的城市,自由城现在连一个像样的金融机构都没有,太不可思议了。也许想法有些超前,可能钱庄此时在中原都还没有出现,但朱明觉得有必要设立这样一家机构了,领跑时代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也许黑水明国就将在朱明这样领先一步的思维下将被一步步带上巅峰。
钱庄的作用不用敷叙,此刻若是率先出现的钱庄能在南来北往的商旅心中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象,加上黑水明国持续蓬勃的发展,只要能熬到发行纸钞银票的那一天,那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只要有这么一家上的了台面的钱庄,相信黑水明国以后有一小半的财政问题就将在它身上得到解决了。
把自己的想法给王铜说了一番。经过了两年的历练,此刻王铜不再只是渔村中的那个精明渔家汉子了,而是能管理起偌大一片领地的大总管,此刻听到钱庄这个说法,顿时拍案叫好。
“我怎么就想不到啊!来存钱,我们收取少量的费用,这些商旅也不用背着这么多钱在大洋上往返奔波了,留一部分在自由城中的钱庄,想用随时来取用就可以,妙啊!有我们官府做保,相信商人也都会放心的,这样等于变相的牢牢把他们绑在了我们这边,自由城肯定会成为他们必参与交易的城市了。”
朱明看着压抑不住兴奋的王铜,他准备再抛出点超前的东西刺激一下他:“客人不光存钱在我们这儿我们要收费用,而且我们还可以把客人的钱拿去花。”
“啊!?拿客人的钱去花?”
“我们用来投资工厂,或是多买些农具多鼓励农人开垦种植,反正客人又不会今天存钱明天就要拿回去,只要我们算好提前量,就等于银行一直有笔钱等着我们去花,扩大了生产很快就会把这部分钱赚回来的。”
王铜瞬间石化了,还可以这样的,国主也太黑了吧,这不等于南来北往的客商被朱明卖了还要帮他数钱么。
“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慢慢来嘛,一开始动作小点,动用出来的资金少点,不要出纰漏,慢慢的人们就开始信任起这新出现的钱庄来,也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想把钱取走了,最终他们只要凭着我们这个钱庄出具的一张证明就可以买东西。”
“证明?买东西?”
“是,证明在钱庄中有这么多钱存着,拿着这证明就可以到钱庄来取钱。而只要这人不想把钱取出来,就表明钱庄中一直有这么多钱可供我们去使用,懂了么?”
“太……太……”王铜看了看朱明,还是没敢把最后两个字吐出口。
这个想法在王铜看来太大胆,太出其不意了,其实在朱明心中不过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几百年见识领先上的差距。
第二日朱明和王铜便叫来刘世寻,这个小伙已经充分显示了他的机灵,而且也有一定的学识,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就算是拔苗助长也等不得让他自由生长了。
把前一晚朱明提到的钱庄概念再给这个小子说了一遍,听的这小伙两眼直冒银光,稍微机灵一点的人都知道其中存在的巨大利益,不说别的,就是这船村港商船云集,每人存点钱光收保管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益。职业军团看管着,哪个蟊贼敢不开眼来打钱庄的主意!
但是最后朱明还是强调着:“这个东西虽然创意奇特,可也容易被模仿,你们有官府支持,更要更快的把所有商人都绑上船来,赶快摸透钱庄生意其中的特性,我也不过是指条路给你们,具体的还是要靠你们去做,估计这保管费是收不了太久的,今天再教你们一个词,叫尽快抢占市场。”
得到最高指示的两人不敢怠慢,立马调动一切资源,有王铜直接出面,什么事情都是一路绿灯,从朱大成那直接要了十二大商铺中的一间,又从吏部暂时管事的那儿调了不少正在修港口的工匠,对着那间商铺叮叮咚咚就是一阵改造。
作为钱庄,而且是破天荒的第一家,外观必须要大气,红色的屋檐瓦片,淡青色的楼墙,古朴大方,而正脸是鲜红的立柱鲜红的大门上面缀满了拳头大的铜钉,门口还按朱明的指示放上了两尊雕得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这是花了大价钱临时买来的。
店铺里面的改变更大,店里采取了当铺的布置,柜台区域和客人往来的大厅泾渭分明。
而银行就是存钱的地方,这店铺处在闹市之中,本就人多混杂,万一出问题就麻烦了,巨额的银钱也不方面运来运去。于是又在地底打出了一个地窖,朱明来转悠看过后要求地窖周边都用最新出产的水泥给灌了一遍,水泥中间还夹了大块的铁板,就算你是打洞能力高超的贼王,铁板看你怎么钻穿。否则你想想让老鼠进了油缸会是怎么个事,所以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考虑到钱庄的发展速度,银库规划的也不小,比之店铺露在地面上的部分空间还要更大,若光是放白银堆个上千万两也不成问题。
直接负责工期和宣传的刘世寻是向朱明拍了胸脯保证的,到七月绝对能让钱庄风光的开业,绝对不会辜负了朱明这么好的创意想法和鼎力的支持。朱明拭目以待。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零七章 钱庄营业
锣鼓喧天,旌旗飘扬,这些词用来形容钱庄的开业是最好不过了,虽然朱明被爪哇岛的战事烦的焦头烂额,但还是参加了这次的开业礼。
具有民俗风味的舞狮也出场了,不少从中原迁来的众人或多或少都有一手舞狮的绝活,此时舞将起来,在鼓点的节奏下,充满了生机。
路边笑闹的看客和在人群中穿来穿去的小孩,更是让整个气氛更加的热烈,就像过节一般,人群中也是对钱庄这个新事物议论纷纷。
作为平民百姓,他们手中虽然有余钱,但也有限的很,平时那点零碎小钱不过是在屋中找个角落刨个坑埋掉就再保险不过了,暂时这些人还不是钱庄的客户群。
但朱明已经深知道这些人在以后也是必须要抓住的客户,同时已经给刘世寻支了招,等钱庄到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了外来竞争对手的时候,把收取存钱的保管费改为存钱给出息钱,由不得这些小老百姓们不动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所以今日之庆祝也是有意为之,就是为了让所有的百姓知道钱庄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也算是潜移默化的做一次广告吧。
朱明不准备对钱庄业务进行垄断,因为他知道那样只会让自由城中了无生机,国家支持的行业更要放到市场中来竞争,否则很快就会变得如同一块腐肉一般,臭气熏天。
今日受邀来的商人也挺多,因为黑水明国重商的政策确实很得这些商人的好感,所以一般官府有事召唤不管多大多牛的商人,多少会给点面子亲自出席。
这个钱庄早就听说了,其实钱庄要做的事情他们这些大商人偶尔也做,不过面对的都是一些熟人或是生意上的伙伴,知根知底,不怕出什么难缠的官司,才敢帮人保管钱财抑或是放贷出去。像自由钱庄如此这般的打开门来当做一个生意来做,那自然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唉,你说这样就靠收些保管费,能支撑这么一大家店的开支么?何况万一有哪个疲敝的家伙借了钱不还,这钱庄损失不就大了么?”有一前来自由城做生意的大明客商向相熟的本地华商询问道。
“没那么简单,听说要么官府作保,要么也是要东西做抵押的,你可以把船给压着啊,国主想出来的东西,能吃亏么?”那华商不屑一顾的回道。
“咳,那不就是变相放大的当铺么?”
其实那大明商人理解的也不错,钱庄虽然算是大当铺,但等到钱庄一步步发展起来功能完善后,可不是当铺这么职能单一的行当能比的。
此刻朱明踌躇满志,亲自上前为自由钱庄揭了牌上的红绸,几名力士在一片鞭炮声中将牌匾给挂上了门额,自由钱庄正式营业了。
几名应邀前来,与官府关系良好或本就是皇商的大商客,互相谦让着走入了大开的钱庄大门,他们是钱庄的第一批顾客。
说实话,这也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但若不是这样,谁知道自由钱庄的实力雄厚或是有什么真实功效呢。
先是一名华商抬入了两口大箱,进了大厅中,朗声说道:“鄙人常年经营自由城到东北诸岛屿的生意,大宗的银钱确实携带不便,此次正好有些余钱,正好就存在你这钱庄了,倒看你这钱庄行也不行。”
说完随从将两口木箱台上了柜台。钱庄的柜台与当铺的差别就大了,虽然两种都用铁条将里外隔绝开来,但当铺的柜台又高又窄,让你顿时一种渺小和仰视的感觉。钱庄的则完全相反,柜台又低又宽,有一种大开方便之门广迎天下之客的感觉。
箱子翻开,里面银光灿灿。“先保管一万两,真金白银。”
账房先生和伙计们立即忙活开来了,要说在这黑水明国,选着几个账房和伙计也着实费了功夫,不光帐要算的清楚,还要会辨金银成色,这些功夫刘世寻这一段时间来每天挑灯夜战也就学了个大概,完全不及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师傅。
从箱子中翻出了一块银锭来,一名老师傅先是仔细的观察着,又细细的锤敲了一番,接着上了秤称量了重量,然后告罪一声,拿着银锭走入了后堂,不过一会,从后堂走出来的老师傅手中举着银锭,银锭上似有淡淡的火烤痕迹。
老师傅高声喊道:“九成成色银锭一万两,客官,我们是否现在画押两清?”
这客商本就是关系户,来也不过是卖面子,说是鉴定也是走走过场,自己的银锭成色如何他心中怎会不清楚,当下自是没有异议,以每年五十两的保管金签下了契约,若是想和别人交易,直接把契约给交易对方,双方再写上一张确认交割的契约,凭着两张契约谁都可以来钱庄领现银,倒真是方便了不少。
接下来存钱入钱庄的客人真不少,这本就是安排好的,无非就是要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别人的带动下信任钱庄这个新事物,毕竟这么多真金白银交给你,任谁心中都会发虚吧。
正在大堂忙的不可开交时,此时一个粗犷的声音响了起来:“我要借点现银花花,那又怎地?”
大厅中所有人都愣住了,连在一旁被重重护卫的朱明也有点愣神,今天确实没安排放贷,只不过是想在开业的头天形成良好的存款趋势,反正现在是要收取保管费的,也还没有太大的亏本危险,朱明不急着这两天把款放出去,毕竟放款的风险更大,让钱庄中管事的众人渐渐熟悉一下钱庄这个新的东西是朱明现在想做的。
那么,这个借款的是存心来捣乱的咯?朱明眼中历芒闪过,此刻他执掌一国,自然早退去了心慈手软的现代人性格。
随在身边的马威吩咐一声,很快找到下面各负责一块的探子,对于外来商人这部分负责的探子立马把此人的消息递了上来。
马威知道后,上前一步在朱明身边耳语道:“此人乃暹罗商旅,偶尔回来船村港进行一番交易,现在商旅云集自由城,他在暹罗的生意不好做,很多时候要舍近求远的来我们这儿,心中自有不满。”
原来是暹罗来的,暹罗自持势大,还不把黑水明国放在眼里,那的商客虽然不得已要来自由城进货买卖,但心中还是颇不服气傲人一等。
那他今天想来找难堪的算盘就大错特错了,且不说今天存入的现银,知道钱庄业启动需要庞大资金的朱明早就将拍卖所得的款项又加了国库中所有的余银,加之向发达起来的船村港众人征集股份,凑了三十万两的整数已经放在了钱庄的地窖之中,想必这海外小地方还没谁有这魄力张口就借三十万两以上吧。
看着刘世寻投来征询的目光,朱明微微点了点头。
“这位客官,不知道你准备借取多少现银?”刘世寻上前满脸堆笑的问道,上门即是客。
“我……我借二十万两!”那客商本就是看不惯自由城每天变着玩花样的聚拢人气,眼看自由城市场越来越旺,想想原本每次在自家的港口就能买到的货物,还能任意压价欺凌外来商客,现在只能低声下去的去别人港口买卖货物,一切都得按规矩来办事。想到原本为了买卖顺利,上下打点自家港口官员的那些钱财,他心中就是一整抽搐。干脆狮子张大口。
“客官果然豪气,既然来借贷,规矩您应该懂,要么有抵押,要么有担保。”
“当然!”既然敢上门砸场子,自然就要做好准备,此次他到自由城来也是为了上次与一天方豪商谈好要交割的一件宝物,国内一举足轻重的大员为了献给暹罗王准备的生日礼物——镶满各色奇异宝石的金象。
此次他不过是为了争一口气,虽然黑水明国发展势头很猛,但各项开销也大,即使上个月拍卖商铺赚了好几万两白银,但他相信此刻这钱庄中的现银最多也就十万两上下。
他的目的不在借钱,只要能让自由钱庄一下拿不出这笔钱来,就算是到国库去现运,也等于是重重的在自由钱庄和它背后的自由城脸上扇了两耳光,那时他就可以很从容的说上几句场面话:什么既然财力不济,那我也不麻烦你们再四处筹借了,我也于心不安,还是自己想办法云云。
下定决心后,他招呼四名随从抬上了金象,“这金象作价八万两,还有我港口外的船队,这是船队中的货单,相信这些加一起抵押二十万两够了吧。”说完洋洋得意的扫了眼刘世寻。
刘世寻扫了一眼货单和船只的明细,淡淡说了声:“没错,如果阁下真有这些的话,确实能值二十万两。”
“那你随时可以去验货,现在也该让我看看你们的现银了吧。”暹罗商人看着淡定的刘世寻,心存一丝侥幸。
“去抬出来。”刘世寻淡淡的吩咐了一声,还不要动用到刚存入的这几万两白银,不过就是耗点力气抬箱子上来么。
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一箱一箱的白银从地窖中被抬了上来,一千两一小箱,一箱箱的翻开,整整两百箱,被围的远远的平民们更是眼睛都看直了,一片反射的光芒灿灿,这得多少钱啊!
虽然只是放在钱庄中起着备不时只需的作用,官府该花钱时还是要取部分出来花销的,但这样真金白银的从地窖扛出来还是让所有人吃惊的同时也暗暗认可了自由钱庄的实力。
那故意来挑事的暹罗商人面色也变得煞白,真要借这么多钱回去,能赚钱的商船队又被抵押了,那他真只能靠卖屁股来挣钱了,还不知道有没有人要。
“这……我突然想起来,资金也不是那么难以运转,这钱,我又不想借了。”
这话音一落,人群中哄笑声四起,谁都知道这就是上门找碴的,朱明也是莞尔一笑,但暹罗暂时还真不适合闹翻,看这商人在国内应该也是有些关系门道的那类,便唤过侍从,要他告诉刘世寻当众光明正大的在言语上惩戒一番就是了。
一段小插曲就这样揭过了,但接下来一些不是托的商人也走入了钱庄中,开始问这问那起来,这是真心想借助钱庄的力量来不断扩大自己生意的一批人,刘世寻众人自然是一番好好的招待。
慢慢的,所有人都将开始认同起这个会给人带来无限便利的行业来。
国庆快乐!!!明天又要下推荐了,希望大家能投点票票支持下~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零八章 爪哇岛新方针
随后的几天中,陆陆续续有人找到钱庄中,不光是金银铜钱,一些宝贵的字画瓷器玉器放在家中或是随船颠簸觉得不方便不放心的,也是一并存入了这自由钱庄之中。
这些本就全是自由钱庄的营业范围,自然是笑迎四方宾客,来者不拒全收下了。
自从暹罗商人吃了个亏丢了个大脸后,倒是没人敢来自由钱庄找碴了,本来就是,官府背景在那摆着,没有深仇大恨,谁来触你这霉头啊。
于是乎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庄中官库拆借的一些银两随着各方面开支尤其是战争开支的不断加大,一点一点被运了出去该花销的花销了,还好业务一直在持续健康的开展着,存银也一直保持在三十万两上下。
此时朱明正为爪哇岛的战事而艰难抉择。
要说朱明当年也是一名响当当的愤青,不过随着年龄增大然后又再世为人后,做人做事都多了几分理性的考量,少了几分热血的冲动。
现在南洋华人数量稀少,此刻不借助当地力量肯定是不行的,只有以后与中原连上了线,找到办法人口输出才能改变现在的局面。
而在朱明计划中,爪哇岛被征服后也要迅速的转变为朱明的农业、原材料、造船业等行业的基地。
但现在的战报中,由于前期赵庆一时头脑发热,采取了过激的手段,很是屠了几个村庄,好死不死消息又传播了出去,此刻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国还是对全岛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于是黑水明军残暴无行,全无华人谦谦君子风貌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要知道此刻登岛的不过四千人部队,加上辅助的后勤民夫及配合的海上舰队,整支队伍也不到万人。此时一旦爪哇岛上各个部落摒弃前嫌,紧密无间的统一在满者伯夷王国的指挥下抵抗起来,还真不是块好啃的骨头。
这不,赵庆的后续求援信就来了,但现在的职业军队数量几乎已经是黑水明国此刻能负担的极限了,到处都在建设,此刻若过于偏重军事,那也仅是外强中干。
所以,援军是没有的,原本按估算,爪哇岛上人口不超过五十万,各个部族虽然青壮年很多,但能统一武装起来进行抵抗的至多万人,以四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勇武之士对战万人良莠不齐的敌军,胜算当在八成。
现在事情一下搞砸了,虽然已经深入爪哇岛,兵锋直指爪哇国都麻偌巴歇城下,但原本爪哇内部征战不休的各部族尤其是受封为东王的和西王的两股强大地方势力此刻也握手言和,准备先解决外来侵略者,事情就难办了。
此刻,若再不采取些铁血手段,可能事情真不可为了,看着奏报上赵庆的建议——空爪哇岛而移民填之,使其只知黑水明,经年后此地尽入囊中。
建议是好的,朱明对爪哇岛这个后世印尼的经济政治中心上的土著民也没有任何好感,比之马来半岛等各地的土著民来,多厌恶了几分。
罢了罢了,后世的满清人一边把蒙古个部族哄的服服帖帖的一边把它的人口消耗了大半,难道自己还不如他们吗。
在心中仔细思量酝酿了一番,朱明心中有了定计。
第二日的朝会,朱明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此刻爪哇岛上群情激昂,誓与我拼出生死,事已不可为,我此刻有一想法,众位议议。”
说完朱明就自顾自的说道:“苏门答腊圈地令刚平息,各个部族元气大伤,短时间恢复不过来。此时自由城周边虽然人口稠密,但工农商贸需要的劳动力也众多,本是不得已为之啊。”
“我欲颁布迁移令,恩,爪哇岛战事进展顺利,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无人管理,各村寨部落有编练民团的可申请随大军前往爪哇岛拓荒,原则上领地按十倍扩张,但若是人口扩殖过快,也可申请更多的土地,就按这么个基本意思吧。各位看如何?”
朱明环顾大殿一圈,只有那户部的马萨尔站了出来:“国主,这样爪哇岛上原住民势必折损过重,爪哇岛短时间是恢复不了元气了。”
“这个,也怨不得了,既然要全力抵抗,就有被粉碎的觉悟,那就这样定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发生的一切,与后世大洋对面的一个国家西部开发的历程很像。几人骑着马带着枪,前往西部屠杀另一族的人口,然后掠夺他们已经开发好的肥沃土地。
迁移令发出后,满足于当地生活的自由城周边部落倒是应者寥寥,朱明也不便于强求,但是苏门答腊岛上的众多部落倒是响应积极。
不为别的,在圈地令中没有尝到足够甜头,取得的领地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的部族,他们对爪哇岛的富饶也素有耳闻,原本是被征服者在苏门答腊岛上低人一等,此时若是跟着大军前往爪哇岛,立马摇身一变成为了征服者,什么东西都由着你挑选,许多部落动心了。
为了顺利的占据爪哇岛而不是上了爪哇岛就被当地人给干掉,一些军中制式弓箭也是发到个各个部落手中,这与当地人自制的猎弓差别就大了去了,威力和射程都不可同日而语。
而一些华人愿意移民过去的,在朱明的安排下更是给他们配备了皮甲和弩箭,对于不太纯熟的射手而言,弩箭比起弓来杀伤力更大。
随着四船先期进入爪哇岛的移民,跟在大军开辟的道路后面,看到一处适宜居住的山青水美之地,定居下来,青壮年们不急着劳作,而是组队穿上自制的简易甲胄,手持着官府发下来的尖利长矛,一些部落中地位高的还腰佩军中制式腰刀,四处搜索着当地土著的身影,为了以后的长久太平安全,清理干净原住民是必须的。
于是一场场屠杀发生在了爪哇岛上。初期过来的移民只是小心翼翼的跟在军队行进过的线路后,在这线路两旁选择合适的地方定居。
这些地方被军队梳理过,本就安全系数较高,但僧多粥少,每个村落占据的土地都是原来的十几倍大小,各个部落又被严令窝里斗,行军路两侧的土地很快就被占光了,后来的移民只能是向着外部更广阔的地域寻找栖息地。
不可避免的冲突发生了,这些平民的争斗比的就是谁的装备武器精良,谁的胆气更壮了。虽然爪哇岛众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但架不住这些新移民们气势如虹,武器精良,原住民们有的还拿着竹矛,一刀下去枪尖都被削掉了,种种劣势下只能节节败退。
新的征发还在不断进行,统计已经有五万多人随着补给船队被运入了爪哇岛,这些都将成为新的种子。。。。。。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零九章 郑和船队
就在爪哇岛的开发大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亦兵亦民的拓荒团进入爪哇岛后,眼看着先来的一些部落都占据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好地方,急红眼的他们也不甘人后,四处搜寻起适宜居住的地方来。
而一旦找到,若是此地没有土著那还罢了,有土著的情况下更是一番烧杀抢掠,抓到的原住民按朱明新颁布的命令等同于重刑犯人处理。
这个意思就是俘获他们的部落也就拥有了这些“犯人”。这就是等同于奴隶的劳动力了。奴隶在黑水明国是有盼头的,他们无需多久的等待就可以重获自由。而重刑犯没有十年以上的踏实劳作是得不到赦免的。
能掠夺劳力这一点更激起了拓荒团的积极性,更有一些青壮充足,训练有素的部族专门做起了抓捕反抗的原住民,然后卖到各个缺乏苦劳力的部落换取金钱粮食的情况。
当马威将这些情况汇报给朱明时,朱明唯有摇头苦笑,这不又成了罪恶的奴隶交易了么。不过当初解放奴隶也是因为要迅速的扩大自己的力量,此一时彼一时,这个时候也许这样变相的奴隶交易反而又能促进自己掌控势力的更快膨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朱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此刻黑水明国的军队已经停止了前进,但西王的势力已经基本被粉碎,此刻西王惶惶如丧家之犬躲在麻喏巴歇城中,而满者伯夷王也正严令东王调集起自己所有的力量保卫麻喏巴歇城。
此刻爪哇岛上形成了东西对峙的情形。但军队不进军可不代表他们正闲着。毕竟还有一些弱小的拓荒团会碰到比较强大的原住民部落,在他们败退逃跑的时候讯息也会及时传到军中,分布各地肃清残敌的军队会及时的参与进去,将原住民的部落杀个溃败逃亡,剩下的任务就是拓荒团四处搜寻所谓的犯人,抓获原住民当成奴隶使唤了。
就在朱明因为迁移令而迅速稳定住了爪哇岛局势,而且越来越向着自己有利的形式发展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边也正在持续发生一件大事,一件足以对朱明造成极大影响的大事。
自从朱棣登基以来,建文帝没死这个谣言就像妖咒般一直死死的缠绕着他,让他夜不能寐,时常感到太阳穴隐隐作痛。
虽然从宫内奸细报告来说,亲眼看到建文帝在寝宫中与皇后等众人**而死,但朱棣却越来越不相信建文帝真的死了。
一说建文帝逃亡南洋的传言甚嚣尘上,现在已经是永乐二年了,竟然还有一些遗老遗少不知死活的妄言建文复辟,他绝对不能允许。
年初就得到交趾宣慰使的上奏,安南国剧变,同时击垮了占城,西南震动,颇有不臣之心,这让早就想将安南并入版图的朱棣动了向安南动武的心思,迟早有一天要将交趾宣慰使改为交趾布政使职!
而西南的动荡并不是他最担心的,而是随同这个消息一起到来的——在南洋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