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才算是骑兵。
  难以长时间待在马背上,受不了吃、喝、拉、撒、睡都不着地,到了战场就只能下马而战,这个其实是算作骑马的步兵。
  中原皇朝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步兵,大多是依靠战马的脚力赶路,等待到了战场下马作战。或是骑马觅战可无法保持长久的游弋,打着打着变成待在原地依靠战马的高度杀敌,也真的不能称作合格的骑兵。
  集汉国的全国之力,刘彦也就只组织起七个常备骑兵军,里面还划分了精锐和普通两种。虎贲军、羽林军、和第一常备骑兵军可以灵活在战时变阵,能够受得了长期待在马背,还有足够的耐力在经过连续数天不下马背的赶路后与敌接战,算得上是精锐。第二至第七常备骑兵军大多也能长期待在马背,可是无法在战时灵活变阵,那就只能算是普通的常备军。
  这一次谢艾孤军深入草原带的就是第一常备骑兵军,数量只有一万左右,那是因为该骑兵军长期在北境作战,有交战就会有损员,哪怕补充得再快速也无法时刻保持满编状态。
  事实上,懂得军事的人都会理解一点,长期处于交战状态的军队根本就没可能时刻满编,只有一些新编军才会是满编。
  谢艾不是很了解禁卫军,初步的了解也就是知道悍不畏死这一点,对禁卫军执行军令的力度和补充速度,等等方面因为是第一次统率的关系还需要摸索。
  已经有两千禁卫军骑兵在与联军交战,草地被马蹄踩踏得泛起了滚滚的尘烟,待在外面其实很难观察清楚战况如何。
  两军是相隔五里左右遥望,等于是中间只预留出狭长的五里空间拼杀。
  双方静待在其余军队,不约而同地将远程部队调到前方,只要是非我军靠近就是一阵漫射。这样一来又压缩了交战两军的活动空间。
  风势不是吹向静立两军的任何一方,所以对两军都没有什么影响,他们现在只是在试探阶段,等待有一方摸清楚对方的战力,态势必定会出现改变。
  “我们兵多。”慕容俊手指风吹来的方向:“完全可以抢先占据风势有利位置。”
  “这里离柔然山不远。”拓跋什翼健沉闷地说:“至少先要纠缠住汉军,再抢占有利位置。”
  都是骑兵,平坦地形的百里路对骑兵也就是小半天的路程,交战场地确实离柔然山有些近,汉军要是断尾求生肯定是能撤到山区。而多方联军想要的是在平坦的开阔地与汉军交战,绝不是有了骑兵优势再去打山地战。
  两边派出的试探部队已经快要出现结果,那是联军这边有越来越多的骑兵零散地撤回本阵,只有一方在滚滚尘烟中失利了,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简单的说,就是分队厮杀的队伍大部分阵亡,剩余的少数再待下去也是送死,能撤不撤对骑兵来讲是傻子。
  作为汉军指挥的谢艾因为有尘烟的遮挡看不清楚状况,他只知道交战的场地越来越向敌阵的方向移动,推测是本方军队在交战中取得优势。
  滚滚的尘烟之中,以氐族骑兵为多数的联军,右翼的张氏凉军在交战不足一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面临崩溃,比他们最先支撑不住的是拓跋代军。
  张氏凉军比较衰,他们本来是要游弋掠阵,汉军先是直冲中军的氐人骑兵,可汉军中途却突然拐了个方向向右侧。张氏凉军的统兵将领惊讶于汉军能够在高速驰骋的途中进行迂回,汉军迂回的过程中队形还不乱,他有心想要规避却是发现会被中间切断,只能是硬着头皮迎上去。
  张重华带到草原的张氏凉军当然都认为是精锐,而张氏凉军的精锐其实都是从西域调回来的部队,基本上都是和西域诸国、诸族打过硬仗的部队,且不管装备或战力怎么样,拥有一颗敢战之心是必须的。
  两千张氏凉军在交战前还高喝了一声“嚯!”,前排的持枪骑兵平稳地放下长度大概是五米左右的骑枪,后方的骑兵则是该预备躲箭的将身躯尽量贴紧马背,该是准备发射箭矢的已经引弓待射。
  将目标定在张氏凉军身上的汉军皆为突骑兵,说白了就是身穿拥有甲群的骑甲,手握脆木长枪和小圆盾,后备兵器还有类似于环首刀的直刀,并没有携带远程攻击武器,战马则是前身配了马甲。他们是先扛住一波箭矢,于沉默中撞上张氏凉军的长枪骑兵,刹那间当然是一阵人仰马翻和惨叫声、闷哼声连连。
  两军的互冲是很快就互相凿穿,一千五百汉军突骑兵损失大约七八十骑,两千张氏凉军则是损失超过五百骑。
  战损比超过五比一,一时间让很快察觉差距的张氏凉军将领心里哇凉哇凉。
  仅是一个互冲罢了,一个照面折损四分之一的兵力,发现这一点的张氏凉军每个人都是心生迟疑或是恐惧。毕竟这个已经不止十分之一的伤亡,而哪怕再精锐的军队伤亡超过三成也会失去征战信心。
  另一边的拓跋代军,他们倒是如愿靠近了汉军的弓骑兵,问题是也仅是靠近而已,每每互相之间的距离不超百步,他们就会被汉军弓骑兵“唆唆唆”来上一波箭雨。
  拓跋代军携带的角弓射程达不到百步,哪怕是有个别人能射百步,射出去的箭矢也是软飘飘根本杀不了人。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更加接近汉军弓骑兵,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有人中箭落马。三千人不管是抱团,还是分队围堵,反正就是被没完没了地远射,追着追着自己失去信心也就没打算追,却反过来被汉军弓骑兵逮着尾巴不断射。
  胡人建立的国家,除开一些王牌部队,要不然根本没有铁甲这玩意,一些厚厚的羊皮袄或是正规一些的皮革甲却是防御箭矢的效果太差,先是在追逐过程中减员,后面又被逮着尾巴不断射杀,仅仅是一刻钟不到就折进去六七百,逼得他们后面干脆化整为零。
  左右两翼的友军先后废掉,作为主力的氐人骑兵在期间不是什么都没干,他们一再试图拦截汉军交战,等到最后也真的如愿,只不过是张氏凉军和拓跋代军先后失去敢战的信心成了观众。
  氐人可是汉军的老对手了,被禁卫军痛宰的次数只比羌人略略少了几次,要让他们面对汉军的常备军其实还是有些勇气,对上悍不畏死又真的很能打的禁卫军,真真是还没开始拼就先自己打从心里发虚。
  出战的两千禁卫军经过一连串的拼杀,等待对着氐族骑兵发动冲锋已经剩下不足一千的突骑兵,倒是五百弓骑兵还没损失一人。折损超过四分之一,再精锐的军队到这一刻也该心里不愿作战,问题是禁卫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体力可能是消耗很大,但绝不可能出现怕死的心态。
  一方心里发虚,另一方悍不畏死,交战的军队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气势。而军队在拼杀之前的气势其实很大一部分就决定了最终的胜负。
  一千突骑兵直接正面冲撞,五百弓骑兵分为两队在左右两翼射箭,与氐族骑兵的交战仅是一回合的凿穿就真的分出胜败,以剩下多数的氐族骑兵四散逃往本阵,落下本次交战的序幕。
  第一场试探之战有了结果,两千禁卫军出战只回去八百不到,联军出战一万大概也有六千左右回去,不管是以先后撤退顺序,还是以战损比来计算,无疑是汉军这边获胜。
  谢艾在得胜的禁卫军归回的时候,他是振臂发出“万胜”的高呼,比较尴尬的是只有李洪等少数的一些人回应,禁卫军有一个算一个就像雕塑一样的安静。
  回到本阵的那些出战禁卫军,他们在沉默中走向原本的位置,要是观察一下能够看到不少身上是受伤状态。
  “医匠!”谢艾觉得那一刻的尴尬不算什么,是爱极了能打又不会抱怨的禁卫军:“赶紧地去救治!”
  毫无疑问,禁卫军就是一支无论怎么相处都会令正常人不适应的军队,会简单地交谈,没有什么朋友或是袍泽的概念,平时根本不会有什么娱乐,没人说过自己从哪里来,理想什么的更是绝对的奢侈。
  对上禁卫军,敌军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友军与之相处虽然会不习惯却有十足十的安全感。
  禁卫军在汉国的存在,就是一支作战在前和撤退在后的部队。任何与禁卫军有过配合的友军,对那些习惯沉默又不好交朋友的同袍,却是谁都不会有什么负面的评价。
  “将军!”李洪满脸的振奋:“总攻击吧!发起总攻击,三万对上十二万,不是没有胜算!”
  谢艾在看对面的敌军,多族联军正在不断地调动,也就当机立断地下令:“抢占风头!”
  晓得什么叫如臂使指吗?就是得到什么指示,下一刻就会立即做出反应,迅速动起来的禁卫军让谢艾呆了呆,随后是内心里满满地都是满足感。
  【指挥这样的部队……】谢艾脸上的笑容灿烂:【真的是太舒服了!】
  多族联军的调动,是跋提想要撤退,慕容俊率先反对并要求占据风头位置,然后拓跋什翼健、张重华、苻洪附和慕容俊的意见。
  跋提多少是被眼前那些汉军展现出来的战力吓住了,他刚刚也得到汇报,先前那支游弋作战的汉军先后弄死了超过一万三千人,柔然这方能够得到的汉军战死士卒尸体却只有五百余具。
  【这你妈……】跋提不得不怕:【汉军这么猛?】
  汉军有极力带走战死袍泽的习惯,向跋提汇报的人也没有说清楚,让他以为汉军只是损失了五百左右就弄死了己方的一万三千人以上。
  【好像有些不对啊?】跋提没理会还在极力提建议的诸王,有些愣神地想:【刚才汉军应该是出动两千,回去的只有一千左右?鲜卑等族出动一万,回来六千多?】
  在计算伤亡数据的时候,双方基本是会存在差距,那是己方可以点算,对对方只能是依靠猜测。
  跋提是真的有些发懵,他开始不懂柔然有没有自己理解的那么强,为什么柔然损失了一万三千只能弄死五百汉军,其余各族损失四千左右却能弄死一千左右的汉军?
  “赶紧地下决断啊!”慕容俊看跋提一直是发愣的状态很恼火:“战场上发呆也就你这一个蠢货能干得出来!”
  慕容燕国正处于高速崛起阶段,早期的时候想打谁就打谁,一次又一次获得胜利的战争让他们有一种“我们很强大”的自信,就是近期与汉军交战才出现僵持和失利,不过总体上依然觉得自己很强大。
  人心里有底气说话就敢大声和硬气,尤其是面对自己瞧不上的人时,下意识就会觉得“侮辱你咋了”的潜意识,甚至还会有“不服?那站着捅啊”之类的肆无忌惮。
  “要打,你们打。”跋提也没在意慕容俊的态度:“那是你们的战争,老子不玩了!”
  跋提说完不管诸王的目瞪口呆,招呼左右下达一连串的命令,总的意思就是:汉军有些猛过头,咱们和汉军玩不起,风紧扯呼!
  “这这这……”张重华完全是瞠目结舌了,难以置信地指着骑马而去的跋提:“他们……他们……竟然是这样?!”
  “柔然人,就真的是柔然人啊!”慕容俊也是被惊呆了,反应过来之后大吼:“别愣着,带部队跑吧!”
  拓跋什翼健和苻洪的反应一点不慢,没等慕容俊的话说完就已经策马狂奔起来。
  另外一边,处于运动状态的谢艾,他本已经做好拼杀抢占风头位置的心理准备,瞧着瞧着却是发现事情的不对劲。
  “胡人要逃?”谢艾完全是理解不能,却是一点没耽搁:“建立不世之功就在此刻!全军!追!杀!”


第574章 一个蠢货完成的成就
  小小的一场试探,多方联军的柔然人没有上阵却先怂了,跋提来了个不管不顾的全军撤退,不但是把那些诸王给坑了,也是整得谢艾一脸的懵。
  跋提是真的不管不顾下令撤退,六七万的柔然人也是真的掉头拍拍马屁股就蹿,上演了柔然人有史以来六七万人第一次的整齐划一。
  柔然人干净利索且不管不顾地逃跑,引起的效应就是让其余各族的军队发生恐慌,哪怕是诸王不想逃也要思考一点,恐慌已经造成了,士兵陷入惊惧,就是想留下来与汉军拼了,估计也会是一场一面倒的屠宰。
  还能怎么样呢?慕容俊二话不说也是带着部队逃窜,随后是拓跋什翼健和苻洪,倒是张重华还发了一小会的呆。
  胡人对于打不过就逃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他们的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干的,没道理到了自己这一代明知道打不过还死磕。
  张重华是汉家苗裔,接受的教育也是传统的中原文化,临阵逃跑是一种可耻的事情,还没尽力争取就放弃也属于荒谬。问题是他也不傻,其余人都跑了,绝不会留在原地顶雷。
  要是专做其它场合,或是敌军的数量没有那么多,成份也没有那么复杂,谢艾会怀疑敌人是否有什么阴谋,可敌军是由多方组成的联军,数量也绝对超过十一万,就算是敌军有什么阴谋也必定是要发起追击。
  很多时候,人数越多就越难行使什么阴谋,毕竟不管是有什么谋略都是依靠配合,越是需要配合的军略执行起来的难度就越大,那也是为什么军事史上很难出现可以指挥十万大军以上的将领。
  要说胡人是在用超过十一万的军队假装溃退行使阴谋,谢艾是打从内心底不信,不是他多么的瞧不起胡人,是华夏数千年的战争史都没得能这么搞,胡人难道就能搞得出来?
  全军出击的命令被下达,接近三万的汉军策马追击,一场浩大的你追我跑在广袤的草原上演。
  跑在最后面的张氏凉军算是彻底倒了血霉,他们已经非常卖命在逃,却是很快被汉军的弓骑兵追上,时时刻刻都在射来的箭矢不断收割人和马的小命,奔了一路却是一条不断落下尸首的血路。
  不到半个时辰,落在最后面的张氏凉军躺下了至少三千人,连带张重华都差点被箭矢射中,逼得他们不得不丢掉一切能丢的东西来减轻战马的负重,只是想跑的更快一些。
  多方联军是向着狼居胥山的方向逃窜,不存在分散而逃,汉军这边也就能够专心全意地追,两个阵营的骑兵不断换马,一追一逃历经两个时辰,张重华悲哀地发现自己出了少数护卫身边已经没张氏凉军的影子。
  张重华是一国之主,坐骑当然是要更优良一些。他的那些护卫坐骑也差不到哪去,比普通胡人的坐骑好一些属于理所当然。事实上他们逃窜不到一刻钟之后,已经是混进了氐族骑兵的队伍中,等待两刻钟左右汉军已经连氐族骑兵都在屠宰。
  越是跑,各族的骑兵就根本无法保持原本的“纯洁”,渐渐地变成混杂在一块的现状,让追击的谢艾更是没有负担。
  很明显的事情,军队的建制混乱就不会存在什么有效的指挥链,而军队一旦陷入各自为战,就是数量再多也没有了什么鸟用,必定是会被保持建制的敌军压着打,时间足够甚至会全歼。
  都是骑马逃窜,谁的战马跑得更快,谁的战马的耐力更足,谁就能比其余同样是逃命的人处于更加前方的位置。而谁被拉在后面,无非就是被汉军射死还是捅死那么一回事。
  逃跑在第一序列的慕容俊真的是恨极了跋提,他就搞不懂人是蠢到什么份上才会这么干:【跋提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他是按照草原内战的经验,想都不想就干了蠢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慕容俊就是在说跋提只有本能也遵循了本能,与动物遭遇危险之后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慕容俊这一批慕容燕军怎么就变成了第一序列?那是他们人数少,战马也好,还率先丢掉了任何可以丢的东西减轻战马负重。
  最先逃跑的跋提等一批柔然人,他们现在倒是成了逃跑梯队的第二序列。原因是他们虽然率先逃跑,可是先发的时间也没有快上多少,再来是舍不得丢掉随身携带的东西。
  要是按照规模来算,拓跋什翼健所率的拓跋代军也是到了逃跑的第二梯队,理由是他们同样一路跑一路丢,负重比柔然人少自然很快就跟上了。
  作为最后梯队的是所剩不多的张氏凉军、氐族骑兵和一部分跑得慢的柔然人,他们远了要挨汉军发射而来的箭矢,近的是被汉军追上从背后一个又一个弄死。
  一身白袍的谢艾满心的不可思议和惊喜,他就没有想过自己会遭遇到这样的战争,仅仅是一个多时辰的追杀,多方联军该是被干掉一万五千左右,随着一直追必然是会让战果增加。
  至于说,谢艾担不担心无法完成君王围困或是消灭诸王的命令,他是一点都不感到担心。他辨认方向的能力不错才会被选择为深入草原孤军的指挥官,再来是对骑兵作战也有自己的理解,敌军是逃向狼居胥山,后面必然是要进入狼居胥山,那还担心什么?
  要是多方联军分散逃跑才是谢艾该担心的,毕竟草原真的是太大太广袤了,汉军的数量又不足够,敌军要是分散逃跑真不太好选择是追谁。
  其实,多方联军也不是不想分散逃,但跋提太混账,诸王没有经过事先沟通,等待全军的逃窜发生后,想要再配合的话,哪怕是诸王有那个心思,乱糟糟的场面下又该怎么去掌控军队?
  军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个体来形成一个集体,一个人就有一副身体和一个思想,导致想要拥有配合需要长年累月的集体训练,训练了是一回事,能不能将训练的成果实施在实战又是另一回事。
  彻底恐慌了的人,他们六神无主的时候可别再去提什么配合,剩下更多的是一种倾向于本能的从众心理,哪怕是有少数人保持清醒也无法去阻止更多失去理智的人想干什么。那就是发生灾难的时候,明明朝某个方向跑是找死行为,可一旦人们跑了起来,方向就改变不了,就是有理智者不想跑去送死,他们也会被裹挟着去送死。
  发现那么逃下去不是办法的诸王,甚至是那些已经明白这样跑被追上会死的人,他们想要做出改变,关键是绝对多数的人已经失去了理智,没有人人手上拥有一套即时的通讯设备,更没有人能让所有人下意识盲从,那对于多方联军的悲剧只能是持续那么演着。
  跋提有没有后悔?以柔然人一贯的尿性,他虽然是柔然的可汗但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柔然人,一旦开始跑之后就闷头跑,再来是受限于视野的关系,估计根本不知道后方是个什么状况,也就谈不上什么后悔。
  柔然人的愚蠢现在还不太出名,可要是与之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们蠢。柔然与匈奴、鲜卑都不一样,他们崛起的时间太短,还没遇上什么像样的对手,被称为“最弱草原霸主”并不是没有原因。
  史上的最弱草原霸主,他们的蠢是与自己的崛起过程有关,比如长期交战的东高车和偶尔会打一打的西高车也没聪明到哪去,谋略是什么玩意就没玩过,打仗全靠汇集好人手就上,对上了就拿人命去拼,谁先死光或是谁先逃跑就等于分出胜负。
  能够被划到多少聪明一些的部族,比如没落了的匈奴人,又比如同样是盘踞草原的拓跋鲜卑,越是离中原近的胡人就代表越聪明一些,按照文明的区别就是开化与未开化,可开化了的胡人都是将眼睛盯着中原,真没有想过去找柔然人的不痛快。
  柔然人的愚蠢是到了北魏时期才广为流传。
  那个时候柔然人已经将东高车吞并,西高车也差不多是被驱赶到了西域,境内开始出现契骨和赦勒两支新兴部族。柔然到了这个时候,兴趣是在欺负北凉等国,同时也时不时会去北魏的地盘上大打草谷,其余更多的时候是在欺负契骨和从东高车分裂出去的赦勒身上。
  由拓跋鲜卑再次建立起来的魏国(北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力是与南朝进行对抗,百分之十以上的精力是用在东北方向的契丹和库莫奚身上,剩下的那些精力才是应付柔然。
  关于柔然人是如何如何的蠢和冥顽不灵,就是北魏在一连串的事件中替柔然扬名,但必须说柔然人是真的蠢,蠢到后面死得莫名其妙,被一支叫突厥的部族很快就替代和消灭,终其一生对中原区域造成的伤害远远不如曾经的草原霸主,与后续崛起的蒙古、鞑靼、俄罗斯对东亚大陆的伤害更是没得比。
  作为北魏建立者的祖宗,拓跋什翼健在逃窜进入狼居胥山区域的时候,再看到跋提是真的想要冲过去一掐把捏死。
  能够跑回狼居胥山的诸王,有一个算一个是真的想把跋提弄死,他们一开始是十多万人风风光光外加浩浩荡荡要去消灭五万不到的汉军,一阵仓促的逃窜演变成无法挽回的溃逃,经过大概半个月的逃亡回到狼居胥山,回来的人竟然只有一万不到!
  多少是死在被追杀的路途,又有多少是跑散,还有多少被俘,多方联军包括诸王在内谁也说不出清,他们只知道自己很惨,是非常非常的惨。
  经过大约千里的大逃亡,跋提回到狼居胥山的大帐,下令征召各部落赶来狼居胥山后,是直接呼呼就睡,并且吩咐除非是汉军杀过来,要不然谁也别打扰。
  作为东道主的跋提在损失那么大之后还能那么潇洒说睡就睡,其余的满身狼狈和满心疲惫的慕容俊和拓跋什翼健很快碰头。
  “凉王呢?”拓跋什翼健比起之前瘦的快皮包骨,双眼深陷和一大圈的黑眼圈,有那么些惊讶和痛心:“没看到凉王的身影,也没有发现苻洪。”
  慕容俊的模样绝对比拓跋什翼健好不到哪去,他直接说出拓跋什翼健绝不想听的答案:“凉王跑在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苻洪……不太清楚是什么状况。”
  他们半个月的逃亡,前六天是真的被逮着杀,到了第七天才由苻洪率先领着可以指挥得动的人向北乱窜,苻洪开了个头像是一个提醒,被追的连自由呼吸一下都觉得困难的逃兵有样学样,诸王更是赶紧地伪装混在人群逃窜,能不能逃得过完全是看运气。
  四散而逃真比集中在一块有用得多,至少不用目标明确地被汉军一路逮着杀,问题是四散之后想聚拢起来无比艰难,结果也让最后逃到狼居胥山的人连一万都不到。
  拓跋什翼健最后的印象是,汉军绝大多数的骑兵也是四处出击追杀,追杀朝狼居胥山方向逃的汉军最凶和最猛。他想了半天才记起张重华从一开始就是落在逃跑的最后梯队,一想到这个脸色立刻变得异常难看。
  “太他妈狼狈,太他妈惨了。”慕容俊想发火,身子骨却是虚得连火都发不出来,只能咬着后牙槽:“孤打算稍作休息就向东而去,从鲜卑草原转道大林(大兴安岭)回去。”
  拓跋什翼健基本上也被一路的追杀折磨得没脾气,顺着口也说:“寡人会取道北海,再沿途南下。”
  两人说完就安静下来,先是大眼瞪小眼忽视了一小会,最后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其实都快疯了,想一想来草原的目的,是来干什么,稍微一想就脑仁和胯下的双蛋都觉得疼,有种要放声大骂“这他妈算什么事”的冲动,可骂了又能怎么样,只能是继续哀怨和垂头丧气。


第575章 懵逼中的汉军
  “背叛再俘获旧主,恭喜明达了……”张重华是满脸的嘲讽,拱了拱手算是行礼:“有命回去,想必能向汉王讨个彻侯了。”
  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张骏同意谢艾辞官,谢艾先辞官再去汉国当官,其中并不存在背叛行为。
  不过,身为敦煌人的谢艾,家族也是敦煌望族,敦煌则是处于张氏治下,他于战场上俘获现任的张氏凉国国主,多多少少内心里是会有些复杂。
  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谢艾是在沉默中让张重华冷嘲热讽,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汉军战败谢艾被俘,张重华是站在胜利者的那一方,然而事实是张重华的那一边阵营溃败自己也没跑掉。
  张重华是在第四天就被俘,过程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甚至可以说是异常倒霉。原因是他在驰骋中换马的时候摔下马背,没有被路过的马蹄子踩死则是足够幸运,没被禁卫军弄死更是侥幸,后面是被谢艾亲自碰上。
  “且先带下去。”谢艾没有用“押”这个字眼,他是传统儒生没错,却不代表像鲁儒那么不正常,挂念点旧情已经是最大程度,放掉张重华更是属于不可能:“不要虐待,好生看管。”
  张重华是以冷哼来作为回应,走了几步脸上却是换成如丧考妣的表情。他才刚继位一年不到好不好,嫡长子张耀灵也才四岁不到,那个同父异母的大兄弟张祚一直都野心勃勃,另外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张天锡也不是一个能消停的人。他这一被俘,张氏凉国肯定是要糟糕啊!
  要说现在张重华后悔什么,绝对是后悔没搞清楚柔然人……至少是柔然可汗是什么德性之前,贸贸然就来柔然境内进行会盟。他到现在还懵着,无法理解柔然可汗跋提怎么会那么不靠谱,蠢到这种份上又是怎么成为柔然的统治者。
  话说,柔然部落联盟不是比谁最聪明就能当可汗,需要一定的血统,然后武力才是最关键的部分。他们挑选可汗的方式非常原始,比比身上的血统,再比一比手里掌握的军队,都差不多就进行单挑,谁赢了谁就是可汗。要是输了的不接受、不认可,那就再来一场内战,大概也就是这样才让柔然最后灭亡得莫名其妙,完全没有一个大势力该有的轰轰烈烈。
  谢艾对于柔然可汗跋提的愚蠢同样觉得无法理解,历史上有许多强大的势力由蠢货统率,由强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衰弱或被灭,可是在战场上不管不顾丢下部队就跑的统帅真心不多,没想到他是遇上了这么一次。
  经过半个月的追杀,汉军应该是弄死了四万以上的敌军,俘获的敌军数量是差不多五万的样子,己方的损失只有不到两千,可谓是获得了一次史诗一般的胜利。
  俘虏的数量与汉军的数量差不多,谢艾已经干过不少次鸡犬不留的事,一咬牙再次下令分批坑杀。
  坑杀俘虏需要时间,耽搁下来就是三天的时间,草原的地下多了数十个几百、几千尸首的大坑,来年的春天那些地方草肯定会长得异常茂盛。
  按照本性和接受的教育而言,儒家门徒的谢艾真不想干杀俘的事情,更不用说是进行活埋,但他并没有迂腐到不懂变通的地步。
  汉军是孤军深入草原来着,前期的鸡犬不留是为了不泄露行踪,慈不掌军不该只是对待自己的兵士,有需要的前提下也该有身负累累血债的觉悟。后面的大胜,战俘的数量差不多与本方兵马持平,脑子不傻就该清楚风险有多大。
  谢艾在俘虏可能暴动让己方全军覆没的风险中,是选择让那些战俘去死。这个选择非常沉重,短短数日之内他年纪轻轻之下两鬓出现了斑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