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保卫国师大人-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话很快成了真。
  约莫在半个月后,峣廷宣布战争结束。
  这还是峣王持谨慎态度,多观察了半个月的军情才作出的决定。
  当然这会儿魏军正在回撤,峣人收回了被侵占的大半领土,还有三分之一因为地势险要的关卡被魏人守住,一时还未夺回。
  不过,两边都知道战争中止了。
  魏王的死,对国内的影响之深远,甚至还要远超国间。所以在这当口,魏国是没有精力再来对付峣人了。
  冯妙君听云崕提起过魏太子,言谈中多有轻蔑,想来是看不上人家。她也知道二王子萧衍和云崕走得更近,毫无疑问想得到国师的支持。
  支持什么?
  当个王爷能需要什么强力支持?
  他之于云崕,有引荐入魏的情分。所以冯妙君猜想,云崕是愿意帮他争取王位的。
  原本魏王身体硬朗,轮不到太子掌权,所以萧衍还能从长计议。现在么……
  太子接到消息之后,想必也会从赤嵌森林往回赶。只要他回到都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冕为王。
  到得那时,萧衍就不会再有任何机会。
  所以萧衍如果想要最后加把劲儿,就要在太子回都前布置好一切!
  由于通讯手段不便,这些消息传回峣国都有滞后性。冯妙君有些焦躁,就在自己等候消息的同时,魏国可能已经天翻地覆。
  也不知云崕怎样了。这种时候他当然是无暇顾及她的,但冯妙君并没有因此而欣慰。王位之争凶险万分,她着紧自己的小命。


第234章 坏消息连连
  她试着抽取过灵力,能成功。
  于是就能证明,这厮至少还活着。
  这多少让她觉得宽慰些许。
  ¥¥¥¥¥
  王军当中自然也有魏太子萧靖的耳目,所以魏王战死的噩耗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传到他手里。
  萧靖先觉五雷轰顶,而后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对他来说,这就意味着二弟占了四天的先机。并且别忘了,太子原就驻扎在安夏地区东南部的赤嵌森林里,从这儿要返回魏都,比起萧衍回程至少要多上半个月的路程。
  那还是在全速急行军的前提下。
  事实上,安夏余孽和晋军最近像打了鸡血,疯狂地冲击魏军阵线。魏王身殒的消息传到晋国后,也许晋军会收回北上赤嵌森林的部队,但安夏的余孽空前活跃,对太子率领的军队频频出击。
  在他们的阻挠下,太子想要率军快速返回魏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可如何是好?
  最后太子手下有一头鹄妖化出真身,驮着他往魏都方向赶去。
  此物的速度就算赶不上峣国的神鸟彩鸾,那也比凡禽要快上两倍不止。不过魏太子这回走了老大的霉运,白鹄刚刚上天,还没能直冲云霄就被安夏、晋国联军中的修行者给射了下来,虽然保住性命,但翅膀被射断一边,短时间内是休想再载人上天了。
  太子再焦急,这时也只得老实走陆路回去。并且他也明白自己被盯上,为了顺利而安全地走出赤嵌平原,他同时放出了十几支小队作为烟雾弹,掩护自己轻骑返魏。
  此时他不会意识到,就这么个偶然事件改变了整个王位争夺战的结局。
  回程的一路上,他又接连收到生母郑王后发来的几个坏消息:
  首先,是萧衍扶棺而回,灵堂就设在内廷正殿之一的墉和宫。按祖例,大殓之后,先王在这里停灵受奠,时长二十一日。
  照这日子算,太子是赶不上了。
  当然除了伤心之外,让他上火的是萧衍果然抢先赶回了魏都。尽管三弟萧吾和郑王后都在那里,可萧衍本身就经营许久,何况有国师这样的助力。
  想到云崕,他就眼皮子跳个不休啊。
  果然,坏消息紧接着就来了。
  萧衍返都之后,除了给先王扶灵,还着紧做了几件事。首先,是把凶手许谙与太子的往来书信公布于众,引发了爆炸性的效果,王廷上吵成一团,连萧衍、萧吾二位王子都压不下去。
  群情激愤,骂声一片。
  不过七、八日,这事就流传去了民间,连买菜大娘都能添油加醋地义愤填膺一番。
  太子接获魏王死讯时,同时得知许谙弑君的消息,那会儿就眼前一黑,知道此事必将成为构陷他的武器。
  果不其然,萧衍根本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太子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但郑王后在信中提到的第二件事,就让他疑窦丛生了:
  萧衍返都的第二天,就闯入了魏王寝宫。
  未得宣召,那地方即便是王孙都不能擅入。不过眼下都城里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禁军可拦不住萧衍的脚步。
  等到三王子萧吾闻讯带人赶来阻截时,萧衍已经从魏王寝宫里走了出来。
  兄弟两人口头交锋几句,大太监陈僖趁机去寝宫里清点,好似哪一样也没丢掉。萧吾虽然想搜二哥的身,怎奈云大国师就在一边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此人有鬼神莫测之能,萧吾从小就有几分怕他。禁军人数与秘术虽多,他却没把握对付国师,最后只得放萧衍走掉。
  太子看完纸条,不由得伸手按了按自己胸口,感觉被气出了内伤。
  一方面,他恨萧衍奸狡;另一方面,他还怨父王偏心。
  虽然魏王立他作太子,但对萧衍却远比他亲厚得多,这一次亲征峣国也是将萧衍带在身边,而将他这个太子打发到赤嵌森林去。萧衍在老头子死后强闯寝宫,是不是因为魏王偷偷将遗诏留在这里,告诉萧衍去取?
  毕竟,萧衍是陪他走完最后一程的儿子,那段时间里发生的事,除了萧衍外再没有人知晓。
  魏王会留下什么秘密呢?
  是不是他改了主意,想另立太子?
  倘真如此,萧靖这个太子的身份可就不稳了。
  他越想越是心惊肉跳,恨不得搜遍萧衍的府邸,将那隐患消于无形。偏偏他人在异地,只能徒呼鞭长莫及。
  此时他也气三弟,气他的不中用。萧吾要是能再强硬些,好好把萧衍搜一遍身,那就什么后患也没有了。
  他在外头的每一分、每一秒,魏国都城都有事件正在酝酿、发展。可惜,他够不着。
  尽管他发回大量讯报,指使郑王后和心腹依计行事,但本人不在魏都就始终陷于被动。
  郑王后来信也轻描淡写提了一句,许谙之子被关入天牢之后,没捱过第一轮刑罚就死了。
  魏太子了解母亲,一看就知这是她下的手。但他现在恨许谙入骨,巴不得跟这个名字有关的人和事都毁于一旦,因此也没多去管顾。
  何况他从前和许谙的确过从甚密,这人惯会讨好巴结他,并且一开始就向他表了忠心。许谙之子或许也握有这方面的证据,因此死了最好。郑王后大概也是担心这一点,唯恐给太子雪上加霜,才赶紧将他灭了口。
  最近萧衍频频拜访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谈完走出来的模样总是宾主尽欢。太子党也去旁敲侧击,得到的消息都只是闲话家常,至多萧衍来虚心请教。
  魏太子当然不信。二弟此举,是明目张胆地拉拢廷臣,想做什么,昭然欲揭。
  魏太子这几日披星戴月,恨不得一日千里,但是距离都城只有八十里时,他接到了郑王后的最后一个消息。
  也就是这个消息,让他在大惊之下停住了脚步:
  杀害许谙的凶手被禁卫军追击,一路逃进了东宫!
  禁卫军要入府抓捕,被守护于此的修行者与宫人阻挡,双方起了冲突。太子手下没有省油的灯,但是精锐多半被他带去赤嵌森林,而协助搜查的却有国师派来的几位大能。在三王子萧吾制止之前,廷尉吴琛已经带人突入东宫,四处翻寻。
  太子看到这里,差点咬碎了一口钢牙。


第235章 无人知晓的内幕(加更章)
  他自幼生长在深宫中,对这些套路了然于胸。所谓“追捕逃犯”云云,不过都是借口。
  果然逃犯最后影子都未见着,禁卫军反而从他的书房里搜到一本册子,称作《乾元宝录》。
  这册子原本也没甚稀奇的,连作者都是藉藉无名之罪,内容无非就是纪元前以及浩黎帝国各式宝物的图文介绍。里面虽多穿凿附会和夸大之语,但有一幅画样却是绘得清清楚楚的:
  刺龙图。
  在这本《乾元宝录》中,刺龙图可是被绘出了全貌,没有一点遗漏,连刺龙者手中的匕首都绘得细致入微。
  也就是说,早在魏王遇刺之前,太子很可能就知道父王身上的刺青是件防身法器,甚至比起魏王更进一步知道这件法器的漏洞和死角。
  这件事,立刻在廷上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刺客许谙是太子举荐给魏王的、许谙之子刚刚入狱就死于非命、太子对刺龙图这件秘宝的破绽了若指掌……
  所以,还有什么好说的?
  萧衍在王廷上慷慨激昂,公开指认太子为弑君凶手,斥其“王贼”,并起誓要将之伏法,以告慰魏王在天之灵。太子党极力争辩,然而在事实面前太过苍白。
  同一天,萧衍持魏王玉玺称,为君父行其道,顺势解除三王子萧吾的代政之权。萧吾当然不肯,但他年纪资历都不足以服众,手下几名大将倒戈,萧衍顺利收权。
  萧衍的动作很快,收权次日,都城附近就有大量马兵调动。
  这条消息,太子越看,脸色越白,最后一口鲜血喷出来,急怒攻心。
  好在他身强体健,被随队的军医调理小半天就缓了过来,但这都城,他无论如何是去不得了。
  二弟手里,有他最想要的东西:
  玉玺。
  这是大魏历代正统君王的标志,也是受命于天的凭证。国君只有执掌玉玺,国力才会源源不绝涌现出来。
  此等至宝,魏王从来不让第二个人碰。玉玺平时都锁在书房暗格里,远征峣国时因为都城有三王子萧吾坐镇,因此魏王就将玉玺随身携带,没想到身故之后便宜了自家老二。
  所以魏太子这趟自赤嵌森林返都,本来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即位,二是从萧衍手中拿回玉玺。只要他回到都城,顺理成章就能登上至高权力的宝座,但想拿回玉玺,恐怕还要费一番功夫,萧衍不会那么轻易就拱手相让。
  可是在太子原先的预想中,只要他回到都城,这都是可以通过手段来摆平的。
  谁料想,出了眼下这些事情?
  他头上扣着弑君的罪名,在王廷那里,继位就不再是名正言顺的了。如果他现在返回都城,岂非自投罗网?
  萧衍的人设原本就是敦和谦冲,与太子的盛气凌人截然不同。在太子远离都城的这几个月里,萧衍几番运作,在王廷积攒了很高的人气,拥戴者甚广。
  不顾几名幕僚的死谏,太子忽然转了个方向,往魏国的陪都姜城而去。
  姜城位于魏都东北方向二百六十里,更接近安夏。
  他在这里驻扎下来,等候自己西返的大军。五日后前锋部队两万余人抵达,他即拥兵自立,宣布萧衍为窃国者,责限其献都献玺,否则大军进击!
  太子叛变!
  消息传出,魏国内外大哗。
  ¥¥¥¥¥
  而在峣都,这几个月也有诸多变化。
  首先,苗奉先继续追查兄遇害案,从中又抓出不少钦天监的同党,一应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这里面有不少原本就是支持苗奉先的派系官员,居然也被肃清,百姓拍手称好,都道太子兄弟情深又刚正不阿。
  这为苗奉先挽回了不少人气,也重塑了正面形象。
  原本晗月公主在大婚上失踪一事,令苗奉先颜面受损,不过他后面领兵有方,打退了魏国的进攻,此事已开始在峣人当中传诵开来,足以洗去先前的污点。
  至于晗月公主,她返回峣都之后,苗奉先果然信守与莫提准的承诺,照认她为太子妃,给予应有的品级和待遇。
  莫提准终于满意归晋。
  第三件事,就是苗奉先大婚之后就接任了国师之位,同时举办盛典以昭告天下。
  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师的重要性一点也不弱于国君。安汝真被云崕所杀,峣国就需要推选出新的国师,以打理本国气运。
  这几件事一一办完,距离冯妙君返峣也已过去了好几个月。
  冯妙君收到魏太子起兵的消息也是一呆,连看了两遍才问:“这消息不会有错罢?”
  她对面是个白面文士,闻言捋了捋整齐的小胡子:“单只消息本身定然无误,最多再有七日就能流传到民间。但这其中有没有玄机或者疏漏,那就不敢保证。”
  冯妙君点头:“卢叔收集到的情报,我自是相信的。”
  眼前这文士,赫然就是卢传影。他原在晋都采星城经营多年,冯妙君离晋之后,他也将产业交给旁人,自己跟过来峣国找冯记落脚。按卢传影自己的说法,他已经安逸了二十多年,不想再这样消磨下去。
  冯妙君身边正缺这样的人才,对他的到来自然举双手欢迎。
  卢传影对时局的判断精准、分析到位,这一点是蓬拜等人无法企及的。
  “魏太子这是犯了什么浑,好端端突然拥兵自攻魏都?”她秀眉颦蹙,“虽然许谙是他引荐给魏王,平时也有书信往来,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魏王是太子所杀。他只要照常回都城去主持调查就行,最多受人非议,最后还是能荣登宝座。现在他不敢返回还举兵自立,这不是摆明了心虚,摆明了自己有罪?”
  卢传影也道:“此事透着蹊跷,魏太子生性张扬却不莽撞,怎会这样自毁城墙?”顿了一顿,“不过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未必全面,这其中又有许多内幕也未可知?”
  “内幕么?”她第一时间想到云崕。这人是玩弄阴谋手段的祖宗,她经历的一系列重大变故背后,或明或暗都有他的身影,这回还能有例外吗?原本他就和萧衍走得近,魏国如此剧变,他怎么舍得不插手?
  想起云崕这个名字,她就隐隐有些头疼。现在两人分明相隔数千里之遥,她却始终无法放松下来。偌大的峣都,不能带给她一点安全感。


第236章 跑远一点
  时常有种错觉,似乎某刻一睁眼,他就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扬起充满算计的坏笑。
  想起那一幕,她的心脏都能停跳一拍。
  冯妙君想,这应该是源于恐惧。
  这天傍晚,冯宅刚刚摆好晚饭,外头忽然有人来找她:“葛爷有请。”
  冯妙君放下箸,换过一身衣服就去了。
  葛爷是这一带的地保,官儿不大,消息却灵通,上九流与下九流在他这里过一遍,明暗都吃得开。
  这种人,冯记是不愿得罪的。冯妙君平时在他这里也没少打点银子,这会儿就很干脆地问他:“我这里,有事儿?”
  “有。”葛爷上下打量着她,“最近有人四处打听冯记。”
  她心里喀噔一响:“哪个冯记?”
  “不知道。”他咧了咧嘴,“这么大的都城,冯记有十好几家。那些人打听的是做粮食和布匹生意的、东家娘子姓徐的冯记。”
  “整个西南寮,也就你家的冯记符合要求吧?”
  冯妙君抿紧红唇,心知不妙:“都是些什么人来打听?”
  “是几个本地人来问。”
  冯妙君肃容道:“多谢!”又取了一封银子给他。
  接下去几天,她吩咐手下留心观察,果然瞄见冯记外头总有人探头探脑。她留在冯宅里,也总有一种被人注视的不适感。
  果然有人在盯着冯记。
  会是谁呢?
  首先排除峣王室。苗奉先和晗月公主要找她,不须这般隐蔽,直接派人就行。
  莫提准?他甚至不知道她还活着。
  算来算去,云崕的可能性最大。昔日在崖山地底火海时,他就拿冯记和徐氏威胁过冯妙君,可见他知道冯记开在峣国。
  他搅乱魏峣婚典前后,冯妙君可是在峣都呆了两个月。这么长的时间段内,她除了逛吃逛吃以外,是不是也去找过冯记了?
  这都是云崕可能怀疑到的问题。冯妙君甚至想着,这家伙当初放她的假,是不是也想看看她把冯记藏在哪儿了?
  只是后来发生的变故太多,他没空再理会这等小事。
  至于人手,她相信云崕在峣都也安插了足够的眼线耳目,否则当初他怎能神不知鬼不觉掳走晗月公主?
  这可是需要有人紧密配合的行动。
  如果,云崕现在将这套人马拿来对付她……
  冯妙君打了个寒噤。
  回到冯宅后,她就找来卢传影:“侧面来看,魏太子既然在陪都自立,就说明萧衍等人已经将魏国都城把控在手?”
  卢传影点头:“魏都还有太子党,还有郑王后和三王子萧吾。但以我之见,他们都会被打压。”
  “也就是说,魏都那一团乱麻,萧衍已经快要理清了?”
  “没有那样简单,但魏二王子也是个有手段的人。”卢传影沉吟道,“何况他还有魏国国师相助。”
  冯妙君顿时苦了脸。
  魏都的局势不再那么紧迫,云崕就有空想起她了。接下来,他是不是也打算处理处理她?
  从乌涪雪山逃走之后的第一回 ,她呆在温暖如春的室内都冷噤连连,显然时常被人记挂——
  云崕气炸了吧?
  要是被他逮回去,她说不定要被剥掉一层皮。
  想想都不寒而栗。
  卢传影眼睁睁看着她三秒之内脸色由红转白,正觉奇怪,就听她道:“卢叔,我们三天后动身。”
  “去哪?”
  “桃源境。”相隔数千里还不安全,这回她要再玩一次消失,跟那家伙隔上整整一片海洋!
  魏峣战争结束后,冯记又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盘点、变卖,已经万事俱备,随时可以借着东风从峣都撤走!
  “好。”卢传影搓着胡子,感叹一声,“可惜了,冯记在这里经营得很不错,还能送些贡品进宫。”
  冯妙君却摇了摇头:“战事稍止,但恐安宁不长久。”
  “小姐是指魏国?”卢传影奇道,“魏国内战刚起,不知何时方歇。等到两位王子分出一个胜负,魏国也有损伤,哪能再度大举来犯?”
  “您说得在理。”冯妙君苦笑,“然而每思及此,我都心神不宁。长留于此,恐有大祸。”当下简要说了她和云崕的纠葛。
  卢传影恍然:“原来你惹到了这一号煞星。不过为长久考虑,确是桃源境更合适些。那里被赞为人间乐土,自然百业兴旺。”生意人嘛,比谁都渴望太平盛世。“我跟你们走。”
  冯妙君笑着以示感谢,心里却想,安夏王后当年与他到底有怎样深厚的交情,才能令他放弃安逸生活为她女儿这般奔波。
  可惜,恐怕她是没办法获知答案了。
  离开前,她还有一件事要办。
  ¥¥¥¥¥
  峣国地气湿热,夏天能烤死人,此时就显出黄金之城的了得之处:
  这件法器可以自如调控城中温度,冬暖夏凉。即便如今是三伏天,王宫里也维持在二十三、四度左右,清凉得好似春秋。
  不过就算是这般,晗月公主依旧是食欲不振,坐立难安。
  七月是瓜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峣国果蔬举世闻名,这时各地进贡的珍果就流水价送往王宫。
  这些,晗月公主还能多吃一点。
  这天女官又来问她:“今日新到了冯记的桃子和荔枝,都用冰镇了,太子妃可愿尝尝?”
  晗月公主本来拒绝,不过想了想又道:“端上来吧。”
  荔壳薄得像纸,轻轻一捏,晶莹如雪的果肉就爆出一点甜汁。能进贡给王室的,口感自不一般。可是晗月公主此时根本顾不上它。
  另一个冰盒里放着两个桃子,每个都有拳头大小,一看就是腌渍过了,表面的茸毛都被洗掉,但是颜色青中带红,难得的是正午阳光下看起来表皮仿佛都是透明的,像是上好的翡翠雕就。
  咸水桃子?晗月公主一看见它们,眼神都变了。
  女官看得忐忑,正要说话,晗月公主已经伸手掏过一个,狠狠咬上一口!
  女官:“……”那可是好大一口。
  果真就是这个味道!晗月公主细细嚼上两口,忽然问她:“你方才说,这是哪家送来的?”


第237章 说不出珍重
  各地进贡的水果太多,她一向只管吃,哪管是谁送来的?
  “是冯记,峣都的冯记商号。”女官想了想,补充道,“以前还从没听过。”能被选作贡品的,都是前途无量。
  “冯?”晗月公主的眼睛亮了,“好啊,我还以为她去了魏国,原来还留在这里!”指了指女官,“去,将冯记的东家找来。楞着做甚,去啊!”
  “现在?”女官有点儿不确定。
  “对,现在!”
  公主的要求有点特别,不过身居高位的好处,时常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因此约莫是三个时辰后,冯记的老掌柜就站在了晗月公主面前。
  “你不是东家罢?”她皱眉,难掩眼中失望。
  “小人不是。”掌柜笑眯眯道,“我们东家五日前启程去了东海,临行前交代小人,如果宫内有请,就带礼物来给太子妃。”
  晗月公主奇道:“她去东海作甚?”
  “东家身体不好,想去东海散一散心。”老掌柜招了招手,身后的小厮就上前一步,手里托着个盘子。“这是东家呈给公主的礼物。”
  晗月公主也不待女官检验,伸手取了过来。这是一只小小的长命锁,闪着黄金的色泽,但入手却很轻盈。
  “精金?”晗月公主见多识广,一下就认出这材质的珍贵之处。何况上头的水纹格外精细,锁正中一朵怒绽的红莲纯以红翡磨嵌。翻过来,锁上有四个字:
  岁岁平安。
  这是给小娃娃的礼物。
  女官在一边看着,笑道:“这位东家也是有心,居然知道太子妃有了。”
  晗月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长命锁,幽幽道:“她一向心细。”
  她身材依旧苗条,只有小腹微凸,最近就很喜欢伸手摸肚子。
  已经是三个多月的身孕了。
  太子妃有孕是大喜事,但王室还未对外公布,想待她胎象再稳一点。冯妙君是怎样知道的呢?
  晗月公主不由得想起半个月前去郊外鸾神庙的祈福之行。这小妞莫不是躲在哪个角落,悄悄看到她了?
  太可恨,看到了也不上来相认!
  站在一边的女官就看她咬牙切齿了半天,才问冯记的老掌柜:“你们东家还回来么?”
  “东家没有明言,只说都城的冯记今后就留给公主做个念想。”他从口袋里挟出一张条子,“这是咸水桃子的配方,一并请您收下。”
  边上的女官接过。
  “念想?”晗月公主低低笑了两声,忽然兴味索然,挥了挥手,“下去吧。”
  窗外花团锦簇,晗月公主就盯着不远处的湖面发呆。湖底铺着蓝藻,所以阳光下的水面和天空一样蔚蓝通透,湖里有些古怪的小鱼,能够倏忽之间变换光采。
  她记得冯妙君在晋都郊区的庄子后边儿也有一个湖,面积和这个差不多大,她和冯妙君一起泛过舟,还采过水面的莲蓬。
  往日的欢声笑语犹在耳边,她们都曾经无忧无虑。可是现在,一个即将大腹便便,一个已经远走天涯。
  好友留下了冯记,留下了配方,托辞虽是“散心”,但晗月公主明白,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是道别,说不出珍重二字。
  苗奉先进来时,晗月公主正站在窗前出神。
  他从背后抱住她,大掌在她小腹前交叉:“想什么?”
  晗月公主一笑,往后仰入他怀里:“不若往湖里种些睡莲?”
  那个湖?苗奉先看抬眼一看,这个湖最美的是水,干净清澈如蓝宝石。若再种些睡莲上去,恐怕就如宝石有瑕。不过,“好,你喜欢便好。”
  晗月公主问他:“魏国那里,又有什么动向?”
  “萧衍不肯献玺,魏太子萧靖领他的东北军一路往南,魏廷未料到太子自立,临时调兵发派,两边在济阳关打了一仗。最后结果是魏太子占下了济阳关,那里距离魏都只有九十里。”不到一天的行军路程,萧靖占下济阳关就可以眺望魏都了。
  他也觉得奇怪:“魏太子虽然急功利近,却不至于沉不住气。许谙刚刚刺杀魏王,他就立刻起兵进攻都城,这件事始终透着古怪。”他顿了一顿,又道,“对了,萧衍刚刚遭遇一次刺杀,没死,但受了伤。这个节骨眼儿上,不难猜到是谁下的手。”
  晗月公主对战局分析并不在行,闻言只问:“依你看,谁能赢?”
  “这不好说。”苗奉先沉吟道,“魏太子的军队在安夏地区砥砺多年,尽多精锐。魏廷调集大军虽然仓促,但不乏良将。萧衍得道多助,时间耗得越久,对他越发有利。”
  晗月公主奇道:“云……魏国国师站在萧衍那边,难道萧衍没有元力优势?”国师的看家本领之一,岂非就是给军队加持元力,敦促其战力增长?
  “没有。”苗奉先笑了,“你忘了,魏王过世,新王却还未继位。”
  晗月公主随即恍然。是了,国君健在才有元力之说,一国若是无君,则元力尽被封存无可调配,哪怕国师也束手无策。
  如果冯妙君听到这里,大概会将君主与国师的关系比作董事长与CEO。
  这个时候从国家到修行者个人都是格外脆弱的,所以任何国家都要尽力缩短这段空档期。晗月公主听得怦然心动:“这岂非是我们的大好机会?”
  苗奉先不由得点了点她的瑶鼻:“怎么,你这回不向着云国师了?”太子妃在嫁人前是魏国国师云崕的死忠粉,这事儿当然瞒不过他。
  晗月公主赧然:“嫁狗随狗,有甚办法?”她现在是峣国的妃子,自然从今往后都要以峣、晋两国的利益出发,这才是她应尽的义务。
  少女时代那一点虚幻的美梦,就让它随风化去吧。
  “谁是狗?”苗奉先毫不费力将她抱了起来,惹得她尖叫一声,咯咯直笑。
  夫妻笑闹一阵,晗月抚着丈夫面庞,听他解说道:“此时出兵,恐怕反促成内斗双方一致对外,反倒弄巧成拙。除非……”
  晗月见他目光闪动,显然心里另有算计。


第238章 真凶疑云(加更章)
  她不谙这些弯弯绕绕,陪他聊了会儿,苗奉先就离开了。
  太子殿下如今日理万机,再不复一年前可以偷闲摸鱼。
  晗月公主心里这时想的是:冯妙君在峣都呆了多久,为什么离开后才通知她?
  看着丈夫离开前英俊的侧脸,她能猜到闺蜜大概是为了避开某些“不必要”的麻烦。男人是不是彻底绝了念想,连她这枕边人都不清楚,冯妙君又怎么能知道?苗奉先的地位身份,早就决定他不会像女人那样从一而终。
  再说,经历了上一次婚典被掳事件之后,她和冯妙君的关系已经变得有些尴尬而微妙。
  相见争如不见,或许这样才是最好吧。
  她轻叹一声。
  不过冯妙君为何在离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