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保卫国师大人-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只有一个了吧?
陈大昌一呆:“王上神算。”
前几趟回去见姑婆,她年事已高,抱着他涕泪交加。老人独居,他不放心,想带她移居新夏,姑婆却道故土难离,除非他娶妻生子,那么她就算断了腿也要爬过来。
眼看战祸将至,他只得撒谎先将她诓过来,后面再慢慢设法赔罪。
冯妙君明白了。果然古往今来长辈逼婚都是一个套路。“要我帮你圆谎么?”
他连连摆手:“大昌不敢。”
国君金口玉言,他哪敢让冯妙君替他撒谎?“只求王上这几个月内暂不召她来见。”否则姑婆张口就要冯妙君替她作主,这事情可就难办了。
冯妙君像是听到他的心声,嘿嘿道:“这有何难?要不我助你一臂之力?我可以赐婚!”
“不,不必!”陈大昌吓了一跳,连连摆手,没忘掉六年前谢家千金的难缠。
冯妙君唏嘘道:“当年你要是乖乖从了谢家多好。谢霜绫另许了人,现在儿子都三岁半了!”
陈大昌紧紧闭上嘴。他跟在女王身边太久了,知道这个时候坚决不能接话。
果然冯妙君说了两句就转回正题:“红鼎发卖会上出现的那柄分水戟,最后让谁买走了?”
“没打探出来。”红鼎发卖会在南陆的一个海滨岛国举办,新夏在那里并无人手。陈大昌去了那里就是异乡客,行事多有不便。“只知势力不小。”
冯妙君却知这手下的本事,连他都探不着对方的底,买家可真有些来头。“我对这东西有点印象,昨晚又去找了些古籍。分水戟是仙人遗宝,有诸般妙用,但见诸史册的一例就是仙人用它破开来袭的海啸,救下满城生灵性命。”
她轻轻揉着太阳穴:“分水戟在这个当口出现又被拍走,我有不祥预感。”
……
可是接下来的燕魏战场,居然也是风平浪静了。
理由很简单:冬天到了。
燕军如今攻入了魏国南部的平原地区,这里虽然不像原熙国西北部群山之巅的酷寒,但至少也是滴水成冰的天气,并且眼下已进入十一月下旬,草木不生,寒风凛冽。
这种天气长时间逗留在户外不明智,去进攻一个被高墙坚炮拱卫的城池就更不明智。加上平原上水网和沼泽纵横,原本水面冻成坚冰是可以让军队如履平地的,怎奈本地山泽水灵都听从魏国师云崕之命,将平原上的冰块弄成稀碎。
这种情况下,燕王即便再心急,也不得不考虑军队面临的困境。
事实上,燕廷内一片停战呼声。
第559章 燕王的后着
相国王渊也在新夏廷议时说道:“天公不作美,燕军战线无法再往前推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缩回要塞,等待开春再战。”
平原上无险可守,燕军想过个太平冬天,最好的法子就是缩回土伦山要塞。这样虽然要回撤百余里地,但守住了隘口就能安全越冬。
这一次连傅灵川都赞同他的观点,冯妙君却摇了摇头,面色凝重:“恐怕众卿都料错了。燕王如果这样保守,早在秋季时就该后撤了。”
大家口头应了,心里都不以为然。
然而不久之后不有新的战报递来,证实了冯妙君的推断:
燕王不听百官之言,强令大军入驻已经攻下的前线城池,等待来年开春再战。
女王料中了。
对于燕王举动,各国高层只能纷纷竖起大拇指,感叹一声:“有钱,任性!”
大军在敌方领土的前线上一呆就是三个月,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关起城门睡大觉。十万人的队伍,人的吃喝、牲畜的草料,每日都是天文数字,更别提其他消耗。
魏国为这次争霸战做足了准备,关于战争的军事推演至少进行了千百次,对于燕军的行进路线早就了然于胸。战争开始之后,燕军行进路线上的城池一律实行坚壁清野之策,力求做到一粒粮食也不留给敌人。今年秋天,两军还在麦田边上打了一次抢收之战。
当然,抢来的那点粮食也吃不了几天,所以燕军在魏国境内的各项物资消耗,基本都从本国运来。有经验的将领都知道,战线拉得越长,最后送到前线的粮食数量越少。新夏的红将军就进行过一次推算,即便粮食都从最近的熙地调运越境、输送前线,随着战线的往北推进,后勤粮食供应也是越来越困难。如果算上押粮队伍自己一路上吃掉的粮草,魏军的阻挠和烧弃,以及风雪天气对于物资的损毁,押运上路的十份粮草里,最后有一份能安全送到前线就算高效了。
至少是十比一的高损耗,还不用说魏军凭借主场作战优势对燕军进行的侵扰、抢夺,等等。燕王敢下这种命令,凭忖的无非是燕国强大的物力财力。
爷有钱,爷耗得起,怎么滴?
就在北风呼啸的平原上,时间飞快过去了四十天,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冷的腊月。
这种天气,连修行者都懒得动弹,平原上对峙的两国大军更是吃尽了苦头,只得成日价紧闭城门,躲避严寒。
这种局势下,无疑是燕国的后勤队伍更加吃亏,也不知损失了多少辎重在半路上。前线的燕军城池,粮食开始短缺。
魏燕前线,就在风雪中迎来了短暂的休战期。
此时距离云崕上一次离开乌塞尔,已经过去了九个多月。即使前线平静,云崕也没有越境悄悄过来找她。
他身为国师,非常时期不能擅离职守。
时间过得真快,上个新年,他们好像还是一起过的呢。冯妙君幽幽叹了口气,抓着她吃茶的晗月公主不满道:“又在想男人了?”
“身为公主,说话这么粗俗。”冯妙君无可奈何,“你怎么教孩子?”
晗月公主嗤了一声:“凤先都不嫌弃我,女王大人您就别操心了。”暖阁里热乎乎地,两女早都卸去厚重外衣,冯妙君的面容还是十八岁的美貌,不须要上妆,那皮肤都是白里透着薄薄一层晕红,嫩得轻轻一捏就能掐出水来。她又是丹凤眼、长睫毛,眨呀眨地就能将人魂儿都勾跑。
晗月公主忍不住抚了抚自己脸颊,妒忌道:“修行者就是好呀,你看我眼角的纹都快出来了。”
冯妙君看着她保养得宜的白净脸蛋,笑了:“你才二十七。”
这时苗涵声溜进来讨了块糕点,吃完又要领着下人们打雪仗。冯妙君一把抓着他叮嘱道:“多添两件衣物,外头冷得很。”
这里热得要命,苗涵声额头都快冒汗了。要是亲娘这么说,他还敢阳奉阴违,可是女王虽然疼爱他,那威严却教他不敢忤逆。
所以他还是乖乖点头,抄着下人递过来的外衣才跑了出去。
晗月公主看她盯着孩子的背影出神许久,这才悠悠道:“你若是喜欢,不妨偷偷生一个,先在外头养起来?”
冯妙君吃了一惊:“什么?”
晗月公主朝门口一呶嘴:“孩子呀。可惜凤先已经……否则你生下来之后,可以交给我当孩儿先养着。”现在却是不能了。
冯妙君翻了个白眼:“你就会异想天开!”
晗月公主吃了个蜜枣:“怎么就异想天开了?你和云、和他都长得这么漂亮,不生个孩儿多可惜?”
“魏燕开战,你以为新夏能置身事外多久?”冯妙君嘿了一声,“这当口上,哪有精力生孩子?”
晗月公主更加不齿:“那你俩前些年做什么去了?”
冯妙君闭上嘴,自觉对一个满脑子只有“孩儿”两字的女人无理可说。
就在这时,陈大昌赶了过来,满面严肃道:“燕魏前线有变!”
冯妙君接过战报,展开来看了两眼,黛眉不由得皱了起来。
晗月公主瞧她脸色不好,低声道:“怎么,出事了?”
“有一支燕军绕到魏人后面,与前线的同伴内外夹击,夺下几个城池。”冯妙君摇头,“规模不小,初步估计超过三万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提平原的地形和水泽,那支燕军怎可能绕过前线,突袭魏人后方大营?那可得绕远路了,足足有七百里路程,且不说燕军能不能绕过去,这一路上就没魏人见过他们然后上报么?
这可是战争时期,所有斥候都活跃于前线和后方。
“怪不得燕王力压众议也要留下军队在前线,原来是准备了这一后手。”冯妙君沉吟道,“这种天气里,魏人也想不到燕军胆敢出击,并且还成功了。前线的形势,恐怕要颠倒过来了。”
事实证明,女王的第六感很灵验。
又过不久,更详尽的军情送过来了,形势严峻。
第560章 拐点
原来这支燕军队伍是突然出现在魏国东部、西峣地区的沧澜平原尽头,而后自北往南,从魏军后方奇袭前线。
这地方靠近森林边缘,人烟罕至,只有零星几个小镇。因此燕军出现在这里,基本躲过了魏人的视线。
这一场里外夹击,燕军一口气拿下了沧澜平原上最重要的四座城池。这时魏人也反应过来,不顾风雪出击,终于抢回一座。
这几场战役打得那叫一个惨烈,燕国两名大将折殒当场,魏国修行者都死了七、八个。双方死伤的兵员合计超过了五万余人。
最后,是先发制人的燕国宣告了这个冬天的胜利。遭受重创的魏军只能放弃平原往北退缩,大部分都撤回丘陵地带。
战争至此进入了新的拐点。
沧澜平原是魏国南部相当肥沃的产粮地,燕军一旦拿下,只要捱过了春、夏两季,就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为燕军的继续北侵提供有力支撑。
此地将变作补给充足的大后方,燕军的行动成本会大幅度降低。这对整场战争的进程将有深远影响。
这一战扭转战局,在燕国国内也改变了民议的风向。原本指责燕王刚愎自用、随意挥霍人命的声音被压了下去,讼其用兵如神、大杀四方的赞歌开始唱了起来。
军队士气也跟着高涨。
“幸好现在还是隆冬。”燕军不能趁胜追入大雪覆盖的山区。等到开春还有个把月,士气又会重新变得平缓。冯妙君皱眉,始终有一点想不通,“燕军是如何飞过数百里的障碍,直接抵达平原北部呢?这事蹊跷,甚至都无人看见。”
难不成是插上翅膀飞过去的?
如果她不是女王,恐怕现在已经要奔过去亲眼看个究竟了。
¥¥¥¥¥
魏都,宫城。
萧衍正在用膳。
阳光灿烂,他脸色却不好,面对偌大一桌子山珍海味,竟有食难下咽之感。他并没有召嫔妃侍候在旁。
有时候,国君需要一个人静静。
“国师到!”
通报声还未结束,云崕就走了进来,白衣翩翩,丰神俊秀。
他的镇定从容让满嘴火泡的萧衍很不爽,冷哼一声:“你来做甚!”
“听说今天的食单上有脆皮鸭子。”云崕指了指桌子,“我府上的厨子总做不好,只得进宫来吃。”
萧衍满面不快:“平时找你商量军机,也没见你这般积极。”话虽如此,还是吩咐宫人再取一副碗箸来。
云崕挟了一块鸭子。薄薄一层酥皮入嘴即化,舌尖上全是油香,却不腻人。他赞了一声,心里却想到某人尤其好这一口香脆。
那厢萧衍也正好说到:“对了,你说过新夏会助魏抗燕,现在它怎还是按兵不动?”
“那你恐怕得问新夏国师了,君子一诺千金,但安安什么时候履行就非我所能把控。”云崕耸了耸肩,“不然,你让我跑一趟新夏,我亲自催一催她?”
听到“新夏国师”这四个字,萧衍脸色更臭了。那新夏女王是不是跟他有仇?把他的国师迷得神魂颠倒也就罢了,连他萧衍心爱的女人也要抢!
那是他从少年时代就憧憬不已的女人,好容易捱到熙国覆灭,本以为有机会把人招过来了,谁知她最后被新夏骗去当了国师!
早知如此,他当年就该亲自走一趟熙国劝说玉还真!
“你去了,谁替我调配元力?”萧衍每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这都快要开战了!”
云崕遗憾地叹了口气。快一年没见到她了,也不知那小没良心的有没有想起他,有没有对别的男人巧笑嫣然。
“云崕,还记得你我的约定么?”
“当然,否则你以为我在做甚?”云崕眯了眯眼,“打开地图看清楚,现在,你不就是争霸天下么?”
天下原有七个大国,安夏被魏国吞并,后又成立新夏;峣国被魏夏瓜分;蒲、熙都被燕国所灭。
所以到现在为止,南北大陆各有一个霸主,即是燕和魏。
这两强相斗,争的就是最后的霸权。
云崕早就说过,会助魏国争霸天下,如今已在履约。
当然萧衍也明白,这其实是云崕和燕王之间的战争。他正色道:“尽快让新夏出兵。”
云崕轻轻道:“新夏人和峣人跟我们都有仇,不愿女王出兵。”安安如像燕王那样强令军队出击,势必激起军民反感。
“那是她的事。”萧衍面沉如水,“君无戏言,说到自然就要做到。”
云崕又挟了一箸银芽炒蟹肉,慢慢咀嚼:“会的。”
¥¥¥¥¥
不久以后,云崕联通冯妙君,才揭开了燕军奇袭获胜的谜底。
原来燕军并非空降,而是走了水路遁过去的。确切来说,是从水底“走”过去的。
沧澜平原和森林的交界处没有人类常住,这也是燕人选择此地冒头、集结的原因。不过他们还是留下了目击者,只是非人而已。
依云崕的说法,居住在森林里的几只妖怪来报,四十余天前有大量人类军队从月神湖的底部走了上来,一队接一队,约有四、五万人,在湖边集结了小半天就开始往南走,竟是连过夜都不曾。
它们没敢露面,只能暗中观察。那几万人类当然不可能直接从前线游到这里来,他们是“走”过来的。
妖怪信誓旦旦道,月神湖水被无形的力量从中间分开,露出底下湿漉漉的湖床。直到所有人类上岸,这异象才结束,湖水重新填满所有空间,整个月神湖归于平静,好似什么也未发生过。
冯妙君的第一联想,当然就是红鼎发卖会上被神秘买家拍走的分水戟了。现在看来那买家也不咋神秘,无非就是燕王或者燕王手下。他们拿分水戟在手,引导大军走水路绕过前线,直接从魏人背后杀了个回马枪。
但是问题就来了。
月神湖底通往哪里?
这个问题,云崕当然也问过了。出乎意料,森林里的妖怪原住民给出的答案居然是:
禁忌之海。
第561章 背叛
沧澜平原上虽然水网纵横,但月神湖底的溶洞联通的却是另一套水体。它和三条地面江河、无数地底暗河都有交汇,最后通往峣地最南端的禁忌之海。
这条路线,也是不少鱼类和水妖的迴游线路,这些大鱼在海里生长成熟,最后还要通过迴游返回自己的出生地,也就是淡水的河、溪中去产卵繁殖。
可是对魏军来说,这条水路上的截点太多,燕人是从哪一段下水呢?最重要的是,燕军根本还未攻打到峣地呢,又怎么能在这里行走如入无人之境?
这个谜团,云崕和魏人是不会费大力气去解开的,毕竟现在燕人已经抢占了沧澜平原,魏国要全力准备开春之后的战斗。
不过随后冯妙君就在另一封私人信件中找到了答案。
它来自徐陵海。
这人现在正在燕军驻熙地的大本营中。由于才干出众,数年来兢业如一日,他已经被提拔作枢密副使,掌管大量军机。
根据徐陵海送来的密信,燕军并没有直接踏上峣地,而是从它南边的鹰嘴湾口潜入。
冯妙君看到这里,凤眼不由得眯了起来,面上闪过恚怒之色。
鹰嘴湾与其南部的系列群岛从来不归从前的峣国、现在的新夏所有,而是一个邹国的领土。这个国家很小,但是疆域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上,群岛提供了很好的战略缓冲,如峣国这样的大国想要吞并它就得花很大力气。
可它又没有甚特别的价值,值得大国攻占,除了丰富的渔获。另有一点,这样的小国、小势力在禁忌之海的沿海地区星罗棋布,哪个大国都放任它们自生自灭。
邹国地盘不大,不可能对几万燕军的到来毫不知情。可见,双方是勾结在一起了。
徐陵海的信中也提到,海边通往月神湖的水底秘道,也是邹国提供的情报。燕国赠与邹国黄金千两、白银二百万两,法器若干,就得到了在鹰嘴湾行动的单次特权。
配合分水戟自带的分水特效,数万大军就能循水路绕去魏军后方,悄然来一次神兵天降!
在两军对垒的局面陷入僵持时,任一方想要胜出就需要奇谋。冯妙君也佩服燕王和他身边智囊的高招,想使出这种办法不仅得特别有钱,能砸得人家头晕脑胀,还得有强大的想象力。
不过令她恼怒的是,邹国明明就是新夏的附属国,从她当上女王不久,这个小国就向她称臣纳贡了。
燕国和新夏之间的过节,以及新夏对于燕国的态度,邹国是一清二楚。
作为附属国,甚至在宗主国打仗时也要协同出兵。现在,它却向燕国示好,那即是插手燕魏之争,也卷入了新夏避之惟恐不及的麻烦之中。
这是置它的宗主国于何地?并且燕国可以收买它一次,自然也可以多收买它两次。
下一回燕国如果想对付新夏,邹国会站在哪一边的立场上呢?
还有一个好大麻烦:邹国的领地离新夏很近了,如果燕国今后以此为跳板,是不是也能深入新夏内陆?这是冯妙君最不愿见到的局面。
傅灵川听说始末,皱了皱眉:“是该给邹国一个教训。新夏的军队许久没有出战,正需要热身。”
燕王这是抓到了魏夏协议的漏洞。邹国只是新夏的附属国,主权完整,协议并不能约束到它。
冯妙君摆了摆手:“知道邹国和燕国相互勾结的人太少,现在处理了邹国,燕王一定会发现己方高层有我们安插的奸细。”徐陵海很重要,不能曝露,“将邹国的资料都找出来,看看有甚可利用之处,我们需要一个藉口。”
“这样一来,耗时颇长。”
“无妨,我们有的是时间。”冯妙君不急不徐,“魏燕过招仍旧很有章法,这两方都还游刃有余。”为了终极一战,两大强国筹备了多久呵。都是家底丰厚的,才打上一年时间,哪里会捉襟见肘?
傅灵川望着她背影,眼中有奇异之色。
他不仅清楚冯妙君和云崕的关系,也知道女王答应过魏国师,新夏会援魏抗燕。现在两国开战近一年,燕国还抓到了扭转战局的契机,她不该急着参战么,为什么依旧是老神在在的模样?
看来她不仅对他这个堂哥狠,对情郎也是铁石心肠呢。
不过他也明白,眼下的局面对新夏才是最好,如果女王始终能保持理智的话。
转眼又过去一个月。
沧澜平原上依旧天寒地冻,可这会儿毕竟快到春水节气,风雪明显减弱。两军对垒的前线已经安静了两个月,可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山雨欲来的前兆。
这个时候,却出了一桩大事。
正月十五,整个新夏都在欢庆元宵佳节,邹国六王子却在这一天抵达乌塞尔,求见新夏女王,而后当着百官面前揭发了邹国的不义之举。
要知道,早在魏燕战争刚开始,新夏就通告所有附属国稍安勿动,不得卷入两国战争。邹国此举就是阳奉阴违。
因此女王勃然大怒,着呼延隆领兵四万,务必要给邹国一个教训!
这时的新夏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从峣地调军队往南部海滨也很便利,只要十日就能赶到。
新夏发兵来攻的消息传入邹国,上下大惊,国君修书发往乌塞尔,辩称邹国从未让燕国借道,纯属六王子血口喷人、挟报私仇。
新夏当然不理,军队走得飞快。
双方力量差距悬殊,邹国六神无主,最后只能将目光转向燕国,求它解救自己。既是这位惹出的麻烦,难道不该由它替自己解决吗?
燕王接到求助,也觉棘手。
眼下他全力进攻魏国,好不容易迎来战场上的小小转机,正打算开春之后继续发威,这当口是万万不想招惹新夏的。
新夏不出兵,他在魏国战场上就能占据更多主动权。
邹国是新夏附属,他若出手解救,那就是直接和新夏杠上。新夏女王是不是就等着这个机会,才好堂而皇之地遣军参加西部战场?
第562章 好生养
可是邹国之难毕竟是由燕军借道水路而起,他若置之不理,不仅自己丢脸,燕国也要跟着信誉扫地。
周边还有那许多小国,若有邹国的前车之鉴,今后谁还敢跟燕国合作?
冯妙君切实理解燕王的难处,毕竟同为一国之君,对“世事难两全”这句话深有体会,时常就要做出许多艰难的抉择。
这会儿她正跟国师手谈,玉还真拾一子下在目外:“燕王会怎么选?救邹国呢,还是不救?”
“倘若是平时,燕王不会让我出题,他喜欢当出题的那个人。”冯妙君以手支颐,她和燕王明里暗里过招许多回了,“不过现在么,燕军忙着对付魏国,他抽不出精力来应付我。所以——”
她笑了笑:“燕王要放弃邹国了,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对邹国见死不救,的确会影响燕国未来的战略方针。但是即刻引动新夏援魏抗燕,才是燕王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战争嘛,变数太多,有时就是打一步看一步、盯紧当下,哪还能做那么长远的规划?
冯妙君以手支颐:“说到这里,今年的元宵灯会如何?”乌塞尔在正月十五举办的灯会可是北陆一绝,各路手艺云集。可惜她在这天设计邹国六王子进都搞事情,女王本人要亲自接待,也就无暇去看灯会了。
但玉国师年年不落,今次必定也去了。
“很美。”随着新夏国力蒸蒸日上,这种场面上的活动也是越办越舍得砸钱,“今年还多了水上花灯。”
“今年的花灯匠人,有好一部分是魏国逃难过来的。魏燕打仗,流入新夏的难民不少啊。”冯妙君目光微微一瞥玉还真,叹了口气,“陈大昌也将他的亲眷从魏国接过来乌塞尔定居。”
“是他的……姑婆?”
很好,她果然注意到了。冯妙君笑道:“是。你已经见过了?”
“元宵晚上,他扶着老人家逛灯会。”玉还真顺手下了一子,“我敢说王廷百官都看见了,对她也热情得很。”
冯妙君笑了。陈大昌的姑婆皮肤黝黑、满面皱纹,一看就是乡下来的老妇人,游园会上的官员却堆着笑脸,纷纷上前寒喧。只因陈大昌是王前的大红人,但平素油盐不进,又没有家眷可以入手,这时突然请来一位长辈移居乌塞尔,众人都觉得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
对于手下这些官员的心理,新夏女王是一清二楚。
“我还打算年后召她入宫觐见。”冯妙君漫不经心道,“你也见过了,说说这老太太如何?如若只是小家子气的普通农妇,我打发了便是,也不再召见。”
对于平民而言,面圣可是无上荣耀。如是眼皮子浅的妇人,觐见女王之后四处去吹嘘,反倒要给陈大昌落笑柄了。
女王这样重视她的意见,玉还真也只得道:“甚是开朗风趣。”
“还有呢?”果然,玉国师和老太太会过面了。
玉还真轻咳一声:“她初去灯会,似有些不悦,但逛了几盏灯之后就欢喜了,看起来并无城府。”老人家么,有时候和孩子也差不多,看到好吃好玩的就乐呵了,把气恼都抛去九霄云外。
冯妙君好笑道:“陈大昌骗她道自个儿要成婚了,否则老太太死活要留在魏国老家,不肯移居新夏。因此她来到乌塞尔之后,咳,陈大昌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玉还真扯了扯嘴角:“看不出,那傻子也会骗人。”心里却道,怪不得她听见陈大昌的姑婆对来往的官员家眷评头论足,原来还是希望侄孙快些成婚。
想到这里,她脸色微红。
那一晚陈大昌将她介绍给姑婆时,老人家笑眯眯地格外热情。不过玉还真寒喧完毕、转头离开不到十丈,就听见老太太对陈大昌道:“这闺女真不错,天仙似的,这满场姑娘里就数她最好看!”
玉还真当天梳的是朝云近香髻,未出阁的少女也常用。
陈大昌模糊应了一声。姑婆唉呀一声立即着道:
“p股又大,一定好生养!”
陈大昌吓得魂飞魄散,一把制止道:“嘘,那是国师,不可妄言!”玉国师耳力极好,这点儿距离挡不住她想听的。
果然,他看到玉还真脚步一顿。
姑婆失望道:“啊,傻小子,她要是能看上你就好了。”再生一串儿白胖娃娃。
玉还真忽然很想看看陈大昌脸色,却还是等了好一会儿才转身。
他还立在原地未动,盯着她的背影发呆,被她抓个现行,他满脸窘迫,耳根都红了。
呵,傻小子。
¥¥¥¥¥
不久之后,南方战报传来,果然验证了冯妙君的话。
呼延隆带军横扫邹国,双方在滨海激战仅仅两个昼夜,邹国就投降了。除了臣服和赔款,国君亲笔写下“陈罪书”,供认自己见利忘义,并将此状交由长子亲送至乌塞尔城。
这举动等若往燕王脸上啪啪扇了几个耳光,毫不留情。
待此事传遍南北,各国也都惊讶不已。
要知道新夏上一次出兵征伐别国已是八年前了,那时普灵国作乱,新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拿到了魏国的大量赔款之后才勉强将叛乱压下去。这几年新夏发展虽快,旁人给它打上的标签也是繁华、富庶,何时有这样的军事武力了?
即便是原来兵强马壮的峣国,想打下邹国也很难只用两天时间。这种滨海国家不易对付,光是海面上的零星岛屿都有上百座之多,最适宜游击、伏击。因此众国都猜到了战斗会是压制性的,但没料到邹国连两个回合都没撑过去。
事后,魏燕晋都有专人分析了这次战斗,发现有不少海妖加入新夏大军协同作战。联想新夏国师是玉还真,此人善驭妖兽,似乎也说得过去。不过经此一役,才有人发现新夏军队配备的铠武非常精良。
呼延隆扫平了邹国之后并没有即刻北返,而是领兵往西北方向行进,并在距离魏夏交界不足三十里的乌凛镇驻下不走了。
第563章 突发
从这里到魏燕前线,不足二百里。以军队脚程,不需急行军也至多四天时间就走到了。
新夏的意图,昭然若揭。
邹国已经承认自己为了钱银,让燕国借道。不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魏国失利,新夏并未因此受损,所以新夏女王出兵参战的理由还不充分。
但这不妨碍她刷一下新夏的存在感。南北大陆都明白她的话外之意:只要燕国再敢把主意打到新夏和新夏的附属国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