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深空之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不可能?”威廉突然怒吼道:“你别忘了,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我们完全可以搞定这种火车!至于轮胎的压力问题,方法多得是,我们完全可以……”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力挺威廉,重力只是小问题,肯定有办法解决的。
“还有一个问题,核动力装置的输出功率应该重新设计。火车毕竟还不是航母啊,这两者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有人忧心道。
“各位,核动力装置的小型化,已经被我们野狼设计局解决了。这个方面完全没有问题!”丁一东教授忽然轻描淡写地说道。其实,在前往火星的路途中,他们野狼一直在搞这个东西,现在中与排上了用场。
看到众人震惊的表情,其实他很想狂笑,但是硬生生憋住了,然后装作这种轻描淡写的样子。
最关键的部分已经被解决了?
众人都配合着震惊了一会。
“那就这样,超级火车的具体设计就交给我们!”丁一东非常满意,嗓子还是不自觉大了起来,直接开口包揽。他们野狼设计局又招了一些新人,人口增多,研究能力也更强了。
听到这里,威廉松了半口气,野狼的名气与实力,他还是知道的。
但伊万诺维奇可就遭殃了,他根本没办法反驳,只能恨恨地叹了口气,其实,他自己的内心深处激动异常,也非常想搞这种核动力的火车……
好了,运输问题暂时不用管,第二个要解决的是挖掘问题,月球上的挖掘机还得靠人类手动操控,真的太麻烦了,必须替换掉。
现在,必须要搞一种无人操控的挖掘机,而且每天的产量要更大才行。
既然核动力的火车都出来了,核动力挖掘机……也没有问题吧?这是科学家们的普遍想法。
不过,这种自动化的挖掘机比起火车,技术难度要更加高一点,不仅要有充足的动力,还得配备一定的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自动挖掘……这方面的智能程序,我认为没有问题,可以实现。”超智能实验室的莎莉文女士说道。
“既然如此,超级挖掘机的具体设计工作,就交给我们吧。”菲利克斯点头说道。野狼设计局都包揽了“超级火车”项目,他们研究所也不能弱后啊。
“谢谢,谢谢大家!”
威廉倒是吐了一口气,但伊万诺维奇越来越头疼了,这些东西,一个个大得出奇,工程量也不是盖的……
但他骨子里的血液正在加速流动,只有建造这样的庞然大物,才能让他的热血上涌啊。相信手底下的小伙子们也一定会非常的激动!
第三十二章 工业号角
这段时间,科学家们突然集体发疯了,一个个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10点以后才休息。
一个个眼睛通红,食堂里,电梯间,到处都是他们的讨论声与争辩声。
最关键的是,他们是自愿的,如果不是政府的强制性规定,他们还想加更多的班……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野狼设计局最得意的日子开始了,他们的科研积分本来被特斯拉研究所超越,但是现在,又快速追了回来!
因为他们在火星航行的几个月时间里,默默地完成了一个超级项目:核动力装置的小型化!
丁一东的大嘴巴几乎藏不住事儿,他们完成这件事才不久,终于忍不住放了出来!
这种源自于航空母舰的核动力装置,经过野狼设计局的改进,体积更小,输出功率却几乎无差,而且拥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这个项目对于人类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这意味着什么?
科学家们新设计的超级火车、超级挖掘机等等,如果想要用核动力,那么就得用他们的装置!
得意啊得意啊,诺亚号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野狼们的狂笑声。
丁一东教授带领的一群小伙子终于爽了一把,好的没有学会,丁一东的疯狂倒是全部学会了。
这倒不是因为暂时击败了竞争对手特斯拉研究所,而是因为一种认同感。
辛辛苦苦完成的科研成果,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就如同孩子一般。如果这个结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真的是最为舒坦,最为开心的一件事了。
一场伟大的工业号角,在新人类历的11月份吹响了,更可以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政府开始对各大企业、各大研究所颁布详细的任务。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将这次工业革命的主流。所有的实验室、科技所以及工厂都得到了大量的能源、资源以及工业指标。
科学家们可以放开想象力,尽情的一展身手。
一台台旧式的挖掘机率先活跃在各个矿藏资源点,一条条铁路开始铺设。当然,这些老式机械都是临时的,先用一段时间再说。
等新的超级机械生产出了,它们就会被淘汰掉。
化学、物理、机械、生物……各个方面的科学家都在彻夜忙碌,他们并没有觉得辛苦,事实上,很多人都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这真的是能激发所有想象力的大环境啊。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提出,就可以自行设计,不需要考虑资金方面的事请,甚至还能受到上级的鼓励。
这是多么爽的事请!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成为了各个研究所的主流,他们都加紧马力,研究无人操控的手段。
这样的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或许只是一只机械手臂,或许是一辆汽车、一台挖掘机,但一定要是自动的、无人的、智能化的。
因为人口实在太少,挖矿的工程量实在太大,自动化将是唯一的手段。
这样的技术并不是高攀不起。自动化程序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在德国、日本的汽车工厂,早就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
现在,人们只是想把这种自动化技术推广到更多地方。
还有啊,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于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科学家们正准备让智能机械设备做更加复杂的工作。
当然了,他们并不是想研究一种真正具有智慧的机器人,那样的话难度就太大太大了。他们研究的还是一种程序化的东西,只不过程序更加复杂,适应能力更强而已。
一颗颗卫星正在加紧研制中,为将来的无人挖矿做好准备……
于易峰在舰长室里,一边喝茶看一份报告。相对从前,他现在倒不是很忙了,除非特别大的事请才需要他管。每天都能看到新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很充实的啊。
事实上,于易峰除了固定工作外,几乎每天都在学习知识,反正各种各样的知识都要有。虽然囫囵吞枣一般,在深度上面还不够点,但是广度上已经马马虎虎了,大多数的报告,他都能看得懂。
如今,最大的关键是要将“基诺夫工业基地”建设起来。这个庞大的工业基地,拥有六千名工程师、科学家以及两千名机械专家!
总共八千人,占据总人口的16%!
他们正在昼夜不停地建造机床以及各种机械生产流水线,像冲压流水线、发动机组装流水线、检测线,还有各种零件的生产线等等。
大量实验室正在为生产线设计智能程序。只要基诺夫工业基地一造好,那么,各种形式机械装备就可以生产了。
就像滚雪球一样,生产能量将越来越强。
于易峰拿起一份报告,仔细看了起来。
“上午九点,第一条III型精密零件生产流水线测试成功,本流水线专门生产8…27号的矿机精密零件。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所有数据符合预期。本型号的流水线七天可以复制出一条,需要消耗钢铁1530吨……”
于易峰暗自点头,按照这样的速度,基诺夫工业基地在过完年后两三个月内,就可以竣工了。
“中午十二点,来往各个矿藏资源点的铁路正式完成。老式火车已经通过测试,可以正常运行,每趟运载能力为两万吨左右。”
“一些老式挖掘机开始正常运行,初期投入51台,每台的矿石日产量在1万吨左右,完全能满足日常所需。”
“超级火车正在紧急设计当中,主要工作由野狼设计局负责。预期单趟运输能力在百万吨级别。”
……
“真是夸张啊!”看着这一个个项目,于易峰忽然感觉自己有点落伍了,真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啊。
他仔细算了算,又疑惑地问道:“好像有点不对啊,十万吨级别的挖掘机,面对三千亿吨的冰矿还是不够用啊,岂不是要挖几百年?”
“当然不是。”
他的助手百合子恰好听见疑问,为于易峰解答起来:“许多科学家认为,挖冰矿不一定用挖掘机,而是采用一种更加实惠的切割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设计简单,成本便宜,可以大规模量产。”
因为这些冰中间混合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结构松散,硬度不比石头,可以用切割机将冰矿直接切成小型立方体块的形状。再用起重机将立方块传送履带,直接运到超级火车上。
边长约2米的冰立方体,质量可达8吨,切割加运输的时间在10…20分钟。这一切都将由机械自动完成,不需要任何人手。
“按照计划,三十万个这样的切割机器人,一天工作20小时,维护4小时,日产量可达1。5亿吨。六十万个切割机器人,日产量可达3亿吨,不需要1000天即可完成冰矿任务……”百合子嘴里吐出一大串数字。
“按照设计,一个切割机器人,耗费钢铁3。3吨,铜13千克,铝……”
她平静地说着其中的数据。切割机器人结构简单,材料消耗大概和一辆小汽车差不多。其实,有一些设计工作就是她亲自参与的……
现在于易峰不是非常忙碌,完全能独自胜任自己的工作。百合子便参与到了机械设计中,只是偶尔才过来做一些助手工作,她毕竟还是一位科学家啊。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每个人力都要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于易峰张了张嘴,听得头皮发麻,几十万机器人……原来是要搞人海战术啊?
不过也为难这些科学家了,不这么搞,根本就没办法完成任务啊。
他仔细想了想,几十万机器人,每一台的工程量相当于一辆汽车,其实也不算特别多吧……
在地球上,一个大型的汽车工厂,一年就能生产150万台汽车,像上海大众这样的,一年能产汽车200万台!
如果基诺夫工业工厂真的完成了,凭借海量的、源源不断增加的流水线,这一点数量机器人还真的不算什么。
3000亿吨冰,相当于三个青海湖的水资源,勉强还算够用了吧……
(这里说一下数据来源:一台地球上的普通挖掘机,一天大概可以挖1500…2000立方的土,折合质量3500吨左右。
月球上的挖掘机,功率远大于地球上的,稍微牛逼点,一万吨一天不过分吧?
而最新的核动力挖掘机……这可是核动力啊,身高马大的,工业能力再扩大十倍,十万吨,不过分吧?
当然,挖矿和挖土不一样,矿区的岩石可能比较松软,有可能比较坚硬,这些都有影响,露天矿比深坑矿好采地多。具体我就不详细说明了,采矿数据稍微夸张点,大家应该也可以接受吧。
我这样写虽然有点夸大了,但是和后边的剧情有关,毕竟大家也不希望在火星挖矿挖个十年八年的,那样整个剧情就太拖沓了。所以夸大一点数据,加快一点剧情进程……)
第三十三章 危机感
“最新新闻,第一代核动力挖掘机已经完成设计,由特斯拉研究所与超智能实验室强强联手。目前,初代试验机正在调试当中……据专家言,如果核动力挖掘机研究成功,其动力系统以及挖掘能力将是旧式挖掘机的十倍以上!”
“最新新闻,第一批来自火星的铀资源已经加工完毕,其产出完全可以供应目前核电站的消耗……新的矿物离心机正在设计当中。”
“据专业人士透露,基诺夫工业工厂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其位于飞船的中低重力区域,将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届时人们只需负责最后的监控、维护。”
“自新人类政府成立后,我们的第一位新生儿终于诞生了。其父母为他取名为‘维斯’,英文名wise,希望他成为一名有智慧的人……”
……
这是新人类政府刚刚出版的《新闻周报》第一期,每一份售价0。5新币,由宣传部印制,一周一期,里面将记载这一周发生的大事情、大新闻。
这个价格其实不算特别贵,报纸版面有32版,分量充足。一个月的支出也就两块新币左右,基本上每个人都买得起,人们都愿意购买一份。
新政府搞出这种报纸,一方面是为了回收人们的新币。另一方面还是为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增加人们的参与性。
现在,诺亚号上的所有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整个文明正在慢慢的进步。作为新人类的一份子,他们自然有一种浓浓成就感以及文明的归属感。因为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让文明的滚轮缓缓推动。
这也是新政府特意打造出的一种气氛。
诺亚号上的娱乐还是太少了,什么电影、电视剧、小说之类的东西都很少。工作了一天之后,每个人都很累,也没有心情去创作这方面的内容,这导致整个诺亚号上娱乐贫乏。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只让他工作,却不让他不娱乐,很可能产生对工作厌倦,或者情绪低迷等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虽然现在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一般,但于易峰还是得关心人们的精神健康……这也是未雨绸缪。
所以,这份报纸不仅有新闻方面的内容,它还承载了一定量的娱乐功能。在报纸后面的几个版面,可以看到一些科幻故事、连载故事、爱情故事,或者一些笑话,还有一些宇宙中的科学知识普等等。
这些东西……当然是从旧有的资料库中抄下来的,反正地球都没了,也没有人在乎版权之类的问题。
不仅如此,于易峰还在考虑试行“做六休一”的工作制度,每工作六天可以休息一天,相当于一星期放假一天。
这样的休息制度,虽然看上去人们的工作时间变短了,但是工作效率却会增高,毕竟人不是机器,还是需要休息的……看着科学家们一个个双眼通红,一副劳累过度的样子,于易峰觉得还是要更多的休息才行。
再接下来,还要陆续开发网吧、体育馆、公园之类的娱乐场所,给人们提供娱乐设施……
于易峰将这些想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准备以后想办法改善……
突然间,一份报告打到了他的邮箱。
“怎么,人手还是不够吗?”他看着几个主事人员写上来的报告,里面提到了人手问题。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发新的挖掘机、超级火车等等,让人类采矿的能力大大地提高。
但是,采矿能力提高了,冶炼金属的能力却一点没有跟上。
目前的冶炼机器,几乎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开动,工人们也分成三班对倒,但还是忙不过来。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堆积的矿物越来越多,什么铁矿石、铝矿石、铜矿石……像一座座山一样堆在那里,他们心中的焦虑可想而知。要是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冶炼工人懈怠工作呢!
这还是老式的挖掘机全力开工的结果,等新式挖掘机一出来,产量还能扩大十倍!
这些冶炼金属的工人真要哭了,这他妈,挖这么多矿,根本炼不出来,不可能完成的啊。
于易峰看明白了,这是向他诉苦来了,要人还是其次的,他们是真的尽力了,真的没法全部炼完……
不过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于易峰掌控全局,心里还是有数的。
挖矿可以简单粗暴,但是冶炼是一项技术活,产量不一定上的去。就算要大幅提高产量,也没有足够的电能。
但是,矿还得大力地挖,凭借诺亚号庞大的体积,再怎么多的矿石也能装下,而且飞船质量恒定,不会增加起飞的难度。
“你们的问题我已经了解了,你们不必担心……”于易峰在邮件中写道:“就当前情况下,矿物的储备量必然是越大越好,运到诺亚号中的东西,才算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现在诺亚号上,不是自由的市场化经济,也根本不需要顾虑什么供需平衡的问题。
要是在以往地球上,譬如说沙特之类的产油国,突然将石油产量提高十倍,那么石油的价格瞬间就崩盘了。
要是澳大利亚突然将铁矿、铜矿的产量提高十倍,那么这些金属的价格也必然崩盘。所以很多能源巨头完全有能力大力开采,却不得不慢慢地来,因为他们要考虑供需关系,想要赚更多钱!
但现在,新人类文明是计划经济,挖出来的资源全是国有的,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只要不停地挖就行。
“……我们暂时抽不出更多的人手,提高冶炼能力可以以后考虑。挖出的矿石堆在仓库里即可……我也非常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劳动……”
于易峰写完邮件后,连忙发了过去,以安抚那些冶炼金属的工作人员。这种安抚人心的工作,还是必须要做的。
他托着下巴若有所思起来。这样疯狂地挖矿,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于易峰的心底里,总有一种毛毛的感觉,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危险感。
这种感觉时不时出现,有时候让他毛骨悚然,有时候又非常细微,几乎感觉不到。
但他总是觉得,火星不是善良之地,早点离开火星才是好事。他对自己的第六感是非常相信的,这种感觉曾经救了他很多次。
那么,这种危险感来自于哪里呢?于易峰寻找了很久,还真的不知道,派人偷偷地问了监狱里的卡尔文,他也不知道。
卡尔文总是这样,一到关键时刻,屁用没有!
于易峰感觉,火星可能有非常危险的东西,一旦爆发出来,整个人类都得玩完……
或许,火星会像地球那样爆炸?还是其他什么危险?
不知道!这种不知道,是最让他烦恼的。
其实许多普通民众心中都有一种不安感,甚至包括大量的科学家。第六感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于易峰这位超人类有,其他的许多普通人也有,只是没那么强烈。
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这种不安感是由火星病毒引起的,并没有考虑很多,刻意地将它忽略了。
然而,这种不安感还是间接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否则人类完全可以在火星安稳地发展一段时间,而不是现在这样疯狂地挖完矿,然后准备跑路……
许多人心中隐隐有这样的想法:火星,不可久留!所以人类的许多技术突破都向挖矿这方面倾斜。
“这种若有若无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呢?”于易峰不禁想道,又摇了摇头,他又没有预知能力,真的不知道……
卡尔文那个神棍真的不靠谱,也只是知道有危险而已。
不过无论怎么样,矿还是必须要挖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东西啊。不挖矿,资源哪里来、能源哪里来?他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火星都存在这么久了,差不多46亿年了吧,挖个几年矿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就算危机爆发,应该……也不会在这一两年内爆发。
第三十四章 新环境
为了保险起见,于易峰还是下令,尽快制造一枚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以及相应的“脸盆式”引擎。
这种东西成功了一次后,可以按部就班地仿造,技术难度就不高了。虽然火星的引力比月球大了那么点,但是,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依旧管用。
万一火星有什么危机爆发,人类完全可以第一时间引爆核弹,搭乘诺亚号飞船跑路。只要不是病毒之类的生化危机,逃出火星应该就没事了吧?
这是于易峰自己的想法,和许云进他们讨论了一下,就立马下达了这个指令,他瞬间感觉轻松了很多……
工业革命还在继续,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一个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人们的新发明、新思想如同泉水一般喷涌了出来!
机器开动,马达轰转,这真的是一个智慧与汗水并存的时代!
如果一名地球上的普通白领来到诺亚号上,会发现以他的知识水平,很难找到工作……
大量的职业都需要很高的技术以及经验,这里的每个人,至少硕士毕业,许多人还是博士,但依旧会感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像最顶尖的重工业基地——基诺夫工业工厂,单单一名普通工人,就得会研究,会编程,会设计,会测试,会传感,还得会人工智能!
这个要求真的很高很高啊……人们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而其他的职业,如同医生、记者之类的工作,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无一不是顶尖水平,他们的岗位需求也已经爆满了。
所以,一名地球上的普通人,如果思想比较端正,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兵了。
当兵不用什么水平,只是比较累……安全部缺人啊,士兵太少,许云进心里苦,他认为至少要500名士兵才能满足需要,但于易峰绝对不会给他安排这么多人手的。
……
时间过得很快,在人们的忙碌中,又一个月过去了……
在获得大量的资源投入后,基诺夫工业工厂中的流水线越来越多,工业能力也将越来越强,第一期的工程圆满完成,正在建设第二期,第三期……
而且,这个建设时间上的需求,将会快速缩短。
最重要的是,这些流水线是完全自动化的,运转起来后就基本不需要人力了。
也就是说,一条流水线可以加工出不同的零件,帮助复制出另外的流水线,这样一来,流水线的增长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这样的工业,才是强悍的、令人向往的工业!
各式各样的试验型机器人终于尝试着走上工作岗位,它们不会疲惫、不会抱怨、不会出错。一旦确认它们好用,就会大批量地生产出来。
人类只需要负责设计、监控以及最终的保养工作。
于易峰正在尝试更彻底的改革,原先的塑料企业、服装企业、化工企业也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体、大型的轻工业工厂。
按照科学家们的设计,这个轻工业工厂可以批量生产大量不同的物资。
无数的原材料将从一个大端口处进入,通过传输带,分发到各个不同的流水线。而这些流水线之间又有复杂的交互设计,可以相互运输、相互补给。
这样的工厂,只要一个,就能实现大量商品的生产!
当然,具体图纸还在设计当中……如果真的能完成,人们的轻工业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什么毛巾、衣服、塑料,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一个工厂就解决了。
“脸盆式”的引擎也在一个月内完成了,采用了大量的废钢以及废品材料。
这是许多科学家们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材料,无论精钢还是废钢,在核爆炸面前都差不多,引擎只要能在一定时间内束缚住下边的冲击波,就算功德圆满了。
这样一来,诺亚号随时可以跑路,于易峰也就彻底放下了心……
这一天,他正在参观诺亚号的新环境建设,里边可以说大变模样!
因为时间的关系,现在只开辟了40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间,只有原计划的五分之一。但40平方公里也不小了,相当于一个小镇的面积,比起以前可就好得多了。
五万人住在里边,可以说非常舒服,一点都不拥挤。
此时已经临近新年,街头的装扮都有了新年的气象。
新人类历,是按照地球爆炸的那一天算起的,一年365天,现在临近年末,许多人都按照自己的民族习俗来过。
亚洲人喜欢过春节,欧美人喜欢过圣诞、元旦,这种节日的气氛还是有一些的。政府已经批准了人们自发的一些活动,到时候,还会给大家放一个五天的假期。
大家目前的居住环境已经好许多,人们还买不起房子,但也基本告别了铁皮屋,住在政府提供的出租房里,房租根据房间的大小来决定。
不过这种“租”和“买”,除了心理因素,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政府不会回收人们的出租房,完全可以长久的住下去,和自己家没两样。
“你看,天空最上方是最新的节能灯泡,能有效地模仿太阳光。绿色植物在这种灯光下,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带领他参观的是老熟人罗曼博士,也是最热衷于建设生态环境的一位,他一边走路,一边为于易峰介绍最新的设施设备。
“这种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调节亮度,只有白天开着,晚上六点之后会逐渐灭掉,方便人们休息。”
“还有这边,是新希望种植园,人们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走到种植园里边,迎面而来一大片绿色。于易峰满意地点了点头,新希望种植园主要采用的还是无水栽培,只有一些大型果树因为技术还不成熟的关系,不得不用土壤栽培的方式。
只不过,这些果树种植时间不久,还都是小树苗。
大量的培养设备都是上次农业改造计划生产好的,可以直接拿来用,这就省去了不少事。
一眼望上去,水稻、小麦、玉米等等一应俱全,还有大量的蔬菜、瓜果也在培养中,虽然还没成熟,但看上去非常健康。
新希望,这个名字取得真不错!
因为在种植园里温度、光照均可以控制,所有的蔬菜瓜果都开始不分季节,一年到头供应……这对于吃货来说是非常爽的一件事。
“现在看来,粮食危机是肯定不会发生了啊……”于易峰感叹道。
他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么点功夫能搞成这样,工作人员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那是一定的!按照预期,种植园一年可以出产二十万到三十万人的食物。”
其中的一名负责人介绍道。他得到于易峰的夸奖,心中喜滋滋的。
对于他们这些专家来说,都这种条件了还发生粮食危机,不如一头撞死……
那位负责人想了想,继续说道:“如果开辟更多的种植区域,我们当然可以种更多粮食,不过目前来看,暂时不需要,否则就浪费了。”
“目前来看,诺亚号的氧气气产出与消耗,暂时达到了平衡。”
“人类吃不完的粮食,可以喂养鸡、鸭、鱼、猪、牛等动物,为人类提供肉食来源。这部分工作是由新希望牧场负责的。”
原来如此,于易峰点点头明白了,难怪需要生产这么多粮食……多出来的粮食都被其他动物消耗掉了。
这种吃草的一级消费者,最长肉的就是猪了,其料比在2。5左右,也就是说,一头猪长到120公斤,它要吃掉近300公斤左右的饲料。
羊和牛不长肉一些,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