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闲女当嫁-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馄饨,撒上香葱,淋上麻油,一定让他们吃得肚子圆滚滚的。我在山里猫着不出门,自己瘦了一圈,连孩子都跟着瘦了。今天我带着孩子出门,就是想买些新鲜东西回去做给他们吃。现在买好了,又恐没到家里,东西就变味了,所以寻到少奶奶这里预备先做出来解馋。”

作为一个对美食敏感的吃货,陈少奶奶听到了那些流口水的菜,立刻忍不住说到:“黄家妹妹那么麻烦干什么,天气热,你自己上街买菜哪里受得了暑热。那些东西叫我家婆子去买,妹妹指点她做出来,我也能尝尝味道。你看看我的下巴,到了夏天也尖了。我家的三个小子,每天都不好好吃饭。”

郁小闲懒懒地说到:“陈姐姐向来知道心疼人,可我这个人嘴巴要刁的时候特别刁,东西不合胃口,我吃的也不开心,所以嘴馋了,必定亲自看了新鲜的好食材,让人处理了,亲自看着做出来,这才不算浪费东西。你不知道,扬州的大厨们准备大宴席的时候,都是亲力亲为,不然错了一点,都吃不到真正的美味。我早上特意寻了些好食材,就在姐姐家做出来,我们一块乐一乐。”

陈家少奶奶听郁小闲这么说,馋虫就上来了,她巴不得如此。陈少奶奶赶紧让做饭的婆子带郁小闲去看厨房,缺什么就立刻去买去,还让身边的一个下人帮着打杂烧火。

郁小闲下厨把秋冰月也带上了,让她负责把荷叶,荷叶秆子清洗出来,以及制作酸梅汤。做荷叶稀饭很容易,先去熬粥,粥快好的时候,把刚煮出来的碧绿荷叶水倒进去,放一点盐煮开就行。等稀饭温热之后,就可以放在井水中冰镇。

酸梅汤就更容易了,买乌梅和少量甘草同煮,熬出了味道后放冰糖,放凉冰镇,等到喝的时候再加冰块。

郁小闲安排了秋冰月的活计,又让两个帮忙的下人中的一个去帮忙熬荷叶水,烧火,反正稀饭陈家早就煮了,不用另外煮,另一个会做饭的婆子帮忙处理小鱼和田螺肉。

田螺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止渴,醒酒的功效,可以治热结小便不利、疔疮肿毒等疾病,在夏天吃是最好不过的。

郁小闲让做饭的婆子把田螺肉用盐水搓洗数次,达到十分干净的程度,作为备用。她亲自动手把新鲜的五花肉切成薄片,用自己的配方腌制,等入味之后,再配上切好的茭白丁,茄子丁,水发蘑菇丁用竹签子串了,用油片刻爆香后,浇上卤汁煮熟,就是一道荤素搭配的美味棒棒肉,而且不易上火。

处理好的小鱼也是需要腌制,沥干水后再炸香炸酥,起锅时撒些葱丝,紫苏叶子就可以装盘了。这炸鱼的事情,郁小闲就交给了做饭的婆子,天热了,郁小闲也不想在厨房里太过辛苦。

麻辣海带丝就更简单了,把海带丝过水烫熟,用卤汁浇上拌好入味就可以上桌。看来今天要展示手艺的就是馄饨和爆香田螺肉了。郁小闲在大排档打过工,这点小事难不倒她。

馄饨的肉馅是龙虾肉和瘦肉,配上少量紫菜,葱姜末调制出来的,今天没有买鸡炖汤,就用清水煮也一样好吃。大热天,郁小闲不想自己动手制作馄饨皮,打发老姜头去跑腿,在县城里最好的小吃店里看着伙计亲自做了一斤坯子,立刻送来。胚子买来之后,只需三五分钟,郁小闲就能手擀出一堆薄如蝉翼的皮子来,想当初,郁小闲在大排档也算是金牌打杂了。

剁馅子的粗活交给底下人,调味靠自己,郁小闲准备先把爆香田螺肉做出来。做鱼做河鲜什么的,一定要放菜籽香油,菜籽油去腥味十分的在行,而且出锅的时候非常香。郁小闲准备的作料是少许花椒、姜丝、干辣椒段、紫苏叶子、蒜瓣、小香葱段、一点点豆豉、青椒切圈,料酒等等。

郁小闲把洗干净的田螺肉用盘子盛了备用,等锅热后放入适量菜籽香油,略烧至冒小烟,此时油沸,十分适合爆炒去味。油到位后,加入少许花椒炝锅,顿时就香味四起,花椒炝锅后,放入姜丝、干辣椒段继续炝锅,增强香味,水汽爆炸声中加入田螺肉爆炒,期间勤快的翻锅,以免让肉炒老了,待肉翻炒得有些发干的时候,加入料酒去腥味,盖上锅盖焖煮一会,待料酒快熬干的时候,加入热水继续焖煮。

多次添热水后,加适量的盐,待锅里水量不是很多的时候,加入蒜瓣、紫苏叶子、少许的豆豉继续翻炒一下,加入青椒圈和适量的盐后焖炒一会,再加入小香葱段入味,待青椒稍微软和了,就可以出锅了。如此做的爆香田螺肉十分入味,香味十足,而且田螺肉十分的筋斗,吃起来鲜美无比,暑天的下饭精品菜。想当年,这道菜在郁小闲打工的大排档,一天要卖出去上百份。郁小闲偷师的机会一大把,所以手艺都学精了。

在郁小闲的专业速度之下,很快一桌子美味就齐全了,为了孩子们能吃些,郁小闲的辣椒下的比较轻。陈少奶奶又让厨娘添了几个清淡的菜,在摆桌子的时候,她就很想尝菜,奈何那么多小包子盯着呢。要是大人先偷吃,估摸着等大厨上桌后,桌上就剩些空盘子了。

陈少奶奶和众小包子吞着口水等饭菜齐全的样子逗乐了郁小闲,她这个做菜的人此刻更饿,为此郁小闲要更加自律,不然某些菜可能就只能上半盘子了。

麻辣海带丝,爆香田螺肉,十分入味的棒棒杂素肉串,干炸小香鱼,豆瓣酱炒荷杆子,荷香稀饭,冰镇的乌梅汤摆上桌子的时候,郁小闲就开始往开水锅里丢馄饨,一斤皮儿包两斤馅子,汤子里放了点盐,准备盛馄饨的碗里放了碎紫菜,小虾皮,等连汤带水的馄饨舀进碗里的时候,再撒葱花,淋上麻油,酱油,搅拌一下,落肚,这才算是享受。

73快乐之后

三斤馄饨两个大人,四个小孩一同分享似乎是足够了,可是饭菜的香味又引来了三个不速之客。三个小孩子正吃着,陈家少奶奶正等着她的那一碗时,陈家的另一位少奶奶陆氏和她的两个孩子进了门。和郁小闲交好的这位陈王氏少奶奶走过去不太高兴地跟弟媳介绍说到:“这位是黄家竹山上的太太,今天带了吃的,亲自下厨做饭,我们都不太好意思劳烦她的。弟妹吃过了中饭就赶紧带着孩子们去午睡,不必到我这里见礼。

看见堂哥吃得很香,手里还拿着串着肉菜的竹签子往嘴里送,陈陆氏的四岁儿子就跑过去站在堂哥面前说到:“哥哥,好吃吗?也给我一个。”

真是吃货的悲剧呀,最后这一桌子的菜还是加了三个新吃客,陈王氏的大碗馄饨也因此变成了小碗。郁小闲因为怕中午热,已经喊了老姜头带着一两银子,买了二十斤冰块放在饭厅的大木盆里,过堂风一吹,夏季中午的暑气都被吹散了。

舒适的体验,美味的饭菜,让郁小闲心情都大好起来,哼起小调来。陈王氏也觉得此刻很幸福惬意,问郁小闲说到:“妹妹那边的人都这么会享福吗?”。

郁小闲眯着眼睛点点头说到:“这个还不算享福,我那边比这好玩,享福的事多了去。钱是什么,赚钱为什么,辛辛苦苦赚钱就不图一个用得轻松,畅快。有福不懂得享,有钱舍不得花,做钱的奴才就是个傻瓜傻蛋了。”

陈王氏对这个说法很是赞同,她今天是享受到了,二十斤冰块要整整一两银子,她平日子最多用点冰块在吃的上,论消费上的舍得没有郁小闲有量。这些吃食,她也从未在这个小地方吃过,陈陆氏也一样。

美食之后,女人们各自带着孩子,在屋里小睡片刻,起来之后就开始说起了别人家的长短,欢声笑语一片。孩子们在一处躲猫猫,玩泥巴,玩得不亦乐乎,好一个浮生半日闲。

在此之后,陈家的两位少奶奶都和郁小闲成为了朋友,郁小闲从她们嘴里听来了很多八卦,对了解当地的事情人物很有帮助。郁小闲得知陈陆氏居然是榔桥镇陆员外家的堂侄女,顿时就笑了,看来以后去榔桥镇会有更好的资源利用了。花几个钱交际一下,不仅快乐,将来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

这次串门在傍晚时分才结束,车子回程的时候,早上的五个孩子把他们摸来的一桶田螺和一些山葡萄都送到了郁小闲车上,郁小闲心里很高兴,明天的美食又有着落了,真开心。她又拿出了一把钱赏给孩子们买糖,跟他们说,改日她也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和他们玩耍,几个孩子自然是愿意。

蛐蛐今天玩得是最开心的,他在车里说到:“娘,今天我玩得很高兴,以后您能经常带我出来玩吗?”。

郁小闲说到:“这事不能说死了,将来有机会,娘会经常带你出来见识一下。不过这享乐的事情也不能常常有,不然也没有这么有味了。就像好吃的菜一直吃就没味了一样,到底是少吃多滋味来的绵长。”

郁小闲说这话的时候看了一眼秋冰月,发现她听懂了,正在点头呢,这丫头确实是聪慧,性情也好,郁小闲觉得能把她栽培出来。

车到家的时候,黄有才他们也刚回家,每个人都晒得皮肤发红,郁小闲让秋冰月赶紧弄些药给黄有才他们。再看锦娘,脸上的皮都晒伤了,她疼得流眼泪,给郁小闲请了安之后说到:“太太,妾今天是明白了太太往日在外面的辛苦。太太往日待我和亲姐妹似的,我太不惜福了。”

郁小闲看了看锦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只能说:“知道就好,看你以后还敢不知分寸吗?我在外面跑商比这还辛苦,不过你也是太不当心了,不知道弄个帽子和面巾包着头脸吗?破了相怎么办,现在找秋姑娘上药去,别指望我会饶过你。”

锦娘听得出郁小闲的话外音,立刻谢过去上药了。这时候蛐蛐早就捧着一些山葡萄去给招娣献宝去了,郁小闲闻听梅张氏说,招娣烧了一天火,哭了一天,弄得几个家奴的孩子都不好意思,她淡淡一笑,今天不去看招娣了。

郁小闲让梅张氏把田螺养在阴凉的地方,滴几滴油,让它们渐渐地把泥巴吐出来。明天她准备亲自下厨弄给大家吃,这样也可以和几个管事的人在一起说说话。走了这些天,又玩乐了一天,有些决定该和大家说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郁小闲带着秋冰月去了秋老头那边,饭也是和老秋头徐家的人一处用的。饭后,秋冰月去上寨照顾众人的晒伤,郁小闲则留下了和老秋头单独谈事情。郁小闲打算和秋冰月的爷爷商议一件事,她想让秋冰月去了家奴的身份,收她做自己的义妹。秋老头听说了这个决定,高兴地立刻给郁小闲跪下了,口中说到:“太太,您看出来了,冰月确实不是普通人,我就把恩人的外孙女托付给您了。”

郁小闲看见老秋头这么一跪,就立刻明白了秋冰月这个女孩子的身世不一般,于是试探着说到:“我初次见到了冰月就觉得她和那些普通人不一样,你这么一跪就是证明我猜对了,她是官家出身吧。本来我的庶女也有九岁了,我完全可以认冰月做养女,可我觉得这样会委屈冰月,所以我才特意把她认作平辈的妹妹。”

老秋头感激地说到:“冰月小姐的外祖父李大人是个大清官,救过我们一个村庄人的命。魏忠贤这个阉狗罗织罪名杀了恩人全家。冰月的母亲宛如小姐当时还小,被卖到了青楼。我们村庄的人知道了恩人有后,一个村庄的人凑了几年钱才赎出了冰月的母亲。后来宛如小姐和一个姓杨的秀才成了亲,她生冰月时难产死了,临死前她看着大冬天的满月给孩子取完名字叫冰月,就咽气了。”

郁小闲扶起老秋头说到:“宛如小姐的夫婿杨秀才不要孩子吗?这孩子怎么会一直跟着你?姓了秋?”

老秋头说到:“那个人不提也罢,他不配做冰月的爹,婚后知道了宛如小姐在青楼待过,就写了休书遗弃了小姐,可怜宛如小姐当时还怀着冰月,他也太狠心了。宛如小姐死了,我家儿媳刚好夭折了孩子,就收养了冰月。后来我们整个村子遭灾被水淹了,活下来的就剩我和冰月了。我年轻时当过采药人,就带着她在山里住下了。采药风险大,我寻思我死了不要紧,就是担心恩人家绝了血脉,所以才自愿带着冰月来投靠太太。将来要是冰月成了亲,一定要让她分出一房男丁改姓李,这样恩人一家也有人祭祀了。”

郁小闲问到:“秋爷爷,这些事情冰月不知道吧?”

老秋头说到:“这些我都不会告诉她,要是老秋我等不到她成家的那一天,还请太太说给她听。”

郁小闲点头说到:“冰月妹妹是秋爷爷养大的,将来要是她在子嗣上发达,不但要给李家开枝散叶,还一定要为秋家立后嗣,这一点我会交代她。从此我和冰月姊妹相称,就是要好好把她栽培成我的左膀右臂,将来的一切我都会以长姐的身份好好替她安排。明天晚上我就会去县里勾掉你们的家奴记录,烧了契约,你我都是一样的人。”

老秋头听后连声感谢,这件事就算说妥了。离开田山,郁小闲一路散步回去竹山的上寨,一路都在思考。今天这么一天是郁小闲来明末最快乐的一天,也就是在今天的快乐之后,她想开了一件事,她不打算做一个很辛苦的救生包了,她要把手里的事情规划好,就算离开也不会伤害任何人,她要在明末清初的时代追求自己的幸福。

等山城围好了,她要过些属于自己惬意的生活,有钱了也可以享受一些对于古代而言是奢侈的事情。有些事情劳心的事情,她打算找人替自己干,秋冰月这个小丫头就不错,只比现在的自己小七岁,把她训练出来,将来黄家就可以让她看着些。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郁小闲觉得招娣这个女孩子很难胜任当自己的帮手,做好当家人。招娣不是不能干,就是没有容人的气度。可因为她是自己的“女儿”,蛐蛐的姐姐,郁小闲还是会尽力调教她一番。

回到上寨,秋冰月已经帮蛐蛐洗好了澡,郁小闲看见她眼红红的,蛐蛐也憋着嘴,就知道有事情发生了。秋冰月没有告状的意思,看见郁小闲来了,就低着头告退。郁小闲猜到这件事是招娣有关。郁小闲觉得没有必要在宣布收秋冰月为妹之前节外生枝,于是没有留下秋冰月问话,只是在睡前问过了蛐蛐,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74 布局新生活

招娣看见蛐蛐带了山葡萄给他吃,本来还挺高兴,当得知郁小闲带着蛐蛐和秋冰月两人去县上的大户人家做客,还吃了好些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立刻恼了。正好碰见秋冰月来给锦娘上药,少不得摆出小姐的款,折腾骂了秋冰月一顿,顺带把蛐蛐也给说了几句。

蛐蛐还是个小孩子,对长期护着他的姐姐自然会有些感情,可是毕竟没有心机。贪吃爱玩也是所有小孩儿的特性,蛐蛐也不可能特意瞒着招娣去县城玩的事。郁小闲知道招娣的小心思,也不打算苛责她。今天的事更清楚地显出了两个女孩子的心性,秋冰月果然是乖巧懂事,值得被调教。

郁小闲有心冷落招娣一阵子,看她什么时候来找自己求情。一个女孩子连父母都不懂讨好,也就不知道如何讨好丈夫和婆家。世上的事情有时候没有对错之分,面对长辈,自己想留住的人,自己想依靠的人,一味的“硬气”,到头来失去的欢心就很难挽回了。作为一个母亲,必须教会女儿低头的重要性。

郁小闲在屋里洗好了澡,就到梅管家夫妇的屋里说了一会话,主要就是说把秋冰月收为妹妹的事情。认义妹不如认为表妹,郁小闲想假说秋冰月的外祖母是她郁家的姑奶奶,这样好名正言顺认下这个妹妹,她还想着将来梅管家夫妇能把这个孩子当做女儿老看,彼此有个照应。

梅管家夫妇和秋家祖孙接触了一阵子,也觉得秋冰月确实是个好苗子,就答应了郁小闲,将来多一个女儿也好。老秋头已经七十岁了,比梅管家大了十八岁,梅管家为此矮老秋头一辈也不丢人。

次日清晨,郁小闲早早起身去巡山,这么多天了,山产到底建设成什么样子,自己实在要好好看看。梅管家按照吩咐去了县里,把秋家祖孙的奴契书给销掉,郁小闲决定先看田山,再让梅管家陪着看竹山。

田山的北坡才种满了各种植物,竹林子还没有长起来,毕竟竹子从种到长成要四十五天一个周期。要弄出一个竹林当天然的遮掩物,还需要等待。徐香草的全家为了让郁小闲帮助徐香草修补容貌,是玩了命的帮着收树苗,种树,全家老小都晒脱了一层皮,瘦了一圈。梅管家给郁小闲报了帐,买所有树苗,徐老汉就花了十四两三钱银子,实在是省了大钱。

那些黄豆也被播种到了树中间的空地上了,徐家七口人每天浇水看护,十分勤力。看见郁小闲来了,徐老汉连忙过来打招呼。郁小闲夸奖了徐家人一番,又说了去梁大夫家的事情,当徐老汉听说女儿的容貌有可能恢复成正常人的样子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郁小闲知道现在最了解北坡的就是徐老汉,于是问徐老汉说到:“徐叔知道我这满山能有到多少亩的豆子和红薯?”

徐老汉眯着眼睛想了想,说到:“小老儿没种过地,听王顺子说,大约能有十五亩豆子,三亩多红薯。”

郁小闲算计了一下,就算每亩地收八十斤豆子,这下子也能有一千二百斤黄豆的收成了。普通红薯的亩产大约是五千斤,夏薯要比春薯少一千斤。(康熙年间的人口大发展的重要功臣就是红薯了,它的亩产量高,能养活很多人。)自家竹山上还有一亩多红薯田,也就是说,可能会有两万多斤红薯会在秋天收获了。只是红薯的收储不像芋头一样简单,看来要提前准备如何利用这些红薯了。

郁小闲把心头盘算的事情放了放,又对徐老汉说到:“徐叔,我打算把我家的这片北坡都交给你们管着,明年除了替你们全家交山产税,还在山脚下盖房子给你们全家住着。除此之外,还要给你家多少工钱合适?”

徐老汉是个极为精明的人,听到这话立刻说到:“就这管林子的活,一年给八两,还给房子住,已经不少了。我们还能替太太做些手工换钱,要还拿太太家的钱就太过分了。我们本来还想着为香草给太太白干几年活呢。”

郁小闲知道徐家人都是本分人,于是说到:“徐叔,我看这样吧,我还会派家奴来管北坡,山顶那一处种植园要是有事,你们全家也要帮些忙。因为你们是交了山产税的,去举人家的山头弄些东西比我们家的家奴合适。你家多领了一件差事,我也另外要给些报酬给你们,我想除了刚才我提的报酬,每年我再给你家一些吃的。至于多少,也就看我家山头的出产。”

徐老汉听了以后连连点头,郁小闲定下这件大事就往老秋头的种植园去了。

郁小闲穿过樟树林子就到了老秋头管理的种植园,为了把这个园子打理好,梅管家给老秋头拨了七个帮手。王顺子的爹王大奎即便腿脚不方便,也不肯在家休息,带着一群长工,帮着在山石上修建房子。北坡护林人的屋子在一分地不到的面积上,做出了上下两层,厨房饭堂,卧室都齐全,还有晒台,看来王大奎还是挺有本事的。

老秋头和王大奎的个性很合拍,接近山顶的这一处种植园被他们布局地很合理,预留了些山石多,土地贫瘠的地方修建房屋,圈舍,肥沃些的土地上不是种了药草,就是撒上了蔬菜种子。老秋头感念郁小闲对秋冰月的照顾,看见郁小闲来了,赶紧迎上去,王大奎也被人推着木质的轮椅过来了。

王大奎还是头一次见到自家的主母,郁小闲调制的那个混凝土,他非常感兴趣,郁小闲就把自己的配方说给他知道了,又和他聊了一些自己对山里设施的想法,主仆两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郁小闲觉得有了一个这么有经验,有想法的土木工程师兼设计师,真是老天的恩赐,于是交代老秋头要弄些要药材,帮助王大奎调理身体,少些病痛。

看过这一处,郁小闲就上了山顶,这里风大,石头多,只有做个蓄水池最合适,在水道处引一根管子过来,利用虹吸原理把水吸到蓄水池,这样存了水,种植和饲养牲畜都不用担心了。郁小闲看过这一处之后,立刻让人把小罗找来,把修水池的事情和他说了,具体如何引水到北坡的各处就要他和两位长辈商议着办。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发现了王大奎这个人才,郁小闲就要对她委以重任。

郁小闲又看了南坡的梯田,王顺子报告说连山脚下的育秧田,一共开垦出了三十一亩三分田地,用黑土育肥,估摸着每亩能产六石左右的粮食,足够自己人吃到明年早稻打下来,不断顿。

看见王顺子的高兴样子,郁小闲也很受鼓舞,她问王顺子说到:“再给你十来天,晚稻就能插好秧苗,到时候你看能不能把种地的事交给你兄弟,我有别的事情交给你。”

王顺子愣住了,种地不是太太家最大的事情吗?郁小闲看着他一笑说到:“王顺子,你可是帮太太我弄了一群家奴的人,梅管家年纪大了,他的位子迟早总是要交给年轻人的。你难道不想太太我给你一个机会?”

王顺子在郁小闲为奴也有这么一段日子了,知道郁小闲称呼梅管家夫妻为舅舅舅母,从来没想到管家这个好差事能落在自己头上,如今听到郁小闲这么一说,自然是感激,他对郁小闲说到:“我王顺子要谢谢太太这么看得起我,要是太太想让我跟着梅管家学点本事,田里的事情可以交给我哥哥王福打理。我们王家人为了报答太太,一定会用心替太太家办差。”

郁小闲点点头,说到:“王顺子,我信得过你们老王家。现在我想问你,家里现在请的长工里有多少可以长期雇用,将来我不仅要种地种树,还要养鸡鸭,养猪羊。要做管家先学管事,一个好管事就要学会用人,而且用对人。”

王顺子想了想,说到:“家里请的长工短工都现在我跟前干过活,我对梅管家说了,打发了五六个不能干的,现在的五十二人都是可以做长工的。我以为,要请长久的长工应该请成了家,有家室的人。一来有了责任能安稳干活,二来有女人管家的人,也少了很多不干净的事。眼下这五十二个人里头,我看中了几个,要是能全家迁来做太太的奴才都是好的。还有几个光身子的单身汉,若是太太有意替他们娶妻,这些人留下来做家奴也好。其余的人如何,等插完了秧,我留心些,等年前结算工钱时,再和太太说。”

郁小闲知道王顺子本来就有留心观察他人的习惯,这一点是作为管家必须有的才能。自己说破了让他干什么,让他留心些用人,以后再让他跟着梅管家学些交际买卖的事情,锻炼他几年必定能得到一位好管家。

75 愿景

郁小闲和王顺子聊过之后,又问了问小罗那边的事情,南坡泥沼那边的蓄水池是基本修好了,如今小罗正带着那些人,正在把那些水脉凿开,改造成明渠暗渠,便于取水灌溉。放养鱼苗和种植莲藕的事情也很快能进行。郁小闲估计等晚稻播种下去之后,田地上只需要留八个人打理,那时候全部的人力物力就该转移到盖房子和修筑一系列设施上了。小罗还是留着做水利,王顺子和他父亲修房子修仓库,家里的牲口和骡子也该有人管。

厨房,浆洗,针线,饲养,采买,出行,安全都该有管事的人了,这座山中之城一旦运行起来,就需要在不同的岗位配置上合适的人。郁小闲突然想起大学老师讲的一段话。想偷懒的人都应该先勤快地建立一个系统,给它一个推力,让它自己运转起来,环环相扣,互相制约。自己只要掌握了几个关键制约点,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系统带来的福利。

郁小闲现在做的一切调研就是在部署这个山中城的运作,在冬天之前,这个城就必须开始试着运行。郁小闲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这个城一个推力,等整个城开始运行起来的时候,就是郁小闲在另一个城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她期待着自己的幸福。

巡视完了田山就到了午饭时间,郁小闲回竹山吃饭,梅管家已经回来了,事情办妥了。郁小闲对梅管家说到:“舅舅,中午您小睡之后同我把竹山上巡视一遍,晚上把所有家奴和小罗喊过来吃饭,我有事要宣布。”

梅管家是个能办事的人,他对郁小闲说到:“外甥女,你累了半天,下午好好歇歇,竹山的一切都在舅舅心里,你只管问。自从开了田山,盖棚子,做用具,用尽了竹山上能用的竹子。明年,竹山上就没有一根能卖钱的竹子了。好在竹子长得快,到明年春天就又是葱茏的一片了。我侍弄的两分地糯米都开始分蕖了,糯米就是种一季,端午种下,秋天和晚稻一同收,能收一百斤,正好来做立冬酒。先种下去的一亩多红薯,叶子长得很好,你舅母已经开始打尖做菜叶粥用了。花生也长得挺好,能收个两三百斤。外甥女你真能,这么不按时令种,还能收些东西。”

郁小闲更关心她的花和各种瓜,赶紧问那些长得如何,梅管家说到:“都还不错,西瓜立秋前能收个二三十个。丝瓜已经摘了好些做菜,那些不好摘的,就等着老了留着丝瓜络,洗碗刷锅都能用。长得最好的是南瓜,你舅母会过日子,说等长成老南瓜留着做菜,冬天吃更好。至于你种的那些花,开得很好看,不过不能吃,有什么用。”

梅管家的话让郁小闲仿佛看到了那些粉黄,金黄的丝瓜花,南瓜花。清晨采摘些不会结果的雄花,清炒或是摊鸡蛋都是很好吃的菜,要是愿意费些油,用蛋液和面粉加作料调出糊糊蘸了油炸,那个味道,爱美食的人都喜欢。

郁小闲吞了口水,接着梅管家的话说到:“那些瓜固然有用,可花也是有用处的,不仅看着赏心悦目,还可以做花草茶,做香料,做胭脂,等明年我闲下来,自然要用上。这些都不说了,不知道水泡子地里的芋头长得可好?”

梅管家回答说:“好得很,家里就属这两亩多地不用劳力就可以收获了。这次种的是九头芋和红芽芋,水肥都是老天爷给的现成福,两亩多地收七千斤芋头不成问题。等秋天叶子枯萎了,就去挖出来,除去留种的母芋头,当饭做菜可以吃半年。剩下的大米也能给太太赚些银子回来。”

郁小闲知道芋头是耐储存的好东西,就是种起来没有红薯那样粗放好管理,七千斤芋头至少要留五百斤母芋头,那六千多斤,自然干燥脱水倒是比红薯耐储存,明年可以适当多种些。

经过梅管家这么一说,郁小闲就不用再巡视竹山了,那半亩菜园,从来没有闲过,郁小闲也没必要管。送走梅管家之后,她把整个巡山的结果回忆了一遍。首先是确定的是连着好几年,竹山上的竹林可能除了春笋和一点夏笋就没有出产了,想要吃冬笋,至少要有四年以上的老竹子。

郁小闲统计了一下今年的预期的收获,晚稻能收获一万多斤,在套种的模式下,今年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