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闲女当嫁-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四年以上的老竹子。
郁小闲统计了一下今年的预期的收获,晚稻能收获一万多斤,在套种的模式下,今年可以收获近两千斤大豆,至少五万斤红薯,还有七千斤芋头,两三百斤花生。除了自己要养活的人口,长工的口粮,到明年早稻收获时,根本不用外出采购粗细粮食,还能在山里做豆腐,榨油。红薯是肯定吃不完的,在古代保鲜技术不行的情况下,用作饲料是最佳选择。养猪养鸡,养鱼,真正的自给自足才能抵御一切风险。
来年在水利设施都建好的情况下,再开出泥沼的十几亩田,从此之后只要稻米的收成不遭遇虫灾病菌,粗粮采取轮作的方法,这座山产的产出会越来越好,不用畏惧一连四五年的饥荒兵祸。若是肯用心耕作,在山里配置不同的作物,把棉花和麻类植物也引种到山里,衣食住行就都可以自给自足了,将来这个山城还真就成为了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世外桃源。
郁小闲想到自己在大明朝营造的这个小世界,不免有些得意起来,这座山将来就是一个最好的根据地。即使在外面遇到了什么挫折,这里都会是一个安全的家,能庇护自己和自己要照顾的人们。
了解完这些,郁小闲开始考虑今晚要宣布的事情,拟好了稿子,准备晚上说。一切完毕,郁小闲小睡到下午…,打发几个孩子摘了些红薯叶子,红薯杆子,收拾了田螺,再配了一些其他食材。等东西收拾好了,晚饭的钟点,郁小闲亲自下厨,弄了两大盆子辣汤烩田螺,猪油炒红薯叶子,辣椒炒剥了皮的红薯杆子,还有丝瓜蛋汤,肉末茄子之类的东西,等着一家人吃饭。
除了黄家的所有人,梅管家夫妇,这桌子上还增加了秋家祖孙。在锦娘母女的诧异之下,郁小闲向大家介绍到:“我和秋爷爷聊天的时候知道了一件事,追根究底我娘家和他们竟然是亲戚。我们老郁家的一位姑奶奶就是秋冰月的外婆,按辈分冰月就是我的小表妹,难怪我一看她就觉得喜欢。”
来的时候老秋头就对秋冰月说了太太要收她做妹妹的事情,秋冰月心里多少有些准备。如今突然做到了主人家的席面,秋冰月倒有些不好意思了,羞涩地喊了郁小闲一声:“姐姐。”
郁小闲拉着秋冰月的说对众人说到:“以后大家要多心疼我这个小妹子才行。文龙和文凤按规矩喊冰月阿姨,其他的人按辈分称呼。我已经把秋爷爷和冰月的家奴身份除掉了,其余的家奴就称呼冰月为秋小姐,冰月小姐都成。秋爷爷的辈分大,大家还要格外尊重些。”
秋冰月在郁小闲的带领下,分别给梅管家夫妇,黄有才和锦娘见礼。按郁小闲的规矩,秋冰月也喊梅管家夫妇舅舅,舅母,喊黄有才姐夫。锦娘是妾,半个主子的身份,自然受不得礼,秋冰月称她为锦姨娘,行了一个平常的礼,她规矩地还礼,还要喊秋冰月为秋小姐。
蛐蛐乖乖地叫了一声“冰月阿姨”,站在了郁小闲身边。招娣满脸的惊讶,很不情愿,很小声地叫了一声谁都听不清的招呼,眼圈都红了,站在锦娘身后了。
郁小闲对这些假装看不到,招呼大家说到:“大家都坐下吧,今天是我亲自下厨做的菜,不知道各位可否喜欢。都是一家人,都将就着吃点。”
郁小闲做的菜,舍得放油,放调味料,又在大排档偷学过手艺,一手家常菜绝对上得了台面。黄有才立刻动手吃喝起来,郁小闲招呼着梅张氏说到:“舅母赶紧尝尝吧,往日大热的天都是舅母受累,今天我轮到外甥女敬点孝心了。”
梅管家看见这一桌子的菜,酒瘾上来了,郁小闲看见了,立刻说到:“举人家给的米酒还剩了一坛子吧,再不吃就老了,舅母拿出来,兑点水放点糖,大家都喝一碗。”
梅管家听见这些,脸上立刻笑眯眯了,口中说到:“你们兑水放糖喝,我就不用了,我就爱喝一口老酒。”
酒拿出来之后,大家吃得更高兴了,梅张氏对郁小闲做出来的菜很喜欢,虽然没有什么荤腥,却是格外好吃。郁小闲让梅张氏拿了一把牙签出来,让大家允吸田螺肉里的汤汁,若是怕辣,就用牙签把螺肉直接剔出来吃。此刻秋冰月就在照顾蛐蛐这样吃螺肉呢。
一大盆田螺很快就见底了,郁小闲赶紧说到:“留着一盆给王顺子他们尝尝,等一会儿我还有事和大家说呢。”
76各司其职
家奴和长工的饭菜本来是送到工棚那边分的,今天因为开个小会,这些人是吃过了饭才陆续来到竹舍。现在郁小闲的家奴一共是十九名,郁小闲打算宣布一下他们的分工,以后就可以各司其职了。
等人到齐了,郁小闲很快就开始了授权。梅管家依旧是两座山,整个黄家的大总管,王顺子是他的副手。王大奎负责整个山产房屋的设计,秋爷爷负责药园子;兼职山里的赤脚医生。这几个位置很重要,郁小闲预备等大势稳定下来之后,在分例上把这几个人的地位体现出来。
在分管上,郁小闲把打理南山梯田,种植养护的事情派给了王顺子的哥哥王福负责,王黑子是他的副手。斧头带着水红,负责北坡的事情,水牛兄弟两个跟着去。斧头是猎户出身,要负责整个山口的巡视,协助徐老汉家养护树木。水牛和兄弟管套种红薯黄豆的种植事务。至于协助河沟的养鱼种藕,外加帮秋爷爷管理些的药园子的事就交给水红管着,郁小闲问过了梅张氏,这个丫头很是能干,等成了亲,就更好管着斧头这个莽汉了。
王顺子的媳妇李氏饭菜做得好,郁小闲让她跟着梅张氏身边学习当家管物的本事,王顺子将来要是成了管家,李氏也少不得要接下梅张氏的担子。王福的媳妇何氏善于针线浆洗,这摊子的事交给她就成了,王山子的媳妇张氏和何氏相处地最好,就跟着去。王山子的长子王大山想和大罗学赶车,郁小闲就成全了他,王山子的二儿子愿意跟着小罗学本事,主要是侍候牲口,郁小闲就让他跟着小罗,赶车和侍弄牲口都学。
剩下的家奴除了十一岁的桃红,都是不满十岁的孩童,王福的闺女王小溪九岁了,和招娣同年,儿子王平安七岁。王顺子的儿子王大安和王山子的王小山都只有五岁,郁小闲让桃红和王小溪留在竹山上跟着梅张氏做事,也顺便跟着锦娘学些针线活。至于三个小男孩,就当蛐蛐的伴将好了,郁小闲想让他们学识字,每家出一个读书识字的人,让人家的大人有点盼头。
郁小闲决定让五个孩子以后在一起学习,虽然眼下求学之路类似勤工俭学,可毕竟是有了学习的机会。秋冰月和蛐蛐可以轮流带着三个孩子去学堂见识一下,课后大家可以一起在沙土上画字学习,互相督促。那些因为生活所迫,暂时不能学习认字的孩子也可以参与。郁小闲不要孩子们成为书呆子,学问是用来变成能力改变未来的,那些八股文章只是误人子弟。
如此分工之后,所有的家奴人家都很高兴,郁小闲又对大家说到:“现在太太我把手里的嫁妆都砸进了山里,银子花起来像流水一般。等山上的收益稳定了,我也能慢慢把本钱收回来。再往后,日子好过了,我们就仿照城里大户人家的样子,把规矩立起来,每个人按照差事,每个月有固定的零花钱月例。办差事好的,另外有赏钱。到时候,你们的日子肯定比现在活得滋润。”
郁小闲的话让每个人都觉得前景光明,脸上都有了笑容,惟独是锦娘在偷听后,脸色凝重起来。招娣心里更是委屈,她现在觉得嫡母在故意疏远她,亲娘比往日对她更是百依百顺,不是因为脚疼,她真要开始动摇了。太太打她的时候不是说了,亲娘就是亲娘,一切都是为自己好,太太自己更喜欢男孩,更心疼蛐蛐。
锦娘偷听完之后,平静地牵着招娣的手回上寨休息,背对着招娣说到:“文凤,有娘在,什么都不用怕,等我领完了太太的罚,就去求太太饶了你。”招娣抹着眼泪,跟着她的亲娘往前走,不知道为什么,她开始不恨这个从小让她抬不起头的女人了。
家奴们陆续回去休息了,郁小闲让王大奎和王顺子留下来喝酒吃田螺,梅管家在一旁作陪,又另外让人给大罗小罗送去了一份。可口的田螺肉,微酸的米酒让王大奎父子过了一下嘴瘾,王顺子兴奋地说到:“太太的手艺真是好,您在哪里学的手艺,这种东西都能做得这么好吃。”
郁小闲说到:“太太的本事也是苦熬出来的,谁又是天生会干活的?这点子吃的不算什么,等过年的时候,我露一手,你们才知道我的本事。不过今天我也不是光请你们来吃东西的,是有事找你们商议。”
王顺子听说太太有事找他们父子商议,有些受宠若惊,立刻说到:“太太有什么事就尽管说,这样说真是折煞了我们父子,我们是太太的奴才,不敢做主。”
郁小闲说到:“如今南坡已经开垦出来了,我想除了留人种地之外,多余的人手都去修水沟,盖房子,修仓库,你们看先干什么事更妥当。我虽然不会盖房子,可还是有些想法,想让你们帮我实现。”
王大奎父子沉默了几分钟,最后还是王大奎先开口说到:“太太,我认为还是先把外围修出来,比较好,山里的事还是要靠自己人,不然传了出去,官府来收粮税怎么办?等粮食收了,在过年前,我们有大把的闲工夫盖房子,盖仓库。太太不用请那么多长工,不然开销太大了。”
郁小闲点点头,说到:“王师傅想得周到了,我留徐家看着北坡也就是不想把这个秘密泄露出去。那些长工都干了快两个月的活了,里面总有一些熬不住辛苦的,不如打发了。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可以收留为家奴的人可以举家过来,我倒还想收十几个自己的劳力。我还要在山里养猪,养鸡鸭呢。”
王顺子接口说到:“太太要是信得过我,我愿意帮太太选人,早上太太和我说了那些话,我就留心探了四个单身汉的口风,他们家里都没有什么要紧的亲人了,不过是同宗的叔叔伯伯,一两个年幼的弟妹。要是我跟他们说,也许他们愿意留下来。太太将来只要在外面买了合适的女孩子给他们成了家,不出几年,太太只怕还会嫌奴才多了。”
郁小闲说到:“这世道不好,他们愿意留下来,少不得将来我还要弄些年轻姑娘回来。将来日子好了,家里的大大小小也要有人服侍。好好干活,也不怕这山里的出产养不活人。我划算了,没有五六十个人,这家是撑不起来的。”
王顺子应承到:“我会替太太留意的,这几天就把那四个人的事情定下来,有两个有弟妹的,可以一同接来。还有几个老实的失地农户,和我家当初的境遇一样,要是负担不重,我就邀他们一起来给太太为奴。有了八九个壮劳力,带着几个能干的妇人,太太暂时就不必担心人手的事情了。”
郁小闲点头同意了,对王顺子说到:“顺子,我就把这件大事交给你了,就给明天一天的功夫。明天我把我想干的事情和你们父子商议一下,那些事就由着你们办了,我知道王师傅会画图纸,等图画好了,我看了,就可以动工了。”
王大奎父子应承了郁小闲,也没有心思喝酒吃螺肉了,郁小闲让他们把剩下的都端回去给家里人吃。只留下梅管家再说一阵子话,因为她早就看出来梅管家有话要和她说。
梅管家看见四下没人了,立刻说到:“外甥女呀,你想的都是好事,可办这些事要许多银子,你走之前交到我手里的所有银子,如今只剩一百三十两,撑到收晚稻,至少要五百两。你是知道你舅母当家有多省的,现在为了省粮食,她买了不少红薯,地瓜对付,可就是这样,省下的钱也有限。”
郁小闲皱起了眉头,心想:“银子确实是个大问题,自己带去芜湖的银子不够花,回程的时候把徐店主的银票都用上了,这才带来二十几两银子回家,就昨天一天就零花了二两多。那三百两三个月的存单银子,还掉徐店主的二百两,连本带利就剩了一百一十五两,就算秋收以后再还徐店主的钱,钱还是接不上。屯在海货和人参上的近四百两银子,至少能赚回三百两,可除了中秋节可以适当放一些出去,只好的出货时间还是春节前。手上的那点黄金也能值二百两,可这是备用金,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花出去。方六爷那边的银子要十一月初八才能接到,远水解不了近渴。”
看见郁小闲伤神的样子,梅管家也不好再说什么,最后郁小闲突然想到了,不是还有一笔宣城叶家纸坊的股份和分红吗,如今这有这笔钱能解燃眉之急了。
看见郁小闲的眉头舒展了,梅管家就知道肯定是有办法了,郁小闲对梅管家说到:“我手里还有宣城一家纸坊的投本,也是吴四爷送的,明天我就出去一趟,换个一百五十两不成问题。银子的事情是我的事情,你们放心把事情办好就行。中秋前,我保证再给你弄两百两银子回来。”
梅管家一听问题解决了,眉眼也就舒展开了。
77遇到了胖子
郁小闲决定通过山间密道前往宣城,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她的行踪,她特意对梅管家交代说,自己会扮成男装,到丁家镇坐跑班的骡子车和那些来往于两地的小商人结伴去,大约是第二天下午才回来。梅管家虽然有点担心,可还是相信了自己外甥女的能力,眼下是最缺人手的时候,家里实在是抽不出车子送太太去宣城,再说,特意送太太去,也容易被贼人打眼不是
郁小闲换了男装,用锅底灰给自己的肤色增黑了,带上一顶宽大的竹斗笠遮挡夏天的烈日。如今她的头发是基本长好了,可以在头顶挽上一个发髻。加上她的身高已经接近一米七了,比南方的女子普遍要高不少,所以假扮成男人是很合适的。
郁小闲随身的包裹里除了几件换洗衣服,就是消暑的丸药和装水的一个大皮囊(这还是问方六爷讨来的)。吴小四给的匕首绑在裤腰上,郁小闲在现代是学过女子防身术的,如今有这么大的块头,对付个把人不难。那张入股的单子,她用油布裹了缝在衣服里,不到二十两银子分别绑在两条腿上。手中的钱袋里就是五百多个铜板。
天热,干粮难带,郁小闲早上吃饱了就背着包裹和水进了密道。那些火把,灯油之类是早先就预备好了的,整理好了通风口,现在白天基本上用不着火把。这次郁小闲是一路小跑着到了道观的出口,很快就出现在了落霞村的街道上。
郁小闲心想:“那位好心的马天宝大哥现在肯定是回宣城了,不如去他丈人家打听一下他在宣城的地址,将来有机会,弄一锅饺子,烙几张葱油饼,整几盘北方菜,找这个好人喝一杯,交个朋友就好。以后打首饰的事情也可以找他,这样至少不用担心原创的首饰被抄袭,送去的原料被克扣。”
郁小闲很快就找到了马天宝岳父家的屋子,房子现在是由马天宝的大舅子住着。见有人打听舅子的工作地点,马天宝的大舅子还以为是妹夫的生意来了,他很快就把马天宝在宣城从业的银楼名称告诉了郁小闲。郁小闲有顺便打听了一下去宣城的路,然后就赶紧往村外赶路。
郁小闲打算在午饭前翻过山,正好可以在宣城吃午饭。兑换了银子再回头,傍晚就可以回到家里。到时候梅家舅舅肯定会吓一跳,问到:“外甥女呀,一百多里路,你这么能一天来回?”然后自己就可以眨嘛着眼睛,调皮地说到:“就是这么快,谁让我是能干的小精灵呢。”
“哇,这样逗逗舅舅确实很有意思耶”郁小闲越想越觉得好玩,脚下就愈发加快了,直到一根树枝子从天而降,差点打到她的头,才停住了脚步。
郁小闲受惊了,大叫的一声露出了女人的本声,然后就听见有个孩子,“哇”的叫了一声,随后就是丢下竹竿子逃跑的声音,郁小闲这才知道,刚才大树枝打下来不是自然界的意外,而是人为,顿时就生气地对着树林子里骂道:“哪个混蛋在里面干见不得人的事,打伤了爷,我送他起衙门,让他吃牢饭,还要赔偿爷的医药费。”
刚骂完,不一会儿一个满脸堆笑的胖子就从树后面现身了,他拱手对郁小闲说到:“这位兄台,实在不好意思,差点伤到你了,我这里有一两银子赔给兄台压惊,请兄台息怒。”
郁小闲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胖子,胖乎乎的脸,小小的眼睛,白嫩嫩的皮肤,一副和气的样子,浑身的穿戴和泾…县那些纸坊老板差不多。都是仿缎子的细布长褂,黑布的方口布鞋,手里拿着折扇。郁小闲接过胖子手上的一两银子,不要白不要,要是被打倒了头,夏天可遭罪了,还不能干会流汗的活,最重要的是万一破相了,找谁来赔偿姐的无敌青春。
胖子看郁小闲接了银子,就立刻想走。郁小闲看见他捡起了一根竹竿子就往树林子里走,口里还说着:“我就不信我就没本事弄出一盘子菜?”
听到胖子这么说,郁小闲觉得好奇了,树上难道有什么食用菌是夏天采摘的?这说不定是个找钱的好生意,得了,跟着胖子去看看。这下子轮到郁小闲满脸堆笑了,她叫住了胖子,对他说到:“胖子大哥,这树上有什么好吃的,我也弄一点回去吃,我这个人啊,一听见有好吃的就迈不开步子。”
胖子听到郁小闲这么一说,脸上立刻有了欣喜之色,他对郁小闲说到:“兄台,你我感情也是同好之人啊,这下子我们可以做个伴了,等一会儿捉到了足够多的知了,可以再找个孩子帮我们一起烤知了吃。”
原来是抓知了啊,实在是不稀奇,郁小闲顿时没了兴趣,可胖子嘴里却话多:“我要多抓些知了昨天那些小孩子烤知了的时候被我看见了,就厚着脸皮向他们讨了一个来尝一尝,结果一吃上了,还真觉得香。今天不多抓几只,吃起来真不过瘾。那孩子就是被我雇来抓知了的,才抓了三只,就打到了朽了的树枝,这才让兄台收了惊吓。”
对于抓知了的事情,郁小闲并不陌生,这是她孩童时代,每年必修的功课。孩子的逆反心理强,即便是妈妈不准她杀生,她不用工具,还是照样在矮树上徒手抓知了,知了背上的那团瘦肉呀,不论烤,还是炸都是人间的美味。
郁小闲回想起当年吃知了肉的事情,忍不住吞了口水。貌似上高中以后,在一心培养乖乖女的舅母的眼皮底下,她再也没有干过抓知了,吃知了肉的事了。想到这里,郁小闲对胖子说到:“胖子兄,你会抓知了吗?会烤知了吗?”。
胖子憨憨地笑了,摇了摇头,郁小闲爽气地说到:“我会,那孩子准备了面筋还是浆糊粘知了啊?”
胖子赶紧把一根长竹竿和一只装浆糊的小竹桶子递给郁小闲,说到:“兄台,就有劳你了,我这个人不贪,抓五十只就好,我过个瘾就行。等得手了,中饭我请兄台去酒馆吃一顿,不过你还要帮我烤知了。”
死胖子,一个人要吃五十只知了还说自己不贪吃,郁小闲有心想戏弄一下胖子,于是白了胖子两眼,说到:“你是本地人?纸坊的老板?我帮你抓了知了,烤了知了,你会不会赖账?”
胖子笑了,说到:“光顾着说知了了,还没有和兄台互相认识一下。我叫金世莱,家住宣城,家里做点小生意,西街人称金胖子的就是我,你一打听就知道了。昨天下午我帮内人到她姑母家送一份三朝礼,晚上就歇在落霞村,这才有机会碰到烤知了这样的美味。兄台如果信不过我,我再给兄台一百文做定金,等兄台抓住了五十只,我付一百文,帮我烤好,我再付一百文。”
郁小闲惊讶地看着胖子,听这胖子一说话,她敢断定此人绝对是一个不扣不扣的生意人,而且是很精明的那一种,抓个知了都是一步一步付款的,于是她心里立刻有了一个主意,她对胖子说到:“金大哥,我是宣城叶家纸行的一位股东,要赶去叶家纸行办事。你肯定是带了车马来村子里办事的,不如我们做个交易,我替您抓知了,还用知了做菜给你吃。你呢,用车子载我去叶家纸行,让我在午饭上搭双筷子如何?”
金胖子的眼睛转了转,然后问到:“叶家纸行的股东,你这样的人我可不惹。”说完就要拿扑捉知了的工具离开,这下子轮到郁小闲着急了,她拦住金胖子,说到:“金大哥别走呀,我从来没到过叶家纸行,只是受朋友之托,去把他在芜湖赢来的一张入股的计息票子变成现钱。不管叶家纸行是不是黑店,我都要去拿回自己的东西。”
金胖子看了看郁小闲,说到:“把我的一两银子还我,去叶家纸行没有压惊费不成。他们家在城里是一霸,最喜欢欺负你这样的外地人,要是你信得过我,我帮你变现,不过要收一成的费用。”
郁小闲的脸都要绿了,立刻把手上刚捂热的银子还给了金世莱。郁小闲是个做惯了买卖的人,她觉得眼前的胖子虽然贪财,可确实是按商业的规矩办事。有话说在前面,开了价,由对方决定要不要接受,是正常的流程。另外,郁小闲对眼前的胖子还有一个直觉,这个人不是个奸诈的坏人。
吴小四的股东息票确实有可能是叶家纸行给的一份干股,想换成现银,出点血是难免的,毕竟吴小四已经是垮了台的黑…社会,这份钱想折现自然要亏一点。
既然是做生意,自然要还价的,郁小闲对金胖子说到:“金大哥,我的跑腿费就是这笔银子的一成,都给了你,我辛苦一场,两手空空也伤心不是。不如我们对半分吧,我抓知了给哥哥你享用,请你吃中饭。以后有了好吃的,一定不会忘了你。我和落霞村的陈家女婿马天宝是朋友,他就在西街的凤翔银楼当师傅,你也不用怕我不讲信用,我一个外乡人,还能在你的地头上耍赖?
78 美味的知了
金世莱听到郁小闲的请求之后,想了一会儿,才说到:“三七开,你三,我七就算成交。时候不早了,你赶紧抓知了,中午就在我内人的姑妈家做了,我要吃新鲜的。”
郁小闲见一下子省了最少三两银子,也就不再计较了,心想:“死胖子,只要你爱吃就死定了,姑奶奶的美食会收费很贵的,你赚我多少钱,到时候我会全部赚回来的。”
捉知了的游戏开始了,郁小闲留心听着知了的叫声,寻声定位,在竹竿子上点上了浆糊,蹑手蹑脚去沾知了,不一会儿就捉到了十来只。眼看前面的树还很多,郁小闲却转身要去另一片林子,金世莱急了,说到:“小兄弟,那边的林子还有很多知了,你怎么换方向了?”
郁小闲鄙夷地看了一眼金世莱,说到:“你懂得知了吃什么的吗?它们吃的是树的汁液,要是它们正在吃的那颗树的树汁是苦的,知了的肚子就全是苦水,收拾的时候不小心沾上了,知了最精华的那块肉就有怪味道了。所以我沾知了是要看树的,桃树,梨树,李树上的最好,不然柳树,杨树的,最不好吃的是苦楝树上的,全是苦水,那樟树上的也有怪味。”
郁小闲这么滔滔不绝地一说,金世莱看她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吃货和美食家不一样,美食家是有技术的吃货,知道如何做才能吃到正宗的美味,有的还能亲自动手料理。这样看来,金世莱也只能算在吃货那一类的人里面,郁小闲作为“准美食家”和厨艺爱好者,完全可以俯视他。
金世莱得到了郁小闲的指点之后,作为一个落霞村的亲戚,他当仁不让地带了路。村里有一片桃树林,他把郁小闲领到了那边。郁小闲一看,乖乖,这片桃树林的知了真是多呀,她在矮树上,徒手都抓到了六七只,很快五十只知了的扑捉任务就算完成了。
金世莱用来装知了的是一个布袋子,郁小闲怕时间长了,知了死了,味道不好,于是催促着胖子赶紧带她回亲戚家。想到美味马上就要入口,金胖子激动地带着郁小闲赶紧跑回了老婆的姑姑家。郁小闲也要赶紧跑,她现在口渴地很,抓个知了,劳动强度大了,把带来的水都喝光了,急需补充饮用水。那死胖子真拿她当雇工,她抓知了的时候,死胖子居然在树荫下看着。
很快两人就到了金世莱太太的姑母家,那家的房子还挺气派,一看就是村子里的富户。这位姑太太家刚添了一个孙子,所以金世莱才代表生病的妻子带着儿子送三朝礼,喝喜酒,他的儿子此刻也还在姑婆家里玩呢。这时离中午开饭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金世莱和姑母家的管家打了招呼,就直接带着郁小闲去了厨房。
郁小闲对知了肉的料理水平,实践操作只限于油炸知了和烤知了,不过她在书上看过其他的料理方法,今天就试做一下吧。知了的头和翅膀不能吃,肚子里面有树的汁液也不算好吃,精华部分就在背上,那团全瘦肉,怎么做的都好吃。郁小闲准备把五十只知了做成三道菜,烤知了背脊肉,油炸知了肉,还有一道“肉馅知了”。
烤知了肉最简单,在知了背上划开,用木棍串了烤,边烤边撒上盐沫子,等到焦黄酥脆了,就可以实用。从前郁小闲和小伙伴只吃背部的瘦肉,其余部分就丢给家里的鸡啄食。可这次烤了二十只,金胖子和他的十岁儿子先吃光了背上的肉,结果不过瘾,把知了屁股都吃光了,看来吃货的品性是会有遗传的。还好郁小闲这次都是在桃木和杨柳上抓的,否则看他们吃得下去吗
油炸知了更简单,直接油炸就可以了,郁小闲不打算做了,她打算把把剩下的三十只知了全部做成“肉馅知了”。活知了清洗干净,摘去翅膀、腿子,仅用身体部分作为原料。金世莱按照郁小闲的吩咐,去问管家要了半斤五花肉和一些新鲜菜蔬,还有少量水淀粉,一个鸡蛋。
制作“肉馅知了”时,先将鲜猪肉剁成细泥,拌上适量食盐作馅,里面适当放些蛋液和水淀粉使得馅子更嫩些。然后逐只挑开知了的肚子,将拌好的肉馅填入知了的肚子,投入油锅用微火慢慢煎炸至熟,捞出装盘时摆出花样,再用新鲜的绿叶菜装饰成蝉伏绿枝形状,上桌供食用。这样的美味既好吃,又很有诗意。
郁小闲很快把这件成品摆上了盘,金氏父子看见了没有立刻动手分食,看了几分钟之后,才由金世莱动手先尝了一个,金世莱细细品味之后,突然开口对郁小闲说到:“兄台,你贵姓,你是厨子出身吗?这个实在太好吃了,这么一盘子,我猜酒楼的客人愿意花一两银子品尝,吃过之后,每盘收他们三两银子,只怕都有人愿意。不如你和我合作吧,我的酒楼正缺一个好厨子。”
郁小闲自己还没吃过这样的“肉馅知了”,这回还是依着书上的方法头一次试做,难道真的有那么好吃?郁小闲拿筷子试了一个,果真是美味,不过馅子还是次了一点,如果在自家的厨房再试一次,也许真的可以卖大价钱。
看见老爹吃了一个“肉馅知了”,金家的小子馋得要命,立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