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
  奏本多是枯燥无味,看久了也麻木。差不多天黑,朱栩才发现一道有意思的。
  这是琉球尚丰王上奏的,言称大明水师威武,所到之处海盗无不清剿一空,琉球上下已然安稳,却请求水师常驻,愿意负担大部分开销。
  朱栩眯着眼,这让他想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共同防卫条约!
  朱栩打量着这道奏本,自语般的道:“若是我大明的海陆两军进入琉球,与他们共同组建海陆两军,他们负担大部分开销的话,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范本……”
  琉球对大明向来忠心耿耿,每年都派使者进京,历代国王也都是大明册封,国小势弱,还面临海盗的威胁,若是不影响国王的政务,交出防务怕也应该很乐意。
  说完,朱栩就拿起毛笔,写出了一道“共同防卫”条约的文本。
  许久,他拿着这道文本,吹干墨迹,端详一阵,满意的笑了笑,递给曹化淳道:“送到参谋部,让孙传庭等人合计一番,若是没有问题,就发给尚丰王,看看琉球的意见。”
  曹化淳将朱栩刚才的话听了仔细,知道朱栩这分明是不想出银子还扩充力量,微笑着快步走过来接了过去,道:“是。”
  朱栩对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主意很高兴,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可以套用的地方非常多,除了琉球,还有朝鲜,安南的莫氏等等。
  司礼监关于毕自严的任命诏书发出后,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内阁已然不存,这个东阁大学士,又是什么东西?
  不过信王朱由检却长松一口气,因为他知道,司礼监制定了朱栩上课的课纲,已经发到他手里了。
  他看着朱栩的课纲,脸上泛起一点笑容。
  既然朱栩肯向学,那就说明不会再“乱政”,他修复大明的机会就多了。
  朱由检思索一阵,拿起手边的关于各地乡试名录,起身出了文昭阁,来到景阳宫。
  朱栩正批着奏本,心下好奇,看着走进来的朱由检,笑道:“皇兄这是有什么事,还亲自跑一趟?”
  这句话怎么听都显得生分,朱由检心里也有些尴尬,脸上微热,抬手道:“皇上,臣是为了乡试而来,各地录取的名单已经送上来了。”
  曹化淳连忙走过去,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翻了翻,也没有在意,他知道,其中肯定有不少朱由检看好的人,笑了笑,合上道:“嗯,皇兄这个件事做的很好,朕明天就下旨,调赵晗巡抚河南,范景文调任顺天府府尹。”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也是对文昭阁的肯定,朱由检神色微喜,又抬手道:“臣谢过皇上……还想请个旨意。”
  朱栩一怔,打量着朱由检,道:“皇兄尽管说。”
  朱由检看着朱栩,颇为谨慎的道:“皇上,臣举荐施鳯来任江苏左参政,施大人学识渊博,资历丰厚,当为江苏左参政不二人选。”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稍一思索便明白,这施鳯来是失宠了。
  他装作思忖一阵才道:“嗯,施鳯来,是不错,朕同意了,文昭阁阁员嘛,皇兄看好了,报上来就是。”
  朱由检本也是试探,见朱栩这么轻易答应,心里悄松一口气,也笑着道:“谢皇上。”


第384章 觊觎
  所谓的白驹过隙,对朱栩来说,最是正确不过。
  站在屋檐下,望着今年的这第一场雪,朱栩也是满心欢喜。
  平王站在朱栩的身侧,笑道:“都说瑞雪兆丰年,皇上,明年一定是个好年景。”
  曹化淳在后面听着,不动声色的笑了下。皇帝身边的人,谁不知道皇帝猜测今后大旱会越来越严重,哪来的好年景。
  朱栩背着手,笑了下道:“皇叔,今天进宫,不是给朕来报雪的吧?”
  平王道:“臣哪敢,是近来从江南来了几个戏班,臣特来请皇上一起去听听。”
  朱栩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旋即道:“好,那就一起去听听。”
  平王笑呵呵的,道:“保准皇上喜欢。”
  朱栩出宫,现在越发的盛大,前前后后,足足动员了百人,从内宦,宫女到禁军,气势威严到了极点。
  朱栩裹着厚厚的棉服,与平王一起迈入平王府,边走边笑道:“皇叔,今天都是什么戏啊?”
  平王跟着躬着身,道:“臣知道皇上喜欢听小曲小调,这是山东那边的小调,说是根据《西厢记》改编的。”
  朱栩双眼一亮,刚要开口,王府内就齐齐迎出了一大队人马。
  靖王,鲁王领头,还有英国公,徐国公,外加叶向高,韩癀,左光斗等人,足足二十多人同时上前,道:“臣等拜见皇上。”
  朱栩双眼眯了眯,有亲王,有国公,还有致仕的老臣,这个组合在过去的大明,绝对是跺跺脚都会让大明地震的。有的现在已经投诚,有的,还在观望,不过,既然此刻出现在这里,想来就是等着他招安了。
  朱栩心思透亮,对着平王笑道:“皇叔,朕这点上不得台面的爱好,要被天下人嘲笑了。”
  平王一直都观察着朱栩的神色,见他并没有生气,也暗自放松,赔笑道:“皇上说的哪里话,小曲也有小曲的雅,我也是经常听的。”
  朱栩暗吐一口气,就要年底了,终归要过个好年,一抬手道:“都平身吧,今天,君臣同乐,不必拘礼。”
  “谢皇上。”众人起身,站立两旁。
  待朱栩坐下后,依次安排座次,平王陪在朱栩边上,笑着道:“皇上,马上就来了。”
  朱栩点头,手里拿着热茶杯,打量了在座的人一眼,笑着望向不远处搭起的台子。
  雪花飘洒,处处都是白雪,台上人影匆匆,紧张的准备着。
  “哎,还是皇叔这里舒坦。”
  朱栩喝了口茶,感慨道:“皇宫啊,闷的跟个棺材似的,想透口气都难。”
  现在还没有开场,朱栩的声音不大,却也传遍了在座的所有人。
  在座的都算与朱栩打过交道的人,见他还是这么“毫无礼法”,也权当做没有听到。
  朱栩右侧,是徐国公,英国公等人,左光斗隔着几个,乘还没有开场,站起来向朱栩道:“敢问皇上,听说今年的夏粮有近三千万石之多,不知是否属实?”
  三千万石税粮,怕是要追溯到正统年间,才有这样的数字。
  朱栩看着左光斗,突然间就想到了他在“移宫案”里的作用,又想起了当朝某个传说。一个大臣要跟皇帝“讲道理”,结果皇帝不肯听,拂袖而去,这位大臣就追着,拉住皇帝的衣袖,堵在柱子上足足说了半个时辰才肯放走皇帝。
  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也足以说明了士大夫在明朝的地位,一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即便是皇帝也要退让。
  朱栩眼神恍惚一闪,不动声色的道:“看来户部的机密工作做的很不好,这么要紧的数字,居然传的到处都是。”
  左光斗神色微变,沉着脸,抬手继续道:“臣斗胆,想问皇上今年的税粮有何安排?”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暗自嘀咕“这是来投诚,还是问政的?”
  他没有说话,转头看了眼平王。
  平王连忙笑呵呵的坐起身,道:“听戏,听戏,今天咱们听戏,左大人,坐下,坐下。”
  左光斗心里万分不情愿,朝廷有了这么多的税粮,可以用的地方很多。但他知道,从户部的安排来看,却不是,大部分仿佛就放在那任由发霉,完全没有安排。
  但他也知道,这个场合不合适,强忍坐了回去。
  叶向高等人也若有所思,没有出声。
  他们这次进京,就是知道新朝在小皇帝的“胡闹”下,反而有了新的一番天地。他们要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新局面,不能让皇帝再“胡为”,浪费掉。今天这场“听戏”,就是希望通过平王,来缓和小皇帝对他们东林党人的“偏见”。
  张维贤也出声,打圆场地笑道:“皇上,这小曲听说非常动听,配合特殊的乐器,让人很是难忘。”
  朱栩笑着点头,望着台上。
  一个中年男子,略胖,缓步走出,他身后跟着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后面还有几人抱着乐器坐下。
  他们先是对着朱栩等人一躬身,然后便开始表演。
  如同泉水的叮咚声响起,男子的唱腔高亢嘹亮,有着难言的磁性,小姑娘的嗓音柔嚅,低回婉转,两人配合,倒是很好听。
  这种曲调,朱栩是没有听过的,不由得来了兴致,嘴角含笑,手拍打着大腿,仔细的听着。
  这样的曲子,向来不长,重复四段后便结束了,表演的众人又是一躬身,纷纷下了场。
  平王一直都在悄悄打量着朱栩,见他听的开心,乘机笑呵呵的道:“皇上,督政院还差些人,臣想……”
  朱栩哪里听不出他的意思,瞥了眼叶向高等人,道:“皇叔决定,朕不管。”
  平王一听,顿时满脸乐开花,笑道:“嗯,那臣就决定了。”
  叶向高等人竖着耳朵听着,长松了一口气,他们就担心皇帝不松口,否则他们只能灰溜溜的再次打道回府。
  他们刚松了口气,朱栩心里想着还要敲打一番才行,念头一转,又淡淡道:“赵南星,高攀龙等人去哪了?”
  赵南星等人,朱栩放出来后就扔进了督政院,后来去南京整肃,因为魏忠贤复启,结果撂挑子不干消失没了踪影,朱栩差点都忘记了这几人。
  平王抿了抿嘴,看着朱栩犹豫着道:“皇上,赵大人等人身体不适……”
  “身体不适?”朱栩身体坐正,打断了他的话,冷声道:“还真当朕可以一直容忍他们这么放肆吗?皇叔,传朕的旨意,赵南星,高攀龙,李起元等削籍,抄没一切家产,三代不续录!”
  不止是平王,张维贤,叶向高等人都是神色一惊,这个惩罚不可谓不重,怕是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痛快。
  平王抬着手,神色有些僵硬的道:“皇上,这个旨意……”
  平王没有说完,朱栩冷峻的眼神就看了过来,他脖子一冷,躬身道:“遵旨。”
  叶向高等人还没有升起的高兴,随着赵南星等人被处置,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了。
  但是,这场戏还得听下去,朱栩倒是听的自在,其他人如同坐蜡一般,可也得硬着头皮,陪着朱栩听完。
  足足一个时辰后,朱栩才在平王的热情挽留中出了平王府。
  坐在马车上,望着已经洁白的大道,轻吐一口气,目光冷闪个不停。
  现在的朝廷就是一个香饽饽,一块大蛋糕,连叶向高等人都忍不住了,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等人跳出来,钻进朝廷,想要分一分了。
  朱栩想着如何打断那些爪子,旋即就又想到了左光斗刚才的话。
  他让那么多粮食躺在账簿上睡觉,想必不止东林党忍不住,文昭阁那边,也得有个交代才行。
  今年的税粮,叫去年多出一半,外加可以节省宗室那一大块,配合番薯冲抵,最起码能节省近两千万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又无比心动的数字!
  朱栩心里也翻腾,却更清醒,哪怕今后两年都有这么多粮食储备下来,也还是难以抵挡十几年的大旱,成千上百万张嗷嗷待哺的嘴。
  朱栩想了一阵,自语道:“看来,还是得先找个合理的理由,让这些粮食‘消失’……”
  还没等朱栩想到办法,就已经回到皇宫。
  曹化淳站在马车下,仰着头道:“皇上,是回景阳宫还是去乾清宫?”
  朱栩望了望天,从马车上下来,道:“去慈宁宫吧,今天说好去吃饭的。”
  曹化淳应了一声,连忙安排。
  朱栩冒着雪,一路走向慈宁宫,在慈宁宫门前,脱掉披风,跺了跺脚,向里面走去。
  一踏入门,就见小永宁手里抱着凳子,一脸笑咯咯的转来转去。她也一岁多了,已经能简单的走路。
  一旁看护的宫娥一见朱栩,慌忙曲身行礼:“见过皇上。”
  朱栩一摆手,笑着走进来。
  小永宁一见朱栩,大叫一声“皇叔”,张开手臂就要跑过来。
  朱栩快走几步,将穿的如同粽子一般的小家伙给抱了起来,蹭着她的小脸,大声笑道:“有没有想皇叔……”
  小家伙小手笨拙的推着朱栩的脸,笑咯咯道:“想……想……”
  张太后从里面走出,她脸色苍白,不停的咳嗽,喘着气道:“行了,别闹了,坐下准备吃饭吧。”
  朱栩嘿嘿一笑,在凳子上坐下,抱着小永宁站在他腿上,逗弄着,小家伙也开心的不行,伸着小手要抓朱栩的鼻子。叔侄两人,嬉闹的很是欢实。


第385章 好消息
  张太后脸色苍白,不停的咳嗽,忙着招呼宫女们上菜,好一会儿才在朱栩对面坐下。
  她轻轻擦了擦嘴,看着朱栩无奈的摇了摇头,道:“你呀,一点都不给我省心。”
  朱栩以为张太后又说他没有皇帝仪表,轻咳一声,将小永宁放下,装腔作势的道:“永宁,你母后又教训皇叔了,去,给皇叔出气……”
  小家伙在地上,睁大眼睛,伸着一双小手,歪歪扭扭的跑向张太后。
  张太后听着朱栩不成体统的话,瞪了他一眼,将小家伙抱在怀里,道:“你以前就不让我省心,越大越是不省心……”
  她说一句就要咳嗽好几声,拿着手绢捂着嘴。
  朱栩对她的病也无奈何,只能嘿嘿一笑,拿起筷子,敲了敲就在桌上吃了起来。
  张太后看着朱栩,对他的仪态仪表很是头疼。朱栩未登基之前,她就拿朱栩没辙,朱栩总是心里有一百个主意对付她,登基之后,越发的跳脱,让她想管束一二也没有办法。
  “吃吃……”小永宁在张太后怀里挣扎着,小手要抓向桌子。
  张太后拿了一块糕点递给她,然后看着狼吞虎咽的朱栩道:“毕先生家学渊博,翰林出身,学问自是好的,明日我会召见他,除了读书写字,该有的皇帝仪态,你也要好好学学,一举一动,都要像个皇帝……”
  这也算是老生常谈,可朱栩对那些规矩深恶痛绝,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张太后见朱栩点头了,也算宽慰,一边喂着小永宁,一边道:“近来信王妃,平王妃进宫,倒是说了你许多好话,很多清流的大人也多有所赞誉,这个时候,你要稳住了,不要做出格的事了。”
  朱栩嘴里咬着肥肉,嗯嗯的点头,心里却大是摇头。清流之所以转向,怕还是因为今年税粮增加的关系,也是有人看到了省去宗室那块大头,朝廷有了前所未有的盈余,外加辽东战事消停,大明上下,有了难得的祥和环境。
  这让很多人都动了心思,本来失望离去的清流东林人,纷纷又想着重回庙堂,一展抱负。
  “你们可要撑住了。”朱栩嘴角忍不住的翘了翘,心里暗语。
  张太后对朱栩太了解了,一见他的表情,眉头一蹙道:“你又在打什么主意?”
  朱栩嘴里全是好吃的,仿佛没有听到张太后的话,夹一块豆腐递给小永宁。
  小家伙双手接过去就往着嘴里送,没多久就满嘴是油,小脸脏兮兮的。
  张太后眉头蹙了又蹙,最后也没问,给小永宁擦了擦脸,道:“我也不管你接下来要干什么,总之让我和太妃好好过个年,明年你折腾出花来,我也不管。”
  “哎!”
  朱栩做起身体,长叹了口气。
  这个他保证不了啊。
  张太后了解朱栩,因此,这顿饭没吃完,张太后就耐不住心底的气,将朱栩给赶了出慈宁宫。
  好在朱栩吃了大半,回到景阳宫,他就舒舒服服的躺在了床上。
  也就是慈宁宫,他才能感受“家”这个字,舒坦的任性一回。
  第二天一大早,孙传庭就匆匆到了御书房,让内监叫醒了还在睡觉的朱栩。
  朱栩洗了把脸就出来,一边从侧门进来一边看着他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孙传庭显然也是被吵醒的,神色焦急,皱着眉头道:“皇上,陕西那边,白水,安寨好几个县发生乱民攻城,之前一直被压着,昨天乱民占了县城,杀了知县,当地这才知道压不住,报了上来。”
  朱栩眉头皱了皱,神色沉凝。
  一直都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陕西历来都是大旱最严重的地方,起乱是早有预料的。只是几个县同时发生,说明陕西旱情已经严重,需要着手赈灾了。
  这赈灾一开始,就不会止于陕西,他今年那点盈余怕是半年都支撑不住。
  孙传庭见朱栩没有说话,他也没有继续张口。他作为兵部侍郎,考虑的是如何镇压叛乱,而皇帝,考虑的则是长治久安。
  朱栩看了眼孙传庭,心里还是思索。
  治国先治吏,想要赈灾,首先要就保证各地官府清正廉洁,全力安抚灾民,不能让灾民感觉贫富悬殊,心生怨恨。河南那边,赵晗已经去了一个多月,可还是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各项推进遭遇了太多的麻烦,朱栩短时间内还腾不出手来改制陕西,或者说,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这件事也拖不得,朱栩想了很久,道:“朕立刻让户部调粮,番薯各一百万石,火速发到陕西,再拨银五十万两。传旨陕西布政司,总督,各级知府知县都必须严阵以待,任何民乱都不能轻视。同时,督政院,都察院,户部与吏部,三个部门,分批次巡视陕西,任何贪污,徇私,渎职,都一律严惩不贷,若是还有问题,东厂也要随时介入!”
  孙传庭知道,这是皇帝在表态,抬手道:“臣明白,臣回去之后,会与申尚书以诸同僚商议,调集陕西各府军,县军对于民乱严厉压制。”
  朱栩刚才说的是抚,孙传庭说的是镇。
  朱栩听着他的话,神色不动。
  他很清楚大明官宦集团的一贯思想,对于建奴向来都是主战,对于民乱,也都是要求镇压,想要抚的,最终结果无不是被朝廷严惩,下场惨淡。
  思索了一阵,朱栩对着曹化淳道:“传信王,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平王,杨涟来见朕。”
  既然灾情已经开始,就需要认真的应对了。
  “是。”曹化淳应道。
  没有多久,朱由检,傅昌宗,孙承宗,申用懋,周应秋,平王朱常润,杨涟等人就出现在御书房。
  待孙传庭一说,朱由检,平王,杨涟等人都面面相觑,有些不明所以。
  倒是傅昌宗,孙承宗,申用懋等人面露沉色。从之前的四川民乱遍及数个府县,差点攻占成都,山西的太原周边,到现在的陕西,民乱是越演越烈,有燎原之势了。
  朱栩没有说话,目视傅昌宗。
  傅昌宗抬手,又看向其他人几人道:“从前年开始,陕西的大旱范围越来越多,今年夏粮比去年减少两成,今年的旱情大家也都知道,怕是明年又会减少三成,说是赤地千里也不为过。这还只是陕西,四川要减产两成,湖广一成,河南,山西,山东也都要减产一成以上,明年预计会更多……”
  所谓的“民以食为天”,现在“天”在减少,预示着民乱就会越来越多。
  朱由检神色微变,这些他原本是知道,只是没有综合来看,现在听着傅昌宗的话,心里也暗惊。
  杨涟也神色动了动,不过没有开口。
  平王听着皱眉,见没有人说话,只好看着朱栩,抬手道:“皇上,那召集我们来能做什么?”
  朱栩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看向朱由检道:“皇兄,朕打算让你的文昭阁牵头,联合户部,吏部,都察院,督政院组成一个临时的应灾衙门,负责全国的灾情的预警,赈灾,后续处理等,涉及到贪污赈灾粮银,渎职,赈灾不利等等,一律严惩不贷!”
  朱由检双眼一睁,这个权力可非同小可!
  他神色恍惚了下,连忙道:“遵旨!”
  朱栩又看向孙承宗道:“兵部要做好准备,各地驻军,常备军要更加严厉的训练,涉及到吃空饷,贪污腐化,刺头之类,一定要严处,必须确保绝对军队的战斗力,要完全控制住,决不能让他们成为‘藩镇’!”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心神一凛,齐齐抬手道:“遵旨!”
  朱栩点头,看着朱由检道:“皇兄,此事朕全权交给你,务必妥善处置,灾情如火,宜早不宜迟。回去之后,你召集各部官员于文华殿开议,商议出完善的办法,然后写好条陈来给朕看。”
  朱由检见朱栩真的放权给他,抬手沉声道:“遵旨!”
  对于朱由检在这方面朱栩还是放心的,交待几句,便让这群人走了。他坐在那,望着外面,轻轻吐了口气,最残酷的时刻,终于到了。
  好在还只是刚刚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朱栩的生活作息渐渐的有了规律,每旬六天有课,其他时间也要复习,背书,练字。毕自严,孙承宗都是严苛的读书人,虽然朱栩是皇帝,要求的反而更严。
  朱栩到底是有自律的,给自己制定详细的作息表,让曹化淳等人监督着。
  朱由检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以他坐镇的临时赈灾衙门在文华殿成立,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督政院等都派员参加,这个临时衙门,甚至比文昭阁更具有实权!
  再等朱栩的御批之后,陕西的官员的任免,赈灾粮饷的派发,甚至军队的调动都需要文华殿同意或者知情才行。
  陕西的灾情还不算重,更多的还是当地县府追缴税粮过激所致,朱栩也并没有放太多心思,倒是河南整改迟迟没有消息,引起了他的不满。
  平台。
  朱栩面前站着晋王朱求桂,靖王朱履祜。
  朱栩看着两人,道:“你们都知道河南的事情了吧?”
  朱求桂与朱履祜对视一眼,朱求桂心知这次怕是他要派他去开封,沉吟着道:“皇上,开封乃千年大城,底蕴深厚,关系复杂,三司制度存在近两百年,想要一时之间改弦易辙,并非易事。”
  朱履祜站在那没有接话,他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河南并不是江苏那么激烈,弄得全省罢市,激怒了皇帝。也不像山东软对抗,终究好对付。河南就像一个泥潭,赵晗到了开封,如同在沼泽里一样,缓缓陷落,怎么也挣不脱,爬不出。
  偏偏又看不到任何人公然或者隐晦的抵抗,歌舞升平中,他的改制进程无声无息的陷入了停滞,一个多月毫无进展!
  这个不是杀人,或者抓人,亦或者拉拢就可以解决的,那是一种惯性,是整个河南人的,无从去扭转。
  朱栩听着朱求桂的话,神色平淡。对于河南,他确实开始失去耐心了,尤其是陕西的刺激,他必须要加快速度。
  河南是第三个,朱栩一直在克制,担心动作太大,引起其他省份的警惕,下面会更难做。可河南太过复杂,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常规的手段难以奏效。
  朱栩抬头看向靖王朱履祜,道:“靖王,你有什么看法?”
  朱履祜知道今天被叫来怕是也要走一遭开封,思忖着道:“回皇上,想要尽快解决河南之事,只能另起炉灶。”
  朱栩一怔,道:“另起炉灶?继续说。”
  朱履祜抬头看了眼朱栩,道:“可以将河南布政使治所,移到洛阳。”
  朱栩双眼猛的一亮,这个主意,他还真是没有想到。
  这个另起炉灶,倒是确实是个好办法,这么一来,不论河南是温水还是泥沼,都可以跳出去,将死水般的河南给搅动起来。只要动起来了,就不怕收拾不了!
  朱栩站起来,看着朱履祜一脸赞赏地笑道:“嗯,靖王忠心为国,思达敏锐,这个办法很好!那么,替朕去一趟山西,执尚方宝剑,山西巡抚张瑞图,总督马世龙都会听你调遣,必要的时刻,朕让老曹也听你调配。”
  张瑞图,这位是铁杆的阉党,曾经给魏忠贤写了不少“好”文章,尤其是生祠。马世龙是孙承宗举荐的人,曾任山海关总兵,是一个将才,至于老曹,就是曹文诏了,他的虎贲军就驻扎在太原府。
  靖王朱履祜自是极有分寸的人,不会傻到去调遣军队,还是曹文诏,这位可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哪怕是巡抚,总督他也得商议着来,要是一不小心有人给皇帝上奏言及他,只言一句“出格”,那就是大祸临头!
  好在有江苏一行,他极其懂的分寸,躬身道:“臣领旨。”
  朱栩笑着点头,对靖王倒是放心,又看向晋王朱求桂,道:“迁移一布政司治所非同小可,牵扯甚大,待会儿朕会诏命文昭阁与你一起商议,商议好了,再奏报,到时候,也持尚方宝剑,去开封。”
  迁移一省的治所,里面可以运作的空间就无比的大,绝对不比江苏差多少,朱求桂连忙躬身道:“臣遵旨,臣定然不会辜负皇上所托!”
  朱栩笑着点头,眼神微动。皇家政院那边,也是时候给江苏那批官员开课了,那些不合他心意的,正好派到河南,山西,不但能打破了他们的利益网,也可以二次利用这群“熟练工”。
  朱由检对于朱栩的“不务正业”,不安心读书,又搞出迁移河南省会的事情很头疼,却又心底高兴,至少,他也可以参与进去,把控住,不让事态发展失控。
  他掌握着文华殿的应灾衙门,又可以关注到河南,权力在飞速的扩大,文昭阁的声望,地位也在增加,四周围聚了一大批人。
  朱栩对这些都不怎么在意,除了地方改制,灾情,他也在盯着北方四镇的整顿。
  秦良玉的手段凌厉,四镇近三十万兵卒,最后只留下不到十万,分别被刘化,赵率教等人统领,严加训练的同时,在参谋部、兵部的统筹下,围绕着喜峰口,一个庞大的口袋慢慢形成。
  大同,宣府等四镇整肃完毕,外加孙承宗之前整肃过的宁夏几镇,剩下的,也只有辽东的兵马没有轻动,一直维持原样。
  随着年关将近,大明各地也好似都偃旗息鼓,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倒是有几个好消息。
  一个是熊文灿的南方水师在琉球与台湾附近遭遇了一群拥有六十多条船的海盗,被击沉了二十多艘,俘虏了上百人,其中就有朱栩一直惦记着的郑芝龙!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信王妃怀孕快八个月,就要分娩了。


第386章 金人不上当
  对于郑芝龙,朱栩可是给予了厚望,当即下旨给熊文灿,着他招安,同时选择资质好的下层军官,选送入京,进入皇家军院培养。
  而关于信王妃,张太后与刘太妃都十分高兴,后宫里都在商量着是男是女,取什么名字了。
  河南那边的随着朝廷决意迁移布政司治所,本来一潭死水的开封也终于活了起来。
  晋王在洛阳算是根深蒂固,赵晗从京城调集了大量的官员,迅速的架构巡抚衙门。
  开封的一干官员,从上到下都忙着两件事,一件是弹劾信王,晋王等,另一边在开封与洛阳来回穿梭。
  山西的情形倒是更好一些,靖王,张瑞图,马世龙,外加曹文诏,还有东厂早已经渗透的七七八八,处理起来是干脆利落,近乎是秋风扫落叶,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