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哪怕无法全面逆推,可是守住关中还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被放鸽子的秦人不再为赵氏赢姓卖命,哪怕是侵略者进入关中也没人起来抵抗。
  失去信用的赵氏赢姓落魄到什么程度?刘邦的约法三章其实是作为胜利者来写的一个示例,其实当时的秦人根本不在乎由谁来作为统治者,哪怕是项羽进入关中也一样被秦人欢迎。
  项羽入关中之后,几乎是怎么残暴怎么来,这一下秦人才算是懵了。后面项羽该抢的抢了,该烧的也烧了,拍拍屁股回去关东,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封章邯、司马欣、董翳成为诸侯王。
  章邯、司马欣、董翳都是属于背叛秦人的投降之辈,可就是他们稍微对秦人好一些依然被接受。
  等待刘邦出关中,先后击败章邯、司马欣、董翳,再吆喝一嗓子要带着秦人找项羽报复。结果好嘛,秦人参军踊跃,哪怕是刘邦连战连败也一直跟随,甚至是老子死了儿子上,儿子死了老爹补,反正就是刘邦只要不怂就和项羽怼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瞧瞧后面项羽是被什么人击败,负责指挥的韩信是齐人也就不说了,参与对项羽分尸的王翳、杨武、吕胜、杨喜、吕马童这些人哪个不是秦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别像秦国到后面没人愿意效力疆场。”徐正幽幽地看着蔡优,慢斯条理地说:“生娃能够奖励土地是特事特办,没点功劳也能获得土地,百姓就该时刻什么都不干,盼着赏赐凭空而来了。”
  得咧,蔡优本来还想说为了各地人口分布的正常化,撕开土地分配的口子,至少是吸引人口密集的郡县向空无人烟的地方迁徙,被徐正那么一堵什么都别说了。
  “凭白获得土地自然不可。”桑虞在这一刻与蔡优是统一战线,一点不怵徐正地说:“地广人稀之地不可放任,可以土地置换。”
  徐正满是无所谓地说:“只要不打破非军功分配土地,换就换呗。”
  “拿出一个章程。”刘彦当然知道国家人口分布的重要性,更知道所谓的土地置换会有什么猫腻,说道:“尽快布置方案,争取五年之内完成重新分配。”
  土地置换可以是坏的换好的,也能是认为置换人原本的土地很好换到新的地方应该给予补偿,有心操作什么花样玩不出来,还是那种看着都合情合理的处理方式。
  “五年?”蔡优脸颊开始抽搐:“勘察各地需得一两年光景,迁徙之前需得储备粮秣,就地安置关乎地方行政……臣琢磨着这是一个数十年的大事。”
  刘彦想一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他是打算对民政系统要搞什么视而不见,要是军方到时候闹起来也没打算帮忙,深深地看一眼蔡优也就算了。
  该谈的事情谈完,夜已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刘彦进入自己的大帐却是看到拓跋秀在整理床铺,下意识就说:“怎么是你……”
  君王有相当多的女人,从古至今就有一套哪个晚上该是谁陪寝的制度,也能是君王根据自己的喜好制定陪寝人选。
  要是刘彦没有记错的话,今夜该是桑妙过来才对?
  “妙妹妹身体有恙。”拓跋秀转身看着刘彦,随后走近了帮刘彦宽衣,一边幽幽地说:“妾难道是洪水猛兽?”
  刘彦这不是不想拓跋秀来提拓跋什翼健的事嘛!
  “妾已经知晓燕地的事。”拓跋秀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一下,重新忙碌的时候继续说:“国家大事妾不过问,该如何处置兄长亦不当问,只是……”
  刘彦没等拓跋秀“只是”后面想说些什么,很直接地说:“拓跋什翼健不会被处死。”
  汉国灭掉的国家和势力那么多,最深觉痛恨的羯族人都刻意留下了一些身份特别的人,其余那些人也都是幽禁养着,不多拓跋什翼健一个。
  没杀那些人绝不是刘彦仁慈,也不是春秋战国的不绝人后嗣的传统留下来,是华夏文明喜欢留下战败者的首领,有事没事的时候拉出来跳跳舞,哪些节日也是拉出来跳舞,说白了就是用来夸耀武功的。


第637章 行政区该怎么搞?
  拓跋什翼健的事对于巡视队伍只是一个插曲,除非巡视队伍是遇到大批武装堵截,要不然巡视队伍每天该走多少里并不会轻易更变。
  在拓跋什翼健这么一件事情上面,刘彦再一次看到拓跋秀的明白事理。拓跋秀可真的没哭没闹,甚至刘彦说不会杀拓跋什翼健之后,拓跋秀连提一句都没有再提。
  后面刘彦细想了一下,有些恍然拓跋秀的举动,她该表示的态度已经用行动做出来,不说比说了要好,再来是察觉到他不会株连其余的拓跋鲜卑,她也就安心了下来。
  要是历史没有改变,拓跋鲜卑后面可是全部自主汉化来着,刘彦可以杀光羯人,乃至于是杀光慕容鲜卑和其余各族,对于杀光拓跋鲜卑还真没有太大的兴趣。
  说一个比较糟心的话,五胡十六国那么多年的岁月,当属羯族人对待华夏苗裔最为残暴,后面慕容鲜卑建立前燕并没有刻意虐待华夏苗裔,等待苻坚的前秦多少是有点各族平等的意思,但要说在对待华夏苗裔真的比较温和的也就拓跋一族建立的北魏。
  当然了,前燕没过分凌虐华夏苗裔可不是善良,是冉闵带头干绝地反击的事情再次证明汉家儿郎并不是两脚羊,慕容一族是怕过于凌虐会逼得残存的汉人再次拼死反扑。
  到了苻坚统治中原阶段,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行事举止就真的是讲各族平等,对待有益于自己的人不看民族,恰恰是这种理念让他轻易获取中原的统治权,也得到各族的效忠。
  苻坚因为将各族平等取得霸业,后面也是因为真的执行各族平等才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偌大的帝国瞬间分崩离裂。
  说到底吧,各族平等是等到了现代,有核武器这么一个大杀器威慑着,各大流氓盯着的同时,文化和观念也得到改变,才算是有民族平等的空间。哪怕是这样,非洲那么多种族屠杀,谁真的去管过?
  天朝?天朝那个是各族平等吗?
  民族平等哪怕是到了现代都是一个遮羞纸片,在民族观念根本没有得到普及的封建时代,统治者自身需要强大才有讲平等的资格,那种平等也是建立在统治者那一方真的强大且愿意利益共享的前提下。
  哪怕是到现代都没有真正的平等,那么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平等基本就属于不可能的。其实绝对的平等就是不平的平等,甚至可以说是无次序者、无政府主义者……反正什么反社会的头衔都给扣到脑袋上,毕竟社会是存在管理者的。
  平等只是尽可能地去照顾弱者,苻坚的怀柔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成功,他一旦战败那些发誓要效忠的人,能反的根本就是全反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仅是淝水之战一败,那么庞大的国家立刻就四分五裂了。
  刘彦改变了历史,别说是逃到鲜卑草原的慕容异族再难建立前燕,苻坚的老爹窝在盆地那边,苻坚的爷爷现在还在西高车那边客居,最是能屈能缩的拓跋鲜卑全族仅是剩下十余万窝在鲜卑草原。
  有些历史被改变了,有些历史刘彦却是想要提前,比如将拓跋鲜卑给融合掉,只不过这一次是主动去进行融合。
  当夜,蔡优过去求见刘彦。他是想要在刘彦这里得到支持,其中就包括迁徙人口的补偿上面。
  “该怎么办事,诸卿自行商议。”刘彦没可能明显表态,后面还是提点了一句:“莫要让军方觉得太过份。”
  目前而言,汉国人口最多的是青州,再来就是扬州,两个州的人口都快占全部人口的四成,豫州又占了一成五,肯定是需要迁徙人口到那些没有多少人口的州。
  蔡优只当是得到刘彦的默许,不再谈起补偿方面的事情,却是提到了行政区的重新划分。
  “数十年南北割据,以扬州为例,竟是设有幽、兖、青、豫各州。”蔡优此刻觉得自己胯下的蛋有些疼:“关中亦是有相同情况。”
  东晋小朝廷是真的在扬州划出一些地皮设立了很多的州,关中也一样有幽州和并州,对于行政区而言真的是乱糟糟。
  汉国灭掉了那些国家,每个国家的地图形状都不一样,许多地区明明不在控制之下也添加进去,弄了个“地图开疆”这种欺骗自己的做法。
  “臣以为应当重新做出规划。”蔡优分明是有备而来,请示刘彦之后出去账外抱着一个大卷轴进来,摊开放在地毯之上,才说:“此是臣根据文献以及诸多残本绘画的先汉(东汉)疆域图,又根据大汉目前的情况作出一些变更。”
  刘彦在卷轴摊开的时候就发现是一张地图,看了一下也发现有点眼熟,一听是蔡优画的东汉疆域图立刻来了兴趣。
  东汉是设立十三个州,由在西域设立一个都护府,同时在草原的匈奴地盘弄了个匈奴校尉部,燕地以北的乌丸也搞了一个乌丸校尉部。
  蔡优绘画的疆域图在刘彦看来并不准确,至少是与现代地形图根本不一样。
  “这里是什么?”刘彦直接就踩上了疆域图,蹲下来指着中南半岛的北部:“哀牢?”
  “不是啊,王上。”蔡优可不敢像刘彦直接脚踩疆域图,他解释道:“哀牢为先汉(西汉)首设,后面(东汉)并入益州。此地乃是大汉新占之地,原属缅族各部落。”
  可不止缅族部落的地盘被汉国给开拓了,刘彦瞅着地图才发现后世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仅是剩下西边的地皮,另外的地方都成了汉土。
  “各家族动作这么快?”刘彦是有重视民间自主开拓,可不是亲征燕地嘛,近些日子需要忙碌的事情也有些多,似乎是有些消息延滞了?他点着后世应该是属于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位置,问:“这是哪个家族开拓的?”
  蔡优立即就答道:“梁氏一部分,陈氏占的比较多。”
  梁氏与陈氏在江州都属于大族,另外还有一个萧氏也是大族。这三个大族属于长江以南的本土世家,只不过是“衣冠南渡”之后屡屡遭受北迁各世家的压迫和削弱,历史上是蛰伏到刘裕建立宋国才重新壮大起来。
  刘彦对梁氏和陈氏有些印象,只不过也仅是知道,并不清楚两个家族的实力究竟怎么样。
  在蔡优所绘画的疆域图中,中南半岛是被切割了数十个小块,那么就代表着有数十个家族参与到瓜分盛宴之中。
  “王氏是在这……”刘彦蹲下来仔细看,找了一下又点着一个位置:“司马一家子还有能力跑到这?”
  蔡优就不得不说:“司马氏先是跑到交州,后面征南将军挥军要剿灭,他们用仅存的船只先跑去了王上命名的海南岛。”
  曾经刘彦对于要不要全面弄死司马氏一家子还是比较犹豫,也算是残存下来的司马氏一家子船只留下不少,更是刘彦在犹豫中给了他们跑路的足够时间,才给跑到了中南半岛上面。
  蔡优所绘制的疆域图并没有给中南半岛的每个地方都标注名字,刘彦也根本没看过柬埔寨的地图,理所当然不清楚司马氏一家子所占的地方叫什么。
  还真不知道司马氏一家子是怎么跑的,竟然是绕了一个弯,从海上跑到了柬埔寨的贡布省去了。看地图的话,司马氏一家子好像将贡布省占了个十分之四左右,主要屯驻地选在了白马市。
  “他们本来是要深入丛林,该是发现王上并无追究之意,才在这里停下来。”蔡优见刘彦重视中南半岛也就着重介绍这里,说了各家族分布,后面才提到:“分割之时,并无分南北,乃是无规则分布。”
  明白一点的说,就是不管北方还是南方的家族都没有凑堆,基本上是混成了一团。他们这么干非常明智,是考虑到刘彦会忌惮抱团,更希望他们能够互相监督。
  “问一下梁氏和陈氏……”刘彦知道那边的现代都有哪些国家,却是不知道具体的地形和环境怎么样:“能不能再继续北进。”
  尽管是真的记不了太多,刘彦却是有那么一个印象,比如梁氏和陈氏现在所占的地方再往北是有一个大山脉,过了山脉就是现代阿三的疆域。他当然不知道那里现在有没有国家,更不知道有没有生活着什么民族,倒是想着能不能进入。
  蔡优能绘画疆域图肯定是有过很充足的准备,就提到了那边的地形,比如无处不在的山区,还有现在不叫喜马拉雅山的那条山脉。
  “那边有一条大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只能渡过这条大河,往北便是难得一见的平原。”蔡优停下来仔细想了一想,才继续说:“梁氏与陈氏派人探索,窥知北边有一个叫曼尼,西边有一个叫骠国的国家。”
  “曼尼?”刘彦倒是记起来了,全称该是叫曼尼普尔,是不是一个国家不清楚,现代是作为阿三的一个邦,这个邦相传是有华夏先民迁徙过去,人种与天朝这边相同,还无比向往当个天朝人:“有回报生活着什么人吗?”
  蔡优给愣住了一下,不太确定地说:“似乎是先汉记载过的一种昆仑人?”
  西汉和东汉都有接触过皮肤黝黑又瘦小的人种,但西汉和东汉的昆仑人和之后所指的昆仑奴并不一样。
  到宋代海航发达,与阿拉伯海上贸易频繁的时候,是有阿拉伯人抓捕黑人到亚洲,当时宋人是取名昆仑奴。可是阿拉伯人见黑人奴隶贸易很有利润,后面就干脆弄虚作假从印度和中南半岛,乃至于是印度尼西亚那些岛屿上抓捕,显得瘦瘦小小的黑人也冒充昆仑奴。比如到了明朝的昆仑奴,基本上就没有正经的非洲健壮黑人。
  蔡优所说的昆仑人,应该是指印度和半岛黑人?
  刘彦一想也是,那边离中原王朝着实有些远,过去的路途上原始丛林遍布,再来是中原王朝历史进程到现在也就夏、商、周、秦、汉,后面的隋、唐、宋、明是没影子,应该是没有华夏苗裔跑过去,可不就是只有矮黑人和棕种人。
  “本土缺乏劳力,各家族现在想的是抓捕更多的奴隶,臣所属的衙司已经接收不少。”蔡优说到这个时候很开心,后面不得不谈:“那些奴隶的身子似乎不怎么样,海上运输的时候损失极大。”
  果然是有利益才有开拓动力,汉国极度缺乏劳力,第一批自主开拓出去的民间势力已经开始在搞奴隶贸易。
  刘彦却是想到了其它事情,严肃地说:“只要是黑人都极能生,通常还很懒惰,尤其是以那片地方的人最懒。”
  中南半岛以及周边各群岛的人懒,那真的是世界有名的事。
  蔡优负责的部门是有在采购奴隶,但那边的奴隶贸易才刚刚盛行,属于那片地方的奴隶懒不懒暂时没有相关汇报。
  “寡人有必要发一条政令?”刘彦想的是对那边的人种进行阉割,提出来蔡优呆了一下也没有反对。他后面又说:“大汉现在男女比例差距有点大,但是可不能搞出太多肤色混种的事。”
  蔡优还没有看过那边的女人,再来是现在的汉人审美观还很地道,任何非黄种人都没当成人,玩玩白皮肤女人(羯族)还可以,对黑皮肤女人该是没有什么兴趣?听到刘彦讲肤色混种没有什么概念,也就不多说什么。
  话说回来,蔡优今夜过来是打个前哨,为了汉国行政区划分试探刘彦的态度,真没想到会在中南半岛的话题上聊那么久。他是等待刘彦主动将话题从中南半岛扯开,才正经地问及妥不妥当。
  “如今的各州郡划分的确有些乱。”刘彦却也不想直接拿西汉或是东汉的疆域划分来用,思考了很久才说:“容寡人好好想想。”
  秦一统天下之后划分三十六个郡,西汉设立十四个刺史部和一个西域都护府,东汉有十三州以及西域都护府、匈奴校尉部、乌丸校尉部,西晋搞了二十一个州和大小数十个封国。
  刘彦是立志当个世界岛的岛主,疆域会一再扩展,拿之前任何一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分肯定不够用,再来是太平洋上的那些岛,是真的该好好考虑怎么搞了。


第638章 没完美的制度吧?
  郡县制从战国时期就存在,到了始皇帝横扫八荒六合一统天下后,是始皇帝为了中央集团才废除战国很平常的封国、封君,全面使用郡县制。
  到了刘邦建立汉帝国,他虽然称帝却不是实力最强,哪怕是韩信当时的军事实力都要比他强不少,更不用说还有彭越等等的一些诸侯王,也就继续搞分封制。
  刘邦晚期使用各种手段消灭那些异姓诸侯,连一直帮他的韩信最后都死在了妇人之手,可汉帝国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只是搞了异姓不为王。
  分封制得到遏制是到了刘彻时期,但他也没有全面废除分封制,只是用推恩令将各王爵和诸侯的封邑不断分割。
  到刘秀再建汉帝国,他倒是很理智没有大肆分封众臣,是搞了多少户侯的制度,这些诸侯只有收益权而没有管理权,不过对宗室刘姓却继续执行汉初的分封。事实也证明宗室分封的用处,多少次就是因为刘姓的王爷实力不弱,等待皇帝没有子嗣才能成为替补,让江山没有换姓。(东汉封王的宗室都是皇位继承人来着)
  刘彦当然会对自己的子嗣进行封王,也会给予该有的封邑,考虑到的就是诸如汉帝国的延续问题,只不过本土不会选择出地皮来分封就是。
  对于异姓是不是要封王上面,刘彦也有过长久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存在异姓王,并不全是担忧有了异姓王会一家江山不稳。那些没有异姓王的皇朝又有哪个是真的千秋万载?还不是该灭亡的时候就灭亡了。
  刘彦不打算分封异姓王的道理很简单,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规则,开国之君对待国体的维护更是要慎之又慎,既然是叫汉国,某些制度上延续先汉的政策很有必要。
  不分封异姓王,却是可以对有功之臣进行封侯,现如今汉国就有十来位侯爵,只不过都是亭侯,最多也就是享有五百户,少的只有一百户。
  汉国的那些亭侯是延续东汉的政策,没有治理权只有收益权,不但是东汉这样,后面的各个朝代基本上也是这样,有些朝代则是给了封邑治理权,但是很少见。
  在真的全面恢复汉家旧土之后,刘彦会在“基本盘”之外选择地皮给予诸侯,到时候那些地盘将会给各诸侯治理权。不但是治理权,他还会给予定税权、征兵权、建军权,只会限制立法权和外交权。
  刘彦眼中的“基本盘”并不是西汉或东汉时期的汉家旧土,至少是天朝时期的版图,甚至是一些地区也会被算到“基本盘”里面,比如朝鲜半岛、新西伯利亚、越南全部、倭列岛全部、澳大利亚全部、中亚阿拉伯地区。
  那些会被算在“基本盘”的地区,有些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有些则是资源无比丰富,有了那些地区就等于是掌握未来。
  刘彦会去重视中南半岛,是目光已经看向了后世的阿三地盘,他就是想将那里作为第一个用来瓜分的盛宴,不但是会让各家族去撒欢,等待汉军进入西域就该从西域南下,到时候占下地盘就能分封诸侯。
  汉国的地盘会越来越大,该怎么来划分行政区需得慎重再慎重,至于目前为止华夏先辈使用过分封制和郡县制,后面增加了州这个行政单位。
  要是看华夏古代的行政区划分,会发现都是广而治之的现象,比如一个州牧管理着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州牧之下有郡守也是各自管着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县令就要管数万人。
  古时候的县令之下还有县丞,再来就是县尉,其后有六曹,再加上游徼、有秩、啬夫这些行政人员,县级单位的公务员也就数十人,他们面对的却是数万人。
  县之下还有乡,乡设立三老。乡之下有里,设立里正。里之下有亭,设立亭长。
  可以说,古时候一名公务员需要面对的可能是数千人,在法制严苛和地方豪强现象不严重的时候,政令自然是能下达至底层,可事实也证明后面政权仅是到了县一级,地方是被把持在乡绅手中。
  刘彦的记忆中,对地方管理最没有权力的是有明一代,那并不是皇帝自己傻了,是被那些所谓的读书人慢慢架空,等待要收回又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有明一代的县一级规定收多少税,然后是地方的乡绅帮忙从百姓那里收税,官府制定是多少税,通常到了乡绅收税的时候就要加上数倍的税。
  另外,有明一代在有功名之后可以享受不缴税和服徭役的特权,乡绅一边对百姓加以重税,一边是威逼利诱百姓将自己的土地纳入乡绅名下。而能够在有明一代当一名乡绅,实际上都是有功名才行。
  对了,朱元璋时期是要举人才得以免税,并且免税也是有田亩限制,可不是成为举人就完全不用交税。秀才都能免税,是那一群读书人自己搞的潜规则,搞着搞着连免税限额都被搞没了。
  刘彦一开始搞退伍兵源入乡成为公务员,是为了收买军心,后面涵盖了对伤残士兵的照顾,一搞下来却发现有助于对乡间的掌控,也就长期执行下来。
  现如今的汉国,只要是有人群居必然有退役的将士,他们充斥着基层各岗位,尤其是以游徼的数量最多。受限于汉国没有多少读书人的关系,只要是有知识也很大几率会被任命为某个县的县令。
  连县令都能当上,县丞之类的官职更是不在话下,这个也是一些专职文官最为郁闷的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汉国也没有规定文官不能转武职,也只有那些对自己上战场不抱信心的人才会郁闷。毕竟现在就是一个文武不分家,只要够本事想上马为将下马为相并不被限制的年代。
  军方退役人员到乡间成为基层,他们这些比普通百姓更有国家和民族观念的人可以对民间施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加强国家对乡间的控制力,对于有些人不爽的是这批人限制了他们的伸手。
  一直是巡视队伍到了襄国,刘彦还在琢磨应该怎么来确定行政区的划分,他入住宫城立刻召集众大臣。
  “亭之上有里,里之上有乡,乡之上有县,此为郡县制之基础。”桑虞出身世家大族,本身就有很坚实的文化底子,身在高位肯定也没少观看典籍,对于郡县制肯定不陌生,几句话就将郡县制的体制讲了个大概,后面才说:“先汉比秦疆域更大,早期缺乏地方官员,难以办到如秦将行政权利下到基层,后又置州一级。”
  西汉早期是执行无为而治,就是放任县以下自行发展,不搞频繁征发徭役的事,用最大的程度做到让百姓休养生息。汉孝文帝和汉孝景帝统治期间,汉帝国的确从争霸时期的破败,还有后面的清除诸侯以及吕氏之乱中恢复过来,人口也是在那一时期增涨最快。
  一直是到刘彻开始收拢权力之前,汉帝国的乡野基本就是各种游侠撒野的欢乐园,在乡间游侠的话可是要比官方人员有用得多。对于刘彻这么一个强硬的皇帝来说当然不允许,搞了几次针对游侠的“严打”,才算是将乡野的控制权重新归拢到官方。
  对了,“州”这一个行政单位就是在刘彻当政时期搞的,背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在元封五年(公元前一零六年)首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字就取名为州,一州的最高长官叫刺史。除十三个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翊)、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七个郡设立司隶校尉部。所谓的司隶校尉部是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十三个州合称十四部州。
  “州”虽然是西汉时期搞出来,但西汉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真正的行政区域还只是郡、县两级,郡太守直接与中央政权联系,不必通过州一级。
  州是到了东汉末年才由监察区真正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十三个州。这个制度前后延续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
  蔡优拿疆域图去找刘彦本身就是与众同僚商议过的事情,之前是做了很多的史料查阅,更没少进行沟通,不可能不知道州成为真正的行政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之下。
  东汉末年之所以州变成真正的行政区,是经过黄巾之乱,中央的权威是下降到历史的谷底。州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恰恰就是后面各诸侯并立的主因。
  “臣以为,可以将州的辖地缩小一些,划分出更多的州。”桑虞的建议是建立在避免出现某个州实力过强的前提。他见刘彦依然专注听着,就继续说:“或可两三个郡设一个州?”
  刘彦很满意众臣的态度,为了避免地方实力过于膨胀,行政区肯定是不能太大,该是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小。
  事实上到南北朝时期州的范围就一直减小,会这样当然是中央忧虑州的范围过大形成不稳,于宋(刘裕)和魏(北魏)南北对峙的时候,当时南北合计起来就增加到将近六十个州。到南北朝末期,州更是达到了夸张的三百多个,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一州之地都没有先汉的一郡之地大。
  “要不,就废除掉州?”徐正见所有人看过来,大大咧咧地说:“直接恢复到秦时的郡县二级制,不就得了。”
  那一刻,蔡优和桑虞直接用手捂住额头,庾翼等人是面面相觑,刘彦则是依然面无表情。
  别说,到了杨广统治大隋时期,州还真的就被废除,又恢复到秦帝国的郡县二级制了。
  “看我做什么?”徐正理所当然地说:“先汉末期设立州,搞了个州牧各自拥兵自重,才有了后面的诸侯割据和乱战。杀来杀去最后中原成了胡虏的牧场,不废弃留着再重现诸侯乱战的局面啊!”
  这一刻,就是有再多的话谁也说不出来,州的辖地太大,还真的是实打实的隐患。
  刘彦倒是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军政分离,但实际上依然是治标不治本。他甚至都知道无论行政区怎么划分,只要统治者搞得天怒人怨,怎么划分行政区都无法避免野心之辈增强自己的实力,体制就是最大限度防止出现那种情况罢了。
  现在搞军政分离?那是真的在搞文武分家,以后从文就只是从文,该从武就一头陷在从武之上,再有和平的时间久了,势必是武将的地位一再降低,免不了就是两宋和有明一朝的那种局面,文官肆意爬到武将头上拉屎撒尿,那可别怪武将不卖力,甚至是国战争先恐后投降敌国。
  想要最大限度的中央集权,真真就不需要“州”这一个行政单位,真正意义上恢复秦帝国的郡县二级制的确是一个好选择,前提是有足够多的行政人员。
  看各朝各代,真的就是秦帝国对国家基层的掌控力最高,但也仅限于忠心于中央的行政人员足够,后面灭掉六国,大批的六国人员为官,他们一旦对中央没什么归属,哪怕是郡县二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