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唐(庚新)-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来二去,变成了今日的摸样。我在想,当年我和他在巩县相识的事情……那时候养真刚从高句丽返回,被责令幽居家中,闭门思过。在我印象里,养真的性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硬。可一眨眼几年过去了,他却好像变了一个人。”
“那时候,你可曾想过会和养真反目?”
“这个……”
“他在变,你也在变啊!”温王妃在李世民身边坐下,轻声道:“如果是在几年前的你,会放过尉迟吗?”
李世民,沉默了!
少年时的他,何尝不是一个恩怨分明的性情?
温王妃说:“殿下,你与河南王,都不再是当年的少年。勿论身份、地位都大不相同。妾身记得,你那时候与太子也很亲密,甚至有些仰慕……可现在呢?
有些事情,发生了也就发生了,莫再去想。与其在这里苦思冥想过去,倒不如去想一想,以后的事情。”
李世民点点头,忍不住伸手,将温王妃紧紧搂在怀中。
“对了,今天李靖言语中,暗地里提醒我,要多留意三郎。”
“哦?”
“药师话里的意思,好像是说三郎的心思有些阴沉。其实我倒大概知道些端倪。
母后走后,他对父皇纳妾之事,一直心存不满……可父皇这习惯……我就在想,如何能让三郎开怀些。父皇对他好像也有些不太高兴,这样下去终非常事啊。”
温王妃沉默了!
她可以评论李言庆,可以批评李世民。
但若是牵扯到李渊,可就不是她能够随便开口了。
毕竟,李渊不禁是皇帝,还是她的公公。自幼饱读诗书,凡事都求礼的一个女人,最清楚什么事情能说,什么事情,不能评论。
温王妃想了想,“要不然,给三郎求一门亲事?”
“哦?”
“三郎也快要成丁年纪了,也是时候成亲了!
妾身倒是认识一些女子,要不然和父皇商量一下,给三郎介绍一个?有了家室,终归是不一样的。至少不用天天呆在军营里,这性子,说不定也能热起来呢。”
李世民想了想,“若如此,你选几个好人家的女子,我向父皇说一说?”
“如此,甚好!”
夫妻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温王妃告辞离去。
她倒也没有催促李世民早点休息,可越是如此,李世民反而越是迷恋温王妃。
在书房里又坐了一会儿,李世民起身离开。
穿过曲折的回廊,李世民突然停下脚步,抬起头仰望璀璨星空,自言自语道:“三郎,你这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
第二天一早,李玄霸就来到隆庆坊。
他刚下马,就见从王府中走出一人。那人和李玄霸打了个照面,先一怔,旋即笑了。
“三哥,你也来找李王兄吗?”
“三胡,你怎么来了?”
从王府中走出的那人,正是李渊的嫡少子,也就是窦夫人最小的儿子,李元吉。
窦夫人亲生五个儿子,李元吉行四。
本来,元吉以下还有一个弟弟。不过在李渊起兵的时候,被阴世师抓住,并将其杀害。
如今,李元吉就住在武德殿,位于东宫旁边。
也正是因为这原因,李元吉和李建成走的很近。
他笑呵呵的上前给李玄霸见礼,而玄霸伸手,把他拦住。
元吉这三个哥哥中,最亲李建成,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最讨厌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太能干,而且太庄重。以至于他不管怎样做,都会被拿出来和李世民相比。一开始还好,可这时间长了,就会生出厌恶之心。不过,对李玄霸,元吉只有畏惧。
这个三哥太悍了!
甚至悍勇的,让他感觉恐惧。
李玄霸比元吉大一岁,个头没有元吉高,也没有李元吉秀气。可若论较武力,玄霸在李家诸子当中,绝对是第一。小时候,李元吉可是没少被李玄霸胖揍。
所以,哪怕李玄霸是亲李世民,元吉对玄霸,也是毕恭毕敬。
“哦,太子哥哥让我前来,请李王兄喝酒。”
玄霸一蹙眉,“那李王兄呢?”
“听府中人说,李王兄一早就去驿馆了……”
那就是说,李元吉并没有见到李言庆。
“三哥,我要回去回禀大哥,有空的话,请你一起喝酒啊。”
李玄霸笑了笑,算作点头答应。
其实,李元吉也就是客气一下。李玄霸和他玩不到一起,元吉自己心里清楚。
他喜欢锦衣华服,驱狗放鹰。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李元吉喜欢做一个纨绔子弟。
李玄霸也喜欢打猎,可更多时候,他是把打猎当成一场军事眼帘。所以在本质上,两个人区别很大。不过要说喝酒,李玄霸倒还有些兴致。李元吉离开之后,玄霸站在王府门前,犹豫了一下,转身上马。
“殿下,您不进去了?”
为他牵马的,是一个雄壮魁梧的大汉。
此人名叫梁师泰,从辈分上来说,是李玄霸的师弟。同样练得一手好锤,有万夫不当之勇。
不过,李玄霸的身份,让梁师泰不敢以师兄自居。
哪怕玄霸不是赵王,单一个李阀子弟的身份,就远非梁师泰可比。
梁师泰祖居太原梁家庄,是当地一个土豪子弟。李渊太原起兵之后,梁师泰就追随李玄霸,如今在赵王府出任率更令,执掌李玄霸的亲兵。
李玄霸说:“你没听三胡说,河南王不在府中?
他不在府中,我还进去干嘛……走,咱们去鸿胪寺驿馆,他应该是在那边谈事情。”
梁师泰答应一声,也翻身上马。
可就在这时,从王府里走出一群人。
为首的正是梁老实,看架势是要准备出去办事。
梁师泰看到梁老实的时候,不由得一愣。
他犹豫了一下,突然开口喊道:“梁老实!”
梁老实正要上车,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停下脚步回头看去。
这一看不要紧,梁老实却吓了一跳。
“大,大少爷?”
“梁老实,我总算是找到你了!”
梁师泰咬牙切齿,催马就要过去。
李玄霸愣了一下,连忙唤住了梁师泰,“老梁,你干什么呢?”
他不清楚这梁老实是什么人,但也知道,这梁老实是河南王府的人。河南王李言庆,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他敢在洛阳当着李世民的面射杀尉迟恭,刚在丰都市挑起两军大斗殴……万一梁师泰伤了那梁老实,说不得李言庆就会翻脸不认人。
梁师泰道:“殿下,这小子本是我家的家生子。
早年间偷学武艺,被我发现后,居然把我打伤……那时候我刚开始学锤,武艺还不精,这家伙打伤我之后,就不知道逃到了何处。我找了他很多年,总算是找到了!”
说着话,梁师泰怒喝一声:“梁老实,还不给我滚过来!”
梁老实犹豫了一下,却没有动。
他的确曾是梁家的家生子,可他现在,更是河南王府的家令,正经的朝廷官员。
“梁师泰,当年的事情,我确有不对之处。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流亡天下,出生入死,也算是扯平了……你别对我吆五喝六,我不怕你。”
“你……”
李玄霸摆手制止了梁师泰,催马上前。
他上上下下打量了梁老实一番之后,笑道:“你叫梁老实?某家乃赵王李玄霸。”
梁老实吓了一跳,连忙上前见礼。
“卑下梁老实,忝为河南王府家令,参见赵王千岁。”
“哦,原来是李王兄的家令……呵呵,老梁,老实说的也没错,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何必再计较呢?长安城这么大,可是从梁家庄出来的,却只有你们两个。
这样吧,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以后你们两兄弟,多亲近亲近,都是一家人嘛……
对了,老实你可知道,李王兄在不在府中?”
梁老实连忙回答:“启禀千岁,王爷一大早就去鸿胪寺驿馆,说是去拜访一个老朋友,如今不在府中。”
“这样啊……那本王就不打搅了。”
李玄霸说着话,叫上梁师泰就走。
“老梁!”
“喏!”
“有空了,多走动走动,和这个梁老实喝喝酒,亲近亲近。他忝为李王兄家令,想来是得了李王兄的看重。当年的事儿也不算什么大事儿,且就此揭过去吧。”
梁师泰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
“既然殿下这么说,那我就饶了这狗东西……不过,王爷又何必要和李王爷走的那么近呢?听说李王爷和秦王不太对付,和太子倒是更亲近。您这样,秦王那边……”
李玄霸一笑,淡然道:“老梁,你不懂,不懂的!”
第六章 长安好
曲江,位于长安东南。
早在秦时,此处就开辟了皇家禁苑,宜春苑,并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
开皇二年初,大兴城倚曲江而建。
隋文帝猜忌多疑,且迷信风水。大兴城东南高而西北地,从风水的角度来说,龙气倾向东南。后宫由于是设立在北侧中部,故而无法在地势上压过东方风水。
于是就有当时最为著名的神棍,也就是南袁北卢之中的章仇太翼设法,采取厌胜的手段进行破除。例如,把曲江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为皇家禁苑。如此一来,就能保住隋朝的龙气不受威胁。开皇三年,隋文帝入主新都以后,认为这‘曲’字不吉,于是下令宰相高颖更改。因曲江池中莲花盛开,而莲花又雅称芙蓉。高颖在思忖良久之后,把曲江池改名为芙蓉园,与大兴城紧密相连。
池水下游,流入城中,是长安东南各坊水源之一。
到隋炀帝时期,杨广又让黄兖在曲江池中雕饰各种饰物,君臣在引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的乐趣,更将南北朝时文人士子曲水流觞的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
不过,自武德二年始,李渊逐渐把芙蓉园开放,更下令扩大芙蓉园的规模。
如此一来,曲江流饮就不再是皇家独有的乐趣。皇族、僧侣、平民,胡人都聚集此处,成为长安一道极为独特的风景线。
武德三年时,关中和中原,渐趋平静。
曲江池自然就成为长安人颇为喜爱的一处游乐场所。或登高而乐,或曲水流觞,或泛舟水上,或沿两岸漫步……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曲江池畔,热闹非凡。
李言庆身着一袭月白色博领大衫,和房玄龄坐在一叶扁舟之上。
沈光操舟,一袭黑衣。
郑宏毅在一旁添酒,聆听李言庆和房玄龄之间的谈话。
作为太子宫中的人,郑宏毅还兼有鸿胪寺丞的职务,秩比从六品。说起来,这也要感激当年他在谒者台的种种经历。若非在隋朝谒者台历练过,他也不可能成就今日的职务。当然,李建成向李言庆卖好的成分也包括其中,否则郑宏毅也很难坐稳。
虽然李渊不承认隋杨的地位,可房玄龄作为一方诸侯的使者,并且是敌对势力的使者,李言庆和房玄龄的会面,自然需要小心谨慎。身边得要有个鸿胪寺的官员相陪。名义上是陪同,实际上也有监视之意。只是大家都清楚李言庆的身份,倒也不需要太过关注。但程序上的事情,还是要走一下,省的有人跳出来挑错。
郑宏毅身为从六品的寺丞,又是东宫属员,倒也还算适合。
只是在言庆身边,也就没了郑宏毅说话的权力。当个酒司令,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言庆撩衣赤足,颇有几分魏晋名士之气。
而房玄龄也很悠闲,靠着船帮上的桅杆,拼着新酿的宜春酒,全无使者的风范。
“一晃,快十五年了!”
李言庆笑道:“什么快十五年了?”
“当然是我离开长安,快十五年了……呵呵,还记不记得,当初我和老杜去找你?那是我自中进士以来,首次离开长安。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房玄龄十八岁中进士,而且是隋朝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所提名的进士。
此后,他出任羽骑尉,虽然只是一个武散官的职务,却一直留在长安,等待机会。
骨子里,房玄龄的长安情结还蛮重。
江南的烟雨虽好,终究比不得这长安的盛世气象!
李言庆破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如何能不记得?”
当年,徐世绩侍立,房玄龄铺纸,杜如晦研墨,也是他这一世,除了在窦家学舍之外,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言庆目光凄迷,突然低声吟唱:“长安好,风景旧曾谙?”
郑宏毅和房玄龄一怔,抬头向李言庆看去,做出聆听之色。要知道,自大业末年战乱开始,李言庆就再未有过诗词出现。房玄龄是行家,郑宏毅虽然比不得房玄龄,却毕竟师出名门,是颜师古的学生。所以这文人士子的素养,还是有的。
只听言庆开头一句,两人就知道,李言庆会有新作问世。
可言庆吟唱完这头一句后,立刻觉察到不对劲儿。他这一句,也仅是有感而发,全无盗诗的念头。但第一句已然出口,房玄龄和郑宏毅,都满怀期盼的看着他,让他有些骑虎难下。
闭上眼睛,他也有些无可奈何。
早知道是这样的情况,又何必卖弄呢?
深吸一口气,言庆轻声吟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长安?”
白居易的《江南好》。
不过李言庆把江南,变成了长安。
从诗词的平仄而言,有些不太工整……如果是普通人吟唱,说不得会被人骂死。
但从言庆口中出来,却似乎别有一番味道。
人们会说:这是鹅公子革新开创的诗体!有时候,名气的好处就在于此。恰好这聆听着,又是一个对长安满腔怀念的房玄龄。与其说是吟诗,倒不如说是唱出房玄龄的心声。曲江也是江,水面漂浮莲花,翠绿莲叶,映衬江水幽绿如蓝,也非常应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长安?”
房玄龄突然抚掌大笑,引项高歌。
歌声,在曲江上空回荡,引得无数人翘首观看。
“咦,那船上白衣者,不就是河南王千岁吗?”
“你认得河南王?”
“以前在洛阳时,曾见过几次。”
“莫非是河南王在为长安赋诗……一定是这样的,非河南王,谁又能吟出这等好诗?”
每一个地方的百姓,都有着极其浓厚的乡土情结。
谁都知道,李言庆是洛阳人、荥阳人的骄傲。他在洛阳、荥阳做过很多事情,被人们所接受,所尊重。可是在洛阳,人们听说过言庆的名字,却无太多感想。
毕竟,对于长安人而言,李言庆是一个外人。
但现在,一个外人,一个名满天下的外人,在长安城如此赞美长安,令得无数长安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你们看,河南王也认为,长安好啊!
一艘画舫和小舟错身而过。画舫很大,船头上插着一面黄锦缎子的旗帜,上书‘襄阳’二子。
从画舫里走出一男一女,男的大约在三十多,快四十岁的模样。
生的相貌堂堂,仪表不凡。而在他身边的女子,也有三旬上下,倒算不得倾国倾城,可细看,还蛮有滋味。
“舟上,莫非河南王李王千岁?”
李言庆闻听一怔,有些愕然的抬头看去。
“王爷,这是襄阳公主画舫,说话的那人,乃当朝驸马,窦诞!”
那毫无疑问,窦诞身边的女子,想来就是襄阳公主喽?这襄阳公主,是李渊的次女,但论及地位,却不算太高,全因她的母亲,是窦皇后的通房丫鬟。襄阳公主名叫李婉,性情很温和,也颇为贤惠,但在史书上,并未留下太多的痕迹。
流传最多的,莫过于她嫁给窦诞的过程。
窦诞本有妻室,后因娶襄阳公主,而不得不休妻。
好在,襄阳公主和窦诞也算举案齐眉,琴瑟相和。两人素来共同进退,也是皇室的一段佳话。
这窦诞,官拜殿中监,安丰郡公,是窦抗的长子。
李言庆不认得窦诞,可郑宏毅却认得。
言庆连忙起身,隔船一拱手,“窦郡公,一向可好?”
窦诞笑道:“果然是李王千岁!呵呵,我刚才还觉得奇怪,如此佳作,又是出自哪位之手,原来是千岁所做,果然不凡。”
“窦郡公过奖了!”
言庆说完,又向窦诞身边的女子看去,微一欠身,“小王见过公主。”
襄阳公主倒是个害羞的性子,连忙摆手,退后一步道:“千岁万不可如此……千岁乃我大唐元勋功臣,襄阳怎敢当千岁之礼呢?应该是襄阳向千岁见礼才是。”
这个女子,倒真是有趣。
李渊如今共有十九个女儿,最小的去岁末才出生。
不过这十九个女儿里,言庆只见过李云秀,听说过李永嘉,其他人一概不认识。
在言庆的印象中,唐朝的公主们,都不是让人省心的主儿。
李云秀,平阳公主,舞刀弄枪,好问政事,颇有男子之风。此后还有什么高阳啊,什么太平啊,要么红杏出墙,要么野心勃勃。这襄阳公主,倒是个特别的存在。
“李王爷,再作一首诗吧!”
岸上人,突然大声呼喊。
一个人喊出来,很快就得到了无数人的响应。
长安人皆知,李言庆文采出众,诗书双绝,只可惜无缘看见。
现在,鹅公子莅临长安,又岂能是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就能放过?
窦诞也笑道:“李王,既然大家如此期盼,何不再赋诗一首呢?久闻李王诗书双绝,下官却从未见过。不如这样,李王登舟一叙,畅游曲江,也是一段佳话。”
“是啊,妾身也常听人说,李王的诗,确是高明呢。”
李言庆看了一眼房玄龄,却见房玄龄闭上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
这家伙无事癫狂,惹来这许多麻烦。现在倒好,居然不闻不问,置身于事外,着实可恨。
沉吟片刻,言庆拱手向曲江两岸一揖。
“非是小王拿捏,只是今日陪同苏州使者游玩,实在无法脱身。
不过,公主既然要小王赋诗,小王就在此献丑一番……这样吧,今日曲江与公主,与驸马,与诸君相逢,也是有缘。而我这好友,亦是久未至长安,小王就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窦诞浓眉一挑,来了兴趣。
这可是应景诗……
窦诞能肯定,言庆这是临时起意,而非刻意准备。
不过,这要应景,还要点题,同时又是即兴……却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与襄阳公主相视一眼,夫妻两人齐齐点头。
而岸边众人,也是好奇万分,颇为期待的看着那立于小舟之上,卓尔不群的李言庆。
房玄龄这一次,睁开了眼睛。
“取酒来!”
所谓装逼就要装到底!
既然逼到这份上了,那索性就耍一回酷。
言庆一口饮尽宜春酒,抄起一根银箸,在青铜爵上轻轻敲击一下,发出‘叮’,极其悦耳的声音。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正是仲夏,花开万朵。
本来晴朗的河面,突然掠过一阵小风……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房玄龄深深吸了一口气,饮下一口浊酒,闭上双眸,似在品味这其中的滋味。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说着话,李言庆举杯相邀,大笑道:“且请诸公满饮此杯!”
“请王爷满饮!”
这诗中的意境,随着李言庆阴阳顿挫的吟唱,渐渐起了高潮。
虽然还为谈及曲江,可是人们却已经感受到了,那诗中的意境……
“李王的文采,的确不一般啊!”
襄阳公主忍不住轻声道:“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名不虚传。”
窦诞也轻轻点头,“如此文采,只怕这长安城中,少有人能够超过这位河南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传话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随着李言庆歌声在苍穹回荡,沈光操舟,缓缓而去。
画舫上,窦诞和襄阳公主目瞪口呆,但见那一叶扁舟消失这绿柳花丛,耳边仍回荡着,言庆的歌声。
“此君,乃真名士!”
窦诞,忍不住一声感叹。
言庆的诗词中,虽然没提起半句‘曲江’,却把曲江之美,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岸上的那些长安人,更久久不愿离去,似在回味,那诗词中奇妙的滋味。
……
“人生七十古来稀,暂时相赏莫相违……”
房玄龄忍不住赞叹道:“言庆一语,道尽我心中事啊。”
李言庆翻身上马,笑道:“房兄,既然如此怀念长安,何不回来?”
“回来,如何回来?”
房玄龄跳下小舟,自有随从牵马过来。
“自古以来,北伐南者多矣,而未闻南伐北可成。”
房玄龄笑道:“成与不成,尽人事耳。”
两人看似很随便的一言一语,彼此都已经清楚了其中的含义。
房玄龄何尝不知道,李渊不会低头?这一点,从李渊对待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端倪。
不过,他不怕!
因为他还有后招……
“言庆,如今为人臣子,滋味如何?”
他很清楚,李言庆在朝堂中的尴尬地位。
李渊想用而不敢用,言庆看似官爵甚高,但手中的权柄,却比之当年,减少许多。
李言庆微微一笑,“房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啊?”
“世上总有些事情,非你我俗人可以看穿啊。”
言庆一副高深莫测的笑容,却让房玄龄,感到有些忐忑。
今日出游,他本想试探李唐的态度,同时能撩拨一下言庆和李唐的关系。倒也不是他对言庆心怀恶念,只不过各为其主而已。但言庆的表现,却让他不免踌躇。
“房兄,天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去了。
长安美景甚多,你比我熟悉。不如我们明天去灞桥一游,赏那灞桥垂柳之美,如何?”
房玄龄一笑,“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如此,咱们不见不散!”
李言庆送房玄龄返回鸿胪寺驿馆,而后又和郑宏毅告辞。
“王爷!”
“恩?”
“太子明日在崇文馆设宴,让我问你可有时间?”
李言庆心知,自己如今是众目所视。他本不想和李建成走的太过接近,但是他抵达长安之后,李建成已经几次相邀。若再不答应,定然会令李建成心生不满。
不过,若自己去东宫赴宴,想必会令二郎压力颇大吧……
能让李世民感觉不舒服,李言庆还是非常乐意。
于是沉吟片刻,他点头道:“太子相邀,我怎敢不去?这样吧,你回去告诉太子,请他约定时间。”
郑宏毅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两人在朱雀门分手,言庆突然唤住了郑宏毅。
“宏毅!”
“恩?”
李言庆牵着马,走到郑宏毅的身旁,低声道:“有一句话,出我口,入你耳,仅此而已。
在太子府,莫要太出风头。
你是郑家长房,无需依附于任何人。”
说完,言庆上马,扬长而去。
郑宏毅站在朱雀门外,呆立许久。
养真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
与郑宏毅分开之后,李言庆和沈光准备返回王府。
在途经长安东市的时候,言庆突然想起临出门的时候,朵朵曾叮嘱他买些东西。
在出门时,他已经吩咐过梁老实了。
不过出于对长安东西两市的好奇,他倒是不介意,在里面逛一逛。
人言,不入东西市,不知长安美。
东西两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长安的一景。
李言庆和沈光在东市外下马,把马匹丢在马厩里。
他今天出门,并没有跨乘象龙,而是骑着一匹普通的马匹。
“这长安人的商业头脑,着实灵光。”
李言庆和沈光迈步走进东市,一边走一边笑道:“你看,在洛阳三市,就没有这样的马厩。
呵呵,东富西贵,进出这里的人,都有些身家。
坊市中不许进出马匹,这长安人就在坊市外面建起简陋的马厩,收取看护马匹的费用……所以说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寻找商机这方面,洛阳人比不得长安人。”
沈光点头道:“的确,洛阳三市往来的客商,未必少于长安。
可是却没有人看出这里面的门道……不过,若非公子谈起,我也没有留意这一点。”
“我刚才打听了一下,一匹马一个时辰,十钱而已。
可你看他那马厩里,有上百匹马,一个时辰下来,就是一贯收入。一天下来,就有几十贯,乃至于上百贯……呵呵,可你算算,那马厩搭建起来,又价值几何?”
百余贯收入,抵得上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总和。
沈光连连点头,也是非常钦佩。
东市外面,有七八家马厩,一年下来这收入,的确是非常惊人。
两人边说话边走,突然间,李言庆停下了脚步。
“那边好像挺热闹啊!”
东市里,有一座小人工湖,此时湖畔,聚集了不少人。
言庆和沈光溜溜达达的走过去,却见人挤人,人挨人,也看不见里面的状况。
沈光轻声道:“公子,且让沈光为您开路。”
说着话,他迈步上前,往人群里挤。只是他每走出一步,身体就会有一个极为细小的摆动。随着身体的摆动,出现一股极为轻弱的撞击力。这股力量不大,却足以把人撞开,而又不至于让被撞的人发火。李言庆紧跟在沈光身后,暗自感叹,沈光这一身武艺,越发的炉火纯青了……单只这一首,就能看出他的造诣。
湖畔一排杨柳,两个人正在斗剑!
这东西两市,有许多胡商,一言不和拔刀相向的事情,也是稀松平常。
李言庆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趣。斗剑的两人的确是棋逢对手,只见剑光霍霍,叮叮当当响个不停,看上去非常热闹。可是在李言庆和沈光眼中,这两人的身手,实在是不值一提。
“公子,如何?”
李言庆不置可否,耸了耸肩膀,表示兴趣不大。
就在这时,只听那斗剑的青年突然大喝一声,买了个破绽之后,一脚把对手踹翻在地。
“小子,还敢嚣张吗?”
明晃晃的利剑,抵在那青年的咽喉处。
战败的青年脸通红,“我认输!”
“认输就乖乖的把钱拿出来……也不打听打听,这绿柳苑是什么人的?今天你运气好,若是八爷在,至少要你小子半条命。”
“啊,这是八爷的场子吗?”
战败的青年,顿时露出惊慌之色,“小人不知道,若是知道的话,怎敢冒犯八爷虎威。”
李言庆一怔,不禁疑惑的看了那两青年一眼。
“沈光,这八爷又是哪个?”
第七章 举贤不避亲
麒麟台已经开始行动了!
早在李言庆抵达长安之前,就通过麒麟台的渠道,对长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不过,当时麒麟台的主要目标,大都集中于上层人物。
比如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些皇子们,还有那些宗室,以及朝中大臣,关中世胄。但对于长安市井里的资料,却了解的不多。这也是柴孝和与王頍之间的差距所在。
王頍和柴孝和虽然都是经历忐忑,但相比之下,柴孝和一直在杨玄感和李密的扶持下,对于市井并不看重。他也许会通过自己的渠道,散播各种谣言,但却不重视这些市井中的人物。相反,王頍颠簸流离,做过高官,当过罪臣,被通缉过,流放过,俘虏过,乃至于后来随李孝基从商,深知这市井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