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庚新)-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庆点点头,随着安士则往里走。

安士则突然道:“两年前,也是老奴领着邕王千岁往西苑面圣,却不想,从此天人永隔。”

“大将军认得我爹?”

“如何不认得!”安士则笑道:“当年邕王在世时,与老奴闲聊时,还提过你呢。

只是后来老奴入了宫,与邕王的接触就少了些……邕王是个好男儿,也是个痴情的男人。早年间,皇后还张罗着想要给邕王介绍一门亲事,结果邕王却拒绝了!”

言庆心里一动,敏锐的觉察到,眼前这个老太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好。

“以后,还请大将军多关照。”

“王爷啊,您这话可就说错了……应该是老奴拜托您多关照才是!

不过老奴有一句话,也不知王爷能否听得进去。王爷身边有不少能人,想必这次来长安,也给王爷出了不少主意……呵呵,长安比不得洛阳,但王爷心中坦荡,又何必在意其他?陛下对王爷是看重的,如若王爷畏首畏尾,想来陛下心里,一定会非常难过……”

老太监这一番话,令言庆心里一咯噔。

来长安之前,杜如晦也好,薛收也罢,或是当面,或是来信,都有过一些叮咛。

但内容无非就是:长安不比洛阳,你去了长安,人生地不熟的,最好能韬光养晦。王爷你的功劳也高,陛下产生些顾忌,也是常事。实在不行,可以效仿萧何嘛……

也就是要他低调行事,尽量忍让。

说实话,言庆在来的路上,也一直是这么考虑。

可现在听安士则这么一说,似乎早先那所谓的韬光养晦,全不需要。

不但不需要韬光养晦,甚至要张扬些,要锋芒毕露一些……这样才会对他有好处。

是真心提醒,还是暗藏陷阱?

李言庆不禁犯了嘀咕。

不过,李渊在历史上,倒也算是个很奇特的皇帝。

至少在李渊当政时,并未屠戮过功臣。似乎除了一个刘文静之外,他谁也没有杀。

早年追随李渊的人,过的都挺好。

杀刘文静……

李言庆觉得,恐怕是别有原因。

野史中记载,李渊登基后,多次与人开玩笑说:朕如今是皇帝了,你们想不想当皇帝?

窦威还好些,不予理睬。

不过,却吓住了独孤怀恩,后来起兵造反。

李言庆想着心事,不知不觉中,和安士则就来到了立政殿门外。

“皇上,河南王到了!”

“玉娃儿到了吗?”

一个略有些颤抖,带着几分激动之情的声音,从大殿中传出,“玉娃儿,快快进来。”

“王爷,皇上叫你进去呢。”

李言庆一开始没反应过来。

毕竟,‘玉娃儿’这名字,很少有人称呼。

李孝基在世的时候,这么叫过他几次,而其他人,大都是直呼他的名字,或称他的表字。

听得出,那声音里,带着关爱之意。

李言庆醒悟过来,一整衣衫,迈大步走进立政殿,恭声道:“臣,李言庆叩见皇上。”

立政殿中,有好多人。

李渊居中端坐龙床,两边三三两两,则站立着十几个人。

李世民也在其中,不过看他站的位置,似乎并不靠前……除此之外,言庆大都不认得。

“玉娃儿,快快起来,让朕看看!”

李渊从龙床上起身,绕过龙案,迈步走下玉阶。

在众目睽睽下,他把言庆搀扶起来,上上下下的打量许久,突然笑道:“玉娃儿,这一次,朕不再算是伤仲永了吧。”

李言庆一怔,旋即反应过来。

连连摇头,“当年是臣年幼不懂事,还请陛下恕罪。”

仁寿四年时,李言庆与王通赌斗,在窦家的将军堂见过李渊。当时的李渊,正准备前往荥阳,还抽空当了一次评判。

赌斗之后,李渊想见见李言庆。

不成想言庆却跑去龙门山读书,写了一篇《伤仲永》,表示不见任何人。

那也是李言庆唯一一次,和李渊见面。此后言庆在圆壁城与麦子仲击鞠,李渊也在城头观战。不过,言庆却没有觉察……

“一晃十六载!”

李渊拉着言庆的手说:“昔年垂髻童子,如今已长大成人……若九郎尚在,定然欢喜非常。”

说着话,李渊的眼圈就红了!

李言庆这心里,也升起一股暖意,轻声道:“万岁,且请保重。”

“好了好了,今日见玉娃儿来,朕理应高兴才是。”

李渊说着,扭头对殿中众人道:“养真一至,朕无所惧矣。”

这一句话,令殿上大多数人,都变了脸色。

有微笑者,亦有愁眉不展者,更多人,则是陷入了沉思。

在李渊的带领下,言庆与众人一一见过。那年纪在三旬上下,颌下美髯者,正是太子李建成。李建成身旁,有一群人,想必是和他比较亲近的臣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太子少保李纲。除此之外,还有李行之,窦抗,窦贤等人……

而李世民身边,也有一些大臣。

其中则有刑部尚书刘政会,以及一干重臣。

不过,最让言庆留意的,还是站在李世民身旁的一个青年。

看年纪,也不过二十出头,少言寡语。身材不算太高,但很结实,给人一种剽悍之气。

虽然他未开口,言庆依旧能感受到,此人身上所带来的那种压力。

“庆哥,还记得我吗?”

觉察到李言庆的目光,青年微微一笑,开口询问。

“你是……玄霸?”

“哈哈哈,父皇,儿臣说的没错吧……庆哥肯定能认得出我。”

这青年,正是赵王李玄霸。

上次和李玄霸相见,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李玄霸还有些病怏怏的,看上去非常瘦弱。然则七八年过去后,李玄霸却变得强壮许多,毫无当年的病色。

“你身子,可大好了?”

“有劳庆哥惦念,小弟的病,已经好多了!”

李玄霸言谈之间,颇有礼数。

这时候,李渊返回龙床上,咳嗽了一声。

“玉娃儿,朕紧急将你迎来,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情。

你素有智谋,见识也非同常人……所以,朕想先听听你的意见。事情的缘由,想来你也知道了一个大概。萧隋派来使者,欲向朕求和,以江水为界,划江而治。

他们愿意让出淮水以北的疆界,并提出,在江水和淮水之间,兴建集市,隋唐两国,不驻兵马。

朕想知道,你怎么看待此事?”

李言庆想了想,沉声道:“若陛下不同意,萧隋意欲何如?”

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以及裴寂等一干人,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赞赏之色。

哪怕是李世民与言庆不和,也不禁暗自感慨。

这李养真,一句话就问到了关键。

李渊脸上笑容收起,凝视言庆,沉声道:“萧隋使者言,若朕不愿议和,萧隋将联合突厥,夹攻中原。”

第四章 隋杨安在?

隋杨虽已灭亡,但隋杨的宗室尚存。

武德三年初,突厥大可汗阿史那俟利弗在登基两年之后病故。取而代之的,是启民可汗第三个儿子,阿史那咄苾继任,史称颉利可汗。此人一如其兄长始毕可汗般强硬,对富庶的中原,怀有极大的野心。不过咄苾的可敦,也就是突厥的王妃,正是隋杨宗室,义成公主。

说起这义成公主,就必须要言及启民可汗。

在历史上,启民可汗也是唯一一个连娶两名宗室公主为妻的可汗。启民可汗死后,始毕可汗继任。按照突厥的习俗,子娶母,于是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就迎娶了义成公主为王妃。后来,阿史那咄吉病故,义成公主又嫁给了阿史那俟利弗。

如今,阿史那俟利弗亡故,她又变成了阿史那咄苾的妻子。

义成公主素与隋杨皇室联系紧密,故而萧太后向她求取支援,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原大战方歇,李唐元气未复。

如果真的和突厥开战,胜负尚未可知。

而最重要的是,一俟突厥和李唐开战,萧太后再联合萧铣跨江而击,即便李唐取得胜利,也会是生灵涂炭,尸殍遍野……到那个时候,李唐还能否再坚持下去?

想必这李渊所担心的,就在于此。

李言庆抬头扫视朝堂之上,却见众人的反应,非常丰富。

太子李建成轻轻摇头,而李世民则表露出坚毅之色。只一眼,李言庆就看出了端倪。

太子是不愿意开战的……而李世民,似乎持相反意见。

再向李渊看去,李渊却是表情沉静,让李言庆无法看出,他内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

其实,无非就是战与和的问题。

在秦王而言,战,则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荣誉,甚至壮大自己的力量。

而于李建成来讲,他身为太子,考虑的事情自然比秦王多,所以才会同意议和。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刚抵达长安,尚不清楚状况,恐怕难以回答。”

这是个和稀泥的招数,李言庆刚来,许多事情甚至还不清楚,自然无法作出回答。

李渊显然也表示认同。

“苏州使者的态度非常强硬,这一时间也难以作出决断。

不如这样吧,今天就先到这里,容朕再考虑一下……不过,接待苏州使者的事情,也不能懈怠。

养真,听说那位使者,还是你的熟人,房乔房玄龄,你可认得?”

这句话,不免有些多此一举。

谁不知道,房玄龄父子的发迹,就源自于李言庆的一首《石灰吟》?

李言庆倒也没有否认,点头道:“陛下说的没错,臣与房乔,的确是颇为熟悉。

当年杨玄感作乱时,臣曾协助房乔复夺郑州。只是在那之后,房乔随其父房彦谦老大人前往丹阳赴任,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络。他这次突然前来,臣也非常吃惊。”

越是坦荡荡,就越是消除疑惑。

反正李言庆和房玄龄父子之间的事情也算不得秘密,若矢口否认,反而令人猜忌。

李渊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接待苏州使者的事情,就暂由养真负责。”

让我负责接待房玄龄?

言庆愕然向李渊看去,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勿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可能是让李言庆来接待。

首先,接待来访使者,那是鸿胪寺的事情。再不济,也要鸿胪寺少卿出面方可。

其次,言庆虽然是天下闻名的士人,可对这如何接待,一点都不明白。

就如同后世的外交人员,出面所代表的,是国体,李唐的颜面。如果有任何差池,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礼仪、住所的安排,饮食等等,这都是有相应的规矩。

礼,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么大的事情,交给李言庆处理……

李言庆这心中,也不免有些惶恐。

莫非,李渊想要借用这样的方法,来打压自己吗?

……

从立政殿出来,言庆仍旧有些发懵。

李建成邀请他过府饮宴,也被言庆皆以连夜赶路,疲惫不堪而推却了。

和李世民错身而过的时候,李世民突然笑道:“王兄,此次长安老友重逢,想必心情定然不错吧。”

“哦,还好,多谢秦王挂念。”

两人都表现的很客气,一脸的笑容。

但彼此之间,却存着几分提防,只是谁也不会说出来。

“李王留步!”

身后传来安士则的呼唤声。

李言庆转身看去,却见安士则从立政殿,急匆匆赶来。

“河南王请留步,陛下有旨,诏河南王球场亭问话……”

“啊?”

这前脚刚结束了议政,后脚又叫去球场亭问话?

李言庆有点糊涂,可还是连忙上前答应。

时已过了辰时,李言庆赶了一夜的路,又在立政殿议事,早已经是饥肠辘辘。

不过他不敢流露出半点不满,跟着安士则,急匆匆来到了球场亭。

李渊正在吃东西,见李言庆来了,笑道:“养真,快快坐下,陪朕一起用膳吧。”

“臣不饿!”

“呵呵,怕不是不饿,是不敢吧。

快些坐下吧,从前九郎在的时候,时常和朕一起用膳。九郎走后,朕想找个人清清静静的吃个饭,都变得难了。”

那边,安士则已经准备好了桌案,李言庆见推辞不过,于是和李渊分席而坐。

“养真,听说翠云有给你添了个女儿?”

“回皇上的话,是个丫头……呵呵,六斤四两,翠云为她起名玉环,倒是非常可爱。”

“是吗?那赶明儿个,翠云来了,让她带你孩儿进宫,让朕也欢喜欢喜。”

李渊说罢,喝了一口粥。

“你现在,有一子两女,对吧。”

“正是。”

“虎头可好?”

虎头,是李周的乳名。

当初李周出生,长的虎头虎脑,所以就得了虎头的昵称。李言庆也没有刻意隐瞒什么,所以李渊知道李周的乳名,也很正常。

“虎头挺好,只是有些吵闹。”

“小孩子吵闹些好,吵闹了,才说明他身体好。”

李渊笑呵呵的与言庆拉着家常,不仅仅是言庆的家人,还包括了裴仁基等一干人的情况。

他东拉一句,西扯一语,听上去似乎有些混乱。

话与话之间,好像全无半点关联,若换个人,说不定会以为,这李渊得了老年痴呆。

可言庆却听出了端倪!

李渊的话语中,包括了许多人。

裴仁基,杜如晦、姚懿、薛收……甚至连许敬宗祖寿也纷纷问道。

言庆立刻明白,李渊接下来,一定会和他讨论郑州、怀州、卫州三地的官员调动。

毕竟,这三州的官员,全都是李言庆的嫡系。

并且从李渊的话语里面,言庆还听出了,李渊并不愿意和萧隋议和的想法。

“薛大郎倒是个有趣的家伙!”

李渊沉吟许久,突然道:“养真,以大郎的才华,居于相州,恐怕有些屈才了。

朕知道他,从小就是个有主见的孩子。

如今中原战事平靖,各地百废待兴。长安同样是政务繁忙,可是朕手中可用之人,却不多……兵部事务众多,大郎又是个知兵的人,朕想要他出任兵部郎中,如何?”

兵部设有尚书一人,侍郎两人。

侍郎以下,极为郎中,同样有两个人担当。

从品秩上,这兵部郎中并不高。不过却是个实权的职务,而且升迁的机会也很大。

李言庆毫不犹豫道:“大郎出任兵部郎中,最为合适。

不过,陛下任用臣子,无需与臣商量。大郎是陛下的臣子,非是臣的臣子,只管调用。”

“养真!”

“臣在……”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朕也不想隐瞒什么。

郑州、怀州、卫州、以及相州,这四个地方的官员,朕肯定会有调整。不过朕想告诉你,朕这样做,并非是针对你。对大唐有功的臣子,朕绝不会有任何亏待。”

李言庆向李渊看去。

而李渊,也没有躲闪,而是坦诚相视。

许久之后,李言庆道:“江山是陛下的江山,臣子是陛下的臣子。

孩儿有一句话,发自肺腑。大郎也好,克明也罢,包括老虎、徐世绩等,皆是我大唐栋梁之才。他们曾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虽非太原元从,却也是尽心竭力。

陛下要调整他们,臣没有意见……只希望陛下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莫要让将士们流血之后,还要流泪。此事,孩儿绝不会参与半分。陛下只管行事,孩儿绝无怨言。”

李言庆是李渊的侄子,虽非直系,但自称‘孩儿’,倒也不为过。

李渊愕然,喃喃自语。

许久后,他轻声道:“养真,你不负朕,朕亦不负你!”

李言庆起身,伏身叩拜。

饭罢,李言庆陪着李渊,在西苑后花园中散步。两人从仁寿四年的第一次相遇开始谈起,一直到李言庆从洛阳归来。十几年的故事,好像怎么也说不完似地。

忽而谈起过世的窦夫人、李孝基,忽而又说起各自的经历。

从晌午说到了午后,李渊这才放言庆离去。

田丰依旧守在承天门外,见言庆出来,连忙恭敬的迎上前去,“奴婢奉命,为李王领路。”

这长安,很大!

虽然还达不到后世那种盛世气派,但规模已初具雏形。

只是,从李渊攻取长安到现在,不过短短三四年间。想要说完全治理,当然不太可能。

城里面有些乱,胡人、波斯人,真腊人,天竺人,混杂一处。

想要达到完全治理妥当的效果,没有个十年光景,恐怕是很难做到。

田丰领着李言庆,来到隆庆坊外。

只见河南王府门外,车马成群,显得格外热闹。

原来,是长孙无垢和朵朵,已经抵达长安。

军士们从车仗上搬运行李,梁老实则站在府门外,耷拉着一只手臂,大声指挥。

田丰与李言庆告辞,并言明,内府局已将一应物品,都安排妥当。

如李言庆需要对王府进行修缮,则必须要呈报宗正寺,并由宗正寺呈报,待审批之后,有户部拨款。不过,若李言庆愿意自己出钱修缮王府,则无需这么多的麻烦。

府中,已经安排了婢女家仆。

如果言庆不满意,可以将她们遣返后,自行招纳。

只是内臣必须要呈报内府局报备。不过这也不会太麻烦,因为内府局,就是田丰掌握。

李言庆送走田丰之后,径自走进王府。

“主公,这里可真大啊!”

梁老实陪着言庆,轻声的感叹。

“老实,从现在起,不要再称呼我为主公,要称呼我为王爷。

这里不比洛阳,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看在眼里,无限放大,所以这礼数上,绝不可有任何闪失……”

梁老实连忙道:“卑下明白。”

“两位夫人呢?”

“夫人累了,在后宅休息……王爷放心,二夫人把那些婢女从后面赶了出来,只安排了自己人进去。后宅外面,沈大人也做了安排,绝对是万无一失,无需担心。”

李言庆点点,突然止步。

在位于后宅的一处湖泊边上,有一个小亭子。

长孙无忌正坐在亭子里,自斟自饮,看上去非常逍遥。

“老实,你先下去吧……尽快把车仗安排妥当……今天我有些累了,如果有人登门,一概不见。”

“喏!”

梁老实躬身退下,李言庆则走进凉亭。

“无忌,你倒是逍遥啊。”

长孙无忌也不起身,笑着说:“快来快来,刚让人买来的崇义坊烤全羊,味道真是不错。”

“你这家伙,嘴巴可真是刁钻……才来多久,就知道崇义坊的烤全羊了?”

“哈,这崇义坊的烤羊,是一等一的有名。

当初我爹在世的时候,经常带我过去品尝……后来去了洛阳,虽然也有烤羊,却没有这崇义坊的滋味端正。来来来,你也别站着,今天进宫,恐怕肚子饿坏了吧。”

“饿倒是不算饿,只是今天发生了一些事情,正好想和你商量一下。”

李言庆坐下,用小刀切下一块羊肉,放进口中。一边吃,他一边把事情说了一遍。

而后道:“我听得出,陛下似乎不准备议和,而且已经下定决心,统一江南。

其态度,极为坚决。

只是我不明白,为何要我去接待老房呢?”

长孙无忌静静听完了言庆的讲述,忍不住笑了。

“养真,你说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当然是陛下的天下喽!”

“那苏州,算不算是李唐江山?”

“虽然尚未夺取,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焉能不算。”

长孙无忌又问:“既然如此,老房代表何人?”

“老房嘛……国书上说,是江南隋杨,当然是代表隋杨喽?”

“那我问你,隋杨安在?”

言庆不由得,愕然!

第五章 王府门外的偶遇

“秦王无需担心,陛下怕已是下定了决心。”

承乾殿中,王通笑呵呵的宽慰李世民道:“陛下不让鸿胪寺出面,而紧急诏令河南王接待,其实已经表明了陛下的想法。与江南二萧一战,势在必行,绝无更改可能。哪怕萧隋派来使者,陛下也不会承认其地位……在陛下眼中,隋室早就已经覆灭,萧太后所把持的隋室,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故而陛下不称其隋国使者,而称之为苏州使者,其用意不难理解……苏州,不过是我大唐治下一地。”

李世民豁然开朗,脸上随之露出笑容。

“王先生这般解释,孤总算明白了父皇的心意。”

“本来,陛下大可不必理睬苏州方面的要求……但是,以白牛思之,陛下诏河南王出面,恐怕是想要拖延时间。也许陛下还有未曾解决的事情,不得不谨慎而行。

所以,殿下只管准备,臣相信,用不了多久,陛下必会做出行动。到那时候,自然一切都明朗了。”

“如此,我立刻派人,命孝恭做好准备。”

李世民说罢,长出一口气。

“只是不知道,父皇现在,究竟在犹豫什么?”

“无非突厥耳!”

李靖沉声道:“以臣猜测,陛下现在所犹豫的,无非是突厥人的威胁罢了。”

“哦?”

“突厥,始终是我中原心腹大患。

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陛下恐怕是想考虑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对付突厥人。

而就目前来说,最合适的人选,想必就是河南王千岁。

呵呵,只是陛下又在担心,河南王的地位,如今已是无比显赫,贵为从一品郡王之爵,若再立下战功,那就只能是一字王爵可以担当。问题在于,河南王年纪才多大?这么年轻就担当了一字王,日后若再有功勋,该如何封赏?不封赏,则难以服众;封赏……呵呵,陛下很看重河南王啊,否则也不会如此的犹豫。”

李世民笑而不语,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

“所以,河南王的态度,将会是左右江南之战的关键。”

李靖说的斩钉截铁,而王通亦是表示赞同。

李世民沉吟片刻,突然对坐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李玄霸道:“三郎,我有一件事情,想要拜托与你。”

“二哥,但说无妨。”

“你也知道,因敬德一事,我与养真的关系有些尴尬。大哥对我同样是猜忌颇深,以至于我出面恐怕会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你和养真关系不错,所以我想拜托你去隆庆坊一趟,看看能否打探出养真的意图。再者说了,他初来长安,人生地不熟的,你作为地主,也应尽地主之仪,请他走一走,你可愿意前往?”

李世民和李言庆的矛盾,如今在长安传的是风言风语。

特别是尉迟敬德被李言庆杀害之后,尉迟恭的三个儿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和尉迟宝怀对言庆是恨之入骨。曾在私下里几次三番叫嚣,要找李言庆报仇。

为此,三人更是频频拜访秦王府,请求李世民主持公道。

但李世民回京之后,处境并不算太好。

太子对他极为猜忌,曾多次在朝堂上表明态度,希望能削去李世民的兵权。

当然了,李建成的借口很充分,丝毫透不出针对的意思。

李建成认为,李世民自武德元年之后,历经浅水原、柏壁之战和洛阳之战,已经非常劳累。

出于对兄弟的关爱,希望李世民能多多休息,莫要在为兵事操劳。

李唐名将有很多,也不必逢战就让李世民出征……别的不说,李玄霸就是一员大将。

自李唐起兵以来,玄霸也参与了无数大战。

特别是对梁师都之战,李玄霸不但夺回了朔州,甚至在与突厥的几次冲突里,也未落下风。此外还有李言庆,更是有赫赫威名,何必总要劳顿李世民出战呢?

李渊虽然没有标明态度,可看得出来,他有些动摇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需要拉拢更多的臂助。

也许,他和言庆无法似当年一样,但也没有必要闹得太僵。只是他府中大将,多与李言庆有隙。如果在这个时候出面拉拢李言庆的话,势必令天策府四分五裂。

这样的结果,绝非他愿意看到。

不过,李玄霸就没有这样的顾虑。

当年言庆对李玄霸有救命之恩,而且双方还是亲戚。李玄霸出面,天策府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再者说了,李玄霸虽然亲李世民更多一些,甚至是天策府核心成员。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李玄霸又是一支独立的实力。他不听命于李世民,手中有自己的力量。玄霸本身又悍勇无比,一对大锤,堪称是无人能敌。

所以,在李世民看来,玄霸是目前最适合与李言庆出面接触的人。

李玄霸微微一笑,“我当是什么大事……呵呵,就算二哥不说,我也打算明天一早就去拜访李王兄。”

王通和李靖相视一眼,轻轻点头。

看天色已经不早,李玄霸起身告辞。

他有个早睡的习惯,更不喜欢熬夜。李渊这些儿子中,李玄霸绝对算一个异类。

不好玩,也没有什么坏毛病。

可能是因为早年间多病的缘故,李玄霸的性子,很沉静。

他喜欢看书,喜欢练武……甚至李渊把万春殿赏赐给他以后,他也很少在宫城居住。

更多时候,李玄霸是住在军营。

回长安以后,他受命掌控北衙禁军,也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对此,李渊也很头疼。

这么一个儿子,究竟在想些什么?

别说李渊,就连李世民,有时候也琢磨不出来。

“赵王的性子,太冷了!”

李玄霸离开之后,李靖突然说道。

李世民一怔,叹了口气说:“三郎从小多病,和母后最亲。

可是自母后故去,三郎就变成了这样子……”

“若有时间,殿下还是多照拂他些吧。”

李靖把‘照拂’两字,咬得很重。李世民愕然,看着李靖,片刻后又看了看王通。

王通低着头,似乎睡着了一样。

李世民这心里不由得一动,而后道:“孤记下了!”

……

夜深了!

李靖和王通早已离开。

李世民仍坐在书房中,翻看着手中的那本三国演义,可是心思,却早不知道飞向何处。

一个宫装丽人,走进书房。

李世民好像没有觉察到似地,仍在呆呆发愣。

眼前光线突然一亮,他这才回过味儿来。抬头看去,只见那宫装丽人正点亮烛火。

“秀秀,你还没睡?”

这宫装丽人,正是李世民的妻子,温王妃。

温王妃说:“妾身刚才路过这里,见还亮着灯,故而前来探望。”

“哦,我刚才看书,有些入迷了……呵呵,养真这本三国演义,可是越看越有滋味。”

温王妃也不说话,笑眯眯的看着李世民。

她出身大儒之家,性子颇为柔顺,与李世民,更是相知多年。

早在李渊出任楼烦太守的时候,温王妃就和李世民相识。那年李世民不过八岁,而温王妃则长他两岁。

李世民说:“你看我干嘛?”

“秦王,你把书拿倒了……”

“啊!”

李世民一愣,低头看去,才发现他真的是把书拿反了。

不由得苦笑一声,轻声道:“让秀秀笑话了……呵呵,刚才想时期,显得入神了。”

“与河南王有关吗?”

“哦……是的。”

旋即,李世民又连连摇头:“倒也说不上。其实我与养真,并无太大的矛盾。

到今日这局面,说穿了也是阴差阳错。

当初我收下尉迟,曾料到养真会不高兴。但我却未想到,他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这一来二去,变成了今日的摸样。我在想,当年我和他在巩县相识的事情……那时候养真刚从高句丽返回,被责令幽居家中,闭门思过。在我印象里,养真的性子,似乎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