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啥叫点招,就是不管你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大学点名要了你就是你。
  但是点招也会有个门槛,由大学自己设置。
  这小哥哥高考两百分出头,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怕爷爷嫌弃他,居然骗大佬是三百分。
  收钱办事的人按照三百分设立门槛,直接将他踢出局。
  有生以来,她跟她妈头回听到楼下的小哥哥被打得鬼哭狼嚎。
  母女俩捧着省实验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乐得啃光了当时还只是林主席朋友的后爸贡献的一盆子香辣卤鸡爪。
  爽!谁让那小哥哥也不是个东西。小时候老仗着自己年纪大,欺负她跟楼上的小哥哥。
  自以为能进重点大学了,不闷声发大财也就是算了,还成天在忧心前程的林家母女面前显摆他家能耐大。
  动不动就说她初中毕业没学上可怎么办哟。
  叫他阴沟翻船,她俩一定在边上鼓掌叫好。
  林蕊越想越美,嘴巴咧开想起来得合上,舌头碰到牙齿的时候,她才猛的回过神。
  妈呀,她发什么癔症呢,她怎么能忘记林主席的人生轨迹?初中毕业去河校当打字员,然后一路混到在职博士文凭,成长为正处级干部啊。
  上什么大学,高中都可以直接pass掉。


第79章 教授再登门
  可惜芬妮这个小叛徒也没多暖着外婆的心; 因为她已经双眼亮晶晶地盯着林蕊:“跟卖串串香一样吗?”
  夏天时解放公园门口的盛况; 芬妮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成语“络绎不绝”。
  来买串串香的客人络绎不绝。
  偶尔她也会偷偷想; 如果她家也像那样做生意,会不会很快就能跟三奶奶家一样盖小洋楼了?
  可惜这个念头她只能压在心底,她爸妈是绝对不会再做生意的。
  过年前那次毛蚶的事情; 到现在她妈提起来还脸色发白。就差一点儿,她爸便要被抓去蹲大牢了。
  林蕊只恨没有尾巴黏在屁。股后头; 不方便她翘上天:“那当然; 我的卤凤爪在刘叔叔那儿可受欢迎了。”
  外婆在边上悠悠地笑:“嗯; 可惜咱们郑家村啊,估计是卖不出价钱来的。”
  她话音刚落; 道真嬢嬢的妯娌招娣婶婶就过来了,笑着道:“我听我们家老三讲三婶婶你又有新东西卖啦?刚好,卖鱼的过去我没赶上,来称点儿鸡爪下饭。”
  林蕊立刻麻利地夹出卤干子让招娣婶婶品尝; 笑嘻嘻道:“开业大酬宾,每买一根鸡爪就赠送卤干子一块。”
  卤干吸收了鸡爪的鲜味跟卤水的香辣,放进嘴里头一嚼,真跟吃了肉一样。
  外婆倒是听笑了:“可不是; 素肉都是用豆干做的。”
  “你这卤干单卖多少钱啊?”招娣婶婶放下筷子; 笑着问。
  林蕊不假思索:“还是一毛,跟大根爷爷一样。”
  郑家村偶尔也有人挑着担子卖卤干子; 是隔壁镇上专门做豆腐的一个老头。
  他豆腐只在自家店面上卖,平常隔三差五也会挑上担子到附近村镇上卖五香干跟卤豆干。
  大人小孩最欢迎的是他的卤豆干; 因为镇上卤菜店不卖,而他家的卤干子又很有味道,还不贵,非常适合打牙祭。
  可惜大根爷爷夏天那次下暴雨跌了跤,腰摔坏了,挑不了担子。他儿子打死不肯做豆腐,带着媳妇出去打工了。
  郑家村的卤干子就这样断了来源。
  招娣婶婶也是有阵子没吃到卤豆干了,立刻豪爽地掏出一块钱:“好,那我要两根卤鸡爪跟四块卤干。”
  林蕊麻利地往搪瓷缸子里头挑了两根大鸡爪,然后快速夹了八块卤干子,笑嘻嘻道:“我请小凤跟小景的,我还是嬢嬢呢。”
  小凤跟小景是招娣婶婶的孙子孙女儿,刚上小学。
  说着,她又舀了两勺卤汤,推荐道,“这个泡饭吃,特别香。”
  招娣婶婶愣了下,放声大笑:“哎哟,对哦,我们蕊蕊也是嬢嬢哎。”
  第一单生意开了张,后面接二连三就有客人找上门。
  郑家院子修的位置好,恰好像个小十字路口。门前是村里头的大道,从东到西基本上都往这边走。
  厨房连着的小道虽然人流量小,可禁不住刚出锅的卤鸡爪卤干子浓郁的香辣味随风飘荡啊。
  人们走过郑家门前,基本上都会循着香味去厨房窗户跟外婆打声招呼:“哟,三婶婶(奶奶)烧了什么好吃的?”
  再看到吊在窗户边上的小黑板写着卤鸡爪、卤干,泰半会摸出身上的角币回味一下卤干的鲜美。要是手上钱再宽裕些,还会顺手再买根鸡爪尝尝。
  林蕊连着做几单生意,心中就有了数,转过头来跟外婆强调:“鸡爪得跟卤干搭着卖。”
  村中人跟常去刘师傅卤菜店消费的客人又不一样。
  比起三毛钱一根的卤鸡爪,他们更青睐于一毛钱一块的卤干子。
  可是买一根鸡爪送一块卤干的优惠,他们错过了又觉得可惜,所以才会挣扎着添上两毛钱,买根鸡爪叫小孩子馋馋嘴。
  “三毛钱一根卤鸡爪,要是客人不要送卤干子,那就一块钱四根卤鸡爪,再饶一块干子。”林蕊肚子里头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
  反正尽可能的不要找回钱去。
  顾客形成购买习惯后,就会下意识地继续消费。
  五毛钱一根鸡爪三块卤干,可比五毛钱几小片的猪头肉有吸引力多了。
  而这点钱,在镇上的卤菜店只能买花生米或者兰花豆。
  芬妮在边上听得眼睛发直,蕊蕊做起生意来真是一套一套的。
  原本她还在担忧,村上不比城里头,个个口袋里头都揣着钱,掏出来痛快得很。
  万一蕊蕊卤了这么多鸡爪跟干子,结果却卖不出去,那可怎么办?
  这么一大锅鸡爪跟卤干呢,卖不完可不得坏掉。
  林蕊真想叹气,怎么会卖不出去呢。
  看看挑着担子到村上卖豆腐跟拎着篮子兜售鱼虾的小贩,哪个走的时候,担子跟篮子不是基本上都卖光了?
  还有人追了大半个村子,就是为了捞一块豆腐称两条鱼。
  这说明什么?说明广大村民同志蓬勃的购买欲望根本得不到满足。他们迫切需要商品市场面向他们开放。
  郑家村距离镇子远,走上五六里路或者坐车、骑车上街,那必须得是大事才能够让村民下定决心如此大费周章。
  可是寻常时候,他们就不想买点儿吃的打打牙祭?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是商业服务的根本。
  《芙蓉镇》白看了啊,要说穷,刚解放那会儿不是更穷?可人家豆腐西施照样靠着卖米豆腐盖上了新楼。
  李国香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料,所以国营餐饮店才开不下去。
  芬妮佩服地竖起大拇指:“蕊蕊,你真是这个,太厉害了。”
  她一直想挣钱,只惋惜自己不是城里人,地域限制了发挥。
  可她根本没想到,吃的还可以卖给身边的大爹大妈。
  先前饺子的事情也是这样。
  她看着串串香边上的馄饨摊子就觉得人家生意也不错。串串香她不会弄,可包馄饨她会啊,她动作也不慢呢。
  要是支起这样一个小摊子,每天卖个百八十碗,就算只赚十块八块钱,一个月下来也两三百呢。
  可郑家村哪有人会在村上买小馄饨,大家都是自己包自己吃。
  结果蕊蕊就撺掇婶婶搞出来冻水饺,照样在村里头卖得好,连其他村上的人都慕名而来。
  少女羡慕又懊悔,为什么她就想不到这么多卖东西的主意呢?她怎么就这样笨呢?
  “因为你不好吃。”林蕊不假思索,“勤劳朴实的人基本自力更生,很少想到现成饭。不像我,好吃懒做。要是我外婆家里头卖饺子又卖鸡爪卤干的话,那我不是每次回来都有的吃嘛。”
  比方说她现在,啥时候犯馋想串串香跟寿司了,跑去找王奶奶跟玲玲姐就好。
  熟能生巧,王奶奶和玲玲姐的手艺可比她最初强多了。
  所有的致富路线,那都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光自己富裕不行,还得让周围人一起富裕。
  “啊哟,这一套套的。我们蕊蕊将来肯定能当致富能手,戴大红花。”窗外伸进个毛茸茸的脑袋,大队书记笑呵呵,“听说我三嫂嫂又搞出大动静啦?老远就看到好大一朵蘑菇云。”
  苏木一本正经地纠正人家:“蘑菇云那是原子。弹,卫星不那样的。”
  大队书记笑嘻嘻:“这动静还不比得上原子。弹啊。来,三嫂嫂给我来五块钱的鸡爪跟卤干。哎哟,这多红焖羊肉啊,那你匀我一碗呗。”
  今儿他本来打算好好在家里头招待郝教授夫妻,结果他家老婆急着追豆腐担子买五香干,把锅里头的红烧肉交给小孙女照应。
  等她追了大半个村子好不容易捞了两块豆腐买了五块干子,回到家就闻到焦糊味。
  灶膛里头的硬柴还在烧着,小孙女跑到隔壁看电视挪不动脚了。
  本来小姑娘就打算看个小品,结果后面又放了《阿信》,她就看入了迷。
  不用说,自家的红烧肉变成了烤肉,还是成焦炭的那种。
  书记老婆气得想打孙女儿,当爷爷的人赶紧拦着。
  小孩为啥馋电视,不就是家里头没有吗。
  要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谁还耳朵竖得老高,一听到电视机响,赶紧巴巴地凑过去看。
  大队书记想请郝教授夫妻去镇上饭店好好吃一顿,夫妻俩无论如何都不肯,只说家常便饭就好,还非得给他家粮票跟饭钱。
  “赶紧的,三嫂嫂,我这可不是为了我自家啊。”大队书记催促外婆,“你家是先进,树立了好榜样。但是先进得带后进,不能光你们富裕,我们郑家村也要共同富裕。”
  林蕊赶紧放在夹鸡爪的筷子:“那怎么行,哪里能让你一个人请,教授是咱们全村的客人。”
  说着,她朝表弟使眼色。
  鹏鹏机灵的很,立刻拔腿就跑:“我去请教授爷爷跟奶奶。”
  “哎哎哎,你家不能这样啊,霸占着教授算怎么回事?我是要给全村找门路挣钱。”大队书记急了,“田里头也得想办法长出金子来。”
  苏木已经麻利地跑出屋,拦住想要去追鹏鹏的大队书记。
  林蕊笑嘻嘻地冲表弟喊:“你就告诉爷爷奶奶,我知道稻田里头应该养什么。”
  大队书记愣了下,仔细回想自己说过的话,肯定他没在郑家人面前漏过底。
  这丫头怎么知道教授给他支招搞稻田养殖啊?
  林蕊神秘地眨眼睛,笑嘻嘻道:“我会掐指一算啊。”
  苏木在边上一派高深莫测的模样,煞有介事:“这对我们修行之人来说,简直轻而易举。”
  外婆哭笑不得地从饭锅里头端出蒸菜,摇摇头:“你俩就吹吧。”
  大队书记却肃然起敬,暗道这郑家的外孙女儿认了何半仙当当爹,果然不一样。
  几样菜上了桌,舅舅舅妈还有林母外公他们围着郝教授夫妻俩一并进院子,旁边还站着大队书记的老婆,鹏鹏跟个剪着童花头的小姑娘一道,有说有笑的往前走。
  “三嫂嫂,沾教授的光啦,我们也来白吃白喝咯。”大队书记的老婆一进门就笑,吸着鼻子道,“老远就闻到香味了。”
  外婆赶紧出屋迎接客人,就连老太都关了收音机,笑容满面地朝他们点头:“来家啦,菜都烧好了,赶紧上桌吧,趁热吃。”
  郝教授饶有兴致地看着身上还系着围裙的林蕊:“你倒是说说,你怎么晓得要搞农田养殖啊。”
  鹏鹏骄傲得很:“我二姐能掐会算。”
  郑大夫眼皮子直跳,真想捂住侄儿的嘴。
  算什么啊,又搞封建迷信这一套。
  林蕊笑着从走廊的台阶跳下来,姿态轻盈的很:“我会推算啊。”
  眼下米价贱是事实,而且以后粮价会越来越低,甚至还会种一亩地刨除种子钱、农药跟化肥还有浇灌以及收割、脱粒的支出之后,不仅不挣钱还要倒贴钱进去的现象。
  大队书记想要田里头长金子,一是种植经济作物代替粮食,二就是搞稻田养殖。
  前者存在的重要障碍是现在农民必须得完成缴纳粮食的义务,以实物代替农业税。其实也好解决,先想办法靠土地挣钱,然后拿钱去买粮食完成爱国粮征购任务就行。
  可这里头一是存在大批私人购粮会不会被当成投机倒把关进大牢的风险,二是对老百姓而言,家中有粮才心里不慌。要是地里头不长庄稼,大家很容易惶恐。
  在这种情况下,稻田养殖自然就成了致富的首选。
  她眼睛笑成了两弯月牙:“教授,你说我猜的对不对?”
  郝教授一直都对生态经济感兴趣,否则也不会在舅妈登门拜访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到郑家村进行实地考察了。
  学成文与武,货与帝王家。
  对于科学技术人员而言,还有什么能够比自己掌握的技术可以影响人们生活、造福大众更令他们获得满足的呢。
  那个马斯洛还是马洛斯的层次学说不是讲,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类幸福的最高追求目标嘛。
  郝教授跟妻子对视一眼,颇为自豪地强调:“我说这丫头适合从事我们农业研究吧,意识非常敏锐。”
  周教授不服气:“其实她更多应用的是心理学知识,重点是看人识人,观察力非常强。要是将来往心理学发展,肯定能出成绩。”
  林蕊又忍不住害羞了。
  哎呀呀,她怎么能这样优秀,引得两位教授抢她当学生呢。
  明明她已经这么低调。
  果然是锥子放在口袋里也不行,总归会冒出尖儿来。
  苏木默默地看了眼林蕊,好心想劝告她,人家教授夫妻明显是习惯性抬杠当夫妻相处之道,她还是先想想下个礼拜的期中考试比较好。
  林蕊威胁地对他晃拳头。
  闭嘴,小子!人生难得高光时,让她先在空中飘会儿再说。


第80章 稻田养殖好
  外婆赶紧招呼大家都上桌吃饭; 又催鹏鹏去请芬妮妈。
  丈夫在外头打工没回家; 大女儿又在厂里头加班; 他们娘儿两个加个小宝生,还烧什么饭。
  刚好家里还有皮蛋,芬妮捞的水豆腐凉拌皮蛋呱呱叫。
  桂芬婶婶明显有些不好意思; 笑道:“那我这买卖赚大了,一块豆腐换一桌鸡鸭鱼肉。”
  大队书记的老婆笑着接话:“我家就是空着手来的。”
  “都别说; 你们全是沾了郝教授跟周教授的光。”大队书记站起身; 笑着要敬郝教授夫妻酒。
  郝教授摆摆手:“不行不行; 我不会喝酒的。”
  “没事,您二位以茶代酒就行; 我干杯,你们随意。”
  大队书记的老婆赶紧在桌子底下踢丈夫,嗔道:“别找理由喝酒,以为人家教授不晓得啊。”
  桌上的人全都笑了起来。
  虽然没有酒; 但是热气腾腾的羊肉锅子吃着,郝教授的情绪自然高涨起来:“现在省里头在搞生态农业建设和试点工作,稻田养鱼古已有之,禾花鱼就是在水稻田里头养的; 这个对提高水稻产量; 改善生态环境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眼下全国都在强调经济建设,不管黑猫白猫; 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挣钱当然没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到底怎么挣钱; 用什么手段挣钱,那可大有讲究。
  港镇的情况还好,镇上的大部分工厂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像是被单厂、服装厂、手套厂还有锻造厂,污染程度有限。
  但马上要引进的化工厂跟造纸厂,他就很不看好。这种小型工厂产生的污水是他们内部没办法处理掉的,到时候镇上的环境会一落千丈。
  搞好生态农业建设,另谋发展路径,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林蕊啃完了嘴里头的鸡爪,举起手来:“我反对。”
  郑大夫看女儿油晃晃的手就头疼,这么大的姑娘家,也不知道点儿讲究。
  郝教授愣了下,周教授先笑出声:“你说说,为什么要反对啊。”
  “我不反对稻田水产养殖,但我反对养鱼。”林蕊接过苏木递来的抹布,赶紧擦擦手,“因为养鱼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光是江州,就有搞牛鱼结合养殖的桥头北,猪粪养鱼的佘家边,还有各个村镇承包的大沟河流池塘,这么多养鱼的地方,已经基本能够供应市场需求。
  旁的不说,现在市面上新鲜猪肉不一定时时有,菜场上却基本不会断了鱼类供应。
  “养鱼也行,得养走俏紧缺别人没有的品种。”林蕊认真道,“你光说禾花鱼,老百姓未必理睬。”
  郝教授倒是不生气,点点头道:“那你说应该养什么呢?”
  “养小龙虾!”林蕊眼睛亮得跟两团火一样,熊熊燃烧着兴奋之光,“小龙虾真的很有发展前景,我们就是要抢在人家前头占领市场。”
  上辈子她去农家乐吃饭时,看过人家水稻田里头养小龙虾。在稻田边钓小龙虾也是农家乐的一个旅游项目,自己钓上来的虾由拿过去给餐厅厨师烧着吃。
  她听老板说过,一季稻子,五月份、八月份还有十月份,能够收三批小龙虾。
  人家有稳定销售渠道的承包大户,一亩田能挣五六千块呢,比纯长水稻多好几倍。
  郝教授愣了下:“小龙虾?”
  “就是海虾。”郑大夫死命瞪女儿,她就知道这丫头心里头有小九九。
  撺掇人家小卢下乡搞小龙虾养殖不成,现在居然又把主意打到郝教授头上,指望教授发话,帮她折腾整个郑家村?
  对,那海虾的确味道不错。她吃完之后确实挺想吃第二回 的,可现在市场上海虾根本卖不出价钱来,怎么能跟正经的大鱼比。
  郝教授倒是笑了:“那个我知道,有水产公司收购了出口虾仁的。”
  林蕊急得不行:“大排档,小龙虾肯定会比螺蛳还受欢迎,绝对养了不吃亏,养了不后悔。”
  周教授扑哧笑出声来,看着林蕊眉眼弯弯:“这丫头还一套套的,要是老赵他们有这口才,馄饨摊子生意肯定好上几倍。”
  林蕊一点儿也不打算藏着掖着:“我暑假跟苏木还有芬妮一块儿卖串串香和寿司,挣了不少钱呢。”
  她不玩虚的,保护生态环境固然重要,但对眼下的郑家村来说,挣钱更加迫在眉睫。
  只有挣到钱,才能让村民们心甘情愿地搞稻田养殖。
  这就是用脚投票。
  她还想再接再厉,厨房方向又传来招呼声,有人来买卤菜了。
  林蕊赶紧起身奔进厨房,给人拿了五根鸡爪,还送了六块卤干子出去。
  她大大方方将一块五毛钱上交给外婆的时候,郑大夫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要说两位教授表现出对小女儿的兴趣时,当妈的人没心动过,那真是自己都不相信。
  现在正式恢复高考不过十年,光林母自己听过大学特招的学生就有好两位。
  女儿的文化课成绩,她再清楚不过,循规蹈矩地上高中考大学成功的希望,哎,不是她这个当妈的眼睛只看着人家孩子好,女儿先起码给她考试及格再说啊。
  结果这不懂事的丫头好了,难得人家教授高看她一眼,她居然还跟个没事人一样,张口闭口就是钱。
  林蕊近期常被郑大夫用各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注视,早就形成免疫力。
  她大大方方地邀请郝教授跟周教授:“要不,请您二位尝尝我烧的小龙虾,看它能不能在市场上受欢迎。”
  今天光顾着要推出卤鸡爪了,竟然把小龙虾这么重要的事业给丢到了脑袋后面,真是不应该。
  郝教授没吭声,周教授倒是先点了点头:“行,我们等你晚上的小龙虾。”
  大队书记大喜过望,看林蕊的眼神都不对了。
  原本两位教授打算吃过午饭就走,他们下午还有个沙什么龙要参加。
  这丫头鬼机灵的,现在午饭都吃的差不多了,要尝小龙虾可不得下午去钓虾子,然后晚上才能烧嘛。
  舅妈也在偷偷跟外甥女儿挤眉弄眼,她回家路上碰到郝教授夫妻时,就一心想请他们去养鸡场看看。
  结果大队书记把人家两口子预留的时间全都花光了,根本没给她插手的机会。
  还是外甥女儿好,急舅妈之所急,够意思。
  郝教授不置可否,只朝林蕊点点头:“除此以外呢?除了养小龙虾,你还想到养什么?”
  林蕊眨巴两下眼睛,脑袋飞快地运转:“泥鳅,还有黄鳝。”
  平常稻田里头就有钓黄鳝以及捉泥鳅的,应该能养。
  “甲鱼、螃蟹?”林蕊不甚肯定,可是既然连鱼虾都能养,那没理由螃蟹跟甲鱼不能养啊。
  她突然间反应过来:“其实都能养,水稻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水生植物,那稻田就是个大池塘。”
  按照生物链法则,参与进去的生物越多,生态平衡就越稳定。
  郝教授眉开眼笑:“就是这个道理,特种水产养殖可是门大学问。”
  吃过饭,小辈们人手一根钓竿,去养鸡场旁边的水坑钓小龙虾。
  大人们则集体先去养鸡场观察舅舅、舅妈等人这大半个月的努力成果。
  郝教授偷偷问妻子:“那个沙龙,咱们就不去了吗?”
  周教授皱眉:“听他们废话那些有的没的就头痛。那个谁,不好好搞他的物理学研究,成天扯有的没的做什么?前几十年国家的确走错了路,现在我们更加要赶紧往正道上走,真是闲的他。”
  郝教授劝说:“老乐的面子不能不给,他也是好心。咱们这些老同学老朋友能活到今天都不容易,难得聚一聚。”
  周教授勉为其难道:“好吧,晚上不是聚餐么,我们早点儿过去,把你那瓶红酒带上。”
  郝教授提出了几个注意事项,又去旁边蚯蚓棚子里头看蚯蚓的生长情况。
  现在鸡粪量偏少,舅妈的蚯蚓基本靠菜场上每天清理的垃圾以及从粮站拖出来的稻壳养殖蚯蚓。小蚯蚓长得相当快,差不多下个月就能引出来喂鸡了。
  郝教授点点头,强调:“一定要注意卫生问题,农业养殖的重中之重就是防病害。它们就跟人一样,在密集的环境下,一旦有一个人得了传染病,很快就会传播给别人。”
  舅妈赶紧点头,在自己的软壳笔记本上认认真真记录下郝教授的叮嘱。
  教授的目光扫过在阳光下脑袋一顿一顿看人的鸡,笑道:“其实还有一项养殖可以搞,蝇蛆,就是苍蝇下的蛆。那个用来喂鸡,蛋白质含量很高,效果很不错。”
  舅妈下意识地便将目光投向外甥女儿,希冀从这孩子嘴里头听到点儿意见。
  林蕊正全神贯注盯着手中的钓竿,希冀小龙虾快点儿上钩。
  她的左边跟右边,苏木和鹏鹏对视一眼,集体劝她:“没事的,我们肯定能钓到足量的小龙虾。”
  现在虽然过了寒露,虾子没有夏天活跃,可他们坐在水坑边不过半个小时,就已经钓上来一二十只龙虾了。
  林蕊眼睛直勾勾盯着水面,半点儿不敢懈怠,说话都是用气声:“别打扰我,那点儿哪里够。”
  她还指望今天她的小龙虾能够顺利走出郑家村呢。
  光是郝教授夫妻吃怎么够,今晚他们朋友不是有个聚餐嘛。吃完早晚饭,教授夫妻俩怎么能空着手回去?
  剩下的小龙虾以及今天可能会卖不光的卤鸡爪跟卤干完全可以让他俩带回去啊。
  多好的免费宣传途径。
  要是教授的朋友们也觉得好吃,那岂不是更加能说服教授建议郑家村开始大规模的小龙虾养殖?
  唯一的遗憾是现在天冷了,起码得等到明年五六月份上市第一波小龙虾时,才好大面积发展她的小龙虾事业。
  舅妈急得不行,眼睛不时地往外甥女儿方向瞟。
  奈何林蕊一心扑在小龙虾上头,根本接收不到舅妈发出来的电波。
  周教授觑到舅妈的神色,忍俊不禁,直接开口喊:“蕊蕊,你过来一下吧。”
  好不容易上钩的小龙虾就这么堂而皇之地逃走了。
  林蕊对着水坑调整了下面部表情,努力挤出个标准的二度微笑,这才转过脸去:“哎,我来了。”
  “郝教授建议你舅妈饲养蝇蛆,你舅妈想听听你的意见。”
  舅妈面红耳赤,觉得自己似乎做了件蠢事,居然质疑教授的建议。
  林蕊眨巴了下眼睛:“是用蝇蛆来喂鸡吗?效果应该很好,不过我不是特别看好鸡蛋的销量。”
  “这样喂出来的鸡产蛋量能增高。”郝教授强调,“现在已经有地方在这么做了。”
  林蕊摇摇头:“我不是说这个,蝇蛆的蛋白质含量高,这我非常清楚。但是有一点,教授您不能忽略,大众对蝇蛆的接受程度。”
  蝇蛆是什么?想起来就是屎尿粪,立刻联想到食物变质。用蝇蛆喂出来的鸡,会让客人怎么想?
  舅妈的养鸡场才刚起步,只是小型家庭作坊。
  只要她用蝇蛆养鸡的消息一传出去,负面反馈肯定会接踵而来。
  人们接受一件新鲜事物需要时间,扭转根深蒂固的印象更需要时间。
  冒险是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果有另一条更稳妥的路可以走,为什么非得披荆斩棘呢?
  郑大夫轻咳一声,低叱女儿:“别胡说八道,桥头北不是还用牛粪养鱼,佘家头猪粪也养鱼来着。”
  “桥头北还有佘家头跟舅妈的情况不一样。桥头北是跟江州奶业集团合作,重点供应牛奶,鱼类的销售其实也是奶业集团在兜底。他们不愁销路。佘家头的情况也差不多,说到底是政府为他们背书。舅妈得靠着自己打开养鸡场的销路,尤其要注意这些。”
  她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倒下的火腿肠企业。
  据说最早用死人肉做火腿肠传言冒出来,是因为当时生厂车间失火,大批生猪肉被烤焦了。
  厂领导舍不得处理掉这批肉,就指挥工人将猪肉混在其他新鲜原料中制作火腿肠,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有股焦糊味。
  这样一来,拿火葬场的死人肉做火腿肠的谣言才有了滋生的土壤。
  “牛粪的情况其实还好一些。妈,你不是说小时候捡牛粪晒干了当柴烧嘛。相形之下,比起蝇蛆,大家对牛粪的接受度高点儿。蚯蚓情况更好,挖蚯蚓喂鸡,以及用蚯蚓钓鱼,大家早就能够接受。”
  即使蚯蚓也是以垃圾跟动物粪便为食物。
  郑大夫赶紧开口,想为口无遮拦的小女儿找补回头:“这丫头就爱胡说八道。我平常对她太纵容,养成她这么个说话不过脑子的坏习惯。”
  “这是好习惯,搞科研技术的,就不能凡事太过脑子,老是将精力放在琢磨领导跟老师的倾向上头。”郝教授倒是并不生气,还点点头表示赞同林蕊的看法,“你说的没错,我的确只想到生产问题,没注意到销售渠道。”
  林蕊这才想起来不好意思,懊恼地想要咬舌头。
  这话她应该私底下跟教授夫妻讲的,怎么能当着大家的面口没遮拦呢。
  肯定是回了郑家村她就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