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深空之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兰波的这一番话虽然有种自夸的嫌疑,但好像……也有一番道理,如果人类文明普普通通,尚未通过大过滤器,那么诺亚文明为何会将诺亚号放置在月球?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
  人类能够踏入星空,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诺亚号的……没有诺亚号,剩余的人只能在月球上等死。
  如果是巧合,那么人类文明真的是运气极好,发现了失落的外星飞船。
  如果是必然,那么,人类文明可能真的是宇宙中强大的文明之一了……银河系最强大的诺亚文明,恰好发现了通过大过滤器的人类文明,出于什么目的,在月球留下了宇宙飞船……
  这种解释已经算是阴谋论的一种了,人类文明真的是强大文明?
  太夸张了,于易峰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他妈……如果人类文明也算强大文明,这个宇宙也太垃圾了点吧?
  他总感觉这种说法有点好笑,但是又没有确切的证据来反驳……和某些阴谋论结合在一起,听起来好像真的一样。这个想法真的太古怪了,只有兰波这样年轻气盛,脑回路不太正常的人才能想出来,还敢说出来。
  就像古代的地心说一般,古希腊人认为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所有的一切都在围绕地球旋转!而兰波的说法已经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按他的说法,又好像有点儿道理,说不出的怪异。
  科学家们都低低地笑了起来,这种笑包含了多种含义……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笑些什么。
  “唉……”海格尔教授笑了笑,又叹了口气:“那么,兰波博士,你说一说我们的地球又是被什么东西摧毁的呢?”
  “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其他高级文明?”
  “就如你所说,人类文明已经算强大了,那么摧毁了地球的,也就只有诺亚文明了,对吗?”
  兰波忽然愣住了,这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按他所说,人类文明已经是比较强大的文明了,也就是比较稀少的文明。总不可能又冒出来一个比人类文明强大许多,但又比诺亚文明弱的文明吧。
  这样一来,他的说法就有些矛盾了。他只能点头承认,继续硬抗。
  “是的,如果是诺亚文明摧毁了地球,那么我的说法依旧成立。如果是第三文明摧毁了地球,那么……”
  “人类文明还是普普通通的文明……诺亚号只是个巧合……”


第三十九章 黑暗宇宙
  这下好,问题回到了地球爆炸这件事上。
  如果说,真的是诺亚文明因为种种阴谋摧毁了地球,按照兰波的逻辑,人类文明还真的有可能通过了大过滤器,是宇宙中的稀有文明……
  但到底什么文明摧毁了地球,很显然,在座的各位科学家得不出任何答案。
  对于地球爆炸,科学家们曾经分析了许久,只知道摧毁地球的很可能是外星文明所为,而不是什么自然现象。
  至于什么文明摧毁了地球,那就只能说不知道了,人类甚至从未见过活着的外星文明……
  一时间,整个会场都沉默下来,大伙儿一时半会不知道说什么。人们对宇宙的认知,真的太少太少了。
  “好了……各位,我们暂时不去考虑地球爆炸这个问题。关于大过滤器理论,我再说说剩下的几条。”海格尔率先打破了沉默,“而这几条,我们人类暂时还未跨越。如果有其中一条是真的,那么,这个可怕的大过滤器,还在我们前方……”
  乐观派的兰波已经把观点说完了,轮到悲观派上场,于易峰也是静静地等待着。
  “第一条,星际航行技术的难度很可能超越了人类的想象。”
  “星际航行,首先要将飞船加速到亚光速的水准,这就需要大量的能源,可控核聚变技术只是第一步。只有可控的核聚变技术才能提供如此多的能源。其次,飞船本身需要大量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漫长的航行时间还要求大型冬眠仓技术等等。或许,这里的某些科技极度困难……”
  “因为星际航行的各类技术非常困难,所以,各个文明全都困守在了自己的星球。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永远无法跨越出太阳系……这一条,我认为是大过滤器的一种可能。”
  沉默的气氛微微被打破,科学家们小声讨论了起来。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星际航行技术,包括引擎、材料、能源等等,都没有达标。
  如果科学技术是有壁垒的,几乎所有文明都被这个壁垒挡住,那么,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不,海格尔教授,我有不同的看法!”
  是兰波博士,他又跳了出来:“除了亚光速飞船,不同的文明还可以发送电磁波,或者发送无人探测器等手段。这些东西,在宇宙中成百上千万年都不会消失,难道文明之间不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沟通?”
  “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你能解释一下吗?”
  海格尔想了一下,用手示意着说道:“如果要问人们为什么没有收到过外星电磁波?我认为和电磁波的性质有关。”
  “不论发射源的功率多大,电磁波的强度都会随着距离衰减,大概是成反比的关系。况且,宇宙中充满了大量的电磁辐射,外星电磁波很可能受到干涉,以至于人类的仪器无法分辨出来。我认为,我们人类文明很可能已经收到过外星文明的电磁波问候,但因为这些电磁波太杂乱,或者强度太微弱的关系,错过了这些机会。”
  “毕竟,电磁波还是不适合远距离传输啊。除非他们的电磁波发射功率和一颗恒星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解释还算比较合理。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就算是强大的恒星,传地球上也就星星那么点,更何况是功率只有几千瓦的仪器,就算这些仪器的功率放大一万倍,也不一定能接收到。
  “那么,无人探测器呢?无人探测器不会衰弱,应该怎么解释?”兰波不服气地问道。
  海格尔想了想,即系说道:“像你说的无人探测器,也有类似的问题。它的飞行速度慢,可能需要百万年甚至千万年的时间才能飞往另一颗恒星。”
  “但这样的无人探测器,人类发射的数量也太少了,具体我没有统计过,但想来总共也就几百个。”
  “百万年的航行时间,这些无人探测器早就没电了,它们只能依靠惯性在宇宙中飘荡,或许与陨石发生了碰撞,或许坠落到了某个普通的行星中,种种意外都是有可能的。就算它的运气极好,恰好经过一个生命星球,因为是一件没有电的死物,也有可能被人当做太空垃圾或者是彗星,直接忽略了……”
  “因此,每一个探测器只有极低的概率被外星文明捕获,十亿分之一还是百亿分之一,或者更少?”
  “如果所有的文明像我们人类一样,漫无目的地发射几百个探测器,那么,我们地球文明确实只有极低极低的概率能接收到这些探测器。当然了,如果他们每年都发射几亿个探测器,那才有大概率能被人类发现。然而,每年发射几亿个探测器,从经济角度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我的解释。”海格尔说完,静静地看着兰波。
  兰波想了好久,终于叹了一口气,重重地坐下。一时半会之间,他无可反驳。这种说法应该也是合理的。
  听到海格尔这番话,于易峰却感觉闷得有些喘不过起来。
  如果银河中有众多进化出智慧的文明,却因为距离太远的原因,困守在自己的星球,彼此之间永远也无法往来,那也太悲催,太残忍了……
  宇宙,真的是冷酷无比……
  于易峰忽然想到了那个漆黑的空间,那一片代表人类的黯淡星光,真的太渺小、太弱不禁风了……
  文明之渺小对比宇宙之浩瀚,真的太让人震撼,太让人绝望。还好,海格尔教授的说法也只是猜想,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众人沉默着的时候,海格尔教授又开口了:“这是我说的第一种可能,技术壁垒。还有第二种可能:毁灭性的科技。”
  “真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们人类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为了形象一点,我把贝壳分为三类:1。白色的贝壳,代表对人类有益的科技;2。红色的贝壳,代表有可能毁灭人类的科技;3。黑色的贝壳,代表大概率灭世的科技。”
  “虽然我们都想捡白色的贝壳,但这个过程是随机的,完全不可控制。截至目前为止,我们人类捡到的大多数贝壳都是白色的,但是,我们也曾经捡到过红色的贝壳。”
  “这个红色的贝壳,便是核武器!核弹,它完全有毁灭人类文明的能力,但幸运的是,我们人类还比较克制,并没有被彻底毁灭。所以,它还只是红色的贝壳。”
  “但万一,我们捡到了黑色的贝壳呢?面对这种黑色的贝壳,我们人类何去何从?我们会被毁灭吗?”
  “或许,绝大多数更加发达的智慧文明都被黑色贝壳毁灭了。所以,这也是一种大过滤器的一种可能……”
  海格尔的一连串发问,让于易峰得都有点毛骨悚然了,这他么,宇宙也太危险了,真的是步步危机,说是刀山火海也不过分,连人类的保护神——“科技”都随时有可能反噬!
  但海格尔说说的确实没什么太大的逻辑缺陷,是合理的……
  那么,黑色的贝壳是什么呢?人类有没有可能去绕过它们呢?
  有人猜想,是一种生化病毒或者细菌,一种能无人幸免的疾病。有可能是什么丧尸病毒,也有可能变异的艾滋病毒等等……反正听上去玄幻了些,但这些都是可能的……
  也有人猜测,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危险性,在于其完全不可控制,不可预测。有许多人认为,那种真正能够思考的人工智能一旦出现,将给人类带来绝顶之灾,它们分分钟就能把人类灭了。
  还有人猜测,是纳米机器人。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以指数增长的形式自我繁殖。然后……它们会在几天时间内,将整个星球的资源消耗殆尽!


第四十章 毁灭性科技
  科学技术向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以控制,科技越发达,刺伤自己的概率也就越大。按照科技毁灭论,生物科学、人工智能、纳米机器人等几种科技,都有成为黑色贝壳的可能。
  科学家们围绕着这一点众说纷纭,他们开始讨论还有哪些科技有成为黑色贝壳的可能,于易峰也感兴趣地参与到了其中。渐渐地他们发现,可能成为黑色贝壳的远远不止这些……
  这种嫌疑几乎涵盖了各个尖端领域,例如:大型强子对撞机、转基因生物、克隆技术等等。生物、物理、化学、信息工程……几乎所有领域发展到深处,都是极度危险的!
  这些危险的科技就算不是黑色的贝壳,也是红色贝壳的等级,必须慎之又慎!
  想要攀科技哪有这么容易啊?一不小心就会自我毁灭了,新人类文明想要快速发展,难!于易峰长叹一口气。
  但是,人类又不可能因为这些危险而因噎废食。所有的摸索依旧要继续……没办法啊,人类真的太弱小了,就算这些科技随时有可能反噬,还是要利用它们。
  只不过,人们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想到这里,于易峰心中一动,还有一个最大的黑贝壳,那就是完美素!完美素强大、神秘,绝对是有灭世能力的!
  在2010年,美国人曾经泄露了一点完美素,差点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那些完美素,真的只有一丁点,却意外被一些普通细菌给吸收了,最要命的是,还泄露了出来。
  它们演变成为不惧任何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人一旦患病,就没有办法治好。好在,这些超级细菌只是生命力顽强,繁殖能力还没有大幅进化,第一时间内没有大面积扩散。
  但美国人还是对这种细菌束手无策。虽然它们依旧遵循地球生命的基本特征,能被高温、低温、强氧化剂杀死。但是,对寄生在人体内的超级细菌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为了防止生化危机的出现,美国人果断地把这些病患“人道毁灭”了……然后把整个实验室与医院都夷为平地,又用烈火灼烧了一遍,总算把这些超级细菌全部消灭……
  这是未公开的机密,于易峰也是最近整理档案的时候才发现的,他不禁有些感慨,以往的黑历史有点多啊……
  从此以后,联合政府对完美素的看管便非常严厉了,任何关于完美素的计划都需要审批,并严格监控。
  完美素,一种非常奇特的物质,可以促进生命的进化。就目前来看,它只能作用于植物或者单细胞生物。
  一旦涉及到有智力的多细胞动物,就会引发它们的脑死亡,原因尚不明朗。唯一例外就是于易峰,没有人知道为啥会这样……
  于易峰在想,要是能把所有普通人转变为超人类就好了。到时候,无论是智力还是身体素质,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超人类,真的比普通人强太多了,要是五万名超人类有多好……
  他暗地里计划了下,这段时间还是太忙了,有空得问问罗曼博士他们,都这么多年了,完美素的研究到底有没有进展……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生命大滤斗理论,毁灭性的科技还只是第二种可能。”海格尔将人们的思绪拉了回来。
  “还有第三种可能,黑暗森林理论。”
  “在一本小说中,这样描写黑暗森林理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一旦被发现,能生存下来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
  “故而,高级的文明全都在缄默,它们蜷曲着庞大的身躯,生怕带起一丁点波动。我们这些小鱼小虾们,因为什么都不懂,反而在浅滩上欢乐地嬉戏,到处广播自己的位置。”
  “宇宙文明之间,或许只有战争,没有和平……无数的文明都在战争中毁灭了。”
  “故而我们的母星——地球,已经被毁灭。强大如诺亚文明,甚至也不见踪影,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已经毁灭了?”
  “在我看来,黑暗森林理论是一件比较好的解释……”
  海格尔的质疑,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起来。难以想象,一名女性科学家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气场,一人就镇压场上的所有人,连于易峰都被压住了。
  悲观派在这一刻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于易峰回过头看看兰波,只间他眉头紧缩,似乎在努力思考什么。许多乐观派的同志也一齐看向了兰波……
  几分钟后,不负所望的兰波又跳出来了,他鼓足了勇气,“我认为,黑暗森林理论和大滤斗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矛盾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生命大滤斗理论,将大量不符合要求的文明筛选掉,故而,星际文明一定是稀疏的,这也符合我们的基本常识。”
  “但黑暗森林理论的前提有三条: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说白了,文明之间就是为了生存发展,才开始抢地盘,才发生你死我活的战争。”
  “按照这个理论,技术的突破必然是简单的,星际文明将是稠密的。只有稠密的星际文明,才需要相互之间抢地盘。”
  “大滤斗理论说,星际文明是稀疏的。而另一个反而说是稠密的。”
  “所以,黑暗森林理论和大滤斗理论从根本假设上是矛盾的!从逻辑上,我更加倾向于大滤斗理论,因为它有更多的证据与支撑点!而黑暗森林理论,纯粹就是假设,可以证明的很少。或许宇宙文明之间有局部战争,但不可能全宇宙都在开战!”
  在兰波的阐述下,所有人都点了点头,按照这个说法,两个理论确实是矛盾的。就像人类文明一样,如果资源足够多,地盘足够大,何必还要战争?
  就好比一个地球只有几万人口,均分布在各个角落,那么战争从何而来?就算彼此间完全不认识,也没必要打个你死我活吧?
  “从个人感官上,我还是认为星际文明是稀少的。能踏入星空的文明,应该不会如此野蛮吧……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意识,没有任何证据……或许也有一些意识形态和我们不一样,热爱战争的种族。”
  兰波博士一口气说完,又轻叹了一下,想要直接反驳掉黑暗森林理论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信息真的太少。但他敏锐地指出了两个理论的矛盾之处。两个理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在没有更多的信息之前无法判断真假,就看人们到底相信哪一个。
  当然了,更多科学家倾向于大滤斗理论。虽然黑暗森林理论有“地球被摧毁”,以及“诺亚文明消失”这两条证据,但还是不够充分!毕竟,这两条证据也有其他的说法,并不一定用黑暗森林才能解释。
  但这一番话却警醒了于易峰,对于文明战争的准备还是必须的!
  如果真的爆发了战争,就不是人类内部战争了,而是星际文明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不可能留有任何余地。
  人类的武器还是太垃圾了,必须要开发更强悍的战争武器!
  激光、电磁炮,以及更大当量的核弹!


第四十一章 武器研究
  探讨会在一片沉默中结束了,所有人都一脸沉重地走了出来。就连乐观派的人也不例外,兰波博士一脸心事,急匆匆地赶回了特斯拉研究所。
  反正,只要是这种关于宇宙的讨论,无论怎么样有一个结论是必然正确的:那就是宇宙太伟大,人类太渺小。
  于易峰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讨论,受到的刺激格外大,心中也是异常不爽。不爽归不爽,他总不能把郁闷发泄到别人头上,只是不停地皱着眉头。
  他正在考虑文明战争的事请。未雨绸缪,这是一位领袖必须要有的素质,如果等战争来临才去准备,那就太晚太晚了。
  现在人类有什么武器?除了核弹能象征性地保护自己,几乎和赤手空拳没什么两样。
  像机关枪、迫击炮、导弹之类的旧武器,对付自己人倒是不错,在宇宙战争中就是个渣。
  激光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倒是可以考虑研发一下,虽然凭借人类现有的技术,根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威力,但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美国、俄罗斯都研究过激光武器,威力嘛,勉强能够摧毁一个太空卫星。但这种威力放在宇宙尺度也太小儿科了,于易峰不认为短短几年内,这种武器会有什么质变……
  至于电磁脉冲武器,暂时没有特别好的进展,它需要的能量太大了。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核弹!虽然它飞得慢,易拦截,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依旧是人类最强大的攻击手段。
  核弹,特别是氢弹,是一种理论上可以无限提升威力的武器。
  但由于技术原因以及政治原因,和平成为永恒的发展主题,人类的核弹技术在21世纪几乎停滞了。直到现在,人类能造的最强核弹为——十亿吨当量的氦…3核弹!
  对于人类来说,氦…3核弹的原材料“氦…3”依旧是一种稀缺资源,人类从月球上得到了一两千吨的氦…3,当前来看完全够用,但长远看并不是非常充足。
  用掉了就没办法补充!
  十亿吨当量的核弹,听起来很夸张,但是在星际战争中真的不算什么。这一点于易峰心知肚明。
  一颗能击碎地球的核弹,需要多大的当量?
  过去的人类口口声声说,核战争能摧毁地球十次。这种说法简直笑死人了,地球上人类所有的37000枚核弹头加起来,也就相当于几百亿吨TNT的当量,根本伤不了地球的一根毛。
  当初的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导致了恐龙的灭绝,释放出相当于120万亿吨TNT当量的能量看,但对于地球来说,也就加了一道疤。
  120万亿吨!一万倍所有核武器的量,也就多一道疤,可以想象地球有多么庞大,想要炸毁地球有多么困难。
  不过人类的37000枚核弹倒是完全可以破坏全球的生态环境,让人类灭绝十次,这个说法基本上没有问题。
  但是人类毁灭和地球毁灭有屁的关系?人类能代表地球?
  所以,于易峰清楚地知道,能直接把地球炸地四分五裂的外星武器是多么恐怖……
  好了不想那么远,但他确实也迫切希望研究更强大、更暴力的武器。他心中已经有了想法,那就是:一种利用普通氢元素进行聚变的核弹。
  氢元素,宇宙中最常见,也是最多的元素,占据宇宙总元素的90%以上,如果能利用这些普通的氢元素制造核弹,那么其当量以及产量都能大大提升,再也不用为原材料发愁!
  这样的核弹,称为四氢核弹,也是最强大,最终极的核弹!
  常规的核弹,需要用氘、氚等稀有元素,这些稀有元素非常难弄到,需要工业生产,能源消耗非常大,产量根本上不去。
  而且,氚是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只有12。43年,这个时间实在太短了。也就是说,这样的核弹完全没办法长期保存。
  丁一东教授发明的氦…3核弹,更加高级、暴力,而且,氦…3是月球上提取的,差不多是现成的,对人来来说工业消耗比较小。
  但是氦…3的量还是太少了,用完了也就没有了,人类无法补充。
  所以,于易峰正在考虑,干脆研究更强、更通用的四氢核弹!
  在太阳的核心内部,源源不断地进行着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原子核的过程,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反应称为四氢聚变,也是太阳的主要能源来源。
  四氢核弹,原理和太阳核心内部的反应过程相似,也是将4个氢原子聚变成1个氦原子核,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其过程不需要什么氘、氚、氦…3,只需要普通的氢元素即可。
  所以,四氢核弹完全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产量以及当量上可以无限扩大,可以说是最强、最终极的核弹!
  但是,人们为什么不去研究四氢核弹,反而去研究氘、氚氢弹呢?
  因为它真的太难太难了,想一想吧,普通的核聚变,都是由两个原子核之间的核反应。但是,四氢核弹,却需要4个氢原子核同时碰撞在一起!这样的难度,何止翻了一倍?一百倍都不止!
  这种超级武器,当然不可能于易峰一拍脑袋就一纸命令下去,还需要大伙共同的商讨……
  一听到这个消息,安全部的几人都是摩拳擦掌,兴奋地要死,人类终于有了假想敌,也将会有新型号的武器装备。什么激光武器,电磁动能炮,想想就先进,厉害!赵耀那张黑脸不停颤抖,激动地咆哮了起来,结果许云进一个大嘴巴子扇了过去。“你给我安静点!”
  许云进心中其实也激动的要死,但却没有表现出来。当了这段时间的官,他也知道得有点城府,不能和赵耀一样把喜怒挂在脸上。
  “待会进场了,别给我丢人!”
  “是!”
  ……
  这是一个小型会议,只有首长于易峰,安全部的几人、还有几个大研究所的负责人参加。大家一起讨论四氢核弹、激光武器、电磁武器的可行性。
  丁一东教授半是狂热,半是忧虑地看着于易峰的要求:“四氢核弹……这个真有点困难啊。”
  “在太阳核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温度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这种强大的压力我们人类可做不到……”
  3000亿个大气压,真的太夸张了,氢弹爆炸前的最高气压也就100万个大气压的水平……“或许,我们可以用提高温度的办法减少压力需求。”丁一东皱着眉头思考着。
  “是的……”
  菲利克斯博士点头道:“温度上升,核反应所需的压力肯定会减小。但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函数模型,就算用反应温度最高的氦…3核弹,也不知道到底可不可行……”
  见众多科学家一并沉默下来,连一向热衷于武器研究的丁一东也不开口说话,于易峰觉得自己还是把事请想得太简单了,这种最终极的核弹,不是这么容易的。
  如果容易,人类政府早就在地球上研究了,还用等到现在?
  他立马说道:“这样吧,四氢核弹的研究暂时不用急,我在这里只是提一下,先起个头。大家回去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案,时间上没有特别的限制。”
  众人一并点了点头,他们这段时间还要研究自动化生产,野狼在搞超级火车,特斯拉在研究挖掘机,任务真的很重。或许以后闲下来了,再考虑这种问题。
  “对了,你说的激光武器、电磁武器,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丁一东忽然道:“以前的各国都研究过,在大气层中受限颇多,而且杀伤力实在感人,摧毁一辆汽车都马马虎虎。若是用在太空战场……”
  丁一东笑了笑,没有再说下去,他的意思是,于易峰最后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没办法,这种高速武器必然是太空战的倾向。我们只能从小到大做起。”于易峰摇头道:“不研究就不会有发展……拜托各位了。”


第四十二章 新春伊始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一天是新人类历元年的最后一天,在结束了最后一天的劳动后,人们将获得一个长达五天的小假期。
  当然了,一些必要的部门岗位,例如说医院、电力部门、军队等等还是有人在值班。但这些部门采取轮班的形式,各个工作人员按照排班可以轮流休息。
  目前诺亚号的五万多人几乎全部调岗到位,再也找不出任何一个待业者,大量的岗位还在缺人手。科学家们正准备用智能机器人来代替这些缺人手的岗位。
  像一些厨师啊、清洁工之类的岗位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机器。一道菜肴按照程序,每一个流程都精确到秒,虽然说比不上特级厨师,但比一般的厨师可以说绰绰有余……(注:目前已经有这样的机器,具体请自行百度。)
  因为人口紧缺,有部分岗位连囚犯也安排了进去,他们也有一定的工资薪酬,表现比较好的,还可以减刑。这对于一些想要悔过自新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过,他们在刑满之前,自由依旧受到限制,只能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工作。
  诺亚号上的五万普通民众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可以说完全团结在了一起,他们对过的第一个年格外期盼,也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
  在下班后,人们开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