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直到三十年后,电动汽车的发展事实上仍然不容乐观,全靠国家政策扶持艰难前行。
  以林蕊的直觉,国家政策不会补贴一个行业三十年。
  毕竟,我们国家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没做到,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哪儿来的那么多真金白银填窟窿?
  大人们的表情都有点儿尴尬。
  这就好比爬楼去吃烧烤,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跋山涉水好不容易爬到了顶楼。
  啪,眼前一道铁门,门里头火锅滋滋冒着热气,铁板烧上的肉都烤好了,你却没有钥匙进不去。
  王教授愣了下,微微蹙额,旋即又轻松起来:“车上备电池,就跟备用车胎一样。一旦汽车电池耗尽,就换上充满电的新电池。”
  “第一,两块电池究竟能支撑车子走多远。第二,电池要怎么换?操作难度大的话,依然会赶跑买车的人。”林蕊没有给王教授面子的意思。
  生产者不能单纯地指望依靠消费者的情怀去圈钱。
  环境保护是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会心甘情愿地花一大笔钱来买不好用的环保产品。
  你解决不了人家的实际需求,难不成要人家买了你的车,然后推着车走?
  那样倒是更环保呢,连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都可以一并消失了。
  但人家脑子该有多不好使?专门掏钱推车玩。有那功夫,人家还不如推板车去呢。
  王教授被林蕊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林鑫拍了下妹妹的后背,警告她不许再插嘴。
  有些话私底下说没关系,当着这么多人面前下教授的脸,简直就是讨打。
  林蕊吐吐舌头,脑袋倒在她姐的肩膀上,开始各种挨挨蹭蹭地撒娇。
  只要一谈到做生意挣钱,她就不由自主地代入进去。
  明明知道是条死胡同,干嘛还一脚踩进去。
  跑在时代太前面,也是脱离现实啊。
  “先到厂里头看看吧。”镇领导笑着邀请远道而来的客人。
  相形之下,他对造汽车并没有那么执着。
  既然费尽心思请人牵桥搭线请来了教授,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吧。
  造汽车有麻烦,那总归还能制造其他东西。
  只有早点儿动起来,才能解决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
  镇长要给教授们递烟,就连林蕊跟苏木这两个孩子都收到了北冰洋汽水。
  “实不相瞒,我们现在压力非常大。”镇领导指着闲置的机器道,“现在厂子停下来了,上班的人只能回家。在外头做小工的人,人家大楼都不盖了,哪里还会要他们。”
  镇长跟厂长促膝长谈过,觉得眼下的困难很可能还只是刚开始。
  国家政策缩减的目的是控制物价上涨,可是眼下物价还没有被控制住,谁知道要用多长时间?
  “我们总归要动起来,给这么多人找条活路。”
  林蕊拖着她姐的胳膊,小声问:“他们以前是生产什么的?”
  “自行车。”
  林蕊一口汽水含在嘴里头,直接喷了。
  果然鸟枪换炮,有理想有抱负,造自行车的连摩托车都没过度,直接飞跃到电动汽车了。
  “我们厂原先是联营厂,跟上海的大厂联营生产自行车。现在,上面不许搞联营,也不让我们再挂他们的牌子生产。”镇长无奈地苦笑,“其实人家什么都不用干,光给我们牌子,一年就拿走一二十万。”
  苏木好奇:“那为什么不让联营呢?”
  镇长摊手:“说什么呢,我们乡镇企业就是小娘养的。拼死拼活想方设法挣点儿钱,上头还嫌弃我们抢了国营厂的生意。我们不过是讨口饭吃,哪里能跟大厂比啊。”
  林蕊心想算了吧,三十年后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国企缺乏市场竞争力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除非垄断型企业,否则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是国企领导人集体没能耐吗?当然不是。
  只不过他们身上背负的包袱太沉重,头上的紧箍咒太紧,还有不少地方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现象。
  经营管理者连人事任免权都没有的情况下,谈什么发展。自己都泥菩萨过江,又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事呢。
  她怕被她姐揍,赶紧捂着嘴巴跑到苏木背后,试探着伸出脑袋:“那你们为什么不考虑制造电动自行车呢?”
  都想到电动汽车了,又是自行车厂,有现成的生产设备,竟然会想不到电动自行车?
  林蕊委实觉得匪夷所思。
  陪同的村支书下意识地笑起来:“这自行车不都是蹬轮子的嚒,还怎么装电动啊。”
  林蕊奇怪:“摩托车不也两个轮子,谁自己蹬着车往前走啊。”
  既然都想到汽车不用汽油改用电力了,为什么不想想将四个轮子改成两个轮子?
  我们国家可是自行车大国!
  即使是三十年后,自行车依然穿梭于大街小巷。虽然共享单车坑死了一帮创业者,但自行车有市场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比起困难重重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无疑更有现实可行性。
  首先,你不用说服消费者花个十几二十万买辆汽车啊。
  林蕊转过头找卢定安:“卢哥,你还记不记得那个装在钐镰上的发电机,把它改装在自行车上,不就能自动推着车子走了嘛。”
  说起来,她当时想到电动钐镰,还是靠上辈子见过的电动自行车的启发呢。
  “你们想想,电动自行车是不是能够避开电动汽车的一众陷阱?首先,考虑依靠自行车出行的人都不会走的太远,三四十公里就差不多了。这就意味着对蓄电池的要求不会像汽车一样高。同样的,充电的难题也更好解决。”
  自行车灵活啊,骑着车去当班,直接在单位就能充上电。也因为这样,它不需要非得再额外建造充电站。
  “现在一辆摩托车就好几千甚至好几万,一般人根本买不起,而且排气濡染又严重。自行车不一样,装了电动机之后,价格应该也能控制在摩托车以下吧。”
  林蕊记得上辈子林主席买来代步的电动自行车好像就两三千块钱。
  现在生产电动车,应该……比三十年后便宜吧?
  她想想现在自行车已经二百块,有点儿不敢确定,只能满怀期待地看着厂长。
  关于成本控制,这儿总没有比他更清楚情况的人。
  众人都沉默起来,率先打破这凝滞状态的人竟然是王教授:“电动自行车,技术上是可行的。二十世纪初,就有人申请过滚轮式后轮摩擦驱动电动自行车。”
  林蕊被这名词绕晕了,十分佩服博闻强识的王教授。
  现在可没有手机上网搜索引擎,他的脑袋就像个资料库。
  林鑫偷偷告诉妹妹,王教授是公认的天才,自学能力惊人,拥有过目不忘之能。
  当初学校安排他接待外国同行。他短短两天时间翻阅对方的著作,连每个细节点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林蕊决定识相地保持沉默。
  她一个学渣,在如此残忍残酷残暴的冰冷世界中,还能说些什么呢?
  镇领导听到王教授的高论,顿时眉开眼笑:“教授,那您说说,咱们时候时候能投入生产?”
  王教授丝毫不掩饰跟看怪物一样的眼神:“你以为搞科研是上牙齿碰到下嘴唇就能完成的事?一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花费的时间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林蕊在边上暗自叹气,这位王教授还真是会得罪人啊。
  好好的话,愣是被他说得这样难听。
  王教授转过头看陆教授:“怎么样,老陆,这事儿你愿不愿意干?你要干的话就把你的研究生拉过来。咱俩的老骨头碰到哪儿都要躺上好几个月。”
  林蕊相当惊讶,王教授也没有研究生了吗?
  既然连卢定安都绞尽脑汁想要请他出山,那他肯定是位大拿啊。
  郝教授招不到研究生她倒没那么奇怪,毕竟农业听上去就莫名其妙地矮了其他专业一等似的。
  林鑫轻轻地撞了下妹妹的胳膊,冲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开口。
  不想王教授不仅博闻强识,眼神也相当锐利。
  他自嘲道:“我这个教授是没资格带学生的,他们说我会教坏了学生。”
  陆教授赶紧应声:“好好好,我跟着你就是了。刚好那几个小子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实习呢,搞创新总比炒冷饭强。”
  他抬头看了眼卢定安,点点头道,“你没课的时候也过来,给你师兄打打下手。”
  林蕊咂摸着陆教授的口风,这是内定要招卢定安当他研究生的意思吗?
  嚯,学霸果然是学霸,真受欢迎,这才大一上学期呢,就有大佬要将他招收到门下。
  卢定安显然也是吃了一惊,旋即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应声。
  林蕊看着眉开眼笑的卢定安,心中疑惑,上辈子的干爸为什么没有读研呢?
  明显他有继续求学的愿望,他的家庭情况又不需要他毕业了赶紧出来挣钱,委实是个搞科研的好人选。
  后面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放弃了深造的计划?
  林蕊摇摇头,算了,不想这么多。
  说不定几年后,大佬发现挣钱的好机遇,实在不舍得继续在大学里头看着机会眼睁睁地溜走。
  毕竟,现在就有个顺口溜“穷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


第126章 爸爸干什么
  厂子小有厂子小的好处; 拍板就能做决定。
  厂长没意见; 镇长也点头;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板上钉钉。
  别看林蕊前头一直上蹦下跳的各种撺掇,等他们真决定生产电动自行车的时候,她反而有种不可思议的虚幻感。
  妈呀; 果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他们连电动自行车都没亲眼见过; 竟然就能这样胆大包天地说上就上。
  压力山大; 林蕊偷偷拽着苏木朝天际拜了拜。
  你们门派不是信奉老天爷的嘛; 赶紧求老天爷保佑。
  林鑫看着两个小的一本正经地拜天,再抬头看看落到山边的夕阳; 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她眼皮子直跳,蓦然想到了婚礼也叫昏礼,因为古人曾于黄昏之际缔结婚姻仪式。
  当姐姐的人觉得自己一定是头昏了,竟然想到如此匪夷所思的事。可这并不影响她拉下脸; 直接拽回还在虔诚地拜个不停的妹妹。
  林鑫心情复杂地看着面色平静无波的苏木,心中暗恼母亲。
  都是她妈,好端端的说什么给妹妹找小女婿。搞得她见着苏木都觉得看哪儿哪儿不对劲。
  心中百味杂陈的长姐拽着林蕊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既然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决定已下,那么接下来顺理成章要安排科研团队的进驻问题。
  已经停工的工厂正好可以充当现成的实验场所; 厂里头会安排两位信得过的熟练工人给他们当帮手。
  厂长还将自家新盖的小洋楼让出来; 供科研团队住宿生活。
  至于一日三餐,在这儿更加不是问题。他爱人会负责好后勤工作。
  王教授心情相当不错; 甚至难得开口称赞:“看看,这才是要干活的做派。你们去国营厂里头瞧瞧; 放个屁都要开会研究讨论上三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憋着,影响不好,不许放,憋死拉倒。”
  林鑫无奈地捂住妹妹的耳朵,这位王教授说话还真是一点儿都不讲究。
  镇领导没接教授的话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派烟活动,笑嘻嘻地邀请众人:“乡下没什么好东西,都是粗茶淡饭,还请各位大教授不要嫌弃,赏脸一块儿吃顿便饭。”
  说是便饭,可镇领导都亲自露面了,哪里能便到哪儿去。
  王教授与陆教授都没拒绝的意思。
  吃饭他们的下乡活动中也是重要的项目。
  几千年的饭桌文化承载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不吃这顿饭,镇上跟厂里的人就无法安下心来。
  西板桥虽然隶属于高元县,却距离安省的金山县城更近。
  两辆车一前一后开上路,上了他们这边车的镇政府秘书滔滔不绝地跟他们介绍当地美食。
  王教授连连点头,还跟人家讨论吃食的做法。
  林蕊严重怀疑他连客套都省略了,直接留下来吃饭,绝对不是为了让合作方放心,纯粹是因为他在山上寡狠了,馋肉。
  没看到他对秘书鼎力推荐的茶干兴趣缺缺,说到当地的钵钵肉时,却眼睛都冒绿光了嚒。
  金山县城不大,算不上多繁华。车子经过的道路两旁,林蕊没看见三层楼以上的建筑物。
  夕阳已经看不到踪影,天边只留下一圈红亮的光晕。
  林蕊兴致勃勃地看着路边的小吃摊,这儿楼不高,卖吃的却不少。
  她还瞄到了炸麻雀,顿时双眼放光,跃跃欲试。
  林鑫拽住心中一片草原的妹妹,瞪眼示意她不许瞎胡闹。
  说得眉飞色舞的秘书眼睛却尖,立刻热情洋溢地邀请大家尝尝金山县的特产炸麻雀。
  这时节刚过秋收,正是麻雀养得肉质鲜嫩的时候。
  “我们小时候还要抓麻雀,除四害,结果全便宜了大家的嘴巴。”
  林蕊跳下车,一本正经道:“以后估计得愁麻雀太少,虫害肆虐了。”
  在前头领路的秘书笑呵呵:“可不是,农药一打,化肥一撒,好的拐的全都倒了一地。”他掏出钞票请客,“来,师傅,给我们的贵客来几只最肥最大的炸麻雀。”
  林蕊转动眼珠子迅速搜寻四周,路边有支摊卖馄饨饺面的,又推车卖米粑粑的,有挑着担子卖荸荠的,还有人在切花生酥。
  真想将她的泡椒凤爪跟吊炉烧烤推过来卖啊,看看大家多舍得在吃上花钱。
  林蕊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伸手接镇长秘书递给她的炸麻雀时,她眼神无意识扫过歪脖子柳树,顿时一滞,旋即大喜过望:“爸,你怎么在这儿?”
  她跑过去,拽住她爸的胳膊,心疼不已,“爸,你眼睛肯定累坏了吧,都戴上眼镜了。”
  林建明看到小女儿也颇为惊讶,伸手摸摸孩子的脑袋,笑道,“你爸我都这把年纪了,眼睛还能有多好使啊。”
  林蕊撒起娇来:“不,爸你在我心目中永远最年轻最帅。”
  林建明哈哈大笑,朝先前跟他说话的人微微点头,然后扶着女儿的肩膀往吉普车的方向走。
  卢定安赶紧放下花生酥,过来跟林建明问好:“叔叔,真巧,您也在金山县啊。”
  后面镇政府的小车也停了下来,镇长热情地下车,大老远就伸出胳膊要跟林建明握手:“哎呀,林工,您可是我们的大恩公。要不是您,我们还在抓瞎呢。”
  林建明连连摆手:“别,您说笑了,我可什么都不知道。”
  镇长一怔,旋即放声大笑,冲林建明挤眼睛:“对对对,林工什么都没做。我就是想请林工喝顿酒。”
  幸亏上桌的不是茅台,否则林蕊真要咋舌。
  镇长还在遗憾,现在茅台酒不好买,市面上假货多,还是喝他们当地老酒坊酿出来的酒。
  王教授等人都摆摆手,酒无所谓,反正他们对酒也没有研究。
  镇长是个长袖善舞的合格主人,立刻笑容满面:“那就吃菜,尝尝我们乡下的野菜。”
  服务员川流不息,一道道菜往上端。
  林蕊看着上桌的甲鱼汤跟清蒸鳜鱼,感觉野菜的范围的确比较广。同样的,烤羊腿跟红烧牛尾也都是野菜。
  陆教授笑呵呵的:“哎哟,今儿野菜的颜色比较丰富啊。”
  镇长跟着笑:“对对对,还差一样野菜,地皮菜,韭菜炒地皮菜,够野菜了吧。”
  服务员为难地道歉:“对不起,这时候没地皮菜了。是我们的失误,忘了从菜单上撤下来。”
  “怎么回事,你看我们什么大菜都点了,还吃不起你们家的地皮菜?”镇长的脸拉了下来。
  饭店经理刚好经过包厢,闻声赶紧进来道歉:“失礼了失礼了,马镇长,都是我们不好。快点,端百菌汤上来,给镇长赔礼道歉。”
  林鑫微微皱眉,林蕊却双眼放光。
  她拉着姐姐的手,激动不已:“姐,我们可以种植地皮菜。”
  既然地皮菜这样受欢迎,又是季节性供应,那完全可以考虑大棚种植啊。
  林鑫的手又开始痒了,冲妹妹皮笑肉不笑:“你说说,要怎样种植?”
  林蕊想也不想:“那是专业人士的事情,我就负责提出创意。创新才是发展的原动力。”
  林鑫冷笑:“创新是基于科学技术,缺乏了这个基础,都是嘴炮。”
  桌上的大人笑了起来,镇长夸奖林建明:“林工,你们家这两朵金花真是金凤凰啊。”
  林建明摸了摸小女儿的脑袋,又骄傲又有点儿不好意思:“我家这丫头啊,从小就古灵精怪。”
  林蕊撒起娇来:“爸,你应该多夸我鼓励我。”
  “对对对,蕊蕊可是大功臣,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陆教授筷子点碗,笑呵呵的,“今儿你可得多吃点。”
  林建明听说小女儿建议自行车厂生产电动自行车,愣了一下,拍拍女儿的脑袋:“你啊你,知道怎么造自行车吗?”
  “不知道。”林蕊干脆利落,抬眼示意饭桌对面,“他们知道就行了啊。”
  镇长扑哧笑出声,指着林蕊道:“哎哟,林工哎,你们家的金凤凰将来肯定是领导。”
  林蕊不好意思地又躲到了姐姐身后。
  到底是镇长,官场上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她将来最少也是个处级干部。
  林建明放下了手上的筷子,笑道:“我家闺女叫我跟她妈惯坏了,我也被带歪了。”
  众人一阵哄笑。
  他跟着笑道:“歪就歪了,我说点儿歪主意。其实除了电动自行车外,有个常用拖货的工具,也可以考虑电动化。”
  苏木反应最敏锐:“三轮车!”
  他跟蕊蕊一块儿出摊做生意时,因为骑不动,常常只能推着三轮车走。
  “对,就是农用三轮车。”林建明正色道,“现在物资流动性大,正儿八经的生产资料可以通过火车、卡车还有轮船运输。但是像农民进城,跑个二三十里路的那种,挑着担子走太累,坐公交车东西又不能带太多。”
  这个时候,三轮车就是项很好的运输工具。
  毕竟,自行车只能带人,带不了多少东西。
  林建明笑笑:“这也就是我随口一说,到底要怎么来,这儿都是专家企业家,得听专业人士的专业话。”
  镇长赶紧要给他敬酒:“这就是专业话啊,怎么就是随口说了呢。”
  眼下乡镇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已经显出问题来。
  以前是不愁销路,现在好多厂东西生产出来就只能堆在仓库里头占地方。
  他们得考虑销售问题。
  林建明还没来得及喝酒,包厢门就从外头被敲响了。
  一个夹着公文包,西装里头套着棉背心的中年男人径直走到林建明跟前:“林工,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见死不救。”
  马镇长赶紧过来拦住:“干嘛呢,许厂长,你们一个造纸厂盯着林工有什么意思。”
  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实在不地道。
  许厂长焦头烂额,一屁。股坐在硬挤出来的空位上,闷头喝完一杯白酒,苦笑道:“你得给我条活路啊。你们有专家支持,有政策扶持,咱们就隔了一座桥,这真是成了天堑。”
  说来这位许厂长跟他的金山县造纸厂也是命途多舛。
  去年那位赫赫有名的承包大王号称要创办造纸集团,将全国一百家造纸厂归于麾下。
  已经连续亏损两年,奄奄一息的造纸厂终于发现了救命稻草。
  许厂长相当豁的出去,直接上承包大王家门口堵人,死活拉着对方到厂里头看。全厂打出横幅,坚决要求被承包。
  最终,他们得偿所愿了,但是结果却相当惨淡,亏损反而更加严重。
  林蕊在政治课上听老师提起过这个“包治百病”的新闻。事实上,人类历史中就不曾有任何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
  承包大王连要承包的厂是个什么状况都没好好调查,就将厂子承包下来,结局能好到哪儿去呢。
  “现在我们已经终止合作。说白了,我自己干不下去大不了被捋帽子。可是厂里头这么多职工,哪个不是上有老下有小,总得开工给人家过日子啊。”
  许厂长又往嘴里头灌下一杯酒,“反正我也没脸可以要咯。今儿既然你们请来了专家,我赖着也要赖出个药方来。反正我今儿就在这里不走了!”
  王教授跟陆教授面面相觑,要说帮忙改造生产工艺,减少能耗之类的,他们还能出出主意。
  厂里头生产的纸销售不出去,那他们也没办法帮忙推销宇宙牌香烟啊。
  “你们试试生产新产品怎么样?”大约是兔死狐悲,自行车厂的胡厂长并没有赶许厂长出去,反而帮着出主意,“你看现在饭店用的这种带香水的擦嘴纸就不错嘛。”
  许厂长摇头:“这个哪里还轮得到我们啊,早就有人生产了。承包大王搞得就是这个。”
  林蕊举起手:“可是面纸还是很少啊,我都没在外头买到过。你们不能光想着饭店会用,平常大家都会用到的。”
  打喷嚏流眼泪,要用面纸的地方多了去。现在饭店的这种面纸根本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林蕊比划给众人看:“就这么半个巴掌大的一包,随手抽出来用,用完了直接丢掉。不比手绢方便多了。还有这样子一本书大小的盒子,里头装着抽纸,家里办公室放在桌上,需要用的时候随时抽出来。”
  她都要急死了。
  现在都有人想到拿卫生纸擦嘴,怎么造纸厂还不赶紧生产一包包的面纸?


第127章 自荐推销员
  林蕊急着要找纸笔画给众人看。
  苏木赶紧将自己的单词本给笔递上。
  他现在要求自己每天都背上十个单词; 争取早点儿赶上大家的进度。
  林鑫看着妹妹激动的样子; 不得不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 怕她情绪过于激荡下会诱发癫痫。
  林蕊趴在桌上,认认真真地画出面巾纸的模样。
  苏木凑过来看,恍然大悟:“噢; 这个我知道,我师伯收的小师姐就经常用。”
  林蕊顿时火冒三丈:“你师伯还收女徒弟?还小师姐; 小师妹呢?”
  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苏木委屈:“都说了我们不是和尚。再说了; 令狐冲都能当恒山派的掌门; 我师伯为什么不能收女徒弟?”
  “呵,好好努力啊; 将来争取也去尼姑庵当掌门。”林蕊狠狠瞪了他一眼,旋即笑嘻嘻地将图纸推给大人们看,“我干爹说的,咱们没有面巾纸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特种用纸她不懂; 估计技术门槛不低。可是生活用纸不一样啊,它种类繁多,人们日常生活都需要。
  苏木被她怼得脸红脖子粗,半晌才冒出一句:“我又没说我要管尼姑庵。”
  他就是举个例子打个比方而已; 蕊蕊干嘛冲他发火?
  林鑫脑壳痛; 狠狠掐了把正要反唇相讥的妹妹,警告地瞪两个小的。
  你俩够可以了啊; 这在外头呢,竟然还敢闹腾。
  林蕊委屈得撅起嘴巴; 明明是他想当尼姑庵掌门的,他都有理想有抱负了,还不许她大力鼓掌啊。
  卢定安憋笑憋得整张脸都撑不住,赶紧扭过头去张嘴哈气。
  林建明只好假装没看见儿女之间的官司,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又扯到工作上:“这个面巾纸从制作工艺上讲,难不难啊?”
  “已经很成熟的工艺了,国外都用了半个多世纪。”王教授干光了一坛子钵钵肉,心情相当愉悦,一边啃羊排,一边慢条斯理道,“造纸的流程我不熟悉,帮忙找人问问应该问题不大。你说是吧,老陆。”
  可怜陆教授正全心全意奋斗卤水老鹅,被莫名其妙拉下水,只能眨巴眼睛应声:“我给问问吧。”
  至于问出什么结果,他可不打包票。
  许厂长立刻兴高采烈,直接起身离桌,对着一桌人深深鞠躬:“你们都是我们金山造纸厂的再生父母,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林蕊吓得手一抖,夹着的烤羊排都掉在了地上。
  她心痛得龇牙咧嘴,差点儿打翻手边的碗跟杯子。
  碗,杯子,对了,纸杯和纸碗啊!
  林蕊迫不及待地推开包厢窗户,示意大家看楼下街道两旁的小吃摊:“你们看,这么多卖吃的地方意味着什么?餐具,大量一次性餐具市场。”
  《陈焕生上城》里头说了,现在人讲究卫生,火车站都不提供茶杯,得自己带杯子接开水。
  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想到随身带茶杯。
  去外面买吃的,干的还好办,都是用纸包或者用塑料袋装。可是湿的喝的呢?没有自己带盛放器皿就意味着卖主要提供餐具杯具。
  这样卖的人额外增加了清洗餐具需要的时间跟人力成本,买的人心里头也嘀咕,担心产品卫生。
  现在玲玲姐卖雪梨银耳汤跟牛奶炖蛋什么的,林蕊给支的招都是直接在碗里头套个塑料袋子。
  这样一个人吃完了,直接收起塑料袋子丢掉。碗再重新冲洗开水烫一遍完事。
  可这依然非常不方便,使用卖主提供碗筷吃东西的人就不能离开摊子,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一次性纸碗纸杯就不一样了。”林蕊又跟打了鸡血一样朝众人画饼,“这样买了吃的可以一边吃一边继续逛街。这对刺激市场消费也很有好处。这意味着消费者很快就会盯上第二个吃的。”
  夜市文化盛行后,泡沫饭盒开始大规模占领市场。
  为了清理白色污染,政府招数使劲,事倍功半。
  可是如果一开始,一次性餐具就主要是可降解的纸质产品,是不是能够少走很多冤枉路?
  林鑫扭过头去,防止自己脸抽筋。
  她就知道自家妹妹三句话不离老本行,肯定会扯到吃上。
  林蕊噘嘴,民以食为天。
  她现在还想发展多功能小吃车呢。
  集烧烤、油炸、涮锅、麻辣烫、关东煮、铁板烧功能于一体,推着就能走的小吃车。
  卢定安这回没憋住,笑着连连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一个人就开出一条美食街。”
  林蕊得意洋洋,这样才爽啊,想吃啥就有啥。
  卖东西的人站在小车里头,起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许厂长说了句俏皮话:“这敢情好,我们县里头的农机厂现在正愁要怎么转型呢。林工,还请你家千金去给参谋参谋。”
  镇长立刻瞪眼:“够可以了啊,四个金点子,我们的金凤凰已经给你四颗金蛋,你还想直接把金凤凰抢到你们金山县去啊。”
  许厂长一点儿也没脸红的意思,理所当然道:“凤栖梧桐,金凤凰可不得栖息在金山上。”
  林蕊囧囧有神,金凤凰金蛋。妈呀,她又不是蛇,上哪儿生蛋去。
  林建明笑着摆手:“孩子就是说说而已,不然怎么说孩子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都是他们的呢。”
  也只有孩子什么都不管不顾,啥都敢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