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彦很喜欢看治下的人悠哉地玩闹,每次登高望远都会命人事先架好望远设备。看着治下的百姓各种生活姿态,会使他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有了该有的价值。
  宫城之内并不都是平地,其实是按照古老的要求特意将一些山地给涵盖进去,尤其是一些大殿之类的建筑就算不是建在山巅,也会刻意堆起高高的地基再建造宫殿。
  地势高,建筑看着就会越发雄伟,再来就是防止积涝。这个就是为什么哪怕没有天然地势,选择建造宫阙群也会人工加高地基的原因。
  整个宫城的大小占新长安城的十分之一左右,除却宫阙群和楼阁、章台之外,必要的林苑、游园、汤池之类的配套也要有。
  休闲场所占了宫城的十之三四,再来的十之二三其实是办公用区,必要的驻军地和演武场所,然后就是后宫区域,自然也不能缺了宗庙区。
  所谓的后宫并不是刘彦专门用来装女人的地方,包括了主寝殿和各种用途的偏殿,各个皇子和公主的居所,王后的主殿,各妃子和以下品阶的楼阁和章台。
  没错,除了刘彦和崔婉有资格住宫殿之外,包括皇子、皇女和妃子、昭仪、婕妤、经娥、容华……等等品阶的人都只能住在楼阁或章台,另一个够资格住宫殿的是太子。
  由于刘彦没有长辈,供于长辈居住的宫阙是建个大概进入封存的状态,得是等他愿意退位或是驾崩,崔婉又还活着的前提下,才会重新启建。
  目前取得新长安户籍的常住居民有四十七万人,将驻军、流动人口和奴隶包含进去则是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人口,但依然只是充填了整座城市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很多城区要么干脆是预留出来的空地,要么就是建筑物只建了个框架。
  说起来的话,待在新长安的奴隶数量有些多,达到了六十七万的数量。他们是要将该干的活给收尾了,才会被调往其它地方继续劳动。
  为了看管多达六十七万的奴隶,安排在新长安的驻军也多达十六万,是非禁卫军的十六万,算上禁卫军整个长安城可是屯兵接近三十万。
  元朔十年之后,刘彦对禁卫军进行了扩编,不再限定系统军队,会从常备军里面挑选合适的人选,一再扩编之下禁卫军的数量已经增加到十三万。
  驻扎在新长安的禁卫军不止担负宫城的安全,也负责对都城的保卫,必要时刻还会出征。
  “太尉署对桓温放下战事回国是什么处理方案?”刘彦听到了脚步声,能听出来人是徐正:“笈多那边的战事有什么新消息?”
  来人就是徐正,他不是全副武装的打扮,一样是披着皮裘,还是刘彦赏赐的北极熊皮毛制作而成,不同的角度看去可以是全白也能是幽黄色。
  其实北极熊的毛是“无色”的,简单的说就是它的毛其实是一根根透明的小管子,至于人的眼睛看到北极熊的毛色会呈现“白色”,是因为毛的内表面粗糙不平,把光线折射得非常凌乱,待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看着自然就是白色。而且每一根毛都能把射入的太阳光散射开来。
  所以就延伸出一个很凌乱的问题,北极熊的毛其实是会随着环境的不同折射不同的颜色,甚至是注视着的角度不同看去颜色也不同。
  刘彦怎么会有北极熊的皮草?他不是一直派舰队探查白令海峡嘛!
  对于寻找北美大陆刘彦是认真的,衍伸而出的事情有不少,收获来自北极熊的皮毛就是其一,更为关键的是发现了现代被命名为关岛的岛屿。
  徐正正在脑海中进行措辞。
  要是按照正常手续的话,桓温没有得到中枢的命令私自回国,要看桓温是怎么个回国方式。
  第一个就是桓温带着军队回国,那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只要带上数量超过亲卫限制的士兵,毫无疑问就会被视为造反。
  如果桓温是孤身一人或只带着附合数量限制的亲卫,不管是什么原因都逃不了一个玩忽职守的定义。但这里面可就有说道的地方了,比如这一次。
  “王上,征南将军已经大体扫平笈多,仅是剩下一些无关紧要的收尾。”徐正拿捏不透刘彦究竟有什么想法,担着风险继续往下说:“征南将军此次回国,仅携带十名亲卫,其余是远征军获立特等功的将士,数量为六十二人。”
  刘彦问的好像是太尉署要怎么处理吧?
  “臣恰巧获得笈多那边的消息。”徐正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刘彦脚后跟看:“伐伽陀伽主动退离所占之土,将军队撤回了国内。两萨特拉普派人前往华氏城,寻找袁长史商谈退兵事宜,主要是想获得其它方面的……补偿?”
  对于伐伽陀伽和两萨特拉普会主动撤军这方面,刘彦在之前已经有过推测。
  刘彦很欣赏伐伽陀伽的识时务,更加欣赏两萨特拉普敢讨价还价要好处的胆量。
  “怎么保证完整地获得笈多王朝的疆域是太尉署的事情。”刘彦的声线听上去没有什么起伏,也就听不出到底是心情愉快还是恶劣:“怎么去处理后续的事情,是丞相府和鸿胪馆的职责。”
  徐正明知道刘彦后脑勺没长眼睛依然行礼,放松下来才说道:“说到鸿胪馆,近期他们可是有得忙了。”
  “是啊……”刘彦嘴角勾了起来:“来自远方的数万个人……”
  刘彦没去提阿三大陆战俘之类的那些人,到时候他只负责观看献俘仪式,会有人在一侧介绍每一个够资格被介绍给自己知道的战俘,包括所在国、地位、名字……等等需要知道的。
  鸿胪馆相关所属早就忙得脚不沾地,主要是忙碌称帝仪式的事情,光是这件事情就值得他们用最大的干劲忙起来,不但会杜绝任何的意外,还会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
  “大汉可没有来了异国来客逢迎以千百倍待遇款待的规矩。”刘彦是知道现代各国对待正式外交人员的习俗,例如按照不同规格给予多少接待款项:“来了数万人,长安的商人们会很高兴的。”
  徐正当然知道刘彦说的是对的,他已经听说那些异国来客从上了岸就开始了买买买,出发要来新长安也是在一路买买买。


第896章 都是闲的
  走廊幽深却不昏暗,宽三米,长不知多少,沿线并不是笔直,存在弯道和拐角。它的顶上装的不是瓦片,是一块块玻璃搭起来的遮顶,玻璃并不是纯透明色,阳光照射之下呈现的是五颜六色的斑斓。
  没错了,刘彦的提醒之下,工匠们劳心劳力地实验,汉人将玻璃给研究出来了,就是出现纯透明玻璃的机率很少,一般是因为气泡的关系会出现杂色。
  研究出了玻璃,自然也就少不了镜子这么一件神器。
  不过因为技术不成熟的关系,仅是制作出了一些相对大一些的镜子,倒是对制造小镜子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镜子出现在市场被贩售之后,它立即成为疯狂被追逐的商品。
  小伙子买来送给喜欢的姑娘,哪怕是之前遭受再多的白眼,递出镜子作为礼物也会立即得到一个甜甜的笑容。
  丈夫买来送给妻子,好些天享受极尽的温柔,悲剧的是老腰受了罪,人也差点虚到走路发飘。
  大部分的镜子价格并不太夸张,但是也真便宜不到哪去。
  看镜子大小以及框架款式,镜面越大的镜子肯定越贵,镶框越是华丽价钱自然也是往上涨。
  总的来讲,刘彦没打算用镜子在国内疯狂敛财,但也没打算过度普及化,还想着用这一件商品好好在国外狠狠捞上无数笔。
  镜子都弄出来了,又怎么可能少了其它的玻璃制品,虽然是纯透明的依然很少,不过那种看着五颜六色的玻璃制品反而更显出逼格,会是很好的敛财商品。
  目前阶段,刘彦并没有让玻璃制品投入市面,是拿来作为赏赐之物。
  还是那个道理,刘彦还想着靠玻璃制品在国外狠狠地捞上无数笔,他确信这种商品必然风靡所有已知种族。
  “臣已经准备妥当。”张石完全就是笑眯眯的表情,紧跟在落后刘彦两个身位的后方,走廊之内不需要刻意加大说话的声音:“拍卖会是准备在长安最大的拍卖行。”
  官方去搞商业?这样是多么的掉逼格的事情啊!怎么都要套上马甲,使唤那些“白手套”才是正确的操作方式。
  张石现在不是中尉了,他被调任到少府,成了少府令。
  简单的说,这一位没有什么过人才能的元老级功臣,明显连中尉都不是当得太稳当,主动请求致仕,刘彦就给新安排了少府令的新任命。
  少府令就是天子的私人大管家,算是家臣而不是国臣。
  关键是少府令虽然不是国臣却是天子近臣,天子将资源倾斜到少府而不是挂在国家机构的部门,那么少府的小金库就会比国库还富有,甚至是单单一个少府的直属员工,都要比中枢所有部分的臣工和所属,加起来多得多。
  自西汉之后,少府的权力是被一减再减,到后面的大多数时间基本是成了摆设,完全没了刘彻时期的威风不说,更不用与秦帝国时期的少府相比了。
  简单的例子,秦二世时期,整个秦帝国无兵,少府令章邯受命组织军队。
  章邯只是拿出少府的名册,人有了,兵器、甲胄、粮草也一应俱全,数十万大军极短的时间之内被组织起来。
  秦帝国时期的少府,不但是为皇帝管理私人家产,还包括国家的山地、江、河的管理权,甚至有着大量的作坊,刑徒、赘婿、奴婢子……包括商人都是归于少府管理。这就是章邯明明就只是个少府令,却能用自己手中权利和资源瞬间武装出一支军队的原因。
  光复完汉家旧土之后,刘彦很理智地将自己的私人财产与国家财产分割开来,少府这么一个部门自然也就重新建立起来,要不刘彦创建的汉国之前其实是不存在少府的。
  不过嘛,刘彦却也是犯了人都会犯的毛病,可没搞出自己要动用国库一个铜板都动不得的枷锁,是有规划出相关的规矩,但是为了约束后代之君,自己这一代那规矩也仅是规矩罢了。
  当前,任何与玻璃有关的产业是划拨在少府管理之下,刘彦怎么可能放过所有懂的制造玻璃那些穿越者干出来的梗,肯定是要在歪果仁身上狠狠地赚上一笔,恰好是那些歪果仁自己送上门来,听说带的财富还足够多?
  那些歪果仁带着庞大的财富是要来汉国采购自己认为有用的商品,刘彦琢磨着歪果仁的钱就应该花在买玻璃制品上面,像是书啊、布匹啊、兵器啊、等等的东西……完全可以下一趟再买嘛!
  “一定要让他们尽兴。”刘彦也就仅是剩下这些乐趣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已经规划,按照群策群力构思出来的方案按部就班地发展才是王道,自己的任性最好不要用在国事方面:“场面一定要火热,价钱一定要天价,咱们允许他们钱不够可以用不在大汉的财产来进行抵押。”
  张石懂的,就是才不管那些歪果仁钱有没有带够,歪果仁完全可以抵押赊账,俺们是绝对不会担忧帐收不回来的。
  走过了深幽的走廊,尽头那边有纪昌等大臣站立恭候。
  出了走廊,一眼看到的是远方的建章宫,它被建立在人工加高的地势之上,就算是距离有些远依然是一种雄伟的气势扑面而来。
  宫城的很多宫殿是取了先汉的名字,不过也就是名字而已,相同的名字不一定非得是有着相同的用途。
  建章宫就是一个统一的称呼,绝不是单单只有一个宫殿,其实就是一片宫阙群,远处看去能够看到从空中互相将宫殿连接起来的飞阁辇道(高架桥)。
  “王上!”
  众人行礼,等待刘彦从身侧走过去才恢复正常姿态跟随而上。
  他们行走的地方是一处广场,由于是铲平再铺上石砖使地面看去无比的平整。
  广场并不小,专门的走道两边是每隔三米设有一个石灯架,这边的砖石颜色也使用红色,看起来是无比的显眼。
  两侧有值岗的宫中禁卫,他们是每一个石灯架边上都站着一个,身上穿的是汉式板甲,左手持戟、右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之上,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
  广场之上除了石灯架之外就没有其它什么装饰,看去是空空旷旷的一大片,使人置身其中莫名会有一种空虚感。
  “王上。”徐正略略加快了脚步,来到刘彦一个身后位置:“乌孙降了。”
  乌孙早就不是那个乌孙,他们还保留着乌孙的名字,却是一个分裂成不知道多少股势力的虚有其名。
  “降就降了。”刘彦带着明显的厌恶:“命征西将军斩杀自号昆弥者,传首周边以做警示。”
  “诺!”徐正说的乌孙降了,就是汉军控制了乌孙全境:“不识天数之辈,理当天谴之,传首以慑诸族。”
  说起来很是搞笑,乌孙自号昆弥的人太多了,有那么几个还脑子不太正常,一再派人向汉国求婚,就是想要像自己祖先那样娶个汉室公主。
  这件事情对于刘彦来讲就是特么的!他是有女儿,可年纪最大的才九岁。
  最年长的公主岁数不是关键,是乌孙人哪来的脸向刘彦求娶公主,就算是最强盛时期的乌孙对现在的汉国也就那样,更不用说四分五裂的乌孙。
  刘彦有点小情绪,本来乌孙一些昆弥借着与先汉的友谊胡乱蹦跶就不能忍了,更是烦透了乌孙不自量力,给谢安去了一道命令,然后……乌孙就没然后了。
  西域现在也没什么列国了,如狼似虎的汉人涌进西域,谢安指挥下解决了自寻死路的龟兹和实力强大的焉耆,后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兵团的作战,带着发家致富抢娘们心思的汉人自己组队刷各种副本,他们干不过了使出“求大号带刷”的军队召唤术,将西域给打通关了。
  “丞相。”刘彦是真男人,从不回头。他呼唤一声径直往下说:“大汉前往西域的人,可有准确数据?”
  纪昌快步而上,与徐正并排落后刘彦一个身位:“回陛下,记录在案者四十一万。臣以为没有记录在案者,不会低于五万。”
  “对那些私下去的,身处西域就不用太较真了。”刘彦本来是不该表态,可他就是闲得发慌:“去了肯定是还要回来,到时候将战利品全部扣押,看他们怎么哭。”
  不被记录在案,等于是抢了什么东西也不会让官方统计,说白了就是走私性质。
  汉国对类似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干掉那些“黑户”太残暴了一些,除非那些“黑户”不回国了,要不然被逮住了罚款是绝对不会少,关上一段时间也是必需的。
  因为是不断将退役人员安排到地方,基层绝对不是两眼抓瞎的情况,每年都还能地方上自己搞一搞人口普查,掌握人口流动即时数据。虽然是不限制人口流动,可是外出也需要报备,想要查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如报备去了某地,不过是两地官府核实一下。
  “天真的家伙们,以为不记录就不知道人出国了?简直……呵呵呵呵!”刘彦到底是多无聊啊?本来是笑完了,又好像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又是一阵:“哈哈哈!”


第897章 冉闵的花样作死
  刘彦多笑笑对自己有益处,对整个国家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心情愉快笑口常开的时候,国家就会安安乐乐。一旦他们时刻阴着脸,国家就会陷入各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动荡之中。
  那种人一般是掌握着所有权力的独裁者,国家的任何一人喜怒哀乐都取决于他的心情,高兴了事情再坏也坏不到哪去,不爽了天大的好事也能被整成最坏的事。
  丝毫不夸张地讲,时时刻刻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刘彦。
  刘彦要是连续几天阴着脸的话,首先开始被调查的就是宫城,会查一查谁招惹不高兴了。
  期间宫城一些无辜人士倒霉是一定的事情,必定是会失踪上一些人,她们会被先关押起来,时间久了没有贵人问行踪,极可能是随便找个井给沉了。
  查完了宫城没有查出结果,就该是将调查延伸到官场,随后一些本来就有污点的人被严厉处置,没做错什么事情的官员也会战战兢兢。
  一个国家的官员开始战战兢兢起来,整个国家就会陷入官方高度管控之中,官府行事也必将趋于严苛。那是官员知道风向不对,不想治下出什么幺蛾子吸引来注意力,被盯着死命地咬,以其自己倒霉不如先让治下倒霉,已经管不了治下百姓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了。
  刘彦要是在某段时间一直保持心情愉快,首先受益的也会是宫城办公人员,不但一些小错会被无视掉,大错在规矩框架内也是往轻了处罚。
  毕竟,天子那么高兴,还是不要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为好。
  三公九卿见刘彦高兴,他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得到极大的放松。
  微笑是一个很有魔力的表情,连三公九卿都是那么愉快,属下也就会跟着愉快,延伸到的就是中枢的气氛很不错,地方官府得知中枢氛围很好也不会有什么不需要的紧张感。
  没有被恶意操控的行政体系就能保持良好的运转,官府少干一些幺蛾子的事情,对于百姓就是最大的恩赐。
  元朔十二年十一月初九,天气风和日丽。
  天气好,刘彦心情好,众臣属没什么烦心事,建章宫偏殿之内的气氛就很轻松。
  要是没有出现什么特殊事件或者意外,汉国中枢是每隔六天才有一次大朝会。
  也就是在都城够资格的官员,他们每隔六天才起早摸黑进宫城参与朝政,大多数人参加也就只是带着耳朵。
  小朝会是每隔三天进行一次,举行小朝会的地点并不固定,仅是限于三公九卿和被特别召唤的人。不过参与小朝会的人员也不固定。
  关于大朝会,没有任何朝代每天都会有大朝会,勤快一些的皇帝三天举行一次大朝会,懒惰一些的皇帝则是连大朝会都不参加,甚至是懒到连国事都不去管。
  可以将小朝会视为高层内部讨论会。
  小朝会经常是没有预先设下什么主题,各个主要部门的主官向老大汇报一下近期的工作状况,展望一下自己的小目标。
  众人位处的地方是偏殿,除了服侍一旁的宫女和站岗的禁卫没有座位之外,是个官都能有自己的座位,其中还包括宫城女官。
  这一个偏殿是在三层,大厅之内不必去说,刘彦是让宫女在外面的玻璃屋摆设座位,众人也是待在光线十足的玻璃屋之内。
  由于不是遭遇什么预料之外的大事件,还准备各种饮品、水果、甜点供人食用。
  纪昌刚才正在讲旱灾之后各地的复苏情况,眼角余光看到冉闵大踏步进来,暂停了下来。
  冉闵是在季节进入冬季之前从西高车那边回到本土,由于征战的时候太过浪了一些导致肩旁关节处中箭,回到都城之后是窝着将养,除了必要的大朝会和被召唤参与小朝会一般不出门,还是近期才重新活跃起来。
  “永曾啊?”刘彦看到的是一个红光满面的冉闵,就是不知道搞什么幺蛾子非得用吊带吊着手:“你受伤的位置好像是另一条手臂。另外……不是痊愈了吗?”
  冉闵踏步的动作一顿,大概就是那么零点零几秒左右,脸上泛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一边继续走一边说:“陛下,臣这是新伤。”
  现在他们对刘彦的称呼有些乱,有继续称呼王上的,也有称呼陛下的,甚至都还有人习惯性地称呼君上。
  “臣不是带着一支火铳回家吗?”冉闵咧着嘴,浑然不当回事地说:“不小心给挨了一下。”
  真实情况是,冉闵自己穿上了重甲,不相信火铳能够打穿重甲,不过也没作死到打身躯,命令家臣对着自己的手臂近距离开枪,弹丸是没穿透甲胄,可是产生的撞击力也够他受的,手臂脱臼重新接回去,可医匠是建议吊着。
  众人是有一个算一个都给听愣了。
  “你是说,就因为不相信火铳能打穿甲胄,命令刘猗对着你的手臂开枪?”徐正很努力憋着笑:“看你的样子,穿是肯定没打穿,就是又该吊一段时间了?”
  他们说的火铳还真的就是火铳,可不是新近研究出来的燧发枪。
  火铳的口径可比燧发枪大多了,说是一门手提炮都不算过份,威力也要比燧发枪大得多。
  冉闵估计是套上了好几层甲,要不只有一层甲可经受不起火铳近距离开火。
  “反正也没事干。”冉闵在宫女新搬来的座椅上坐下,环视了一圈,见所有人憋笑看着自己,是一点都不气恼:“不是说以后就是火器主宰战场吗?总要先每样武器亲自试验一下。”
  刘彦的嘴角直接抽搐起来。他所知道的是,冉闵回到都城真没消停下来。
  冉闵回到都城之后,他是先将每个口径的炮给玩了一遍,最大口径的那款炮被打废了三门,还美其名曰是在替军队试验质量。
  玩够了炮之后,冉闵就开始对各种爆破起了兴趣,申请了一箱雷管去炸鱼,还是特地跑大河(黄河)上去炸。炸完了大河,他就开始去炸山。
  知道冉闵在干什么的人,他们以为冉闵炸完山就该消停了,结果他们大大的错了,冉闵再次回到都城就玩起了火枪,还是从初代一直玩到最新科研产品。
  刘彦是不是可以视冉闵在进行抗议?
  汉国现在是严格的军政分离,另外到了一定的级别之后,除非是受到直接命令,不然回到都城就根本没有继续统兵的权利,那就是冉闵会说没事干的原因。
  到十一月份了,不在国内的将军基本是早早已经踏上了回国的归途,身在国内的将军也在往都城赶路。
  每年的十一月到十二月最后一天,都是各个级别够高的文武官员到都城进行述职的时间点。
  会有两个月的述职时间,是总不能让各地最高官员或次一级的官员同时不在办公状态,肯定是要流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轮替。
  当然了,也不是说非回到中枢述职不可,像是前一年桓温就没有回国,他被刘彦允许待在阿三大陆继续指挥作战,但是远征军的长史袁乔却是回国了。
  汉国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也就用不到冉闵这位骠骑将军领兵出征,刘彦会同意冉闵去西高车那边浪,主要是因为刘彦清楚冉闵根本就是一个静不下来的人。
  这不,冉闵只是在都城待了两个月,今天一大清早就玩脱了。
  冉闵也是足够的幸运,只是把自己给玩到手臂脱臼了。他要是想试一试戴着头盔被火铳打会不会有事,哪怕是盔头没有被打穿,弹丸的推力也会将他的脖子给“拽”断。
  “陛下。”冉闵见所有人都不说话,趁着机会申请道:“能不能允许臣前往新发现的那个大陆?”
  也不能说非洲是新被发现,之前出马六甲到阿三洋,进行阿三大陆战争的期间,汉国是已经发现了非洲大陆的存在,只是一时半会没有多大的闲工夫去探索。
  汉人开始正眼看非洲大陆,是王猛所在的舰队归航期间派人上岸,发现那片大陆竟然有那么多的黑蜀黍,对于极度缺乏劳力的汉国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才算是起了浓厚的兴趣。
  “骠骑将军啊……”纪昌不太确定冉闵到底是忘了还是怎么了,提醒道:“大汉对笈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冉闵当然知道对笈多的战争结束了。他还知道桓温没有经过允许私自回国,上一段时间徐正可没少抱怨桓温给自己惹麻烦。
  “知道啊。”冉闵无趣地说:“对笈多的战争是桓温指挥,与闵又没有牵扯。”
  有刘彦在场,纪昌可没办法直接告诉冉闵,说是既然那边的战争结束,称帝大典也很快就要举行,国朝就该进入到对分封的实质商讨阶段,冉闵这个时候出去浪合适吗?
  “好了。”刘彦并不迟钝,多少知道众人都在盼着什么,只不过今天要说的事情与分封无关:“对笈多的战事结束,大汉对外最大的战争也就没有了。众卿,景略那边回馈了消息,你们说一说罢。”
  对了,他们要探讨的是汉国以什么样的姿态与各国接触。


第898章 信息有些多,了解一下
  毫无疑问的是当前汉国的武力很强,可能还是那种在军事实力上,可以轻松吊打包括罗马和萨珊在内,任意一个国家的强。
  “下一次大汉再启动国战,应该就是世界大战了。”刘彦并不是在开玩笑:“我们已经展现出实力,他们不会给我们各个击破的环境。”
  “王上说的是。”吕议笑吟吟地说:“出使队伍中的罗马人和波斯人,他们见识到火药的威力之后就开始变得很友好。”
  身为强国一员,知道其他国家害怕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瞬间就感觉自己是小身板无所谓,反正他国的大块头又不敢动自己一根毛,只因为他们敢动,小事也会变成国家对国家的压力。
  “可惜了啊!”冉闵不爽地扫视一下包括纪昌在内的一批人,皆是提倡修整内政不宜再启国战的保守派:“你们太怂了一些,要我说就趁他们还没来得及联合,横扫过去!”
  在这个时候,先不管冉闵说得对不对,军方的人就应该一样用鄙视的目光扫视保守派,不是真的就要启动大战,是军人不能表现出怂的一面!
  这种气氛之下,刘彦只需要微笑就够了。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大汉吃撑了是既定事实。”纪昌摆出了讲道理的姿态:“很努力在进行移民安置,该荒着的地方继续荒着。人口本来就多的城市,人口还在继续往上涨。”
  蔡优这个国家财政和资源大管家也不得不开口:“京口、临淄以及不其(胶州湾)每年提供的税额占百分比的三十六,人口过度集中的事情就忍一忍吧。”
  事关财富,谁都不会去叽叽歪歪,没钱怎么建设,军队也该歇菜。
  三个地方就占全国税收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六?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目前并不是现代,就算是汉国再怎么重视对道路的建设也没可能真的做到四通八达的便利程度。
  临淄是自有底蕴在,尤其她还是汉国的第一个都城所在地,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的同时,也首先聚拢了第一批商贾汇聚。
  京口和不其是汉国当前的两大港口之二,另外一个大港就是辽东的马石津。
  位处辽东半岛的马石津,它的建设背景是军事用途,长久以来也没有改为民用,一开始就是汉军舰队的最大基地,到目前地位也没有遭遇变更。
  同样是超级大港的京口和不其。
  京口不能算是海岸港口,它就是一个内陆港口罢了,但它所在的地理位置着实是太有天然优势了,既能迎接来自长江中上游的商旅和货物,也是海商进入内陆优先选择的停靠点。
  如果说京口与建康这一座超级大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不其与临淄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