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旱并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必然是会有一个过程,往往是在官府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爆发出来才突然成为大事件。
  蝗灾是与干旱有着直接关系,一般都是先干旱再出现蝗灾,等于是自然环境崩坏带来的效应。
  “征西中郎将已经率军进驻姑臧,最先回报局部干旱的地区就是在凉州。”田朔有理由紧张和忧心,历史上凉州多次发生干旱,随后就会向关中蔓延,很快就该轮到中原腹地:“朔方以及并州查勘水源,亦是发现各条水系和湖泊的水位下降,司州、冀州等地暂时没有异常。”
  要只是凉州有干旱的情况并不会让汉国中枢那么紧张,朔州那边因为有黄河从来不缺乏水源,并州也有相当多的黄河支流。这三个地方一块显示出水源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问题就真的足够严重了。
  事实上,华夏大地的很多水系要么是黄河支流,要么就是长江支流。而黄河和长江的水源基本是来自于高原,要是出现水位下降肯定是高原上面发生什么情况,再来就是河段沿途各地的降雨稀少。
  桑虞问出了关键问题:“南方呢?”
  田朔是很认真地查看了一下,才说:“南方暂时没有发现异常。”
  到这个时候,那些本来对刘彦想要让南方人加入国家治理体系不满的人,他们是变得有些庆幸。既是庆幸自己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再来就是庆幸刘彦果然想得比他们远。
  中原大部分地区会发生旱灾,到时候肯定是遍处颗粒无收,粮食就需要从其它地方想办法。汉军会在元朔六年大举南下,那是事先就判断中原会发生大面积干旱,攻灭东晋小朝廷除了正朔之争外,不就是为了到时候从南方获得粮食吗?
  汉国是成功灭掉东晋小朝廷,可是灭掉一个国家不代表就能统治那一片地皮,还得是当地人愿意接受统治。前两年桓温在南方大杀特杀,不臣服的势力不是被消灭就是转到暗处,又轮到刘彦接纳南方人为官,长江以南才算是局势稳了下来。
  “那就好……那就好……”桑虞脸上的愁容并没有减掉多少:“一旦中原发生旱灾,南方……会否出现波折?”
  这个问题没人可以回答桑虞,谁都无法保证到时候南方会不会有人跳出来。
  “国朝已经从南方迁徙人口将近两百万,不臣者亦是大批剿灭,却是还要当心那些世家生出不该生的野心。”徐正杀气腾腾地说:“必须增加驻军的数量!”
  “除了增加驻军,还需召集各世家的嫡系血脉一同前往关中,乃至于是让他们举家阖族搬迁关中。”桑虞怎么看都有些阴测测地说:“要是拒绝,便以图谋不轨杀之。”
  本来是一件防止世家暴起的好事,由桑虞来提起就有点像是要打击南方各世家。
  很明白的事情,任何时候一个家族的嫡系血脉都显得无比重要,南方各世家的嫡系血脉被招过来就等于是人质。至于说让南方的世家搬家,那些世家在南方还是一个世家,等到了关中就什么都不是了。
  刘彦是站在窗口看向外面的林园,听到桑虞的话才转头看过去,桑虞是一脸的正义,其余人则是各有神态。
  作为北方系,能够打压或是重创南方系,那肯定是求之不得。而作为南方系,听到桑虞的话肯定是变得脸色铁青。
  “交趾那边还在持续向中枢运粮。”刘彦是一国之君,眼中不分南北,对他来讲着眼的是全国:“未来数年北方会很依赖南方的粮食。”
  压制南方不使生乱是必须干的事情,一些手段肯定是要用,但也不能逼迫到使人铤而走险的地步,桑虞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也是中枢必须做的事情,但不能做得太过份,比如强制性地迁移世家到关中。
  刘彦的话都听见了,桑虞是一脸的可惜,其余北方系没有那么迫切,南方系则是安心下来。
  桑氏一族本身的底蕴不差,他们又是最先收编中原世家的家族,才在短暂的数年之内成为北方第一世家。
  作为北方第一世家的桑氏,他们实际上已经是被推上火炉子,再不愿意也要保持本身的优势,不但要压制其余的北方系,更不能让南方系出头。他们清楚一点,要是去针对现有的利益集团,不但是要遇到强有力的反扑,连带刘彦也不会干看着,那只有将战败的那些世家当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震慑其它综合实力差一些的集团。
  桑虞会选择那些战败的世家,是考虑到哪怕刘彦会干涉也不会太明显,毕竟这个世界很现实,战败者要是没有遭受什么影响,战胜者的胜利岂不是没有什么价值?
  刘彦在会议中途离开。
  邺城的宫城是修建到一半被迫停止,刘彦没有打算在这里建都,那些没修好的工程也就没有继续的必要。
  汉家复立胡虏逃离之后,邺城与襄国陷入相同的情况,那就是两个地方几乎都空了,还是后面有其余地方的人过来,才算是让两个地方稍微有了人气。
  刘彦对于世家之间的动作其实非常反感,可是他遇上了历朝历代君王共有的难题,治理国家离不开那些世家,导致除非是要让国家停摆,要不根本动不了手。
  当然了,刘彦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并没有借助世家的力量,世家只能是作为依附者的角色,对于国政和国策根本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要是刘彦有那个决心,清理世家也仅是让国家的行政停摆,绝不会像东汉想要清理世家就会让陷入动荡。
  刘秀再续大汉是得到地方豪强的倾力相助,而当时也仅是地方豪强罢了,并没有所谓的世家存在。世家的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除了东汉有那样的情况之外,许多朝代都是类似的情况,导致的是世家几乎控制着国家的方方面面。
  东汉因为豪强而复立,也因为豪强而走向灭亡。随后的杨隋也是得到世家的支持才可以取代周,若说东汉因为没有要清理世家而延续了两百多年,杨隋则是因为想要清理世家弄了个二世而亡。有了杨隋的例子,随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根本不敢全面清理世家,最大程度也就是拉一批、打一批、灭一批。
  南北朝搞出了世家这么一个怪兽,是到两宋时期才算得到终结,而两宋之所以没有世家,那是因为知识不再被世家所垄断,知识已经得到最大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科举这个制度被执行起来。
  “子深,你……”蔡优不但在苦笑也在摇头:“何必做得那么明显?”
  桑虞却是笑了,说道:“虞如此,自有用意。”
  说到底恰恰是在建国的过程中世家没有出多少力气,对君王的影响力又是可有可无,那么就不能再没有存在感。世家当然不能联合起来,互相之间的竞争和恶斗才会使世家进入刘彦的眼界,而南北间隙才是第一道开胃菜。
  “扶余国……”桑虞发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觉得有些事情是该摊开说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说道:“王上鼓励各家族向外开拓,诸君想必看到了?”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在点头,南方的那个半岛都快成为各家族的乐园,超过百个家族去撒欢,又以南方的家族最多。
  “王上因何对在境外的各家族私人武装视而不见?”桑虞似乎也没想有谁来回答,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才笑呵呵继续说:“是在鼓励民间向外开拓啊!”
  庾翼对这个印象最深刻,庾氏抽调去征战扶南国的家族武装足有三万,要说没有觉得提心吊胆被刘彦清算是假的,可后来却发现刘彦根本就不在乎。
  东晋小朝廷亡了,没亡之前有着太多的世家亡羊补牢也调人过去印度支那,后面哪怕是刘彦知道了也没有干什么,那么刘彦鼓励向外开拓的程度就很明白了。
  “虞曾经请示王上……”桑虞看向几个北方系的领头人,才接着说:“想要调人前去的请求被拒绝了。”
  不但是桑虞,其实蔡优等一些贯籍在北方的大臣都有向刘彦请示过,无一例外是刘彦并不希望他们过去印度支那插手太多。
  “因为发现羊毛的多样用途,长江以北的家族想必都有子弟带人进入草原吧?”桑虞的意思是,刘彦很明显是让北方的家族在北方搞。他看了几眼属于南方系的众人,问:“各位请示要前往草原,被王上拒绝了吧?”
  这一下南方系的众人都是点头。
  “北方经营北方,南方经营南方,但凡不是汉家旧土皆可经营,此便是王上限制我等在国内过份占有土地的方略。”桑虞算是猜对刘彦的心思了,就是有些地方并不透彻。他眯起了眼睛:“王上已经给出家族崛起之路,可……参与的家族是不是太多了?”
  桑虞只差明白地讲,他们这些早早抱对大腿的人可以享受战胜者的待遇,凭什么那些战败者也能!
  室内的深度交谈还在继续,已经走到后宫的刘彦恰好是得到传递过来的信息,看了之后嘴角泛起笑容。
  刘彦不喜欢窝在家里斗的世家,希望的是那些世家向外走出去,那样就能将世家看成是公司一般的存在。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为什么能够成型?真心不是官方单独使用国家力量在不断向外侵略,那么多的殖民地其实就是各个公司占下来,后面是得到国家的站台,才有了全球24。75%的土地。
  让民间的力量去开拓和侵略,国家作为后盾来进行保驾护航和支持,这是刘彦认为可行的快速扩张方案,再有国家力量不断向西进行扩张,他觉得在自己死前至少太平洋地区的绝大多数地区肯定要姓汉,肯定也能去地中海洗一下军靴,就是能不能打到欧罗巴最西端有些不确定。
  桑虞的演讲还在继续,他几乎是陷入某种亢奋:“拿下西凉进军西域,可能还要继续往西,便是为了得到一种叫棉花的资源。之所以要棉花,便是为了东北的那一片黑土地!”
  蔡优愣了一下,问:“子深是说,此后大汉允许民间为主力向东北开拓?”
  桑虞根本就不回答,甚至是因为蔡优那么一问停止自己的演讲。他心里想的是,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自己那么聪明?那还是藏着一些好了。


第633章 这样很好
  刘彦就是拿世家当后世的集团公司看待,就是还带着一些帝王心术也就是了。
  世家可以存在,但不能在国内胡搞瞎搞,可以向外去自主开拓,国家的力量可以在后面成为后盾,世家开拓之后该是属于国家的那一份不能缺少,双方成为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对国家和世家都有利。
  不但是世家,有能力的个人想要外出开拓刘彦也无比欢迎,他打从心里希望在自己这一代培养出国民向外开拓的精神,为此哪怕是担上可能政权被颠覆的风险都在所不惜。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开拓精神,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能够生存下去绝对是侥幸,地球上有着无数个民族,为了生存空间产生的竞争从未停止过。
  华夏苗裔失去开拓精神之后领土的基本盘再也没有扩展,一代又一代和一次又一次地走入朝代更替而民族没有消亡,可以说在地球上属于特例,其余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无一不是消亡掉。所以说,华夏苗裔能够传承数千年,那真的是不知道烧了多少支高香……好吧,其实是儒家的功劳(没胡扯)。
  本来可以在占据优势的时候不断扩张,却因为朝代循环而窝在祖先打下来的地盘上,后世不知道多少人为之叹息,刘彦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觉得自己能够穿越,又有那么逆天的系统,建立的国家能不能千秋万载不取决于自己,但是竭尽所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就真的是责无旁贷。
  刘彦从未掩饰过自己的态度,就是因为时代思想代沟的关系很少人能懂,以至于世家代言人对刘彦一方面不断清洗世家又一方面放纵世家,纳闷之中又觉得非常矛盾。
  桑虞看出刘彦对世家在框架内的放纵,是刘彦开放印度支那之后。他有了发现就一直想要将更多的人清出局,毕竟利益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分自己就少一份,比较可惜的是并没有得逞。
  北方系能够去参与印度支那的盛宴,可是插手的力度被控制在一个限度之下,桑虞当时就很想和吕议、桓温、谢安、庾翼好好沟通一下,比如将另外一些家族清出局的事情,后面却是按捺了下来。
  在桑虞看来,早就有交情的那些人远比另外一些人更能成为可以沟通的盟友,有交情的那些利益集团壮大起来,总要比那些战败者的集团壮大更好。他却是又担心那些准盟友壮大之后会挑战自己这个集团,才是放弃的理由。
  作为三公之一,一件事情有了开头就不能没有理由地不了了之,桑虞只好逮着那批战败者咬,可也仅是一些语言上的攻击,还真没有做出实际的打压举动。他跟着刘彦一块回到邺城之后,会议上本来是要趁机会开诚布公一下,与在场的人达成战略同盟什么的,没想到的是竟然没人察觉到刘彦的用意,对他来讲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呀。
  会议的话题重新转到了可能会发生干旱的事情上,可是大家好像心思都不在这里,谈是在谈,发言的时候却没讲两句。
  “既然如此……”田朔是职责所在,见没有拿出什么有效方略,大家好像也都有些精神恍惚,就说:“且再集思广益,后日大朝会之后再聚首相谈?”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不,是哪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程度,各国对大面积干旱都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办法,那得是事先就做好相关工程,又是眼光长远提前蓄水啥的,绝对没有什么临时抱佛脚。所以该谈的不是防止干旱,是知道会发生干旱之后的该怎么赈灾。
  桑虞后面根本就没有发言,他是御使大夫,律法机构改革之后就等于是首席大法官还是各院之首,地位怎么看都无比超然,不管是军政还是民政想发言就能说,不想发言谁也怪不上,就率先站起来整理衣冠迈步走出。
  室内的人也是各自在整理衣冠,桑虞第一个走出去之后,蔡优是快步追上去,后面的庾翼迟疑了一下也是追过去。
  “子深。”蔡优很快就追上桑虞,也不顾走廊上有值班的甲士,就迫不及待地问:“方才子深言及开拓之事,可是有未尽之言?”
  桑虞满是困惑地说:“有吗?”
  能够混上一国高官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蔡优以前要是没有往那个方向想,会议上桑虞都说了那么多,怎么也该有了一些猜测。他被桑虞的反问堵得有些胸闷,侧站的方位眼角余光捕捉到庾翼的身影,自以为明白了什么,也就“呵呵”笑了几声,行礼不再谈开拓的事,是与桑虞闲扯起来。
  庾翼本来是要走过去,他同样是因为桑虞的一些话得到启发,只是很多事情并不确定,追上来是有心与桑虞好好交流一下,看到前面两人远远对自己行礼,回礼的同时听到是在闲扯,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停下脚步。
  后面室内的人都是出来,田朔与崔悦并肩而西在谈干旱的事,其余的人也是边走边交谈,庾翼也就继续迈步向前。
  现如今汉国中枢三公九卿的南方系也就吕议和庾翼,至于桓温、谢安、袁乔等一些人是军方系统。
  中枢只有两个南方系,廷尉对军政和民政都插不上手,典客是属于什么都能插手又什么都没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军方倒是有桓温成为征南将军,再来就是谢安这个征西中郎将,袁乔也有了行军长史的身份,问题是份量最大的桓温一直在自绝于南方系,导致军方中的南方系也成不了气候。
  【灭燕之战何时结束?】庾翼不是关注灭燕之战怎么样,他想的是:【丞相何时能够回来主持大局?】
  纪昌当然也是北方人,可他并没有聚拢世家作为自己的羽翼,不管是办事还是眼光都是着眼全国,他在中枢虽然没有偏向于南方系,可不偏不倚就是对南方系最大的支持。
  庾氏传承久远,羽翼还在东晋小朝廷当了很多年的官,小朝廷之前的格局就是各世家互相角逐,什么事情都会争一争斗一斗,拥有敏感的神经才能生存下来。他所在的家族是在世家竞争中被踢出局,可那是因为庾冰病逝,不是他有多么无能。
  庾翼原先就奇怪刘彦怎么允许各家去印度支那撒欢,甚至连一些小朝廷的残余武装都视而不见,会议上听桑虞的一番言论就有了迷糊灌顶的顿悟,之所以追桑虞只不过是想要进行更深入地交流。
  【各家到林邑与扶南是王上有意放纵,是好事还是坏事?】庾翼怎么都觉得包括王氏等一些战败一方的群体都是隐患,就怕什么时候将所有家族牵连进去:【桑虞心思深沉,其余各人不落井下石已是极限,绝无可能出事后相助……】
  庾翼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竟然来到后宫的宫门外,停在宫门之外的十来步远,看着宽大的宫门出神发愣。
  也就是汉国的各项礼仪还没有健全才会发生庾翼这种出神走到后宫大门的事,要是礼仪健全不管官职大小宫城就不是能随便散步的地方。他回过神来转身要走,却是听到宫门在“咿呀”声中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石走了出来,后面却是羽林军打头,再后面干脆就是禁卫军,连忙退到路边。
  羽林军是在今年的春季中旬来到邺城,由于禁卫军全数出战也就代替驻守宫城。当时的刘彦并不在邺城,连带王后以及众妃也不在这里。等待刘彦到了邺城,新的禁卫军被“召唤”出来,后宫不再由羽林军拱卫,是重新交给了禁卫军。
  那些事情庾翼都知道,发现羽林军从后宫出来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刘彦肯定是要出宫城,再看羽林军带着不少围猎相关的工具,显然就是要到林苑去打猎。
  果然,羽林军打头,禁卫军之后就是王辇,还有着许多的车驾。
  “庾卿?”刘彦是得到汇报才知道庾翼在路边,让王辇停下来招呼:“可是有事?”
  “……”庾翼不能说自己是走神无意间来到这里,好歹是世家之主,那么多年的官也没有白当,就行礼说道:“臣忧心中原旱灾,特来请示王上。”
  刘彦就邀请庾翼上了王辇,队伍才算重新动了起来。
  现如今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刘彦对歌舞什么的也就那样,出去围猎只是觉得有些闷想要散散心。临时要出去散散心,一出后宫就被庾翼给堵了,后面得知消息的人,觉得自己份量足够的也相续过来,结果王辇刚出宫城刘彦就看到一群大臣携家带口等着。
  路上庾翼没有去谈防止旱灾的事情,是以一个了解南方的臣子身份,向刘彦介绍南方哪些地方的开发程度,未来可以向中原输送多少粮食。因为入侵印度支那是庾氏首倡,他少不得是该承诺未来几年那些家族会给国家弄到多少粮食。谈印度支那,是他深思熟虑给添加进去,算是在给南方各家族的安全找份保险。
  桑虞是前来宫城门外的人之一,不但他来了,妻子以及嫡系子嗣也都带了过来,他后面被刘彦招上王辇,一看该在的竟然都在,不该在的崔幸也在。
  崔幸就是崔婉的生父,也就是国朝的国丈。要是在先汉的时代,国丈至少就是一个侯爵,到了某个时期大将军也成了外戚一族必定会当的官。不过嘛,刘彦建立的汉国非军功不得封侯,崔幸只有一个国丈的身份,既没有侯爵也没有官职。
  也幸亏是王辇足够大,容纳下十多人还不显得拥挤,此时的话题是发生旱灾之后的赈灾措施。
  庾翼是代表自己那一系大包大揽一部分赈灾用的粮食,不算是国朝该有的粮税,只能算是国家发生灾害时的捐赠。
  国家发生灾害,又或者是国家要向外用兵,国内各大家族向朝廷捐献财帛和粮食在先汉是旧例,开这个头的人就是刘彻,后面才成为惯例,但也只是在西汉,到了刘秀再建东汉之后就没这事了。
  刘彻那么干,是和匈奴打得太凶了,文景二帝的积蓄给耗费光了,搞盐铁专治也是撑不住军费,后面更是搞了卖爵,着实没办法只能是向诸侯国伸手,诸侯国伸完手就该轮到勋贵,后面更是干脆让百姓义捐。所谓的“穷兵黩武”风头就是这么来的,自然还有西汉全国的户口减半(大部分其实是逃亡,不是死于战争)。
  现如今的汉国也搞过捐献,就是上一次要彻底击败石羯赵国缺少粮食,由纪昌带头捐献的事,算是将西汉的“传统”给延续了下来。
  这一次庾翼“带节奏”,是他临时的灵机一动,想的是刘彦将印度支那搞成了各家族撒欢的乐园,怎么也得回馈一波,证明刘彦没有养出一帮白眼狼出来。
  刘彦倒是没有想的那么复杂,对庾翼的“带节奏”是一种欣慰的态度,后面各个人等也是一波捐献,他就不能不多想了。
  “唔?”刘彦听到桑虞谈起灭燕之战,起先还在奇怪桑虞什么时候对军事突然感兴趣,后面听到曲沃等各族就立刻明了:“燕地之北,确实还有大片平原,那里土地为黑,极为肥沃。”
  东北平原是华夏的四大平原之一,同时也是华夏最大的平原,其余的三个大平原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
  因为历朝历代没有突破燕地进入东北平原的关系,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其实都是先后得到开发,比如先秦之所以能横扫八方六合就是仰仗关中平原的粮食,东晋小朝廷不缺粮食是仰仗长江中下游平原,先秦齐国称霸是仰仗华北平原的粮食产出。
  那些先后经过开发的平原,有些是地质在长年累月的耕种中耗费太大的土力,有些则是灌溉系统被战火全面破坏,不管怎么说土质肯定是比不上“处女地”的东北平原。
  刘彦那一刻其实是乐了,本来就有心推动民间自主进入东北平原,还没有行动起来却发现众人的目光已经瞄过去。


第634章 以利趋之
  要是民间愿意自主去开发某个地方,只要没有搞得那个地方民怨极深或是哀鸿遍野,实际上对于统治阶层来说是乐见其成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哪怕是某个地方被搞得乌烟瘴气,为了开发那个地方,统治阶层也会当做没有看见,顶多就是在开发接近完成的时候出来收拾一波。比如弄死几个本身有罪的官员和太过作恶的民间人士,给受害者出出气啥的,那件事情就算过去了。
  现在能够自主开发某个区域的集体只有那些世家,这个就是刘彦明明不喜欢世家,也能将世家连根拔起,却又接受世家这个集体存在的原因。
  汉国的人口少,想要将人口调动到需要的地方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刘彦干不出将百姓迁移到某个蛮荒之地的事,就是想干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么使用利益诱使世家主动过去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某个境外的蛮荒之地由世家出人、出钱、出粮来开发,世家又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想要的利益,且先不管世家得到了多少利益,地盘被纳入国家疆土的一部分就是国家赚到了,还是赚大了。
  迁徙人口的事情在任何时代都不简单,拿上一次从扬州大举迁徙人口而出的事情来说,二百多万人在迁徙过程中直接死亡的人数就达到八万,后续间接的死亡人数还不知道多少,耗费的粮食更是能够打几次战役级别的大战。而扬州迁徙人口才只是被送到梁州、益州、宁州、广州,要是更远的地方代价又该怎么样?
  刘彦同意各家族前去中南半岛(接受建议,以后就这么称呼了),过程中只是让各支舰队帮忙运输,还卖出去了数量众多的船只,非但没有耗费多少国帑,反而是赚了不少。而耗费多少财帛和赚多少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打下来的地方成了汉国的疆土。
  今时今日的中南半岛,汉军驻扎的部队也就只有五千,属于各家族的武装却有十余万,非武装人员的汉家苗裔也达到了二十余万,真真是突破了华夏苗裔之前历朝历代在中南半岛的人口历史新高。
  有三十余万人进入中南半岛,刘彦有理由相信那片土地从此以后再难脱离汉家怀抱,只要中枢不是病到痴呆的程度,中南半岛必将永远属于版图之内。
  交趾是在公元孝武皇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首次成为汉家疆域,历史背景是刘彻挥军灭掉南越国,并在现代越南的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对了,秦帝国挥军南下时,击败南方百越诸族平定南疆,属于象郡辖地的就有一部分是在越南北部,可是并没有深入中南半岛,所以被称作交趾的地方还真就是西汉才占下来。
  西汉在那片地方设立郡县,可是并没有迁徙人口前往,仅是屯驻少量的汉军进行驻防。有相关史料记载,西汉在交趾的驻军数量从未超过五百,可就是这么些驻军将这片疆土一直维持到王莽篡汉。
  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很多地皮估计是管不到就被放弃,其中就包括交趾郡,一直到绿林赤眉之乱后的东汉建立,交趾郡才被重新纳入东汉版图。
  东汉重新设立交趾郡,驻军数量是有超过西汉时期,但是到汉顺帝刘保统治期间,当地的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就此从东汉独立出去,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份地区(越南中部),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
  当时的东汉中枢是在交趾都失去将近一年才得到汇报,那个时候占婆国已经建立起来。得到汇报的东汉中枢其实是有些懵,要不是专门翻找相关资料,压根就不知道交趾是在哪个旮旯地方。他们对要不要出名剿灭叛逆有过探讨,后面大概是觉得国库空旷到可以饿死老鼠外加跑马的穷,交趾那个地方好像也没什么重要的,就当做从来没有过这么一个地方。
  交趾重新被汉家苗裔夺回是东汉末年,发兵夺回的那个人叫士燮,他是当时所有割据诸侯中最弱小的一个,可就是这么一个诸侯中最弱小的一个还能将占婆国打得无招架还手之力,要不是占婆国北部有山脉隔离,估计占婆国就活不下去。
  士燮这个诸侯势力是一直存活到中原各诸侯只剩下三个,一直到到三国并立初期也还过得滋润,孙吴与曹魏进行逍遥津之战,孙吴与蜀汉进行夷陵之战,士燮都没有趁机北上偷袭孙吴,后面却是老孙家来了个突然袭击,士燮的地盘此后也就成了老孙家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交趾郡。
  “大汉入交趾,远比之前的先辈更为深入。”庾翼还是后面家里人过来才换上的猎服,他骑跨在骏马之上,对着刘彦说:“后汉(指东汉)失交趾,随后失而复得仅是止步于日南(指士燮攻占婆国),东吴进军交趾亦是如此,司马氏一族同样如此。永嘉之乱后,日南被林邑所夺。现如今大汉于交趾,直通海峡。”
  本来林邑国还能活到中原的大隋建立,是杨广在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