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深空之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吃草的一级消费者,最长肉的就是猪了,其料比在2。5左右,也就是说,一头猪长到120公斤,它要吃掉近300公斤左右的饲料。
  羊和牛不长肉一些,料比比较大,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吃5斤饲料能长一斤肉。
  一只能产蛋的母鸡(不是肉鸡),一般也就三四斤重,一年却要吃80斤饲料,但它能产一百五十个蛋……
  这里面的饲养工作都是有门道的。专业的事请就由专业人士负责,这是于易峰一贯以来的用人习惯。
  他相信,这些专家肯定能将粮食产量以及消耗量保持一个平衡,不让太多的粮食腐烂发霉,也不会产生粮食危机。
  “你们要保证我们的粮仓里,得有两年以上的粮食储备。”于易峰叮嘱道。
  “这个自然。”负责人连忙答道。
  于易峰想了想,又问道:“人们什么时候能吃到猪肉、牛肉?”
  “估计还要一两年吧,这些生物都是由生物实验室提供的,数量少,繁衍慢,至少等种群比较大了才能考虑。不过,鸡、鸭、鱼都已经可以食用了。”


第三十五章 宇宙的奥秘
  “事请很多啊……”
  一个个项目看下来,可以明显地发现,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向地球靠拢,天上有着人造阳光,路边有着绿化,氧气由植物产出。再挑剔的人,也能感到生存环境正在大幅好转。
  因为现在是工作时间,大街上甚少有人,一个个走过的也是行色匆匆,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微笑,神态各异,总体来说还是正面情绪居多。
  最后,于易峰和罗曼两人来到一块草地面前,这也是环境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
  看到这块草地,于易峰忽然蹲了下来,细细地抚摸着眼前的小草。它们厚厚矮矮,鲜绿鲜绿的,很普通,也很扎实。
  真的很怀念啊……虽然只是最普通的黄土,最普通的草,甚至连它的学名都不知道,但这些组合在一起,却给于易峰带来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月球基地是没有这样的草坪的。曾经的诺亚号,也没有这种草坪,如今……人们终于做到了,有土壤,草坪,还有不知名的野花。
  静静地坐在这块草坪上,感受太阳一般光芒,身边徐徐刮过清风,脚下不时爬过几只蚂蚁……这种慵懒的感觉,让于易峰有一种回到地球的错觉。
  这是一种思乡之情啊……
  在于易峰的故乡,有这样一种传统:游子外出的时候总是会带一把故乡的泥土。每当思念故乡时,看到家乡土,如看故乡……然而现在的人类,连取一把故乡土的能力都没有。
  失去了母星,才知道母星真正的好。或许人类永远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过了好一段时间,于易峰才摆脱了这种是思乡情绪,缓缓站了起来,轻叹一口气。
  地球,人类是回不去了。人类只能不断向前,永不后退!
  罗曼似乎和于易峰感同身受,这时也才回过神来。“这块草坪是我们即将要建设的自然公园。公园面积不是很大,大概在1。2平方公里。我们费了好大力气,才制造出类似于地球的土壤,里边有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有昆虫、小型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肉食动物。”
  听到这个数据,于易峰的眉头紧紧皱着。1。2平方公里?这可不是他想要的。按照规划,这个自然公园应该有湖泊、草地、树木、假山,1。2平方公里怎么可能够?
  “1。2平方公里?太小了吧,为什么这么小?”
  “因为……我们的技术还没法让整个大生态循环起来。”罗曼博士摇摇头道,“我打算先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试试,再尝试更大的。”
  “为什么?”于易峰疑惑道。
  “这样说吧,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源方面,我们都不够。如果公园太大,每天需要灌溉的水是很多的。我们从火星能取得大概三个青海湖的水,并不算多,不能随意浪费。”
  “况且,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把水分子散发到空气中,但是,这些水分子只会堆积在飞船里,不会像地球那样形成云朵,也不会降雨。所以空气湿度会越来越大,到时候整个飞船都异常潮湿,我想你也不希望这样吧。”
  于易峰点点头,这倒是他没想到的。
  “对于空气潮湿的问题,只能用空气除湿机,顺便还能回收一部分水……公园一旦大了,就要建造更多的除湿机,消耗更多电,我觉得没那个必要。”
  于易峰扶着下巴听懂了,罗曼的意思是小公园更好控制,人们还没那个条件与技术造大型公园。是他想得太简单了,一切人工的打造东西,都是复杂而又精巧的,就像走钢丝一样,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球那样的生态环境,人类还没办法打造,但像地球那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系统,才是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1。2平方公里的公园……“唉,那就这样吧,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已经算不错了。”于易峰无奈的点点头。
  “我们还从火星大气中抽取了大量的空气,密封压缩在其他地方,以后我们人类就不用发愁二氧化碳不够的问题了……”罗曼博士补充道。
  “哦,对了。”他一拍脑袋,突然说道:“今天下午有一个关于宇宙的探讨会,希望你能来听一下。”
  “哦?主要讲什么?”于易峰问道,如果比较有意思,当然可以参加一下,今天下午刚好有空。
  “关于生命、文明以及智慧方面的猜想。许多生物科学家、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都会参加,内容……唉,我觉得你应该听一听。”
  既然罗曼博士都这样说了,于易峰立马点头答应。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真的太少了,如果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什么,那当然是好事情,他作为文明领袖,应当听听。
  ……
  人类,自从诞生智慧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探索宇宙,并从中探讨生命与智慧的奥义。
  人类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各有各的观点。
  在华夏,自古以来有着天圆地方的说法,其本质源于先天八卦的演化。
  其他的文明古国也有类似观点:古埃及人因在尼罗河沿岸生活,全区地形狭长,而认为宇宙像南北较长的箱子,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日月星辰都挂于盖顶,借神力支持着……
  巴比伦人认为天空像圆罩覆盖大地,日月星辰各自具生命,各自移动在天罩上。
  而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由四只大象背驮着的……
  这些观点奇奇怪怪,都是人们凭借眼前看到的现象,然后大胆猜想得出的结论。
  直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提出稍微靠谱一点的“地心说”。
  然后,在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更准确一点的“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可以说,人类对宇宙的发现探索,就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完善的过程……
  现代科学认为,太阳只是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银河系,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普通河系。连“日心说”也被否定了。
  然后呢,人们还知道什么?或许,现代科学的认知依旧是错误的……
  渺小的人类,曾经——从未发现外星生命,连点影子都没见到过。唯一的发现就是诺亚号飞船,但是外星生命呢,并没有发现,它们去哪儿了?没有人知道……
  在地球爆炸后的一年里,人们不得不踏入星空,结果竟然在火星发现了外星生命!
  虽然只是一些连原核细胞都不如的病毒。但这又意味着什么,人们能从中解读出什么?
  “这便是本次科学探讨的主要目的。我们想要集合大家的智慧,探讨整个宇宙的生命、智慧以及文明。”在会议中,一位女性科学家率先说道。
  本次探讨的发起人是天文学家汤姆逊教授、生物学家罗曼博士,还有一位名叫海格尔的女性天文学家,她是本届会议的主持人。
  于易峰坐在下边,只是一名普通听众。
  在座的许多科学家神情严肃,于易峰甚至品读出了一种不怎么舒服的意味。很显然,火星病毒的发现,对人类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火星病毒不是被人类攻克了吗?据说连基因测序都快出结果了。为什么还不是好事?他只是有些纳闷。


第三十六章 生命普遍定律
  “各位,请说说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定义是什么?”那位女主持人率先发问道。她名叫海格尔,是一名天文学家。
  听到这个问题,在座的各个科学家们开始交头接耳。
  生命,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这一个概念听上去简单,但在科学界中,尚无特别好的定义。在一些教科书中,将生命定义为会繁衍、会主动摄入能量的物体。
  但人们似乎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定义一个东西到底是不是生命。会动的?会主动摄取能量的?还是会繁殖的?
  一辆汽车,能够摄入能量也会动,但人们认为它是死物,不具有生命特征。
  一台先进的机器人,根据程序,能自动摄入能量,甚至可以自我复制,当然也不算生命,这是一般人的观点。
  “一个有机的,从自然界中诞生的,会主动摄取能量,并且能够自我繁殖的低熵体,姑且称之为生命。可能……狭义的说如此。”这是于易峰的结论,也是一般科学家的看法。
  好吧,这样定义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暂时不去考虑“自然诞生的”这一条件到底应该怎么定性。按照这样的定义,这些火星病毒应该算得上是生命了吧?
  “是的,火星病毒,应该算得上自然诞生的生命。”但是,这种地外生命却给科学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科学家们的不断讨论中,于易峰终于听懂了他们在说什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费米悖论。
  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1000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就能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千万年或者亿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太阳系,被人类观测到。
  百万年、千万年,这一类的时间单位,对于人类来说实在太过漫长了。但放在宇宙尺度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宇宙年龄,在138亿年以上!
  所以,比人类早进化千万年或者亿年的外星人,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但是,迄今为止,除了莫名其妙的诺亚号,人类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的痕迹。
  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悖论:
  1。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有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的痕迹应该在星空中出现,但是人们没有发现。
  2。外星人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人类已经是宇宙中最顶尖的文明。
  现在人们大都倾向第一种观点,因为——诺亚号的出现。它必然是一种超级文明的结晶,而且是科技程度高的没边的那种。总不可能,诺亚号是天生地长的先天之物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更高程度的外星文明的确存在。人类为什么从未发现过外星文明的活动痕迹?为何宇宙如此空旷冷寂?
  这必然是有原因的!
  现在,科学家们想要找到这种原因。
  “有一种解释,高等外星文明确实存在,但是数量极少,我们没有发现它们。”
  主持人海格尔说道,她是一位白皮肤的中年女性,带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看上去十分郑重、端庄。
  “当然我们也有其他的解释,比如:外星文明因为一些原因故意避开我们,不让我们发现。或者说,宇宙是完全的黑暗森林,两个文明一相见就会发生战争等等。”
  “但这些理由还不充分……并不能充分解释宇宙如此的空旷冷寂。”
  以目前的天文知识,已经没有人认为地球是什么特殊的星球了。太阳和地球,都只是茫茫宇宙中的普通一份子,没有任何特殊性。
  因此,有人开始研究,银河系中有没有类似于地球的星球,有没有比较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
  茫茫银河系,大概2000亿颗恒星,行星更是不计其数。类似于地球的星球必然是存在的,而且数量不少。
  比较著名的是德雷克方程,由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于1960年代在绿岸镇提出,可以用来推测“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接触的外星文明的数量”。
  曾有人根据德雷克方程,计算地外文明的数量。根据计算,在银河系中的高级技术文明星球的数目至少有40个,最多可达5000万个!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阿西莫夫,根据自己的见解,曾提出与德雷克方程类似的公式,估计出银河系大约存在53万个文明星球。即银河系中每100万颗恒星中,平均可能有18个高技术文明世界。
  “但我觉得,这些估算的数据可能都偏小了。因为我们错算了生命的诞生条件……”海格尔严肃地说道。
  坐在一旁的罗曼、汤姆逊等人都点了点头,显然,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互相讨论了很多遍。
  “我们过去都认为,生命是稀少的。我们认为生命诞生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有水、有足够的大气、温度适宜等等。”
  “但是没想到,火星就有生命,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病毒!但这也是生命啊!”
  “假设生命是稀少的,那么太阳系何德何能,拥有两个生命星球?而且我们并不知道土卫二、木卫六到底有没有生命,或许也有呢?”
  “如果生命是稀少的,是几十亿分之一的几率,太阳系凭什么拥有多个生命星球?”
  所有的科学家开始思考海格尔的提问。这一番话也让于易峰陷入了沉思,假设宇宙中生命是稀少的,就好像买彩票一般,中一次就非常难得,那么太阳系凭什么接二连三中奖?
  难道是运气特别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过了好一阵子,海格尔才继续开口。
  “最简单的解释,我们的大前提就错了。生命不是稀少的……而是普遍的!”
  “生命,普遍存在于各个行星。或者说,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多!”
  这一番话,立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是有些儿颠覆性的,许多科学家们立马不相信地跳了起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外星生命,结果,外星生命竟然是普遍的,这个结论还真的有点不太好接受。
  但是,海格尔的反证法非常精彩,并且符合逻辑。
  假设在宇宙中,生命是稀有的。那么火星这么个旮旯般、没有一点特色的星球,凭什么拥有生命?宇宙中,像火星一般没什么特色的星球,简直不要太多!
  难道人类的运气这么好,随便一个星球,就找到了稀有的生命?
  所以,“生命是稀有的”这个假设,有大概率是错误的。故而假设不成立,生命很可能是普遍的。
  虽然心中感觉有点儿纳闷,于易峰愣是没有想出更好的解释,也没有想到可以反驳的东西。说什么“太阳系是非常特殊的”、“人类运气特别好”云云,那是骗自己。
  人类真的有这么好运气,随便找个星球就能遇到小概率事件?
  那么,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的,或许……是真的!想想也是,如果生命是普遍的,那么太阳系拥有多个生命星球,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是的,海格尔教授,您的推理非常棒,也有极大的可能性是正确的。但是,拥有生命,并不一定拥有智慧。”
  站出来说话的是特斯拉研究所的天才——兰波博士,也就是那位发现了诺亚号“超越速方案”的小伙子。他年轻气盛,有什么想法也不会憋着,“也有可能大多数星球上的生命,都是低等级的单细胞生物,并不拥有智慧。”
  “是的,你说的没错。”海格尔点点头,赞同地说道:“所以我们下一步的讨论便是,智慧,是不是也拥有普遍性……”


第三十七章 大过滤器
  宇宙中生命可能是普遍的,这一条暂时假设它成立。由于找不到可以反驳的观点,科学家们决定暂时接受这一定律。
  “但是智慧是否普遍,我们还无法得出结论,关于这一点的信息太少了……”海格尔教授说道。
  “不过,我们可以凭借已有的信息进行猜测……其关键是大过滤器理论。”在海格尔教授的讲述中,逻辑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根据苏联科学家卡尔达舍夫的等级划分,宇宙的文明等级可分为三类:I级文明、II级文明以及III级文明,每提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提升10^9倍。
  “我们新人类文明,包括地球上的旧人类文明,均未达到I级文明的层次。按照分类,我们的科技水准约为0。7级,可以稍稍窥知I级文明的一角。”
  “我认为,至少是达到I级文明,或者是介于I级与II级之间文明,才有资格翱翔宇宙。这一点大家应该没什么疑问吧?”
  海格尔所说的翱翔宇宙,是指真正来往于各个恒星之间,并非发射卫星、登月这么简单。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真的太遥远了,普遍以光年来计量。距离太阳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也有4。37光年。
  这可是光年为单位!一光年是多少?94608亿公里!
  这个距离大的简直让人绝望,以人类目前飞船最快的速度,要航行十万年!
  十万年,太漫长了,人类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至少要介于I级与II级之间文明,飞船的速度至少要达到亚光速水平,将航行的时间缩短到十年或者百年内,才可以说迈出了遨游于宇宙的一小步……
  科学家们小声讨论了一阵,纷纷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按照这种划分,人类确实是层次最低的文明……这一点听起来不太舒服,不过事实如此。
  只有达到I级文明,或者是介于I级与II级之间文明,才能飞船加速到亚光速的水平,将飞行时间压缩在几十上百年。只有这样的文明,才算踏入星空,才是真正的星际文明!
  人类,根本就不是啊……人们就算利用了作弊一般的,静质量恒定的诺亚号飞船,也没办法让它达到亚光速。这是技术与能够利用的能量级别决定的。
  “这样的星际文明应该非常稀少。至少我们人类在近现代科学的一两百年里没有观测到。也没有任何地外文明和我们产生过交流。”海格尔继续说道,“这一点,大家有没有异议?”
  “是的,的确如此……虽然一两百年,放在宇宙尺度不算什么。但人类从未观测到外星文明的活动,也可以间接说明星际文明可能是稀少的。”于易峰想了想,认为海格尔的话没什么太大的漏洞。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的,但星际文明却是稀少的,这是为什么?”
  连于易峰也不禁思索起来,他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假设宇宙中生命是普遍的,那么为何星际文明如此稀少呢?按照海格尔的观点,必然有什么障碍,挡住了几乎所有宇宙生命进化的步伐!
  “我们将这种障碍,称为大过滤器!”
  海格尔严肃地说道,“这个大过滤器,会将所有不合格的生命筛选掉,只剩下极少量运气不错的种族。只有通过了大过滤器的文明,才能成长为星际文明!”
  “这个大过滤器,几乎所有的生命都会遇到,是的,我认为几乎每一个星球的生命都会遇到!它就像一堵钢铁城墙,挡住了所有生命前进的步伐,而且,想要突破这道墙几乎极度困难,甚至,不可能逾越!”
  “只有少量运气极好,极为强盛的文明,才可以跨越这个大过滤器,然后慢慢进步为星际文明。其概率为:千万分之一到亿分之一……”
  “这样的解释,我认为是可能性比较大的一种假说。如果大过滤器理论成立,可以判断,它必然出现在星际文明之前!”海格尔斩钉截铁地说道。
  谈到这里,话题已经十分沉重了。但于易峰却不得不打起精神,继续听下去。生命太过普遍,因为一个大过滤器的存在,才将绝大部分种族筛掉了,确实……有些道理啊。
  科学家们真的厉害,其实他们啥也不知道,手中的信息更是少的可怜,却能通过不停地猜测,推断出这么多的东西。这就是智慧,人类最引以为傲的智慧。
  那么,这个大过滤器是什么呢?人类是不是已经跨越它了,或者,它还在前方,等待着人类?
  这是极好与极差的两种情况……如果人类已经不知不觉跨过这个大过滤器了,那么,前途将一帆风顺。
  如果,大过滤器还在人类前方,那么,人类将不得不挑战那千万分之一到亿分之一的成功率……
  想到这里,于易峰的心脏不禁狂跳起来,就算是千万分之一几率,也是小的惊人!人类,真的能跨越?
  就算再自信的人,去挑战千万分之一的几率,估计也会脸色苍白,心跳加速。千万分之一的通过率,人类真的有这么好运?
  于易峰作为文明的领袖,还不得不关心这个所谓的“大过滤器”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科学家们的胡乱想象,在自己吓唬自己。
  “海格尔教授,我有一些想法。”兰波博士突然举手示意道。“关于大过滤器理论,我也听说过一些。现在,我先说说大过滤器的一些可能,大家可以分辨一下。”
  “第一种,生命的形成,过去我们认为生命的形成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在极度偶然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我们以前的大量实验都没有人工制造出生命,所以认为这一条有理由成为大过滤器。但因为火星生命的出现……生命很可能具有普遍性,这一条已经率先被否决了。我就不再多说。”
  “第二,原核生命到真核生命的突破。这一点,我们的地球用了十几亿年的时间才做到,可能是一种非常小的偶然……这种小概率时间,有成为大过滤器的可能。”
  “是的,兰波博士,地球上诞生生命后,花了十几亿年才完成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演化,无法确定这种演化是必然还是概率极低的偶然。如果产生真核生物的几率仅仅有亿万分之一,那么这也可能是一个大过滤器。”海格尔同意道。
  “而且,火星病毒尚未突破到真核生命,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一点点证据。”有人在下边突然说道,“火星病毒并不是真核生命,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好消息。”
  听到这里,科学家们纷纷议论起来,火星生命是羰基生物,确实比较低等。火星上也没有发现真核类的生命。
  由此看来,原核生命到真核生命的突破这一条,概率可能非常小,确实有资格成为大过滤器!


第三十八章 强大文明?
  “大家听我慢慢说,除了上述的两条,还有其他更多的观点。”
  兰波一边说着,一边数出第三根手指,“第三,智慧生物的产生。我们至今也无法确定,智慧生物的产生究竟是必然出现的结果,还是偶然发生的事情。毕竟恐龙称霸了1。5亿年,也没有任何产生智慧的倾向。对于几千万年前的生物来说,智慧这个属性对生存加成,远远不如‘强壮’重要。”
  “所以,智慧的诞生也可能是一种偶然。毕竟地球上这么多种类的生物,拥有智慧的只有人类。”
  于易峰点点头,这一条也有些道理。地球上有3000万~5000万种生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物种的只会更多,但有智慧的只有人类。这说明,智慧的诞生很可能也是小概率事件。
  紧接着,兰波又伸出第四根手指:“第四……现代科学的诞生,也可能是一种大过滤器。美洲的玛雅等文明因为沉溺于祭祀而灭亡,巴比伦沉溺于享乐主义而灭亡,曾经的华夏也是因为陷入封建社会晚期超稳定结构,几乎濒临灭亡边缘。曾今的欧洲因为陷入神权社会无法自拔,几乎被黑死病夺走一切……”
  “现代科学的诞生,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可能并不容易……”
  兰波博士的陈述到这里就结束了,科学家们开始探讨,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兰波博士说的几条中,有一条是真的大过滤器的话,那么人类很可能已经跨越这个阶段,成为宇宙中比较稀有的种族。从感情上说,他们当然希望人类成为运气极好的稀有种族。
  跨越大过滤器的概率,最多只有千万分之一啊,如果人类已经跨过了,就不必再有烦恼,既然已经是稀有种族,管他身后洪水滔天……
  于易峰一边听着科学家们的辩论,一边思考。兰波博士说的几条猜想,无疑是非常有道理的,每一条都充满了巨大的偶然性,从时间尺度上难以估量。
  譬如说,“从真核生物进化到原核生物”这一条就非常有力。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大约19…2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真核生物,其时间跨度在15亿年!
  15亿年啊!期间充满了多少偶然?没有那些奇奇怪怪、千种万种的偶然,或许人类还是单细胞生物……
  “或许,我们人类已经是宇宙中的稀有种族了!”兰波博士越说越感到兴奋:“或许,我们已经是宇宙中比较发达的种族之一!”
  兰波博士所代表的,是乐观派的想法。他们认为,人类已经通过了大过滤器,前途一帆风顺,只需要不停地发展科技即可。
  当然,于易峰从内心深处也喜欢这种说法。他是文明领袖,即使能力十足,信心满满,也不想去面对那个惨无人道的、通过率只有千万分之一到亿分之一的“大过滤器”!
  他可不想新人类文明直接被过滤掉了……
  当然,科学家们不可能全都是这样的乐观派,也有海格尔教授为代表的悲观派,他们认为,大过滤器还在人类文明的前方。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很可能不得不去面对……
  “兰波博士,我有几个疑问想要问您。”海格尔喝了一口水,不慌不忙地说道:“您是怎么知道,只有真核生物才能进化到多细胞生物呢?”
  “或许外星生命会有其他的进化形式,真核生命只是其中的一条路子。我们不能以地球上的事物来当做宇宙中的常理。这一条作为大过滤器是存在疑问的。”
  “是的,不过我们两个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兰波点头道,“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谁也说服不了谁……”
  海格尔点点头,她确实拿不出说服对方的证据,“第二点,您说人类已经是宇宙中比较发达的种族之一了,我可能不认同,你觉得建造了诺亚号的文明如何?”
  “是的,发明了诺亚号的诺亚文明,我们人类连仰望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实在太过于强大。”兰波博士站了起来颇有自信地侃侃而谈。
  “如果说,诺亚文明可能是宇宙中最强的文明。但是……我们人类也可能是宇宙中第二强的文明啊?”
  “否则,他们为什么会将诺亚号放置在月球?难道真的是一种偶然?如果我们人类文明普普通通,那么,它们为何会将诺亚号放置在月球?”
  兰波的这一番话虽然有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